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小学师德论文范例优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620285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小学师德论文范例优质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小学教育师德论文【第一篇】

一、明确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义

纵观一个人一生中道德的养成,父母是启蒙,社会是熔炉,“学校是德育的主渠道”;横看学校教育中的道德教育,各种活动是载体,各种文化建设是熏陶。“德育课程是德育的主阵地”;“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途径。开展学科德育渗透研究,首先要明确学科德育渗透的意义。

(一)推进素质教育需要重塑德育新范式

长期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中小学德育,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要面对来自学校和学生家长以学业考试成绩为主要标准的业绩评价,学生承受着学业带来的巨大压力,学校承受着家庭与社会对升学率追求带来的巨大压力,致使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了道德素养缺失、是非判断能力弱化、人际关系不和谐、心理状态亚健康等问题。在新的形势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提高德育实效性,构建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新范式。

(二)落实课程改革理念需要建立德育新体系

新课程在课程设置上,对德育课程进行了整合、强化,从小学到高中重新建构为《 品德与生活 》《 品德与社会 》《 思想品德 》《 思想政治 》等生活性、社会性、人文性、实效性更强的德育课程新体系。为了将新课程的理念落到实处,我们必须改变旧的德育机制,去除德育的边缘化、形式化、运动化、倒置化、空洞化的教育模式,重新建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适合学生终身发展的德育操作新机制。坚持以生活道德教育为基础,以良好习惯培养为重点,德育与学科教学、能力培养相互渗透,建立“生活道德教育、学科道德教育、活动道德教育、文化道德教育”相结合的道德教育新体系。

(三)深化德育研究需要尝试德育新方法

近几年来,杭州市萧山区中小学在德育研究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不少学校摸索出了许多适应形势发展的德育有效途径和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要想让这些好的做法和研究进一步提升和发展,需要尝试德育新方法。

二、贯彻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规划

(一)强调学科德育——确立德育渗透载体

1.“学科德育”是“学校德育”的渠道

长期以来,我国学科教育是本末倒置的。学科教育总是强调学科性,“学科性”似乎成了学科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其实不然。分科教育虽然按照学科逻辑建构课程,但根本目的仍然是按照科学的规律更好地培养人。因此,学科教育首先是为育人服务的,而不是为掌握学科知识服务的;学科教育的教育性是第一位的,学科性是第二位的。正如著名心理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林崇德指出的:“诸育只有以德育为首,才能应运而生,德育为一切教育之本,是教育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

2.“德育学科”是“学科德育”的常态

(1)《 思想政治 》《 品德与社会 》学科教学应是德育的主阵地,我们不应淡化它的教育。从老课程的几十年到新课程的几年来,我们感觉到德育课程的功能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它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扮演着“无关紧要”的角色,被长期冷落和淡化。我们应结合新一轮课程改革,学好用好德育课程,以德育课程统领道德教育的实施。因为它有系统的德育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作依托,它有标准的课时安排和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作保证,它有先进的教育思想作指导,它有多元实效的评价机制作保障。

(2)团队教育、班级教育、文化教育等应是德育课程教育的落实、深化和评价,我们不应本末倒置。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认为:“活动道德教育要以德育课为主体,综合各种班队活动、文体活动、纪念活动、节假日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劳动技术教育等,进行科学设计,形成序列,统一实施。”

(二)执行目标规划——探索德育渗透过程

1.构建“德育渗透化”新体系

“德育渗透化”新体系,如图1所示。

2.“德育渗透化”新目标调整

以德促学。通过实效性的道德教育,促进学生良好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业成绩的发展,发挥“德育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以德督教。通过“德育学科化”实验的开展,激发教师的教育热情,加强师德教育,让教师从自身点滴做起,避免成为“道德说教的巨人,道德操行的矮子”,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创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以达到“德育督促教师爱教育教”的目的。

以德兴校。通过德育课题的实验,带动学校教育科研的发展,走科研兴校的发展之路;以德育课题实验为突破口,创建具有时代精神的特色学校。构建“以德立校、以德治校、以德兴校”的办学特色。

以德育人。树立育人为本的科学教育观,让学校真正成为科学育人的场所。通过新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成为一个言行文明的人,道德高尚的人,具有世界普适价值观的现代人。

3.“德育渗透化”新途径的创建

在“学校德育”这个一级指标下,设置“德育学科、学科德育、团队教育、班级教育、文化教育”等五个方面的二级研究指标,每个二级指标又分别规划不同的三级研究内容,这样就形成了“德育学科化”课题实验的三级指标体系研究网络(见图2)。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将在各实验点实行“统筹规划,分工研究,相互作用,共同提高”的实验方法,构建“科学、完整、前瞻、实效”的新道德教育有效途径,努力创建新型德育模式。

