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诗经·卫风·氓》原文及翻译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518540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诗经·卫风·氓》原文及翻译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氓原文及翻译【第一篇】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文”“言”并举 诵读法

一、“读”上狠下功夫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道出了读的重要。学文言文读熟是基础,要用多种方式读,激发学生兴趣,力求达到读准字音,读顺畅,读出情感。而且有些文言文只有通过读才能体会出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感体验。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仅五句28字,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了一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归图”,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漂泊羁旅的游子情。这种游子情只有在学生反复诵读中,伴随着气息的舒缓及头脑中闪过的影像才可有游子羁旅凄苦的体验。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其委婉细腻凄苦的语句只有通过读才能真正领悟。如怀念祖母的一段文字: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读出大母的疼爱、赞许、疑惑之情)比去,以手阖门(轻轻的关门,生怕干扰孙儿读书,一个小小的动作,表露了祖母对孙儿的关切之情,读时要轻缓,显出关爱之情),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喜悦之情,激动之余稍带几分伤感,应读得轻快些)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读出真切的勉励、期待之情)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回忆中隐含着作者的深沉的怀念,物是人非,三世变迁的慨叹及光阴易逝、怀才不遇、有负亲人所望的伤感)这样复杂变化的情感只有在反复的分角色朗读中才会有所领悟。

读,不能是预习时走马观花的自由读,读,要贯穿文言教学始末,大致可分三个阶段:初读感知,研读理解,美读悟道。在各阶段适时辅以各种诵读法(范读、录音朗读、领读、接读、轮读、齐读、角色朗读和配乐朗读),循序渐进,唤起语感,读出情感。

读文言文时教师还要强调几个方面:一是通假字,如《过秦论》“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中的“从”读“zòng”通“纵”,又如《氓》“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中的“说”读“tuō”通“脱”。教师要特别强调通假字的读音,学生更应加深记忆;二是难读字,如“锄櫌棘矝,非铦于钩戟长铩也”,又如“陈涉瓮牖绳枢之子”中的“瓮牖绳枢”较难读,应该让学生注音并多读;三是多音字,如“度长絜大”中的“度”应读“duó”;四是断句,如李密的《陈情表》“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又如《廉颇蔺相如列传》“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这都是些难断停顿的句子,在老师讲解句读后,学生要反复读加以巩固。

总之学习文言文读是基础,初读读准读顺,分析文意时选择性的读,学完后带着感情读,让读贯穿始终。

二、重“言”轻“文”乃大忌

文言文是“言”、“文”的统一。“言”指的是文言字词句的理解,“文”指字词句后面所讲的情感、道理,就是文以载道中的“道”。由于文言文产生在久远的古代,学时语言障碍是最大难题,学生必须先突破语言障碍,读懂文句。

在高考指挥棒下,多数教师不约而同地将教学重点定位在了落实文言文的“言”上。课堂教学自然就成了对实词意义、虚词用法、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现象、特殊句式等古汉语知识的讲堂,对文字的锱铢必较,留给学生的也多是零星琐碎的印象。如此,富有情趣和意境的完整篇目被肢解为零砖碎瓦,很难回到高楼大厦的整体美。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了被动接受的过程,缺少主动性;教师教学的过程也是机械被动的,教师一讲到底。讲台上唱的独角戏,“观众”毫无兴趣。长此以往,文言文教学势必步入恶性循环的怪圈,学生厌学,教师怕教。

事实上,学生感兴趣的是经典古文所蕴涵的情感道理、深厚文化。教学中只有“文”“言”并举,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从而提升教学效率。如在学习《逍遥游》时,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从原文找出庄子逍遥游的含义?学生在课文中找答案,某生找到了“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教师问:那“待”是何意?学生答:等待。教师问:等待什么了?学生思考状,教师点拨:前面我们讲到了鹏,巨大的鹏要南徙必须“凭借”六月的风,也可以说是……那我们这里的“待”就是。学生豁然开朗齐声答:“凭借”。教师小结:所以可以这样说,像鹏那样有所待就是不逍遥的,那无所待就是?学生齐答:“逍遥的”,这就是尝试着以“文”带“言”,达到文言并举的目的。

教师要大胆地把“言”留给学生,以分组的形式利用学生手头的工具书合作探究翻译文章。学生展示研讨成果,教师加以适当的点拨。这样变被动为主动,就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彻底改变了过去老师一讲到底,学生沦为记录员的做法。如在学习《鸿门宴》的时候,我班是分为六组合作研究文章的“言”,而后通过分角色对话的形式把文章翻译出来。这样既很好地把握了字词句的意思,又能在对话中把握人物性格,一举两得。

总之我们要努力探索,大胆实践。在学习文言文的道路上师生合作一定会有更好的办法让文言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春色满园”。

氓原文及翻译【第二篇】

一、词汇方面的增词

由于英语中有些单词或词组可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但译成汉语时,如果按字面直译可能会导致词不达意,因而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适当增加一定词汇,使译文更贴切,易于理解。

