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有效资产管理【最新4篇】

网友发表时间 680488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有效资产管理【最新4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有效资产管理【第一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建议

一、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内容概述

在我国新颁布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当中,明确规定了资产的概念,要求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的单位资产管理的需要,提升对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水平,保证国有资产不会流失,积极促进各方面事业的发展。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的资产,所涵盖的内容各有不同,大致可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两种,其中有形资产是指有实物形态的资产,例如固定资产、存货等;无形资产是指不以实物形态存在的资产,例如知识产权、商标权、著作权等。

二、我国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资产管理不够规范。当前部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仍存在诸多不规范的现象,一方面是由于部分事业单位没有制定出一套较为完善的财务核算体系,在资产核算工作等方面未能做到精益求精,账目核算不规范,使得资产管理流于形式;另一方面,部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责任没有落实到人,或者部分资产管理工作人员专业水准不高,导致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不够规范;还有一些事业单位尽管按照政府部门的相关要求进行了资产管理的相应调整,但其实没有办理相关的资产管理的交接手续,事业单位没有进行账目核算,也影响到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规范性,导致单位内的核算项目无法正常进行。所以,事业单位在进行资产管理时应重点对上述环节进行整改,配备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资产管理人员,规范财务核算,完善资产交接手续,同时将其制度化,将资产管理纳入规范的流程之中。2.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目前而言,我国部分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如:资产管理缺乏相应的理论体系,只注重预算和资金等方面的管理操作,却忽略了资产管理的工作;对各个职位没有进行明确的职能分工;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进行审批管理;资产的分配得不到严格的制度监督管理;缺乏专门的台账,使得资产的购进具有盲目性;缺少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这些都需要引起领导人员的重视,制订健全的资产管理制度,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来进行规范管理。同时,资产的管理离不开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与方法,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也不能少,这种激励约束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3.工作人员及领导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不到位。由于事业单位的性质,事业单位不能够直接参加接触市场的经济活动,因而造成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工作人员及领导人员对于资产管理或者是财务管理的意识比较淡薄,从而轻视对后续资产的管理,没有在资产管理方面下足功夫,没有专门的资产管理手段,容易导致资产管理出现混乱的现象。4.没有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虽然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现状在逐步改善,但是因为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没有对相关的工作进行管理监督,对于工作中的账目明细等情况无法进行详尽的后续的管理监督,导致资产的管理都是毫无章法的、混乱的,一旦缺乏相应的监督机构,没有能够明确职责的规定,管理力度减弱,容易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监督力度大大减弱,不利于工作的进行。而且尽管行政事业单位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但是人民群众监督机制并没有将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这也是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监督机制不完善的重要因素。

三、提升我国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的有效建议

1.建立健全资产管理相关制度。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首先要按照政府部门的相关规定来进行管理,明确相关的职能,确立分级管理以及资产的管理。因此我国的事业单位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来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执行过程。同时,相应的管理约束机制也应该逐步完善建立起来,相关监督机构应当对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行为进行不定期的清查盘点,只有将内部的机制约束制度管理建立起来,再加上外部的监督机制,双管齐下,才能够有效避免财产的损失,同时相关领导人员应该积极对各个层级管理人员进行指导,保证事业单位的工作进行得规范有度。2.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作为事业单位的直接执行者,相关的财务人员的工作素质和管理能力直接关系着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是否可以畅通无阻地进行。首先应该由上级领导人员重视财务工作,招聘具有专业水平的财务工作人员,在招聘新员工的同时,除了需要有相关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对应聘者进行一定的道德品质测试,要求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才能够保证在工作中能够做到公正公平,不会出现徇私舞弊的现象。同时,相应的奖惩制度也是必不可少的,以此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对本职工作的热情。3.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在保证有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任何一项制度的执行,都必须要有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来进行一定的判断评价,才能够保证事业单位内部能够对资产管理的执行工作进行有效检测,因此,要求事业单位内部建立一套完整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才能够准确实现资产管理制度在事业单位内部的可运行程度以及有效程度。提升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水平任重道远。首先需要的就是单位领导要提高认识,保证资产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健全,同时对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以及道德水准进行提升,还可以建立相应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使得资产管理的执行过程更加公平公正更加透明,利用相应的管理奖惩激励机制对工作人员进行规范,才能够有效提升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水平,确保事业单位资产的安全。

参考文献

1.谭静。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研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

2.李正平。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浅析。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5(11).

