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名家文学作品赏析(精编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030758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名家文学作品赏析(精编5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名家文学作品赏析1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 番样子吧。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荷塘四周,长着许多树,蓊蓊(wěng)郁郁的。

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duó)着。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niǎo,nuó)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mò)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ē)玲(英语violin小提琴的译音)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

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

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

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

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

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yuán)女,荡舟心许;鹢(yì)首徐回,兼传羽杯;欋(zhào)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

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jū)。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

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生词:

蓊蓊(wěng)郁郁 田田的 袅娜(niǎo,nuó) 渺茫 风致 峭楞楞

妖童媛(yuán)女 鹢(yì)首徐回 敛裾(jū) 幽僻 苍茫 脉脉(mò)

语段: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niǎo,nuó)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赏析:

这一段没有写月,但处处有月,荷叶、荷花,都处在朦胧的月光中,有着奇异的光彩。

把盛开的和含苞欲放的白花比喻成“明珠”“星星”,从色彩和光华上写荷花之美。

写荷花的缕缕清香,微风传送,像远方飘来的歌声一样似有似无,时断时续,捉摸不定。

这幽雅淡远的感受也只能在月夜独处时才会有,如在嘈杂的白天,绝不会有这样的感受。

名家文学作品赏析2

作为诗人,徐志摩永远有着孩童般的天真和单纯,也对逝去的童年格外珍惜、充满追忆和思念。这是1篇富有田园情调的散文,包围着从容悠闲的氛围,写出了徐志摩对大自然这部奇书的一些看法。大自然却并非那么好读懂,所以徐志摩提出的条件是:“心灵上不长苍瘢,眼不盲、耳不塞”,也就说要读懂大自然这部奇书,不但需暂时远离尘俗和现代文明的喧嚣,也需一个从容、空旷、能容万物的自由心境,更要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保持婴儿般的纯粹和天真,与大自然体悟相通,妙契同化。

极而言之,也许更应该去“倾听”大自然这部奇书。“倾听”是一种交感契合的“妙悟”的境界。唯有“倾听”,我们才能“读懂”或听到大自然这部奇书发出的“绝对值得一听的,是从不曾从人口道过的话。

赏析句子3

关键词:语言;鉴赏;文本信息

语言是文章的外衣,或光艳耀眼,或朴素大方,或纤巧细腻,都是一种魅力。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往往蕴含作者的情感、作品的内涵。鉴赏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方法:抓修辞、抓用词、抓手法、抓“句式”。初中阶段对语言的赏析主要从两个角度入手 :抓修辞、抓词语的运用。

一、抓修辞

修辞分为: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对偶、反复。

要求:掌握修辞方法的作用,并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一)比喻:形象、生动地表现某事物的某(些)特点,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如:“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赏析]把“覆盆子”比作“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覆盆子形状圆润又晶莹透亮的特点,让读者具体可感。——(比喻)

(二)拟人:生动地表现某事物的某种情状,往往能传达出作者十分鲜明的感情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朱自清《春》

[赏析]生动地写出了春天里桃树、杏树、梨树花开繁盛热烈的情状,传达出作者内心的欣喜欢快之情。

(三)夸张:对某事物(状况)作夸大或缩小的描述,突出某一事物的某特点。

例句:“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

[赏析]“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一句通过对太阳炙烤铜牌给人主观感觉的夸张描写,写出了太阳的毒辣,从而突出了天气的酷热。

(四)排比:集中表现某人、物的某种(些)特点(内容);节奏整齐,让人读来朗朗上口,富有气势。

例1:“风、土、雨,混在一处,联成一片,一切东西都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

[赏析]用两组排比句写出了暴风雨降临时一片混乱的情景。排比的运用使语句节奏急促,更能突出当时混乱紧张的情形,让人如临其境般地感受到暴雨中一切纷乱无序的紧张气氛。

例2:“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朱自清《春》

[赏析]用一组排比句把春雨比作牛毛、花针、细丝,既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春雨细密、闪亮、柔长的特点,句子节奏整齐,让人读来朗朗上口,富有美感。

(五)反问:增强语言气势,可以使确定的意思得到增强,不容置疑,语感强,富有感染力。

例句:由于平时胡花乱用而堕落为贪污犯、盗窃犯的,不是在“三反”“五反”斗争中曾经发现过吗?

[赏析]运用反问,加重语气,强调了由于平时胡花乱用而堕落为贪污犯、盗窃犯的,在“三反”“五反”中曾经发现过。

(六)设问:可以突出文章的重点,增强语言的气势,引起读者的注意,有助于更好地抒情论理,同时可使行文有波澜,达到生动,不呆板的效果。

例句:谁是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觉得他们是最可爱的人。——(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赏析]这个设问句进一步引起人们的注意,启发人们的思考,谁是最可爱的人?

