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环境教育教学论文范例精编3篇

网友发表时间 1682115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环境教育教学论文范例精编3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环境教育教学论文1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环境教育作为一门重要的科目正式被纳入中学课程,并颁布了关于环境教育的相关文件,如《中小学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和《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等,为开展环境教育课程工作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新课改的新理念与环境教育也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例如,地理新课标中将“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进而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作为重要理念之一,不断对学生强调。而物理新课标中则重点强调科学技术对环境的帮助,如何通过物理知识改善社会环境,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思想。环境教育不仅仅被渗透到中学的各个科目中,还被作为一个独立的课程在中学教育中实施,可见环境教育的地位明显升高了。

二、新课改指导下实施环境教育的措施分析

1.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

学生作为教育的核心部分,是进行教育活动中的根源所在,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力量,应在教育工作中以学生为中心,尽最大限度来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新课改的内容中提到在中学的环境教育过程中,要将学生作为教育中心,从理论出发,结合现实生活,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发展,对教育教学过程要引起高度的重视,通过掌握学生的现状,制订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案,端正学生的环境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让学生能够从身边的小事中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通过让中学生正确认识环保的价值,提高其对环境的情感,进而能够自愿地投入到环保教育的氛围中。而学校和教师要为学生进行环保活动提供机会,通过文艺汇演宣传、植树节、戒烟日等主题活动,为学生积极打造保护环境教育活动的平台,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进而起到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

2.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按照新课改的指导要求,对环境教育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结合国内外不同的环境观念和学术观点,选择具有实际意义和典型性的环境案例,提高环境教育课程的趣味性,进而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意识。在环境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的传授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在心中对环境知识有个系统的认识,为环保工作打下基础。另外,传统的教学手段较为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要结合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引进以多媒体为主的教学手段,通过声音、动画、视频等动态效果,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化,并且,通过网络资源共享的途径,可以拓宽环境教育的知识面,及时掌握当前的环境信息。

3.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

俗话说,理论来源于实践,最终也要到实践中去检验,环境教育也是如此。环境教育的课题是因为环境问题日趋严重而被提出的,而环境教育成效是否良好,也要看环境是否能够得到改善来检验。仅仅依靠传统的考试检测学生的环境教育理论知识来检验学习成果是不科学的做法。以笔试为主的检验途径,使学生的环境教育成果对真正提高环境保护措施形同虚设。新课改中,关于评价方式中提到,教学评价不能仅限于文化知识水平,还要联系相关的知识领域,在环境教育评价中,教师要将学生的学习过程表现和学习成绩相结合,将学生参与环保活动的程度与环保意识相结合,总之,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环境教育的实践性,重视学生的参与程度,正确认识评价体系在环境教育中的作用,教师也要对自身作出正确评价,及时反思教学,总结教学经验,不受主观思想的影响,能够公开、公正、公平的记录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的真实事件。

三、结语

环境教育教学论文2

教科书按教学大纲要求,以地理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作为线索,确定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认识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通过利用地理环境中的各种资源发展生产。在利用合理时就能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利用不当时,则出现生态平衡遭受破坏,环境污染等危及人类生存的问题。

因此,课堂教学作为普及环境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应当对学生实施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思维。

根据我国目前的地理教材的实际情况,紧抓教材、立足课堂,以现有的课本内容为基础,尽量挖掘与环境教育相关的内容,自觉地、有效地渗透环境教育,是充分发挥教师在环境教育中的以身作则的一个显著标志。

教师合理计划,认真备课,利用教材创建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课堂中利用教材情景教学,引出相关环境问题,依据地理学规律出发探索问题,分析问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相互合作、取长补短、最终发现问题产生的根源。在提出解决方案时,激发学生开拓思维,提出更深入的问题,让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所学知识。

