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汽车技能技术范例【精彩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790165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汽车技能技术范例【精彩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汽车技能技术【第一篇】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人才需求预测报告2020》指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人才供给不足,人才培养不符合企业实际需求。在该背景下,企业不得不将目光转向与智能网联汽车相关的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等专业展开人员招聘,然而,非汽车专业的人才因其在工作流程、工作语言、思维模式等“行业基因”方面的不同,难以融入汽车企业,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真正需要的是“汽车+IT+通信”的跨界人才。为培养真正符合智能网联汽车企业实际需求的智能网联汽车人才,《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新增了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但目前该专业尚无国家专业教学标准,亦未形成统一的专业课程体系。

2国内外研究现状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作为教育部最新公布的专业,目前关于该专业的研究还比较少,以“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为关键词进行知网检索,检索出相关学术期刊67篇,学位论文6篇。其中,王猷[1]结合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特点,针对智能网联汽车专业特点进行相关了分析;王仁群[2]通过行业岗位设置,分析产业对高职院校人才需求和岗位对人才能力的要求;王辉[3]围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人才培养目标、具体岗位工作职责和课程体系三个核心问题进行专业教学标准设计;丁伟[4]以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智能网联汽车模块为例,提出一种基于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化装备装调平台的教学模式;旷庆祥[5]提出一种整合教学法,旨在提高提高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专业群的教学质量;王莎[6]对智能网联汽车专业专业教学标准进行了研究,张宇峰[7]提出高职院校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建设的相关建议;焦连岷[8]阐述了专业的专业内涵、核心技术、工作岗位及技能要求情况。当前关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建设”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专业建设的必要性、产业人才需求状况及本专业的人才能力需求方面,论证了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建设的必要性与产业人才需求的迫切性,但鲜有人考虑到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人才的“跨界”特性,基于智能网联汽车的岗位特性及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进行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

3课程体系开发流程

笔者先对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人才的需求进行调研,了解相关企业提供的工作岗位、职责和任务,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分析汇总提炼工作任务和对应的具体要求,按照职业教育跨界融合的思路,结合1+X耦合互嵌的逻辑,基于“宽基础、重能力、活模块”的原则,调整优化学历教育的基础素质模块、专业基础模块和专业能力模块,重构课堂生态系统和教学内容体系,针对考核要求创设“1+X”强化模块,形成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9-10]。

多方调研,以企业真实需求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专业教学标准要达到改善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人才供求关系,促进人才培养提质降本,促进“X”证书全面推广,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的目标,必须切合行业企业的真实需求,获得行业内代表性企业的认可,才具有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因此,需要经过广泛深入的调研。①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访谈、在线会议访谈的方式对智能汽车传感器、智能汽车控制器、智能网联汽车整车等代表性企业的就业岗位、岗位重要程度、岗位稀缺程度、技能要求、技能重要程度进行汇总和统计。②基于对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相关岗位重要程度、稀缺程度、技能要求、技能重要程度的统计分析结果,结合服务高端岗位、能力向下覆盖的原则,选择出本专业目标岗位与核心技能点,明确本专业培养目标。

从“岗课赛证”融通入手,“重构”专业课程体系

以证书培训考核为抓手,坚持“多课程少课时”的原则,梳理原有汽车专业课程,对专业核心课进行大幅度升级,对原有课程和新增课程进行“混编”,对基础课程进行强化,结合证书培训考核对基础通用能力的要求,强化计算机、车联网、通信等方面的基础课,对相关公共基础课进行升级,强化数学能力,形成专业课程体系。

4专业定位及能力分析

主要职业面向及主要岗位

通过调研,总结出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主要是面向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及系统(部件)制造、营运、服务等行业的研发设计辅助人员、生产制造人员、营运服务人员等职业群,培养从事智能网联汽车及系统(部件)样品装配、调试、标定、试验,成品装配、调试、标定、测试、质量检验及相关工艺管理,车辆营运、检测、维修、改装、鉴定评估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典型工作任务、工作内容及主要专业能力、知识、素质

通过访谈、问卷调研等方式,结合本专业对应职业技能标准的主要工作任务、知识点、技能点、职业素质要求,获得大量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相关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及专业能力,然后对调研结果进行梳理、分析,最终开展企业实践专家访谈会,对前期调研获得的本专业的工作任务、工作内容及专业能力进行总结、归类与提炼,得出本专业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工作内容及主要专业能力。