有效资产管理【第二篇】

高校资产管理必然要走法治之路,这是“依法治校”管理目标的具体要求。依法治校是根据“依法治国”战略提出来的,是法制社会对我国高校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已成为高校管理的基本原则和重要理念。从法律意义上说,高校的管理制度是国家意志力在高校的集中体现,是维护高校正常运作的重要方面。这里的“法”要做广义解释,既包括教育规律,政府制定的教育法律、法规,还包括大学内部制定的规则制度等。强化资产管理,优化资产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益是当前高校资产管理面临的重要课题,建立合乎法律规定的高校资产管理制度并使之沿着法治化轨道运行是高校资产管理法治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充分实现依法治校目标的重要保障。

2资产管理制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之所以要制定制度与规则,目的即要为组织与个体的行为提供明确的指南并能够形成其行为的预期[3].资产管理制度是资产管理活动的重要机制和载体,其设计不是行为主体随心所欲的自我意志的产物,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合法性原则

合法性是高校资产管理制度建设的前提。从法律意义上来讲,高校资产管理制度是一种准行政行为,应该属于“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范畴,是国家意志力在高校的集中体现,是维护高校法律地位和正常运作的重要保障。因其依据法律、法规而制定,因而也可以说是法律、法规的延伸,或是将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的具体化。具体说来,高校资产管理制度的制定首先必须符合高校的法律地位和身份,制度的内容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制定的程序及其效用发挥都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只有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健全合乎法律法规规定的资产管理制度,将学校资产的购置、管理和使用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和管理,才能从制度上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效率原则

一个好的资产管理制度应该是有效率的制度,这里的效率主要是指制度运作的效率。首先制度本身应该合理、完善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由于制度设计中存在“路径依赖”现象①,因此初始制度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由于信息不完全、设计者的理性局限和某些无法预知的情境使得初始制度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漏洞,同时当其运行的环境变化后应具备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和更新能力。其次,制度应能够激发人的积极性。由于个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时并不必然带来社会利益的最大化,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和矛盾。一项资产管理制度若能对每一个参与者都能产生激励就会使参与者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满足该制度的目标和要求,使个人的利己行为结果与给定的资产管理目标相一致。第三,在进行制度设计不能简单地照搬和移植。单纯地照搬和移植某项制度而不充分考虑学校实际只会降低制度运行的效率。虽然制度移植可以降低制度变迁的成本,但要与制度环境和制度系统相配套,制度安排的效率极大依赖于其他有关制度安排的协调[4].

3资产管理制度设计的具体要求

为确保资产管理制度及整个体系能够有效运行,在进行制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

资产管理制度设计的内在逻辑指针法政策学②

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用以指导制度设计的逻辑,即从目的到手段的思考模式,从这一角度看资产管理制度设计的过程可分为问题的形成阶段、建立对策方案阶段和问题解决阶段[5].具体说来,在确立资产管理目标并弄清现状后才能发现问题,通过查找目标与现状的差距而确认问题,进而分析问题并对预案进行探索、预测、评价和选择,最后进入方案的实施阶段。由于在确立资产管理制度目标时将会蕴含着某些矛盾和冲突,因而在进行资产管理制度设计时要穷尽各种问题存在的可能并充分考虑资产购置、管理及使用等不同环节制度之间的各种关系,针对各类问题提出解决预案并加以选择,还应尽快出台相关配套制度以使该项制度能切实发挥作用。

制度的内容要合法、合理

资产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要坚持合法性与合理性相统一的原则,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确立学校规章制度的普适性和权威性,确保得到各类行为主体的自觉遵守和执行[6].