(七)对偶: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读起来节奏感强;从内容上看,凝炼,集中,概括力强,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力。

例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赏析]“横眉”与“俯首”,“冷对”与“甘为”,“千夫指”与“孺子牛”都是相对的,整个句子形式匀称,读起来声音和谐,给人以美感。

(八)反复:可以突出强调某一事物,表达绵绵不断的情思或加强语气,突出感情。用于一般文章可使脉络清楚,用于诗歌可增加旋律美,加强节奏感。

例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

[赏析]“争渡”运用了反复手法,表现了词人急着寻路回家、奋力划船的情状。

二、抓词语的运用:抓动词、形容词和叠词

(一)动词:生动地表现了某事物的某种情状或某特点。

例句:“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朱自清《春》如: [赏析]“笼”生动地表现出春雨轻烟般轻柔、细密、弥漫眼前的情状。

(二)形容词:细致地描摹出某事物的某特点。

例句:“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老舍《济南的冬天》

[赏析]“微黄”写出了冬日夕阳冷而不艳的特点;“微微”一词细腻地写出了在冬日夕阳映照下雪,反射出的粉色非常淡、若有若无的特点。

(三)叠词:表现人物(事物)的某特点,带来一种音韵之美。

例句:“ 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贾平凹《月迹》

[赏析]这一系列的叠词既写出了月光下桂树粗壮,枝叶稀疏,花苞饱满而即将开放的特点。同时,读来又给人一种音韵的美感,别有一番情趣。

审题时,要看题干是否有限制;若没有限制,最好能选择两个角度进行赏析。赏析时要赏出表达效果和情感体验。即:

表达效果:运用修辞方法、词语或某种手法写出了人或物的某特点。

情感体验:作者的情感、读者的阅读的感受、句子的深刻含义。(根据具体语句选择其中一方面即可)

以 张抗抗:《地下森林断想》为例:

题目: 请你从文中的(甲)(乙)两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甲)它付出了几万年的代价,在黑暗中苦苦挣扎向上,尽管阳光一千次对它背过脸去,它却终于把粗壮的手臂伸向了光明的天顶,把伟岸的身躯奉献给人们,得到了自己期待和希望已久的光明。

(乙)秋日的艳阳在森林的树梢上欢乐地跳跃,把林子里墨绿的松、金色的唐棋、橘黄的杨、火红的枫,打扮得五彩缤纷。

(甲)句:

[解析]文本信息:地下森林已冲破重重艰难顽强地生长起来并已蔚然成林了。

作者情感态度:赞美、崇敬

鉴赏角度:修辞、用词

[赏析]这个句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了地下森林在困境中艰辛成长和执著追求光明的情状。其中“苦苦挣扎”一词生动地写出了地下森林成长的艰辛与不屈,“伸向”表现了它对光明的渴望与执著,而“背”一词则表现了阳光对地下森林的冷漠与不屑。表达了作者对地下森林的崇敬赞美之情。

(乙)句

[解析]文本信息:蔚然成林的地下森林在阳光照耀下的美丽景色。

作者情感态度:赞美、欣喜。

鉴赏角度:修辞、用词。

[赏析]这个句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秋天的地下森林在艳阳的照耀下五彩缤纷的美丽图景。其中“跳跃”一词写出了阳光此时对地下森林的喜爱与钟情,而“墨绿”“金色”“橘黄”“火红”这些表现色彩的形容词既为我们展示了地下森林的蓬勃发展,又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绚丽缤纷的图画,给人一种色彩的明丽斑斓之美。

由此我们总结出了鉴赏的方法:

1.掌握必要的知识(修辞、用词的作用)。

2.整体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与作者情感。

3.根据要求或语句选择好鉴赏的角度。

名家文学作品赏析4

《心田上的百合花开》

偏僻遥远的山谷、高数千尺的断崖,预示了野百合追求美好愿望的道路必然艰难曲折。

恶劣的生长环境,并没有消磨它作为花--一棵百合的天性,虽然它刚诞生时长得跟其他野草一模一样。

但一个坚定的念头在它的心中悄悄萌生:我要开花,我要以花作证。

为此,它“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与自然环境顽强地抗争。

如果说与生长环境的抗争,只是野百合为实现美好心愿迈出的第一步的话,那么,野草的讥讽嘲笑、蜂蝶的鄙夷才是野百合面对的更严酷的考验。

野百合是执著的,野百合更是智慧的。

面对野草的嘲讽讥笑、蜂蝶的鄙夷劝导,野百合坚定的信念始终没有动摇:“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不事张扬的野百合,用自己的行动默默抗争,独行其道,终成“正果”:“它终于开花了,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

”这花是信念的结晶,是心血的凝聚。

野百合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正因为这美丽来之不易,所以当百合谷成为人们的“圣地”之时,每一朵野百合都能谨记第一朵百合的教导:“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文章通篇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层层衬托,塑造了一个充满灵性,大智大慧的野百合的形象。

百合谷其实就是一个充满世事艰辛的大社会的缩影,野百合的遭遇何尝不具有人生奋斗的典型意义: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只有一种方式,那就是“以花来证明”。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台湾文坛,林清玄这个土生土长的作家,以其乡土气息、传统情怀、民族意识以及他独树一帜的禅佛文化,成为台湾最为多产而且作品畅销的作家之一。

