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心理缺失的表现【优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275534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心理缺失的表现【优质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心理缺失的表现【第一篇】

关键词 四君子汤; 缺血-再灌注; 心律失常; 抗氧化

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有许多治疗措施都不可避免地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如冠脉搭桥、溶栓治疗等。因此缺血再灌注时的心肌保护越来越成为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热点。四君子汤原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补气健脾,治疗脾胃虚弱、气短乏力、语言轻微、食少便溏。研究表明,大鼠慢性胃炎经四君子汤治疗后,胃黏膜血流量显著增加;四君子汤能调节代谢、内分泌及免疫功能等[1,2]。但未见药理研究报道。本研究应用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探讨四君子汤对大鼠IRI心律失常及抗氧化酶的影响。

1 材料与仪器

动物及分组健康SD大鼠36只,由同济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各半,体质量(200±)g,随机分为2组(n=18):①生理盐水对照组(control group)。先用生理盐水进行预处理(10 ml·kg-1 ig.),1h后,再造成缺血-再灌注模型;②四君子汤治疗组( treating group),先用四君子汤对动物进行预处理(10 ml·kg-1 ig.),1 h后,再造成缺血-再灌注模型。

仪器与药品756MC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分析仪器总厂);BL-410系统(成都泰盟电子产品)。活性氧(ROS)测定试剂盒、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测定试剂盒、丙二醛(MDA)测定试剂盒均为南京建成生物研究所产品。DH-1型呼吸机;高速冷冻离心机。四君子汤:人参(红参)、茯苓、白术 (炒)、甘草(炙)4味各取等分,煎煮2次,药液浓缩成每毫升相当于 g生药的浓度,供灌胃用。

2 方法

生理盐水对照组和四君子汤治疗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四君子汤灌胃预处理(10 ml·kg-1 ig.)1h,以20%氨基甲酸乙脂溶液对大鼠行腹腔注射麻醉( g·kg-1),仰卧位固定于鼠台,颈部正中切口,分离气管,作气管插管,接动物呼吸机,呼吸机频率为40次/min,潮气量为25 ml。分离右侧颈外静脉并插管(便于随时取血测ROS、SOD和MDA)。于第3、4肋间隙胸骨外缘开口,打开胸腔,剪开胸包膜,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下方穿线备用。用BL-410系统描记标准Ⅱ导联心电图。结扎冠状动脉10 min,造成心肌缺血,然后将结扎线松开,观察30min。分别于缺血5 min,缺血10 min,再灌注10 min,再灌注20 min,再灌注30 min记录心电图的变化,并取血测ROS、SOD和MDA。

心律失常发生率观察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以室性最为多见,本实验动态Ⅱ导联心电图记录,监测室性早搏(premature ventricular beats,PVB)、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及心室颤动和扑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and flutter,VF)的发生率以反映心律失常发生率。

数据处理缺血5 min,缺血10 min,再灌注10 min,再灌注20 min,再灌注30 min的心律失常发生率用χ2检验;SOD活性、ROS和MDA含量的变化数据以±s表示,以SPSS FOR WINDOWS 软件进行t检验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缺血5 min,10 min时心律失常发生率缺血5min 时,偶发PVB ,而VT 和VF 未出现,四君子汤对PVB的发生率无明显改善(P>);缺血10 min 时,发生PVB 和VT,而VF 未出现,且四君子汤能明显改善PVB的发生率(P

再灌注10,20 min和30 min时大鼠心律失常发生率四君子汤可明显减少再灌注10 min和20 min时心律失常VT、VF();但四君子汤不能明显改善缺血30 min时大鼠心律失常发生率,见表2。表2 再灌注10,20 min和30 min时大鼠心律失常发生率(略)

