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雪白的大嫂范例【最新4篇】

网友发表时间 509677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雪白的大嫂范例【最新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雪白的大嫂【第一篇】

湖边的一株老柳树下,爷爷和孙子静静地坐着。爷爷抽着旱烟,烟锅里火星一明一暗,隐隐约约地映着他那张慈祥的脸。

“爷爷,该起网了。”

“噢,起。”

爷爷站起来,解开拴在铁橛上的罾网拉纽。网的样式像一架起重机,一根长竹竿伸出去,竹竿梢头挂着大网兜。网很重,老渔翁拉得很慢,沉在水下的网慢慢升高,突然响起水声。

“爷爷,有大鱼!”孙子兴奋地喊。

爷爷将网拉出水面,月光照着鱼网,网里躺着一条泛着金色光泽的鲤鱼。他将网拖向岸边。小孙子雀跃着将鲤鱼抱起来,放在装了水的桶里。鱼在桶里蹦了几下,便没了声息。爷爷又把网扔进水里,转过头来看桶里的鱼。

“爷爷,这鱼有六七斤重吧?”

“差不离儿。”

“这是条什么鱼,爷爷?”

爷爷“嚓”地一声划着火柴。火光照亮了水桶,桶里是一条金色鲤鱼,翅膀和尾巴像经霜的枫叶一样鲜红。

“金翅鲤鱼。”爷爷说。

“这鱼好吃吗?”孙子问。

“嗯。”爷爷心不在焉地回答着。

“爷爷,捕了这样一条好鱼,您不高兴吗?”

“怪事。这鱼怎么这样老实呢?”

“您说什么呀,爷爷?”

“噢,孩子,这鱼太厚道了,网出水时,只要它一跳,就能把网给撕了。咱这罾网,只能拿小鱼儿。”

“这鱼大概睡着了。”

爷爷沉思起来,烟锅子一明一暗地闪烁。周围忽然变得十分安静,湖面上升起薄雾,几支粉色的荷花像画在水上似的,岸边的水草丛中,小虫子低低地鸣叫。

“爷爷,您在想什么?抓了这条鱼,您好像不高兴了。”

“没想什么,孩子。来,再拉一网。”

这一网是空的。网又沉入水底,一切又陷入沉寂。

“爷爷,再给我讲个故事吧。”

“好吧,就给你讲个金翅鲤鱼的故事。”

“又是鲤鱼变媳妇,说了多少遍了……”小孙子不高兴地嘟哝着。

“不是鲤鱼变人,是人变鲤鱼!”

“人能变鲤鱼?”

“能。”

孙子向前靠了靠,爷爷伸出胳膊,把孙子搂到怀里。

“若干年前咱这青草湖边有一个叫金芝的姑娘。这姑娘俊着呢,双眼皮,高鼻梁,咕嘟着小嘴,扎着两条大辫子,谁见了谁喜欢。那一年从城里下放到咱村一个女作家,听说那女作家写了一本书,书名就叫《青草湖》,你爹他们都看过这书呢!女作家就住在金芝姑娘家。后来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女作家天天被批斗,有时还挨揍哩……

“有一天晚上,女作家挨了最厉害的一场斗,半死不活地被抬到金芝家里。金芝流着泪给女作家擦身上的血污。村里的医生不敢来给女作家治伤。金芝忽然想起来了,她在青草湖对岸有个姨父,早年在外闯荡,家里有一种治跌打损伤的药,十分灵验。救人如救火,金芝姑娘托邻家的一个大嫂照料着女作家,自己来到青草湖边。

“‘青草湖,青草湖,东西只五里,南北六十五。’传说,若干年前,天上的织女把织布梭子掉到人间,在地上砸了一个坑,这就是咱们的青草湖。金芝的姨夫住在湖对面王庄,坐小船几袋烟工夫就能到,走旱路要两天。那时节,小船都被锁起来了,怕阶级敌人破坏。金芝来到湖边,脱下长衣服,捆成一个小包拴在身上,一纵身下了水。金芝一身好水性,像一条雪白的大鱼在水面上撒欢。她游啊游啊,水声哗哗哗地响,月亮明光光地照着她。半夜时分,她上了岸,换上衣服,敲开姨夫家的门。姨父挺疼这个外甥女,把珍贵的药给了她。姨不放心地说:‘金芝呀,半夜三更的,你一个闺女家下湖,有个闪失怎么办?别走了,赶明儿让你姨父送你回去。’金芝说:‘姨,我水性好,没事。’

