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大专辩论范例3篇

网友发表时间 1780669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大专辩论范例3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大专辩论1

文/曾子

张小慧是一名大专辩论选手,曾经获得过国内某大专辩论比赛最佳女辩手奖。她素以能言善辩见长,她的口才让周围许多人羡慕不已。

三年前,她走进了婚姻的殿堂。然而,当她把自己的这种辩论能力也运用到她的婚姻生活中时,她发现,尽管她赢了一次又一次,但她的婚姻也渐行渐远。

他曾经因为我的口才爱上我

2006年秋天的一个下午,我和丈夫坐在北京建国门外的“上岛咖啡”协议离婚。气氛有些伤感,但我知道一切已经无法挽回。我问丈夫:“还有可能吗?我们还能在一起吗?”

丈夫摇摇头,他不无伤感地对我说:“和你在一起,我总是找不到一个男人的自信和尊严,我想重新去寻找我的生活。”

那一瞬间,我的心痛了起来。看着这个我曾经深爱的男人远去,我扶着街边的栏杆才没有让自己倒下。

我在大街上漫无目的地走着。街上人流如织,秋天的阳光灿烂,但我的婚姻却在这个秋天,因为自己的争强好胜而结束了。

我生长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也许天生有优越感吧,我从小就喜欢和人辩论,经常能用自己的口才把周围人驳得哑口无言。一来二去,我的口才在周围传开了。2004年夏天,我代表我们学校参加了大专辩论赛并且勇夺第一名后,我立刻成了校园里的明星,“才女”“辩论皇后”等美誉接踵而来。

丈夫江炜就是在那次大专辩论会的电视直播中爱上我的。后来用他的话说是当他从电视里看见我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时,简直呆了。他从小就不爱说话,很内向,所以对口才极好的人天生敬佩。那一瞬间,他爱上了我,发誓要找机会和我接近。

那时,我上中文系,他上物理系。一天下午,我在校图书馆查资料,总感觉周围有男生偷偷在打量我。我并没有在意。成为“辩论皇后”后,遇到这样的崇拜而又爱慕的目光实在太多了,我有些飘飘然。

那是江炜的目光,他一直在找机会和我接近。当我捧着的一堆书不小心掉到地上时,他及时地捕捉到了这个机会帮我捡起了书。就这样,我们认识了。

从此,江炜找各种机会向我献殷勤。去学校食堂吃饭,总是不用我排队,可口的饭菜已经端到我面前。当我和他在大学校园里的林阴道上散步时,他总是用崇拜的目光,看着我在他面前滔滔不绝发表对某个事情的看法。他好像丝毫不计较我爱辩论的“职业僻”,不但不计较,还特别欣赏,这极大地满足了我的虚荣心,让我在他面前,时刻感觉自己像个被人追捧的公主。

有一个这样全心全意欣赏自己的男友,我想结婚后,那种被呵护的感觉一定很好。至少,我在婚姻中会拥有主动权吧。

所以,2005年的秋天,我们大学毕业后,我再一次代表本校获得全国大专辩论赛的最佳女辩手时,我和江炜的恋情也到了收获的季节。

我和江炜结婚了。新婚之夜,我娇嗔地问江炜到底爱我什么。江炜傻乎乎地说最喜欢我能言善辩的口才。我听了,心里像灌了蜜般受用。

婚姻难道少不了辩论吗?

结婚之后,江炜确实像他婚前所表现的那样,对我百般呵护。我毕业后分配在一所中学教书,他进了一家外企。显然他的工作比我还辛苦,但他几乎承担了全部家务。

也许所有的夫妻都免不了争吵吧。2005年“超女”比赛时,我成了狂热的“超女”迷,每天守着电视,追看“超女”比赛晋级结果。江炜起初还没有放在心上,后来看我如此迷恋“超女”,甩过来一句:“‘超女’有什么好看的,都是一群小孩子在那里胡闹,又浅薄又俗气。”

我一听他这句话,立刻感觉自己受到了侮辱。江炜说“超女”俗气,不就是借机说我没有品味吗?难道他每天看“军事天地”就有品味吗?于是我和他争论看“超女”的好处有哪些,看“超女”为什么不俗气。我说“超女”代表一种时尚,一种民主和草根阶层的参与精神,其实是一种最好的大众文化。我又举例证明丈夫的审美品味是多么低俗。

江炜被我驳得哑口无言,只好乖乖投降,他最后苦笑着说:“好,好,我说不过你,你有品味,我俗气,好吧?”