再灌注10 min时血中SOD活性、MDA和ROS含量的变化四君子汤能明显提高再灌注10 min时血中SOD活性(P

4 讨论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其发病机制与钙超载、自由基以及能量代谢障碍有关[3],常导致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动物实验或临床疾病中,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可达50%~70%[4]。心律失常是心肌兴奋性、传导性和自律性异常的结果,反映心肌电生理特性的改变,它的发生是多因素的,自由基和钙超载造成的心肌损伤及ATP减少使ATP敏感性钾通道激活等均可改变心肌电生理特性,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以室性心律失常最为常见。

有研究表明,四君子汤能改善衰老小鼠大脑皮质的超微结构,对衰老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它能使衰老模型小鼠在跳台试验中错误次数明显减少,并能逆转脑组织中SOD活性的降低,说明其有健脑益智、延缓衰老的作用[5]。

本研究观察到, 四君子汤预处理有效地保护了大鼠心脏的氧化损伤,表现在缺血及再灌注期ROS及MDA含量减少,SOD活性增强。同时,大鼠通过四君子汤预处理后,明显减少缺血10 min心律失常PVB发生率;明显减少再灌注10,20 min心律失常VT、VF发生率,说明四君子汤具有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作用,这种作用是否与四君子汤的抗氧化作用有关,仍不十分清楚,有待进一步探讨。本实验提示, 四君子汤是一种较好的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物。

参考文献

1]邢燕玲,游 俊。四君子汤对脾气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血流量及血清SOD与MDA含量的影响[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8(3):22.

[2]杨靖,丛丽.四君子汤延缓衰老作用现代研究进展[J].长春医学院学报,2003,19(9):119.

[3]韦薇,沈爱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保护因素[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7,9(7):128.

心理缺失的表现【第二篇】

[摘要] 青春的美好与残酷是岩井俊二影片永恒的主题。他将残酷的情节与唯美的表现手法相结合来诠释青春,形成了独特的“岩井美学”。他的影片中普遍隐藏着一种内在逻辑结构关系,即主人公因某方面的缺失或面临的威胁而主动寻找救赎的关系。

[关键词] 岩井俊二 缺失 救赎 主题

doi:/

青春的美好与残酷是岩井俊二最热衷也最擅长表现的主题。在他的电影中,经常以唯美的画面来表现死亡、恐惧等残酷的情节。而这种“残酷感”则是通过一种特定的结构设置产生的。通过对他的几部主要影片的分析,本文提炼出一个共同的结构,即主人公因内心的缺失或威胁而寻找救赎力的结构关系。这个结构可以说是岩井俊二为其影片制造“残酷感”的一种最常用的具体手段。

