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细则范例(汇总5篇)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小学班级管理细则范例(汇总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小学班级管理细则【第一篇】
一、班干部的培养是实行量化管理的基础保障
班干部是班级的骨干,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选拔和培养班干部,让他们在班级中充分发挥作用,可以促进班级的巩固和发展。我在量化管理中设立班务一栏,如果本月工作尽职尽责就会加相应的分数,如果有失职的情况就会扣相应的分数。班干部工作的学期总分数作为期末评选“模范班干部”的重要依据,这样的举措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壮大了班级的管理队伍。另外,还要树立班干部的危机意识,每一个班干部的职位都面临着竞争。如本学期开学初,我在班会上明确班干部的人选与职责,这时小欣提出想和现在的体育委员小琦竞争。我没有直接让学生投票选举,而是经过全体的讨论后决定让他们两人分别轮流担当,每人一周,时间为一个月,一个月后,全体同学再投票选出真正适合这个岗位的人。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小欣比较调皮,自律能力差。虽然在体育方面比小琦好些,但是一个连自己都约束不了的人,怎么放心让他参与班级管理呢?何况他在同学的心目中威信不高。生本理念强调“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因此,我不想打击小欣的积极性,想给他试一试的机会。一个月后班会课上的投票结果让我出乎意外,小欣以21票的绝对优势当上了体育委员。在恭喜他的同时我说:“如果你想让别人服从你的管理,首先你要学会服从别人的管理,没有谁应该听谁的问题,而是相互尊重的问题,想一想你服从了别人的管理,别人也不好意思不听你的,你说对吗?”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现在他的工作有板有眼,在执行量化时也不会遭到同学反对。
二、学生参与班级量化管理细则的制定
班级量化管理细则的制定是进行班级量化管理的前提。利用班会时间让学生讨论商量,结合学校的“班级量化方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制定出本班的量化标准,内容包括安全、学习、纪律、两操、卫生、劳动、日常行为、好人好事等。由于学生自己参与了量化标准的制定,他们对量化标准及要求很明确,自己管理自己的意识也会不断增强。刚刚实行量化管理评比时只进行了小组之间的量化评比,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我又在小组量化的基础上增设了个人量化,量化细则基本和小组量化一致,只是更为详细具体了。
三、群策群力实施量化管理
班主任虽是班级的管理者,但班级管理并非班主任一个人的事。量化标准由学生参与讨论制定而成,那么充分调动班级管理中各个方面的力量,便是量化管理的关键。任课教师、班干部及班级里每一个成员都有自己的责任,发挥量化细则在教学中的作用。对作业认真的,上课积极发言的,测试成绩优秀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生要按照量化标准给予适当的量化分以资鼓励。各小组组长做好每天个人量化的记录,并按照班级量化管理标准,对涉及到的学生进行量化,小组长要监督好本组每一位成员的各方面情况,班级里每一位学生也都要相互监督,如果发现同学有量化方面的相关行为,及时报告老师或负责的同学。这样每一位学生自觉地按照量化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不仅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促进了量化管理的有效实施。
四、重视量化结果,促进量化效能
把量化结果落到实处是实施量化管理的重要环节。这就要求教师在严格执行班级量化标准的基础上,重视量化的成绩,把量化的结果落到实处,促进量化的效能。否则,就会大大减弱量化管理的力度。因此,每学期我都以量化数据为参考依据,每周进行一次操行评比排序并及时向全班公布每周优胜小组及优胜个人。到学期末,还将量化数据作为评先树优(如优秀班干部、优秀少先队员等)的重要参考依据。量化结果既被重视又落到了实处,学生也就在心中重视“量化”,会自觉按照量化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量化也就产生了效能。
小学班级管理细则【第二篇】
关键词:素质评价;班级管理效率;实践体会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9-0179-01
身为一名班主任,怎样能找到一种有效的方法,使繁杂的班级德育管理工作轻松有效,使学生的各方面的表现能规范化,是我们经常思考的问题。虽然在现行的各种班级管理制度一应俱全,但究竟怎样去做,仍缺乏具体有效的指导,尤其是学生做得怎样,更缺乏有效的监督,最终结果仍然是以成绩论英雄,甚至干脆以期末考试名次确定评价等次。这样下去,很难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做出客观而公正的评价,削弱了班级德育管理的实效。