见他被我驳得甘愿投降的样子,我心里涌起一阵畅快感,同时也不禁有些得意。

两个人一旦在一起过日子,便免不了出现矛盾。从婚前的花前月下到婚后的油盐酱醋,我和江炜的争论越来越多,经常为了一点小事,我们便爆发了争吵。这时候,我喜欢辩论的天性便被激活了。结婚起初,遇到矛盾时,江炜总是让着我。后来时间长了,他也不免嘟囔两句。而他越是准备和我辩理,我争强好胜的辩论激情就越加旺盛。结果到了最后,言语木讷的丈夫只好甘拜下风。

有时,辩论不过我的江炜也向我抱怨:“像你这样伶牙俐齿的老婆,哪个男人娶回家都是一场噩梦。”

他的话让我火冒三丈,我一定要斩草除根,揪出他这句话背后的意思。难道结婚前,他就不知道我素以辩论见长吗?他当时不就是因为崇拜我的口才而爱上我的吗?为什么现在又改弦易辙,又不喜欢我能言善辩了呢?

江炜哭笑不得,他说服不了我,于是结局大都是他逃回书房,我自己志得意满地像在大专辩论赛场把对方驳得一败涂地一样,心满意足地做面膜去。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次,我和江炜去坐公共汽车。上车后,因为江炜无意间流露的一个细节,我们又发生了争执。为了驳倒丈夫,我旁征博引,听得周围人也目瞪口呆。当然,最后的赢家是我。那一刻,我感觉到江炜甚至有些无地自容,只是我沉浸在胜利的自豪中忽略了他的感受。

我不断驳倒丈夫,却发现他的心也在渐行渐远

2006年秋天的一天晚上,为了庆祝结婚两周年,我们请了一帮朋友到家里吃饭。那天江炜显得很高兴,借着酒意,他夸奖我是如何有才华,让他总是在别人面前很有面子。

后来,我看他喝多了,就去夺他的酒杯,劝他少喝点。也许是趁着酒意,后来用丈夫的话说是,平时他老是说不过我,所以那天他就想,干吗连喝酒这样的小事也要听我的?所以他执意要接着喝。那帮朋友也跟着起哄,女朋友们都拿眼色示意我,那意思好像是我怕丈夫了。

这时,我好斗的性格也冒出来了。我坚决要求他不要再喝酒,我说喝酒一是伤身体,二是我不让他喝,是一片好心。也许是平时心里压的委屈太多了吧,江炜说:“哪有那么多道理可讲,我就是想喝,你少管闲事!”

当时我气坏了,也不管朋友们在场,立刻摆开了要和丈夫讲理的架势。我说喝酒也要有个度,男人不能纵酒过度。我严密的逻辑推理让江炜哑口无言。但我没有发现他的脸色变得铁青,并且越来越难看,他一直在努力地压制着自己的情绪。

那天的家宴不欢而散。客人走后,江炜不再和我说一句话。他默默地收拾着屋子,默默地去洗浴,我突然感觉自己有些过分了。晚上,当江炜回到房间时,我温柔地上前抱住他,但他默默地推开了我,说:“累了,早点睡吧。”

我被他拒绝,有些不甘,那种执著的要闹个明白的心思又上来了,我说:“我们谈谈。”

江炜不说话,我说:“难道我在酒桌上劝你少喝点有什么过错吗?我们都是成人,做什么事情总要讲道理吧。”

