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事业单位改革实施意见(实用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509106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事业单位改革实施意见(实用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事业单位改革意见1

一、主要任务

(一)做好以职能界定为主要内容的机构编制调整工作。事业单位改革中,应着重调整职能配置,重新核定人员编制,确定内部岗位职责和经费开支渠道。

3、核定经费来源。事业单位经费参照原供给方式重新核定,一律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2、强化公开招聘制。严格执行市政府《关于印发〈*市事业单位补充工作人员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太政发[20*]75号)的有关规定,坚定不移地推行公开招聘制度。要把强化公开招聘制作为体现社会公正、公平、树立和维护政府形象、取信于民、选拔人才的重要举措。凡违反公开招聘原则擅自调入的人员,要坚决予以清退,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3、推行领导公选制。要通过改革,使事业单位领导的选拔任用逐步由行政调任为主向公开选任为主转变,由系统内行政调任为主向面向社会公开选任为主转变,由终身制向任期制转变。下属事业单位较多、且规模较大的行政主管部门,有条件的可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率先探索,总结经验。

5、创新绩效考核制。要在总结年度考核、岗位考核经验的基础上,创新绩效考核的内容、方法和程序。其重点是考核工作人员实际工作的成绩、业绩和功绩,考核其履行岗位职责的效率、效能和效益。绩效考核要按不同的岗位类别进行分级分类,量化指标,细化内容,要把考核结果作为续签合同、奖金分配、职务升降的依据。绩效考核要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群众公认的原则。各单位可结合实际,大胆实践,总结经验,不断规范和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6、健全养老保险制。各单位要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金,适时推行多险种相配套的社会保障体制,并认真贯彻执行市政府办公室《批转关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意见的通知》(太政办〔20*〕23号),做好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各项工作。

二、相关政策

三、加强组织领导

四、相关事项

事业单位改革实施意见2

同志们:

下面,我先讲三个方面意见。

一、认清形势,提高站位,把思想统一到党委政府决策部署上来

(二)充分认清事业单位车改的复杂性。从全国、全省层面上看,事业单位车改都要比党政机关车改更具复杂性,就我市而言,这种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单位类别多。从行业看,有教育、卫生、科研、文化、体育、新闻媒体等X多个行业;从保障方式看,有财政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及自收自支;从事业单位分类来说,有公益一类、公益二类、经营类、暂缓分类、不分类。二是单位数量多。市直事业涉改单位有X家,而党政机关只有X多家,多了X家;三是涉改人员多。据初步摸底统计,市直事业单位实有涉改人员X余人,是党政机关涉改人数的X倍多,而且身份不一,有管理岗、技术岗、工勤岗等;四是涉改车辆多。市直事业单位现有涉改车辆X多辆,既有一般公务用车,也有业务用车、特种专业技术用车等。同时,因为现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工资改革也正在推进完善之中,这种复杂情况也决定了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改革的复杂性。

二、吃透政策,把握要求,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一)切实弄清事业单位车改要求。中央车改政策明确规定,党政机关(含参公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以“发放交通补贴”为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以“据实报销”为主。为什么事业单位要实行分类改革?主要基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工作性质不同。公务员主要从事行政工作,而事业编制人员主要从事教学、科研、医疗服务等专业技术类工作。两类人员的工作性质不同,工作方式不同,公务出行活动量有显著差别,交通需求保障方式也有所区分。二是车改有节支底线要求。党政机关车改前一般公务用车较多,通过改革减车节支较多;事业单位车改前一般公务用车较少,特种专业技术车辆较多,而特种专业技术车辆一般不能削减,通过改革减车节支的空间小,不具备普遍发放公务交通补贴的条件。所以,大家一定要深刻领会中央、省里制定政策的背景原因,做好宣传解读,争取参改单位和人员的理解配合。