自《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以来,我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一直尝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采取周量化考评的办法,使学生既对自己一周的表现有个清楚的认识,也为学期末的综合素质评价提供了客观依据。通过这一办法的实施,学生总体上变的积极自觉了、自律意识强了,进取心足了,极大的提高了班级管理的效率。下面我就将我的实践体会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结合实际,制定周考核细则
周考评细则的制定能否全面周到,直接影响学生日常行为的导向,影响到考核结果能否真实反应出学生日常行为表现的优劣、好坏。为此,制定出全面、行之有效的考核细则,是实行操行周考核做法能否成功、顺利实施的关键一步。所以我结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根据班级实际情况,采取广开言路的做法,广泛听取全班同学的意见,最后全班同学集中讨论,制定出了涉及学习、纪律、卫生、日常表现等等方方面面的《学生综合素质周考核细则》。在细则的制定中,我尽量把学生的表现进行一定的分值量化,实在不能进行量化的,我就另行制定了一些具体的民主测评内容进行考评,把测评的结果进行分值量化。另外在考评细则的制定中,还要多涉及一些针对不同学生的鼓励性加分项目,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看到希望,明确目标。
但在实施过程中,时间一长,一部分学生就产生了分值疲劳。针对这一情况,我又及时的加入了一些与分值相关的惩罚性措施。比如,根据每周正负分的总值,在负分达到一定程度时,给予捡一定数目的饮料瓶,或承担班内的一些小范围的临时性劳动等,这样既起到了惩戒的目的,又警示了他人,提高了学生积极参与考评的积极性。
二、客观公正,实施考评细则
考评细则制定出来以后,怎样客观公正的落实考评细则才是关键。我首先充分发挥班干部及各科课代表的职能,为考核收集好客观的资料记录,做到有据可查,使考评的结果具有说服力。但时间长了,班干部中也出现了一些循私情的现象,我就充分利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充分参与进来,每周的考评小组轮流担任,考评小组的成员与班干部一起负责记录周班内同学在各方面优劣得失,然后利用周会课进行量化评分。每周的考核结果均公开明示,每个学生可以通过这种“回头看”活动看到全班同学的表现情况。这样,依靠班级正确的舆论导向,给了每位同学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群策群力,让学生自己来管理自己,把遵守规范守则变成一种学生自觉的行为,真正把外在的强化监督和学生的自我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从制度上保证了管理效果,自我教育真正落到了实处。
三、在考核中应正确的应对的几个问题
1.正确处理学生学习成绩与考评结果的关系。在考核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成绩好的学生一优百优,不能做到在制度人人平等,失去了考核评分的公正性。因此,在考核过程中,应尽量做到只看事,不对人。尤其是在学习方面的考核上,应注重强调:自己与自己比——是否比以前进步了;自己与别人比——是否比别人用功了;自已给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是否达到了、超越了。通过设计的这些考核项目来促进学生在学习上的进取心。
2.考评中要注意确定学生行为习惯的总导向。规范、守则、班规班约虽全面,我们有时候却只要求学生去遵守,很少去讲为什么这样做,具体该怎样做。所以在考评细则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为学生确定行为习惯的总导向。因此,在后来的摸索实践中,我提出了“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审美”为内容的“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班级学生发展的总导向,也作为每周进行量化考核的一个基本依据。同时,对这个要求结合具体学生的言行案例,对照守则、规范进行讲解、评判,并引导学生进行自查,从而真正达到了提高学生自我教育水平的目的。
3.周考评结果应与期末考评紧密挂钩。考评切忌虎头蛇尾,周考评的结果要与学期末的考评紧密联系起来,使周考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决定期末考评的结果。不能两种考评、两种结果,使学生对平时的考核产生怀疑,影响到学生参与考评的热情。
四、考评办法实施后的效果