“金芝姑娘又下了湖。姑娘家毕竟力气单薄,游到湖中央,她吃不住劲,身子像拴上了十个秤砣……后来,天上飘来一朵洁白的云,把月亮遮住了,湖面上零零星星地落了一阵子雨点……一会儿,月亮又出来了。月亮煞白着脸,慢慢地往下落,慢慢地变大,最后挂在湖边的柳树梢上,望着像镜子一样闪闪发光的青草湖……”

“金芝姑娘呢?”小孙子焦急地问。

月光下,爷爷两眼闪着光。

“爷爷,你哭了?”

“傻孩子,爷爷胡子都白了,不会哭了。爷爷的故事还没讲完呢。第二天夜里,女作家在邻居大嫂的搀扶下来到湖边,湖上静悄悄的,草叶上的露珠落在水面上的声音都听得清清楚楚。女作家轻轻地说:‘好闺女,你喜欢看的《青草湖》我带来了……’她掏出一包纸灰,轻轻地撒在湖水中……

“湖上突然翻起了波浪,湖中心裂开了一条缝,一道红光闪过,浮着一条金鲤鱼,翅膀和尾巴像火苗一样红。金鲤鱼游到湖边,用头拱上了一个衣裳包。然后,它尾巴拍了三下水,又慢慢地游到湖中心,随着红光消失了。湖上又是一片月光。女作家捞起衣裳包,衣裳包里包着金芝的姨夫给的药……”

“金芝姑娘变成金鲤鱼了?”

“唔,也许。”

一只水鸟从岸边的青草中飞起来,扑棱扑棱地飞着,落到湖中的苇丛里。

水桶哗啦一声倒了,水面上翻起一阵浪花。

“孩子,你干什么?”

“我送金芝姑娘回家去。”

“嗨,你这孩子。”

雪白的大嫂【第二篇】

终于到雄狮瀑布了。雄狮瀑布真壮观啊!瀑布哗哗地流着,最后都落到水潭里,潭水很蓝,天空、白云、绿树、花草、山石,一一倒映潭中,让人觉得似乎走进了一个奇特的仙境。

大家怎么看?是不是写得太短,不够具体,生动,描写的雄狮瀑布无法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怎么办呢?老师教给他一个写作技巧后,他回去又重新修改了这段话:

终于到雄师瀑布了。雄狮瀑布真壮观啊!几丈多高的白浪如千军万马从天而降,又像百万雄狮飞奔而下,“哗哗哗”,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像雄狮张开血盆大口在怒吼似的,让我不禁想起了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来。白浪最后都落到水潭里,潭水真蓝啊!天空、白云、绿树、花草、山石,一一倒映潭中,仿佛是一幅不用渲染的中国山水画,让人不由得感到神清气爽,心旷神怡,似乎走进了一个奇特的仙境。

这两段话,大家比较一下,哪一段写得好?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比较后,我们可以发现,第二段对雄狮瀑布的描写加入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使瀑布的形象更加丰富,具体,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那么,如何把景物描写得具体,生动,才能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呢?

首先,要展开丰富的想象。如去《周末划船去》一文的第二自然段,描写岸上的小草被风吹过,可以这样写:岸上的小草绿油油的,一阵风拂过,它们便随风摇头晃脑起来,好像一群调皮的小孩子,突然看到了带着礼物回家的妈妈,争先恐后地扑过去,兴奋得手舞足蹈起来。这句话把小草比作调皮的小孩子,既突出小草的活泼可爱,又衬托出公园充满生机,一下子就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如第四自然段,描写荷叶时,还可以这样写:那是一片荷花池,荷叶挨挨挤挤地偎依在一起,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有的荷花开了,伸展出雪白的花瓣,晶莹得像一位高贵的仙女,亭亭玉立地站在荷叶上。这句话把荷叶比作大圆盘,把荷花比作仙女,具体形象,衬托出荷花的美。