一、主人公面临的缺失与威胁

岩井俊二电影中的主人公具有一种共性,即无论是“古灵精怪型、温和内敛型、纯洁另类型”[1],他们的生命中普遍存在着精神层面的缺失或者面临着身体及精神上的威胁。

影片《梦旅人》中三位主人公就面临着安全感的严重缺失。卷毛、可可因杀人并产生心理恐惧被送入精神病院。封闭的情境设置如同《飞越疯人院》、《肖申克的救赎》等一系列影片,它们普遍以“围墙”创造的密闭空间来象征体制、社会、道德对个体的禁锢,《梦旅人》中的围墙同样可以被视为一个不可逾越的禁区。卷毛曾经杀害的老师经常出现在他的幻觉里,使卷毛时刻处在罪恶感和恐惧的威胁中。可可杀死了自己的孪生妹妹,内心缺乏安全感的她时刻以黑色为伴。恐惧、他人的威胁感使他们被禁锢在无法躲藏的痛苦之中,在精神层面普遍缺乏对他人和世界的安全感。在影片《燕尾蝶》中,女主角雅并也面临着多方面的缺失。首先,导演在影片一开始就夸张地表现了雅并的母亲去世的情节,父亲的形象更是根本没有在影片中出现,观众只能从台词中得知雅并是妓女与嫖客所生的孩子。失去父母的雅并,在血缘身份上是缺失的。其次,导演将故事的发生地设置在一个文化混乱的虚构之地“元都”,在那里,来自中国、日本、美国以及世界各地的人说着混杂的语言。“我很单纯地向往那样一些人, 他们为了自己的家庭, 抛弃了国籍出来找钱挣而来到了东京, 他们是不是更健康一些呢, 我想无论如何也要拍一个关于他们的故事。……所创作的作品不是以现实的东京为舞台,而是去创造一个架空的城市‘元都’。” [2]作为生活在这座“架空的”城市中的一员,雅并的国籍和文化身份也是混乱和缺失的。在外型上,雅并有着少女清纯的面孔、乌黑柔顺的长发,犹如清水般纯净天然的形象和雅并血缘、国籍和文化身份的空白缺失是相符的,同时也为她日后逐渐由身份的缺失走向自我身份和自我价值的确立留下足够的空间。岩井俊二的另一部影片《爱的捆绑》,空间和人物设置都十分简单。整个影片被安排在一个封闭的、甚至与世隔绝的屋子里,只有作家由纪夫和妻子萌宝两个人。单纯的空间和人物设置使由纪夫成为萌宝唯一的关爱来源,而忙于工作的他日渐忽视了内心脆弱而渴望关爱的萌宝。萌宝成为“强迫性紧缚症候群”也正是因为丈夫关爱的缺失所致。在岩井俊二的代表作《情书》里,两位女主角也面临着不同的缺失与威胁。影片开始,渡边博子的丈夫去世,渡边博子因内心难以释怀而向其丈夫藤井树(男)学生时期的住所写信。她的内心被回忆和幻想占据,现实力量的缺失使她无法从难以自拔的怀念和痛苦中被解救出来。另一位女主角藤井树(女)的父亲因感冒咳嗽去世,她自己也患有同样的疾病。因而藤井树(女)也随时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导演用一段类似藤井树(女)在医院里的幻觉的情节表现这种威胁距离她十分之近。

主人公在关爱、自我身份和价值的确立、安全感等方面的缺失以及死亡、恐惧给他们带来的精神层面的威胁几乎存在于岩井俊二的每一部影片中。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缺失和威胁,才形成了主人公寻找完整与救赎的内在动力,为岩井俊二散文化的叙事风格增添了内在的逻辑关系和结构性关联。

二、对救赎的主动寻求

虽然影片中的主人公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精神层面的缺失与威胁,但他们同时也对自身的缺失具有一种普遍的自觉性,能够主动地寻求一种外部的、在他们认为高于自己能力的力量来填补内心的缺失,驱散内心的恐惧。

在影片《梦旅人》中,卷毛在得到一本《圣经》之后笃信世界末日即将到来,认为相信基督才能得到救赎。卷毛、可可、小悟始终盼望着世界末日的到来以寻求解脱。可可与卷毛面对大海,“我始终非死不可。让我替你洗去你的罪吧”[3],是试图用自己的死亡将她爱的卷毛从恐惧和痛苦中解救出来。他们被罪恶感、恐惧感困扰,在他们眼中,基督、死亡就是救赎的力量。在《燕尾蝶》里,固力果给雅并起了这个名字并在她的胸口画上毛毛虫,使她第一次意识到她缺失对自我的身份和自我价值的确认。后来在摸索中成长起来的雅并刺上了与固力果相同的燕尾蝶刺青。从毛毛虫到燕尾蝶,从被动的“被画”到主动要求刺青,从浮于身体表面的笔记到融入血液的颜料,寓意了雅并从被动到主动,从懵懂到自我觉醒的成长过程。雅并认为燕尾蝶给了固力果好运,将燕尾蝶作为象征力量和好运的图腾,也作为自己生命的引导和自我确认的救赎力。在电影《爱的捆绑》中,萌宝因为缺少丈夫的关爱而缺乏安全感,用绳子捆绑一切包括自己来寻求安全感。用具象的绳子捆绑抽象的安全感,用错位的荒诞表现了现代生活中人的异化。毛线、绳子充当了萌宝内心渴望安全感与关爱的救赎。《情书》中的渡边博子则需要通过自己只是藤井树(女)的替代品这一事实将自己从对藤井树(男)的回忆中解救出来。藤井树(女)在面临死亡的威胁时,爷爷不顾一切地及时抢救挽救了她的生命,死亡的威胁被亲情救赎。

