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电算化系统实用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679727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电算化系统实用5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电算化系统1

一、会计电算化系统概述

会计电算化是信息技术发展到特定阶段并在会计影响下产生的产物。从其本质来看,会计电算化是指使用电子计算机对会计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的领域,也就是通过计算机来代替人完成会计计算的工作。我国会计电算化系统起步较晚,在近两年快速发展,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在规模和水平上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建设面临着更大困难。

1.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意义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可以有效简化一些会计核算工作,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同时还能确保数据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在传统的工作方式下,会计核算工作都是通过人工计算完成的,面对大量的数据信息,人工计算的结果难免出现一些误差,效率也难以得到提升。但通过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引入,大多数的核算工作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完成,会计人员只需使用一定的程序就可以自动实现对数据的计算、分析等,极大地节约了人工成本和核算时间。对于一些工作量较大的项目,还可以根据要求建立一定的数据处理模板,将所有流程都整合到一起。采用一些先进软件还可以将数据根据时间顺序进行展示,工作人员随时可以调用所需数据。

2.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发展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发展历程也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其具体的阶段主要可以划分为四个,分别是理论研究和设计阶段、软件开发阶段、应用推广阶段和综合开发阶段。当前的会计电算化内涵是通过现代科技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使用计算机对会计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有效减少了对人工的需求量,使企业的会计信息实现了最大限度的应用,并对相关信息进行有效整合与分类,为企业发展打下坚实的会计信息基础,有利于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

3.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优点

会计电算化系统在企业的会计工作得以应用后,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会计核算方式,使得会计部门内部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方式也发生相应的转变,促进会计工作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减少会计工作的时间,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此外,会计电算化系统,相比传统的手工会计,有着更准确的信息处理特点,不仅能够减少会计信息处理过程中的错误,而且还能借助电算化系统来保障会计信息保存的长期稳定性。

二、我国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发展应当遵循企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起到提升企业经营质量,促进企业生产效率提高的作用。要达到这些要求,我国当前的会计电算化系统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当前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中还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

1.会计电算化制度不够完善

我国会计电算化应用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没有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制度,对电算化过程中的各项内容进行严格规范。会计电算化与传统的会计工作方式存在明显差异,相应的,在管理制度上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在传统的管理制度下,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许多功能和价值无法得到有效发挥。但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尚未对会计工作制度进行改革,在许多企业中仍然以人工处理为主,在会计工作方式上没有进行根本转变,之前制定的新的制度也没有得到有效执行。还有一些企业存在内部会计制度与国家要求不符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对计算机技术的把握存在问题,对会计电算化这一概念的把握也存在偏差,导致在进行制度建设时无法把握正确方向。

2.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不足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进程是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的,尽管发展过程中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许多企业还存在对这一概念认识不足或出现偏差的现象。许多员工将会计电算化简单地看做用计算机完成记账工作,事实上,这两个概念存在很大区别。而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则容易在会计工作过程中产生很多问题。在会计电算化发展前期,绝大多数企业都没有对电算化这一概念进行充分了解,再加上大多数企业只关注会计工作是否能够给企业带来足够的经济收益,而忽视了对会计电算化工作流程的优化。很多时候,会计电算化被看做是节省计算时间的一种工具,其强大的数据分析整理能力被长期忽略,会计电算化的真正功能没有得到发挥,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事实上,合理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分析和处理会计信息,帮助管理者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决策,将企业在会计信息上的资源和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从而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经济效益。

3.会计电算化系统软件开发不到位

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系统软件应当实现会计信息的共享、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建立会计管理网络等。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许多企业都面临着会计软件开发的瓶颈,软件功能的开发不到位,电算化功能薄弱,无法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许多企业现阶段采用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只能进行简单的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无法将这些数据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更无法建立模型对企业的运行情况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评价。