1.群策群治,民主化管理。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不必事事躬亲,当好裁判即可,既有效的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负担又锻炼了学生的各项能力。
2.在班级管理中,使守则、规范不断得到强化教育,其外在的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觉意识和行为,在班级中形成了一种自觉遵纪守“法”的风气。
3.使每位学生都体会到了综合素质评价不再是以成绩论英雄,提高了他们参与班级日常工作的积极性,也使学生能根据考评的要求与结果及时的对照自己的不足,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
小学班级管理细则【第三篇】
[关键词]班干部 班级 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6-087
介入民主管理意识,注重班干部队伍建设,应该成为班级管理重要选择。班主任要对班级管理展开多元调查,整理相关信息资源,针对班级管理实际展开民主管理,精心选拔班干部,实行岗位责任承包,将班级管理工作化整为零,并科学评价班干部工作实绩,以提升班级管理品质。
一、精心选拔班干部,完善班级管理体制
班主任接手班级之后,首先要想到的就是班干部队伍建设。培养得力班干部应该成为班级管理的重要选择。在班干部挑选时,班主任要做好多重学情调查,了解学生操行,查看学生学习成绩,全面熟悉学生管理能力,只有将责任心、工作踏实、做事认真、学生威信高、学习优秀、管理经验丰富的学生挑选出来,经过精心培训,才能发展成为班干部,让其成为班级管理的主力军。
在班干部选拔时,班主任要全面搜集信息和分析信息,班干部需要具备较强的协调能力,还需要胆大心细。在具体参与班级管理时,学生个性展现比较鲜明,班主任要对班干部好苗子进行重点观察,掌握其个性特点,充分利用其性格优势,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挖掘学生管理潜力,提升班级管理效率。
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在选拔班干部时,还需要班主任对准班干部进行重点培养。首先是给予积极鼓励,促使学生增长成长信心。其次是展开性格完善纠偏措施,班干部是班级特殊群体,班主任不仅要关注其性格成长,还要给出更多纠偏引导,帮助学生展开定向改造,为成为合格班干部奠定坚实基础。
二、有效管理班干部,实行岗位责任承包
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引入岗位责任制,将班级管理任务进行细化分解,让每一位班干部都有明确的管理内容和管理责任,采取化整为零政策,实行班级管理责任承包。班干部各负其责,自觉展开各自工作,其自律性、责任心大为增强。小学生大都有比较强的独立意识,也渴望表现自己,有较强好胜心,班主任要介入多种评比活动,展开管理大竞赛,这样可以成功调动班干部工作主动性,形成重要管理主动力。
岗位责任制介入班级管理之后,班主任要细化班级管理工作,对班级管理内容展开多重分工,分解管理责任。班干部管理是一门艺术,班主任要介入崭新管理理念,启动民主管理模式,调动每一个班干部责任心。特别是班干部评价制度的完善,对班干部管理有重要的约束力。小学生都希望获得大家的尊重和赞美,班主任在评价班干部工作时,要看到班干部工作成效,不妨让一般学生介入班干部评价活动中,多倾听学生呼声,侧重正面激励意识的介入。
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经常与班干部展开交心活动,不仅可以拉近师生距离,对提升班级管理效率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班主任在与班干部交流时要处处谨言慎行,不可随意释放命令,给班干部一定自主空间管理权限,发挥班干部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管理班级各种具体事务。如卫生委员负责班级值日卫生检查等工作,班主任要给卫生委员更多权利,像监督权、惩罚权等。这样才能让其顺利开展工作,提升班级卫生管理品质。
三、定期轮换班干部,提升班级管理品质
班干部评价制度优劣,对提升班级管理效度有重要意义。介入班干部轮换制度,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这也是班级管理的重要措施。小学生都希望班主任是平等公正的,在班干部选拔方面,学生大多期望能够有表现机会,如果每学期能够轮换两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班级管理经历,从班级管理苦与乐中建立亲身感知体验,这对提升班级管理品质有重要促进作用。
班干部引入轮换制之后,班主任给更多学生提供难得的锻炼机会。班干部队伍建设关系到班级管理工作的优劣,班主任要制定班干部轮换制度,并制定相关细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明确班干部工作职责和精选条件。特别要给予班干部更多的表彰和激励,让更多学生产生向往之情,为班干部轮换创造良好的群众基础。