权利、义务、责任明确

制度本身首先要合法,能体现公平与正义,在内容上权利义务对等,责任明确并具有可操作性才会有较好的实效性“.在当代中国社会,制度公正的最基本内容是公民间在平等的基本自由权利基础之上的权利、义务、责任的统一。”[7]首先,一个“好的”制度可以增强主体的权利意识、自主意识,塑造健康和谐的人格。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表明,人们追求自身的利益被认为是进行任何活动的原动力[8].在资产管理制度设计时,应更多考虑如何很好地协调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即一方面通过禁止个人的某些行为使其不能损害其他人乃至整个集体的利益,另一方面,又要给追求个人利益的正当行为提供一个活动空间和保护机制,使行为者的个人利益乃至整个集体的利益都可以通过个人行为得到实现。其次,制度的失灵某种程度源于责任分配的失灵。只有责任明确,制度结构中各个位置的责任者才有可能去完成整个责任体系中分解下来的应该由其承担的应尽的责任,惟有如此,才能实现整个制度目标。

在管理制度中融入伦理内涵

合理性原则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资产管理制度是否具有合理性将直接影响管理效率公平的价值取向,也将直接影响高校资产管理的效能及管理目标的实现。资产管理制度应坚持人性化服务的原则,充分尊重行为主体的权利,维护行为主体的利益。在学者们看来,制度与伦理是融为一体的,学校管理制度是会渗透伦理精神的,制度的语言描述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制度的伦理化程度。如果在资产管理制度化条例中出现命令式或者强制化的语气词,如“不得”、“不准”“、严禁”、“必须”等,不仅容易给人带来一种压抑感,还很有可能引起抵触和对抗情绪,对教职员工的学习、工作状态产生负面影响。伴随社会经济发展与科技水平的提高,管理活动进入了管理的现代阶段,其显著的标志是,从以“物”为中心转向以调动职工积极性为中心的“软性”管理[9].高校工作者的管理意识应跟上时代的发展,不能局限于运用行政权力和权威话语去灌输的传统管理模式,以苛刻的制度来加强管理只会反映出管理者观念上的落后和认识上的片面。

注重程序性规定的设计

法学观点认为,程序性正义是立法程序的首要价值和核心价值。高校资产管理制度是否合法、合理,关键要看其是否建立了比较严谨的程序性规定,包括制度的立、改、废程序和制度的执行程序。通过严谨的制定程序和科学的执行程序可从根本上保证资产管理制度的实质公正和制度的权威性,可兼顾对教职工实体性权利和程序性权利的保护。

制定程序要严谨

首先,制定制度前要进行必要的调研。在确定资产管理制度的目标后需要大量的实践作为基础,通过调研才能准确掌握资产管理过程中的物、帐等基础数据材料,才能为制度制定提供详实具体的参考数据。那种通过互相借鉴,“闭门造车”而制定的制度缺乏针对性,实效性不高。其次,需要进行必要的沟通。资产管理制度的制定是一个开放的过程,要充分尊重并体现各个群体的利益,从起草到颁布都应该建立充分的沟通渠道,集思广益,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他们的民主监督,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师生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赢得他们对学校管理制度的认可和遵守,从而降低制度执行的成本。第三,需要专业的法律审查。那些关乎学校与教职工切身利益等的管理制度是否合乎法律的要求,需要由专门机构、人员负责审查。这对资产管理制度效力的发挥,最大限度维护各个主体的合法利益有着重要意义。

执行程序要科学

有效资产管理【第三篇】

一、医院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医院作为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是民生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构建中国特色医疗体制,是新时期医院体制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在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医院积极推进资产管理,是优化内控管理建设,提高国有资产利用效率的重要保障。因此,从国有资产的使用管理等视角而言,医院资产管理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1)资产管理是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保障。医院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承担着社会医疗服务保障工作。医院固定资产规模大、数量多,是医疗技术保障的重要基础。为此,发挥资产管理的有效职能,能更好地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实现资产的科学化管理。一方面,医院资产涉及面广,有效管理机制的建立,能够避免国有资产因管理不当而发生流失等问题;另一方面,医院在资产管理建设中,资产的表现形式多样化,特别是固定资产的体量大,管理工作更加强调工作的全面性,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在医院内部管理建设中,应重视资产管理的重要地位,从实际出发,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切实保障国有资产的有效利用。(2)资产管理是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医院在资产管理中,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资产管理的重要出发点。资产管理应立足医院的特色,在资产经营管理中,强化资产保值增值,有助于提升医院的经营能力,对于医疗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时期,医疗体制改革要求医院应坚持医为本的发展基础,提高国有资产在医疗服务中的有效应用,发挥各医疗器械的重要作用。因此,医院全面开展资产管理是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充分体现出资产管理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应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到位。(3)资产管理是盘活医院资产配置效率的重要途径。提高医院资产配置效率,是发挥资产应用价值的重要途径。为此,资产管理建设的有序推进,能够进一步盘活医院资产配置效率,有效避免资源闲置造成的浪费等问题。由于医院有大量医疗设备,设备的合理管理使用,是盘活资产配置效率的重要途径。通过资产价值效益的最大化,实现资产管理的科学构建,为医院资产的管理及配置使用,创设良好的条件。对于医院而言,要注重资产的规范化管理,有效避免资产闲置、浪费等问题的发生。