正如以上的例子,在这些救赎力中,既有合理的、奏效的,如《情书》中的现实和亲情,也有错位的、无效的,如《梦旅人》中的死亡、《爱的捆绑》中的绳子。当救赎力无效时,主人公的命运会走向绝望或者死亡,呈现出悲剧的倾向,给人以青春与命运的残酷感。即便主人公所寻找的救赎力能够弥补内心的缺失、驱散内心的威胁感,在此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同样会给人青春残酷的感受。

当逆光、局部光斑的使用、轻微的曝光过度、空灵的背景音乐等唯美的表现手法借由以上两种情况所创造出的残酷感作为情节和结构支撑,与之共同出现在影片中时,就构成了唯美与残酷的双重效果。在影片《梦旅人》中,小悟缺乏内心的安全感而寻找死亡的救赎,他不小心从墙上摔下,满脸是血,生命垂危,在他生命最后一刻仍执著地朝着相反的方向“要爬上围墙”[4]。一方面,导演故意将这样血腥、残忍而有震撼力的画面用将近半分钟的近景和特写加以强调和放大,死亡这种救赎力的无效使小悟的垂死挣扎显得更加无助和值得怜悯;另一方面,又将情感取向与画面完全相反的美妙抒情的钢琴曲和产生唯美幻觉的逆光与画面内配合,产生了比两者单独相加更强大的震撼力,使观者的内心同时充斥着残忍与宁静两种极限。相似的例子也出现在《爱的捆绑》中。萌宝为寻找安全感让由纪夫用绳子将自己牢牢固定在墙角。把绳子当做安全感缺乏的救赎,显然是不能奏效的。曾经彼此关心并相爱的人现在却像狱长与囚犯一样,内心疏远,彼此折磨,这样的事实是残忍的。在画面表现上,曾经色彩温暖的家只剩下单一的色调和诡异的气氛,萌宝静静站在角落,充当救赎力的绳索像是滑稽的道具,束缚住了萌宝却没能拴住丈夫由纪夫的关爱,原来温馨的家此时像是地狱。然而在配合表现这样残酷的情节时,顶光的运用和空灵唯美的音乐却使“地狱”充满了天堂般神圣美好的幻觉。岩井俊二擅长将因救赎力的失效和寻找救赎所付出的代价而产生的残酷感与唯美的声画表现手法相结合,一方面,是对故事本身的情感倾向的平淡化的处理,不管是主要人物的成功还是失败甚至死亡,都没有大悲大喜,悲喜的情绪很大一部分被消解在唯美的画面处理中。另一方面,这样的处理创造出一种复合的效果和复杂的审美感受,充满感官到内心的震慑力。影片所引发的是震撼和观者的思考,而非滥情。

唯美与残酷这对看似矛盾的存在之所以能在岩井俊二的影片中如此自然而普遍地存在,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这样的设置使之上是建立在日本已有的民族心理基础之上的。日本人“相信人有两种灵魂……是‘温和的’灵魂和‘粗暴的’灵魂,每个人、每个民族的生涯中都既有‘温和’的时候,也必须有‘粗暴’的时候。……这两个灵魂都是必须的,并且在不同场合下都是善的。” [5]唯美的情感趋向“温和的”这一描述,而残酷则是一种“粗暴的”行为所带来的感受。既然在日本“温和”与“粗暴”共存是一种被普遍认可的民族心理,那么岩井俊二影片中唯美与残酷同时出现在一部影片甚至一个画面中也就不足为奇了。

主人公因内心的某种缺失、威胁而主动寻找救赎力的结构是岩井俊二影片中隐含着的但又是不可或缺的内在结构。它不仅表现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为其行动提供了动机,而且也是影片一条隐晦的线索,成为表现青春残酷主题的内在支撑。只有以主人公面临的缺失与威胁以及在寻找救赎过程中所遭遇的曲折以及由救赎力量的无效所表现出的青春残酷这一主题作为支撑,声画对位和唯美的表现手法才得以拥有依托的情节和媒介,与之配合,从而形成残酷与唯美的对立统一。这样的内在结构关系在建构“青春的美好与残酷”这一影片主题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文静。花之恋―岩井俊二导演风格研究[D].河北:河北大学,2007.