(三)切实突出事业单位车改重点。关键把握好“两个坚持”、“两个严格”总体要求。“两个坚持”:一是坚持分类推进,按照省直事业单位车改要求,将市直事业单位分成两类,即X家正处级事业单位机关本级和党政机关内设所属公益一类、财务未独立事业单位为一类;其它事业单位为一类,分别按相关政策进行车改。二是坚持以据实报销为主的方式进行改革。改革后事业单位绝大多数人员只能采取据实报销公务交通费用的办法保障公务出行,为规范公务交通费用报销管理,市车改领导小组出台了《X市直事业单位按次按距离包干报销公务交通费用办法(试行)》,以缓解在公务交通费用报销方面存在的矛盾和困难。“两个严格”:一是严格限定参改人员范围。中央、省里明确规定,原配备公务用车保障的岗位和人员,通过实报实销的方式、社会化的方式保障公务出行的人员,按照现有方式继施行,我市必须严格执行;二是严格节支要求。按照节支原则,必须确保“改革后公务交通费用支出低于改革前支出,不能因此增加财政预算支出”,这是事业单位车改的底线也是红线,绝对不能突破。每一类涉改单位都要详细测算节支情况,确保改革后比改革前公务用车费用有所节约,不能因此增加财政负担,确保改革经得起历史考验,经得起国、省检查和考核。

三、加强领导,形成合力,确保事业单位公车改革落地落实见效

事业单位改革意见3

一、科研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科研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坚持“统一政策、配套改革、分类定位、以人为本”的原则,妥善处理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力求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通过机制创新和政策扶持,引导科研机构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条件的新机制。

(二)改革目标。

科研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目标,是将政府投资建立的应用开发类科研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实行市场化运作。公益类和准公益类科研事业单位创新机制,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成为我市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

(三)基本思路。

1.对科研事业单位进行分类定位

本次改革对科研事业单位进行分类定位,按照不同类别实施改革。按照承担的公益性研究和公共服务性质的不同,将市属科研事业单位划分为公益类、准公益类和应用开发类3种类型:

提供基础性或共性技术研究与服务、无法得到相应经济回报的科研事业单位,定位为公益类科研事业单位。

从事社会公益为主的科学研究、技术咨询与服务活动,可通过为社会提供有偿服务方式获得一定发展资金的科研事业单位,定位为准公益类科研事业单位。

以市场为导向,可通过市场规律配置资源并获得利益的科研事业单位,定位为应用开发类科研事业单位。

2.改革思路

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应用开发类科研事业单位改为企业,条件具备的同步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建立产权多元化的科技型企业;公益类和准公益类科研事业单位在管理创新、制度创新上取得新的突破,建立起职责明确、评价科学、管理规范、优胜劣汰的现代科研院所制度,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财政对科研事业单位的拨款和补助逐步由人员经费转向项目经费,科研机构主要通过申请承担政府的科技项目计划和研究开发任务等方式获取政府的资金支持。

二、科研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内容

(一)公益类和准公益类科研事业单位的改革。

1.重新核定编制。市编办会同市科技信息局,对定位为公益类和准公益类的科研事业单位,按照其所承担的公益性研究和公共服务任务,重新核定编制,确定科研、管理、技术支撑、科研辅助等各类岗位的合理比例。

2.市财政对科研事业单位的拨款和补助逐步由人员经费为主转向以项目经费为主。对承担政府指定公益性研究及服务项目的准公益类科研事业单位,市财政给予补助或按照其承担的公益性项目给予资助。科研事业单位主要通过申请承担政府的科技项目计划和研究开发任务等方式获取政府的资金支持。

3.实行事业单位职员管理制度和雇员管理制度。公益类和准公益类科研事业单位完成事业单位人事制度配套改革后,按照《*市事业单位职员管理办法(试行)》(*市人民政府令第137号)和《*市机关事业单位雇员管理试行办法》(*市人民政府令第133号)的规定,职员的职位分类、职员聘用、职员聘任、工资福利、考核奖惩、教育培训和社会保障等,实行事业单位职员管理制度;雇员的分类和配置、工资和社会保障、考核和职业发展,实行雇员管理制度。

4.实行以课题为导向的分配制度和奖励制度。根据市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配套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深办发〔*〕13号)的规定,公益类和准公益类科研事业单位可根据核定的工资总额,在职位分类和职位设置的基础上,结合科研特点,实行以课题为导向的分配制度和奖励制度。

