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造成次贷危机的原因【热选5篇】

网友发表时间 868483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造成次贷危机的原因【热选5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第一篇】

关键词:次贷危机;影响;传导;启示

1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

在2006年之前的5年里,由于美国住房市场持续繁荣,加上前几年美国为了刺激经济,连续采取了降低利率的措施,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1994年,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年度发行量不过350亿美元,仅占当年贷款发放总额的%,而这一比重在2006年升至20%,次级贷款余额也增至万亿美元,住房私有率高达%。在极低的利率刺激下,大量资金流入了房地产市场。许多商业银行为了获取更高利息和扩张业务,也介入了次级房贷业务。一些贷款机构甚至推出了“零首付”和“零文件”的贷款方式。贷款人可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购房,只要证明其收入情况,而无需提供任何有关偿还能力的证明,这就加大了贷款机构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

为了追求风险最小、收益最大化,放贷机构一方面继续大量发放次级贷款,一方面把这些债务进行资产证券化,打包做成各类金融衍生产品,拿到资本市场上去流通,卖给银行、投资公司、对冲基金及保险公司,以控制风险锁定收益。根据国际评级机构的评级要求,多种金融衍生产品应运而生: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ortgageBackedSecurities,MBS)、担保债务凭证(CollateralizedDebtbligation,CDO)等等。至此,由信贷公司、债权打包服务公司、投资银行、投资基金等构成了一条长长的利益链条。随着美国房地产市场前几年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17次提高,由1%提高到%,次级抵押贷款的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加重,通过出售或抵押住房再融资也变得十分困难。这就直接导致大批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次级房贷大比例地转化为坏账形成了次贷危机,并且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引起金融市场的动荡。

2美国次贷危机扩大的原因

投资者难以把握金融创新产品

CDO除了一些传统的品种以外,投资银行家还创造出一系列复杂的衍生品,例如“合成CDO”以及“CDO平方”、“CDO立方”等新产品。BIS统计显示,2006年第4季度新发行了920亿美元的“合成CDO”。衍生品结构趋向复杂化,加上信息不对称,投资者难以真正把握产品的定价,更无法理性判断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力,出现过于悲观的心理预期,进一步加剧次贷危机的影响。

银行收紧房贷标准,导致流动性不足

本次危机的特征是美国次级抵押贷款金融产品违约率上升导致信用危机的普遍蔓延,金融机构为了维持资产负债结构的平衡拼命收缩信贷和流动性。英国部分房屋按揭服务公司也开始收紧信贷审批,提高相关贷款利率,甚至停止发放贷款;美林旗下按揭部门表示,将提高其按揭利率。次贷危机造成曾经一度广为蔓延的流动性过剩在旦夕之间蜕变为信贷紧缩。银行在信贷危机时期对资金的需求极为迫切。流动性不足使借助高杠杆的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融资受到较大的影响。

部分金融机构倒闭,严重打击市场信心

2007年2月,美国抵押贷款风险开始浮出水面,欧美主要次级债的房贷机构尤其是对冲基金受到冲击。3月13日,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宣告濒临破产,次级债危机被引爆。到目前为止,美国五大投资银行高盛、雷曼兄弟、摩根士丹利、美林、和贝尔斯登在此次次贷危机中均损失惨重。受到金融机构倒闭消息的影响,股票市场不断下跌,使投资者信心受损,恐慌性抛售金融类股票,甚至并未卷入次级抵押贷款市场、或者卷入不多的金融机构也未能幸免。

3美国次贷危机在全球的传导

购买美国次级债的国外投资者

次级贷款危机爆发后,最先受到影响的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金融市场,这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发达国家的机构投资者发展得较为成熟,它们资金实力雄厚,进行跨国投资,在全球配置资产。因为美国金融市场是全球最重要的市场,所以它们在全球资产组合中持有较大比例的美国资产,其中一部分就是以次级贷款抵押发行的衍生品。次级住房抵押贷款违约直接给这些机构投资者带来损失,另外,美国资产价格下挫也使得这些机构投资者持有的其他美国金融资产遭受损失。从2007年4月至12月,日木瑞穗证券公司的亏损额高达1967亿日元。法国最大银行法国巴黎百富勤银行也宣布,由于在信贷资产上冲减了亿欧元(约合亿美元),2007年四季度盈利下降42%。到2007年11月份,德意志银行和瑞士联合银行的损失约为36亿美元,英国汇丰集团第二季度在美国的次贷相关业务损失达34亿美元,英国巴克莱银行第二季度损失约为27亿美元。

信用评级机构对风险的重新评估

信用评级机构在整个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危机中,可以说是起到了放大和传递风险的作用。在房地产经济繁荣时期,评级机构给予次级住房抵押贷款较高的信用评级,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债券可以顺利发行。这种情况下投资者认为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债券收益很高,而风险并不大,争相追捧;但是当房地产市场不景气,风险暴露时,则迅速调低次级住房抵押贷款信用评级,使得投资者争相抛售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债券,进一步加剧了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危机。此次次贷危机发生以后,评级机构马上下调了次级债的信用等级,因为金融资产是按风险来定价的,因此次级债的价格下跌。各国金融市场是紧密相关联的,对次级债评级下调导致全球市场其他一些类似资产的评级相应下调,风险重估,因此,欧洲、日本等市场投资者持有与次级债类似资产的投资者遭受损失,风险迅速传递到其他国家的金融市场上。