4.会计从业者专业素质不高

尽管会计电算化系统可以较好地实现电算化工作的自动化管理,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仍需要人工参与,尤其是一些关键信息,需要进行检查和核对,还需要人工输入原始的数据。这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当前的会计从业考试还没有将电算化操作能力纳入考试范围中,与实际工作要求产生脱节,导致大多数会计从业人员缺乏基本的电算化操作能力,对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流程和原则都没有充分掌握,更无法将相关的要求落实到日常工作中。这一问题在中小型企业中尤其严重。大多数中小型企业中的会计从业人员并没有经过严格的筛选和岗前培训,掌握的计算机知识也十分匮乏,一旦在工作过程中设备出现故障或程序出现问题,工作人员无法进行及时维修,将导致会计工作受到很多阻碍,工作效率下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企业要真正实现会计电算化就必须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岗前培训,使会计人员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在工作过程中,也要定期组织对会计人员的培训,使其掌握最先进的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为企业的会计工作提供一定的技术保障。

5.资金短缺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维护和升级等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但由于中小型企业自身在资金上的缺陷,导致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系统无法得到良好的维护和开发,给信息处理造成了一定阻碍。会计电算化系统起到了信息存储、数据传输等功能,其中包含着大量的企业机密,一旦系统出现问题,或者出现安全隐患,就会出现信息泄露的危险,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再加上系统的外在威胁和操作人员在维护能力上的不足,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实际上十分脆弱,企业的会计信息时刻面临着泄露的危险,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三、中小企业中会计电算化应用策略

我国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会计信息的处理尚不完善。提高会计信息处理的质量有利于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减少数据处理误差。其次,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还能促进财务系统的整体建设和发展。

1.完善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制度

企业应当制定完善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对每一个阶段的工作流程进行详细的制定和划分。每一天的核算工作完成后,都应当对当前的信息做好详细记录,做好信息备份,并对系统功能进行确认,防止系统受到侵入和破坏。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也要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严格防止数据丢失和泄露。为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应当做到双重备份,多渠道保存,对于一些数据应当实现纸质化保管。管理制度建立应当建立在分工明确的原则上,数据的输入人员和管理人员应当做好职能划分,并各自设置好登陆系统的密码和权限,以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对系统中的数据应当做好定期删减和调整,减少系统维护的工作量,确保系统中有充足的存储空间。在数据保存后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确认,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2.加强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

要加强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就应当将这一概念融入到企业的文化建设中,使其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对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和重视应当自上而下展开。首先,企业的管理者应当对会计电算化引起高度重视,加大对会计电算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在企业内部机构中设置专门的会计电算化管理部门和相应的监管人员,并对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实行完善的考评制度,以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会计工作人员自身也要加强思想觉悟和专业能力,充分熟悉和掌握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工作流程,严格按照制度的相关规定展开工作,并定期学习、接受培训,不断提高专业能力,为企业发展打好基础。

3.开发专业的会计电算化软件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建立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因此,提高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软件功能是提高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功能的有效途径。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要提高计算机软件的安全性,降低系统软件运行的风险,排除会计电算化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从而防止企业在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出现的经济损失。财务软件和计算机系统是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中最主要的设备,要确保其工作效率,在配置上应当注重品质和水平,同时也要根据企业的实际经济能力考虑经济性。企业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还要根据技术发展和工作需求,定期进行软件升级和更新,管理人员则要做好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对系统中的数据做好及时的备份和处理。为增强系统对病毒的抵御能力,应当在系统中安装一定的杀毒软件,并采用加锁程序对设备进行保护,设置防火墙对网络进行安全预防。随着我国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会计电算化系统软件的开发上也将有更大进步,将进一步推进企业信息建设。

4.对会计从业者定期展开培训

在会计电算化的进程下,会计工作人员的重要性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仍对会计工作的质量产生较大影响。要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就要展开定期培训,从计算机操作能力、数据的分析处理、会计电算理论等方面展开教学,使会计人员充分掌握会计工作过程中应有的技能。会计人员还应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对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进行合理有效的处理,使得专业知识结构更加完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5.加大对会计电算化的投资力度

任何制度的建立、实行和完善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建立也不例外。企业应当转变过于关注短期经济效益的发展方式,将更多注意力放在内部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上,只有确保内部工作体制的完善,才能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才能在长远的竞争中树立优势,从而获得更好发展。因此,企业应当在会计电算化建设中投入更多资金,加强系统的升级和完善,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程序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高效性。

四、结语

近年来,会计电算化系统在我国的中小型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并且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但当前中小型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建设还存在较多问题,尤其是安全隐患的存在给系统应用带来了阻碍。企业应当重视会计电算化系统建设的重要性,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为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建设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宏。我国工业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及对策[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0(21):42-43.