5课程设置

从本专业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工作内容及主要专业能力出发,将各岗位对应能力点与课程先进行一一对应,然后从教育规律出发,根据各课程知识的递进关系及”能力为纲,层级跃升,服务高端岗位”的课程体系构建策略,确定专业基础课程应围绕汽车机械基础、机械制图、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基础、智能网联汽车概述、汽车构造、新能源汽车技术等课程进行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围绕智能传感器技术、计算平台技术、底盘线控技术、智能座舱技术、车路协同技术、智能网联汽车综合测试、汽车电气及电控系统检修等课程进行设置,专业拓展课程围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智慧交通、导航定位、Python程序设计、汽车智能改装技术等课程进行设置,课程体系体现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汽车+IT+通信”的多学科融合特性。

6结语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飞速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人才无法满足行业实际需求的问题越来越凸显,高效、高质地培养具备“跨界”能力的“新汽车人才”已成为智能网联汽车企业的急需与高校的迫切任务,开发符合智能网联汽车领域跨界特征的课程体系,是培养满足智能网联汽车行业“跨界”人才的需要,将产业前沿技能标准引入课程体系中,将有助于提高人才与产业的契合度,提高学生就业质量、优化企业用工满意度,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猷,徐青。关于智能网联汽车专业建设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1(20):229-231.

[2]王仁群,单耀辉,李海霞。高职院校智能网联汽车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分析[J].时代汽车,2021(19):57-58.

汽车技能技术【第二篇】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1+X证书;课程改革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开办于2018年,本专业建有南通市新能源汽车电源技术重点实验室,设施完善,师资完备。作为全国首批智能新能源汽车“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高职院校,如何将1+X证书与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更好的融合,将1+X证书制度的优势充分发挥,可以尝试从思政教育、产教融合和劳动教育等三个方面展开课程改革。

1思政教育方面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思政教育与党史学习相结合

以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学生为例,鼓励学生继承和发扬我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学习上,不怕苦不怕累,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在生活上,不攀比不计较,脚踏实地做好人和事。尤其是在专业技能的磨练上,要在平常的课程教学中,将党史学习与课程学习充分融合,让学生将党的伟大精神与智慧内化于心,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学习上不断成长前进。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思政教育与校史学习相结合

我校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12年由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办的我国第一所纺织专门学校,距今已有百年办学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作为新兴产业的代表之一,我校以“忠实不欺,力求精进”的校训传统,以“学必期于用、用必实于地”的张謇精神与事迹不断勉励自己,投身新能源汽车产业,为新能源汽车民族品牌的发展壮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2产教融合方面

1+X证书制度下的证书X离不开产教融合,只有将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学生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都注入产教融合,才能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助力学生成长成才[1],如图1、图2所示。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学习初期

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安排本专业的专业认知与职业规划课程,联系企业一线专家,技术能手以及本专业领域往届优秀毕业生到校现身说法,讲述行业发展,企业发展以及自身发展经历,增强新生对本专业的概况了解,以便让新生尽快建立起对本专业的基本认知度。由于本专业为文理兼报的专业,可以尝试在新生中开展霍兰德职业性向测试[2],以尽量了解文理科不同学生在职业性向方面的差异,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开展以及因材施教,为1+X证书智能新能源汽车的知识掌握与技能训练打下科学基础。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学习中期

