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绩效评价系统实用5篇

网友发表时间 534792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绩效评价系统实用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绩效评价系统范文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教育事业有了明显的发展。自2000年以来,我国财政教育支出逐年稳步增长,2008年比2000年增长倍。然而,从总量上看还存在偏低的问题,2000年至2008年,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平均比重已达%,但占GDP的平均比重仅为%,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甚至落后于经济欠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为适应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管理的要求,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财政部于2004年制定了《中央经济建设部门项目绩效考评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要求对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由各种专项资金安排的行政事业类项目、基本建设项目和其他类项目,运用一定的指标、方法,对项目建设和营运(使用)绩效进行综合考评。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是一个基础性的评价种类,也是开展整个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基础和开端。选择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种类中最基础、最具代表性的基本建设项目作为试点和探索研究的起点及重点,对逐步推广我国财政支出绩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杭州市教育基建支出及绩效评价现状

(一)杭州市财政教育基建项目支出现状分析

1、存在的问题

作为沿海发达城市,杭州在教育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近年来,杭州市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强,2005-2009年,杭州市财政的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总额达亿元,平均年增长率达%,为杭州市教育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使杭州教育的面貌在近几年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同时,由于历史的原因、教育大背景的限制,在教育基建支出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育支出总量短缺

近几年杭州市教育基建项目支出在总量实现了较大增长,给学校的校区搬迁、扩建,更新基础设施等给予了有力支持。然而由于中小学仍普遍反映教育经费的增长仍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教育经费捉襟见肘,限制了教育基建项目的开展,使得学校在改善教学条件方面仍不能达到最优效果。

第二,教育基建项目支出结构不合理

不管是全国范围的教育支出,还是杭州教育支出,都存在着高等教育的财政拨款远高于义务教育,使得高等教育基建支出远高于义务教育基建支出,在结构上存在严重的缺位和越位。

第三,教育基建支出效率有待提高

鉴于教育的特殊性,教育的成效相对于支出往往有较长的时滞,同时其外部性使支出和成效很难一一对应,这些客观上要求提高教育基建支出效率更多地依靠对特定支出项目的事前评价和对支出的事中规范。然而事实上,各个学校在提高教育基建支出使用效率时,主要依赖事后相关机构的考核,而考核指标往往只粗略地对资金使用和落实情况、是否出现违规等进行评价,缺乏对项目计划本身是否科学、投入后是否出现资金使用浪费以及项目预算本身是否已经精简等更具体的考核。这样很容易导致教育基建支出在投向和使用上的低效率。由此看来,只有变目前的事后考核为科学的事前预算安排,严格的事中执行监督和事后的执行结果评价等一整套体系,才能真正改善教育基建支出效率低下的现状。

2、解决问题的思路

以上主要提及了杭州教育基建支出面临的种种困境,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也为教育基建支出走出困境提供了思路:

第一,引导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解决教育支出总量不足。虽然目前杭州财政投入占整个教育投入的大部分比例,但是存在发展其他投入主体的广泛前景。一是鼓励个人、企业增加对教育的投入。调查表明,现在家庭支出中相当比例的支出用于中小学教育,随着家庭教育支出的增加必定会鼓励个人加大教育投入,弥补政府教育支出不足。二是引导社会捐赠加大教育资助,使社会捐赠发展成为教育支出资金的重要渠道。三是鼓励银行加大对教育贷款的优惠措施,使银行贷款发展成为弥补驾驭经费不足的一个重要途径。

第二,鼓励社会中介机构参与对学校教育基建支出的审核和监督。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逐步完善,一些项目评估、财务管理、财务审计等中介业务也得到了迅速发展。针对教育基建支出的特殊性,这些中介机构的发展为教育基建支出投向的确定,资金使用过程的规范性监督以及教育成效的评价提供了支持,有利于提高教育基建支出的绩效,因此,政府部门应努力引导社会中介加入到教育支出审核的队伍当中。