5.探索实行理事会决策、监事会监督、院(所)长负责的管理体制。理事会成员由主管部门代表、本单位代表、行业专家代表、有关出资方代表组成,面向社会公开选聘和推荐院(所)长,审定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财务收支计划,监督业务和管理活动的合法性。院(所)长为法人代表,负责科研任务和日常管理工作,执行理事会决议,对理事会负责。政府主管部门通过参加理事会,对政府投资的科研机构进行间接管理。

(二)应用开发类科研事业单位的改革。

1.应用开发类科研事业单位由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通过相应的扶持政策,逐步过渡到完全市场化运作,成为以技术创新为特点的科技企业。

2.具备条件的应用开发类科研事业单位,同步实施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多元化的产权制度。根据国家和广东省有关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相关政策,可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科研事业单位的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具有成熟市场运作经验的投资主体的参与,激活改企转制的科研机构,成为新型的科技创新企业。

三、科研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配套政策

(一)保留名称。

根据国务院《关于“九五”期间深化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39号)和省政府《印发广东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51号)精神,科研机构由事业法人转变为企业法人,进行企业登记并领取企业法人执照的,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原则上可继续保留其名称。

(二)税收。

(三)国有资产和财政基数划转的基准日。

(四)产权多元化。

科研事业单位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体改办等部门《关于深化转制科研机构产权制度改革若干意见的通知》(〔*〕9号)的规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改企转制的单位,国有产权可全部或部分以协议或通过拍卖的方式实行有偿转让,吸收社会资本、个人资本和外商资本等多种资本投资入股或受让股权,实现产权多元化。

(五)土地资产处置。

根据国家财政部、科技部、劳动保障部、国土资源部《关于转制科研机构有关问题的通知》(财教〔*〕68号),经市国土房产局批准,其土地可评估作价以国有股本金的方式注入改企转制后的单位。

(六)奖励()。

(七)净资产处置。

(八)离退休人员的养老待遇。

科研事业单位改企转制人员的养老保险待遇按我市事业单位改革养老保险政策执行。

(九)人员分流安置。

改企转制单位的原在编人员,实行企业员工制度管理,不实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管理。

(十)经济适用房分配。

改企转制单位*年12月31日前原在编人员,符合市政府《关于印发*市机关事业单位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深府〔*〕104号)规定购买全成本微利房条件的未购房职工,保留其购买最后一批定向发售给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经济适用房的资格。

(十一)财政补贴。

参照省政府《印发广东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51号),对应用开发类科研机构逐年减拨事业费,市财政以补贴的方式,对原属财政拨款的改企转制单位给予3年扶持。3年的补贴额,分别按*年度该单位年度部门预算数的75%、50%、25%的比例拨付。补贴款项拨至改企转制单位的原主管部门,用于项目资助,不得用于发放工资福利。

(十二)土地使用费、土地年租金优惠。

(十三)相关权益的承继。

市属科研事业单位改企转制后,除国家另有规定外,承继原单位的各类特许经营权、资质、执照、证书。改企转制单位应按相关规定办理保留延续手续。

四、科研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组织领导

(一)调整市科研事业单位机构改革领导小组。

各科研事业单位原行政主管部门是对所属科研事业单位实施改革的责任单位,负责制定本部门所属科研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实施方案,负责改革科研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人员安置等相关工作。

(二)制定具体的改革实施方案。

公益类和准公益类科研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应由原行政主管部门上报具体的改革实施方案,经市科研事业单位机构改革领导小组批准后组织实施。公益类和准公益类科研事业单位具体的改革实施方案应包括人员情况(人员编制、职位分类、职位设置、原在编人员的过渡、分流安置等)、资产情况(*年11月30日资产评估基准日的资产负债情况及相关明细表等)、改革后的业务发展规划。

应用开发类科研事业单位改企转制的,应由该科研事业单位提出具体的改革实施方案,报原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经市科研事业单位机构改革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应用开发类科研事业单位具体的改企转制实施方案应包括人员分流安置意见、资产处置意见(*年11月30日资产评估基准日的资产负债情况及相关明细表、资产评估报告书、净资产处置意见、不良资产核销意见、土地资产处置意见等)以及改革后的业务发展规划。