实体经济传递和心里预期效应

美国次贷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主要在金融层面,但如果危机继续深化使美国实体经济受损的话终将会拖累世界经济。美国次贷危机给实体经济带来的风险主要源于消费缩减,因为美国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方而占有重要地位,而其消费很大一部分是依靠借贷,次贷危机使得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开始紧缩信贷,减少消费放款。因此,次贷危机将使美国消费缩减和美国经济衰退。美国与欧洲、日本、英国、加拿大和亚太地区的国家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贸易往来,美国消费缩减和经济衰退将减少从外部进口商品,从而使得次贷危机的影响传递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当然这一过程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而多数人对这一问题早有预期,因此,心里预期效应可能提前发挥出作用。次贷危机也使得美元出现持续贬值,美元贬值导致一些用美元标价的大宗商品的价格持续上涨,这里最重要的就是石油,石油价格持续上扬的最重要原因就是美元贬值。高油价将对世界经济带来不利影响,因此,随着美元贬值和石油价格的持续上涨,人们对经济前景看淡,减少投资和消费,经济下滑。

4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认识和防范房贷的市场风险

房贷有房产作抵押,似乎是最安全的资产,但房产的价值是随着市场不断变化的。当市场前景好时,房地产价格上扬会提高抵押物的市值,降低抵押信贷的风险,会诱使银行不断地扩大抵押信贷的规模。但房地产的价格也不可能无休止地涨下去,因为任何企业或个人都不可能无视其生产与生存的成本。当市场发生逆转时,房价走低银行处置抵押物难即使拍卖抵押物其所得收益也不足以偿还贷款。而现代金融活动中资本的杠杆率高、信用链长,因此房贷的风险常常会波及到诸多信贷交易主体。这不仅给贷款银行带来大量的呆账坏账还会危及银行体系的安全及整个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银行需要在风险和收益中做出理性的选择,提高识别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全面研究,理性对待金融创新产品

在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中,无论是零首付贷款、负摊还贷款还是具有“诱惑”利率的可调整利率抵押贷款都属于高风险、高定价的金融产品。这些新产品之所以处于高风险状态是因为其本质都属于过度授信,由于授信额度超过了借款人自身的承受能力,不但为贷款发放机构造成了大量不良贷款,甚至导致其破产,同时也对很多无辜的借款人构成了伤害。国内商业银行业务创新过程中要本着安全至上的原则,本着为客户切实负责的态度,审慎研发推广高风险、高定价的金融创新产品避免过度授信。

强化外汇资金境外运营的风险分析,加快发展海外投资市场,完善海外业务管理体制

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从其对次债的经营和对危机的反应来看,与国际金融业仍有很大的差距,在业务经营、风险管理、人员素质等方面都亟待提高。因此,必须强化对国际业务的资源配置,加快国际业务发展,进一步适应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需要。我国的金融机构和机构投资者在对外投资的过程中,投资之前必须进行深入调研,注意控制风险,提取足够的风险损失准备金。同时在对外投资时不应过于看重评级,不要被评级所误导;我国在吸引外资时也应该预料到情况变化时,评级可能会大幅下调,造成资本撤离,必须事前就考虑到这样一个不利的影响。

严格限制信贷资金进入证券和期货市场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现代金融体系各市场的相关性日益紧密,风险的跨市场传递也更复杂、更快捷。此次次级债危机就是由信贷市场蔓延到资本市场,又反过来对信贷市场造成重大打击的。所以,信贷资金进入股市会给商业银行的经营安全构成威胁。从商业银行自身来说,应谨慎处理混业经营和信贷资金入市的问题,完善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业务透明度,高度关注信贷资金入市所引发的信贷风险,严格限制信贷资金进入股市。

参考文献

[1]饶雨平。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防范房贷金融风险的启示[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8,(2).

[2]黄小军,陆晓明,吴晓晖。对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层思考[J].国际金融研究,2008,(5).

[3]林启光。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8(S1).