江炜说:“你真的觉得夫妻之间在任何时候都要讲道理吗?我承认,如果要讲道理,我讲不过你,我认输了不行吗?今晚,我也不想和你讲道理了,我只想好好睡一觉,我累了,心里很烦。”说完,他倒头睡去,不再理我。

我气得不知如何是好,只好自顾自地睡下。

但那天半夜里醒来,我发现江炜醒了,一个人在默默抽烟。烟火之中,他若有所思。看见我醒来,他突然哭了,一把抱住我说:“小慧,我们不要再争吵了好吗?我不喜欢这样的生活,我说不过你,我感到在你面前,自己很无能。”

我也抱住他。那一刻,我才开始正视这个男人的内心世界。我发现自己确实太过分了,我在表现自己的口才的同时,根本没有顾及丈夫的感受。我就像个争强好胜的失去女人味的女人。我在婚姻生活中的辩论虽然赢了一次又一次,但我真的达到目的了吗?我真的赢得了一切吗?

那天晚上过去后,有一段时间,我发现江炜经常晚回家,而且回家后也很少和我说话,一个人躲在书房里,半天不出来。有很多次,他的手机响了,他神色很不自然地接电话。凭着女人的敏感,我觉得丈夫在外面有人了。

是什么人,居然让深爱我的丈夫开始背叛了?

我表面上不动声色,私下里开始留心起江炜的行踪来。一天晚上,江炜又说加班晚回家后,我在他们幽会的宾馆里堵住了他。当我带着好奇的不甘的心理,想知道是哪个优秀的女人,居然可以夺去丈夫对我的注意力时,结果却让我大跌眼镜。那个女人长得一点也不漂亮,甚至有些腼腆。

我没有多说什么,眼前的事实像针扎一般刺痛了我。我没有大吵大闹,我觉得那样有失风度。我轻轻地替他们带上门,然后走在大街上,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情绪,给江炜发去了一个短信:“等你方便的时候,我们谈谈吧,我在‘上岛咖啡’等你。”

江炜来了,他似乎做好了一切准备。他坐在我面前,眼睛看着窗外。我先开口说:“我不怪你,我只想问你,到底是为什么?她哪一点比得上我?你要真找情人,也要找个比我漂亮的,这样让我也觉得甘心啊。”

江炜告诉我,她叫陈莹,今年21岁,在上大学。江炜说:“是的,她一点也不漂亮,但是她很温柔。”江炜说,他其实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但是在陈莹面前,他发现自己的口才居然特别好。陈莹很少和他讲道理,总是做一个倾听者,这让他觉得很贴心。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被重视,和你在一起,你太要强了,我找不到自己,我感到压抑,感到自己不像个男人。而和她在一起,我才感觉真正像个男人。何况,我一直想告诉你的是,婚姻中真的有那么多道理需要讲吗?你知道不知道,每次当我承认我输了时,我也感到没有意思了,我开始怀疑这场婚姻对我有何快乐可言?婚姻是你的最佳赛场,但让我体验到的只有失败和挫折。”听着丈夫的话,我这才发现,我似乎从来没有耐心听过他的讲话。

江炜最后平静地说:“我想好了,我们还是离婚吧。”

江炜平静的语气,让我发现一切已经无可挽回了。那是2006年的秋天,那天夜里,回到家里,我将自己曾经视之为骄傲的最佳女辩手的奖杯摔碎在地上。我想自己曾经在辩论赛上赢得了一切,但在婚姻的辩论赛场,我却成了一个最大的失败者。

(责编/邓琳琳)

国际大专辩论会范文2

关键词农学 专业课 课堂教学 本科生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2007A006、2009A009)。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204-02