增加表示具体范畴的词。某些由动词或形容词派生来的抽象名词或者具体名词表达一种抽象概念时,译文中常根据上下文增加一些适当的名词,如: “工作”“原理”“状态”“过程”“作用”和“工作”“现象”等词,以更准确地体现原作的意思。例如:

After all preparations were made, the planes were flown cross the U. S. A to San Francisco.(一切准备工作就绪以后, 飞机就飞越美国去旧金山。)

解析:句中preparations是由动词prepare派生来的名词。故应译为:一切准备工作就绪以后,飞机就飞越美国去旧金山。

West China’s economy is still backward.(中国西部的经济现在还处于落后状态。)

解析:如果照字面译的话,则译为“中国西部经济现在还落后”。少了“状态”这个表示范畴的词,整个句子就显得比较生硬。故应译为:中国西部的经济现在还处于落后状态。

增加不及物动词所隐含宾语的词。英语中有些动词有时用作及物动词,有时用作不及物动词。当用作不及物动词时,它的宾语实际上是隐含在动词后面的,翻译时应表达出来。例如:

Day after day he came to his work―sweeping, scrubbing, cleaning.(他每天来干活―――扫地、擦地板、收拾房间。)

To wash before meal. (饭前洗手。)

增加表示名词复数的词。汉语名词的复数没有词性变化,在很多情况下不必表达出来,但在特定情况下翻译时可根据情况,需增加部分词汇,如重叠词、数词等。这样做还可以提高修辞效果。例如:

The roofs of this pagoda are constructed of colored glazed tiles of yellows and greens.(这座宝塔的屋顶是用浓淡不同的黄色和绿色的琉璃瓦盖成的。)

解析:句子中用yellows和greens表示浓淡不同的黄色和绿色。 故应译为:这座宝塔的屋顶是用浓淡不同的黄色和绿色的琉璃瓦盖成的。

A gas exerts the same pressure in a mixture of gases as it would exert if it were in the container alone.(在混合的几种气体中,每一种气体所具有的压力就与它单独在容器中的压力一样。)

解析:gases是一个复数名词,表示“几种”气体,如“color”一样,本身是不可数名词,但用以表示“各种”不同颜色时,则可用“colors”表示复数。故应译为:在混合的几种气体中,每一种气体所具有的压力就与它单独在容器中的压力一样。

增加适当的语气助词及其他虚词等。翻译中加语气助词主要靠我们的母语语感。汉语是借助词汇手段表意的语言,因此,增词法就成为表达英语情态的不可缺少的手段,在英汉翻译中,经常需要添加语气词(如“的、吧、呢、啊、呀”等)来更好地表达原作的意义和修辞色彩。为了补足句子情态,除了用语气助词之外,我们在英汉翻译中也经常视情况添加适当的虚词(究竟、到底、就是、罢了、才好等)。例如:

Don’t take it seriously. I’m just making fun of you.(不要认真嘛!我不过开开玩笑罢了!)

解析:本句中Don’t take it seriously的意义是不要认真,而翻译成中文时增加了语气词“嘛”。

故应译为:不要认真嘛!我不过开开玩笑罢了!

In spite of the fact you treat him very nice, he is a yellow dog.(你待他虽好, 但他到底是个忘恩负义之徒。)

解析:本句中he is a yellow dog的意义是他是个忘恩负义之徒。而翻译成中文时增加了语气词“到底”。故应译为:你待他虽好,但他到底是个忘恩负义之徒。

增加量词。英语中数词(包括不定冠词)与可数名词往往直接连用。它们之间没有量词,而汉语却往往要借助量词。因此翻译时应根据汉语表达习惯恰当地增加表示形状、特征或材料的量词。例如:

A red sun rose slowly from the calm sea. (一轮红日从风平浪静的海面上冉冉升起。)

A stream was winding its way through the valley into the river. (一弯溪水蜿蜒流过山谷,汇入河流。)

二、语法方面的增词

根据英语的语法往往可以省略某些词,但译成汉语时为合乎规范,需把省略部分增补出来。

增加英语中无须重复的词。有些词或句子成分在英语中可根据习惯或语法规则省去,其意思仍然表达得非常清楚。但在译文中则必须根据汉语的习惯和语法规则予以重述。例如:

Who is the fastest of the Sydney Olympic Game? (谁是悉尼奥运会中跑得最快的人?)

解析:“The+形容词”可表示一类人或东西,the fastest本身可表示“跑得最快的……”,当然在悉尼奥运会中跑得最快的是某个人,而非其他什么东西。故应译为:谁是悉尼奥运会中跑得最快的人?

