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月下独酌赏析通用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07413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月下独酌赏析通用5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李白《月下独酌》原文翻译及赏析【第一篇】

原文: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同交欢 一作:相交欢)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译文:

提一壶美酒摆在花丛间,自斟自酌无友无亲。

举杯邀请明月,对着身影成为三人。

明月当然不会喝酒,身影也只是随着我身。

我只好和他们暂时结成酒伴,要行乐就必须把美好的春光抓紧。

我唱歌明月徘徊,我起舞身影零乱。

醒时一起欢乐,醉后各自分散。

我愿与他们永远结下忘掉伤情的友谊,相约在缥缈的银河边。

注释:

1、酌:饮酒。独酌:一个人饮酒。

2、间:一作“下”,一作“前”。

3、无相亲:没有亲近的人。

4、“举杯”二句: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一说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为三人。

5、既:已经。不解:不懂,不理解。三国魏嵇康《琴赋》:“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声。”

6、徒:徒然,白白的。徒:空。

7、将:和,共。

8、及春:趁着春光明媚之时。

9、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10、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11、同交欢:一起欢乐。一作“相交欢”。

12、无情游:月、影没有知觉,不懂感情,李白与之结交,故称“无情游”。

13、相期邈(miǎo)云汉:约定在天上相见。期:约会。邈:遥远。云汉:银河。这里指遥天仙境。“邈云汉”一作“碧岩畔”。

赏析:

这是一个精心剪裁出来的场面,写来却是那么自然。李白月下独酌,面对明月与影子,似乎在幻觉中形成了三人共饮的画面。在这温暖的春夜,李白边饮边歌舞,月与影也紧随他那感情的起伏而起伏,仿佛也在分享他饮酒的欢乐与忧愁。从逻辑上讲,物与人的内心世界并无多少关系。但从诗意的角度上看,二者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也正是中国诗歌中的“兴”之起源。它从《诗经》开始就一直赋予大自然以拟人的动作、思想与情感,如“月出皎兮,佼人僚兮”,“愁月”“悲风”等等。李白此诗正应了这“兴”之写法,赋明月与影子以情感。正如林语堂所说:“它是一种诗意的与自然合调的信仰,这使生命随着人类情感的波动而波动。”

但在诗之末尾,李白又流露出一种独而不独,不独又独的复杂情思,他知道了月与影本是无情物,只是自己多情而已。面对这个无情物,李白依然要永结无情游,意思是月下独酌时,还是要将这月与影邀来相伴歌舞,哪怕是“相期邈云汉”,也在所不辞。可见太白之孤独之有情已到了何等地步!斯蒂芬·欧文曾说:“诗歌是一种工具,诗人通过诗歌而让人了解和叹赏他的独特性。”李白正是有了这首“对影成三人”的《月下独酌》,才让人们了解和叹赏他的独特性的。无论男女老少,任何一个中国人,只要他举杯浅酌,都会吟咏“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以表他对所谓风雅与独饮的玩味。而这首诗的独特性,早已化入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之中了。

教学过程【第二篇】

1导入新课

[课前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

前面两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深切感受了李白的豪放飘逸的风格。《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我欲固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李白的梦境是从迷人的月景开始的。酒与月是李白一生须臾不曾离开的最忠实的伴侣,无论他走到哪里,身在何方,总会留下有关酒与月的淋漓之作。看下面的诗句

[投影]“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客中作》)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

通过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李白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既不乏浪漫又略带有悲凉的境界,而把这种酒月情绪发挥到极致的是――《月下独酌》。

2(播放录音)听课文朗诵,注意把握诗歌节奏

[投影]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3初读课文,明确诗意

小组讨论:

这首诗写了什么。(点拨:本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亲人想陪的冷落情景。)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四、再读课文,寻找美点。

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诗中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谈谈理由,或值得与别人分享的自己阅读心得。(让同学们分小组充分讨论、交流)

提示:可以围绕下列问题思考

①本诗表达的主体情感是什么?又是怎样表现的?(如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等)

②诗中哪些词用得特别好或哪些句子很精彩?