(三)全员参与——创新德育渗透方法

在教学中,决定渗透的因素有三个:一是教材中含有的道德因素,二是指导渗透的教师,三是被渗透者学生。学生是渗透的主体,教师是渗透的主导,学生是否愿意接受渗透以及接受到什么程度,取决于他们的个好和认知需要。如果学生对渗透的内容怀有喜爱和渴求的心理,就会产生“细雨滋润土壤”的功效。如果学生对渗透的内容怀有生疏、无所谓或者厌恶的心态,则无疑是“雨水跳金属”格格不入。作为教师尤其要研究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以及心理需求,区别对待不同年级、不同个性的学生,洞察他们对渗透内容的兴奋度和注意力,调整、创新渗透方法,提高学科渗透的功效。

1.行动研究法

(1)班级行动研究。例如,某班班会,诗歌朗诵《 饮九月九的酒 》:“千里之外/九月初九的炊烟/是一缕绵绵的乡愁……/母亲/你的眉头深锁是生我时的喜/ 你的眉头深锁是生我时的忧/……”伴着《 眼泪 》的钢琴曲声,学生的眸子里除了温馨和感动,更多了一份对亲情和生命的思考。随后的亲子游戏则将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

(2)教师行动研究。① 教学导语渗透德育。精心设计生动、巧妙的导语,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使其受到感染和教育。② 教学技巧渗透德育。用赏识的眼光期待学生的点滴进步,注重教学语言的人文化,注重教态与手语的得体表达等。这些个人素质修养方面的影响将使学生极力模仿。③ 教学手段渗透德育。“专题演讲”“科学史讲座”“互动—实验探究”“辩论”“多媒体辅助”等丰富的教学手段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明显提升了“学科渗透德育”的层次。④ 课后作业渗透德育。作业批改不能局限在判定正误上,还要精心书写评语。因为,如果评语具有亲切性、针对性、艺术性、指导性和连续性,能以“情”激其心,以“理”沛其腑,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受到鼓舞,形成自我激励、不断进取的良性循环,从而深化德育渗透。同时,重视作业簿以外的“无形”作业,诸如观察事物、调查研究、课外阅读,组织有意义的活动、演讲、辩论等,这类作业的育人功效也是不能小觑的。

2.案例研究法

学校大力倡导“学科德育渗透”思想。一是要在教案上体现,二是要将其作为好课评价的硬性标准,三是要促进教师理论与实践结合水平的不断提升。典型的个案材料全校性宣传,《 各学科德育渗透纲要 》全校性学习,“渗透式课堂德育模式”全校性推广。

3.紧扣教材法

从教材实际出发,寓于知识的讲授或训练之中,使科学性与思想性水融。认真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是做好教学中渗透德育工作的关键,要根据教材所蕴含的内容,在教学中“以理育人、以事育人、以人育人、以美育人、以情育人”。

4.目标渗透法

教师根据教材,找准德育目标,即有计划、有目的、有层次地将德育目标渗透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教材各异渗透方法多样。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紧扣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广泛开发电影、电视、国内外重要事件、日常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加强横向与纵向、课内与课外资源的整合,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5.情感陶冶法

陶冶教育法就是自觉地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感染、陶冶、熏陶。

此外,还可以采取主题辩论、师生对话、心灵驿站等方法。总体特征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调动双方的积极性,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双向互动,实现道德的共同进步。

在“交流”意识下,学校期中表彰设立了“勇攀高峰奖”“爱心奉献奖”“杰出学业奖”等,不仅表彰成绩优秀的学生,而且也表彰品行优异的学生,并且在学校宣传橱窗展示他们的照片下面附上“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这样橱窗里展示的榜样学生与观看学习的学生之间就形成了一种无声的经验交流。

三、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成果

(一)研讨了德育理论知识

我校自从开展德育渗透研究以来,课题组成员采用集中与分散、自主与合作的方式学习了许多德育理论知识,如学习了中共中央《 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 》《 中学德育纲要 》等文件精神,重温了《 中学生守则 》《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 》,阅读了《 中小学德育专题 》《 现代德育论 》《 德育创新论 》等理论专著,深入研讨了新课程标准的德育理论。

(二)促进了教学观念的改变

我们通过学习相关理论,举办专题研讨会、经验交流会,开展专题汇报课活动,撰写实验论文和经验小结,请专家辅导等,促进了德育教育教学观念的改变和一系列的变革,如教师从考虑如何教转变为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学;变教师的讲台为学生的舞台,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改变课桌的摆放形式,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突出作用,等等。这样一来,德育课堂不再是原来枯燥乏味的说教了。整体而言,真正将“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做到了实处,也避免了学科德育标签化。