(三)落实改革配套政策。

科技、机构编制、人事、财政、国土、国有资产、劳动和社会保障、工商、税务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政策统一、配套改革的要求,贯彻落实本意见确定的各项政策。

1.市科技信息局负责审定科研事业单位的公益性研究和公共服务任务,为科研事业单位分类定位和核定编制提供依据;

2.市编办负责核定公益类和准公益类科研事业单位编制;

3.市人事局负责审定公益类和准公益类科研事业单位原在编人员向职员或雇员过渡、分流安置方案;

4.市财政局牵头组织市属科研事业单位的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和清理债权债务,负责批准改企转制单位的资产处置方案;

5.市国土房产局牵头,市机关事务管理局配合,审批土地资产处置方案;

6.市国资委负责科研事业单位改企后的产权制度改革,并行使国有资产或国有股权出资人职能;

7.市工商局按规定对改企转制单位进行企业法人登记;

8.市地税局按规定对改企转制单位从事技术开发、技术转让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所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四)资金保障。

事业单位改革实施意见4

各地区、各部门所属规划、设计事业单位,可参照科学研究事业单位的实施意见执行。

1994年5月3日

科学研究事业单位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

根据国务院颁发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和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的规定,结合科学研究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实施范围

这次科学研究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实施范围,限于下列单位中一九九三年九月三十日在册的正式职工:

—中国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所属科学研究事业单位;

—各级地方所属科学研究事业单位。

二、新工资制度的内容和工资构成

这次工资制度改革,科学研究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分别实行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制和职员职务等级工资制。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制和职员职务等级工资制均由职务工资和津贴两部分构成。技术工人和普通工人分别实行技术等级工资制和等级工资制,在工资构成上分为技术等级工资(等级工资)和津贴两部分。全额拨款的科研事业单位,职务(技术等级)工资占工资构成的70%,津贴占30%;差额拨款的科研事业单位,职务(技术等级)工资占60%,津贴占40%;自收自支的科研事业单位,有条件的,其津贴在工资构成中所占比例可比差额拨款的科研事业单位适当高一些(为加强宏观控制和保证新工资制度顺利入轨,此次套改中自收自支科研事业单位津贴部分暂按40%安排,以后随着效益的变化,再相应调整)。

三、职务(技术等级)工资的实施

(一)专业技术人员职务工资的实施

1.科研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实施办法”规定的套改办法,套入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标准。

其中:

科学研究人员,执行科学研究人员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标准(见附表一)。

工程技术人员和实验技术人员,执行工程技术人员和实验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标准(见附表二)。

卫生、图书、出版、编辑、翻译以及会计、统计、经济等其他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分别执行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标准(见“改革方案”附表四、七、八、九、十)。

2.只评定了专业技术资格而未正式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其资格不与工资挂钩。

(二)管理人员职务工资的实施

1.科研事业单位中无专业技术职务、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执行职员职务等级工资标准(见附表三)。

2.管理人员在目前未开展职员职务评定工作的情况下,暂按“实施办法”规定的职员职务工资套改办法进行套改,待职员职务序列实行后,再按评定的职员职务确定工资。

3.管理人员中评聘了专业技术职务并兑现工资的,这次工资制度改革时,可按本人的专业技术职务进行套改。既评聘了专业技术职务,又有行政职务的,可选择职务工资较高的一种套改。

(三)工人技术等级工资(等级工资)的实施

科研事业单位的技术工人和普通工人,按照“实施办法”规定的套改办法,分别套入技术等级工资标准和等级工资标准(见附表四)。尚未确定技术等级的技术工人,可按人薪发〔1994〕3号文件的有关规定进行套改。

四、津贴的实施

津贴是工资构成中活的部分,要以考核为基础,与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数量、质量、贡献和效益等挂钩,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