课堂教学作为大学课程教学最主要的方式,既可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又可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国内外高等院校都十分重视课堂教学,也因此成为历年来教学改革的核心与重点[1-3]。开放式课堂教学是国内外著名高校积极倡导的一种教学方式,是活跃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启发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4-6]。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的农学专业,其专业课的教学尽管也提倡和推行开放式课堂教学,但由于无统一规则与要求,以及受条件限制,因此只有个别课程部分采用了开放式课堂教学方式。2007年以来,我们针对绝大多数学生对农学知识缺乏感性认识、对专业课学习感到枯燥无味和“被听课”、“被学习”的问题,进行了开放式课堂教学的探索,通过综合改革,研究建立了农学专业专业课开放式课堂教学基本构架和实施办法,通过教学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农学本科专业课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一人讲”与过“电影”式教与学

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的农学专业既是一个办学历史悠久的传统专业,又是一个面向农业现代化的极为重要的专业。近年来,随着电脑及电子教学设施与设备的发展与更新,多媒体教学被广泛应用于专业课的课堂教学,虽然从视、听的角度来看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但由于采用的是“一人讲”的教学方法,实行的是“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模式,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仍然没有得到改善,依然被动听课,并且因为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学生难以做笔记,多数以过“电影”的方式完成课堂学习,学生在课堂上记得少,忘得快,拷贝老师的教学课件,不利于自学提高。这种教学方式妨碍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即时交流与互动,学生在课堂上完全处于一种“被听课”状态,很少有思辨、提问或相互讨论的机会,难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也难以融入课堂,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十分不利[2,4]。

据笔者调查,教改前我校农学专业2006年、2007年、2008年3届毕业班的学生中,有64%的学生反映自己未能融入课堂,只是在被动学习,也没有感受到多媒体教学能提高授课质量。因此,只有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全面开放课堂,互动学习,才能较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相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教学质量。

二、农学本科专业开放式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

(一)开放式课堂教学基本构架

农学专业开放式课堂教学方式的基本构架是:采用基地教学、课堂讲授、现场讲解、课堂讨论与辩论等形式全方位开放课堂。基地教学是将专业课搬到教学科研综合实习基地完成,专业课的课程教学结合“六边教学”进行,学生边生产实践、边科学研究,边完成专业课的课程学习。课堂讲授仍然是专业课教学的主要形式,课堂讲授时教师只讲授基本理论、关键技术、重点和难点,以及对讨论和辩论进行讲解和点评。现场讲解采用面对生产实际、面对生产现场、面对具体作物或专业对象实体进行教与学的互动,将技能、技术的学习放到田间地头,放到生产现场,以此增强学生对专业课的感性认识,提高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课堂讨论与专题辩论,教师事先布置讨论题,学生准备好书面答题材料,讨论时学生根据自己准备的材料进行陈述与讨论。通过课堂讨论鼓励大家讲,将“一人讲”的教学方式改变为师生共同参与“大家谈”的讨论式教学方式,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实现互动,学生参与课堂、融入课堂,以此提高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启迪创新思维。对专业课教学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专题辩论,组织辩论赛,以辩论赛的形式推动学生拓展课堂内容,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的认识,提高思辨能力,提高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增强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撰写读书报告,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结合所学的专业课知识,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围绕问题撰写读书报告,加深对专业课的认识,探究专业领域中的问题,培养兴趣,提高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开放式课堂教学的实施办法

从2007年开始我们对作物栽培学等几门专业课实施了开放式课堂教学试点,根据试点经验提出了农学专业专业课开放式课堂教学的实施办法,主要内容如下:

一是专业课的课程教学在校外综合教学实习基地或科研基地进行;二是各门专业课的课堂讲授、现场讲解、课堂讨论与辩论各占计划课时的三分之一左右;三是课堂讨论与辩论赛的内容写入教学周历和教学大纲,按教学大纲执行教学;四是课程小组以教材和教学大纲涉及到的内容为基础提出问题,供学生预习与思考,学生讨论课前写出书面材料,课堂时以书面材料为基础展开讨论或辩论;五是课堂讨论和辩论赛由任课教师负责组织与主持,并向其它专业类学生开放,其中,专题辩论赛设立正反两个辩论小组和评议小组,任课教师进行点评和评分;六是各门专业课的课堂讨论与辩论赛的成绩计入该课程学习成绩,所占比例按占计划学时数计算,凡课堂讨论部分不及格者,该门专业课成绩判定为不及格。