(三)达成了素质教育目标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探索,在落实目标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每学期汇编了一本优秀论文集、一本教学案例集,还录制了语文、数学、班队会、体育等优质课。学生参加“杭州市科技作品展览会”的小制作、小论文比赛,获得了优异成绩。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示范课推广到乡镇,学校还获得杭州市示范学校荣誉称号。

(四)明晰了师生角色关系

1.师生更新了德育观念

教师通过反思传统德育弊端,反复学习新课程理论,感悟到自己的德育观念必须尽快适应课程的发展。树立德育生命观,将学生视为有生命的个体,让学生进行自律、自约、自我规范。2011年学校着手推动主题班会课的改革,实施“四自”主题班会。所谓“四自”,即由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准备、自己主持、自己总结,教师只是与学生一起寻找道德成长的“生长点”,不再以管教训导的面孔出现在学生面前,真正实现了角色的转换。

2.教师展示了良好的形象

一名优秀的教师,要会上出好课,但更多的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感染学生,育人于“无痕”之中。在校园,我们的教师带头进行“弯弯腰”活动;升旗仪式时,国歌唱得最响的是教师;书香校园创建时,教师也要每月读一本书,写心得体会;在为学生颁奖时,教师要献上最衷心的祝贺;“要学生做的事,教师躬亲共做;要学生守的规矩,教师躬亲共守”。这些都不是专门的德育活动,但却是最真实的德育细节与契机。

(五)实现了课题研究特色

学校突出“整体育人”的教研思想,有意识地加强教学过程的优化,使知识、技能、思想教育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整理汇编了《 萧山十中各学科德育渗透纲要 》。

强调所有学科的整体协作,整合所有教研组、备课组教师的经验,汇编了各学科的研究论文集。

通过教学案例的分析,摸索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式方法,尝试构建“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模式”。

小学教育师德论文【第二篇】

关键词:中职 德育课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7(a)-0239-01

在中职教育中,德育课扮演着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在重视基本文化教育和相关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中职教育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以学教人,以德养人。特别是,当今中国正在经历着全面而深刻的社会转型和人的转型,而中职德育教育,所要担当的任务就是在中职生正在形成自己人格的关键时期,培养其独立的人格,帮助他们顺利走向职场。因此,作为从事中职德育教育的工作者,我们必须找出中职德育课中所存在的问题,提高中职德育课堂的教学效果。

1 存在的问题

中职德育课,虽然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现实中还存在着不足,具体表现为“教师不重视,学生厌烦之”。

教师不重视

在中职德育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点是,作为德育课的主持者、教学者的教师,对待德育课的态度存在着一些问题,表现为:认为中职学生普遍素质不高,难以教养,上德育课的效果很有限,因此,教师从主观上就对课堂教学不够重视,只是象征性的进行课程,而不注重教学实际效果,以致更不会去考虑教学方法的设计创新。而且,德育教育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像说教,枯燥且乏味,不只是学生会这么觉得,教师在主观上也对德育教育相关教材的内容有一种不置可否的态度,因此,只会刻板地念教材,没有改变教学方式的动力。

学生厌烦

德育教育作为普及综合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其必要性是由社会要求的。国家、社会需要具有高度道德素养的人才,对于中职教育培训出来的技术型人才来说,德育水平十分重要,这意味着是否符合人才就业市场的需求。然而,作为学生,面对刻板、空泛的德育教育课程教学的内容,却很可能产生无法抑制的厌烦感。这种厌烦感,很大原因是因为德育教育课程教学的枯燥,内容的空泛,实际上无法对提升学生道德素养有什么良好的效果。总之,学生会对德育教学厌烦,源于两点:其一,教学方法的刻板突出了教学内容的枯燥;其二,德育教育教学过程过于单调,无法引起共鸣。

2 提高中职德育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

“学生督促教师”法

针对教师不够重视德育课堂教学的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学生督促教师”法。这是一种互动式教学,这将在下文也会提及,但在这里,针对的是解决教师态度不积极这个问题。从提高教师对德育教育的重视上,可以通过“学生要求型”的互动教学方式来做到。即,让学生对教师的德育教学做出要求,要求教师怎么教,并给教师的教学评分。学生集体为教师设计教学内容做顺序安排,打破以往死板的按教材顺序教学的规律,让学生给课程安排排序,这样就能从学生那里,给予教师一定的压力,教师不能凭借以往的经验甚至不用备课就可以教学,学生对教师做出了要求,教师就会有受到重视的责任感,有责任感,就有相应的动力。同时,对教师教学的评分,也可以作为年级教学组长对教师的考评标准。这就能很大程度上避免教师自身对德育课堂教学的不重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而就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法