(二)杭州市现行教育基建支出绩效评价现状分析

总体来说,杭州市教育在近几年得到了很大发展,财政以及其他各种社会力量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使杭州市教育在硬件和软件等方面都有明显改善。随着教育的发展,教育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也逐步完善,财政部门每年都会对各中小学的包括教育支出在内的财政教育支出使用效率进行评价和考核,通过考评对学校进行评定,激励各所学校形成良性竞争的氛围。尽管如此,目前的教育基建支出体系还存在一些不足,鉴于客观评价教育成效的重要性,不断完善教育基建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通过重点调查杭州市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小学,我们发现杭州市现有教育基建支出评价发展主要存在以下不合理之处:

第一,重“合规性审查”,轻“绩效评价”。在绩效评价工作中,由于一些具体数据在取得上的困难或者支出项目本身不可细分,杭州市财政部门对教育基建支出的评价主要集中于财政支出分配情况,忽略了财政支出后教育系统的作用过程和运行结果,突出表现为:现有对教育基建支出的评价仅关注于财政预算目标的完成情况与执行过程的合规性,而对支出后的经济型、效率性及效能性评价的尚未开始实施或仅仅开始探索。如果这种情况得以持续,将不利于公共财政资源的真正使用目的,降低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二,重“经济理性”,轻“教育理性”。杭州市对教育经费投入仅有的一些绩效考核指标一般是借用经济领域通用的财务规则设立指标,进行经费使用合理性和有效性的评价。这种评价模式符合现代经济性、效率性原则,具有简单、操作性强的特点,但容易忽视教育特有的规律。对于教育育人等目标的实现,仅仅依靠经济领域中财务规则来设计评价指标是不科学的,也很难对基建支出实现的绩效进行全面、中肯的评价。

三、构建杭州市教育基建支出评价体系

由于大部分学校是事业单位,学校的经济运作方式是按章办事,很少考虑财务管理成本,也极少有人去关注各种投入的产出效益。但是,近年来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教育一方面是社会公益事业,一方面也具有产业的性质,也需要讲究效益。教育基建投资是一种生产性投资,而任何投资都应该考虑投资收益。对教育基建支出进行绩效评价,不仅能够了解教育基建支出的现状,也是提出改进意见的重要途径。因此,对教育绩效支出进行适当的财务成本管理控制,追求教育财政支出的绩效,不仅直接影响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也关系到学校的持续发展。因学校只是教育资金的使用单位,本身并不直接承担风险,很少有人关心绩效,所以容易导致大量的资源浪费。绩效评价通过对出入学校基建项目的现金流和“教育产成品”进行分析,直接关注到学校的内控和管理制度,有助于对其中暴露的一些问题加以总结纠正,研究解决对策,提高基建资金的管理使用水平。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具有可操作性的教育基建项目绩效绩效体系具有积极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教育基建支出绩效评价原则

1、全面性和特殊性相结合

绩效评价的内容需要全面体现学校是如何掌握和使用教育基建资金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配置效率是指财政、教育部门对基建资金的分配是否合理,使用效率是指学校对经费的管理使用是否有效。

2、价值导向和激励

教育基建支出的绩效评价应当具有以一定的价值导向性。评价的目的不是要减少对教育的投入,而在于通过考核使资金发挥更大效益,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引导学校重视评价结果,按照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开展各项工作。

3、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

绩效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把经济指标引入学校评价,但并不是说要用经济效益作为主导型的衡量指标。教育更多的是体现一种社会服务功能,因此不能忽略学校教育的社会评价效益,而需要从多种效益的相互结合中达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4、兼顾短期效益和长远效益

对学校的绩效评价,不仅反映了当前学校所拥有的能力,更要包含未来的发展前景。一项高效的教育基建支出,不仅需要满足当前的教育需求,也应该为将来的发展留足空间。如果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仅仅满足了眼前需要,而缺乏对未来的适应能力,是谈不上高绩效的。有的教育基建项目投资数额大,周期长,绩效的发挥有明显的滞后性,短期性的评价就不能作为评价主体。

5、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定量计算是通过选择一系列的数量指标,按照统一的计算方法和标准,评定支出的效益状况。定性分析是评价者运用自身知识,参照有关标准,对评价对象作出主观评判。实际评价过程中,支出执行的结果有的可以用定量化的指标来计算;有的则不能用定量的指标衡量,单纯使用定量和定性的发放势必会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性,两者的有机结合非常重要。