[2]钱有珏编译。90年代的日本电影 四导演访谈[J].当代电影,1998,第3期:99页

[3]台词引自影片《燕尾蝶》

[4]台词引自影片《梦旅人》

[5] (美)鲁思・本尼迪克特著,吕万和,熊达云,王智新译。菊与刀[M].北京:商务印书馆,页

心理缺失的表现【第三篇】

一个人本来有足够的能力去完成学业或工作任务,但由于对自己估计不足,缺乏自信心,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处处不如别人,结果难免失败。由自卑给人的心理带来的不良影响很大。一个人形成自卑心理后,往往从怀疑自己的能力到不能表现自己的能力,不愿与人交往到孤独地自我封闭。长期的自卑心理也会引起生理上的不良改变,最敏感的是对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产生劣性影响,而生理上的疾病又会反过来影响心理变化,加重人的自卑心理。

心理学家认为:“经常遭受失败和挫折,是产生自卑心理的根本原因。一个人经常遭到失败和挫折,其自信心就会日益减弱,自卑感就会日益严重。人生在世,总会经受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挫折,从幼儿打碎了东西,小学生考试不及格,以至科学家做的实验失败等,都可以广义地称之为挫折。遭受挫折后,如果认识上有片面性,往往就会感到自己不如别人,若再引起别人不公正的议论,而自己又不能正确对待,就更会影响自我评价,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

自卑者中多数表现为沉默寡言,郁郁寡欢,自责内疚,无所作为。但也有一些人为了掩饰自己的自卑,把对自己的不满投射到外界,投射到他人身上,变责己为责人,于是自暴自弃,我行我素,表面看来似乎还有些自傲,实际上是自卑的另一种表现形式。那么,如何摆脱自卑心理呢?

第一,要正确地评价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所谓“自知之明”,不仅表现在能如实地看到自己的短处,也能恰如其分地看到自己的长处,切不可因自己的某些不如别人之处而看不到自己的如人之处和过人之处,这才是正确的与人比较。马克思曾说过,伟人之所以高不可攀,是因为你自己跪着。

心理缺失的表现【第四篇】

关键词:大学生;行为失范;家庭环境;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0-0106-02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双重转轨的特殊时期,高等教育也步入了大众化快速发展期,然而在高等教育快速普及的同时,入校学生的素质和言行表现却越来越良莠不齐,学生行为失范现象在大学校园里屡见不鲜,这一问题也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研究者分别从社会学、教育学、法学、心理学等不同视角分析了大学生行为失范现象,并尝试从不同学科角度对大学生行为失范进行概念界定,但至今没有形成一个被广大研究者所认同和接受的统一的科学概念[1]。概念界定的多样性恰恰说明大学生行为失范这一现象的复杂性,也表明对大学生行为失范的防控与管理不能仅仅依靠学校,社会和家庭等都负有一定责任,尤其是作为青少年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应当承担主要教育与防控职责。为了论述的清晰与明了,此处认为大学生行为失范包括一般越轨行为、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等偏离或与现行教育规范相冲突的行为表现。

本文作者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及自身工作实际,主要论述的是大学生行为失范现象与其家庭成长环境的关系,着重分析家庭离异与家庭暴力两种家庭环境对大学生行为失范的影响,以期提升对行为失范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能。