利用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渗透现代社会的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环境道德意识,要求学生敬畏自然、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增强环境保护的道德感和责任感;普及环境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环境权益意识,自觉遵守环境保护法,养成良好的守法习惯,履行相应的法律义务,保障法律法规的顺利实施;树立环境责任意识,要认清环境问题产生的人为性,明确人类应当承担的环境责任,环境保护是每个人责无旁贷的责任,每个人必须牢固树立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

课堂教学是学校环境教育中最经常、最有效、最现实的一种形式,但是相对于课堂教学,地理课外的实践更具有直观性和参与性,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其形式多样,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环境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其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强烈意愿,发挥学生在环境教育中的主体意识。

组织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并利用地区优势和学校硬件设施进行气象、水文、地质等的观测、野外考察,开展当地人口发展、资源现状及利用、环境现状及保护的调查,了解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对人类健康、经济发展的影响,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经验等,并要求学生写出总结或调查报告,提出自己的建议。

环境教育范文3

生态学的概念是在自然科学方面首先提出的,指的是研究自然物周围和自然物的相互关系的自然科学。所以在教育生态系统这一名词出现的时候我们可以首先理解教育生态学,顾名思义指的是教育和生态学的结合,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教育在与周围环境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高校体育教学生态化可以从体育教学生态化来释义,而体育教学生态化首先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阐述,把系统论、协作论、突变论等多重理论结合起来,用来在体育教学中使用,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观察体育教学的实施并且试图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终使体育教学事业在各项教育中更好的推广。而高校体育教学生态化则是在特定的环境中来研究体育教学,本文特定的环境指的是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由于高校体育教学生态化的实践性较高、信息交流的频繁、和其他生态系统要素密切联系,这关系到每个大学生以后在各自人生的发展,因此对于高校体育教学生态化要更加明确发展方向。但是不同的学校有着不同的价值观、校园文化、教学的风格、师资的配备,所以高校体育教学发展不均衡是在情理之中的。

2教育生态系统下的高校体育教育环境目前发展情况

大自然中生态环境是讲究和谐发展共同繁荣的,通俗的可以称为自然生态化的发展。经查阅文献资料得知,目前高校体育教育环境正在趋向于生态化的发展,但是有些地方还是处于非生态化的状况,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高校体育教育环境非生态化现象

在研究目前国内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程度时,我们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普通高校学生的体能素质现状和运动情况,本次问卷调查共计2185人参加,涉及了17所高校学生,统计结果显示体重超重的占据了33%,且男生的超重人数比女生人数高27%,近视率高达76%,且女生近视率要远远的超过男生的近视率。超过39%的学生出现过颈椎肩周等疼痛症状。低于10%的学生每周有三次及以上的体育运动。很多学生每学期没有体能测试,高达20%的学生运动时出现昏厥的现象。这样的调查结果表明教育生态系统下的高校体育教育环境是非生态化的发展,大学生的健康问题已经引起我们对传统教育环境的深思,那么可能存在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高校及学生对体育教育观念的缺失

高校体育教育环境生态化的发展是要求在高校体育教育过程中,要求各种教育过程的因素互相协调的发展,首当其冲的因素就是观念意识的问题,进行高校体育教育观念的有效实施的时候首先要保障教师与学生的观念相互和谐不偏差,但是事与愿违,目前在查阅有关新闻的时候发现国内60%的高校中教师对体育教育理念非常古板,很多高校的学生对体育教育重要性观念严重缺失。高校体育教育环境的生态化是要求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在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要不断的创新,要与陈旧的观念进行摩擦和碰撞,从而获得高校体育教育环境生态化系统内部真正的和谐。在高校体育教育的环境中老师起着引领者的重要作用,通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传到学生潜在学习意识中。但是目前在高校中有很多的体育教育者的观念还是墨守成规,只是当作学生在紧张的学习氛围中放松的一个环节,缺少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这就从根本上就把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悄悄的抹杀掉了。同样在高校体育教育环境的生态化发展过程中,学生体育强身的观念意识已经逐渐被知识改变命运的思想而改变,在文献的查阅过程中我们明显发现很多学生认为体育教育是可以不开设的学科。这就是教育生态系统中高校体育教育长期的非生态化发展,教育生态系统中学生已经长期的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忽视了体育对今后自己发展的重要性。在有关教育组织在对50岁以上的老者进行“对于自己最重要的是”问卷调查中高达90%的人回答是健康,客观体现出了强身健体的重要性,这同时和高校体育的要求恰好相同。因此学生体育教育观念的缺失会严重加速高校体育教育环境非生态化的发展,影响了教育系统生态化的发展。