6、兼顾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教育基建支出评价的指标体系设计需要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但是设计又不能过于负责,否则会给有关信息数据的采集、整理和计算带来困难,弱化其可操作性和应用性。

7、规范性和稳定性并重

由于已有的评价对学校产生导向性作用,绩效评价本身就应具备内容上的规范性和一定时期的稳定性,以使得不同时点的评价具有可比性。

8、兼顾公平和效率

绩效评价的效率原则是指评价的核销应以效率为准则,效率原则促使教育资金使用主体合法、合理、合规、高效地运用教育基建资金。公平性不仅包括横向公平,也包括纵向公平,以解决目前财政教育支出中存在的地区差距、城乡差距等问题。

(二)教育基建支出绩效评价主体

财政部门是教育资金分配的源头,把握着资金流量、流向、流速三个关键关节,资金分配的结构性主动权掌握在财政部门手中,而且评价的最终结果也为财政部门进一步提高支出效率提供了依据。教育部门是学校的主管部门,学校工作都是在教育部门规章制度的约束和监督下进行的。教育绩效评价结果使教育部门更清楚地了解本地教育的运行,为提高教育竞争力指明了方向。受教育群体是教育支出的课题,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教育者最大限度的发展,支出绩效如何,受教育者最有发言权。此外,社会公众是教育产品外溢效应的影响者,他们对教育支出绩效作出第三方的观察和评价。

财政教育部门的定位应当是操作者或执行者,在一种相同的公共利益导向下,这几者之间不存在重大的目标冲突。

(三)教育基建支出绩效评价指标

本文按照反映学校基建资金筹资落实情况、支出和利用情况以及产出效益为依据构建指标体系。

1、反映基建资金筹措落实情况的指标

(1)财政资金到位率。该指标主要是评价财政资金到位情况。计算公式为:财政资金到位率=实际到位财政资金/计划到位财政资金。

(2)配套资金到位率。该指标主要评价学校对财政资金的配套能力和筹措能力。计算公式为:配套资金到位率=实际到位配套资金/计划到位配套资金。

(3)资金到位及时性。该指标主要评价学校筹措的基建资金是否及时到位。

2、反映基建资金支出和利用情况的指标

(1)投资完成率。该指标主要评价学校自基建项目的累积投资完成情况。计算公式为:投资完成率=累积投资完成额/项目预算数

(2)结余资金占用率。该指标可用于评价基建结余资金的占用水平和合理程度。其计算公式为:结余资金占用率=累积基建结余资金/项目实际投资额

(3)项目管理指标。该指标主要评价项目在建设施工过程中执行各项制度的情况,包括立项目标完成情况、管理组织管理和制度执行情况、工程实施进度情况和实施内容完成质量情况等。

(4)基建资金支出合规情况。主要用于评价学校基建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是否按相关的支付法规执行,是否存在浪费、违规等情况等。

3、反映基建资金产出效益的指标

(1)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影响。指项目的实施是否有效推动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

(2)办学条件改善情况。指项目的实施是否有效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实现增加教育资源的目的。

(3)项目设施设备的利用效率。指完工项目的实际利用率和使用效率。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5篇《绩效评价系统》,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绩效评价系统范文2

科技计划通常是指由政府部门为实现特定的战略性的科技、经济发展目标而制定,推行,主管并对其负责的方案,科技计划的实施一般以一系列具体的科技项目的为载体[1]。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以下简称“创新基金”)是1999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用以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目前,它已被列入国家科技计划体系。[2]科技资源的紧缺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应有的作用,如何减少甚或避免科技计划执行活动中资源的浪费,如何使科技计划总体战略目标能够得以实现,又如何为政府的进一步决策提供参考,科技计划的绩效评价起着关键的作用,而以系统思想来分析绩效评价系统各要素及要素之间的关系又是进行绩效评价的前提。