次贷危机【第二篇】

产生次贷危机,与美国金融市场的环境有十分紧密的练习。从2001年开始,为了不断刺激居民的消费,拉动当地的经济增长,美国联邦基准利率从%下调到了1%,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2004年6月,在这几年的时间内美国的金融市场一直都保持一种十分宽松的状态,金融市场也十分活跃,其中的房地产以及证券市场的价格大幅度增加,而且当时美国金融市场中对次贷的各种限制措施并没有积极严格的执行,因此很多在银行的信用等级较低的人也可以获得相应的贷款,从而在美国有了自己的住房。但是随着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银行的利率也开始逐渐提升,在美国社会中出现了很多还不起银行贷款的人,最终也只好将自己的财产抵押给银行,在信贷环境比较宽松的情况下,银行可以将居民抵押而来的各种财产转变成为基金进行出售,将银行面临的风险进行转移。但是在信贷环境不好的情况下,房价会面临下跌的危险,银行要将居民抵押而来的房屋进行转卖是比较困难的。到2006年时,美国的房价开始下跌,购房者的房屋不好出售,也不能通过抵押获得更多的贷款,当这种情况大规模地出现的时候,就出现了次贷危机。美国的次贷危机的出现,不仅对美国的金融市场带来的了重创,对世界上的很多其他国家的金融行业的发展也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影响。于美国市场而言,次级抵押贷款机构面临着破产,股市出现了剧烈的振荡,各种投资基金也被迫关闭,对人们的生活也带来了很大的震荡。美国的次贷危机出现的原因比较复杂,涉及的范围也十分广泛,因此我国的金融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要积极从中汲取经验,与我国的金融环境发展状况进行结合,加强金融监管。综合分析起来,美国的次贷危机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美联储实施了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银行的利率连续下调,但是投资者的一直保持一种比较乐观的情绪,投资在热情十分高,使得资金的供需之间都十分契合,因此促进了银行的贷款行为的成功。当金融市场中的流动资金开始释放,并且大部分的资金都向房地产市场倾斜时,很多人都开始转而向房地产投资,尽管在当时的环境中看来,低级住房抵押贷款利率水平比优质住房抵押贷款要高出很多,但是当时的美国市场上房价有一直上涨的趋势,投资者也十分看好房价的上涨,因此当时的次贷的拖欠率并不高,美国金融机构一向都十分苛刻,但是在巨额的利润面前还是降低了防范意识,对于原来的一些放贷标准也有所降低,才导致了大规模的次贷危机的出现。另外,由于当时美国市场中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已经出现并且在放贷机构之间流动,对于金融机构的风险有一定的分担,这也导致了美国金融市场中的信贷规模的扩张。此外,在美国的金融机构方面,也有一定的原因,美国的金融监管部门一开始就对贷款机构的操作行为、贷款质量以及规模的监管力度不够,对贷款机构抵押贷款业务的风险程度并没有进行严格的披露以及警示,因此在利益的驱动作用下,放出贷款的机构开始大量放贷,对于一些并不满足信贷标准的客户也进行了放贷,最终导致整个次贷规模出现了非理性增长的问题。在证券市场上,相应的监管部门对于次级抵押贷款证券等次贷产品的约束程度也不够,导致次贷危机在金融市场上不断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在金融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市场的监管,金融监管部门的失职对于次贷危机的出现有不可避免的责任,如果在金融行业的发展过程中能够积极加强对金融监管的力度,从而可以加强对各种风险的转移,控制房地产市场的流动性过剩以及资产泡沫的发展。次贷危机的出现,正是由于美国房地产市场中不断累积出来的各种资本泡沫引起的,出现泡沫的源头正是由于资产的流动性过剩。

二、加强我国金融监管的策略探讨

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出现的原因可以看出,金融监管不力是导致次贷危机出现的重要原因,加强金融监管,有助于加强对金融市场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风险的防范,从而促进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

(一)加强金融监管观念的转变

加强金融监管时,最重要的是要对金融监管观念进行转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金融行业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管时的观念已经不再适用,必须要针对当前的经济环境以及金融监管过程中的风险类型等,对风险进行积极的管理和控制。首先应该要实现从单纯追求成本控制向实现全面内部控制转变。长期以来,我国很多金融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都将成本控制作为一个重要目标,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成本的控制固然重要,但是金融行业的内部控制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除了对成本进行控制,还要对现金流、物流、人力等众多方面进行控制,金融行业管理的范围变得更加广泛,对于传统的单纯追求成本控制的理念应该要及时转变,以金融行业发展的全局着手,加强内部控制。其次,应该从经验性金融监管决策向科学性金融监管决策转变。在现代经济环境下,金融监管成为金融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市场经济的发展对金融行业的金融监管决策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金融行业的金融监管决策是否合理也会影响金融行业全体人员对金融监管决策的重视程度,从而会影响金融监管决策的有效性,因此在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加强金融监管传统的依靠经验进行金融监管向科学、客观金融监管决策理念的转变,为金融行业发展过程中的风险防范进行有效的控制。最后,还应该要积极加强对监管人才的培养,人才和技术才是促进企业利益累积的重要因素,原有的金融监管观念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时展,金融行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降低,现代金融行业进行金融监管时,针对传统的监管方式和理念,应该要向实现综合效益的方向转变,同时加强对各种资本运营的重视程度,为金融行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对证券化风险防范法律制度进行完善