一、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大学生所表现出的种种行为失范现象大多与其青少年时期家庭成长环境相关。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青少年成长的首位教师,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心理、人格和性格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塑造乐观积极、行为规范的个人;相反如家庭离异、家庭暴力等家庭环境会在孩子的心中根植阴影,这些早期形成的阴影甚至会成为一个人心理上难以逾越的鸿沟或缺陷,这种心理缺陷也往往成为了青少年行为失范的起点。心理学家也认为“心理缺陷”或“挫折”是导致一个人行为失范的原因。家庭离异与家庭暴力是较为突出的两种非正常家庭环境,这类家庭环境是促使大学生行为失范的重要因素。

(一)家庭离异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家庭离异指的是父母婚姻破裂,婚姻关系解除从而导致家庭解体的社会现象。在转型期的中国,家庭离异已成为一个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生活在离异家庭中的子女在生活和学习以至心理、人格等方面呈现出了一些突出的问题。许多有关离婚家庭的研究也表明:离婚产生严重的压力会引起家庭成员的机能紊乱和情绪不稳定[2],离异家庭的家庭成员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方面和完整家庭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

首先,离异家庭中子女的学习动机与智力水平较低。在离异家庭中,子女成长的部分家庭环境被剥夺。对子女来讲,无论其与生父还是生母生活,他们的生活环境都是不完整的。而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的期望和管教是影响子女学习动机的重要外部因素。离异家庭中另一个问题就是父母性别角色的残缺。父母在家庭中扮演两种不同的社会性别角色,彼此或他人都是无法替代的。因此,父母性别角色的残缺会导致子女有关社会性别的智力发展不完善。

其次,离异家庭中子女的情绪多表现为易愤怒、恐惧和悲伤等消极情绪,日常情绪波动较大。父母离婚产生的一场情绪通过父母的表情、语言、行为反映出来,造成家庭气氛的压抑,加重家庭成员的精神负担,家庭人际关系也有恶化倾向。在这种环境下子女享受不到父母的亲情之爱,且被父母的异常表情、语言和行为浸染从而导致孩子情绪焦虑、精神紧张和反应失常。失和家庭和单亲家庭或者再婚家庭在情感的表达上有明显的缺陷,孩子从小需要的爱并没有得到满足,自己感情的表达也受阻,这就直接导致了子女的感情障碍。

最后,离异家庭中子女的社会性发展受到限制。完整家庭子女较之于离异家庭而言被同学接纳的机会和程度较高。父母离异对子女心灵的打击会持续发挥作用,并在逐渐积累中而得到强化。尤其是情绪低落、消沉和自卑感会随着单亲家庭不良环境气氛的不断刺激而得到增强,从而无形之中提高了同伴关系建立的遏制阻力。同时家庭离异后父母单独相处,也大大削弱了对其子女同伴关系建立的指导和帮助,使子女结交同伴、与同伴相处的能力逐渐下降。

(二)家庭暴力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家庭暴力会给子女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或生理创伤。家庭暴力直接表现为家庭教育缺陷,父母的暴力行为会诱导子女产生行为失范现象,而这种行为失范往往超越了一般的越轨行为,接近于违法行为甚至是犯罪行为。而且研究表明家庭暴力还往往和青少年犯罪存有一定的因果联系,家庭暴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青少年犯罪几率[3]。

事实上,家庭暴力容易促使子女形成犯罪心理。父母间的不和、纠纷和暴力行为时刻影响着子女的身心健康,使子女的心灵在一定程度上发生扭曲,并最终形成子女犯罪的导火线。面对父母的不良行为,很多子女感到厌烦,他们对父母之间的暴力感到厌恶,就会想方设法逃离其家庭环境的影响,当子女从主观上意欲脱离其家庭环境时,其从心理上便瓦解了抵抗社会上不良现象诱导的防线。同时,由于他们心理受到创伤,受到打击与挫折,存在一定的心理缺陷,缺乏自我防范和控制失范行为的能力,严重的越轨行为(违法行为或犯罪行为)便产生了。