[2]李长山。浅议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政研究,2010(4):88-89.

[3]陈新。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12):24-25.

电算化系统2

关键词:电算化会计;系统安全;研究与探索

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计算机在经济生活的广泛应用,我国企事业单位的电算化会计工作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虽然我国会计电算化是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起步较晚,但是,其应用非常广泛,因此,加强电算化会计系统安全问题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

的现实意义。

一、关于我国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安全风险存在表现及原因分析

(一)人为因素,舞弊造假。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有些系统内部工作人员窃取口令、文件,用来作弊。或非法转移资金、掩盖各种舞弊行为泄露商业秘密、等。

(二)会计软件自身缺乏安全性与保密性。不少单位由于各方面原因,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开发模式是选择购买通用的电算化会计系统,由于通用使得一些非法用户可以很方便的从外部打开数据库,对数据进行违法操作,造成企业的严重损失。还有一些会计软件缺乏“操作日志”记录功能,客观上增加了追究责任的难度和产生风险的几率。

(三)会计人员缺乏风险防范意识。电脑无与伦比的运算速度改变了会计信息的形成过程,但由于部分会计人员对计算机风险缺乏了解,思想上不够重视,许多单位也忽视安全防范教育。

(四)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不少单位非电算化会计人员随意操作、至使系统软硬件故障等,导致会计数据错误、丢失或被篡改。在网络环境下,数据容易被截取、盗用,甚至被篡改。同时,由于审计取证难度大,同时加大了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

(五)病毒侵袭造成计算机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当前,计算机病毒防不胜防,在网络环境下,一台计算机染上病毒,能够导致网络中其他计算机也感染病毒,它可以通过软盘、U盘等途径进行传播,还可以通过网络环境和电子邮件进行传播。有些黑客为了获得商业利益或其他利益而入侵单位的电算化会计系统,盗取机密资料、文件、数据等,从而获得非法利益。

二、如何做好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安全防范对策问题的几点思考

(一)从内控制度抓起建立健全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

l、对一般工作上控制:一定要避免兼职,因为组织与管理控制的基本目的是减少发生错误及舞弊行为的可能性。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不相容的职务要相互分离,互不兼任,同时还应定期轮换,以减少利用计算机舞弊的可能性;业务处理部门与用户部门的职责要严格分离,除了执行业务记录的职能外,不能负责业务的批准和执行,也不能保管除计算机系统以外的任何资产。

2、对应用过程的控制

(1)关于输入控制:经审批的业务数据能准确、完整地输入系统,被系统发现并拒绝的错误数据,能经恰当的改正后重新输入系统。所有业务数据输入前必须经过恰当的审批手续,只有经审批的数据才能输入系统。所以输入操作是保证系统数据正确的关键环节,要有严格控制;会计软件必须具备必要的防范会计数据输入差错的功能。

(2)关于处理控制:处理过程的现场控制应该将前个过程的数据处理结果进行现场检索,经过系统核对、验证无误,确认该处理过程正确无误后才可以进入本次处理;业务时序控制是会计数据处理过程中,一个处理过程的运行结果取决于若干个相关条件过程的完成;数据备份及可恢复控制是将机内会计数据进行备份,是过程控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种防止数据丢失的防范措施。

(3)关于输出控制:在账簿无误的情况下再进行输出报表等,这便是时序控制;根据账簿、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设置控制程序对输出的数据进行核对,是数据稽核控制授权输出控制就是只有经过批准的人才能执行输出操作企业单位的会计信息。(二)进一步完善电算化会计系统的软件管理制度

电算化会计系统投入运行后,首先应保证会计软件运行的安全会计软件必须具备安全和保密功能模块。软件设计者应开发权限设置、自动校验、提示功能、保护功能等模块,并融合到系统软件中,引入各种控制机制,使各业务系统成为基于同一种操作系统平台的大系统。各种业务之间能相互衔接,相关数据能够自动核对、校验、备份。为了会计核算资料安全保密,任何人不允许直接使用命令打开数据文件对数据操作,或使用工具软件直接对会计软件的文件进行操作,能够自动进行数据备份,保存会计档案资料以磁性记录形式并进行加密存储。