随着学生在本专业学习的不断深入,课程改革也需同步深入,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着手开展:(1)纵向方面:针对基本的新能源汽车电工、电子、电气技术以及1+X证书智能新能源汽车的基础理论知识,期间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可以从两个方向开展课程改革,提升1+X证书下的课程学习效果,如表1所示:第一个角度,从教学方式上,从硬件上看新能源汽车属于高度机电一体化的设备,包含有汽车底盘、动力总成等复杂机电子模块,原理深奥、结构复杂、拆装不易,为了打消仅有初步专业基础知识的学生学习畏难情绪,以及降低动手能力尚不熟练的学生损坏设备的可能性,可以充分利用虚拟技术,借助企业员工培训部门的资源,通过动画式的虚拟车间,训练学生新能源汽车不同子模块的模拟拆装,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的薄弱环节,反复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建立起对新能源汽车的结构认知;从软件上看,随着新能源汽车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大量先进算法应用其中,例如:机器学习算法、数据分析算法等,如果仅仅依靠枯燥的讲解和板书,学生很难理解,可以通过利用Matlab、Simulink等计算软件,将算法的运行机理与算法运行的结果,通过图表形式可视化的展现在学生眼前,同时还可以快速修改算法参数,观察其对结果的影响,从而实现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完成了大量的理论性、基础性的实验。但是应当注意,在学生利用Matlab、Simulink等计算软件进行仿真模型搭建和编程的入门初期,应当布置由浅入深的难度递进的小型仿真模型搭建和编程任务,帮助学生快速熟悉计算软件使用方法和工作环境,同时也能避免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建立学习自信,对后期“1+X证书”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中涉及的虚拟仿真技术的学习,打下铺垫;还应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利用课后时间继续钻研,把实验、学习和探索的时间延伸到课堂以外,并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与教师实时沟通,答疑解惑,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具体而言,例如: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课程教学需紧紧围绕新能源汽车涉及的电驱、电池和电控三个方面来进行,特斯拉和新能源客车大都采用交流电动机进行驱动,而储能装置为直流蓄电池,因此将直流电转变为交流电的逆变器在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利用Simulink搭建逆变器仿真模型[3][4],进行虚拟化教学,仿真模型及结果如图3、图4所示。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中枢系统”和“神经系统”,对新能源汽车起到指挥和监控的作用,例如:特斯拉使用到的汽车自动驾驶技术,如图5所示,涉及到计算机视觉的应用,即针对行驶道路中出现的汽车、行人或其它障碍物等不同类型对象作出识别及分类,以便为车载电脑作出正确驾驶决策提供依据,这需要为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赋予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常见智能算法如图6所示。第二个角度,学习平台上可以充分利用职教云、SPOC等在线平台,通过设置企业一线专家或技术能手为课程辅讲教师,联合校内教师,共同将1+X证书智能新能源汽车中的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碎片化,从量变走向质变。同时,也方便教师摆脱时空的限制,利用教学在线平台的实时统计等功能,随时监督和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改进。(2)横向方面:1+X证书智能新能源汽车从课程的横向连结上来看,包含了电学、热学和控制科学等多门学科,在课程改革上,应既注意每门学科都应当对学生有所介绍,又注意不能做到面面俱到,还应根据1+X证书考核内容与实际应用的需要,有所侧重,突出重点。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学习后期

南通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配套公司众多,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配较为完善,其中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如表2所示,新能源汽车关键领域电驱、电池和电控均有涵盖。经过前期和中期的学习与训练后,可以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产教融合类课程——跟岗实习,让学生以现代学徒的身份,进入企业“拜师学艺”,我校与中天科技集团成立“校企合作产教联盟”,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使学校和企业在学生人才培养方面实施优势互补、“双元”育人、无缝对接。期间,从课程实施方式上进行改革:通过让新能源汽车生产中涉及到的不同岗位经验丰富的企业师傅,轮流来充当学生的企业教师,使得学生可以全面参与我校建设的“1+X证书”智能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工种,涉及到的全岗位工作场景与技能训练,学习和吸取不同企业教师的优秀品格和技术特点,从而快速成长,尽快实现从学校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身份转变,同时不同岗位工种的轮换,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枯燥情绪的出现。从课程考核方式上进行改革:除去学校的学生综合测评评比外,根据跟岗实习阶段性的完成情况,建立每周之星、每月之星与择优推荐报考高级1+X证书相结合的考核奖励机制,促使跟岗实习的学生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可以使企业通过考核发现跟岗实习中的优秀学生,有针对性的作为企业后备人才加以培养,使学生在跟岗实习阶段就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在课程改革的同时还大大提高了就业率。

