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肾细胞癌实用3篇

网友发表时间 1844751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肾细胞癌实用3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肾脏透明细胞癌的病理诊断分析1

[摘要] 目的探讨肾脏透明细胞癌的病理诊断分析。方法整群选取2011年1月-2014年6月在该病理科进行肾脏透明细胞癌的病理诊断的16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3例患者中,肾透明细胞癌I级56例,占%,肾透明细胞癌Ⅱ级43例,占%,肾透明细胞Ⅲ级35例,占%,肾透明细胞癌Ⅳ级29例,占%。镜下可见肿瘤细胞体积较大,圆形或多边形,胞质丰富,透明状,间质富有毛细血管和血窦。结论病理诊断是在镜下观察组织结构和细胞病变特征而做出的疾病诊断,肾脏透明细胞癌是肾癌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预后较好,及早进行病理诊断分析,可以大大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肾脏;透明细胞癌;病理诊断

[中图分类号] R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7(b)-00006-02

肾细胞癌是肾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可分为透明细胞型、未分化型、囊颗粒细胞型三种类型。其中肾透明细胞癌的发病率最高,约为70%~80%,发病年龄可见于各年龄段,年龄高峰在50~70岁。男女发病之比为2:1~3:1。流行病学调杏显示,吸烟是引起肾透明细胞癌的重要因素。病理对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故美国著名医生和医学史专家William Osler称其为“医学之本”。因此,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肾透明细胞癌成功救治的关键。为了探讨肾透明细胞癌的病理诊断分析,整群选取2011年1月-2014年6月该病理科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2011年1月-2014年6月在该病理科进行肾透明细胞癌的病理诊断的16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5例,女58例;年龄36~83岁,平均年龄(±)岁,所有患者均匀不同程度的发热、乏力、血尿、肾区痛和肿块等症状,均符合肾透明细胞癌的诊断标准。

方法

按照病理科标本取材,标本全经过福尔马林浸泡同定,石蜡包埋制成切片,然后经不同的方法染色显微镜下观察。

2 结果

163例患者中,肾透明细胞癌I级56例,占%,肾透明细胞癌Ⅱ级43例,占%,肾透明细胞Ⅲ级35例,占%,肾透明细胞癌Ⅳ级29例,占%。见图1。

3 讨论

肾透明细胞癌是一种恶性程度相对较低,发展程度相对较慢的肿瘤,早期一般无临床症状,在肿瘤体积增大时才被发现。肾透明细胞癌多发生于男性,特别是男性激素衰落的高龄男性易患此病,有资料表明性激素与肾癌的发生有关。有研究表明,吸烟者肾透明细胞癌的发病率较不吸烟者高倍,吸烟量和危险性之间有直接和显著的关系。吸烟的程度,烟龄的长短都与肾透明细胞癌的发生率呈正相关。肾透明细胞癌从癌细胞核的形态分级标准可分为4级,其中I级细胞核直径小于10um,,核仁形态不明显;Ⅱ级细胞核直径大于15um,核形不规则,可以看到核仁;Ⅲ级细胞核直径大于20um,核形不规则,核仁明显;Ⅳ级细胞核的直径与形态基本同Ⅲ级,细胞核异型性明显,见核分裂像。

肾脏透明细胞癌常表现为实质性圆形肿物,细胞中含有丰富的脂质,切面淡黄色或灰白色,常见灶状坏死、出血或软化等改变,切面可呈现多彩状。肿瘤压迫周围组织,可见假包膜。镜下可见肿瘤细胞体积较大,肿瘤细胞具有丰富的嗜酸性胞浆,胞膜清楚,由薄壁血管构成的网状间隔,低分化的肾透明细胞癌内的肉瘤样成分,呈现梭形细胞和瘤巨细胞的组织象;高分化的肾透明细胞癌瘤细胞呈实体巢状排列,部分呈管状,腺泡状或状排列,细胞体积大,呈立方形,网形或柱形,胞浆内含大量脂质,呈透明状,间质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并伴有出血。在病理上需与如下疾病相鉴别:①肾母细胞瘤,镜下可见瘤细胞呈巢状,条索状弥漫侵润性生长,瘤细胞为小网形或卵网形原始细胞,胞浆稀少,核大深染,形状不规则,异性明显,核分裂像多见,部分瘤细胞形成原始肾小管,肾小球样结构,瘤细胞团可见梭形成纤维细胞呈束状弥漫生长。②多囊肾,囊肿呈球形,大小不一,重量明显增大,外形光滑,切面可见梭状或柱状囊肿,呈放射状分布,肾盂和肾盏因压迫而变窄、变小,具有家族聚集性,男女均可发病,与有关报道相似ls。