2.系统评价思想概述

时至今日,对于“系统”这个概念尚没有统一的定义,尽管没有统一的界定,但离开以下三个特征不成系统:第一,系统是由要素组成;第二,要素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关系;第三,由要素及要素间关系构成的整体具有特定的功能。[3]本文对系统定义如下:系统是由互不相同、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要素有机组成的受到外界环境影响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依照上述的定义,科技计划也符合系统特征的要求,因此科技计划也是一个系统。科技计划的评价,也就是将科技计划作为系统来评价。对于科技计划这个系统,其自身又可以分解为若干子系统或者要素。把科技计划当成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的要素构成的系统来评价是系统评价的逻辑起点。科技计划这个系统虽然复杂,但它在内容上通常又是科技计划评价的评价客体,也即是科技计划评价系统的一个要素或者子系统。

3.创新基金评价系统的分析

按照系统论的思想,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评价系统也不例外。要素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撇开要素谈系统,过于抽象,如同无砖之房。要剖析创新基金的评价系统,就要先从组成评价系统的要素入手。以下本文对创新基金评价系统要素的具体分析。

创新基金的评价活动是评价主体按照特定的评价目标通过评价设计(评价理论、评价指标、评价准则、评价方法等)对评价客体进行评价最后得出评价结论的过程。评价主体、评价目标、评价设计、评价客体、评价结果这些是创新基金评价系统的基本要素。这些评价要素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创新基金评价系统的主客体

对于我国的科技计划来说,科技计划取得的成果是为了服务于整个社会大众的,其价值主体都应该是社会大众。然而在具体的评价过程,社会大众都成为评价主体是不可能的,科技计划的价值主体一般与评价主体是分离的。显而易见,创新基金的实际评价主体是评价专家,统计人员,财务审核人员,这些专门人员承担着创新基金实质性的评价工作。一般来说,价值客体与评价客体是重合的。创新基金项目的评价对象因评价的不同阶段而不同。项目的立项审核,立项后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监理,项目完成时的验收以及项目完成后的评价对象各不相同。宏观上的创新基金的评价客体是政府目前这一专项资金的实施效果,也就是设立创新基金的目标。

创新基金系统评价目标

创新基金的系统评价目标也就是创新基金的目标:一是扶持和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培育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二是吸引和带动地方政府、企业、风险投资机构和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资,逐步推动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高新技术产业化投资机制。

创新基金系统评价设计

根据上述两个目标,事先要建立一套评价指标,依靠某种评价准则,并且用适合的评价方法去评价整个创新基金绩效这个过程就是系统评价设计。从历年创新基金年度总结报告可以看出,评价工作多是通过发放问卷来获取评价数据。问卷调查是目前创新基金绩效评价的主要方法。问卷调查形成的年度报告虽有较丰富的数据资料,但这些数据都是单项的反应,没有评价准则,就无法综合这些数据得到最终的结论。

结语

科技计划的制订和实施是各国科技战略具体表现。即使是政府,其掌握的科技资金和科技资源也是有限和稀缺的,政府的投入是有预期目标的,这个目标是社会公众能够获得最大效益,即使用最小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科技计划里的这个效益指的是科技创新效率和科技产品带给全社会的贡献。如何使科技计划能够合理并达到这个社会效益,从某种意义上,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制度。本文以系统的思想粗浅的交代了创新基金系统评价基本要素,希望能够为创新基金绩效评价模式的建立,方法的确立做出一些铺垫工作。

参考文献:

[1]魏海燕。科技计划的评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J].科研管理,

[2]张玉华,唐颖等。国家科技计划体系现状分析[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

[3]周德群。系统工程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绩效评价系统范文3

关键词:区域创新;绩效;灰色关联投影;理想点期刊

期刊

一、 引言

我国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指出,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以上,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本国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和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均进入世界前5位。要实现上述目标,更多地取决于知识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的效率,尤其是在相比发达国家我国社会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更应该对科技创新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行客观地评价,以便国家以及各地政府部门正确地认识自身的创新情况,有效地识别影响区域创新绩效的关键因素,从而制定相关的区域发展政策,进一步提高区域科技投入转化为科技成果的效率。目前,区域创新绩效的评价问题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学者们提出的评价模型大部分是以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以及其拓展模型为主,但区域创新绩效评价问题更具备灰色系统的特征,因为区域创新绩效评价系统中既有已被了解的白色信息,又有尚未被发现的黑色信息,而更多的是一般性了解的灰色信息。因此,本文将灰色系统理论的灰色关联与矢量投影原理相结合,提供一种基于灰色关联投影的区域创新绩效评价模型,同时对评价指标采用客观赋权方法,尽量避免人为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