二、行为失范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第一,认知结构不合理。就行为失范大学生的认知结构而言,他们大都存在知识储备不完善、人生观不正确、道德素养不高、纪律观念不强,缺乏判断力、自觉性、内省力,面对复杂事物时易显茫然态度。而从心理学上讲,认知结构一般是指个人在以前学习和感知客观世界的基础上形成的,由知识经验组成的心理结构。其质量,如知识经验的准确性、知识经验间联系的丰富性和组织性等都影响学生在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时提取已有知识经验的速度和准确性。而家庭环境恶劣的学生,其早期在家庭中形成的认知结构不合理,从而导致其在大学时期产生认知冲突或认知障碍,进而导致行为失范。

第二,情绪波动较大。就情感而言,行为失范大学生的情绪易激动,情感不稳定,情感体验比较原始、低级,更有甚者表现出情感的冷漠。行为失范大学生倾向追求生理和感官的直觉刺激,这是一种原始的、低级的需要。比如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容易促使他们做出过分举动。行为失范大学生的情绪波动较大,愤怒时冷酷无情,高兴时过度兴奋。行为失范大学生往往缺乏对他人的尊重和同情,对朋辈间、师生间、亲属间感情的稳定性不信任,缺乏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正确感知。

第三,意志不坚定。就行为失范学生的意志而言,他们大都意志比较薄弱,易受暗示,但却不乏探险和冒险精神,且有明显的两重性。这类学生的理性是非分辨能力比较弱,很容易接受别人的暗示而盲从。在不良社会风气的诱使下,甚至会表现出狂妄自负、不听管教的情况,具体表现为在实现社会化目标方面意志薄弱,在实施的活动方面却表现出意志的顽强性。

第四,行为失范的无意识动机明显。就大学生行为失范背后的动机而言,无意识动机比较明显,动机不稳定,动机产生情景化。行为失范大学生在潜在的本能冲动、社会规范适应及对学校规范的服从与对抗中,主体往往处于迷茫、选择与孤独、对抗与妥协等强烈的消极体验中,但其主体并非时刻对这种冲突和对抗具有清醒的自我认知[4],这种无意识动机也就成了失范行为的驱动力量。

三、行为失范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对于行为失范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有针对性,要深入分析其失范行为产生的心理因素,各方共同协作进行防控与教育。

首先,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对于由于家庭环境造成心理缺陷的学生,我们要及时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必要时借助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或专业心理诊疗门诊对其进行心理治疗。心理缺陷或障碍容易导致学生性格怪异,行为失范,而且随时都有可能导致过激言行的发生,严重的时候甚至引发犯罪。因此,学校教育者应善于发现和了解行为失范学生的家庭环境,及时发现问题症结,避免把心理问题道德化处理,从而错失最佳防控时机。

其次,抓好道德教育,坚持立德树人。德育教育是大学教育的核心,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动规范的总和,道德具有调节、认识、教育、导向等功能。而实践表明,大多行为失范大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道德缺陷,具体表现为对道德规范的无知或藐视。因此,我们要加强对行为失范学生的道德感化与教育,用道德的规范与示范来潜移默化地矫正大学生的失范行为。

最后,抓好纪律教育与法制教育。大学生行为失范现象即偏离或与现行教育规范相冲突的行为。因此,通过加强纪律与法制教育,用制度和法律来防范大学生失范行为是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一方面,我们要用制度和法律这种刚性的管理措施,通过预防、惩戒、奖励等手段来强制性规范大学生的行为;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要让行为失范大学生最终将社会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大学生发生严重的失范行为。

行为失范大学生是大学校园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产生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本文主要探讨了家庭环境导致大学生行为失范这一因素。我们认为不能将大学生行为失范全部归结并依靠于学校,家庭作为子女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作为子女成长的第一责任人,一定要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并加强与各级学校的沟通,切实为子女的健康成长负责。

参考文献:

[1]杨明光。转型期我国大学生行为失范研究评析[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54-61.

[2]傅安球,史莉芳。离异家庭子女心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33).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5 1275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