其次,要善于合理的联想。第四自然段描写荷花散发出香味,蜻蜓飞来落在荷花上时,可以这样描写:一阵风过,荷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引得蜻蜓飞来了,纷纷落在荷花上。这时,我不由得想起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句诗来,顿时觉得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最后,要运用适当的夸张。所谓适当,是指所运用的夸张是有根据的,有一定合理性,并且能表达出想要表达的效果来。如第三自然段描写远处山的绿时,可以这样描写:这时,我才注意到远处的小山也是绿的,像被绿色的油漆染过一样。如果真的是被染过,那油漆工可真了不起,你看,不同的绿色,有深绿,有浅绿,还有翠绿……像一幅只用绿色渲染的中国画!根据远山的绿和绿漆的绿一样的着色,把远山的绿色说成像是用绿色的油漆染过一样,突出远山绿的程度很深,充满生机与活力。这样的夸张是适当的。

例文示范

离家不远有一条小溪,像一位优雅的少女,长年累月迈着轻盈的脚步,由东向西缓缓流淌。溪水清澈见底,你可以清楚地看到溪里的鹅卵石和小鱼。一块块鹅卵石就像一个睡着的小孩,静静地躺在水中,一动也不动,任凭溪水从它们身上淌过。溪里的小鱼就更有趣了,有的静静地停在水面上,好像游累了,在闭目养神;有的成群结队地游来游去,是在进行游泳比赛吧;还有的悄悄地藏在石缝里,仿佛在跟伙伴们捉迷藏。

雪白的大嫂【第三篇】

“郝医生,又有伤患送进来了。”那人礼貌地敲了敲门,就离开了。

他朝那个人走了过去。

那是一个满头白发,双手不停地颤抖,浑身是血的中年男子,出于作为一名医生的习惯,他一眼就看到了他的血是从左耳流出的。是颅内出血!尖锐的目光使他马上在脑海中浮现了一个诊断。就算用尽全力救他,连半成救活的机会也没有。不过,他还是按照往常的步骤叫人先帮伤患去做脑电图。

看着伤患苍白的脸色〔〕,浑身是血的模样离他越来越远,郝医生无奈地靠在那雪白的墙上,心中却不是滋味。

“叔叔——”一个脸蛋红扑扑的小女孩站在他面前,小手拽住他白色大褂的衣角,小心翼翼地叫道。

当他抬起头时,发现她的身后畏畏缩缩地跟着一名妇女,泪水在他猝不及防的情况下掉了下来。一滴,一滴……

突然,她紧紧地拉住他的双手,眼中满是乞求之情,手指甲几乎快掐进他的肉中了。

“大夫,俺……俺,俺求你了,救……救刚送进来的。”当她说这句话的时候,他一点儿都不意外,这种场面他见多了。

“好!”他说。她放开了手。他发现,妇女的脸如白纸般惨白,而牙一直狠狠地咬住自己的唇。

诊断报告出来了。果然,他的猜测没错。

手术室,他望向那个男人,命令护士用酒精棉帮他的左耳止血,一块,两块,三块……终于,血止住了。他擦了擦汗,望向心电图。不好!他的心跳已停止。他赶快帮他打强心剂,一下,两下,三下……心跳还是趋于平势。“宣布死亡吧!”他抛下一句话就走向了办公室。

坐在椅子上,他缓缓闭上了眼睛。

那对母女又来了。他原以为她们会像别的家属一样对他又是打又是骂,责怪他没有救活她们至亲的人。“跪下,谢谢叔叔!”母亲用严厉的口吻冲着孩子说。“扑通!”孩子听话地跪倒在地,眼眶红红地看着他。她没哭,没像一般孩子一样哭闹着要父亲。他一下子呆住了。半晌,他拉起了那个小女孩。

“大嫂,你不怪我?”他诧异地问。

“俺不怪你,你不都尽力了嘛!”她坚定地说。

“你不都尽力了嘛!”这话一直不断地在他耳中重复着,时刻提醒着他做人的原则。那次,是他人生中一次莫大的教训。

之后,他一直尽力救活每一个生命。他明白,在每个生命背后可能是更多生命的支持与希望。救活那一个个生命,不再是为了金钱,只为了良心,一个医生的良心。

雪白的大嫂【第四篇】

民间传说赵树理:“驴背上的状元”