三、开放式课堂教学的实施效果

2007年以来,我们在农学、植物科学与技术、种子科学与工程等农学类专业的部分专业课程先后实施开放式课堂教学,产生了良好效应,也为农学专业专业课全面实行开放式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积累了经验。

(一)利用“基地教学”这个开放式课堂的“辅阵地”,促进了课程学习与生产实际的紧密结合

教学科研综合实习基地是开放式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基地教学能改变“黑板上种作物”、“教室里学技术”、“书本上找答案”的传统学习方式,可缩短理论学习与实际运用的距离。上世纪90年代末,我们结合农学专业本科教学的“六边”教学实践,将某些重要专业课程教学安排在教学科研基地进行,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以后逐步推行到其它专业课。但由于受教学科研基地建设与发展的制约,到2007年仍有50%左右的专业课仍在课堂内完成。自2008年以来,随着学校长沙县长安教学科研基地的全面建设与发展,农学专业大部分专业课教学与学生综合实习在该基地同步完成。下课后学生就可下到田间地头,对着书本,面向实践,站在田间找问题,回到课堂谈体会,甚至上半节课教师先在教室里讲理论,下半节课将学生带到试验地做现场示范与讲解。这种开放式的“基地教学”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促进了课程学习与生产实际的紧密结合,还培养了从实际出发的探索精神。

如《田间试验与统计》课程教学。以往都是在校内教室组织完成,是学生反映最难学的课程,2008年后,我们将这门课程教学场所由“教室”改设在“基地”,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一边学习书本知识,一边在基地进行田间试验,如进行品比试验、施肥试验等,学习试验方案的设计,进行小区、区组、重复和保护行的设置,定期采集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比较,写出试验报告。通过边学理论边实践的方式,使原来难学难懂、枯燥无味的课程变成了学生离不开的实习指导书,提高了学习兴趣,大多数学生学会了田间试验与设计的基本方法,明确了统计分析的概念与重要意义,熟练掌握了统计比较的基本方法,学生学得好,记得牢。

又如《杂交水稻制种技术》课程内容中,如“如何避免父母本花期不遇”等此类问题,以往尽管经相关育种课程教师和种子学课程教授反复讲授,学生依然无法理解透彻。但自从《作物育种学》和《种子学》安排到基地教学以来,学生一边上课,一边实践,学生自己安排父母本的播种期、插秧期、详细作田间观察记载、采取调控措施,课程结束后每个学生都学会了合理安排播插期,掌握了父母本花期预测和如何避免花期不遇等实用技术,都学会了采取有效措施调节父母本抽穗杨花期,使花期相遇,以提高制种产量。

(二) 巧用“现场讲解”这个开放式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强化了学生的感性认知,激发了学习兴趣

现场讲解是一种强化感性认识,激发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有效“催化剂”。以往的课堂教学尽管通过图表、多媒体等方法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但学生毕竟未身临其境,学后依然印象不深。上个世纪90年代前,许多农业院校在农学专业的专业课教学中已部分采用现场讲解方式,但讲解什么内容,多少学时,如何进行,均未做出过明确界定,也没有规范与要求,完全取决于任课教师。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高效扩招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多数学校原有校内教学实习基地已不能满足扩招需要,有些教学科研基地被逐渐侵占或被污染,作物生产现场已不复存在或失去了典型性与生产代表性,因而,现场教学这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不断弱化,甚至已然消失。

针对这种状况,学院提出到农村建立校外基地,将专业课放到实习基地进行,全面落实专业课的现场教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根据课程学习的需要将学生带到田间地头,面对生产现场、面对作物,面对实际问题,老师一边讲解,学生一边观摩、观察,使学生融入现场、参与实践,直面生产实际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这种方法强化了学生的感性认知,激发学习积极性,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面对实际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方法。