适合的教学方法有:案例讨论法、案例辩论法、情境教学法。

(1)案例讨论法。课堂教学是一种互动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分别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构成,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优化教学必然在教学互动中实现。任何个体,都由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构成,智力因素起主导作用,非智力因素起推动、调节的作用。因此,教师照本宣科念教材,教师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和学生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没有形成互动,使学生台下没兴趣,德育教学成了教师的独角戏,空话一场。教师应该放弃传统的教书先生形象,只在台上当道德伟人,传授道德言论。而应该选择当下社会现实案例,和学生一起参与到对该案例的分析讨论中,一边让学生表达自己对“案例”的看法,一边在讨论过程中介绍社会上对该案例的道德评价。和学生一起讨论一个问题,让学生有机会自己去站在一个道德人的角度,去感受,去评价,再通过教师对一些观点的修正、正确引导,才能够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教学效果才会更好。如,对“路边摔倒的老人,你是扶还是不扶?”这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自主发表意见,老师在总结学生意见的基础上进行评价,完成对学生道德观的引导。

(2)案例辩论法。课堂辩论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选择一个相关的具有争议的案例,提出一个命题,让学生自己选择正反一方,展开辩论。征服对手的重要方法,就是了解对手,要在辩论中获得胜利,就必须对对方的论点有所了解,而同时又要牢牢掌握好本方的论据,这实际上就从不同的角度都进行了思考。德育教学在这个时候,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中职的学生,都处于年少气盛时,不服输是重要的心理共性,把握这种共性,通过辩论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很有效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一来,就能解决学生德育课上的“木偶人”现象。

(3)情境教学法。只有从生活的细节,才能真正体现一个人的道德素质。口头上的君子,谁都可以做到,而真正的君子敏于行。这种教学设计,指通过借助一定的设施、设备、场所和工具,为学生创设一种共同活动的环境气氛,让学生参与如分小组制作模型等需要团结协作的活动,同时,在活动中创设有关体现德育素养的环节,如不同小组有不同资源,但要完成任务,需要小组互助,所以小组就面临着内部团结,外部竞争,再加上外部合作。在活动情境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从学生实际表现中寻找德育课程内容的切入点,还能从该情境中的一些细节入手,教育学生。这种教学法有其操作的难度,需要教师的细心策划,但效果会是显著的。

3 结语

提高中职的德育课堂教学效果,需要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都进行考虑。教师是传道授业者,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需要进行德育教育的主体。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的进行总结、反思,针对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才能最终使中职德育课发挥其预期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宜光。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方法创新探究[J].黑河学刊,2012,2(2):123-124.

小学教育师德论文【第三篇】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德育修养

1 、加强理论学习。本学期,我们利用政治学习的机会,组织教师学习了《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新的义务教育法》、扎实开展师德大讨论活动,以“如何做个新形象高素质的教师”为主题,结合市教育局有关师德教育和建设的文件资料等,并且要求每位教师结合自己的理论学习实践,撰写心得体会,提高自身的德育理论水平。以教育行评为契机,有效地加强了师德建设。并有两位老师在镇德育论文汇编中荣获三等奖。

2、健全德育工作考核制度,将德育工作全面纳入班级及教师个人的考核量化,进一步调动全体教师德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扎扎实实落实好德育工作。

二、强化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1、加强管理、开展养成教育。加强以班主任为主体的德育队伍建设,要求各班每周开展有质量的丰富多彩的主题班队会,使学生受到了良好教育,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了提高。

2、组织学习《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规范》。小学生养成教育入手,强化日常生活中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并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同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3、继续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有效地发挥德育教育主阵地作用,把思想教育渗透于课堂,溶解于平时。充分利用晨会、思品课、校会、国旗下讲话、黑板报、宣传栏、红领巾广播站等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三、校园文化建设潜移教育

1、抓好校园建设,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是学校教育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花园式”学校建设中,继续以美化、绿化管理为重点,教育学生爱护花草树木,为师生营造温馨愉快的工作、学习环境。

2、积极创造条件,增设育人环境,进一步搞好德育阵地建设,各班能够及时更新班级黑板报,学习园地,争章活动。保障学校德育工作长期、健康、和谐地开展,使每一名同学都受良好的德育教育。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小学师德论文【第四篇】

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时候,应该注重创设民主课堂气氛,创设开放式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接触思想品德教育,让教师与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朋友,这样才能有效帮助学生吐露自己的心声和真实的心理状态,使品德教学工作更顺利地实施和开展。因此,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信任老师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和前提。

二、注重理论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不能仅仅停留于口头的教育,这样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不能引起学生的充分重视,要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一定要注意理论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从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感受德育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另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想让学生真正设身处地地感受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布置一项让学生课后给父母洗脚的作业,学生通过亲自实践一定会感受到父母的爱,更能体会到尊师敬长的重要意义和内涵。

三、充分鼓励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德育教育的快乐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5 620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