班干部轮换制度是班级管理重要举措,对班级管理形成重要内驱动力。班主任要多方协调,为班干部轮换创造良好氛围。让一般学生感到做班干部是一种荣誉,做班干部光荣。学生做班干部是一种难得的历练机会,班主任放手让班干部独立操作班级管理工作,如迎接检查、准备参加竞赛、组织班级活动等,都可以给班干部实现自我价值观创造条件。
小学班级管理细则【第四篇】
如果把班级比作容器的话,那么学生就像水,在不同的容器里,会被塑造成不同的模样。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构建富有个性的班级文化是本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班级文化的建设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物质文化———班级文化建设的载体
班级物质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硬件”。它主要包括班级教室的设计、布置以及班级的教育设施等。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班级环境卫生,要窗明几净,地上没有纸屑,创造一个整洁的学习环境。这需要全班同学长期的努力,要有文明的观念、文明的行为,要持之以恒地与乱丢、乱吐、乱扔等行为作斗争。二是让教室的墙壁“说话”。教室四周的墙壁均可利用,营造出整洁清新、充满美感的浓厚的文化氛围。总之,班级是学生的第二个“家”,良好的班级环境建设会对学生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浸润和熏陶的教育功能。
2、制度文化———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
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作为班级文化中层面的制度文化开发的如何,直接关系到班级能否做到规章合理、纪律严明、管理科学。
班级制度公开化:开学初,班主任应根据《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自己已有的班级管理经验,组织学生讨论、制定富有本班特色的班规。班规应包含班级成员应共同遵守的各项规定,例如:定期对调座位、卫生责任的划分等等。
班级管理民主化: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例如:值日班长、值周班委等,使班级成员人人有事做,人人有事情要负责,人人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3.精神文化———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全体成员的群体意识、舆论风气、价值取向、审美观念等精神风貌的反映,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良好的班级文化使人身居其中,处处感到集体的温暖,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鼓励、互相关怀,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爱生尊师,这种氛围使人心情舒畅,产生一股令人振奋、催人向上的力量,这种凝聚力一旦形成,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把师生团结起来,共同为班级的发展而努力。
二、责任部门:德育处
通过“个性班级文化”建设评比活动,促进班级文化建设:
1、学年初,公布《个性班级文化评比细则》
2、第一学期期中,进行“个性班级文化”的“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交流、评比、展示;
3、第二学期开学初,进行“个性班级文化”的“精神文化”的交流、评比、展示。
4、第二学年初由班级文化建设成绩突出的教师对全体班主任进行“班级文化建设专题培训”。
通过这样的流程,使我们的“个性班级文化” 的创建工作成序列,制度化,内涵不断更新。
鲸园小学个性班级文化评比细则
一、制度文化:
1、班级愿景:各班要依据各班实际情况,指定出富有特色个性的班名、班风、班训、班歌等。
2、刚柔相济的班级管理制度。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结合新的《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定相应的班级管理制度,制定学生自评互评细则,每周进行评比,学生相互教育督促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严格规范学生的言行,使之养成良好的言行习惯,
二、物质文化:
1、美的教室:整洁的地面环境,美观的陈设布置,个性化的园地专栏,图文并茂的板报设计,使学生的心理上感到安全舒适,更起到陶冶性情、激发美感的作用。
2、物品摆放:班级卫生工具、奖状及需要张贴墙面的制度等要按学校规定的位置摆放、张贴。
3、活力与生机:充分利用阳台、窗台等地设立生物角,让教室整洁清新、充满生机与美感。
三、精神文化:
1、以正确的班级舆论感染学生。营造一种既相互竞争又团结协作的班级气氛,让班集体内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信任,关系和谐,正气上升,优秀的学生感到自豪,落后的学生奋起直追,每个人的创造性、积极性都得到赞扬和呵护,主体性得到充分发展。
