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课堂观察分析与思考精编2篇

网友发表时间 1553883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课堂观察分析与思考精编2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课堂结构的要素分析1

摘 要:本文试图讲清这样两个问题:什么是课堂结构?影响课堂结构的要素是什么?课堂结构是指在以班级为基本单位的集体授课制下,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而对教学诸要素的整合方式和呈现形式。谈到课堂结构,容易想起的一个词是教学模式。也容易将二者混同。实际上二者之间有很大的不同。

关键词:课堂结构; 教学模式; 要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5-009-002

一、什么是课堂结构

课堂结构是指在以班级为基本单位的集体授课制下,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而对教学诸要素的整合方式和呈现形式。主要包括教学目标的理解与预定、教学素材的选择与组合、各阶段的时间比例和衔接方法、各环节的主次搭配与相互关系、师生之间的角色分配和交流方式等。课堂结构的内容在表现形式上有隐性和显性之分。其中目标确定、素材选择、流程构想等反映在教案或授课者课堂构思的部分是隐性的,而整个课堂教学的实施阶段是显性的。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又是隐性和显性共存的。

二、课堂结构与教学模式的比较

谈到课堂结构,容易想起的一个词是教学模式。也容易将二者混同。实际上二者之间有很大的不同。教学模式是对课堂结构中呈现形式部分的相对固化。它对某种课型的课堂呈现形式作出比较明确、相对固定的要求。从因果关系上说,课堂结构对教学模式具有实质性的决定作用。不同的课堂结构对教学模式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评价一种教学模式是不是恰当,主要依据是这种模式能否将课堂结构优化呈现,从而最大程度地达成预设教学目标。与相同课堂结构匹配的教学模式不尽相同,即同一教学内容可以有不同的呈现形式。所谓“同课异构”即指于此。也正是因为教学模式选择的多样性,才催生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观点。相对于教学模式的多样性而言,课堂结构的其他内核部分具有明显的稳定性。如果我们把课堂结构比拟于建筑的全部流程,那么教学模式就可以理解为建筑的最后外观体现。其外观形式的多样性与建筑材料、工作流程等方面的稳定性同在。

三、确定课堂结构的一般流程

对于具体的一节课来说,我们通常关心的问题是,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达成目标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有哪些?采用什么措施发挥有利因素的积极作用,同时减少不利因素的消极作用?从人的角度要考虑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物的角度要考虑教材与设施支撑的关系,从联系人与物的角度要考虑现实与目标的关系。核心是实现目标的路径与方法。

其基本流程是:

目标(主题)内容(素材)形式(呈现) 检验评估

一般来说,影响课堂结构的要素是:

1.预设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目标的确定具有很大的客观性。从国家的课程标准到各种考试的具体导向,都对教学目标作出了比较明确的规定。教师的选择空间很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能够发现一些糟糕的现象,那就是感觉到某些课的目标是含糊的,教师和学生处于信马由缰、漫无目的的状态。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对课程标准和学生情况的认知模糊。主要是教学责任心缺失的结果(当然也可能是教学的业务能力不够或其他原因)。但教师因对课堂突况的应变处理而导致预设目标偏离是正常的。在课堂结构的体系中,预设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是首要的因素,具有统领全局的作用。要达到教学目标预设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需要教师对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比较准确的认识,对达到预设目标的路径和方法有较为准确的把握。

2.选择的教学内容

目标确定以后,教学内容或素材的选择是第二个要素。教学内容选择的是否恰当,主要看是否有利于目标的达成,是否贴近学生的认知基础。这是最能够体现教师基本功的地方。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讲什么”比“怎样讲”更重要。缺乏经验的新教师往往是跟着教科书走,表现为照本宣科的“本本主义”。而有经验的教师却能够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大胆取舍,与其他教学资源重新整合。不能希望一本教科书能够适宜于所有的学校和众多的学生,但也不能忽视教科书的引领和导向作用。怎样用好教科书所提供的教学素材,需要青年教师在自己认真研究的同时,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

3.学生的学习基础

学生现有的学习基础与预设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是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的主要矛盾。有的教师形象地将其比喻为“现在在哪,要到哪里去”,就是要把出发点和目的地搞清楚。对学生情况的把握,来源于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学生信息的收集归纳。学生在作业、笔记、考试等学习活动中暴露的问题,是教师了解学情的主要渠道。师生之间的课堂交流和课后交流也有助于教师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分阶段地进行学情调查,或座谈或填写调查表也是很好的方法。教师对学生情况掌握得越全面,就能更准确地确定教学的基点。但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也常会出现偏差。我们常听到有的教师抱怨:这班学生太笨了,这么简单的问题也搞不清。特别是在公开课上,如果答问的学生怎么也到不了教师希望的“那个点”上,教师往往会感到着急上火,甚至干脆越俎代庖,自问自答,把学生晾在一边。这是对学生估计偏高。有时也会出现教师对学生普遍掌握的问题用力太多,又讲不出新意,引起学生不满。这是对学生估计偏低。因为对学情掌握不准确而导致课堂流程阻滞的现象,在起始年级或借班上课时更容易出现。需要教师增加了解学生的渠道。