次贷危机的出现,从表面上看是由于美国的房价持续走低而且美国的利率一直上涨造成的,但是根本原因是美国的资金供应方对于信贷的门槛降低,并且对于风险的管理重视程度不够造成的,一次你导致需求方借贷过度,反复进行各种抵押融资造成的,这种金融危机出现的风险通过证券化的方式可以分散,但是这些风险并没有完全消失,一旦外界的条件具备了就有可能会出现风险,而且这种证券化的渠道也变得十分广泛。有学者认为,中国按揭贷款实际上比美国次级债券的风险要高。如果我国的房地产价格出现了较大的逆转,则这种潜在的问题也会暴露出来,我国的很多银行面临的危机会比次贷危机产生的影响更大。因此在我国的金融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不断完善房地产信贷及其证券化风险的防范以及相关的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完善,避免我国的金融市场也出现与美国市场一样的状况。首先应该要积极加强信贷风险的管理,提高住房按揭贷款的各种信用门槛,防止一些不合格的用户进行贷款。我国在2007年时颁布了一部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即《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其中对于购房贷款进行了相应的规定,在次贷危机的影响下加强对住房消费过程中的信贷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文件的控制,表明我国的相关的监管部门已经意识到了住房按揭贷款市场的风险,监管层也积极加强了信贷风险的管理。其次,在金融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完善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风险的防范法律制度。近年来我国金融行业改革的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发展过程就是金融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的过程对于交易过程中的各种风险的防范都有重要的意义,比如交易结构风险、信用风险、利率风险等。在监管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对资产证券化的各个参与主体进行统一的管理,对风险管理要求进行确定,从而强调金融机构的内部风险隔离以及风险揭示问题的处理,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应该要积极建立有效的内部风险机制,在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过程中,建立内部风险机制,可以借鉴国外资产证券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经验,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相应的处理。

(三)对金融金融机构筹资的方式进行合理的组合与安排

金融机构筹资过程中,金融机构筹资方式和渠道对金融机构筹资效率有很大影响,如果对于筹资的渠道和方式选择不当,就很可能会带来金融机构筹资风险。一些贷款机构在进行筹资的过程中,要对各种金融机构筹资渠道和方式进行安排,采用适当的金融机构筹资策略,尽量长久地满足的金融机构的资产需求,与此同时,贷款的用户应该也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还款计划,保证能按时还款。此外,在各种金融机构筹资的过程中,要先考虑债务金融机构筹资,然后进行股权金融机构筹资,可以保证金融市场发展过程中的风险防范能力,增强金融机构的财务风险预防能力,减少企业金融机构筹资过程中的风险。与此同时,还应该要积极提高金融机构的资产的流动性。金融机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应该要积极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加强对各种资产的管理以及运用,在对各种资产进行周转时应该要尽量缩短周期,提高盈利的水平。如此一来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筹资过程中的风险程度。

(四)加强监管成本意识

美国出现次贷危机之后对金融行业进行监管时的监管机制实际上是功能监管与机构监管的一种混合,监管机构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横向与纵向的网状监管模式,这种模式下的监管工作很容易导致金融风险的出现。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金融监管的各个机构之间的协调。美国的次贷危机给我们很大的警示,即中国必须要加强适合本国国情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建立,尤其是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建立显得十分迫切,应该要加强金融监管的成本意识的建立,考虑到进行金融监管工作时增加的成本费用以及应该要采取何种措施对成本的数量进行控制。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凌驾于“一行三会”之上的机构的建立,可以通过中央银行的权利对金融监管调谐的职责进行确定,并且对金融机构进行金融监管时的工作进行落实。

三、结语

对次贷危机的理解范文【第三篇】

关键词:美国次贷危机 住房政策 银行业监管

2007年以来因为美国房地产业下跌引发的次贷危机牵动着全球的神经,这一被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称之为“百年一遇”的世纪性大危机带给了我们很多的思考。作为一名商业银行从业人员,有责任和义务对这一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能为我国以后金融业的发展和银行业的监管提供参考性意见,使我国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提升自己的国际竞争力。

美国的次贷危机彻底改变了美国的金融体系构架。这次危机的深入发展可能会导致全球经济秩序的变化,给全球的贸易体系和贸易格局带来深远而不确定的消极影响,美国和世界范围的金融结构、监督体系以及国际间的协调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调整适应阶段。

■一、 美国次贷危机形成的原因

美国的房地产危机逐渐变为次贷危机、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其原因复杂而多样化。根据其发展的历史进程,也可以看出其特有的特点。具体分析,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法律变更导致金融监管体制失效

金融监管是实现银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其管理的内容应该涵盖到所有从业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同时也包括对市场准入、市场退出的所有业务经营活动的管理,其中最为重要、大量和最主要的是日常经营的规范化和风险性监管。美国的这次次贷危机,与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当时的胡佛总统坚持对金融市场实行自由放任主义,反对政府干预,从而导致此次经济危机的爆发和进一步的扩大,对金融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其结果是直接导致一万零五百家银行倒闭,占全美银行的49% 。由于金融危机的巨大破坏性和对美国经济的巨大打击,以斯蒂格尔众议员和格拉斯参议员为首的众多官员认为加强监管迫在眉睫。于1933年提出并推动通过了银行法。该法律的核心是:严格分离银行业和证券业、并对其进行分业经营。随后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向储户提供存款保障。史上又称“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案”。该法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金融业的贪婪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能,客观上也导致银行的利润下降。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美国总统卡特、里根执政时期,为了刺激经济的增长,增加银行的信贷规模,美国政府分别通过了三个法案,进一步给银行业松绑,这几个法案的公布,为以后次贷危机的爆发扫清了政策和法律上的障碍。这几个法案的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1980年颁布了《存款机构解除管制与货币控制法案》,允许贷款机构收取更高的利率和费用,令次级贷款的高利率合法化。