从该科的研究中发现。163例患者中,肾透明细胞癌I级56例,占%,肾透明细胞癌Ⅱ级43例,占%,肾透明细胞Ⅲ级35例,占%,肾透明细胞癌Ⅳ级29例,占%。笔者认为,对肾脏透明细胞癌及早进行病理诊断分析,预后较好,可以大大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肾细胞癌2

[关键词] 肾细胞癌;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CD147;E-cadherin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35-0063-02

CD147是一种促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因子(extracellular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ducer,EMMPRIN),为免疫球蛋白成员之一,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在恶性肿瘤细胞膜上有较强的表达。CD147能诱导成纤维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MMPS)导致细胞外基质降解,促进肿瘤的浸润和转移[1,2]。上皮细胞钙粘蛋白(E-cadherin)主要介导同种细胞间的粘附反应,人体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与上皮细胞E-cadherin表达降低密切相关[3,4],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147和E-cadherin在肾细胞癌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旨在探讨二者在肾细胞癌中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标本来源

82例肾细胞癌与26例癌旁正常肾组织标本均选自我院病理科存档蜡块,为1990年1月~2007年12月间收集的肾癌手术切除标本。其中女25例,男57例,男女比例∶1。年龄最大78岁,最小17岁,平均岁。标本按WHO肾癌病理组织学分型:透明细胞癌50例;嫌色细胞癌19例;集合管癌6例,囊性肾细胞癌6例;状肾细胞癌1例。核分级按Thoenes标准:1级核30例,2级核29例,3级核14例,Ⅳ级核9例。肿瘤大小:大于7 cm 28例; 5~7 cm 24例;小于5 cm 30例;。临床分期:RobsonⅠ期54例,Ⅱ期20例,Ⅲ期7 例 ,Ⅳ期1例。其中术后随访1年以上76例。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CD147多克隆抗体、鼠抗人E-cadherin试剂及免疫组化试剂盒为美国santcru公司产品,均购自上海DAKO公司。

结果判定

阳性细胞:胞浆或胞膜出现棕黄色颗粒。CD147阳性颗粒定位于细胞浆和细胞膜;E-cadherin主要定位于细胞膜;结果判定根据:参照Sulzers分级法,阴性(-);阳性细胞数50%以上为(+++)。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统计学分析软件包。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

2 结果

组织芯片

共制备了肾癌组织芯片3个,每个组织芯片含41个位点,剔除切片不全,图象不良者,分别含31、37、38个位点,包含26例癌旁正常肾组织及82例肾癌组织。分别进行HE染色,胶体铁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免疫组化结果

肾癌中CD147的表达率为%(58/82),主要在癌细胞膜与细胞浆表达,染色较强(图1、2)。癌旁正常肾组织仅7例弱阳性表达,阳性率(7/26),显著高于正常肾组织(P

CD147和E-cadherin阳性表达与肾癌患者的预后分析

82例中由于各种原因失访10例,其中 76例随访5年以上,因肿瘤复发、转移而死亡20例,存活56例,总的5年生存率为 % 。死亡组中CD147阳性表达率为 %(17/20),生存组中CD147阳性表达率为 %(33/56),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CD147和E-cadherin阳性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n(%)]

