教学设计【实用4篇】
【序言】由阿拉题库最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教学设计【实用4篇】”教学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语文教学设计(五【第一篇】
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习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初步了解春天的特点。
1、 认识“醒、雷”等8个生字,会写“说、话”等6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通过朗读去感知和感悟春天的美。
3、 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眼光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生字卡片和词语卡片,自备田字格,游戏题板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认识八个生字,写好“说、话”两个汉字。
2、正确朗读课文,学习背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天吗(板书“春”字后)师引导说学过的描写春天的词语。
2、我们来做“春“字开花的游戏吧(选择板书:春雷 春雨 春风 春燕 )
3、(出示课文插图)瞧,在美丽的春天里,小朋友们来到哪里干什么呀(有的在拍照;有的在寻找春天;有的在唱歌。)
二、初读,了解短文,认识生字。
1、 春风里,软软的柳枝正在迎风飘舞。沉睡了一冬的柳树是怎么醒来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课文第1课,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出示字词卡片,反馈读音。
(1) 板书课题:柳树 了
(2) 春天来了,柳树怎么啦(贴上“醒”字后让再读课题)识记“醒”字。
(3) 除“醒”字外,你们还会认儿歌中的哪些汉字下面老师考考大家,请看字卡。(老师出示字卡,请学生读字并组词)
3.和生字交上朋友了,一定会读得更好,自己试试吧。
三、再读,熟悉短文,巩固识字。
1.分节读文,读通读顺。(指名——分组或者齐读。)
2.再读课文,疏通内容。
(1)读第一节,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教师板书:柳树 醒了
①柳树在谁的帮助下醒了(春雷)教师板书:春雷 说话
②春雷怎样跟柳树说话,小柳树睡醒了,会怎么说呢
③你能想像着再读一读第一小节吗
④看板书,小结。
接下来分小组学习第二、三、四小节。方法:同桌互相读一遍,看看是否读准;2、说一说,谁给谁干什么,怎么样了3、试试,会背了吗(注意评价学习情况)
(2)春雷的朋友们还和柳树在一起做什么啦
①以小组形式汇报,老师板书,然后检查该组朗读、背诵;(评价学习情况)
②其他小组学习朗读,练习背诵;
③分组比赛朗读;看板书加上动作练习背诵。(评价学习情况)
(3)春天里的景物那么可爱,让我们一起读读最后一个小节,看看柳树在干什么
①齐读第五小节。
②请同学说一说又知道什么啦教师板书:柳树 玩耍 小朋友 长高了。
③看着板书,加上动作背一背。
(4) 同学们,春天万物都在生长,除了柳树醒了,还有什么也醒了呢
(5)美丽的春天令人陶醉,让我们拿起书,美美地读一读课文吧!(自由读)
(6)会背了吗看着板书试试吧。
四、巩固识字,书写生字。
1.看板书再读词。
2.指导书写。
①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写好两个相同偏旁的汉字,你们看田字格表里是哪两个字(说话)
②这两个字的偏旁谁认识(言字旁)
③示范:写言字旁时第一笔点起笔不能太低,横要向上斜一点,折要向左斜一点,注意左边偏旁窄一些,右边部分宽一些。
④描红。
⑤自己练写,对比范字。
⑥成果展示。
1 柳树醒了
春雷说话柳树醒了
春雨洗澡柳枝软了
春风梳头柳梢绿了
春燕捉迷藏柳絮飞了
柳树玩耍小朋友长高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本课生字、词语,背诵课文。
2.写好“朋、友、春、高”四个汉字。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开火车抽读字卡:醒、雷、澡、枝、软、梳、梢、耍
2.请同学领读词语:(老师出词语,同学领读)
(二)读背课文
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学生齐背。
(三)仿照课文编诗句。
(四)指导写字
1、学生观察,说说怎样才能写好这些字。
2、教师范写。
3、学生书写,师生评议。
(五)作业设计
1、完成练字作业。
2、词语连线练习。
3、努力把课文读得更好。朗读全文给家人听,说说自己学到的新知识。
教学设计教案【第二篇】
教学准备
一、教学目标
1、利用分数墙直观地建立数学模型,用于分数大小比较,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找到相等的分数。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3、体会数学知识的互通性,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利用分数墙复习分数大小比较和分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 对相等分数的初步直观探究。
三、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四、标签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1、出示“分数墙”,认识“分数墙”
师:仔细观察一下“分数墙”,你看到些什么?