津贴的实施,按照国家规定的比例实行总额控制、政策指导、单位自主分配的办法。各科研事业单位在上级主管部门和人事部门核定的津贴总额内,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具体确定津贴的分配形式、标准和发放办法,报主管部门和人事部门批准后实施。国家对各类科研事业单位津贴的实施制定如下指导性意见:

(一)专业技术人员的津贴

科研事业单位中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人员,可建立科研课题津贴、科研辅助津贴和研究生导师津贴。但任领导职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可领取领导职务津贴。

—科研课题津贴。适用于承担科研项目的科技人员。津贴标准,根据科技人员在课题研究中所负责任大小等因素确定。课题结束或无故延期的,停发科研课题津贴。

从事工程、开发课题工作的科技人员,其科研课题津贴的发放还要与贡献和效益指标挂钩。

—科研辅助津贴。适用于直接参与科研课题工作的科研辅助人员,根据科研辅助人员的岗位、职务的不同、所负责任的大小和实际工作量多少确定,其标准一般不高于承担课题研究任务的同类人员。

—研究生导师津贴。分为博士生导师津贴、硕士生导师津贴两种,根据实际指导研究生的层次和数量确定。研究生导师津贴可与其他津贴累加享受。

—领导职务津贴。专业技术人员担任领导职务时,领取所任职务的领导职务津贴。其中,科研事业单位院、所长和党委书记等主要领导的津贴标准由单位提出意见,按干部管理权限报上级主管部门确定。专业技术人员不担任领导职务或改任其他领导职务时,该项津贴自行取消或改按新任领导职务领取津贴。

对科研事业单位中从事基础研究、类端技术和高技术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由主管部门提出意见,经人事部、财政部批准,可在国家规定的津贴比例之外,设立特殊岗位津贴。津贴标准一般掌握在这部分人员工资的20%-30%以内。具体发放办法,另行规定。

(二)管理人员的津贴

管理人员建立岗位目标管理津贴。岗位目标管理津贴根据管理人员职务高低、所负责任大小和工作实绩确定,津贴标准要与同类专业技术人员保持合理的关系。对完不成岗位目标任务的,要相应扣发或停发津贴。

(三)工人的津贴

科研事业单位技术工人实行岗位津贴,根据岗位的不同、技术水平的高低和实际工作量的大小确定。普通工人实行作业津贴,根据实际工作量大小和工作表现好坏确定。

新的津贴制度建立后,现行经国家批准为特殊行业和苦、脏、累、险等特殊岗位设立的津贴继续执行。

科研事业单位原按国家规定发放的奖金(包括按国家有关政策用单位自有收入发放的带有奖金性质的其他项目),在四个月平均基本工资以内的部分予以取消。超过四个月平均基本工资的部分,由单位统一掌握,可与新设津贴合并使用。

五、套改中的其他有关规定

(一)套入新工资标准增加工资不足三十五元的(含津贴部分),可按三十五元增加工资。

(二)从事野外科学考察、海洋科学考察的专业技术人员,在野外或水上作业期间,可分别执行地质、测绘野外工程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工资标准和船员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工资标准;管理人员和工人,在野外或水上作业期间,可分别执行地质、测绘和交通、海洋部门野外或水上作业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和工人的工资标准。不在野外或水上作业时,不再执行。

(三)对表现差、不能履行本职职责,或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人员,单位有权低定其职务(技术等级)工资档次。

六、奖励制度的实施

(一)对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继续实行政府特殊津贴,具体办法按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二)对作出重大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如在基础研究、尖端技术和高技术研究中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在应用科学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产生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人员,给予一次性重奖。凡其成果用于生产活动、带来重大经济效益的,奖励金额从所获利润中提取;对从事基础研究、尖端技术和高技术研究的人员,所需奖励金额由国家专项基金中列支。具体办法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三)从一九九四年起,各地区、各部门所属科研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要进行年度考核。对考核合格的人员,年终发给一次性奖金,奖金数额相当本人当年十二月份的月工资(含津贴部分)。