第二,1982年的《可选择按揭贷款交易平价法案》规定了两种贷款方式:利率浮动抵押贷款、大额尾付贷款。前者的特点是允许利率浮动。后者则是一种特殊的贷款,它的贷款期限是短期,但允许每期付款金额按长期贷款计算,这样就降低了每期还款数额。

第三,1986年的《税务改革法案》禁止下调消费者贷款利率,但是允许下调住房抵押贷款利率。住房利率的降低大大刺激了对住房抵押贷款的需求。

第四,克林顿任期内,于1999年通过了《格雷姆一里奇一巴利雷法》,即《金融服务现代化法》。该法授权美联储对金融控股公司进行监管,但是证券、期货、保险、银行仍有各自的监管机构。导致金融监管机构形成“双重多头”的体制。

(二)解决住房的政策和制度缺陷导致危机的产生

在解决民生住房这一问题上,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存在着严重的政策缺陷。美国虽然是世界上最强大、富裕的国家国家,但国富民并不富。国内仍存在着许多没有解决的民生问题。其中解决民生住房的问题是美国历届总统都非常关注的核心问题之。而且这也是民主政治的需要,只不过他的水准和要求更高。具体的政策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只强调对完全产权的商品化购买,以解决房屋贷款和银行的资金周转问题;忽视低收入者的经济能力,没有配套以政府公租屋、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模式以解决民众住房的需要;政府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时,一味采取单一的市场化措施鼓励、引导大众采取房贷手段,由于大众的经济承受能力、持续发展能力各不相同,其结果必然是欲速则不达。

(三)银行和金融机构违规操作导致风险放大

在美国次级房贷的繁荣中,部分银行和金融机构为一己之利,利用房贷证券化可将风险转移到投资者身上的机会,有意降低贷款信用门槛,导致银行、金融和投资市场的系统风险的增大。同时有的金融机构,故意将高风险的按揭贷款打包到证券化产品中去,向投资者推销这些有问题的按揭贷款证券。在发行按揭证券化产品时,不向投资者披露房主不仅难以支付的高额可调息按揭付款、而且也隐瞒了购房者按揭贷款是零首付的情况。而评级市场的不透明和评级机构的利益冲突,又使得这些严重的高风险资产得以顺利进入投资市场。

■二、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银行业的特殊影响

从目前来看,次贷危机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并不大。其中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对外汇和对外投资实行较严格的管制,对外投资特别是对高风险资产的投资整体规模较小。2007年中国三大上市银行中报时,对次贷损失估计都颇为乐观。工行披露的次贷规模为亿美元,建行次贷资产总计亿美元,中行受次贷的影响最大,截至2007年中期次贷方面的投资为亿美元。

尽管从目前看次贷对我国银行造成的损失并不大,但这已暴露出我国银行业在信息披露、风险控制、问责制度等诸多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实际上,次贷危机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还远未结束。2008年1月18日,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公告了扣除次贷拨备后的业绩预增情况。到2007年末,工行提取的次贷拨备比例将提高到约30%,建行约为40%,即分别计提近30亿元。2008年1月22日,中国银行临时停牌,原因是市场传言持有74亿美元次贷产品的中国银行损失惨重。这说明投资者对我国银行业的信心已受到影响。从银行评级来看,虽然穆迪、标普等国际评级公司均维持对中行的评级,但也同时强调了前提条件。

在我国银行业日益国际化的情形下,中资银行海外投资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类似次贷危机的国际金融风险对中国银行产生的影响将更加严重和深远。事实上,三大行所获汇金600亿美元的注资不可二次结汇,存在对冲外汇风险的需要。这在客观上给中资银行进行海外投资的压力。中国的银行业只有进一步提高对外投资的经营管理和相应的风险控制水平,才能很好地应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

■三、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银行业监管的提示

(一) 严格控制房地产信贷的质量和总量

由于房地产的保值增值能力和抵御通货膨胀的能力比较强,所以历来就是银行放贷的首选,从这次美国的次贷危机来看,我国应该严格控制房地产贷款质量。强化内控建设,加大对借款人的信用审查,建立和完善个人征信系统,不断完善风险管理。

(二) 加强对信用风险的监管

银行是储蓄投资转化的中间环节,是经营和管理风险的主体,坚持谨慎的经营理念,履行好自己的基本职责,把防范银行的信用风险放在首要的位置。贷款前期一定要做细致深入的审查,以保障资金的安全性,保证贷款人的还款能力。

(三) 处理好金融产品创新和银行自身规范、发展的关系

金融产品的创新一定要建立在长期、稳健的发展战略规划之上,树立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管理文化,按照严格监管标准,确定金融机构的整体风险承受水平,据此确定业务发展规模,并集中主要资源发展熟悉并具有优势的业务。谨慎进入不熟悉的领域,少接触看不清的业务。推进创新和发展新业务时,打好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架构、信息资源和人员基础。

