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小学老师师德论文范例5篇

网友发表时间 528764

【导言】此例“小学老师师德论文范例5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小学教育师德论文1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解决师德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为重点,以全面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为根本,以造就一支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目标,教育和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推动我校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师德建设年"活动,推动广大教师力行师德规范,弘扬高尚师德,强化师德教育,规范教师行为,优化育人环境,使广大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明显提高,进一步提升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方法步骤

"师德建设年"活动分宣传发动、学习讨论、对照检查、整改落实、总结验收等五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阶段(3月初-3月中旬)

学校召开"师德建设年"动员大会,制定"师德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成立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大力宣传开展"师德建设年"活动的目的、意义,明确"师德建设年"活动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方法步骤,发动广大干部和教职工积极参与"师德建设年"活动。学校通过在校园内设立师德警示牌,开辟宣传栏,"师德建设年"博客,张贴《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形式,营造浓厚氛围。

(二)学习讨论阶段(3月中旬-4月中旬)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上面的5篇小学老师师德论文范文是由山草香精心整理的小学师德论文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

小学教育师德论文2

《意见》中针对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和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情况和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五个不适应”,明确提出了“坚持七个必须”的正确的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具有创新性、系统性和理论性,蕴含有极深的思想内涵,是面向二十一世纪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强有力的指针。其中首次提出中小学德育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和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精神为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首次提出中小学德育工作“必须坚持把学校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将‘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的要求落实到教育工作中的各个环节”;首次提出中小学德育工作必须坚持“四个结合”,即“必须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首次提出中小学德育工作必须全社会齐抓共管“共同做好青少年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总之,“坚持七个必须”,实际上也就是创新性地提出了二十一世纪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七条基本原则,即:方向性原则、首要性原则、实效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约束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和协同性原则。坚持这七条基本原则,我国的中小学德育工作就能不断开创新的局面。

二、分层次地提出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并赋予了新的内涵

过去,《通知》、《若干意见》和《规程》均是较概括地提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而《意见》则分小学、中学,中学又专门对高中、职业学校分别提出了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和紧迫要求。这样就更有利于各级各类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践操作,更有利于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有利于克服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

此外,与《通知》、《若干意见》和《规程》比较,新增加了六个方面的教育内容,即社会常识教育、国情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理想教育、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同时新提出了三个方面的目标要求,即“帮助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正确认识当前存在的矛盾和困难,以及党和政府努力解决这些问题的决心和措施,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法制意识,从小就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这些新增加的德育内容和目标要求是针对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热点、难点等突出问题提出来的,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对中小学主辅渠道实施德育提出了新的系统的要求

与《通知》、《若干意见》和《规程》比较,《意见》对中小学主辅渠道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新要求。

一是要加强“三课”建设和教学。“三课”即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和职业学校德育课。过去一般只提出了搞好“两课”建设和教学,《意见》新增加了职

业学校德育课,使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得到了重视和强调,也使中小学主渠道德育课的体系更加完善,更加全面,也更加系统。

二是首次提出了学科德育的要求。《意见》指出“德育要寓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其中要求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自然等学科要注意“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中国近现代史、基本国情、民族团结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以及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要注意“陶冶学生情操,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团结协作和坚忍不拔的精神。”

三是首次提出了“四育人”的德育概念和要求。《意见》提出,要将德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因此提出了“四育人”的德育概念和要求,即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四育人”的德育概念和要求是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小学德育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和高度概括,也是对过去中小学德育工作中的“教书育人”、“整体育人”、“三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改革实践和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四是首次提出了德育活动课程的要求。《意见》指出:中小学要“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并分别对校园文化活动、校外教育活动、校班的有益活动、业余党团校教育、改进教育活动手段等提出了系统的要求。尤其是专门对“社会实践活动”作了概念界定,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还对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提出了有力措施。这应当说是对同志“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①的正确理解和切实贯彻。对此,中小学应当予以高度重视。