七、正常增资办法

(一)正常升级

全额拨款和差额拨款科研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严格考核的基础上,实行定期升级增资制度。考核工作按国家统一规定,并结合科研事业单位的特点组织实施。凡正常履行工作职责、连续两年考核合格的人员,可以晋升一个工资档次。考核不合格者,不得晋升。对考核优秀并作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经上级主管部门和人事部门批准,可提前晋升或越级晋升,比例一般控制在本单位总人数的3%以内。考核晋升工资的增资总额,报上级主管部门和人事部门审核批准。

自收自支科研事业单位,有条件的,可在国家规定的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比例内,自主安排职工升级。

(二)晋升职务(技术等级)增加工资

科研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职务(技术等级)晋升时,按晋升的职务(技术等级)相应增加工资。原工资低于新任职务(新定技术等级)工资标准最低档的,进入新任职务(新定技术等级)工资标准最低档;原工资已在新任职务(新定技术等级)工资标准以内的,就近就高进入新任职务(新定技术等级)工资档次。增加的工资,从晋升职务(技术等级)的下月起发给。

八、新参加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

(一)新参加工作的取得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毕业生,不实行见习期,在确定职务前执行初期工资。其他各类毕业生均实行一年的见习期,并执行见习期工资。见习期工资和初期工资标准,按国家统一规定执行。

见习期工资或初期工资执行期满后,按确定或受聘的职务领取相应的职务工资。各类毕业生的定级工资标准,按国家统一规定执行。

到边远、艰苦地区工作的各类学校毕业生,可以提前定级,定级工资标准可高于同类人员1-2档。具体实施办法,按当地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新参加工作的技术工人和普通工人仍实行学徒期、熟练期制度。学徒期、熟练期的工资待遇和期满后的定级工资待遇,按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有关规定执行。

九、离退休人员的待遇

科研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的待遇及此次增加离退休费的办法,按照国办发〔1993〕85号文件的有关规定执行。

十、实施分类管理

科研事业单位按财政预算管理形式分为三种不同类型,即全额拨款单位、差额拨款单位和自收自支单位。对三种不同类型的科研事业单位实施分类管理。

—全额拨款单位,主要从事基础研究和社会公益型研究工作,各项支出主要靠国家预算拨款和申请基金项目,创收较少。这些单位的工作人员执行国家规定的工资制度和工资标准,其工资构成中固定部分70%和活的部分30%,以及国家规定的年终奖金,由国家财政预算列支。

—差额拨款单位,除国家给予部分事业费补贴外,经费的来源主要靠承担课题和创收。这些单位的工作人员执行国家规定的工资制度和工资标准。这次工资制度改革所需增资,按规定的比例,一部分由财政拨款,一部分自筹解决。

全额拨款和差额拨款的单位,在核定编制的基础上可实行工资总额包干或其他形式的管理办法。实行工资总额包干的单位,增人不增工资总额,减人不减工资总额,编制内节余的工资总额,由单位自主安排使用,改善内部分配关系。实行工资总额包干,不得改变国家规定的工资制度和工资标准。

—自收自支单位,有条件的,可实行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自主决定内部的工资制度和工资形式,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行内部工资制度和工资形式需报主管部门和人事部门审批。

十一、地区津贴制度的实施

这次工资制度改革后,科研事业单位改行地区津贴制度,具体办法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十二、工资制度改革的组织领导

事业单位改革方案5

在改革的大潮中,一些事业单位将不得不面临企业化转型的命运。这对那些缺乏市场经验,习惯了吃“皇粮”的单位来说,无疑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本文拟通过聚焦某事业单位的生存现状与改革尝试,探讨事业单位转制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XX事业单位现状简介

XX事业单位是从事计量测试技术服务的研究所,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其主营业务是为本系统内部的仪器设备提供计量测试服务,同时也积极为社会企事业单位提供计量测试服务。在计量测试主营业务之外,同时承担本系统内的一些科研项目研制、产品研发任务。经过20多年的不断发展,迄今已成长为资产总额超亿元,职工人数200余人的规模,已在当地及行业内形成一定的知名度。从2005年至2010年的统计数据看出,总收入的平均增长率达%,增加值的平均增长率为%,利润总额的平均增长率达33%。由于取得政府授权,可以相对稳定地获得部分收入。同时该所也承担一些计量科研项目研究,一方面增加了收入,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全所的技术水平,提高了员工的能力素质,为持续发展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