(三)关于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硬件管理制度

为了尽可能减少硬件故障率、减轻硬件故障造成的危害,应加强硬件管理。因为硬件是会计软件运行基础。严格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工作岗位的职责范围,单位应根据工作的需要,建立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岗位责任制,切实做到层层防范系统各模块要设置相应的口令;执行严格的权限控制措施,严格遵守操作程序,每次操作完毕,应执行相应命令退出系统,以防数据丢失。遵守上机登记与运行日志相结合的管理制度,由会计软件自动生成的运行日志,系统管理员要定期检查等。实现对用户使用系统的及时跟踪。

(四)切实加强病毒的防范和控制

对于计算机病毒应采用“防、查、杀”相结合的方式,坚决防止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一定将病毒对系统的潜在破坏性减到最少。防范工作应从这几方面进行:必须使用正版软件。由于购买的盗版软件从非正规渠道,则可能携带病毒,要提高对计算机异常现象的警觉。发现计算机有奇怪的现象的出现可能意味着计算机感染了病毒、计算机中存在有问题的软件或出现了硬件故障;及时升级反病毒软件。定期备份数据。数据一定要至少每周备份一次,通常要进行异地备份;对外来软盘要进行防病毒检查专机专用,决不打开来历不明的邮件。

(五)关于网络安全控制

企业的电算化会计系统已是整个企业信息化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互联网得到充分的应用。关于用户权限设置,从业务范围出发,将整个网络系统分级管理,.层层负责,对各种数据的读、写、修改权限进行严格限制,拒绝其他用户的访问。关于密码设置,每一用户按照自己的用户身份和密码进入系统,对密码进行分级管理,避免使用易破译的密码。对重要数据加密,传输重要数据前对其进行加密,接收到数据后作相应的解密处理,并定期更换加密密钥。关于设置网络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对于需要与外网进行数据通讯的单位,需要安装网络防火墙。网络防火墙主要安置在网关处,对流入、流出单位内部的数据进行安全防范。能够防范众多的攻击手段,保证内部网络的安全。另外,为了防范内部的网络威胁还需要配置入侵检测系统。两者互为补充,可以极大的保证内部网络的安全。

参考文献:

[1]王秀玲,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05,(7):60;

电算化系统3

一、认清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功能的必备条件

企业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功能的目的是:充分利用计算机能快速提供信息的能力提高会计信息加工的效率,为经营控制和管理决策提供满意的服务。要实现这一系统功能完善的目的,就必须认清企业应该具备的必要条件:

1、系统完善须有资金保障

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往往需要补充配置和更新一些计算机硬件设备和基础软件系统,还需要增加系统日常运行费用和系统完善后人员培训费用。因此,企业在做系统功能完善之前就应当把所需的资金纳入企业的年度预算,以保障有充分的资金支持会计电算化系统功能的完善。

2、系统完善必备的人才

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功能完善的程度和在企业经营控制和管理决策中发挥多大作用,关键在于会计电算化人才。一般地说,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需要3类人才:系统分析师、系统维护人员、系统操作员。系统分析师不仅要具备软件开发的知识,而且要精通会计、财务、管理专业技术,他可以主持系统完善的全部工作和整体设计。系统维护人员必须具备计算机软件开发和软硬件维护的知识,同时还应具备熟悉会计系统的会计和管理基本知识。系统操作员只要具备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知识和熟练的会计业务。会计电算化系统功能完善的效果取决于系统分析师的工作胜任程度。

3、管理工作基本规范化

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建立促进企业管理更加规范化,而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完善是增加对经营控制和管理决策的支持,除了对会计核算所需的数据收集的基础工作要规范一些,还特别强调管理基础工作规范化,它包括:计量规范、标准成本体系、规章制度、数据收集和传递基本程序等,这些工作做得好坏会直接影响会计电算化系统功能的发挥。