四、明确提出了中小学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系统思想

《通知》、《若干意见》和《规程》曾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作出过一些要求,但《意见》则首次专门明确地提出了中小学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系统思想,这是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改革创新的一个重大举措。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明确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即“以马列主义、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精神,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的规定,主动适应新形势下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主动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广大教师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的主力军作用,使广大教师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一指导思想和目标是二十一世纪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根本指导,应当准确地把握。

二是明确了中小学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方式,即“四要”:一“要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必修课程”,二“要建立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制度”,三“要大力宣传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职业道德高尚的教师的先进事迹和经验”,四“要把职业道德教育与组织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只要坚持并创新地运用这四种方式,我国的中小学师德教育工作就会卓有成效。

三是明确了中小学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保障措施,即“三个建立”一是“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保障机制”,二是“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奖惩制度”,三是“建立有效的教师职业道德监督机制”。这“三个建立”是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创新机制,也是二十一世纪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坚持有效开展的根本保证。

五、强调指出了社会各部门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必须履行的主要职责

《通知》、《若干意见》和《规程》对社会各有关部门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出了一些要求,《意见》根据同志关于“对教育事业,全社会都要来关心和支持”②的指示,进一步强调指出“全社会共同努力,各部门通力协作,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并进一步明确了各自的主要职责任务。

《意见》指出:要“切实加强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工作”。其中要做到“三个加强”,即“切实加强对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工作的领导”,“加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的管理”,“加强社区教育工作”。这样就能减少社会消极因素对青少年学生的不良影响,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达成有效统一。

《意见》对新闻宣传、文化、广播电视、出版、公安、工商、司法、工会、妇联、共青团、综合治理、教育行政部门等社会各有关部门关心支持教育,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提出了要求,其中的主要要求是:“两个大力宣传”、“两个积极开展”和“四个加强”。“两个大力宣传”是“大力宣传正确的人才观、成才观和教育思想,大力宣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两个积极开展”是“积极开展警校共建活动”,“积极开展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活动。”“四个加强”是“加强对电子信息产品和计算机网络的监管”,“加强校园及周边地区治安综合治理”,“加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的治安管理”,“加强和改善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管理”。总之,就是要动员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使我国广大青少年都得到健康成长。

六、强调指出了切实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必须建立健全的领导管理体制和必须实行强化的运作保障评估机制

《通知》、《若干意见》和《规程》都曾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领导管理问题作过一些要求,还曾在《规程》中明确提出了“中小学校的德育工作应实行校长负责的领导管理体制”。而《意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并创新地提出了领导管理体制和运作保障评估机制等系列问题。

首先《意见》站在国家命运和教育战略的高度严肃指出:“做好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直接关系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成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因而,必须切实加强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领导。为此,《意见》明确指出了要建立实行和不断强化“一个体制”、“三个机制”。“一个机制”是中小学德育工作校长负责的管理体制,“三个机制”是建立健全校内外共同关心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运

行机制、德育工作运作的保障机制、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表彰奖励和督导评估机制。这“一个体制”和“三个机制”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一个管理系统,一个整体工程,缺一不可。如果我们能较好地建立健全并实施强化之,就能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运作起到良好的保障作用、促进作用。

总之,《意见》是指导新形势下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文献,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坚决贯彻。而在实施过程中还应当力求克服八种不良倾向,即只重视文化知识教育不重视思想品德教育,只重视小学德育不重视中学德育,只重视普通学校德育不重视职业学校德育,只重视学生德育不重视师德教育,只重视课内德育不重视课外德育,只重视学科德育课程不重视隐形德育课程,只重视校内德育不重视校外德育,只重视轰轰烈烈的德育活动不重视实际的德育效果等不良倾向,从而使我国的中小学德育工作真正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改进,真正能够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的需要,为二十一世纪我国的伟大复兴培养大批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注释:

①、②《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人民教育》2000年第2期。

小学老师师德论文3

本次调查采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对中小学的教师进行采访,另一种是以调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调查本着随机抽样的原则,从昆都仑区、青山区、东河区随机抽取了400位中小学教师作为样本,最终取得有效问卷352份,有效问卷率达88%.调查内容包括中小学教师师资队伍结构和专业素养现状两个方面,其中第二个方面主要是从教师的专业情意、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层面进行调研设计.