When you turn a switch, you can easily operate lighting, heating or power-driven electrical devices.(旋动开关,就能轻而易举地启动照明设备、供热设备和电动装置。)

解析:很明显,lighting和heating后面省去了device一词,而由句末的devices总括了“装置”一词,其意义依旧明了,但译成汉语时则应逐一译出。故应译为:旋动开关,就能轻而易举地启动照明设备,供热设备和电动装置。

增加原文句子中所省略的词。为了使词句简洁,或避免重复,英语中有些词语或句子成分在英语中可根据习惯、语法规则而省去,其意思仍然很清楚。但译为汉语时,经常要把原文省略的词补上去,否则就无法确切表达原作的意思。例如:

Reading makes a full man; conference a ready man; writing an exact man.(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写作使人准确。)

解析:句中conference和writing后面都省略了动词makes。故应译为: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写作使人准确。

The best conductor has the least resistance and the poorest the greatest.(最好的导体电阻最小,最差的导体电阻最大。)

解析:这个并列句后半部分省略了大量的句子成分,但却能使读者看来一目了然。其中the poorest后省去了“conductor”;he greatest后省去了“resistance”,如果把conductor和resistance都加上去的话则会使句子显得累赘,反而是省去更显得轻松自如,但译成汉语则需要加上省去的句子成分。故应译为:最好的导体电阻最小,最差的导体电阻最大。

增加表达时态的词。英语时态是通过动词体现出来的,而在汉语中, 汉语动词没有词形变化,表达时态要靠增加汉语特有的时态助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因此,翻译完成时往往用“曾”“已经”“过”;翻译进行时往往用“在”“正在”;翻译将来时用“将”“要”等。除此之外,为了强调时间概念或强调时间上的对比,往往需加一些其他的词。例如:

More recently, Americans have been moving from the cities to the suburbs.(近年来, 美国人一直在从城市迁往郊区。)

解析:句中用了现在完成进行时。故应译为:近年来,美国人一直在从城市迁往郊区。

The high-altitude plane was and still is a remarkable plane.(这种高空飞机过去是现在仍然是一种了不起的飞机。)

解析:句中was为一般过去时,is为一般现在时。故应译为:该高空飞机过去是现在仍然是一种了不起的飞机。

增加语法中附加含义的词。英语中的非谓语动词应用非常灵活,往往包含一些附加含义。在英译汉时需根据上下文将附加意义译出。例如:

Having a lot of advantages, this machine will eventually be improved upon.(尽管这台机器有很多优点,它总有一天会被别的机器超过的。)

解析:句中having a lot of advantages有让步的意义。故应译为:尽管这台机器有很多优点,它总有一天会被别的机器超过的。

Having lived in Guangzhou for quite a long time, he knew the city well.(由于在广州住了很长时间,他很了解这座城市。)

解析:句中的分词短语表示原因。故应译为:由于在广州住了很长时间,他很了解这座城市。

三、逻辑方面的增词

某些句子在英语中,就原文的表达形式来看,逻辑上是通的;但在译成汉语时,若不加上适当的词,在逻辑上就显得欠缺一些,需增加一些承上启下的词方能把隐含的意思充分表达出来,并且在形式上合乎汉语的逻辑思维。因而,出于汉语逻辑上的考虑,翻译时必须加上适当的词,把隐含的意思充分表达出来,使它形式上合乎思维规律,意义上顺理成章。例如:

Ice is not as dense as water and it floats.(冰的密度比水小,因此能浮在水面上。)

解析:这个句子在逻辑上存在因果关系。应译为:冰的密度比水小,因此能浮在水面上。

For all I know, she was murdered by a rascal.(据我所知, 她被一个流氓杀害了, 但未必是事实。)

解析:For由“限于”范围内的原文与“All I know”搭配产生反面意义,在意义上多了一层转折,蕴含否定含义,故用增词法译出“未必是事实”。故应译为:据我所知,她被一个流氓杀害了,但未必是事实。

四、修辞方面的增词

修辞加词主要是对翻译出来的句子从修辞上进一步润色,以提高译文的质量使之具有准确、鲜明、生动的特点。

增加修饰性的词。这种加词主要是从修辞上加以考虑,通过词的重叠、对偶等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表达效果,使译文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原意。例如:

Wash it in water, pick out the small particles, if any.(在水里洗一洗, 如果有小粒子, 就给拣出来。)

These drills want sharpening.(这些钻头需要磨一磨。)

增加概括词。英语和汉语都有概括词。英语中的in short,and so on,etc,等等,翻译时可以分别译为“总之”“等等”……但有时英语句子中并没有概括词,而翻译时却往往可增加“俩人”“双方”“等”“凡此种种”等概括词,同时省略掉英语中的连接词,其目的是使译文进一步明确,而且使上下文的连贯性得到进一步加强。例如:

Unity, struggle, unity through struggle(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之手段达团结之目的。)

The frequency, wave length, and speed of sound are closely related.(声音的频率、波长和速度三者是密切相关的。)

掌握增词法将从一定程度上提高我们的翻译技巧,但要切记的是:使用增词法要适度,只能增加原文中虽无其词但有其意的词,而不能随心所欲地任意添加原文中没有的内容。

四、实践练习:请您试试(please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nto Chinese.)