3劳动教育方面

平常教学过程实施劳动教育

在平常教学过程中实施劳动教育,可以从两个维度促进学生劳动素养的养成。第一个维度,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加入劳动教育课程,分阶段实施,因为劳动素养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劳动教育课程中,首先要树立学生劳动光荣的观念,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劳动态度,从而在劳动教育课程中感受到劳动的魅力与收获。同时,在劳动教育课程中,还应着重强调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纪律意识,在1+X证书智能新能源汽车的实操实践及生产实践中,只有将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纪律意识牢固的内化于心,才能确保学校教学和企业生产的顺畅进行。第二个维度,在平常的实践课程中,将每位学生每个小组的课前课后清洁、清理和清扫情况,纳入劳动教育的考核范畴,与综合素质测评相挂钩,督促学生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反复训练,从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寒暑期社会实践实施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不仅仅囿于校园,以1+X证书智能新能源汽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基础,将劳动教育课程进行延伸,与寒暑期社会实践充分结合。具体而言,可以依托校企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智能新能源汽车组装、检测、维护等不同类型的岗位,在真实的生产场景中践行劳动教育课程中所学知识与理念,遵循企业安全生产规范,通过企业师傅的言传身教,形成校园劳动教育与企业劳动教育的闭环结构,从而将劳动教育做细做实。

4结语

汽车技能技术【第三篇】

关键词:1+X;课程体系;新能源汽车技术

1概述

2019年1月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2019年3月教育部公示首批1+X证书试点评价组织,智能新能源汽车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相关标准由北京中车行高新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称“中车行”)。[1,3]2019年4月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对证书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改革做了明确的指导意见。尽管将1+X证书制度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已经成为了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实践的主题。但是对于如何实践,依旧是当前绝大部分试点院校关注的主题,也是职业教育发展和研究的着重点。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中车行1+X证书制度试点牵头单位,率先开展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探索实施课程融通。论文根据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经验,展示了对1+X证书制度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的实践方法和实践思路,为其他院校开展1+X证书制度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的实践过程,提供参考。

2厘清1和X的关系

“1”代表学历证书,“X”指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二者代表的含义不同,学历证书代表学校教育经历,综合反映专业知识、技能、素养培养质量,重在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反映的是企业工作领域的岗位技能,重在评价学生岗位技术技能水平。二者制定的依据不同,学历教育依据国家教育教学标准,按照学科体系和学生认知规律构建系统的课程体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按照国家职业标准、企业先进标准开发等级标准,建立技能培训和考评体系。二者不是谁包含谁的关系,学历证书不能完全包含职业技能等级培训,在专业课程体系之外的内容,需要制定另外的培训方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模块也不能完全替代专业课程。要积极发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促进院校人才培养、实施职业技能水平评价等方面的优势,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1]。

3依据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标准制定专业课程体系

教育部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具有宏观指导的作用,各学校需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及集体要求,推动国家教学标准落地实施[2]。《高等职业学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对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以及课程设置做了比较详细的说明,专业基础课程包含汽车机械基础、新能源汽车维护与保养等6—8门,专业核心课程6—8门,专业拓展课程等。专业核心课程含新能源汽车电池及管理系统检修等8门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含汽车维修服务接待、二手车鉴定与评估等。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对标国家教学标准,同时结合学生主要的就业市场,保留了一部分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开发混合动力汽车技术课程,形成了适应行业需求的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方案。

4专业课程体系对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智能新能源汽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包含新能源汽车动力驱动电机电池技术等5个模块,初、中、高级证书共13个证书,职业培训任务涵盖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以及新能源电池、电机、电控技术,涵盖内容非常全面、标准体系庞大。[3-4]一个证书可能涉及多门课程的学习内容,例如:新能源汽车动力驱动电机电池技术包含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新能源汽车电池及管理系统检修、新能源汽车电机及控制系统检修等多门课程的学习内容。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由于学生学习时间、专业基础等,不能完全学习掌握全部内容,毕业生培养目标中对专业技术能力的要求基本对应中级证书标准,需要选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中级)典型工作任务,融入对应的课程中去。[5]如下图所示,智能新能源职业技能等级证书3个核心模块与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对接关系。

5学习任务对接工作任务

证书内容融于专业课程,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是1+X落地实施的重要一环,具体做法是将学习任务对接工作任务,使学习内容与职业技能对应。[6]智能新能源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中每个模块制定了详细的工作任务,以“新能源汽车动力驱动电机电池技术(初级)”为例,工作任务一对应课程“新能源汽车维护与保养”中的学习任务一,学习内容完全可以依据证书标准中的职业技能要求构建,实现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课程标准的融合,如下表所示。