3 讨论

肾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涉及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肾癌浸润、转移是肿瘤发展中最重要的过程,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细胞外基质的降解是肿瘤浸润和转移的首要条件[1,2]。锌离子依赖的蛋白酶MMPS能降解细胞外基质,促使肿瘤细胞迁移到其他部位,导致肿瘤的转移。研究证明CD147能诱导成纤维细胞产生MMPS,改变癌细胞与细胞外基质及肿瘤细胞之间的粘附能力,破坏天然组织屏障,导致癌细胞侵袭,浸润和转移[3-6]。本实验对26例正常肾组织和82例肾细胞癌进行CD147的表达分析,结果显示在正常肾组织中CD147的表达明显低于肾癌组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与肿瘤大小、病理分级相关。组织分化程度越低,CD147的表达强度越强,肿瘤越大,CD147的表达率越高,进一步说明CD147影响肿瘤的恶性程度和发展趋势。可能参与肾癌的转移,浸润及发生发展过程。本实验随访资料中生存组CD147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死亡组(P

钙黏蛋白E-cadherin是钙离子依赖的细胞黏附分子,在细胞分化、游走、归位、形态发生、免疫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有研究证明E-cadherin丢失或功能缺失在促进上皮细胞恶变和获得侵袭力中起关键作用[7]。本实验82例肾癌组织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肾组织(P

肾细胞癌的发生发展的机制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本实验提示可能与肾癌细胞中CD147、E-cadherin基因失调有关,表现为CD147表达升高,E-cadherin表达下调,并且具有反向协同作用,共同参与肾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提示肾癌的恶性度越高,侵袭转移能力越强,生存率越低。CD147的表达越强,相反E-cadherin的表达率越高肿瘤的恶性度越低,生存率越高[11]。提示检测肾癌中的CD147和E-cadherin水平可作为评估预后的重要分子指标,也可能是今后肿瘤治疗的一个靶点。

[参考文献]

[1] Sun J. Hemler ME. Regulation of MMP-1 and MMP-2 production through CD147/extracellular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ducer interactions[J]. Cancer Res,2001,61(5):2276-2281.

[2] Nabeshima K,Suzumiya J,Nagano M,et al. cell surface inducer of matrix mealloproteinases (MMPs) is expressed in T-cell lymphomas[J]. Pathol,2004,202(3):341-351.

[3] Afonso J,Longatto-Filho A,Baltazar F,et al. CD147 overexpression allows an accurate discrimination of bladder cancer patients prognosis [J]. Eur Surg Oncol,2011,37(9):811-817.

[4] Gabison EE,Huet E,Baudouin C,et al. Direct epithelial stromal interaction in comeal wound healing:Role of EMMPRIN/CD147 in MMPs induction and beyond[J]. Prog Retin Eye Res,2009,28(1):19-33.

[5] Wang S,Li B,Wang S,et al. Express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CD147 and MMP-2 in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d adenocarcinoma of the lungs[J]. Zhongguo Fei Ai Za Zhi,2011,14(9):710-714.

[6] 程先硕,杨之斌,殷正丰。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肿瘤上皮间质转化的研究进展[J].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1,12(4):437-440.

[7] 朱秀梅,钟良清,罗爱华,等。 COX2、E-cadherin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 中国现代杂志,2009,11(1):50-52.

[8] Hudson LG, Zeineldin R, Stack MS. Phenotypic plasticity of neoplastic ovarian epithelium:unique cadherin profiles in tumor progression[J]. Clin Exp Metastasis,2008,25(6):643-655.

[9] Choi YS,Shin YM, Kim SH,er al.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E-cadherin and beta-catenin in resected stag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 Eur J Cardiothorac Surg,2003,24(3):441-449

[10] DU R,H C,Bi Q,et al. URGll mediates hypoxia induced EMT by modulation of E-cadherin and β-catenin[J].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10,391(1):135-141

肾细胞癌3

[关键词]肾细胞癌;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动态增强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7-0228-02

肾细胞癌,是肾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肾脏原发恶性肿瘤的75%-85%[1]。CT是目前肾脏病变影像诊断的首先方法之一,对肿瘤大小、范围、病变性质以及有无转移的判断等有重要作用。我们通过分析76例肾细胞癌患者的CT表现,以期探讨CT在肾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材料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搜集1997年5月~2007年4月共76例肾细胞癌,其中男53例,女23例,年龄20-82岁,平均42岁。左肾35例,右肾41例。透明细胞癌61例,状癌4例,混合型8例,肉瘤样癌3例。肉眼血尿12例,腹部肿块5例,腰痛12例,体检发现47例。