1.1中小学教师师资队伍结构之调查

目前中小学教师的学历以本科和专科为主,拥有本科学历的达到57%,教龄在10年以上20年以下和2O年以上的分别为37%和25%,职称以高级和一级为主,两者占了88%.从性别看,中小学教师呈现出明显的性别失调现象,女教师占86%,而男教师仅占14%.

1.2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现状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1.2.1专业情意调查及结果分析

问卷中关于教师专业情意方面的调查主要体现在两个问题上J,即“对中小学教育的态度与情感”和“对待学生的态度”.热爱教育事业,敬业乐业,是教师做好教师工作的前提.“您对中小学教育的态度与情感如何”这项调查结果显示:非常喜欢的占59%,喜欢的占30%,无所谓和不喜欢的占11%.热爱每一个学生,对他们的学习和人格发展负责,也是一个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的职业操守.问卷中“在下列对待学生的态度的选项中,您认为最重要的一项是J,’的调查结果,按重要性依次排列的是耐心细致、和蔼可亲(4O%),负责任、守信用(27%),理解学生(16%),一视同仁(12%),严格要求(4%),富有同情味(1%).值得注意的是,理解学生和一视同仁(即平等对待所有的学生)只占27.94%,这说明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相信学生等教育理念,在部分中小学教师的意识中还不够强烈.

1.2.2专业知识调查结果分析

教师自认为较欠缺的知识的情况统计“在新课程实施中,您认为自己欠缺的知识是”(多选题)的调查结果表明,63.31%的中小学教师认为自己欠缺综合文化知识,37.99%的教师认为自己欠缺多媒体应用知识,29.25%的教师认为自己缺乏教育理论知识,20.96%的教师缺乏有关学生及其特性的知识,14.4l%的教师认为自己欠缺学科专业知识.扎实而丰富的学科知识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因而问卷还就中小学教师的本体性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掌握一般和较差的分别占到34.06%和1.31%.以上调查说明部分中小学教师还未能完全具备中小学学科教学所需的坚实的专业知识,要适应新课改尤其需要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科学知识,只有掌握广博的人文、社会与自然科学知识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更加喜欢上此教师所教科目J.

1.2.3专业能力调查结果分析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您认为自己欠缺的能力是”(多选题)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认为自身最欠缺的能力分别是教育科研能力、多媒体技术运用的能力和教学设计的能力.由于教育科研能力、反思能力是教师实现专业发展、不断拓展自身知识与技能所需的素质基础,因而问卷还进一步调查了教师的反思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的具体情形.“是否经常对您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效果进行反思”的调查,结果表明:65%的中小学教师能经常进行反思,18%的教师能定期进行反思,而只是偶尔进行反思和从不进行反思的共占17%.“您的教育科研刊物的最高级别是”的调查结果显示,很大一部分的中小学教师从未发表过1篇论文.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对教与学双边活动的敏感性,是教育教学情境中特别是突发事件情况下快速反应、随机应变、及时采取措施的综合能力J.它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强弱的一项重要指标,课堂教学能充分展示教师的教育机智.针对“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的反应偏离了教师的预定思路时”的调查结果得知:72%的中小学教师会“听取学生的意见,并对自己的授课方案适当作出调整”,18%的教师会“充分发挥教师智慧,就按学生的思路上课”,6%的教师则采取“马上纠正,按原来思路上课”,而4%的教师则不予理会.以上针对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的调查结果说明: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反思能力等均有待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反思能力的低下将极大地制约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2结果讨论