4、企业领导人对系统功能完善的需求

以前,许多企业领导人对会计电算化系统功能的需求是被动的,他们没有考虑到会计电算化系统信息对企业的经营控制和管理决策有何推动作用,因而导致会计电算化系统发展停滞不前。然而,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条件下,信息的价值已今非昔比,因此,企业领导人对会计电算化系统信息会提出很高的要求,同时也必然会重视会计电算化系统功能的完善。

二、打破旧传统,采取新策略

会计电算化系统要从原来的单纯的会计核算进一步开发成为具有支持经营控制和管理决策的高级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所涉及的策略是多方面的。

1、废弃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策略,强调以会计、理财和经营管理等先进管理技术为主,并与计算机技术良好地融合。会计电算化系统功能是否适应先进的企业管理需要,其关键在于系统开发人员对会计、理财和经营管理方法和技术掌握的程度,以及如何使用计算机实现这些方法和技术。因此,在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时,应当考虑企业信息系统的整体性,不能单纯从会计子系统的目标出发,应当从不同的管理职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延伸会计数据的概念,尽可能利用国外的成功经验,以便拓展会计电算化系统,能适应于经营控制和管理决策。

2、打破以企业管理现状为基本需求,采用以会计、理财、经营管理的先进技术和方法导出的新的需求作为会计电算化系统完善的基本要求。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的传统原则是非常强调系统用户的需求,要求系统开发的会计软件应当适应企业管理现状的需要,这只能简单地把会计系统模式和管理模式做一次移植,采用这样低水平的应用软件,即使装备最先进的计算机设备,也无法促进企业经营控制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众所周知,我国企业管理水平低,会计信息系统效率低,会计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这是我国企业界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必须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开发出先进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促进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知识尽快更新以适应现代市场竞争的要求。

国外较成熟和先进的会计商品化软件一般都是按照国际先进的适用管理方法和技术的共性及新型的管理模型进行开发而成。目前,我国会计商品化软件的功能基本上都是集中在财务会计方面,要完善这一系统,一般可采用与软件开发商合作或有能力的企业自行组织人员进行二次开发,这样可给企业管理人员造成一种必要的压力,并迫使他们去改变落后的管理现状。

3、改进以计算机技术人员为主的习惯,主张以财会人员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主导作用。会计在企业中掌握着绝大部分的经济信息,又通晓这些信息的分析和利用,因此,会计人员应当将其精通的会计、理财和管理技术与计算机专业人员的计算机技术融合在一起共同开发会计电算化系统。从目前已实行会计电算化的企业来看,若是单纯外购的商品化软件或由企业自身的计算机专业人员开发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其实际的运行效率和效果都不令人满意,而且安全性能差。可以说,没有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参与开发和完善,会计系统是很难发挥经营控制和管理决策的支持作用的。

三、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功能的实施方法

要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功能,提高会计系统的效率,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就必须遵循与完善策略相配套的实施步骤和方法。

1、明确系统完善的目标

系统完善的目标是:大大改进企业的会计信息在经营控制和管理决策中的作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提高经营效益。原会计电算化系统仅着眼于减轻会计人员劳动强度和提高会计数据准确度,要想完善这一初始系统,应(1)采用网络联机系统,所有的数据从经营管琦现场适时收集,及时处理,快速反馈第一线。(2)实现会计反映和经营控制一体化,强调扩充经营控制的功能。会计电算化系统具有对经营控制的功能多少是衡量会计电算化系统水平高低的一种重要尺度。(3)实现会计、财务、生产、销售集成化系统。现代企业有一个显著特征是从产品开发研究、生产制造和产品销售到理财活动应当以会计电算化系统联成一个有机体。建立集成化信息系统应当以会计电算化系统为基础,完善扩展而成,这样可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

2、注重分析,系统完善按统一规划进行

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目的是为经营控制和管理决策提供及时而可靠的信息,因此,在做系统分析时应当明确企业的主要经营控制和管理活动,清晰地掌握这些控制和管理活动所需的数据或信息的产生?处理?应用的流程,并了解他们与财务目标的关系,使完善后的系统不会偏离整体设计,同时也避免各个控制和经营活动各部门分别建立自身的信息系统而造成数据管理混乱、资源浪费、功能重复,便于建立一个优化的、综合的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