二、 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评价的灰色关联投影模型

1. 灰色关联投影法原理。灰色关联投影法是从矢量投影的角度探讨多目标评价的方法,该方法以各方案在理想方案上的投影值大小,作为评判决策方案优劣的标准,并通过特定的算法,使重要指标的加权系数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全面准确地反映了各决策方案和理想方案之间的接近程度,使得区域创新绩效评价更接近客观实际。考虑到区域创新绩效的评价对象集合A:A={A1,A2,…,Am},各评价对象的因素指标集合V:V={V1,V2,…,Vn}。记评价对象Ai对评价指标Vj的属性值为Rij(i=1,2,…,m;j=1,2,…,n)。一般来说,为了消除原始数据指标单位及其数量级的影响,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处理方法如下:

3. 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评价的灰色关联投影评价步骤。

第一:收集数据,确定评价对象集A和属性指标集V;

第二:对原始数据R按照式(1)进行规范化处理得到 R′,同时确定最佳评价对象A0;

第三:利用式(9)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向量W=(W1,W2,…,Wn);

第四:用式(3)计算子因素R′ij与母因素R′0j的关联系数?酌ij,得到由?酌ij组成的多目标灰色关联度矩阵F;

第五:利用式(6)计算各待评价对象在理想最佳评价对象上的投影值Di。

三、 我国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评价实证分析

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及计算结果。设计一个系统的、科学的、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拓展性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正确评价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的前提和基础。从本质上讲,对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是建立在对创新绩效概念内涵理解的基础之上。因此,由于研究者对区域创新绩效含义的理解不同,所给的评价指标体系也不尽相同。笔者根据区域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科学性、可比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以及系统性原则,在创新投入方面主要选取R&D研发人数(V1)和R&D研发投入资金额(V2)两项指标,在创新产出方面主要选取专利申请授权数(V3)、发表科技论文数(V4)、国内外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V5)、大中型以上企业新产品销售额(V6)以及当地GDP水平(V7)五项指标。根据上述评价指标查询国家统计局网站以及《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0》的相关数据,并按照公式(1)进行数据规范化处理,数据处理结果见表1所示。按照公式(2)选取比较序列,再按照灰色关联投影评价步骤的第三、第四和第五分别带入表1数据进行计算,便可得出表1第9列和第10列的评价结果。

2. 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评价结果分析与建议。由表1可以看出,区域创新绩效排名前十的地区既有处于东部的省市,如北京市(排名第二)、上海市(排名第三)、辽宁省(排名第四)、天津市(排名第五)、河北省(排名第六),也有处于中部的省份内蒙古(排名第八),同时还有地处西部的新疆(排名第一)、青海(排名第七)、甘肃(排名第九)以及贵州(排名第十);区域创新绩效排名后十名的省、市、自治区中,东部地区(江苏、福建、山东、浙江和海南)占到了50%、中部有江西、黑龙江和安徽,西部有西藏和宁夏;同时还可以发现,创新绩效排名在第11到第21的地区中,只有一个东部省份广东,其余均为中西部地区。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区域创新绩效和地方的经济强弱并无直接的联系,而是分布在不同的经济区域内。