高校体育文化发展的滞后

自从12世纪近代大学在欧洲的土地上孕育产生,800多年来形式多样的高校已经遍布了五大洲,但是在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环境中对体育文化教育的理解是有偏差的。现在高校的体育文化教育已经脱离学生和社会的现实需要,用一种特定的思维去考查文化的需求,已经脱离了体育教育的实际应用价值。其实就是高校在体育教育生态化的发展中缺少对我国青年和社会所需的考察,这远离了本民族文化对传统体育的真正价值。高校体育教育在不断进步的时代中也在逐渐减退,一方面是由于很多高校认为科技文化、技能教育是教育的重心,因此在高校体育教育中文化的发展较为滞后。另外一个方面,体育文化的滞后是与用在体育教学的经费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决定了体育教育的设施比较陈旧,使一些课程无法正常的实现和教育的理念无法更好的贯彻。体育文化的滞后性使学生天生具备的自由天性被教育滞后给磨掉了一大半部分,无法切合实际的做到以人为本的体育文化的理念,严重的制约了高校体育教育生态化的快速发展。

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对高校体育教育环境的影响

随着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国家对于其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训练力量和充沛的财政支持。同时意味着教育生态系统的不平衡的发展,竞技体育和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头大一头小”的局面,如在深圳举办的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上,中国大学生代表团取得了75金39银21铜总奖牌数145枚的优异成绩。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素有“小奥运会”之称,这就表明我国高校的竞技体育达到最高的最高水平。然而在普通高校中经常报道说在跑步的过程中猝死和晕厥的现象,一组相对准确的调查数据显示,60%的高校体育教学是在盲目的环境中完成的,充分表明发展不平衡导致了高校体育教育环境非生态化的发展。

3实现高校体育生态化发展的方法

调查显示,已经有很多高校开始有意识改变体育教育中的问题,要实现高校体育内外环境的生态化就要首先帮助同学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创造一个良好体育教育的氛围,目前已经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做起。

改变体育教学理念

高校体育教育环境生态化的价值观是要求个体可持续的发展,高校体育教育的理念已经转变,把培养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放在了体育教学改革的中心位置,创建绿色的观念意识。在体育教育的过程中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体发展的特征,如个体的心理、生理、行为意识等。在关爱的角度下引领学生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切实的感觉到终生体育的优势。

构造高校体育教育环境中各因素的和谐发展

高校体育教育环境中的两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和老师,要保证高校体育教育环境生态化的发展就先要满足的条件是:师生关系的和谐性,只有必要条件的满足才能保证体育教育生态化的发展。师生间的平等交流会趋向于协同和本真,学生会放松心情,放平心态去主动接受体育教育的知识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这就自然而然的和老师达到一种自由无阻的交流空间。让学生在高校体育教育环境生态化发展的过程中得到生理、心理、行为的全面成长。

营造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

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与此同时高校体育教育环境普遍的比较低,这就要求国家加大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首先经费的投入要保证公平的发放,奖惩的制度要合理的完善。其次是国家应有意识的多举办一些全国性的大学生单项运动比赛,不仅仅局限于四年一次的大学生运动会。最后加大对各大高校体育教育考察力度,对于盲目跟风却没有实实在在推进措施的高校加大管理的力度。只有教育环境的公平才能保证高校体育教育环境生态化的发展。

4结语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5 168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