1. He always throws his weight around, someone should call him bluff.

2. Who will be the fastest of the Athens Olympic Game?

3. So he did. Along with shaking the tension from his legs, he gently laid his pole at his feet.

4. Being hollow, a ship can displace a sufficient volume of water to float it up.

5. It is worth while pointing out that heating may bring about certain changes in the structure of any material.

参考答案:

1. 解析:本题属于增加语气词的用法。因此译为:他总这么盛气凌人,真该有人教训他一顿才好!

2. 解析:本题属于增加无须重复的词的用法。“The+形容词”可表示一类人或东西,the fastest本身可表示“跑得最快的……”,当然在奥运会中跑得最快的是某个人,加上“的人”句子就显得顺畅了。因此译为:谁将是雅典奥运会中跑得最快的人?

3. 解析:本题属于增加省略的词的用法。因此译为:于是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在摆脱腿部肌肉紧张的同时,他轻轻地把撑杆放在脚边。

氓原文及翻译【第三篇】

关闭金山快译的自动更新 关闭邮箱上的翻译窗口

合并QQ聊天记录

Q 我的一个QQ号在不同的地方登录并与好友们聊天,现在想将这些聊天记录合并到一起,并能够在QQ中进行查看。请问如何才能实现?

A 你只需要分别在这些先前登录过QQ的电脑中再次登录QQ,然后在聊天记录管理器中将聊天记录导出为消息备份文件,再将其拷贝到合并聊天记录的电脑中,将之导入合并即可。

导出消息备份:单击QQ主窗口中的“菜单好友与资料消息管理器”,在打开的窗口中选择“所有分组”,然后单击菜单“文件导出导出聊天记录为备份文件”即可(如图所示)。

按照上面的方法将所有的分散聊天记录都导出为备份文件,最后再到目标计算机中的消息管理器中通过“文件导入”,再将所有的消息备份文件导入即可。不过,通过这种方法导入后的消息不会自动按照日期排列,而是自动全部追加到当前聊天记录后面。

关闭金山快译的自动更新

Q 我安装的是《金山快译2007》,经常在运行过程中弹出自动更新窗口和广告窗口。请问如何才能禁止其自动更新及屏蔽这些广告?

A 你可以通过防火墙来实现。例如《天网》、《金山网镖》和McAfee等,当这些防火墙监测到其访问网络时,将其蔽掉即可。

用迅雷批量下载文件

Q 有一批文件名类似“1_、1_ ”的文件,下载地址中除此之外的字符全部一样,请问这样的文件如何使用《迅雷》进行批量下载?

A 单击《迅雷》主窗口中的“新建批量任务”,在打开窗口中的“URL”地址栏里进行输入。例如固定字符为a.省略/1,就将“_(*).mp3”添加到它的后面,成为a.省略/1_(*).mp3。接下来再选择第一个选项,设置从“1”到最后一个数字,并设置通配符长度为“1”,如图所示。

关闭邮箱上的翻译窗口

Q 我一直使用TOM邮箱,最近每次打开邮箱页面后,总会显示一个“爱词霸”的提示小窗口,同时还会自动进行划词翻译,而我根本就没有安装翻译软件。请问这是什么原因,是不是我中了什么流氓软件?

A 你并没有中什么流氓软件,这是TOM与金山公司联合推出的一项即时划词翻译的服务。如果你不想使用此功能,只要将鼠标移动到某个英文单词上,在弹出的小提示框中点击“禁用”链接即可,如图所示。

口令卡显示未激活

Q 我刚申请了一个工商银行的网上银行口令卡,在使用淘宝网站的支付宝进行支付时,网站提示我该口令卡没有激活。请问,如何才能激活口令卡呢?

A 如果是刚申请的口令卡,第一次使用时要先在网上登录该口令卡对应的网上银行账号,登录后就完成了激活操作,随后才能正常进行各种支付、转账操作。

氓原文及翻译【第四篇】

――27年前,北京青年牛玉强因为和朋友抢了一顶帽子并打了一架,被法院以流氓罪判处了死缓。6年前,由于“超时未归”,他的刑期被顺延。他将因流氓罪在监狱里服刑至2020年,成为“最后一个流氓”。而流氓罪在13年前已经从刑法条文中删除,牛玉强是否还应当服刑, 引起众多法律界人士的争议和讨论。

(中国青年报)

“如果你们没抓我,我还会继续杀,至少要杀一百个女人才够本”

――透视犯罪者扭曲心灵的背后,是我们对这个社会存在的空虚、幼稚、浮躁心态的反思。

(东南网)

“文凭不能用,看看还是可以的”

――浙江临海一所职工学校学员培训数年获假文凭,校长称假的不能用可以看。

(大众网)

“你觉得自己属于弱势群体吗?是的,我属于”

――针对这个问题,大学生、小商贩这样回答,甚至在国企、外企有着固定工作月收入上万元的“白领”、“金领”们也这样回答。

《华西都市报》

“‘隐形就业壁垒’再次打翻‘公平’线”

――“户口、外貌、酒量、驾车技术、家庭背景”这些并非始于今年的就业“潜规则”浮出水面,堂而皇之地进入公众视野。有的单位招聘时包括酒量、斟酒动作、舞姿、仪态举止及是否晕车都列入考察范围。更有甚者,在一些地方,连生肖、姓名也成了招聘条件。

(光明网)

“对待知识分子的态度标志着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而对待工人农民的态度则可考验这个民族的良心”

――这是一位54岁下岗工人说出的话语,您做何感想?