二、医院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医院在资产管理中,面临诸多问题与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资产管理的有效性。从实践来看,医院资产管理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措施不到位、管理效率低等问题,影响了资产管理在医院内控管理建设中的重要地位。(1)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督约束机制欠缺。医院在经营管理中,注重医疗技术及经济效益,资产管理表现出较大的滞后性。首先,医院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制度的规范与引导力欠缺,导致资产管理工作组织开展不到位,浮于表面,难以体现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如,资产购置审批制度、资产清查制度不完善,影响资产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其次,监督约束机制欠缺,内部审计力度不足,资产管理工作随意,出现资产底数不清、账实不符等问题,影响资产管理的有效性。因此,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形成完善的监督约束机制,是提高管理效率、规范管理建设的重要保障,应在管理工作中充分落实。(2)管理措施不到位,资产清查、处理不规范。医院资产管理涉及面广,要求管理措施的科学有效。但从实际而言,医院在管理中存在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影响了资产管理的有效性。资产管理意识不强,责任落实不到位,资产未能定期清查,以至于出现账实不符等问题。医院在设备购置方面,存在重采购、轻使用等问题,导致资产闲置等情况的出现。特别是资产存在重复购置,在资产清查、购置管理等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在资产清理、报废等处理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等情况,以至于资产管理不到位,资产出现变相、随意变卖等问题。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意识不强,未能严格依照资产管理制度,实现各资产的有效管理,影响资产的利用效率。(3)会计资产账目分离,影响管理效率。医院对资产管理缺乏重视,以至于资产账与会计账处于分离状态,在账目核对等过程中,难以实现账账核对,影响资产管理的有效性。因此,在实际资产管理中,出现家底不清等问题,影响资产使用效率。首先,资产账目管理不规范,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库房资产出入数据不匹配,导致库房资产核对不符。其次,财务管理在资产管理中处于被动状态,对资产账的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以至于资产的真实价值难以体现。因此,在规范化的资产管理中,应注重资产账务管理,提高资产管理效率,保障资产的科学有效管理。