检查方法:41例行平扫加三期增强扫描。20例行平扫加实质期增强扫描。15例仅行平扫。造影剂使用优维显。使用高压注射器将优维显90~120ml自肘静脉注入,速率3ml/s,动态增强扫描分别于注射造影剂后25s、75s及220s三期进行图像采集。检查前均服500~1000ml的水充盈胃肠道。

2结果

表现:

形态上呈圆形或椭圆形70例,形态不规则6例;最大径~,平均;部分突出肾轮廓外61例,位于肾实质内12例,靠近肾窦3例;边界较清楚58例,不清18例;有假包膜41例;密度呈较均匀稍低密度54例,等密度8例,混杂密度6例,其中钙化者3例,较均匀高密度2例,6例呈囊性。

增强特点:61例行增强扫描,其中50例(82%)肿瘤呈重度强化,5例(8%)呈中度强化,6(10%)例呈轻度强化。53例(87%)强化不均匀。41例行动态增强扫描,其中36例(88%)的病灶强化呈“快进快退”表现,即皮质期显著强化,实质期及排泄期强化明显减低。

肿瘤CT及临床分期(TNM分期):

CT分期:I期49例(64%);II期11例(14%);III期10例(13%);IV期6例(8%)。临床分期:I期53例(70%);II期8例(%);III期9例(12%);IV期6例(8%)。本组CT分期准确率为95%(72/76)。病理上:局限于肾内53例(70%);突破肾包膜侵犯肾周筋膜9例(12%),其中1例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及静脉瘤栓;侵犯腰大肌及肾周筋膜外结构4例(5%),3例伴肾门或后腹膜淋巴结转移,其中2例伴肾静脉下腔静脉瘤栓;肾盂受侵5例(%);1例单纯肾静脉癌栓(1%);远处转移(肺转移)2例(3%)。

3讨论

肾癌,又称肾细胞癌(renalcellcarcinoma,RCC),是肾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现主要依靠影像学方法。随着现代断层影像医学(CT、MRI及超声)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渐提高,肾脏肿物已经越来越多的被捡出。这些病变的进一步定性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其中部分病变可能是早期肾恶性肿瘤[2]。由于目前肾癌在治疗上仍以手术治疗为主,对放疗、化疗及生物治疗均不敏感,所以早期发现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尤其重要。这就要求影像诊断医师对肾癌的诊断必须有个全面的认识。肾癌的主要诊断方法是超声、CT及MRI,肾癌的超声回声复杂多样[3],MRI由于其费用高不普及而限制了两者的应用价值。而螺旋CT价格适中,又具有扫描速度快的优点,其增强扫描可反映肾肿瘤的血液动力学特点,大大提高了诊断准确率。螺旋CT成为目前肾癌诊断的首选方法。

平扫特点:肾癌CT平扫时多表现为等或低密度,圆形或椭圆形,较大时多呈不规则形,常使肾的外形扩大或局部隆起。部分肾癌有假包膜,使病灶边界较为清楚,我们这组54%的病例出现假包膜。部分病灶呈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癌灶内可囊变,出血、坏死、钙化。

增强扫描特点:肾细胞癌血供丰富,螺旋CT增强扫描能够反映肾癌的血供,对其诊断具有较高价值。郭燕等[4]认为肾癌皮质期强化明显,实质期强化迅速减退,呈“快进快退”表现,这一强化形式有定性意义。我们这组41病例进行了皮质期、实质期及排泄期的三期动态增强研究,病灶强化表现及特点与上述文献相符,88%的病例呈“快进快退”表现,即皮质期肿瘤明显不均匀强化,部分强化程度与正常肾皮质相仿,而实质期与排泄期肿瘤强化程度快速减低,与正常肾实质之间反差明显。对肾癌的CT诊断,应该进行三期动态扫描,皮质期易于显示肿瘤组织的供血程度,实质期能较好显示正常组织与瘤灶的密度对比,有利于确定肿瘤与正常组织分界,排泄期利于显示集合系统受侵情况及静脉血栓等,对肾癌的诊断均有一定意义。