6结语

汽车技能技术【第四篇】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建设;人才培养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汽车产销量和市场保有量大幅增长,然而传统燃油汽车引起的能源消耗、气候变暖及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日渐突出。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国家政策的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作为高职院校的新兴专业,在其专业建设方面的探索和尝试明显不足,也尚未建立起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市场需求相契合的人才培养体系。为了更好地向企业输送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建设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已迫在眉睫。

1专业建设的必要性

传统能源汽车所引发的问题

能源危机问题

据预测,全世界范围内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万亿桶左右,只够人类开采40年左右[1]。据统计,2018年我国进口石油高达5亿吨,而这些进口原油的80%是被燃油机动车所消耗掉的[2]。中国是一个汽车大国,如果任由传统燃油车继续发展下去,国家的能源安全堪忧。

环境污染问题

2019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达亿辆,居世界第二,这些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产生NOx、CO等有害气体,平均而言,大气污染的42%来源于交通运输[3]。如果人长时间吸入这些有害气体,会对身体健康造成非常大的伤害,燃油汽车污染物排放的问题亟待解决。

温室效应问题

据统计我国的CO2排放已居世界第一位,其中汽车排放的CO2占全部排放的1/4之多。新能源汽车逐步替换燃油汽车是降低汽车CO2气体排放的有效方法,据测算,新能源车尤其是电动汽车的能源消耗仅为传统汽油车的1/3,同时可以减少约52%的CO2排放。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政策实施、技术发展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4],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渗透率仍不到%。201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仅8159辆,2019年销量达到万辆(约占全部汽车销量的%),十年内复合增速达到%,连续三年产销量世界第一。

政策实施

新能源汽车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政府先后出台了覆盖汽车整个生命周期的激励政策,如研发环节给予基金补助、生产环节出台双积分政策,消费环节给予财政补贴、税收环节实行减免政策,使用环节不限牌、不限购,还对充电给予优惠等等[5]。

技术发展

从技术端看,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取得长足的进步,主要表现在:(1)整车:续航里程逐步增加、电耗逐渐降低。2017年第1批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中,纯电动乘用车型平均续航里程R仅为,到2020年第5批推广目录时,新能源乘用车续驶里程最低为250km,最高为550km,其中R>400km的占%。(2)电池:能量密度显著提升,2017年第1批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中,纯电动乘用车型能量密度/kg,到2020年第5批能量密度最低为125Wh/kg,最高为/kg,其中大于160Wh/kg的占%。(3)电机:初步实现国产替代化,电机、电池、电控三合一趋势明显。据统计,2019年我国驱动电机国产化配套比例达到96%以上,其中新能源公交车、纯电动卡车和物流货车等领域的驱动电机已基本实现国产化。(4)电控:电控系统主要包含整车控制器、电池控制器和电机控制器,前两者技术相对成熟,后者相对落后,特别是其核心零部件IGBT占据电控系统成本40%以上,折合整车成本5%左右,而IGBT很大程度上仍需依赖进口。

基础设施

截止2019年12月,我国充电桩保有量从2014年的万个快速增长到万个,对应车桩比从2014年的:1降低到2019年的:1。但目前行业仍存在充电桩布局不合理、充电桩接口不互通共享、整体利用率偏低、充电时间长等问题。

长沙市对于新能源汽车人才的需求

长沙是全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乘用车年产能可达195万辆。目前具有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能力的企业有比亚迪、众泰、北汽、广汽三菱等6家。长沙已建立多个配套产业园,博世汽车、住友轮胎等数百家零部件配套企业入驻,发动机、变速箱、电机等核心零部件均可当地配套。此外,电池材料、动力总成系统等上游产业链如长高集团、科力远、湖南杉杉集团等企业也发展迅猛。湖南劳动人事职业学院作为湖南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下属的一所高等职业学院,自1982年建校以来为湖南省的人力资源、机电工程等行业培养了大量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学院坐落于部级长沙经开区星沙产业基地,毗邻广汽三菱、众泰、等多家汽车生产基地,学院近几年通过大量市场调研,于2019年开设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并于当年开始招收新生。面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更新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我院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建设方面已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尝试。