三、医院资产管理的优化策略

在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医院应积极转变思想、以创新发展的思维视角,构建资产管理的新模式。面对当前存在的管理问题,医院应提高资产管理意识、优化资产管理环境,通过制度体系的构建、考核机制的完善,从本质上扎牢资产管理的内外环境,提高资产管理的有效性。在笔者看来,医院资产管理的优化,应从以下几点展开。(1)提高资产管理意识,强化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医院要提高资产管理意识,通过转变思想观念、落实管理措施,确保资产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首先,医院要认识到资产管理的重要性,通过资产管理建设,优化医院资产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及价值,确保资产增值保值。其次,资产管理责任意识要提高,要形成完善的岗位责任机制,规范资产管理工作开展,确保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再次,要提高财会等人员的综合素质,满足资产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医院应强化财会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了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全面学习新政府会计制度,更好落实资产管理工作。(2)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优化资产管理环境。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实现资产管理制度化的重要基础。对于医院资产管理而言,制度体系的构建,主要在于:一是要建立资产购置、处置审批制度,实现资产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建设。当前,医院在资产管理方面缺乏完善的制度体系,建立从资产处置到审批等系列制度机制,能够有效保障医院资产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提高资产管理的科学有效性。二是健全医院资产核算制度,强化对成本构成要素的真实反映。三是建立资产对账与清查制度。如,资产使用部门需要管理好本部门的资产,并实行资产专人负责制;运用条形码技术,实现资产清查等。资产管理措施到位、人员到位,并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有效提高医院资产管理的有效性,转变传统管理模式。四是建立监督管理制度,强化内部审计工作力度,确保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建设。医院要强化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并切实保障审计工作的有效落实。(3)完善资产考核体系,提高资产管理效率。资产管理随意性大等问题,影响了资产价值的体现。为此,医院在资产管理中,应完善资产考核体系,提高资产管理效率。首先,医院要针对资产管理需求,建立完善的资产考核指标体系,充分发挥考核机制的导向作用。如,固定资产使用率、保值增值率等,都是资产考核体系中的重要指标,能够提高资产管理以及配置效率。其次,强化激励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薪酬待遇、职务晋升等挂钩,极大地提高管理效率,避免管理工作松散、流于形式等情况的发生。特别是对于工作松散等问题,要强化奖惩力度,形成积极的工作氛围。再次,医院应在现有管理的基础之上,积极建立三级管理模式,形成院长分管后勤副院长科室负责人的三级管理机制,提高医院资产管理力度。因此,考核体系的构建,优化了医院资产管理环境,提高了各部门、各岗位的责任意识,有效提高了医院资产管理的有效性。

总之,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新的管理机制要求医院在资产管理中,应转变思想观念、创新管理模式,以新的管理机制,优化资产管理环境。在本文的探讨中,医院资产管理的优化与调整,应着力于内外环境的创设,通过资产管理意识及责任的提高,提高资产管理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管理制度、考核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优化医院资产管理环境,切实保障资产管理作用的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李霞。当前时期下医院固定资产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研究。山西农经,2015(02).

2.于红峰。完善医院资产管理的策略探究。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12).

3.高霞。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优化策略。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10).

4.韩英。精细化管理在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应用探究。财会学习,2017(04).

有效资产管理【第四篇】

关键词:高校;资产管理;预算管理;结合途径

我国多数高校为事业单位,其资产管理属于国有资产管理范畴,通过将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加以结合,能够对高校资产管理水平及高校的预算管理效率形成同步拉动提升[1]。纵观现阶段高校资产管理实践,其中暴露出的资产管理质量不高,资产增值效果不佳等问题较为普遍,在此背景下,探究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结合途径,就更显其重要性。

一、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效结合的必要性及作用

高校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必要性及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首先,预算管理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覆盖及延伸到高校财务工作的各个环节中,高校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结合能够对高校的资源配置加以集中优化,借此节省高校各项成本开支,并增强高校预算执行质量及效率。其次,高校资产缘起于财政预算及其发展过程,高校资源配置状况显现了高校预算管理的质量,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呈现出彼此交融,互为促进的内在关联。

二、现阶段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实施现状

首先,高校基于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高校资产配置不尽合理。高校资产管理需要明确的资产配置指标作为引导,受制于长期的计划经济时代高校资产管理理念,我国众多高校管理者并未能对资产管理基于高校发展的作用有一正确全面的认识,一方面在资产配置标准上不系统,不完整,另一方面出现的注重资金管理,忽视资产管理的现象会引发高校资产的闲置或浪费现象。其次,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没有形成清晰明确的职责分工。高校资产管理牵扯面较广,在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结合过程中,需要涉及到高校众多的职能部门,并借助各个职能部门间的密切配合,以充分发挥出预算管理在高校资产管理中的作用[2]。但随着规模的扩大,高校在组织架构上也趋于复杂,而在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过程中,会使各部门难以有效进行职责分工,在资产管理及预算管理职责较为模糊的状况下,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也就收效甚微。第三,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常态机制及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致使高校预算编制及执行质量不佳。从现阶段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运行机制上看,相应的工作常态机制及管理制度尚未健全,一方面在预算编制中,由于欠缺较为科学规范的预算编制体系,使高校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极易与高校资产存量产生差异,引发预算分配不均或预算失控;另一方面在预算执行质量的监督及评价上,由于欠缺相关的制度规范及指标参数,也容易使高校资产处理过于随意,导致高校资产及高校预算出现舞弊及浪费现象。