为了分析区域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这里引用《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0》中的区域创新能力排名次序,重点分析创新能力排名前十的地区,他们分别是:江苏、广东、北京、上海、浙江、山东、天津、湖北、四川和重庆。从表1的结果中可以看出,创新能力排名前十的地区其相应的创新绩效未必高,其中北京、上海和天津的创新绩效水平与其创新能力有所呼应,而江苏、浙江和山东的创新绩效水平却处于后十名,广东、湖北、四川和重庆的创新绩效水平则处于中等水平。 针对上述区域创新绩效评价分析结果,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1)要妥善安排区域创新资源的投入力度。由于我国区域创新绩效水平参差不齐,政府在安排创新资源投入时应充分考虑区域创新绩效,对于那些创新绩效高但创新投入低的地区,尤其是新疆、青海、内蒙古、甘肃等,在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取得如此好的创新绩效,国家更应该对这些地区增加科技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与沿海和内地的科技合作,在人才引进与培养上给予政策扶持,并根据地方特有的资源禀赋,建立特色产业链,加强区域创新的智力支持和保障体系建设;而对那些创新投入相对较高但创新效率较低的省份,如江苏、山东、浙江、广东等地应重点放在深化科研体制和市场机制的改革,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提高资源投入产出效率,使得各种资源能够更有效地利用。(2)强化官、产、学合作力度。从评价结果来看,我国区域创新能力高的地区其创新绩效未必高,这说明这些地区高的创新能力是依靠高的投入获得的,从可持续发展和资源配置角度考虑,必须在加大创新资源投入的同时,注重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科技成果的转化效果。目前,我国企业还缺乏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尤其要在成果转化方面需要加强,而高校具有很强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实力,但缺乏科研成果转化的机制,而企业直接面对社会市场,有较为完善的生产经营运作机制和巨大的创新需求,因此二者的合作是互补共赢的行为,政府则是二者合作的桥梁和纽带。因此,我国企业必须树立正确的技术创新态度,主动与政府、高校合作,探索技术创新模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3)加强政府部门的政策适配性。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主要取决于系统要素的运行方式和要素间的相互作用,而要素互动的效率和程度又与区域政策法规等因素息息相关。然而,由于政策本身所具有的不确定性和主观性,不可避免地导致一些区域创新政策难以发挥其既定的功能,无法对地区的创新绩效起到有效地推动作用。因此,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应该根据市场主导的原则,确立政府在支持创新方面的宏观调控职能,对区域创新系统的税收政策、金融政策、财政政策、人才政策以及产业发展等加以分析,考察各项政策与区域创新系统的现实基础与资源禀赋等是否协调,是否对区域创新系统环境有改善作用,能否促进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等部门间联系与合作。

四、 结论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灰色关联度的概念,建立了我国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评价的灰色关联投影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两点结论:一是区域创新绩效和地方的经济强弱并无直接的联系;二是区域创新绩效并不一定与当地创新能力相一致。根据上述结论本文还给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有关区域创新系统的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各地区的创新绩效与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晶晶,赵忠等。基于灰色关联投影法的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10,(8):97-100.

2. Lian-Yin Zhai, Li-Pheng Khoo, etc. Design concept evaluation in product development using rough sets and grey relation analysis.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09,36(3):7072- 7079.

3. 吕峰,崔晓辉。多目标决策灰色关联投影法及其应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1):103-106.

4. 叶义成,柯丽华等。系统综合评价技术及其应用。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

5. Mikel Buesa. Regional systems of innovation and the knowledge production function: the Spanish case. Technovation,2006,26(4):463-472.

6. 中国科技战略发展研究小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0.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绩效评价系统范文4

Abstrac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 public management has th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realization of a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state tax departments. Applying th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theory to the grassroots 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of state tax departments has an important meaning for the strengthening of grassroots management, further improving of the quality of cadres, inspiring a dynamic team and driving the complete development of state tax industry. Based on the position analysis, matching of position and ability and educational training, the core of basic quality,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work performance evaluation, the paper explores the establishing of tax officers'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which makes the encouraging mechanism, restricting mechanism and feedback mechanism as the guarantee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s scientific and meticulous management of cadres.

关键词:人力资源;绩效评价;管理系统

Key words: human resource;performance evaluation;management system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4-0133-01

1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普遍开展的政府改革使绩效评估在政府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绩效评估在西方国家政府管理中的孕育和产生是公共管理知识发展的结果,是西方国家社会发展和政府改革推动的结果。

中国政府绩效管理的实践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地方政府层面取得较多的突破和经验。但由于运用的时间短、问题多,对全面推进和改善政府绩效管理形成了较大的障碍。

2基层国税机关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通过日常工作,我们发现,当前某地级市国税系统面临着三个方面的现实问题:第一个问题,税收信息化的飞速发展,相比之下,对“人”的管理缺乏一套科学实用的管理软件,导致管理效率较低,与信息化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第二个问题,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下,税务人员管理信息处于“信息孤岛”状态,不能及时有效的共享。第三个问题,在线学习、网络教育代表着当今人力资源教育培训的趋势和方向,干部教育培训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以纸制教材为主、强制性培训阶段,学习培训效果难以令人满意。