如作物形态识别、作物生长发育特性、产量调查与产量结构分析、作物营养诊断、作物病虫害诊断等较难掌握和理解的知识点,教师均在田间地头面对实际进行讲授。这种面对生产实际的开放式课堂教学使学生学习印象深刻,在获得强烈的感性认知条件下,再结合学习理论知识,弥补了绝大多数学生缺乏对农学知识感性认识不足的缺陷,激发了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在作物栽培学、育种学等主干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种植丰产田,主动开展油菜、水稻等作物产量调查,开展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学习兴趣得到了明显提高。

(三)凭借“课堂讨论”这个开放式课堂教学的“主平台”,促进了互动求学,培养了创新思维

课堂讨论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一人讲”为“大家说”,变“单个学习”为“互动学习”的“主平台”。通过该平台,可将专业课学习引向深入,学生也可相互启迪思维,拓展认知范围,在讨论中综合凝练,融会贯通,碰撞智慧火花,激发学习和创新灵感,深化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认知。

如《作物栽培学各论》,我们设定课堂授课计划学时为60学时,讨论课为24学时(占40%)。主要作物有:水稻、棉花、玉米、油菜和麻类等5个作物,以2学时为一个讨论课单元,共12个单元,其中水稻安排4个单元,其他作物各安排2个单元。为组织好讨论环节,教师预先布置了讨论题,学生课余查阅资料和调研,分小组预先讨论,在讨论课中由各小组选出代表,代表本组讨论发言,陈述观点,出示调查结果,其他同学随时提问,老师适时提示,将讨论引向深入,最后老师作出点评和总结。

如在讲授“作物栽培学各论”时,为使学生了解油菜的产量形成特点、掌握油菜产量调查方法和产量构成因素、全面掌握油菜栽培的基本知识与测产技术,授课老师布置了“如何提高三熟制油菜(稻-稻-油)产量”的讨论题。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上网咨询,分组进行了大田采样、考种和预先讨论,做到人人参与,个个关心。有几组学生对油菜主花序、一次分枝、二次分枝的角果数及其对产量贡献率的大田考察结果与教科书上和查阅到的资料中有较大的出入,他们没有苟同书本,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这些不同的观点引起了大家的热烈的讨论,老师因势利导,将问题逐步引向深入。通过讨论分析,使学生明白了:(1)作物产量调查取样方法的重要性,只有在随机调查的基础上,注意典型性与一致性才能进行合理比较;(2)栽培措施、栽培管理水平,如直播与移栽、稀植与密植、土壤肥沃与否、施肥多少都会影响产量形成与产量结构;(3)不同品种类型,不同冬发状况,其产量构成因素均存在明显差别。

“课堂讨论”始于2007级农学专业,经过连续几届的课堂讨论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对作物栽培的理解与认识更加深刻,学习成绩也明显提高,基本消除了不及格现象,考研的专业课成绩大幅上升,在研究生入学复试中学生均能较准确地回答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

(四)开启“问题教学”这个开放式课堂教学的“源动力”,促进了学生独立思考,开发了学生创新潜质

爱因斯坦曾说过:“推动我进行科学工作的是一种想了解自然奥秘的抑制不住的渴望,而不是别的感觉。”正是渴望使爱因斯坦以最深沉的思想去思索问题,从而发现了狭义相对论。这种渴望就是一种能长期延续的强烈的兴趣。缺乏兴趣,就会缺乏思考与创新的原动力。兴趣是获得成功的保障,有“问题”才会促“思考”。基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针对目前专业学生普遍缺乏对作物的感性认识、人机对接学习环境使学生过度依赖网络而独立思考减少、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随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变化而急剧下降等严峻形势,我们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问题教学”,以培养学生学习和钻研兴趣,从而引导和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充分挖掘其创新潜能。

在“问题教学”实践中,教师针对每堂专业课,根据授课内容,结合国内外在相关领域的发展状况或生产实际需要,提出1~3个问题供学生思考,要求学生根据这些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在自学与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获得这些问题的解,或通过综合概括与提升,写出读书报告,以此促进课程学习,教师根据读书报告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作为考核依据。