3、选择适用的设计技术

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在系统结构设计上应选择流行的模块化、标准化、网络化技术,应当使系统既具有联网实时处理又具有单机批处理的灵活性。在代码、数据结构设计上,采用标准化、统一化格式。在人机界面设计方面,采用联机在线帮助,在数据录入、查询等功能下,均可得到明确的帮助或提示信息,在有限的屏幕中给出多窗口的信息,处理运行时连续给出处理和操作的提示信息,使系统有较好的透明度。在系统数据和信息的安全和保密性设计上,采用各子系统和重要数据加密和规定必要的使用权限口令,并采用自动备份重要数据的措施,以确保系统和数据的安全。

电算化系统4

[关键词] 系统开发;统筹法;管理信息系统

近半个世纪来,随着各学科间的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开成了许多边缘学科,数学作为研究客观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在许多学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试从系统开发角度,利用数学方法,借助于计算机,探讨电算化系统开发中数学方法的应用。

一、系统开发中网络技术运用概述

系统开发是指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过程,即构思、设计和实现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的过程。

系统开发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按照系统工程的思想,系统开发一般要经过系统开发的准备、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等阶段,在实际中,一个系统的开发往往技术复杂,研制周期长,耗费资金大,协作单位多且协作关系复杂,除非运用某种计划和协调方法,否则难以了解和控制其进展,而网络技术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力手段。

统筹法又称网络技术,它主要包括计划评审术和关键路线法。计划评审术的基本方法有助于在大型任务中管理和控制人力、材料、设备和时间的利用,可用它来找出任务中的关键部分并对其作出必要调整,达到按期完成任务的目的,最适合于包含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大规模开发的研究性的任务。比前者早1年问世的关键路线法是一种考虑确定因素开发、研究项目的计划和协调方法。除适用范围的所不同外,两者方法相近,都是用网络图表示一项计划的整个过程,而且都是以时间最长的路线作为关键路线来重点予以管理。

统筹法的基本原理是将研究与开发的项目和控制过程用网络图形式地、逻辑地、连贯地构成整个计划模型。通过分析和计算,找出关键工序或关键路线,通过不断改善,调整平衡网络计划使资源(人力、物力、财力等)在系统中得到合理安排,有效地加以利用,以最少的时间和资源消耗来完成整个系统的预期目标,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统筹法应用于系统开发有以下几个优点:

1.可将整个系统开发过程有效地组织起来,指明关键所在,使开发者能对所开发项目所需时间、人力、财力、物力等统筹考虑,全面安排。

2.通过网络图可以反映整个系统开发的过程结构,相互关系及其进度,有利于各部分间的配合,步调一致地完成共同任务;

3.可以把一个复杂的系统分解为若干个子系统,从局部最优达到整体最优;

4.可以借助于计算机这一有效工具,提高管理水平。

系统开发之所以能借助于网络计划技术,是基于系统开发的过程,也是按系统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有步骤的展开。同时不排除在某段时间内相互交叉,以及根据需要可同时开展不同阶段的工作,而且其中所涉及的因素也往往是不确定的,抽象出的模型与统筹法十分类似。因此,统筹法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如有可能得到应用,将对其研制周期、耗费资金、关系的协调起到有益的作用。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大型软件,研制开发技术难度大,需要包括会计师,程序员和用户在内的各方面专业人员共同协作才能完成,而系统开发中的准备和分析阶段是系统开发的基本工作阶段,这一阶段的工作成效将直接影响着整个系统开发的顺利完成。该阶段内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越多,将来设计和实现的效果越好,困难和波折也越少。下面仅就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的准备阶段来具体讨论统筹法的实施。

二、系统开发中准备阶段统筹法的实施

应用网络方法编制计划时是用网络图来表示一项工程,组成工程的各道工序相互关系的,由事项、作业(工序)和路线3部分组成:

1.事项:表示作业的开始或结束,用“”表示。

2.作业:指一项工作或工序,用“”表示,工序需占用时间,在网络图中,作业时间为零的工作称为虚作业,其作用是将前后工序联接起来,表明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3.路线:指从起点开始,顺箭头方向连续不断达到终点的线路。完成一个作业可能有许多可以同时进行的路线,其中最长路线称为关键路线,其时间直接影响到整个任务的完成期限,编制网络图的基本思路是要在网络图中找出关键路线并挖掘潜力,合理利用资源以达到缩短工期、降低费用的目的。