(四) 认真研究国际金融业发展的趋势,培养出合格的金融管理人才

次贷危机【第四篇】

此次次贷危机给美国经济带来了巨大了的损失,要使我们不重蹈美国的复辙,我们必须了解次贷危机及其产生的后果。这掸我们才能有的放矢,为我国经济金融的稳定做好充分的准备。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何谓次贷危机。所谓次贷危机即次级贷款抵押市场危机是由于美国给那些信用低的客户以住房贷款,由于住房贷款有住房作为抵押,所以一直以来没有被金融机构重视到其隐含的风险。

其次,此次次贷危机缘于美国楼市的高增长及后来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回暖。在房地产市场高速发展时期,各方资金纷纷流入楼市,而信贷机构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其中的风险,为低信用的购房者放出大量的次级抵押贷款。以至今日房地产市场回暖,所抵押的房产其价值根本无法抵债,便产生大量的呆坏账,此时这些风险仅仅集中于本国的银行业。而一些国际投资基金或金融机构对其次级抵押贷款的投资或买断,将使风险扩散到全球整个金融市场。这也许就是本次危机对全球股市所产生的冲击的一个原因。

再次,此次次贷危机为美国金融机构带来大量的呆坏账,这将直接导致其流动性的严重缺失。流动性的缺失又将对本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冲击。

第四,由于次贷危机给金融机构带来的巨大损失,欧美各国相关金融机构纷纷裁员以降低成本,这将导致失业人口的增加,虽然数字不时很大,但足以说明此次危机带来的影响之巨大、牵扯面之广。

第五,本次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据美国金融统计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等六家银行在此次危机中的直接损失大约49亿元人民币。由于中美两国经济往来密切,经花旗银行测算,美国经济放缓1%,中国经济将放缓%。虽然此次危机给中国带来的直接损失并不大,但当美国经济受挫,也将使得中国经济面临较大损失。

次贷危机对我们的启示

此次次贷危机所产生的影响与潜在的影响使得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我们要做的不是危机爆发后才对银行进行救助,而应该事前做好准备以防止危机的产生。

第一,美国次贷危机直接起源于美国房地产市场的降温。美国成熟房地产市场都会引发次贷危机,何况我国的新兴市场。目前我国房地产投机行为尤为严重,使得楼市不断飙升,房地产市场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泡沫。泡沫的产生缘至于投机者没有得到有效的规制,现有的规制对他们投机带来的成本远远小于其将获得的利益。长此以往,也许数年后等到泡沫破灭的时候,受害的讲是广大有房贷的市民。由于我国抗危机的经济实力远不如美国,因此危机的爆发不论在我国经济上还是在社会稳定上所产生的影响程度都将是无法预测的。因此我们不论是出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还是出于防止类似危机在我国爆发的目的,我们都应该防止房地产市场巨大泡沫的产生。

第二,由于我国贷款主要来自商业银行,我们应加强商业银行对住房贷款申请者信用和还贷能力的审核。建立信用评审机制并非一朝一夕的问题,在我国个人消费信用评价系统还处于初级阶段、个人信用的数据储备还不完善的情况下,信贷机构应在此基础上更加注重贷款者的还贷能力的审核。而在现阶段,房地产市场在中国经济增长中占有很大比例,银行业也必然想从中分享利益。这就需要尽量避免商业银行或信贷机构因为利益的驱使而放松借款者的资格标准,或对其有可能虚假的信息不进行必要的审核。甚至有职员为了业绩的提高,帮助那些条件不合格的申请者伪造信息或想办法规避银行现行的规制。这就要求金融机构加强对职员职业操守的培养,从前台开始培养风险的防范意识。与此同时,我国应该建立个人信用评级制度,给商业银行评价消费者信用提供一个合理的依据。

第二,增强银行的抗风险能力。银行的本质是风险经营,要减少危机对银行本身的冲击就必然要求银行有抵御风险的能力。而有效的金融创新已被证明不仅能为银行带来直接的收益,也能为银行化解风险提供更多、更有效的工具。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还不成熟,放贷风险基本集中于银行本身,银行应该积极开拓新的金融产品以到达转嫁风险的目的。

第四,完善监管体系。银行经营应保持其安全性、流动性,之后才是盈利性。由于银行本身资产结构的高负债比例,容易使股东或管理者从事高风险业务。为了,保障广大债权所有者的利益,必须对银行进行有效的监管,使其从事业务体现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外部监管应该与银行内部监管部门同心协力,对商业银行进行有效监管。外部监管体系的完善,包括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和监管机构的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应该对银行的高风险业务经营进行有效的约束,而监管机构应该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对银行的违法违规行为给予应有的惩罚。外部监管应该引导银行业的稳健运行,从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内部监管部门应对本行的资产和业务进行客观的风险评估,从根本上对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