随着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特别是面临上级主管部门“十二五”规划要求的产业化、国际化、市场化的经营方向,以及国家政策导向驱使将面临向企业化转型的压力,均对该所的经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其面临愈来愈严重的生存危机。

面临的主要问题

作为事业单位,该单位虽然在经营发展中占据一定的优势地位,但同样也面临着一些棘手的问题并严重制约其持续快速发展。

首先是组织机构设置的问题。该所一直以来是以专业划分不同的专业室,各室之间分工相对独立,室内人员仅承担本专业的技术服务,人员的技术能力相对单一。另外,由于各专业室之间的技术能力差异较大,造成市场占有率、内部核算后的营利能力也有较大的区别,有的专业室常年亏损,有的专业室却有较高的收益,因此忙闲不均的情况较普遍。另外,由于单位性质决定了很多基础工作并不完全以营利为目的,业务常有营利和非营利之分,因此,在市场化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很多不营利但至关重要的基础工作员工不愿去做,这种状况也制约其正常的运营和长远的发展。

其次是人力资源的问题。人力资源是任何组织或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市场竞争的主要源动力。根据业务需要、规模大小对人才合理灵活的选拔、淘汰是组织发展的重要环节,但由于受事业编制、工资总额等因素的影响,并不能完全按照市场化的需要,根据其实际能力实现自由进出和筛选,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力成本居高不下及大锅饭的现状。且由于多年来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也使员工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市场意识缺乏,服务意识不强。

除此之外,还存在管理效率低下的弊端。该事业单位以上有院级、集团两级行政主管机构,多数经营活动均经过层层审批才能最终做出决策。审批环节多,审批时间长,一定程度上影响决策的及时性。以其中的外事审批环节为例,一项出国审批手续办理经常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因此,对部分工作的开展不利,特别对其实现国际化的战略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改革方案初探

组织机构的改进

组织机构设置的合理与否要看其能否适应单位整体战略发展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实现组织的正常运转和持续高速发展。针对该组织忙闲不均,营利能力差异较大的状况,可以考虑通过将各专业室整合的方式来改变当前的困境。通过打破专业之间的林立,实现在组织内人力资源的自由调配,不仅拓展了技术人员的专业范围,提升其整体的技术水平, 而且一定程度上能够减缓各专业室忙闲不均、营利能力差别较大的局面。另外,可以考虑在市场处中分离出专门负责产品规划、产品推广的营销队伍,以弥补当前在产品开拓中的弱势状况。

针对业务存在营利和非营利的差别,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加以解决。譬如可以采用单位补贴的方式,尽量核算出一个比较合理的成本额度补贴给专业室,以此解决当前专业室不愿承担非营利工作的情况。或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将非营利机构独立出来。但在分离初期会面临由于购置办公、仪器设备等增加大量成本支出的不利情况。在对非营利部门的考核主要考虑其是否高质量完成任务的基础上,财务目标以节约成本为主要目标,不再考核其营利状况。

通过有效的激励调动全员力量

当前民用产品收入在全所总收入中仍占有较小的比例,仍游离于主营业务之外,目前急需制定相关政策来改变现状。首先是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市场开发积极性,创造收入。可以尝试通过制定力度较大的激励政策来刺激全员加入到市场开拓中,特别是关注一线技术人员的市场开拓能力。一线人员由于直接接触客户,掌握客户的一手资料,了解其真实需求,一定程度上比其他部门的人员能掌握更有力的信息资源;另外,要切实深入分析客户,掌握不同客户的需求,通过不断的服务创新来引导客户的需求,培养忠诚的客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占据先机。

以提高管理效率为根本出发点

事业单位本身的特点决定其向上层级多,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均需经上级部门层层审批,很多管理工作就是完成上级部门的各项要求,而不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夯实内部的管理和客户的开发上。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决策的及时性。但涉及上级部门的管理模式,不是单位本身可以改变的,因此,应着力将重点放在如何最大限度地提升内部的管理效率上,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主要需要借助信息化来实现。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5 1509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