3实施科学分类,完善管理机制,构建税务人员综合绩效评价体系

国税系统人员综合绩效评价体系主要解决评价谁、谁来评价、评价什么、如何评价、评价结果怎么利用等问题,包含了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组织体系、评价结果运用体系、评价制度体系和评价工具体系等五个子体系。

①确定以三大要素为核心的十一个评价指标,构建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我们对国税系统人员的评价提炼为三个核心要素,即基本素质、专业能力和工作绩效,基本素质是前提,专业能力是基础,工作绩效是关键。三个要素根据其重要程度在综合绩效评价中占有不同权重,基本素质占10%,专业能力占20%,工作绩效占70%,突出了能和绩。三者相加形成的结果就是对一名税务干部的综合评价结果。②实行三层四类人员评价,构建综合绩效评价组织体系。为便于对干部的评价并体现评价的公正性,我们将全市国税系统的干部分为市、县、分局三个层面和局长、班子成员、科长、一般人员四个大类。③实现综合绩效评价与干部奖励、职位和荣誉的全方位挂钩,构建综合评价结果运用体系。为充分利用综合绩效评价结果,我们将综合绩效评价结果与干部的职位和荣誉挂钩,通过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反馈改进机制实现结果的科学运用。激励机制方面,按考核名次确定权重分到单位(分局)和部门,对绩效考核前三名的适当增加权重,然后单位(分局)和部门内部按照个人综合绩效评价名次确定评先人员;对获得荣誉的人员按表彰级次,在竞争上岗中适当给予加分。约束机制方面,对绩效考核连续两年后两名的单位负责人,谈话提醒,连续三年后两名的视情况进行职务调整;个人综合绩效评价60分以下的,待岗培训。反馈改进机制方面,每一评价年度结束后,对每一位工作人员做出综合绩效评价报告,指出其好的方面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反馈个人作为其改进提升的依据;反馈相关部门,作为人力资源配置和业务培训实施的依据。④借助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方法,构建综合绩效评价工具体系。

平衡记分卡(BSC):从而引入一种评估和管理系统,主要分为财务层面、客户层面、内部运营层面和学习成长层面。结合国税工作实际,将国税系统绩效考核平衡计分卡分为组织收入与税收成本层面、依法治税与服务层面、内部管理层面、文化建设层面,按照四个方面提去关键业绩指标,从战略角度全面审视国税工作,加强绩效管理。关键业绩指标(KPI):是衡量组织战略实施效果的关键业绩指标。其目的是建立一种机制,将组织战略转化为内部过程的活动,以增强组织核心竞争力,持续取得高效益。人力资源管理系统(HRMS):在该系统中,录入人员基本信息,并进行达标升级考试,同时录入单位、部门、个人绩效考核结果,根据三块的成绩得出基本素质评价、专业能力评价和工作绩效评价分数,进而按权重计算综合评价分数。

4结语

国税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绩效评价体系能够把绩效管理的理念引入到国税基层行政管理当中,较好地建立一套完善的、符合本系统发展要求的绩效评价系统,对加强基层建设,进一步提高干部素质,激发队伍活力,推进国税事业长足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郭九全。江丰市国税局绩效管理改进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8.

[2]陈蔚涛。西方政府绩效管理探析[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8.

[3]马炳寿。税务部门公务员绩效岗责管理体系探索[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8.

[4]万桂华,罗飞,宋振华。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系统创建探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绩效评价系统范文5

关键词:企业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物流管理;第三利润源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物流绩效评价体系构建需要针对物流活动的执行情况,以及其完成的物流活动相关结果,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大部分是经过了单一指标和多维指标的发展。

一、关于企业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概述

物流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由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等多个要素组成,所以评价指标是其评价内容客观存的载体,同时也是评价内容最重要的外在表现,在业绩评价系统运作当中处于相对基础的地位,业绩评价指标其实是评价方法的重要表达,它的评价思路主要是通过业绩评价设置而实施的,所以从系统论的观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其实是绩效系统当中的子系统,所以在整个绩效评价系统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个指标系统的指标需要服从于企业物流系统的整体的目标,它在总指标的引领下从而构成了一个相互配合的整体。