重点突破问题预设:(学生已解决的问题不必再提)

本诗的“诗眼”是什么?(独)

诗人是如何表现这个“独”字的?(先让学生思考讨论,在分步引导)

①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感到“独”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人真的不“独”吗?(热闹是虚的,孤独是真的)

[强调]手法:以乐景写哀愁

②“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我们应如何看待其中的“热闹”?

(以闹写寂)

③“醒时同交欢,醉後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我们应如何理解作者与月相期?

(以物为友,以群写独)

[归纳小结]全诗运用了反衬手法

最后让学生再来回答问题“诗人是如何表现这个”独“字的?”

[反复训练,以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诗歌的能力]

(参考答案:这首诗歌突出写一个“独”字。诗人运用丰富的想像,展现了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的情感历程。寓“独”于不独之中。第一二句点出“独”字,自斟自饮,没有相亲相近之人。从第三句至第八句表面上都是写不独的。举杯邀月,对影三人,打破了独酌无亲的尴尬;但新的尴尬又来了,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于不独之中显其孤独。诗人到底体谅月和影不解酒趣的缺憾,暂且和他们做伴行乐,享受着这美好的春光,人、月、影便进入了同乐交欢的境界,我歌舞、月徘徊、影零乱,我们仍然于诗人的不独之中,看到了他的无限孤寂。醒时交欢,醉后分散,这还是“独”。最后诗人发誓,要和明月、影子结拜为永远忘情的朋友,相约在高远的银河上游乐,这是旷达,但是这种把人生的大孤独升华为与天地为友的大欢喜,更反衬出诗人在人世间的孤独苦闷。)

[探究]诗人为什么这样“独”?

从而引出背景:

这首诗大约写于天宝三年春,即李林甫、杨国忠权倾朝野之时,李白备受排挤,有志难伸,其孤独与冷落是可想而知的。

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放浪形骸、狂放不羁的性格。

三读课文,准备背诵。

迁移训练:[投影]行秋(徐玑)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傍柳边行。

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

思考: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参考答案:《行秋》则运用动静映衬(或反衬)的写法。

课内拓展:我们来欣赏诗人神奇之笔如何来写“月”的(学生先齐读一遍诗句,然后再思考是如何写月的,最后教者根据学生的回答作简要点拨)

望月:《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点拨]:这是一首宫怨诗,以女子望月的行动传达出“幽怨”的信息,不经意间已经将意境含蓄地表现出来,感人至深。诗中不见人物姿态与心理状态,作者好象也无动于衷。只是描写人物行动,为读者保留了想象余地,使诗情无限辽远和幽深。

问月:《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如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点拨]:月亮的出没多变而有规律,隐含深邃的人生哲理和宇宙奥秘,好像与人的精神世界有一种微妙的默契和联系。他阐述哲理,寓托人生失意感慨。诗人塑造了永恒、美好神秘的月亮形象,也塑造了一个高洁出尘然而失意的诗人自我。

揽月:《宣州谢胱楼饯别校书叔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点拨]:他在苍凉愤慨的诗歌中,用揽月述说他豪兴未尽,也述说他惟明月是知友。我们从揽月的意象中看到他崇高炽热心灵对庸俗社会的抗议。

寄月:《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点拨]:末二句一联达三意:一言诗人心中愁结,无人能理解;二言明月无私,光分两地,我与友人都能看见;三言惟明月能将愁心寄与。诗人的奇想。将无情感之月,变成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并把愁情和怀念带给远方不幸的朋友。诗中一个“愁”字,有个人抱负不伸的愁,有孤独不随俗的愁,更有怜友不幸的愁。