(五)完善“专题辩论”这个开放式课堂教学的“检验器”,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我院在每门专业主干课教学中结合热点或敏感问题组织1~2次专题辩论。一是做好辩题选择。课程小组针对专业课教学中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热点或敏感问题,精心[]确定辩题。如在《作物育种学》课程教学中提出了“作物转基因育种与传统方法育种有何不同,是否应该被禁止,”等辩题;在《作物栽培学》各论教学中提出“南方稻作区是否要实行稻-稻-油三熟制”,“水稻栽培技术应向精细化还是向轻简化发展”等辩题。二是精心组织辩论队伍和评议队伍。比赛时设立辩论正方和反方,每次辩论赛2个学时。辩论赛前1个月,由班委会推举参加辩论赛的辩手,正反两方各成立一个由5~6个学生组成的辩论小组,设立主辩手和副辩手各一人,由主辩手牵头组织辩论赛,辩论赛前做好充分准备,辩论时由主辩手陈述本方的观点,其他人参与即时辩论。与此同时,由任课老师组织相关教师和学生成立辩论赛评议委员会,当场评定获胜方,评选出最佳辩手、优秀辩手,并给予一定奖励。

学生在辩论过程中,一是通过辩论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见解,拓宽了思路,学会了从不同的方面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增强了逻辑思辨能力,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二是在竞赛中培养竞争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三是辩论使辩题越来越清晰,扩展了专业课课程学习范围,巩固了专业课的学习效果,甚至还能根据原理与方法提出不同的观点与看法,形成自己的判断。多年来,参与辩论赛的学生有多人获得了课程学习优异成绩,并且毕业论文大多体现出了创新特点,获得了“优秀论文”称号。

参考文献:

[1]肖化柱,张胜利,邓胜。对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11(5),58-60.

[2]张泉乐,薛荔。 课堂管理理念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再思考[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1(7),177-178.

[3]庞庆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策略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17),53-54.

[4]李运泽。研究型大学工科专业课程多元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的调查研究[J]. 教学研究2011(1),41-44.

[5]迟杰,鲁逸人,刘涉江,洪庆华。开放式环境监测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一体化模式[J].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1(3),1-2.

[6]张腾霄,王斌。 高校应用型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 中国电力教育,2010(30),71-72.

作者简介:

陈金湘(1955-),男,汉族,湖南益阳市大通湖区,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主要从事作物学教学与科研。

大专辩论3

有关语言的美丽童话

什么是语言?让我们首先参考《辞海》对语言的定义: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同思维有密切的联系,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把语言定义为人类不可或缺的工具,这是无可厚非的。同样道理,语言也是辩论、甚至赢得辩论比赛的工具。可是,一旦语言被定义成人类的文明或文化水平的标志,就会产生这样一个结论,即语言是中性的、客观的、自然的、不含任何偏向性的。无独有偶的是,《现代汉语词典》注明语言"一视同仁地为各个阶级服务"。

按照以上定义,语言对人类具有两种不可或缺的作用:1)语言作为思想载体的工具性作用;2)语言作为文明标志的中立性客观标志性作用。从这两个作用可以推论出两个引伸意义,即: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语言,以及谁的语言说得更好谁就更文明更高级更伟大。在历届国际汉语大专辩论赛上,汉语做为攻城拔寨、克敌致胜的刀枪,其工具作用自然不可低估。与此同时,汉语作为思想水平和文化文明水平的标志也得到无微不至的彰显。

随着国际汉语大专辩论赛历史的延伸,语言的引伸意义,即作为思想文化水平的标志,远远超越其工具性作用。而且,语言本身越来越异化成艺术,而不是思想表达、沟通和交锋的工具。资深辩论教练和评委张霭珠女士曾撰文指出,汉语已"达到至善至美的艺术境界。汉语不仅有丰富的词汇、灵活多变的语法结构;历代积累的典故成语、诗词、警句、谚语、箴言之丰富堪称世界之最,使汉语在世界各种语言之中出类拔萃、魅力无穷"。语言的艺术化,表现在汉语大专辩论赛上的结果是,辩论不再是思想观点、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交锋,而是语言艺术的展览。据张霭珠女士称,"华语既是辩论的工具,对华语掌握运用的水平又是评判的标准……"。汉语大专辩论赛展示的可能就是上面罗列的种种语言美妙之处吧。