林清玄多次提到影响他性格和写作风格的母亲。

他说,小时候母亲曾告诫他,写东西要“有趣味的你要多写一点,与别人分享;辛酸的少写一点,留着自己晚上回房间里哭就行了。

因为人生已经够艰辛了,人家来读你的文章,应该从你的作品里得到安慰,得到启发,得到提升”。

而《心田上的百合花开》则巧妙地将趣味与辛酸结合起来,以趣味抒写辛酸,使人从中“得到安慰,得到启发,得到提升”。

他认为人的富有即是人心灵中某些高贵物质的展现。

野百合的形象,正是林清玄心中的“富人”的形象。

林清玄就是企图用文学的语言,表达一些开启时空智慧的概念,表达一个人应该如何舍弃和实践,才能走上智慧的道路这一生活哲理。

在林清玄看来,人生的美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欲望、物质带来的美;第二个层次是文化、艺术、文明带来的美的满足。

第三个层次是灵性、精神的美,这是最高境界的美。

他信奉“尽心就是完美”,而野百合就是这样一个因“尽心”而近乎“完美”的形象,真正实现了“灵性、精神的美”。

赏析:《心田上的百合花开》所展现的正是林清玄追求的做人最高境界: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

“大其愿,坚其志,细其心,柔其气”的人生准则在野百合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名家文学作品赏析5

原文:

故乡的十月,是收获的季节。

一片片稻穗像喝醉了酒一样垂下头;田间不断传来那“商万鱼”,抢吃稻穗的“乒乓”的跳水声;村子里,鸡、鹅、鸭子的啼叫声,汇成一首欢乐的乐曲。热闹极了!丰收了,这是故乡人民躲过那艰难的岁月后,迎来了又一个丰收年。

尽管乡亲们怀着一张张笑脸,挑着一担担金黄的稻谷归来,可是,我还是隐约地看到特色社会,在乡亲们的脸上,留下一道道伤痕。此刻,我能在这温暖阳光的覆盖下,欣赏着故乡的情景,我能为在故乡的被窝中酣睡,而感到幸福。我久久地凝视着晴空,久久地俯视着那金黄色的稻海,心头上不再感到痉挛,再不受到悲愁的压力。

故乡的十月,不愿离去的春燕,快活地在天空中来回飞翔,它们是那样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白天,人们在埋头弯腰收割着成熟的水稻,脚踏脱粒机隆隆的声音,随着习习的东南风迎面扑来;晚上,一轮轮新月隐浮在天际;远处,不时传来了熟悉的天籁,人们坐在大榕树底下,摇动着草扇,欢欣地诉说着丰收的喜悦。故乡,不管是年过七十古来稀的老人,还是在摇蓝中的婴儿,他们那张张的笑脸和朗朗的笑声,给这宁静的夜晚,增添了无限的幸福美感。

早晨,我随着公鸡的啼叫声,顶着薄薄的雾露水,踏上了故乡的塘猛岭。昔日光秃秃的塘猛岭,如今变成了一片青葱翠绿的海洋,一种长着乌黑透红的小鸟,在树林中你啄我赶。那刚刚露出地面的“洋菇”,尽管生不逢时,但它们仍然是显得那样勃勃生机。我沿着树叶铺满的小路走,来到了“土城”(日本鬼子侵琼时所修建的碉堡,乡亲们称为“土城”)。为了修建这座“土城”,全村男女老少,天不亮,就被日本鬼子赶到这里,在日军的屠刀下,日以继夜地艰苦劳动。乡亲们付出了九死三伤的代价,才建成了这座“土城”。天长日久,风吹雨打,如今,这座“土城”已变成平地一块,上面长出茁壮的树木,绿油油的一片。乡亲们告诉我,去年十月,村里一位跟KMT败退到台湾的少校军官,返回故乡寻根时,竟在塘猛岭“土城”迷了路。他以为,找到“土城”就能找到家乡。可是,错了!他再也找不到,那座令人心酸的“土城”了。这位少校军官在树林中,像走入当年诸葛亮布下的“八阵门”,转了大半天都走不出塘猛岭,幸好踫上乡亲,才把他引进了家门……

刚才还迷蒙在露水中的塘猛岭,现在,云收雾散,她像一位美丽的少女,徐徐揭开了她的面纱。哇!一切是这样的美好、秀气。故乡的十月,唯有那欣赏大自然的人,心情分外悠闲的时候,才能见得到的。从“土城”返归的路上,我看着那铺满绿叶的银色小路,心显得情意切切。这时,我坐在地上,背靠着树,望着那一朵朵掉落归根的小叶,感触万千……

故乡的十月,尽管已从贫困线上摆脱出来,可是,与我心中所想象的十月,相差得还遥远。那种云雀欢歌、机器隆隆、阳光和煦,那种风吹草低牛羊壮的十月,什么时候才能到来呢

赏析:

作品如散文诗,文笔优美清新,如诗如画场景中穿插对过去往事的描述及自己的不同心理变化,结构严谨,欣赏拜读佳作!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5 1030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