(大众网)

“当时很混乱,有人看见市长下了车。特警迅速掩护其转移。一些人在后面追,看见市长被送上一辆路边的摩托车,随即离开现场”

――最近,一则主题为“安徽池州强拆,市长遭村民暴打”的帖子在天涯、猫扑等网络社区广为流传。

(浙江在线)

“看书太多,老接触社会阴暗面,清高,容忍度小”

――由于以上原因,记者行业在网友总结的十大最易单身行业中排行第八。

《扬子晚报》

“涨价 请别打‘顺应民意’的旗号”

――价格听证会报告上调价是顺应民意的提法,遭受了各方普遍的质疑。

《中国青年报》

“‘中国立场、世界眼光、人类胸怀’的传播理念,将会成为中意两国人民传统友谊的又一见证”

―― 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意大利语部组织编译的《当代女“马可•波罗”的中国日志》中意文新书仪式12月6日在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处举行。

“我年轻的时候接受的都是大历史的叙述,‘全民抗战’四个字都给解决了。但是当我们做个人口述历史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每个人的历史都非常鲜活……”

――大型纪录片《我的抗战》同名图书近日首发,称口述历史非浮云。

“控制和监督并未真正发挥作用,作为政府领导人,我为政府上述缺陷负责”

――越南总理因国企丑闻接受国会质询 称愿承担相关责任。

《潇湘晨报》

“日本代表团获‘每日化石奖’,显示日本以一种独特的逻辑参加谈判”

――日本称永不承诺减排目标 获坎昆会议“化石奖”。

《京华时报》

“官员‘一身汗’不应只在述职直播时”

――针对日前有官员面对犀利问题“一身汗”的问题,有评述称这“一身汗”传神地表达出官员们对于这种民主沟通方式的不适应。

(新浪网)

“某地下赌盘已经押注20亿(新台币,下同)赌将拿下五都选举中的‘三都’”

――台媒曝地下赌盘20亿押绿营赢五都选举中“三都”,其中亦与连胜文遭枪击案有关 。

《环球时报》

“收拥堵费是新加坡最成功的经验,车速低于15公里,马上收费”

――学者建议征收拥堵费引发了很大的争议。

(搜狐网)

“发展是为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发生事故了,人没了,发展还有什么意义?”

――人民日报关注上海大火事件,发文称人没了,发展还有什么意义。

《人民日报》

“以父母的收入,买套房起码要两三百年”

――城管大队相关人员表示,北漂小伙戴海飞所造“蛋形“小屋涉嫌私搭乱建,应自行拆除。可留下的思考和影响却没有停息。

(红网)

“2011年上半年,房地产价格将下滑近20%,但不会出现房地产市场硬着陆的情况”

――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预测,房地产行业资金链将出现严重问题。

(中国企业家网)

“一个外人闯入你的家里,你可以把他打出来,报警;但是,政府擅自闯入,我们又能拿它怎么办?这个时候,警察是它的打手,而不是我们保护自家财产的帮手”

――复旦教授唐贤兴发于腾讯微博

“票款价值虽小,但涉及到法律的尊严,涉及到千千万万旅客的切身利益”

氓原文及翻译【第五篇】

关键词:古文注疏文言精义研究性学习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在新课程改革中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至少可以作出以下六个方面的价值定位:一、保持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二、丰富学习的体验;三、养成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四、增进独立思考的能力;五、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六、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它通过学习方式的转变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教育界尤其是语文教育界对研究性学习作了理论上的探索和实践上的尝试,走出了一条适合素质教育的路子;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由于未能充分考虑到学科的自身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新课程培养目标等因素,还存在着种种问题。

本文试对文言文的研究性学习进行探讨,通过要求学生结合课文认真研读古文注疏,从而理解文言精义,获得文言文知识能力,习得文言文研究性学习方法,在古代经典作品及其注疏的直接影响下获得人文精神和国学文化的熏陶。

一、研读古文注疏,培养研究性学习能力

研读古文注疏,围绕一个需要研究解决的文言文实际问题展开,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能力。