对语言有什么样的定义,对辩论就会设制什么样的标准,最终必然会造就什么样的辩论风格和辩手。由于我们把语言理解成思想、艺术和美的结晶,导致辩论成为语言秀,导致辩手成为语言的表演者或者--说得难听点--成为语言的卖弄者。我们反省一下历史,就会发现历届汉语大专辩论赛确实是一出不断自我重复的语言秀。虽然每位辩手的发言时间通常只有3分钟,但他们通常都会表现出如下的几种语言秀色。

首先,历届辩手大都喜欢使用散文诗歌型语言表达方式,陈词中既少不了比喻、成语和排比式修辞,也不缺易于煽情的诗词或哲理,但缺乏朴实的语言和朴实的道理,没有自己的鲜明的观点,根本就不象是青年人在讲话。正如李霞所说的,"辩论稿的语言有越来越华丽的倾向,(因为大家以为)华丽的语言气势如虹、富有感染力"。1995和1999汉语大专辩论赛的总导演潘跃(1998)也曾抱怨,如今的辩论过分依靠积累堆砌华丽的名词和煽情性的形容词。

其次,辩论稿里古文和旧体诗词,特别是带有某些肤浅哲理的警句或语录泛滥成灾。据刘春观察,"梅花香自苦寒来"是历届辩手百用不厌的诗句。除此之外,屡被引用的诗词多的是,包括一、两百年前西方古典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诗词、中国古代诗词和现代主义朦胧诗。1999年西安交大队的四位辩手就在决赛中反反覆覆地朗诵毛泽东诗词。1997年加拿大队的四辩在初赛的结辩时曾引用一段古文,连在座的主办人员都听得"一头雾水,幸亏他背诵完之后解释一句:''''''''也就是我们都知道的拔苗助长'''''''',(主办人员)才明白其意"。

再其次,很多辩手尤其热衷于引用伟人圣贤的语录为自己撑腰壮胆,最经常被抬出来示众的包括中国的孔子、孟子、鲁迅、金庸和西方的布拉图、培根等人。1995大赛的台湾辅仁大学代表队一辩在半决赛陈词时,3分钟之内先后引用了孔子四段话,王阳明、亚里士多德、马克斯韦伯和邓小平各一段话。除此之外,他还提到马克思伦理学,并引述了一段当代中国流行的一段顺口溜。别人的话林林总总加在一起,远远比他自己的话要多。更有甚者,有时候,一方刚朗诵出某位古今中外圣贤的一句话说明己方的观点,另一方马上背出同一位圣贤的另一句话进行针锋相对的反驳。其实,早几年老边(1995)等人就批评了言必孔子老子的辩风,可时至今日,辩论一如既往仍然是名副其实的比赛背诵语录哲理和诗词警句。

另一种语言秀是李霞所抨击的"妙语翻版"现象。即对某些家喻户晓的语录哲理诗词警句格言稍加处理,加减或替换一两个词以后再洋洋自得地抛出来博取掌声。比如:把屡屡被人引用的"梅花香自苦寒来"稍加改动变成"梅花香自温饱来"。这种耍小聪明的伎俩,可能是为了迎合观众的口味,也可能是为了避免过多旁征博引暴露出自己缺乏思考力、想象力不足、应变能力差,反正许多辩手乐此不疲,蔚然成风,使"妙语翻版"成为汉语大专辩论赛的唯一御用出彩手段。我注意到,俞吾金(1993)在总结如何用幽默感人的语言取代贫乏枯燥的陈述时,举的三个例子都属于"妙语翻版"的范畴,其中包括对裴多菲和柳宗元的诗的翻版。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5 1780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