本次调查发现尽管课改自2001年秋季全面铺开至今已将近l0年了,部分中小学教师却仍不能接受课改所倡导的一些新理念,或者仅能在理念层面接受变革,却不能将其落实到具体的教育行为上J.如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定,79%的中小学教师使用最多的评价方法仍旧是考试或考核.又如,面对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学生的反应偏离了教师预定的思路)时,大部分中小学教师采用的方式是适当调整授课方案,只有18%的教师能考虑要充分发挥教师智慧按学生的思路来上课.再如,对中小学教师的访谈调查中发现,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心目中的优秀教师形象仍旧是那种善于传承知识具备较好教学技能的“教书匠”,并且课堂教学中唱主角或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教师还有不少J.本次调查还发现部分中小学教师在语文教学方面的功底不够深厚.“在教学过程中,您认为哪方面较欠缺”(多选题)的调查结果表明:60%的中小学教师欠缺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组织加工的能力,29%的教师认为缺乏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的能力,26%的教师认为缺少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的能力,25%的教师认为不能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您的教案一般来源于”的调查得知:55%的中小学教师的教案来源于对现成教案的修改,照搬现成教案和课堂随机应付的占到9%,只有36%的教师能自己精心设计教案.

3建议

根据调查所反映出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笔者对职前师资培养以及在职教师能力提升提出如下改进建议.

3.1职前师资培养

3.1.1变革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议中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中小学教师来说,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使学习成为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引人深思的是,不少从事职前师资培养的大中专院校的课堂上却是另一幅情景:上课伊始至结束,只见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低着头匆匆忙忙地记笔记.课堂上缺少研究因素,缺乏互动气氛和创新变化,学生长期处于这样被灌输的学习环境中,对于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缺乏亲身体验¨.这些学生毕业之后,我们将很难指望他们做到与他们的老师“背道而驰”而驾轻就熟地按新课改的理念执教,毕竟传统、习惯、定势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可低估.访谈调查中,不少小学老师谈到当年他们的老师在课堂上只是一味地讲授,缺少示范,而他们在课堂上几乎没有跟老师交流互动过.理论课的学习尤其乏味,以至于对理论课非常厌恶,毕业后更不能将其用来指导实际教学.变革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势在必行,一旦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教师都成为了旧的教学方式的革新者和新的教育方式的创建者,学生在体验过种种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后走上教学岗位,他们必定会习惯性地重视让他们的学生主动地去取得知识和技能,成为课改理念的实践者.

3.1.2夯实基础,切实提高能力

调查中反映出的问题,例如,综合文化科学知识的贫乏,课堂教育教学及教育科研能力的欠缺等,说明目前对中小学教师的培养目标与规格定位为“高素质的优秀中小学教师”,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素养”、“优秀的教育教学能力”、或“出色的教育科研能力”、“较高的教师专业化水平”等的提法还不够现实,较为理性的选择是着眼于培养合格的新型中小学教师.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以及课堂设计等教育理论知识课程的设置,应该从培养目标出发,在计划的总课时中,保证足量的通识课程的课时,开设多种多样的通识选修课程、通识研修课,因为现如今教材内容广博,涉及面广,没有丰厚的综合文化科学知识底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力不从心,课上得枯燥无味,激不起学生的求知欲.同时,适当地减少教育理论类课程的课时,增加以综合能力训练为主线的教育实践类课程,通过“微格教学”和“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先夯实基础,再在实践类课程的教学和实践活动中充实学生从教的感性知识和提高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的学习,促进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自主探索,使学生成为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相结合的发现者和创造者¨引,以此培养学生的反思、研究意识和能力,从而培养出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的新型的符合新课改要求的的中小学教师.