我国在汉代就产生了训释词语的专著:《尔雅》、《方言》、《说文解字》、《释名》。这些专著用“以形说义”和“因声求义”的方法,从形声义三个方面分析了词义的来源,揭示了词义的概括义、理解义。我国古代还有很多注释方面的书,如汉代郑玄的《毛诗笺》、赵岐的《孟子章句》、王逸的《楚辞随句》、魏朝何宴的《论语集解》、唐朝张守节的《史记正义》、颜师古的《汉书注》等等,这类书往往采用“据文正义”的方法,揭示词语在文中的灵活义、具体义和引申义。如果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能借助于这些古注,就能够发现问题,解决疑难。并从中体悟出古人解词的方法和思路。

例如,荀子《劝学》有这样一句话,“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疾”,《尔雅•释名》:“疾,壮也。”指声音宏大。这一注解是对全句的串讲,不难看出,“疾”这里不当速度快讲。

“学而优则仕”,多年来都认为孔子在宣传“学好了就可以做官”这种封建说教,但若认真地阅读古注,就会发现这种批判是没有道理的。且不谈“学而优则仕”之上还有“仕而优则学”一句,单拿这一句来批判就已经犯了断章取义的毛病;仅就这一句而言,把“优”解释为“优良,好”也是不正确的。在上古乃至中古时期,“优”是“优裕”、“富裕”的意思,常被解释为“宽也”、“裕也”。南朝梁黄侃《论语义疏》“优”犹“宽闲也”。而针对“仕而优则学”一句,何宴的《论语集解》亦解释为“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所谓“学而优则仕”是说“学有余力则可以为仕”。这里谈到的不是选拔人才的原则,而是学习与从仕的辩证关系,但是由于词义的片面理解和其它原因,使孔子这一思想长期被误解,被歪曲,同时也腐蚀着学生的灵魂。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落英缤纷”一语,“落英”两字,课本及不少书上都注成“落花”。其实,“落”除了有“掉落”之意,还有“刚刚开始”之意,《尔雅》首篇就写到“初哉首基肇祖元胎落权兴,始也”,用同训的方法把“落”解为“始”。《离骚》中也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句子,所以“落英”既可解为“飘落的花”,也可解释为“初开的花”。《桃花源记》的作者刻意描绘了令人称羡的世外桃源,它有着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而满地落花、“西风调碧树”、凄凉萧瑟,怎会是作者本意呢?况且又如何与上句“芳草鲜美”相衔接呢?从现代汉语词语中也能找到“落”字释为“始”义的例子,比如“大厦落成”就是“刚建成”的意思,所以根据语境,“落英缤纷”即是“繁花满枝”,与上句“芳草鲜美”相配合,一地面,一枝头,两相照应,如不这样理解,芳草与飘落的花又如何一同混在地上呢?

学生只要认真阅读古注,深入思考,就会发现出问题,并寻找到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学法就是很切实的研究性学习,能收到较好的效果。相比之下,如果把《论语六则》的研究性学习定位为“孔子的教育思想”或者“孔子的人才观”,则显得大而无当。即使中学生略知一二,对语文学习也未必有益。中学生的学业负担是沉重的,这种把语文学习引向深奥难测的学术领域,必然要对他们目前的学习提出过高的要求,而能够达到这一要求的毕竟只是少数学生,导致面向全体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最终成为少数学生的行为。而通过培养学生研读古注疏,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却能普遍面向全体学生,并为学生在今后的大学教育打下深厚的基础。

二、研读古文注疏,培养对国学文化的深厚感情

研读古文注疏,还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知识,更广泛地学习古代文化知识,在古代经典作品及其注疏的直接影响下获得人文精神和国学文化的熏陶,从而培养对国学文化的深厚感情。

古汉语中有许多现代汉语中所没有的特殊修辞法,如果不理解这些,就会影响对原文的理解。古人对修饰方式没有张科设条,标举品性,归纳出完整的理论体系,而是就例论例,星星点点散见于历代的注解中。《木兰诗》中有这样一句:“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辩我是雄雌?”教材注:“据传说,兔子静卧时,雄免两只前脚时时爬搔,雌免两只眼睛时常眯着……”。实际上,“脚扑朔”,“眼迷离”是兔子共有的特征,无论雄雌,在余冠英先生的《乐府诗选》中就注明了这点。诗中所以要分开来写,是采用互文见义的手法,以保证原诗五字一句的整齐性。因而这几句就当解为“雄兔雌兔都爬搔着脚,眯着眼,两只兔子一起跑,你怎么能辩出哪个是雄,哪个是雌呢?”同样的例子,如“秦时明月汉时关”,“隳突乎东西,叫嚣乎南北”,“主人下马客在船”等,如果不认真阅读古注或今注,则很容易错解。