(颜色,每一份大小,里面有几个,??)
2、提出课题:
师:“分数墙”能帮助我们比较分数的大小,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所以它是我们的好朋友。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分数墙。
二、 新课探索:
1.探究一:
a) 用分数墙来比较分数的大小
师:说说你是怎样利用分数墙比较分数的大小?(在同一行横着看)
(学生可以通过比较涂色部分长短的方法来比较分数的大小)
b)用分数墙来比较分数的大小
师:现在,你又是怎样利用分数墙来比较大小呢?
(在分数墙上找到上面每组中的2个分数,哪个分数在“墙”的左边,这个分数就大小)
(设计说明:学会用分数墙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的方法)
练习:师:根据刚才的学习,很快比较出下面每组分数的大小。
2.探究二:用“分数墙”来计算分数的加减法
1)出示
2)出示:那么这一题又如何思考?
(设计说明:利用分数墙来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练习:
学生练习,说说算理
师:刚才我们通过学习,知道利用分数墙可以进行分数大小的比较,可以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而分数墙还有一个大特点,你知道是什么?
3.探究三:在分数墙上找出相等的分数
1)师:怎样在分数墙上找出相等的分数?
(不同颜色的格子起点和终点都对齐,那么这两个分数就是相等分数。)
2) 师:找一找,有哪些相等分数?
a)学生观察
b)交流,老师板书一些相等的分数。
(设计说明:学会利用分数墙找到相等的分数)
练习:学生用划直线的方法找出相等的分数并写下来。
一、 课内练习:
听故事:小熊们最喜欢吃熊爸爸做的饼。有一天,熊爸爸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熊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小熊一块。中熊见到说:“太小了,我要两块。” 熊爸爸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中熊两块。大熊更贪,它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于是,熊爸爸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分给大熊三块。小朋友,你知道哪只小熊分到的多? 出示:
3块同样大的饼,
小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块,分到一块;
中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到二块;
大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分到三块。
师:你知道哪只小熊分到的多?为什么?(结合分数墙说明这几个分数大小相等)
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说说分数墙对我们有哪些帮助?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第三篇】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能在实物和平面图形中识别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作出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培养学生探索与动手操作的能力。
3、使学生在认识和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对称的美。教学重点:
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能识别轴对称图形
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彩纸、剪刀。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现象引入教学
师:谈话引入:同学们,我昨天到眼镜店看到了一副眼镜,请大家帮我看一看,我要不要买呢?(用课件出示一副不对称的眼镜图片)
学生汇报:不买,因为两边不一样,不对称??
师:大家都说眼镜不对称,到底怎样才是对称的呢?可以用手比划一下。
生:比划两边大小一样就是对称的了。师板书:两边一样
师:这两幅中买一个可以吗?看来眼镜我得选一个对称的才行。感谢同学们,真会出主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对称”的数学知识。板书:对称
二、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欣赏一下生活中的一些对称现象(课件出示图片:外国国旗、脸谱、飞机?)
师:春天来了,同学们都喜欢外出放风筝,看这两只风筝图,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呢?生:左右一样,都有翅膀。追问:左右两边的翅膀长得怎样?
师:再看下面几张图,它们有着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对称的,两边都一样。
师:说一说生活中还有这样的的对称现象吗?教师里有吗?
生:举例?
师:生活中的这些对称现象,把它的形状以图片的形式出现,就是图形。我这里请来了几个图形,认一认,(衣服、树、葫芦、箭头、医院十字形符号。)
师:请问这些图形是对称的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追问:你能用什么方法,动手证明它们是对称的?可以动手折一折。
师:衣服这个图形,谁来证明?(请生操作)
提问:你用的什么方法?(生:对折。)
怎样对折的?(生:左右对折)
然后你看到了图形的两边怎样了?