第五,培养住房贷款居民的风险意识。不可避免的是有些居民对自己以后的还贷能力没有进行有效的估计,为以后的无力偿债埋下了隐患。在这方面就要求银行职员应该让消费者充分了解其中的风险,帮助其分析各种风险产生的可能性。

第六,完善我国证券市场。房地产上市公司市值占我国证券市场很大一部分比重。其股价波动很大程度影响着整个证券市场的稳定与否。房价的飞速增长,将间接拉大了二级市场与一级市场中获得房地产公司股票价格之间的差距。而这大大增加了二级市场投资者的风险。

总之,为了预防类似危机在我国爆发,我们应该在各个层面做好充分的准备,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健运行,经济的稳步发展。

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第五篇】

关键词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 CDO 信用衍生品

1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回顾

次级抵押贷款的内涵

次级抵押贷款(subprime mortgage loan,即“次级按揭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但由于借款者信用记录较差,很多借贷者不需要任何抵押和收入证明就能贷到款,因此次级房贷机构面临的风险也更大,其贷款利率通常比一般抵押贷款高出2 %至3 %。

危机爆发的过程

2007年2月末,统计数据显示,次级债贷款违约率正在上升,住宅贷款机构股票大幅下降。全球金融巨头相继对美国次级贷款可能发生的损失大幅增加坏账准备,引起市场不安。

4月2日,美国第二大次级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保护。

2007年夏季,大型投资银行贝尔斯登旗下的两支对冲基金因大量投资基于次级债的CDO,出现重大损失而陷于破产。

7月中旬,三大评级公司对一千多个住宅贷款MBS调低评级。

这场危机迅速蔓延到欧洲市场。欧元区短期金融市场流动性紧缺,短期市场利率急剧上升。英国北岩银行(Northern Rock)出现了英国近140年来首次“挤兑现象”。

至此,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全面爆发。为防止市场陷入流动性危机,欧、美中央银行积极进行了干预。

10月下旬,欧美大金融机构陆续公布第三季度财务状况,巨额财务损失远远超出市场预期,市场再次出现恐慌。各中央银行不得不再次联手干预救市。

进入2008年,美国大金融机构公布新的季报,损失又一次超过预期。次级债引发信用紧缩对实际经济的影响开始显现,美国年经济增长率在2007年第四季度已经降到%。此外,2008年初的失业率、零售商品指数等主要经济指标开始恶化;IMF在2008年2月初将全年的经济增长预测下调了个百分点。

2危机爆发的原因

次级房地产抵押贷款制度是形成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客观原因

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大致可以分为最优贷款市场(Prime Market)、“ALT-A”贷款市场和次级贷款市场(Subprime Market)三个层次。次级贷款市场面向信用较低的借款人,无需提供任何偿还能力证明。美国次级贷款市场的存在和发展依赖于房价持续上涨,凭借抵押物剩余价值大于贷款本息规避市场风险,并不依赖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保障市场存续。正是如此,随着上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房价不断攀升,次级贷款市场迅速发展。目前全美抵押贷款规模约10万亿美元,而次级抵押贷款就达万亿美元左右,已经具备了形成危机的制度基础和物质条件。

应对流动性过剩的货币政策是促成美国次级债危机的人为原因

从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美联储连续加息,联邦基金利率从1%提至%,标志着此前扩张性政策的完全逆转。另一方面,自2006年2季度以来,美国房地产价格出现了负增长,抵押品价值下降,还款压力大幅度上升,次级贷款的购房投资者,倾向放弃房产,止损出局。不断上升的利率和下降的房价冲垮了次级按揭贷款市场。

对房地产市场的过度乐观,使得贷款机构进行恶性竞争,盲目降低贷款条件

随着美国房地产市场价格不断冲高,市场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大。为了能在激烈的竞争之中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一些次级贷款公司甚至推出“零首付”、“零文件”等贷款方式,s使得贷款人可以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购房,仅需声明其收入情况,而无须提供任何有关偿还能力的证明。一些放贷公司甚至编造虚假信息,使不合格借贷人的借贷申请获得通过。

评级机构反应滞后影响市场信心及市场的过度反应

按揭贷款拖欠率从2006 年开始上升,银行界提示过、预警过,但直到2007 年,评级公司才大幅降低了评级,导致了市场的恐慌和抛售。

市场的过度反应和普遍的恐慌情绪,使得这次危机对全球市场的影响却远远超过的它本身的能量。当市场出现丧失抵押品赎回权的借款人增多,导致房地产市场空置现象加剧,市场恐慌情绪加剧,使得贷款机构低价脱手,从而导致房价进一步下跌,借款人信用问题进一步加剧,以致更多的抵押品无法赎回。

3信用衍生品――CDO在次级抵押贷款危机中的角色

次贷危机的发生反映了整个金融市场的信用环境的重要变化,在这次危机中,CDO这种信用衍生产品的作用不可小视。

CDO的概念

CDO(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担保债务凭证,它是市场为了弥补ABS(房产贷款支持证券)的不足,而创造出来的信用产品。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自身结构为自己提供“信用增级”,即通常会有一个次级系列(Subordinated Tranche)或一个股本系列(Equity Tranche or Income Notes),由这些系列来充当缓冲。当CDO 资产出现信用问题时,首先损失的是股本系列和次级系列(股本系列多由发行人自己持有)。