二、企业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统的构建的原则

建立一整套企业物流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针对企业物流的绩效进行评价和判断,它可以为企业的改善行为提供科学的依据,保证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而建立该体系需要遵循的原则:

一是评价指标体系存在客观性,首先,设立指标体系应该最大程度可以减少在运用当中人为的主观因素,把评价的过程和结果做好做细;其次,其指标体系在建立过程中需要有整体观,不偏不倚,而且要求的指标体系需要参与方应具体公正的品质。

二是评价指标体系当中存在可比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需要考虑数据方面的纵向可比性,同时还要把其他企业和国外企业的物流绩效评价体系的兼容和横向进行比较,尽可能地建立一个国际化和国内同行业的物流管理标准。

三是评价指标体系操作性,整个物流绩效评价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各指标的设置需要考虑评价的各种资料,保证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其收集的难度。

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中国现行的企业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于企业物流的推进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企业物流的绩效评价体系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现行的评价指标设置有问题,才在企业物流财务的传统评价方法当中,其自身的成熟和完善是不能够解决其在方法上存在着缺陷,制定的绩效评价标准不一。基于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的编制,只能对过去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反映,但是对企业未来可持续的发展却没有任何的影响。

四、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采用平衡记分制

我国物流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的所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平衡记分卡建立与企业制度相吻合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我们可以从所有者、经营者和顾客等角度进行综合评价,这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系。平衡记分卡的指标体系由财务、客户、学习和内部运作层面指标进行构成,所以该体系最大的问题是克服了传统绩效评价方法的问题很多,无法适应现行的企业物流绩效评价标准,而平衡记分卡则可以实现多方面的平衡,保证外部衡量指标(主要是指股东和顾客)与内部衡量指标(员工与经营)之间的平衡,同时保证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的平衡;最后才是短期衡量指标与长期衡量指标的平衡关系。

(二)制定企业物流的评价标准

物流绩效评价的对象实际上是企业物流战略发展主要的执行对象,所以涉及的企业物流运作所涉及的内容包括:运输、包装、储存保管、流通加工和配送等各个环节,所以物流绩效需要按照物流的环节进行分析:运输绩效、采购绩效、配送绩效、仓储绩效等,其中物流绩效评价需要包括:评价物流技术方面的物流绩效,对于物流的运作进行评价。

对进行的绩效评价进行分析,运输活动评价标准的内容如下:①运输、取货和送货过程中质量怎么样,是否能够快速、准确、可靠地完成任务;②能否及时实现门到门的服务,而且服务的费用是否合理;③货物丢失和损坏,能否真正及时地进行索赔;④能够及时提供运输的情况和运输的信息;⑤与客户能否长期保持真诚的合作。

(三)企业需要对每个部门进行绩效管理

组织绩效是整个企业的任务和目标,它可以为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服务,企业在制订战略目标需要进行确定和修改。流程绩效就是指在生产和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步骤和活动,它的任务是考察流程过程出现的问题,保证企业的流程哪里有错并加以改进,满足组织的战略需求。员工的绩效管理关注的是员工的绩效计划、绩效指导、绩效评估、结果运用等方面的内容,个人绩效需要员进行努力工作,并达到相关的工作岗位的要求。

绩效考评和员工报酬需要有一定的物质作为奖励,需要通过物质激励员工的积极性,保证企业的发展,不可以末末倒置,让考评工作影响到员工的士气,奖励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激励的作用,但是企业要想员工得到激励和满足需要具备以下条件:1.奖励制度要明确,员工责任要分明,增加利润的奖励制度;2.奖励目标需要完全一致,不可前后矛盾。3.制度相关的奖励制度,酬金要经过员工的努力即可达到,不可高不可攀。

五、结论

我国加入世贸之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也在不断地提高,外资物流企业开始涌入我们的市场,它给我国带来了现代物流的理念和先进的管理模式,同时也给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带来全新的挑战和激烈的斗争,所以为了物流企业能够长期稳定地发展,物流企业需要进行科学的管理,实行企业绩效管理,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管理的重要环节,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企业物流评价系统的根基,可以为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武。卓越绩效管理模式[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许仁妹。创新企业战略性绩效管理[J].上海企业,2011(8).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534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