3.1.3严把教师入伍关提升教师道德观

严格把好教师队伍入关口,坚决杜绝无科班教育、无科学教学理念、无良好师德的“三无”人员进入教师队伍从事教学工作.改变教师选拔模式,让真正有能力的人、可以胜任教师岗位的人进入教师行列.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行业不能受太多当今社会风气的影响,这关系到国家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对于刚刚进入教师队伍的教师应加强培训,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学科内容并且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

3.2在职教师能力提升

3.2.1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

中小学教师要不断“充电”,形式要灵活多样,要落实“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思想.“充电”的首要内容是更新观念,了解自己所从事学科教学领域最新的学术动态,用最新的教育理念及时调整、提高自己的教学观念.中小学教师要善于向同行业的专家甚至是同事学习,学习他人的优秀教学方法和经验,多观摩优秀教师的模范课,多阅读各学科领域的优秀书籍.陶行知先生说:“教师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当今的教师应努力向学者型教师标准迈进,所谓学者型教师,是以自己独特的实践操作体系、教学思想或教育理论,具有完整的教育体系、教学风格和流派.学者型教师是21世纪教师的新形象,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中小学教师必须提高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乃至音乐、体育、美术素质,只有全面发展的教师才更有可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

3.2.2切实执行教师培训制度,实行竞争上岗

学生有升学的压力,教师也应该处于提高教学质量的压力状态这不但是提高教师自觉性的有效途径,也是拉近教师与学生距离的良好方式.培训有多种形式,主要是强调实用性,注重岗位提高,促进自觉学习,树立“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思想.王忠鑫曾提出“三步五环”的培训模式,以教育教学实践为基本途径,确立了走好“一年上岗,二至三年胜任,四五年成材”三大步,以提高青年教师“道德素质、知识素质、教育教学素质、教育科研素质、身心素质”五环节,开展一个由普及到提高再到拔尖,集教学、科研、师训管理一体的“三步五环”培训模式¨值得借鉴.

3.2.3完善教学评估制度

当前很多学校的教学评估工作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也无法起到调动教师积极性的作用.实行教学评估制度,是对教师工作的一种价值判断.评估工作做得好,可以使得认真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通过教学评估而得到比较客观、公正的承认,而不负责任不积极进取的教师则从其中感到压力,从而保证教师队伍的质量的可靠性¨.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成绩评估,甚至可以从学生对某一课堂的喜爱程度,学生在学习中的收获等方面来进行评价,而不应该仅依据考试的卷面成绩来进行评估.评估的材料结果可用作教师晋升、评优、课程建设等方面的决策依据,从而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当前大部分学校实行由学生为教师打分的方法,但多流于形式,学生举手满意不满意又如何能找出教师的差距在哪里呢?新的课程标准里提出的关于教师互评、校长评定等评估方法可行性强,各学校应将其贯彻到实处,完善教学评估制度是当前我们需要实施的工作.

3.2.4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切实提高教师待遇

小学老师师德论文4

一、立足敬业爱岗,梦想团队创新发展

在行政党务工作上,敬业爱岗,以“四化”建设为导向,致力为师生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一是着力做好校园“绿化”工作。与市政园林绿化队养护公司签定协议,督促市政园林绿化队对校园美化进行养护,把原本闲置在操场的花盘进行梳理,添置花草,变废为宝,美化校园。二是着力做好校园“净化”工作,暑期安排专人对学校所有厕所,男女生宿舍进行清洗;积极动员学生参加校园卫生净化工作。针对校园教学楼铁窗锈迹斑斑,安排专人,自行购买油漆,进行重新刷漆,旧颜换新貌。三是着力做好校园“美化”工作,启动第二届“温馨小家”美化校园比赛,举办了温馨之家宿舍文化建设月活动,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卫生文明习惯,努力营造浓郁的5s宿舍文化,提升大学生素养。四是“优化”服务工作。进一步清晰明确后勤岗位职责,明确后勤总务科日常办事制度,要求后勤总务人员树立主人翁服务意思,严格执行学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总务科日常报修登记本,后勤服务人员常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做到随报随修,注重高效高质,开学来,共完成报修600多件,日均3件,为广大师生解除后顾之忧。