三、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效结合的途径探究

(一)建立健全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夯实两者有效结合的基础

高校资产管理者要顺应高校资产管理实践发展变化的趋势,增强高校资产管理的观念意识,结合高校实际状况,建立健全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夯实两者结合的基础。首先,针对高校资产,要在全面开展资产清查的同时,在账实相符原则的指导下,对高校资产的数量、规模、年限、价值、保管信息等加以整理及归纳,对高校资产的总体信息加以全面掌握,为后续的预算编制做好铺垫。在对高校资产信息加以全面把握后,借助资产产权登记、资产清查盘点、资产造册等途径,建立高校资产详细账单[3]。其次,要根据整理得出的高校资产配置状况,在结合国家及颁布实施的相关高校资产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建立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系,并在动态衡量监督中,对高校资产的配置情况、资产流向、预算计划等进行动态了解,一方面保障高校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能够做到合法合规,另一方面使高校资产管理及预算管理能够在高效的保障机制下提高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建立健全高校资产预算编制机制,强化预算管理的质量效率

在高校实施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过程中,要保障资产管理及预算管理的质量及效率,完善的高校资产预算编制机制不可或缺。而从高校资产管理的实践中看,预算管理的质量水平也直接制约影响到高校资产利用率的表现。在高校资产预算编制机制的构建及完善上,要着重把握如下要点:第一,高校预编编制在内容上要涵盖高校资产的清查、预算的分配、财务资金的收支管理、预算计划的实施等众多流程,这就需要高校各职能部门应明确各自的预算管理职责,通过多部门联动,使高校各部门人员都能够共同参与到预编编制中,以提高高校预算编制的全面性和有效性。第二,高校预算编制要突出科学合理性,应将预算编制的覆盖范围延伸到高校资产存量及高校资产投入等多个环节中,并在预算编制实施中,做到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对高校资产加以全面清查,以保障高校资产能够达到账实相符;二是要秉持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原则,确保预算数据的真实性及准确性,提高高校预算编制的精准性;三是要制定相应的预算执行监督措施,提高预算执行的效率。

(三)依托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考核评价体系,深化高校资产管理力度

在高校资产管理及预算管理相结合的过程中,针对预算执行质量及资产利用状况要通过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来实现动态的监督考核,以深化高校资产管理的力度[4]。在构建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考核评价体系时,要立足于高校资产的配置及使用状况,围绕高校资产的使用,将之与高校预算管理的目标加以结合,以此来对高校资产管理及高校预算管理实施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隐患加以分析排查,借助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机制中的相关措施及时进行补救。此外,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建立过程中,为进一步提高高校预算编制、高校成本管控及高校资源配置方面的效率,还应通过完善相应的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激励奖惩机制,最大化地调动高校各部门人员参与资产管理及预算管理的积极性,使高校资产管理及预算管理能够在全员重视及参与的基础上,助推高校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

(四)本着高校资产管理及预算管理信息共享的目标,建立完备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高校资产管理及预算管理,需要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借助资产管理及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提高预算编制、执行及监督的效率。相比于其他社会企业,高校作为教育科研部门,其财会信息化程度普遍不高,而且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组织架构也趋于复杂,相应的资产管理及预算管理的对象及范围也有了大幅提升。针对高校资产管理及预算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这些新变化,高校资产管理部门除了要在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意识上予以强化,在资产管理及预算管理体系机制上加以完善外,还应本着高校资产管理及预算管理信息数据共享的目标,依托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建立完备的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从而在对各类信息数据加以有效调用的同时,使高校资产配置能够更加合理,使高校预算编制能够在精准度及精细化程度上得到有效提高。在高校资产管理及预算管理人员的考核上,应将其掌握及熟练应用高校资产管理及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能力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之一,通过提高高校资产管理人员及预算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水平,使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规范化及标准化程度得以提高。

四、结语

新时期背景下,高校对资产管理及预算管理结合过程中凸显出的问题及不足,应在强化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意识的前提下,从管理制度的完善、资产预算编制机制的健全、考核机制的跟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构建等方面入手,在多方保障下,切实提高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质量。

作者:李静 单位:新疆师范大学计财处

参考文献: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5 680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