一般网络图的绘制可分为三个步骤,即任务的分解、作图和编号。

任务的分解是将一个系统根据需要分为若干子系统。再对子系统确定各步骤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关系,不断修改后,客观反映出任务的结构和内在联系,最后将其联系制成作业关系分析表。

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准备阶段,主要是根据用户所提出的要求,确定新系统的目标,找出原有系统的问题,同时,对企业内部会计活动、外部环境进行调查,然后,交由有关部门审核,根据上述分析,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的准备阶段,可大致表述为表1所示内容。

其中,初步调查可同时从三方面展开:由用户提出现行系统问题,会计师和用户共同调查企业内部状况及外部环境,由程序员提出新系统所需资源及新系统设想,分别写出书面调查报告,共同以新系统进行可行性分析,然后交有关部门审核。

作图是按作业关系分析表所标明的各作业先后顺序,将事件和作业用直线连接。表1可相应表述为图1所示网络结构

图1中各作业标号含义见表1,其中虚线表示虚工序,表明作业c、d、e、f完工后,h才能开工,虚工序的作业时间为0。

为便于管理、控制和计算,网络图中各事件均应编号,一般原则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画出网络图仅仅是运用网络技术的开始,网络图中参数是对计划进行管理、组织、协调和控制的重要依据,是定量分析的基础。下面着重讨论事件时间参数的计算。

1.事件最早开始时间的计算- te。事件最早开始时间指事件开始的各作业最可能开始工作的时刻。为任务的最初事件开始到本事件完成时的最长时间之和,计算从网络的始点开始,自左至右逐一进行计算,分两种情况:

a.当一支箭头指向某一事件时,如图1中的⑨,即ij则te(j)=te+t(i,j)

b.当多支箭头指向某一事件时,如图1中的⑥,则te(j)=max{te(i)+t(i,j)}

2.事件最迟结束时间的计算— tl。事件最迟结束时间表示该事件结束时的各作业最迟必须完工的时刻,在此时刻若完不成则会影响后续作业的按时开工,计算应从网络图的始点开始,自右至左,直到始点。相应也分两种情况。

a.当一个事件引出一个箭头时,如图1中的②,tl(i)=tl(j)-t(i,j)};

b.当一个事件引出多个箭头时,如图1中的③,tl(i)=min{tl(j)-t(i,j)}

3.事件的时差。 r(i)=tl(i)-te(i),亦称为松弛时间,其值若为正,表示按计划提前完成的时间,为负表示超过计划完成的时间。时差越大则挖掘时间的潜力也越大。

4.关键路线的确定。关键路线即可行路线中时间最长的路线,其时差为0,它将影响到整个任务的完成。因此网络计划管理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在关键路线上抢时间,争取缩短任务完成的周期。

三、关键路线的计算

下面通过计算找出关键路线,图2中箭头位置下方所标数字为各作业所耗时间。

解题步骤:

1.从始点开始按顺序计算出各事件的最早开始时间,直至终点,其结果用“”标明。

2.从终点开始往始点方向计算各事项的最迟完成时间,直至始点,其结果用“”标明。

图2中各事项的最早开始时间计算如下:

由此得事件分析表如表2

其中松弛时间为0的事件(事件4因不能构成关键路线除外)所构成的路线为关键路线(在图2中用粗线标出),即关键路线为:①②③⑥⑧⑨⑩

表2中事件的最早可能实现时表示该事件开始的各工序最早什么时间能够开始,此时前面各工序都已结束,而事件的最迟必须实现时表示这个时间里此事件还不完成,就要影响它紧后的各工序的按时开工,因此关键路线上各工序的时间是紧密衔接、环环相扣的。而在非关键路线上各工序的配合存在提前或拖后的可能性,可机动灵活地利用时间,在保证整个目标实现的前提下,将多余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援关键路线的各道工序,以保障整个计划的顺利完成。

实际中,以上计算可以交由计算机完成。

对应于表2,各记录见下表,其中最早开工时、最迟结束时为计算值,不必输入,第一条记录对应于te=tl=0,最后一条记录对应于te=tl。

当最早开工时=最迟结束时,对应的结点即在关键路线上。

参考文献:

[1]刘仲英。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3.