同时,CDO的资产组合十分分散,包括ABS、MBS 等结构性产品、垃圾债券、新兴市场债券、银行贷款等高风险固定收益资产的分散组合,这就保证了在不出现违约时,CDO可能获得超额收益。

CDO产品的特点

CDO 的“信用分级”技术实际上将资产池中的信用风险进行了再分配。这种结构将大量的信用风险集中给予了次级系列和股本系列。如果金融市场存在很大的流动性,使得大量资金投资了次级类型,当CDO 资产池中较大比例的资产发生违约时,投资次级系列的投资者将血本无归。这对金融市场无疑是很大的冲击。而且由于CDO2 产品的存在,使得一份标的资产衍生出的衍生证券有许多份。当标的资产发生信用风险时,就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造成几倍于基本债券数量的衍生债券同时受到损失。

CDO产品几乎没有流动性。CDO 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产品,他们被设计专门满足某个机构的需求。CDO 大多只被设计给“买入持有”型的投资者,比如养老基金、保险公司等机构,而这些机构正是看准了这种产品的高收益与高信用评级的特征。低的流动性意味着,一旦这些机构在CDO火爆的时候持有了过多的CDO,以后的转让将十分困难。而市场参与者的同质性又使CDO 的流动性进一步降低。

CDO在这次危机中所扮演的角色:

放大器、助推器、加速器的作用

它将实体经济的危机放大到信用衍生品市场、推广到全球金融市场,并加速了危机的蔓延:实体经济的危机被信用衍生品放大和加速,首先传导为CDO 的贬值和整个信用衍生品市场动荡,投资这类衍生证券的对冲基金开始大幅缩水。然后,发行衍生品和管理衍生品的公司股价开始下跌,这又引发投资者对金融类公司的普遍忧虑,进而有可能引发金融市场的动荡。金融市场的动荡有可能再反过来恶化实体经济,进而形成恶性循环而导致实体经济衰退。

风险的隔离与转嫁的作用

它将银行体系的风险转嫁给了其他的投资者,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养老基金、共同基金、保险公司、对冲基金等等。所以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个放大器同时也是一个警报器、减震器,它使得积累在金融系统中的信用风险能够及时被社会所认知并释放,以避免风险的继续聚集和放大。

4危机的启示

虽然,此次危机暴露出信用衍生品的一系列问题,但次级债及其衍生产品却将信用风险进行了跨国界的分散,使美国独立支撑的金融困境演变成具有扩散及传染效应的系统性难题。为维护我国的金融安全,信用衍生产品的发展就显得十分重要:

首先,是人民币债券国际化中心建设的需要。发展信用衍生产品是将我国建设成为人民币债券市场定价中心和交易中心的重要保障,亦有助于我国成为国际经济金融格局中的一极。其次,是银行间市场参与者分散风险的需要。通过将信贷资产证券化和衍生化及使用分层技术,可以使原本单一的信用资产构造出各种不同风险水平的产品及组合,从而满足银行间市场参与者的不同风险承受能力和避险需要。再次,是跨市场分散风险的需要。通过贷款和债券的信用风险衍生化,可以将原本固定收益市场的风险演化为其他金融市场风险,从而在不同的市场间分散了风险。第四是跨币种分散风险的需要。通过衍生产品技术可以将人民币市场的信用风险演化成美元、欧元等其他币种市场的风险。

但是,信用衍生品产品是衍生品工具中较为复杂的品种,无论在设计上、操作上以及风险管理上均呈现出高度的复杂性。因此在建设信用衍生品时,必须要有完善的基础市场设施作为保障:

首先,要推动原生产品和基础产品的深度发展,特别是以企业信用为依托的基础产品(如贷款和债券)。其次,要注意存量信贷资产的二级市场流动性安排,使商业银行从过去单纯发放贷款向贷款可交易机制安排上转变。由监管机构统一协调制定标准化的贷款合同,并要求引入外部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以保证贷款资产的二级可转让性。再次,文本及基本制度框架要进一步规范,以便为发展信用衍生产品创造条件。此外,要推动中介机构的发展,以便为衍生产品市场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最后,要推动OTC平台的建设,即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信用衍生产品,并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统筹市场参与者,以便使产品的供求形成差异化、层次化的结合。

参考文献:

[1]次贷危机演变三大深化阶段。金融界,2008-2-22.

[2]美国次级房贷危机原因分析及启示。金融界,2007-10-8.

[3]美国次贷危机形成原因问题现状之大观园。中国金融网,2008-1-27.

[4]21世纪经济报道――梅新育:市场反应放大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

[5]资本市场与大国崛起。中国证券报。

[6]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漩涡中心的信用衍生品。中投证券,2007-8-30.

[7]美国次级按揭危机成因分析。金融会计,2007,(11).

[8]次贷危机火了衍生品市场。中金在线,2007-11-23.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5 868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