(生:重合了,一样,不多不少。)
是一部分重合还是完全重合?(生:完全重合)
师:我用这四个字表示你们对折后看到的。板书:完全重合
示范表演:申出左手,右手对折完全重合。(感受完全重合)
师:下面再请4个同学用对折法,折一折这4个图形。依次说一说??。
如:生1:我把
生2:我把
边完全重合,所以它是对称的。
小结:同学们真棒!像这些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数学上叫:“轴对称图形”。现在你知道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图形吗?(生: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
师:我这儿还有一个图形,紫金花形图片它是对称的吗?用对折法试一试。(生:示范对折后,不能完全重合,他不是对称的)
三、认识“对称轴”
师:刚才同学们把这些图形对折后,中间都留下了一条直直的折痕,这条折痕刚好
把这个图形怎样了!(生:分成两边一样了)
师:可以把它分成左右两边,上下两边,斜着的两边一样了。我们也给这条折痕取一个数学名字:“对称轴”
师:衣服的对称轴,我们用虚线把它画出来,画的时候,要超出图形的两端,这样就更容易看到折痕所在的位置了。师依次画出每个图形的对称轴。指出紫金花图没有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四、练习巩固
1、找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指一指
2、找出轴对称图形,对的打“√”,错的打“×”。
3、数字、字母、汉字也可以写成对称的。
4、生活中的一些汽车,银行标志也是对称的。
小结提问: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生:略)
五、实践操作
我们已经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一张白纸,你们能运用对称的知识用这张纸剪一件衣服吗?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来完成,好吗?
(1)、折一折: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
(2)、画一画:在对折的纸上画线。
(3)、剪一剪:沿着刚才画的线剪一剪,会剪出一件上衣的图案。(出示课件)(用剪刀时注意安全,不要伤到自己的小手。)
2、你能剪其他图形吗?如:松树、桃心、葫芦等。
(1)、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剪一剪,选择松树、桃心、葫芦三种图形中的一种,看谁既会动脑又会动手。
(2)展示学生剪的作品。(把优秀作品贴黑板)
六、课堂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从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我们生活的周围处处可以看见轴对称图形,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图形,我们的生活才会装扮得这么美丽。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张贴学生及及教师的剪纸作品
教学设计方案【第四篇】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联系旧知。让学生回忆过去所学的寓言,并说说寓言的特点。(借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2、揭题释题。理解寓、则的意思。(寓:寄托,包含;则,篇的意思。)
二、导学《掩耳盗铃》,揭示学法
(一)初读课文,理解题意。
1、学生通读全文后,找出题眼盗。
2、,学生字:掩、盗,理解题目的意思。
3、总结学法:看全文,抓字眼,解题意。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根据题意,提出问题。
(1)读了这个题目,我们应提出哪些疑问?
(2)学生讨论,归纳出思考题:a为什么盗?b怎样盗?c盗的结果怎样?
2、边读边想,理解词句。
(1)齐读第1自然段,学习生字:铛、偷,联系插图,了解什么是铃铛。
(2)指名读第2自然段,说说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a齐读第1句,回答:偷铃铛的人明明知道什么?结合学习生字:碰,理解句式:只要就(只要,提出条件;就,表示必然出现的结果。)
b齐读第2句,回答:偷铃铛的人是怎样想的?这样想对吗?为什么?结合理解句式:如果就(如果,表示假设;就,表示有了前面的情况就会出现后面的结果。)理解1、2句间的关系。(转折)
c齐读第3句,回答:偷铃铛的人是怎么做的?
d齐读第4句,回答:偷铃铛的人结果怎样?联系插图,结合理解句式:刚就(刚,表示时间短;就,产生的结果。)
3、归纳学法:提问题,抓词句,理解内容。
(三)再读课文,揭示寓意。
1、齐读全文,思考讨论:a掩耳盗铃的人可笑吗?为什么可笑?b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归纳学法:读全文,析因果,揭示寓意。
(四)说话练习:用自己的话将这则寓言讲出来。
三、指导学生运用学法,自学《亡羊补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