古代一些专用词语,也是因望文生义而误解。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一句,“床头屋漏无干处”,此句教材没有作注,一般参考书也没有,因而就很自然地解释为“屋子漏雨”。只要读一读古注,就知道“屋漏”在古代是专用名词。《尔雅•释宫》写到“室中西南隅谓之奥,西北隅谓之屋漏,东北隅谓之宦,东南隅谓之{宀交}”,屋子四角名称各异,可见,“床头”“屋漏”都是名词,表示室内位置。这样来解释,“床头屋漏无干处”才能通畅。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有一句,“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这“路”很容易被误解为“道路”。其实“路”是南宋的行政区域名,南宋的行政区域分为四级:路、府、州、县,分层管理。了解了这一文化常识,才能正确解释词句,又如《孔雀东南飞》中有“寂寂人定初,奄奄黄昏后”句,“人定”和“黄昏”是古代表示时间的专有名词,也不应误解。

阅读古注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以及词义的比喻义、象征义或隐义。《诗•卫风•氓》中“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明白了“蚩蚩”的意思,全句的结构就明白了,“蚩蚩”是“氓”的谓语,是“氓”在求婚时做出的那种忠厚老实温柔的样子,迷惑女方,使之上当,余冠英先生译文“那个汉子笑嘻嘻”,把这一含义基本上表达出来了。

《诗•魏风•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汉代郑玄为《毛诗》作笺:“硕,大也,大鼠大鼠者,斥其君也。女无复食我黍,疾其税敛之多也。我事女三岁矣,曾无教令恩得来顾眷我,又疾其不修政也。古者三年大比,民或于是徙。”在这段注释中,解释了重点词语的含义,如“硕”、“事”、“顾”等,阐明了诗句的实际所指,如“古者三年大比,民或于是徙”。这就解释了为何言“三岁贯女”的问题,而注释的大部份内容又是对诗句的串讲。如果把这些内容联系在一起,诗句的核心含义就明白了。

《左传》的外交辞令是非常出色的,常是言在此而意在彼或意在言外,后代读者感到费解。阅读古注,会给我们很大的帮助,如在《殽之战》中,秦师出征前,力阻出兵的赛叔前来哭师,对孟明说:“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这时秦穆公立刻骂他:“中寿,而墓之木拱矣”。从字面上看是说蹇叔若活到寿数就是死的话,坟头上的树也长得能用两手合抱了,这自然是咒他该死不死。而更深一层的意思就是因蹇叔的话给这次出征带来不祥之兆,需要消除影响,所以,秦穆公一方面表示自己的气愤,更重要的是希望用自己的话来避邪,使蹇叔的预言不能实现。这样复杂的含义和目的在字面上没有显示出来,而晋人杜预生活时代去古未远,了解古人习俗和心理,所以在《春秋经传集解》中就把此句解释为“言其过老,悻而不用”,大概意思是说,秦穆公在宣扬蹇叔老糊涂了,他的话是昏聩之语,别信他那一套。这样就把秦穆公的意思揭示出来了,也使我们理解了原文真义。战争结局是秦军大败,主将孟明等被俘。而晋襄公在母亲文赢的请求下又放走了他们,因而受到大将先轸的责怪,派阳处父急速追赶。追到黄河边,盂明等人已经上船离去。阳处父还假说赠马骗他们上岸以便擒拿,但是孟明并没有上当,他站在船头高声道谢,并回答说:“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表面看来,话说得十分客气,但他实际含义却不是这样,杜预注道:“意欲极伐晋”。杜预的训释帮助我们理解了盂明的言外之意。

从新课程角度看,学生通过研读古注,不仅解决了学习中的实际问题,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精神而且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宏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三、研读古文注疏,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

研读古文注疏,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亲自参与探索的热情,使他们获得主动学习的积极体验,逐步在日常学习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

比照人教版和苏教版柳永《雨霖铃》的注释,都有“该注不注,注而不准”的毛病。头一句“寒蝉凄切”就让人怀疑,这“蝉”前为何加一“寒”,莫非是一形容词?蝉觉寒而鸣声凄,仿佛言之成理,可法布尔在“蝉”中分明说,蝉是“四年地下黑暗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欢愉”,到了“寒冷”的深秋,应该销声匿迹了,课本恰恰在这里没有作注,那就应该好好研究一番。查《辞海》“寒蝉”条,有二注。注一曰:蝉的一种,似蝉而小,青赤色。《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凉风至,白霜降,寒蝉鸣”,《文选》曹子建《赠白马篇》诗:“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又《月令章句》:“寒蝉应阴而鸣,鸣则天凉,故谓寒蝉也”。秋季鸣于日暮,其声幽抑。注二曰:“寒天的蝉。蝉到秋深无寒则不再叫,故把所顾虑而不作声比作寒蝉”。很显然,词中的“寒蝉”当取前义。学生读到这一注解,就会豁然开朗,兴趣倍增,从而认识到望文生义、任意揣度是和课文学习的科学精神相违背的,同时也培养了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