4.教师的业务能力

备课的深入程度、课前准备的精细程度和课后对学生跟进辅导的帮助程度,是教师教学责任心的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展现出来的是个人的综合素质。仅就这一环节来说,要能够上一节好课,需要教师长期的业务素质积累和课堂上的激情洋溢。需要教师把握好几个不同的角色。首先教师应该成为一名好导演。能够引导演员(学生)深刻领会剧本(教材),使演员不但能将对剧本的理解迅速内化,而且能够充满激情的展现出来。其次教师也应该是一名演员,和学生一样参与演出的过程。而且要尽量将自己扮演的角色相对弱化,让学生演员成为主角。但教师弱化的角色并不是可有可无的龙套,相反却起着上传下联起承转合的纽带作用。再次教师还要当一名好剧务。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提供必需的支持和服务。尤其在学生演员遇到困难的时候,支持、鼓励、点拨需及时跟进。如果把整个课堂结构比拟为一场戏,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集编剧、导演、演员和剧务于一身。从编剧的角度说,需要教师有对主题的理解能力,对内容的审辨能力和对素材的整合能力。从导演的角度说,需要教师有对学生演员的诱导启发能力,以及对节奏的把握控制能力。从演员的角度来说,需要教师有对自己角色的定位把控能力,演好一个不可缺少的配角有时会比演好一个主角还难。有些教师迟迟不能从主角的角色中退出来,一方面是多年“满堂灌”的习惯使然,另一方面也不排除因为缺乏演好配角的能力所导致。通过课堂教学这一环节,我们可以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有较为直观和全面的了解。一节好课,总是结构合理,板眼清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衔接自然,起伏和谐,语言精湛。要能使人达到这种如坐春风、如临大海、美不胜收、乐而忘返的理想境界,需要教师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深厚的学养功底和娴熟的课堂技巧。这显然非朝夕之功,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方面依靠教师培训的加强和务实,另一方面更依赖于教师的自发进取。

5.教学的支持条件和其他的教学资源

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离不开物质支持。也需要对其他教学资源的选择与整合。在物质日渐丰富的现代社会,尤其是以“三机一幕”为代表的教学设备的现代化更新,使教师大大拓展了开展教学活动的空间视野。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教学的准备阶段,教师可以轻易地搜集到大量的相关信息。多媒体的支持又使教师可以将更大的信息、更多的素材在课堂展示给学生。与二十年前的小黑板、油印讲义等传统的教学辅助工具相比,今天大多数地区的教学支持设备已经基本实现现代化。我们在看到支持条件现代化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其产生的负面作用。有的教师因获取信息量的增加而歧路亡羊,失去了分析选择。有的教师一节课基本上没有了必要的板书,一味在播放幻灯片。甚至有的教师没有了对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更没有建立在这种分析基础上的备课环节,干脆直接采用现成的电子课件。出现这些现象,不是教学设备现代化之误,更应归因于教师职业责任感的缺失和教学管理的疏漏。

以上对课堂结构及其要素进行了粗疏的探讨。实际上影响课堂结构的因素不止于此,需要考虑的其他构成因素很多。如课堂的时空条件(时间长度和地理环境),学生的年龄段和身心发育状况,教师的教龄和敬业态度,甚至是学生和教师的心理情绪以及所处地区的普遍经济情况和个人的家庭经济能力等,都会对教学活动产生影响。有时在某些地区、某些时段这些因素的影响可能更大。本文所探讨的仅仅是常态下的中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几个关键因素,姑且称之为课堂教学的“要素”分析。

课堂观察分析与思考2

摘 要: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课堂行为是衡量教学活动质量与学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通过对保山学院政治学院一次课例研修的观察,了解上课教师的教学情况及学生课堂表现、态度并对此进行了分析与思考,最终在开展高质量教研活动中培育优秀教师,提高团队力量,提升课堂质量。

关键词:课堂教学 观察 报告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2(c)-0000-00

课堂观察一方面观察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行为表现,另一方面通过全体参与的教研活动提高教研室的专业化水平;有效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发挥教研室教学工作的督促、指导和引领作用;实现听评课有任务有合作、有结论有证据、有实践有研究,逐步改变教师对个人教学研究的“单打独斗”做法,形成大家帮“我”研究“我的教学”的团队协作。

1 课堂教学观察前期工作

课堂教学观察对象

上课学生:保山学院政治学院2012级政治学院与行政学专业本科班48名学生。

上课教师:杨福林老师。

上课内容:《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上课时间:2014年11月13日第七节(15点20分至16点)。

上课地点:明诚楼319教室。

课堂教学观察(课前)访谈

问1:你期望在课堂上被任课老师提问吗?为什么?