在民间,谈到赵树理,有这样一个传说:赵树理出生后第一百天时,爹娘为他举行“百日”庆典,希望他幸福长寿,将来能活过一百岁。那天,他们特意在儿子面前摆了十几样好玩的东西,其中,还有从邻居家借来的一块雪白的“大头洋”(大洋),摆在孩子最容易触摸到的地方,任他挑选,希望日后的他能够财运亨通。可是,赵树理偏不要这块大洋,而是舍近求远,张开两只小手,一手抓过一支笔,一手拿起那根赶驴的鞭子。父亲见此情景,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这孩子长大,本应“金榜题名”,可惜错投在咱这寒门人家,只能做个“驴背上的状元”了。果真如此,自幼年开始,赵树理就和毛驴交上了朋友,识得一些庄户人家的常用字以后,就坐在驴背上背唱本,甚是惬意。

后来,有人向赵树理谈起那个“驴背上的状元”的传说,希望得到证实。他说,自己从未听父母谈及此事,但也赞赏这个故事,虽然是胡编的,可是杜撰这个故事的人还真有点才,因为他抓住了一个重要事实,那就是赵树理从小到大,确实赶过小毛驴,也确实和小毛驴交过要好的朋友。春日融融,他赶着小毛驴到山地里送粪,回来时,在崎岖的山路上,扯着驴子的尾巴,哼起家乡小调儿。那时,他最感兴趣的是上党梆子,常常手拿唱本,一会儿高嗓门儿,一会小嗓子,起伏有致。秋天到了,若赶上好年景,他便赶着毛驴穿行在散发着谷子幽香的山间小道上,哼着动人的民间小曲。小驴在前面走着,四只蹄子踏出轻快的节奏,赵树理的两只手各握着一根削得滑溜溜的棍子,当作鼓槌,在小驴屁股上有节奏地敲打,咚咚锵,咚咚锵,咚锵,咚锵,咚咚锵。敲到得意的时候,毛驴也兴奋得后蹄腾空而起,向前奔去。

建国初期,在中国作家协会,赵树理已是妇孺皆知的作家了,可和传说中的模样儿仍然十分相近,穿普通干部服,洗得干干净净,右手拿着旱烟袋,只是换了烟斗,吸着自己烤制的烟丝儿,香喷喷的。怎么看,都像一个老实巴交的庄户人,只是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似乎蕴涵着无穷的智慧。有一天,机关来了个看儿子的乡下老汉,坐在会客室等儿子。赵树理进来了,看见老汉,立即递过自己的烤烟。才几分钟,和老汉的谈话就进入佳境。当然,话题都是关于农家和农业上的事。老汉说:“看你这老哥,也像是咱们庄稼人。”赵树理点点头。说着,老汉的儿子走来了,老汉高兴地给儿子介绍说:“看,你这位大叔,也是咱乡下人。”惹得儿子和其他在场的人哈哈大笑,老汉却不知个中缘由。赵树理说起话来,一口浓重的山西腔,带着嗡嗡的余韵。听时必须聚精会神,但词汇丰富,语言幽默,一开口,就会引出人们的笑声。这和他儿时在驴背上的生活及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