二、立足中心工作,梦想学院平安发展

一年来,围绕学院中心工作,着重做好如下工作。一是致力建设节约型校园。重视水电节约管理,依托学生会生活部,完善巡查制度,人走灯灭,依托入党积极分子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做好节省水电的宣传工作,聘请自来水集团检漏公司来校检查维修,做好了做好学校漏水的维护检修工作,针对学院厕所因使用陈旧设备导致长流水的现象,对学院厕所有的水厢改造成为人工感应装置,大大节省了学校的水电开支。为控制电话经费的开支,考虑到使用中国电信公司电话,每月电话经费开支要2500来元,对学院电话申请使用中国移动公司电话,800元包打3800元,而且,今年还得到中国移动学子情的万元的爱心捐助。重视内控建设,决定把女生寝室整体搬迁到学院内,以节省房租开支,对搬迁整改预算一改再改,经费预算从原来的30来万缩减到10多万。为建设舞蹈房,对原来舞蹈房的镜子,不锈钢支架进行整体迁移,节约预算开支。考虑校车使用率不高,决定停开校车接送。二是做好预防甲型h1n1流感后勤保障工作,为每个洗手池旁配置洗手液和肥皂,积极进行校园和周边环境消毒工作,建立预防甲型h1n1流感区域。三是重视对食堂进行监管,进一步完善食堂卫生监管员职责,食堂卫生工作有了一定的完善,本学期,先后接受了市卫生监督所,龙湾区行政执法局就有关卫生和消防的检查。

四是协助学院做好招生工作,完成本人个人招生指标,负责永嘉片招生,虽排名在各县市区招生总人数中并列第三,但只有完成70%多的指标,颇为遗憾。

三、立足教书育人,梦想个人能力提升

一年来,本人承担《教育学》、《现代教育原理》、《管理学》《教育管理专业(开放本科)“毕业论文”》四门功课教学与辅导工作,静心教书,注重师生互动,很受师生好评,月,有幸被推荐为省电大教育管理中心教研大组副组长。同时担任2个教学班班主任,潜心育人,装潢2班,以寝室文化建设在学校赢得美誉,财会2班大多毕业生能先后到银行、证券公司、民营企业就业,以好就业赢得了好评。致力科研,以排名第二参与的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班主任培训机制研究--以为例》已经结题,并荣获市年度教科规划课题一等奖。以排名第二参与的《市中小学班主任培训机制建设的实践研究》荣获省(年度)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积极笔耕,《电大成人脱产生就业环境和对策研究》发表在年第六期《中共市委党校学报》杂志上,暑假期间,还曾受泰顺教育局邀请为400多位中小学老师作有关教师师德培训专题讲座。

小学教育师德论文5

关键词:中职 德育课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7(a)-0239-01

在中职教育中,德育课扮演着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在重视基本文化教育和相关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中职教育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以学教人,以德养人。特别是,当今中国正在经历着全面而深刻的社会转型和人的转型,而中职德育教育,所要担当的任务就是在中职生正在形成自己人格的关键时期,培养其独立的人格,帮助他们顺利走向职场。因此,作为从事中职德育教育的工作者,我们必须找出中职德育课中所存在的问题,提高中职德育课堂的教学效果。

1 存在的问题

中职德育课,虽然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现实中还存在着不足,具体表现为“教师不重视,学生厌烦之”。

教师不重视

在中职德育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点是,作为德育课的主持者、教学者的教师,对待德育课的态度存在着一些问题,表现为:认为中职学生普遍素质不高,难以教养,上德育课的效果很有限,因此,教师从主观上就对课堂教学不够重视,只是象征性的进行课程,而不注重教学实际效果,以致更不会去考虑教学方法的设计创新。而且,德育教育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像说教,枯燥且乏味,不只是学生会这么觉得,教师在主观上也对德育教育相关教材的内容有一种不置可否的态度,因此,只会刻板地念教材,没有改变教学方式的动力。