肾细胞癌4

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影像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65

[摘要]目的 探析肾乳头状细胞癌及肾透明细胞癌进行MRI增强检查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入选该院2013年5月—2014年4月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肾细胞癌患者96例,包括肾乳头状细胞癌50例,肾透明细胞癌46例,进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比较肾乳头状细胞癌及肾透明细胞癌的MRI影像学特征。结果 肾乳头状细胞癌与肾透明细胞癌的排泄期、实质期、皮髓期的增强相对强度评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肾乳头状细胞癌MRI平扫时T2WI、T1WI均主要为高、低、等混杂信号,而肾透明细胞癌MRI平扫T2WI主要为混杂信号,T1WI主要为等、低混杂信号,其次为等、高、低混杂信号;肾乳头状细胞癌MRI增强扫查主要为轻中度持续性强化,而肾透明细胞癌主要在实质期显著降低,呈快进快出征象,而皮质期呈中重度显著强化。结论 肾乳头状细胞癌及肾透明细胞癌进行MRI增强扫描对二者之间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鉴别诊断;MRI增强扫描;肾乳头状细胞癌;肾透明细胞癌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5)04(a)-0168-02

[作者简介]杜晓东(),男,蒙古族,研究生,研究方向: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磁共振专业。

临床肾脏常见的恶性肿瘤为肾细胞癌,肾细胞癌主要有未分化细胞型肾癌、混合细胞型肾癌、颗粒细胞型肾癌、透明细胞型肾癌,其中常见的两种亚型为肾乳头状细胞癌及肾透明细胞癌[1]。肾透明细胞癌中常有钙化、囊变、出血,二者的预后情况、手术方式、恶性程度等情况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肾乳头状细胞癌与肾透明细胞癌如未能及时确诊,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命健康及质量。有文献指出,肾乳头状细胞癌及肾透明细胞癌进行MRI增强检查,对于二者之间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2]。故该院2013年5月—2014年4月对肾乳头状细胞癌及肾透明细胞癌进行MRI增强检查,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5月—2014年4月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肾细胞癌96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40例,年龄32~60岁,平均年龄(±)岁,肿瘤平均直径(±)cm,均出现腹部肿物、尿频、下腹痛、腰痛、无痛性血尿等临床特征。其中肾乳头状细胞癌50例,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32~60岁,平均年龄(±)岁,肿瘤平均直径(±)cm,肾透明细胞癌46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8例,年龄32~60岁,平均年龄(±)岁,平均直径(±)cm。两组患者在年龄等基线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研究方法

全部患者均进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平扫序列为冠状位T2WI及横断位T1WI,扫描参数:冠状位T2WI TE 93ms,TR 700 ms,横断位T1WI TE 2ms,TR 161ms,横断位T2WI TE 96ms,TR 700ms,增强扫描:在T1WI注入对比剂 mmol/kg钆喷替酸葡甲胺,20~30 s后予以皮质期扫描,40~50 s予以实质期扫描,60~70 s予以肾盂期扫描。经两名经验丰富的主治医师进行扫描后阅片,观察病灶的特征、增强扫描后的强化程度、边缘、信号强度。肿瘤形态包括分叶状、椭圆形、球形,分界模糊或清晰,边缘分为是否有包膜。

仪器和试剂

德国SIEMEMS AVANTO Tim 超导型MR扫描仪。

统计方法

全部数据进行软件系统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以t检验,P<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增强相对强度的评估比较

肾乳头状细胞癌与肾透明细胞癌的排泄期、实质期、皮髓期的增强相对强度评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见表1。

肾透明细胞癌MRI影像学特征

肾透明细胞癌MRI影像特征为T2WI为高、等、低混杂信号,T1WI等、低混杂信号,MRI动态增强时肿瘤强化特征为不均匀强化17例,欠均匀强化16例,均匀强化13例;患者肿瘤信号强度不均:T2WI等信号4例,高低混杂信号10例,高、等、低混杂信号32例;T1WI低信号3例,等信号3例,高、低、等混杂信号12例,等、低混杂信号28例;病灶呈分叶状21例,呈椭圆形或球形者25例;病灶边缘清晰者24例,包膜完整,包膜不完整或边界模糊者22例;病变部位:左肾36例,右肾10例,肿瘤平均直径(±)cm。