这首词还有一处注解很值得推敲。“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经年”人教版课本注为“一年”,苏教版注为“年复一年”,揣度词意,后者的注解应更为妥当。“经年”作为一个词语,不见于权威的《辞海》、《辞源》及《汉语大词典》,但《汉语大词典》有“经年累月”词条,解释为“形容经历的时间十分长久”,可见“经年累月”同义,都指“年复一年,时间长久”。从全词来,柳词上片写临别时依依不舍的情形,是实写,而下片则采用设想的方法,虚写了别后的思念,一别成千古,不知道要多少年,这就把这种离愁推向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之中,正体现了柳词的情调凄凉、婉约哀伤、极尽铺排渲染之能事的艺术特色。学生通过阅读这一注解,解开的是全词的妙处,理解的是柳词所以流传千古而魅力依然的奥秘,定会为自已的创造性读书而喜悦。

相反的,如果教师在教这首词时,设置了如“柳永词的婉约风格”、“柳永对词史的贡献”等研究性课题,学生必然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去查阅有关资料,还要费很多周折去整理材料,这在理论上讲似乎很完美,好像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但在实际的操作中根本行不通,纵使他们从书上、网上、报上、杂志上把别人的文章剪下来,拼成1篇篇文章,充当自己的研究性学习成果,也只不过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这不仅无法实现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初衷,反而增加了新的问题,破坏了学风,使学生丧失了兴趣和热情,滥竽充数,华而不实,实在不可取。

读书,固然能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滋润心灵,当教师通过引导把学生整个的身心和全部精神都投入到读书之中,使其在参与中、在过程中、在体验中,获得读书的积极体验和兴趣热情。研读古文注疏,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四、研读古文注疏,促进优良学法的有效习得

研读古注疏,在授课上除了注意引导学生不要犯咬文嚼字的毛病,还应注意引导学生切实地掌握学生方法,促进优良学法的有效习得,以至事倍功半。

本人在教读《离骚》时,疏通文意后,即发给本文的集解(选自明汪援《楚辞集解》),让学生同课文的注释相互参照,同学们经过认真的比较分析之后,提出了自已独到的看法。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浩荡”,课文解为“荒唐”;《楚辞集解》(以下称为《集解》)解为“浩荡,言君心之纵放,如水之浩荡无涯,靡所底止也,狂惑不定之意”。大家认为,课本同义串释,而“荒唐”意丰,难以把握真义;而《集解》则从本义(水之浩荡,靡所底止)到引申义(君心之纵放,狂惑不定)都作了明确说明,十分清楚。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蛾眉”,课文译文中译为“秀美的蛾眉”,单独时解释为“喻指高尚德行”,《集解》解为“蛾眉”谓美女之眉,细长而美好,形若蚕蛾之眉,屈原自喻也。通过比较,大家认为“蛾眉”单独解释时,应从本义(蚕蛾般细长的眉)到喻义(屈原自喻品德高尚),而在翻译时可两者兼顾,译为“蚕蛾般的秀眉”才妥当,即点形又绘神,文意贯通;而课文译为“秀美的蛾眉”实际上没有解释“蛾”字,不能不说是疏漏。而且注释中把“蛾眉”错排成“娥眉”,一疵。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鸷”,课本解为“凶猛的鸟”,指鹰、雕等,而《集解》解为“鸷鸟,雕鹗鹰鸢之属,此取其威猛英杰凌云摩霄之志,非谓悍厉搏执之恶也”。大家认为课文的注释不合文意,文中“鸷鸟”应是屈原自指,谓刚正之君子与龌龊之小人不同群,因而应解为“飞得高的鸟”,喻指屈原的远大志向。

[芳与泽其杂兮,唯昭质其犹未亏],“泽”,课文解为“污浊”,《集解》解为“泽,言其色之润泽”。两处注解正好相反,谁是谁非呢?大家认为,《集解》的解释更合理。结合上下文来看,“芳”是“其气之芬芳”,概括前段“制菱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泽”是概括“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谓王佩有润泽也”,这样,此句同上段前后呼应,意思关联,成为有机的整体。如果把“泽”字理解为“污浊”,则突兀而来,前后文没有照应。而且,《集解》还有一段文字,更合情理,“此与上章,亦参错文法,其次序本谓制菱荷以为衣,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唯昭质其犹未亏。苟余情其信芳,不吾知其亦己也”。这样一点,“泽”的意义就更清楚了。不仅如此,下文“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也正是从“芳”与“泽”两方面来写,也可作为“泽”义的佐证。

讨论中同学们还有许多问题,这里不—一例举。我觉得这样的课,真正体现了新课程提出三维目标,课堂上,同学们投入了最大的兴趣与热情,借助工具书,比照课本注释和《楚辞集解》,质疑问难,讨论对话,不仅获取了一定的文言知识,还在研读古注的探究过程中掌握了文言文的一种学习方法,同时这样的语文课渗透了学生最美好的情感,养成了作学问所应秉持的科学态度,也触及了文章最深层的文化底蕴。如果长期坚持这种文言文学习方式,学生将达到“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含义,读懂文章内容……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将达到“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发展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学习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反思、探究作品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共同提高”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将达到“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文化修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这种教法,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种学法,唤起了学生青春的热情,提升了思维,锻炼了语言,体现了情感。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5 1518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