2专业建设的方向和重点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涉及的领域较广泛,且大部分院校也是近几年才开设该专业,专业办学经验不足,因此,高职院校进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应综合本校所具备内部和外部条件来选择一些重点领域来进行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6]。目前我院所确定的重点领域是混合动力汽车技术(HEV)和纯电动汽车技术(BEV)。

外部环境

从外部环境来说,自2001年我国“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课题共投入20多亿元经费,形成了“三纵三横”的新能源汽车研发格局,制定电动汽车相关现行标准125项,建成部级电动汽车技术创新平台30多个。此外,长沙市政府也大力推广新能源公交车,规划到2020年底新能源公交车占比将达100%,其中纯电动公交车占比达到50%。相比较而言,我院重点建设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和纯电动汽车技术更加符合国家中长期政策和发展路线需求。

专业建设的内部条件

从内部条件来说,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属于我院新开设专业,在此之前并没有汽车类相关专业,配套的汽车实训场地也正在实施阶段,整体来说专业建设底子相对较薄弱。但是学院机电工程系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与汽车相关的电动机、汽车电器等相关实训设备相对健全,加上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对学院的大力支持及学院领导层对本专业的高度重视,系部对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做了大量市场调研,并积极主动与比亚迪、北汽、广汽三菱等新能源汽车车企沟通校企合作事宜。因此,综合我院的硬件设施和师资条件等方面,重点发展和建设纯电动汽车技术和混合动力汽车技术更加符合专业初期建设要求。

3专业建设的思路与实施

密切关注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政策

国家对新能源汽车政策扶持力度较大,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等文件要求,国家和地方配套政策、细则、标准也在有条不紊的落地实施,目前也已取得很大成果。目前长沙市已进入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与示范城市行列,并且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我院作为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管的高职院校,又占据长沙经济开发区有利区位优势,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也必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会。

加快建设实训基地

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迅速,技术更新更是层出不穷,相配套的实训基地建设显得至关重要。以我院为例,因我院新能源汽车实训场地目前处于实施阶段,短期内可重点考虑校内实训室建设、校校实训室共享和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三个思路:校内实训室建设校内实训室建设应以“三电”技术模块的特点进行分区域布置[7]。在进行实训设备选择时,应重点考虑设备能同时满足教学、科研和相关技能大赛的需求,同时,实操讲解时可优先考虑VR体验教学、采用录像投放到大屏幕中以便学生都能观看得到等形式,使得学生能够在实操中及时消化理论知识并提升技能水平。校校实训室共享与已开设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一起探索实训室校校共享机制,我院机械制造、电气和暖通等专业实训场地规模相对较大,设备相对先进且齐全,可借此优势与该部分实训设施较薄弱但新能源汽车实训室较强的高职院校共享实训场地及设备,如此,既可解决短期燃眉之急,又可加强兄弟院校间的交流合作。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学校可积极筹划与周边汽车企业共建实训基地,为企业订单式培养员工,与此同时,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场所。此外,还可聘请汽车产业园工匠型人才作为企业导师参与到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中来,开创校企合作双赢局面。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将课堂中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8]。在课程设置方面,以学生未来的就业为导向,同时结合新能源汽车“三电”核心技术的特点合理安排本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及实践教学环节。例如,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等专业核心课程就可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模块化教学方案,讲解与实操相结合,形成“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体系[9]。

建设高质量师资队伍

高校的教育质量和人才的培养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队伍的质量,专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师资队伍的建设。根据我院实际情况,专业教研室可制定教师培训考核方案,实行传帮带制度,鼓励年轻教师或新教师参加各类技能大赛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4结语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应把握机遇,找准方向,抓住重点,通过对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的不断探索和尝试,探索出适应教学和产业发展的精细化人才培养方案,并加以贯彻实施,同时加强软、硬件的建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培养一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石昊昱,杨宏进。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建设探析——以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7(05):92-95.

[2]濮洪九。洁净煤技术产业化与我国能源结构优化[J].煤炭学报,2002,27(1):1-5.

[3]廉江河。汽车废气污染净化技术[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3(8):310-311.

[4]欧洪彬。广州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促进政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

[5]任泽平,连一席,郭双桃,恒大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2019[EB/OL].

[6]周伟,刘港,等。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建设浅谈[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

[7]乔红雷。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8,5(17):20-21.

[8]李恒,张志明。基于理实一体化的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19(19):269-270.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5 179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