答:①不希望。因为答错了会不好意思;与其提问不如老师多讲一点;很多都不知道,学了没多大印象,没多大概念;很难,对一些问题感觉到模棱两可,感觉法律比较难,尤其是专业问题的提问感觉不懂。

②偶尔可以问题,但是不要问题太专业,应该问一些可以激发思考的问题。

③不希望也不拒绝,提问可以增进知识,但太专业容易被扣分。

④有一点期望的,因为上课打瞌睡的时候能让我们清醒。

问2:如果你回答不出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你会感到沮丧吗?这个时候,你希望从老师那里得到怎样的安慰?

答:①不会,会害羞,会不好意思。希望老师重新提问让学生回答出来。希望老师安慰:“很正常,这个问题很难”,并进一步提示。希望老师说坐下,不做任何评价,并给出正确答案。

②不会。那上课还有什么意义?

问3:任课老师是否在课堂上只提问固定的个别同学?对此你有何感受?

答:没有,都是随机的。认为老师的做法还不错,继续保持;感觉心惊胆战。

问4:你上课前会认真预习新课内容吗?你期望在课堂上从任课老师那里,获得怎样的教益?

答:不会。

期望老师能传授给我们更多的专业知识;实用的、与生活贴近的知识,更多的案例;把他懂的告诉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乐观的精神。

问5:你是否对任课老师有抵触情绪?如果有,请说明原因。

答:没有。老师讲课风趣,好玩。

问6:你觉得任课老师和同学在课后的关系是否融洽?这是不是也反映在课堂教学中?

答:课后很少接触,与学生会同学、班干部应该接触多一些。

课后没多少联系,就是见面打个招呼,热情。

任课老师和同学在课后的关系也反映到课堂中,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对任何同学都没有偏见。

由课前访谈和问卷可以看出任课教师提问一般都采用先提问,然后叫举手的学生回答问题,多数提问方式都是口述所提问题或者在黑板上写出关键词,问题类型以记忆性、创造性、推理性、判断性为主,并且在学生回答后多数一大部分老师都会问这样回答的理由,同时老师都会对回答问题的同学进行鼓励,引导其讲问题回答完整,学生也会在老师的启发下积极回答。

2 课堂教学观察具体内容

课前会议

课前会议首先主要由上课教师陈述本课的内容主题以及在该课程中的关系与地位怎样,同时介绍一下上课学生的情况,包括学优生与学困生的座位、授课想让学生明白的内容、难点,另外介绍本课的大致结构,包括创新点与困惑,将如何、何时知道学生是否掌握了的情况。其次,观察教师与上课教师进行沟通交流,最终确定观察点。

课中观察

课后会议

课后会议主要是授课教师进行课后反思,同时观察教师作出评价。针对此次上课,授课讲师对学生的本学期学习情况做了描述,本节课需要学生有好的基础,但学生普遍缺乏,所以讲课中不敢太深入,怕学生接受困难。观察教师也对本次观察作出评价,主要有:①知识点广,举例生动、通俗,语言精练风趣幽默,能引起学生的共鸣。②学生学习认真,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对本节课兴趣浓。③与学生有眼神交流,内容有深度,例子生动,以问题引导学生,启发式教学,和学生互动好,能引发学生的思考。④和学生沟通的较好,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案例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授课有机结合,是一门十分成功的课,值得学习。⑤基础扎实,提问次数少,提问简单,综合难度适当提高。⑥紧扣教材,又能做到适当补充,用生活的生动案例轻松随意地能够诠释深邃概念。⑦围绕核心内容开展,展示教学达到教学目的,语言简练,口头语少,注意课堂措辞,时间短,内容紧凑。

3 课堂教学观察后期工作

课堂教学观察(课后)访谈

问1:本节课教师主要讲授的内容是什么?

答:少数同学只能回忆起本次课的核心词语“行政复议”,大多数同学能说出行政复议下的知识点,如教师讲解了行政复议的定义、特点与原则,但具体的定义、特点与原则是什么,已经不能回答出来,少数同学还能记得行政复议的几点原则。

问2:对所讲内容你什么地方不懂?原因是什么?