2、融洽的同学关系。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鼓励、互相关怀。
3、出色的日常表现。学生在礼仪、卫生、路队等日常管理各方面表现成绩优异。
小学班级管理细则【第五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 小学班级管理 更新探索 创设改进
在新一轮素质教育改革潮流的激荡洗礼之下,小学班级管理机制的革新潮流也应运而生。本文就以素质教育背景之下小学班级的统筹管理为切入点来审视当下小学素质教育教学运营体系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班主任与学生干部群体要以平和、理智、开放的心态理念去面对问题、正视问题、剖析问题,最终得出切实可行的“解牛”之策,从而稳步牢固地实现充分全面地适应素质教育核心要求之下的小学班级统筹管理能力有效提升、班级学习氛围协调改善、学生综合素质塑造锻炼三位一体式的交融共赢。
一、素质教育视域下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导向
1.牢固夯实学生为本、全面成长的根本原则
小学学生群体正处于生理发育、心智转变、情绪波动的特殊时期,一方面呈现出执拗、个性、张扬的叛逆表现,而另一方面又会遭遇孤独、无助、迷失的困惑境遇。这就要求作为班级管理核心支点的班主任能够秉持以立足学生阶段实际、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根本原则,进行一系列班级管理制度手段的创设应用,多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多观察多接触,少盲从少苛责。尤其是对于一些问题学生的教诲督导,要做到平心静气、和缓融洽、以理服人、以爱育人,从而让学生可以放松自己、敞开心扉地与班主任进行诉说解释、沟通交流。
2.灵活运用奖罚分明、互动交融的综合手段
班主任作为班级系统的核心支点,其一言一行、习惯作风都会直接间接地对班级系统的学习氛围、学生群体的精神风貌产生濡染影响;班主任能否在具体实际的班级管理之中做到公正严明、奖罚分明、平易近人、张弛有度,则在很大程度上会成为决定班级管理运作系统的关键组件。
二、班级管理途径方法的更新探索以及创设改进
1.管理目标的扎实贯彻,步骤推进
在传统陈旧的教育理念与管理方式的制约影响之下,作为小学班级管理核心的班主任与作为被管理的学生群体的价值角色是相对化与单一化的,小学班级管理运转也一直存在着“重程序,轻实体;重执行,轻反馈;重结果,轻过程”的偏颇现状。而基于素质教育倡导发散学生自主学习生活思维、释放班级管理民主多元的导向理念,班主任需要在确立明确详实的管理目标之后,扎实负责地进行班级管理的规章细则制定、具体流程操作的细化分配以及师生交流互动机制的长效推进,做到阶段目标划分、层次环节适配。
2.学生群体的层次划分,因势利导
班级管理,说到底还是对学生群体的管理,只有了解了学生群体的实际状况,划分了学生群体的层次类型,掌握了学生群体的本质特点,班级管理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譬如在进行班级管理的制度规则的制定之前,班主任与学生干部群体可以联合自制问卷调查进行班级发放,要求每位学生填写对于班级管理的建议意见、创新方法以及自我感想。班主任在学生完成调查问答填写之后进行归纳统计、仔细比照,这样就可以很清晰明了地了解班级系统内学生群体的学习生活现状、对于班级管理的感想困惑以及班主任管理执行的不足缺陷,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制度规则调整。这样,也能使得班级管理的整体效率大为提升。
3.管理内容的具体设定,细化操作
一方面,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班有班规,这就要求小学班级管理也需要做到制度规则的严格制定、详细划分、具体阐明。而另一方面,作为班级管理核心的班主任也要意识到“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清则无徒”,刚柔并济、张弛有度的班级管理无疑可以极大地提升班级管理的实效性,也附带改善调节整个班级系统的学习氛围与学生群体的精神风貌。
三、结束语
素质教育背景之下小学班级管理机制的改进拓展,不仅仅是对小学班级整体结构的调整优化,更深层次的则是对当下处于瓶颈期的小学系统学习生活运营管理的直接鞭策以及间接警醒。小学系统的班主任群体应当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将灵活高效的班级管理的途径方法创新化,从而充分发挥其更新教学理念、调节课堂学习氛围、辅助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的独特效用,最终快速协调地实现小学班级管理体系调节改进与素质教育延伸拓展的统一双赢。
参考文献
[1]梁天强 适应素质要求的小学班级管理问题探讨[J].才智, 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