邀月:《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月亮是知友,是良伴,可以随意约请。

作业:“月”是我国诗歌中的传统意象,有的抒发思乡怀远之情,有的写人生短暂的悲伤,抒发愁苦之情,有的展示广阔情怀,有的表现美好的、纯洁无暇的感情,试从已学过的《唐诗宋词选读》中找出有关“月”诗句,理解它们表达情感的不同。

原文:【第三篇】

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其二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其三

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

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

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

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其四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

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

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注解【第四篇】

⑴酌:饮酒。独酌:一个人饮酒。

⑵无相亲:没有亲近的人

⑶“举杯”两句:这两句说,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一说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为三人。成三人: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好合成三人。

⑷既:且。不解饮:不会喝酒

⑸徒:徒然,白白的。徒:空。

⑹将:和

⑺及春:趁着春光明媚之时。

⑻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⑼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⑽交欢:一起欢乐。

⑾无情游:忘却世情的交游。

⑿相期:相约会。

⒀邈:远

⒁云汉:银河

《月下独酌》原文及赏析【第五篇】

诗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出处唐·李白《月下独酌其一》。

译注花丛中一壶美酒散发芳醇,我自斟自饮没有远交近亲,举起酒杯邀请天上的明月,对着身影恰好凑成了三人。

全诗

月下独酌其一

[唐]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注释 ①不解:不懂得。②无情游:超乎尘世俗情的交游。邈:遥远。云汉:本指银河,此借谓天上仙境。

译文 花丛中一壶美酒散发芳醇,我自斟自饮没有远交近亲,举起酒杯邀请天上的明月,对着身影恰好凑成了三人。月儿原不懂得来与人畅饮,影子徒然跟随我孤独一身。且将月和影当作我的伴侣,人生行乐须趁着春景良辰。我引亢高歌,月亮徘徊不进; 我拂袖起舞,影子摇曳不定。清醒时我和它们一齐欢庆,喝醉后我们便又各自飘零。愿我们永结为忘情的知音,相约在天上遨游,不再离分。

(陶文鹏译)

集评 清·沈德潜: “脱口而出,纯乎天籁。此种诗人不易会。”(《唐诗别裁集》卷二)

清·李家瑞:“李诗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东坡喜其造句之工,屡用之。予读《南史·沈庆之传》,庆之谓人曰: ‘我每履田园,有人时与马成三,无人则与马成二。’ 李诗殆本此。然庆之语不及李诗之妙耳。”(《停云阁诗话》)

清·弘历: “尔时情景虽复潦倒,终不胜其旷达。”(《唐宋诗醇》)

清·蘅塘退士:“陶潜云: ‘挥杯劝孤影。’白意本此。”“一解,先出月,后出影,以月影二字交互迭见,此连珠体。天上之月,杯中之影,独酌之人,映成三人也。从寂静中做得如许闹热,真仙笔也。”“题本独酌,诗偏幻出三人,月影伴说,反复推勘,愈形其独。”(《唐诗三百首》)

总案

最吸引人者,艺术想象丰富奇特,情真烂漫,一片天籁。然诗意层层转出,顿挫中可见深沉,充满诗人失意与幻灭的人生感慨。宋本李集题下注有“长安”二字,一般认为本题四首为李白待诏翰林后期的天宝三载(744)春所作,此时诗人或痛饮狂歌,或独酌,都反映到抒怀之作的基调,普遍带有巨痛的孤独感。本首尤为显见。诗人有意避开周围现实世界中的黑暗龌龊,躲到月夜花丛的宁静中排遣一点郁闷,也即诗中所谓的“行乐”。孤独的欢乐,又有几多的惬意可言。一如作者歌行体诗的结体多半以感情流构成,本诗也由潦倒和旷达两种曲折变化的感情交错成篇,辟得一方能有所向往和追求的小天来,自得其乐于其间,毕竟透露出某种带有积极意义的精神力量,显示其富有感染力的诗美,动人处可供千世万代的领略和欣赏。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5 107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