答:多数同学认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这门课是他们接触的第一门法律专业的课程,由于之前没有任何法律知识的基础,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比较吃力,政治学与法律的思维还是有较大不同。此外,此门课各个知识点衔接比较紧密,没有充分复习学过的知识,对新的知识点的接受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问3:你最希望教师在哪些教学方面改进更有利于自己的学习?

答:总的来说,同学们反应,杨老师上课生动、有趣,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非常自然,往往用一些简单的事例就能将复杂的知识点讲透彻,非常喜欢。

对教师的建议更多的体现在课程的设置上,建议学院在开始《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这门课程之前,能开设一些基础的法律课程,让他们能在具备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后,再对比较专业的法律知识进行学习。

从课后访谈和调查问卷可以看出针对这节课学生普遍认为开始讲授新课的方法是对的,上课中口头语言表达流畅、清楚、准确,能将新授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联系起来,提出的问题大多数学生通过思考能够正确回答,教授内容调理清晰、有趣和有价值,授课重难点突出,教学生动形象,能吸引学生,运用浅显的范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复杂的教学内容,从整体上说,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

4 课堂教学观察分析

课堂教学观察特点

第一,观察准备状态较好。从有的放矢地进行观察、提高观察效果的角度要求,观察者一般宜提前5分钟左右到达上课地点。而在本次观察活动中,100%的教师能在上课前5分钟到达,时间提前量不足。同时经过课堂教学前期准备,观察者了解、熟悉教学内容,观察师生状态、教学环境等,并做好相应记录。第二,观察、记录工具齐全。观察者除凭自身感官进行观察, 还使用专门的观察表。第三,观察位置选择有利有弊。观察者的观察位置均处于学生后侧,未进入学生视线,应该说减少了对学生的干扰。但这样的位置选择也有其不利的方面, 如不利于观察学生的表现,不利于倾听学生发言。[1]

课堂教学观察记录情况

第一,记录方式的选择与分析。通过对回收的所有课堂观察记录的分析与梳理,观察者的记录方式分采用的是概录式。第二,记录内容分析。根据所有观察记录的方式与特点,以记录听觉内容为主,视觉内容记录少。记录内容不定向,无重点,记录较为笼统。

课堂教学观察后评价与反思情况

第一,评价多于反思,肯定性评价多于否定性评价。通过对他人的课堂观察来反思自身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从而优化自己的行动方式,提高行动有效性,这是课堂观察的目标所在。第二,评价内容传统化。评价涉及较多的是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第三,评价标准经验化。主要表现为观察者以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为标准进行评价,评价程式化。第四,评价无专题。主要表现为泛泛而谈,罗列出一二三,评价意见既无深度,缺乏穿透力;又无高度,缺乏普遍规律、普遍意义的揭示。

5 课堂教学观察思考

准确定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察”

课堂观察对大学教师来说意味着什么?它既不能等同于教师工作中的日常话语――“听课”,也不能等同于专家的 “课堂教学观察”。他们的不同主要在于目标指向。教师日常工作中的听课往往与评课联系在一起,听课的目的是为了对他人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因而听课活动更多的指向他人;而大学教师的课堂观察是教师由观察他人课堂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艺,因而更多的是指向自己。专家所进行的课堂观察一般以认识课堂、揭示规律、建构理论为目标,具有极强的理论指向性;教师进行的课堂观察则是以提高实践智慧为目标,有着极强的实践指向性。因而对大学教师而言,课堂观察应是以更新教育理念和提升教育教学技艺为旨归,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情境中进行自我感悟、自我反思、自主建构的一种研究活动。[2]

增强教师的课堂观察意识

教师的真功夫应该体现在课堂上。所谓教师的“真功夫”是指教师的专业眼光、专业品质和专业技能等。它们一方面是教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则是在对他人的课堂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感悟生成的, 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要引导教师充分认识课堂观察对于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价值,增强课堂观察的意识,提高课堂观察的自觉性,在课堂观察中不断反思教学行为背后潜藏的理念,检视日常教学惯习,感悟教学策略,从而不断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3]

加强教师的课堂观察指导

课堂观察是技术、是方法。能不能熟练掌握和运用课堂观察的技术和方法,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观察的最终效果。从目前教师课堂观察的现状看,普遍存在着对课堂观察技术方法不了解的问题,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课堂观察的基本特点、一般分类,课堂观察的对象、基本步骤,具体的观察方法、记录方式, 观察后的反思等。只有让教师手中有法,观察才能有效。

参考文献

[1] 陈咏梅。浅谈如何运用课堂观察促进高中英语课堂效率[J].中国校外教育,2014年4月。

[2] [3]华卜泉。课堂观察: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平台――对一次课堂观察活动的分析与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08年2月。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5 1553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