学生厌烦

德育教育作为普及综合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其必要性是由社会要求的。国家、社会需要具有高度道德素养的人才,对于中职教育培训出来的技术型人才来说,德育水平十分重要,这意味着是否符合人才就业市场的需求。然而,作为学生,面对刻板、空泛的德育教育课程教学的内容,却很可能产生无法抑制的厌烦感。这种厌烦感,很大原因是因为德育教育课程教学的枯燥,内容的空泛,实际上无法对提升学生道德素养有什么良好的效果。总之,学生会对德育教学厌烦,源于两点:其一,教学方法的刻板突出了教学内容的枯燥;其二,德育教育教学过程过于单调,无法引起共鸣。

2 提高中职德育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

“学生督促教师”法

针对教师不够重视德育课堂教学的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学生督促教师”法。这是一种互动式教学,这将在下文也会提及,但在这里,针对的是解决教师态度不积极这个问题。从提高教师对德育教育的重视上,可以通过“学生要求型”的互动教学方式来做到。即,让学生对教师的德育教学做出要求,要求教师怎么教,并给教师的教学评分。学生集体为教师设计教学内容做顺序安排,打破以往死板的按教材顺序教学的规律,让学生给课程安排排序,这样就能从学生那里,给予教师一定的压力,教师不能凭借以往的经验甚至不用备课就可以教学,学生对教师做出了要求,教师就会有受到重视的责任感,有责任感,就有相应的动力。同时,对教师教学的评分,也可以作为年级教学组长对教师的考评标准。这就能很大程度上避免教师自身对德育课堂教学的不重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而就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法

适合的教学方法有:案例讨论法、案例辩论法、情境教学法。

(1)案例讨论法。课堂教学是一种互动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分别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构成,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优化教学必然在教学互动中实现。任何个体,都由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构成,智力因素起主导作用,非智力因素起推动、调节的作用。因此,教师照本宣科念教材,教师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和学生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没有形成互动,使学生台下没兴趣,德育教学成了教师的独角戏,空话一场。教师应该放弃传统的教书先生形象,只在台上当道德伟人,传授道德言论。而应该选择当下社会现实案例,和学生一起参与到对该案例的分析讨论中,一边让学生表达自己对“案例”的看法,一边在讨论过程中介绍社会上对该案例的道德评价。和学生一起讨论一个问题,让学生有机会自己去站在一个道德人的角度,去感受,去评价,再通过教师对一些观点的修正、正确引导,才能够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教学效果才会更好。如,对“路边摔倒的老人,你是扶还是不扶?”这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自主发表意见,老师在总结学生意见的基础上进行评价,完成对学生道德观的引导。

(2)案例辩论法。课堂辩论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选择一个相关的具有争议的案例,提出一个命题,让学生自己选择正反一方,展开辩论。征服对手的重要方法,就是了解对手,要在辩论中获得胜利,就必须对对方的论点有所了解,而同时又要牢牢掌握好本方的论据,这实际上就从不同的角度都进行了思考。德育教学在这个时候,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中职的学生,都处于年少气盛时,不服输是重要的心理共性,把握这种共性,通过辩论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很有效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一来,就能解决学生德育课上的“木偶人”现象。

(3)情境教学法。只有从生活的细节,才能真正体现一个人的道德素质。口头上的君子,谁都可以做到,而真正的君子敏于行。这种教学设计,指通过借助一定的设施、设备、场所和工具,为学生创设一种共同活动的环境气氛,让学生参与如分小组制作模型等需要团结协作的活动,同时,在活动中创设有关体现德育素养的环节,如不同小组有不同资源,但要完成任务,需要小组互助,所以小组就面临着内部团结,外部竞争,再加上外部合作。在活动情境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从学生实际表现中寻找德育课程内容的切入点,还能从该情境中的一些细节入手,教育学生。这种教学法有其操作的难度,需要教师的细心策划,但效果会是显著的。

3 结语

提高中职的德育课堂教学效果,需要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都进行考虑。教师是传道授业者,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需要进行德育教育的主体。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的进行总结、反思,针对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才能最终使中职德育课发挥其预期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宜光。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方法创新探究[J].黑河学刊,2012,2(2):123-124.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3 528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