肾乳头状细胞癌的MRI增强影像学特征

全部肾乳头状细胞癌在肾盂期、实质期、皮质期均出现强化欠均匀、轻中度强化,T2WI低信号10例,混杂信号40例;T1WI等高信号12例,低信号11例,等低信号10例,混杂17例;肿瘤形态呈分叶状者20例,呈椭圆形或球形者30例;包膜不显著者9例,包膜完整者41例;病变部位:右肾者40例,左肾10例,平均肿瘤直径(±)cm。

3 讨论

85%~90%肾肿瘤为肾细胞癌,可分为集合管癌、嫌色细胞癌、乳头状细胞癌、透明细胞癌四种病理类型,其中两种常见亚型为肾乳头状细胞癌及肾透明细胞癌[3-4]。其中10%~15%的肾细胞癌为乳头状细胞癌,70%~80%为肾透明细胞癌,每种临床亚型的预后具有一定的差异性[5]。临床早期常无特异性特质,或出现肾区肿物、疼痛、无痛性血尿,当出现全身乏力、发热、病灶体积增大时可发现[6-7]。据最新调查结果表明,嫌色细胞癌和乳头状细胞癌的5年生存率约为88%~100%,而肾透明细胞癌的5年生存率可达70%左右,临床对于肾乳头细胞癌及肾透明细胞癌进行治疗前MRI增强扫查,对疾病的预后判断、治疗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8-9]。

该研究对肾乳头状细胞癌及肾透明细胞癌进行MRI增强检查用于鉴别诊断,结果显示:肾乳头状细胞癌MRI平扫时T2WI、T1WI均主要为高、低、等混杂信号,而肾透明细胞癌MRI平扫T2WI主要为混杂信号,T1WI主要为等、低混杂信号,其次为等、高、低混杂信号;肾透明细胞癌供血多充足,动脉期病灶实质显著强化,少数癌细胞因病灶内产生坏死,表现为分格样、环形不均匀等强化特征,肾盂期强化程度显著降低;而肾乳头状细胞癌因乳头内为较细小的纤维轴心血管,无动静脉瘘或大血管,供血不足,呈现轻中度持续进展性强化,常发生于右肾,平均肿瘤直径略低于肾透明细胞癌。此外,二者还需与嫌色细胞癌相鉴别。本文中乳头状肾细胞癌组在排泄期、实质期、皮髓期的增强相对强度分别为(±)、(±)、(±),相对应的肾透明细胞癌组增强相对强度分别为(±)、(±)、(±),两组在排泄期、实质期、皮质期的增强相对强度评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同时该研究结果也与刘常青等[10]研究结果一致,说明MRI增强扫描对肾乳头状细胞癌及肾透明细胞癌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综上所述,肾乳头状细胞癌及肾透明细胞癌进行MRI增强扫描对二者之间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曾志斌,黄静,沈比先。肾脏高密度病灶影像诊断与病理基础[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3,22(1):134-135.

[2]董海涛,马艳花。乳头状肾细胞癌的影像学表现[J].中国实用医药,2014,6(33):179-182.

[3]董佳,沈海林,王肇鑫。肾细胞癌各亚型的CT、MRI表现和肾皮髓期增强扫描对各型的鉴别诊断价值[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4,20(1):117-119.

[4]胡国祥,王成刚,朱磊,等。乳头状肾细胞癌的影像学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2013,19(2):144-146.

[5]张瑾,欧阳汉,陈雁,等。乳头状肾细胞癌的MRI表现[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1(5):143-145.

[6]韩希年,刘光华,王俭。肾颗粒细胞癌的CT、MRI诊断[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4,10(2):156-157.

[7]连世东,谭晓天,徐哲。肾透明细胞癌的MRI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3,21(1):134-135.

[8]胡铁波。肾透明细胞癌与肾乳头状癌CT、MRI表现的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14,50(4):179-182.

[9]程劲松,李镝,王海屹。磁共振T2WI结合扩散加权成像对小肾癌亚型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0(6):107-109.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5 184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