[2]杨世胜。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5.

[3]朱世立。汉字true basic语言和系统工程常用方法[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88.

[4]童惠泉,王筱琴,舒辉。实用企业管理电算化[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5.

电算化系统5

1.计算机本身的安全性问题

计算机本身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影响计算机本身安全隐患的因素主要来自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计算机硬件系统是计算机正常运行的基础,如果计算机硬件出现问题那么就会给会计电算化工作带来巨大的损失,尤其是计算机硬件设备的损坏,就会导致相关会计数据的丢失,而且硬件设备的损害一般很难修复。

2.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的安全性

计算机软件系统是影响会计电算化安全的主要因素,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安全性主要是因为病毒的侵犯和使用不正规的软件系统。在网络环境中,计算机系统要具有抵抗计算机病毒的能力,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病毒的隐蔽性和传播性会更强,而一旦计算机软件被病毒侵犯后,就会导致会计数据的篡改、删除以及被恶意的破坏;而计算机软件系统的不正规就会影响计算机的会计运行。

3.计算机使用者的安全性问题

会计人员是使用计算机的主要人员,如果使用计算机的会计人员没有安全意识也会导致会计电算化系统出现安全隐患,比如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比较低,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私利,他们就会认为的破坏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相关数据;第二会计人员缺乏计算机的操作技术能力,目前会计操作人员虽然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机操作技术能力,但是一旦出现较为复杂的安全问题时,会计人员就不能及时地进行修复操作,或者因为错误的修复操作,而导致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问题更大;第三会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系统安全的不重视。会计人员认为会计电算化系统安全问题属于计算机操作部门的责任,因为计算机原因导致的会计电算化出现的安全问题不属于自己的职责范畴,不需要研究会计电算化系统安全问题。

二、影响会计电算化系统安全性的因素

1.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授权方式

在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工作模式出现了新的变化,尤其是会计交易授权发生了变化:一是授权的结果难以评价。在实施会计电算化系统后,交易的授权在系统设计阶段就已经完成,即使在实施过程中出现授权的不合理也没有办法更改,而且会计电算化授权的方式是通过口令授权,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口令进行会计交易,因此会计电算化的安全性存在隐患;二是会计电算化的交易是脱离人的控制,而又程序自动控制的。

2.职责分离与监管不力

一般来说,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设计、开发以及维护是由专业的人员进行的,而这部分人员有脱离企业的监管,这样如果这类人员故意破坏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或者在维护中由于失误而导致系统存在安全漏洞,这些问题一般人员又很难发现,结果就会导致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存在隐患,给企业的会计业务带来严重的影响。

3.会计电算化软件功能还不完善

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功能还不完善,软件系统主要是以解决企业总账核算的,而对于各类的子账核算还相对不完善,即使最新开发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也主要是建立在总账的基础上;而且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不能对市场风险进行准确的而评价与分析、不能对企业的贷款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预测,同时我国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开发与应用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三、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安全的具体措施

1.建立完善的会计电算化法制和治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会计电算化法制能够在制度上规范会计电算化的运行,并且为会计电算化的安全高效操作提供有力的保障,并且对于违法操作行为给予强有力的震慑作用,会计电算化制度的具体制度措施包括:建立上机操作制度、岗位责任制度以及保密制度等等。

2.完善内部控制

完善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主要是从对工作职能的控制和在系统应用过程中的控制:对工作职能的控制主要是对工作人员的控制,明确会计工作人员和系统维护人员的工作权限,避免出现越权操作行为出现,同时也要做到专人专机,降低舞弊现象的出现。而对于不相容岗位要建立相互独立的工作制度,并且实施定期轮岗制;对系统应用过程的控制主要是从数据的输入、处理以及输出的控制。要想在根本上保证数据的真实,首先要对数据的输入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输入的数据要有正规的手续,其次进行数据处理时要注意观察数据处理过程中的问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处理,最后在经过上述两个环节的处理后要对数据的输出结果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数据的完整与准确,并且要有专人进行输出报表。

3.建立病毒防护的安全保护措施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5 1679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