赵树理的为人:密切联系群众

1952年春,赵树理仍然提着他那个在战争年代与他形影不离的土布包包,重返太行山。有一天,他到了山西省平顺县川底村。这时,农业部金星奖章获得者郭玉恩,正根据地委指示试办农业生产合作社。赵树理还和进城前一样,穿着补钉衣服,戴着旧毡帽。他肩上扛着铁锹,手里捏着短烟袋,跟农民一模一样,说着笑着和老乡一起下田了,很快就与全村男女老少熟悉了。他们都爱找老赵叙家常,谁家夫妻间吵嘴,谁家兄弟们打架,都要找他来调解。他到群众家吃派饭,不是帮人家添柴烧火,就是抱孩子哄娃娃,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晚上开群众大会,他总是最先到场,先把火炉点旺,然后给群众讲故事,或者踩着锣鼓点唱上党梆子。开会了,他和群众一起学习讨论党的指示,商量如何办好农业生产合作社,向农民宣传走集体化道路的好处。村里刚试办农业社缺会计,他就动员已经完成扫盲的农民郭建庭,挑起理财的担子。小郭文化水平低,不会记账,不会打算盘,赵树理花了好几个夜晚手把手地教他。遇到不会写的字,赵树理总是把字一笔一划地写在纸上,让他照着写。直到小伙子熟练地掌握了做会计的本领,他悬着的心才算落地。后来赵树理离开了川底村,还一直惦记着这个村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经常给郭建庭写信,打听社里的情况,问他当会计还有什么困难。有一次,建庭回信说,平顺县买不到账本,老赵就上街买了一套新账本给小郭寄去,并写信告诉他,以后需要什么就给他来信,不要不好意思。以后,川底村的干部和群众一提到赵树理,都异口同声地说:“老赵是俺社里人。”当然,赵树理关心的不只是一个郭建庭,也不仅仅是一个川底村,他时刻关注着中国的农民,希望农民走上集体富裕的道路。

1957年深秋的一天,赵树理回到自己的故乡――山西省沁水县尉迟村。在村口遇见一位老人,听老人说,社员们正在工地修水库,他把行李寄放在老人家里,不顾旅途疲劳,直奔水库工地,和社员一起抡镢头,挥铁锹,拉平车,抬石头。休息的时候,他拾柴烧水,把一碗碗开水送到乡亲们面前,与他们谈家常,问寒暖,讲故事,谈时事。有时,社员们热情地请老赵唱上党梆子,他总是认真地踩着锣鼓点,热情地演唱。让群众高兴,是他最欣慰事情。

这年年底,尉迟村减产,群众有思想情绪,赵树理到了党支部书记赵国样家里,把腿一盘坐在炕上,掏出短烟袋说:“国祥,咱们分析分析,今年为啥会减产?”国祥惭愧地说:“不是社员不听话,也不是合作社不优越,是我没有领导好。”赵树理严肃地说:“我看是咱们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没搞好。沁河里的水在山下,上不了山,天不下雨,一些庄稼旱死了,收成不好,这能怪你?”接着赵树理扳着指头,帮助赵国祥筹划起来:“要从根本上改变咱尉迟村的面貌,就要做好这么几件事,第一,修起水库后买一台锅驼机,用锅驼机抽水浇地,比人挑水强多了。第二,要在沁河边修一个水轮泵站,那玩艺儿不费煤,不用电,打着转就能把水送到山上。第三,还得修一条渠,开一条路。”赵树理一边说,国祥一边点头。可是,办这些事要用不少钱,国祥渐渐皱起了眉头。赵树理早已心中有数,他不久回到北京,从银行里取出自己的一笔存款,寄给了尉迟村农业社,帮助社里解决了资金困难,尉迟村的群众积极动手完成了上述三项工程,并很快受益。尉迟的变化,带动了沁水、阳城两县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赵树理的处事: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50年代末,赵树理在山西家乡深入生活,还担任中共沁水县委副书记。一天黑夜,他和几位同志到数里外的一个村子去调查情况。正走着,他的脚底下猛然被绊了一下,差点摔倒,帽子也从头顶上飞出去好远。黑夜中,他凑近仔细一看,原来是块不小的石头挡在路的中央。老赵捡起自己的帽子,继续赶路。可刚走出一段,忽又转身往回走。怎么了?同伴们感到几分惊诧,以为老赵丢失了什么东西,于是也跟着他走了回来。只见黑影里,老赵弯着腰,从路上搬起个东西,一直走到拐弯处的犄角才放下来。呵,原来是绊他的那块石头。老赵风趣地说:“这死东西,我要不把它搬掉,它还会兴妖作怪,影响行人车马的安全。绊倒了我这条大汉,倒也无妨,要是绊倒一位大娘,她又恰巧提着一篮鸡蛋,那就不得了了。”同志们都觉得他说得在理,做得妥当。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5 509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