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二年级雷雨课文原文【通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50968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二年级雷雨课文原文【通用4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曹禺《雷雨》【第一篇】

读完《雷雨》,唯一感受,这是一部伟大的悲剧,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家庭悲剧,是通过血缘伦常纠葛与性爱冲突,探索人性复杂性与人的悲剧。

《雷雨》写的是周朴园家庭内、外各成员之间前后三十年的错综纠葛的封建家庭中人性的悲剧。

印象最深的是周朴园这个中心人物,他的形象具有复杂性,他年轻时爱上了年轻美丽的侍萍,但是为了娶一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周家人逼使侍萍投河自尽,其实侍萍的悲剧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也是必然的。但我认为周朴园对侍萍的爱是真诚的,有他后来的内疚,忏悔,他的爱是真诚的。为她保留的旧家具,无论搬过多少次的家,也没有换过这些旧家具,当他向侍萍打听三十年前的事时,对侍萍的评价是“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以前的旧雨衣,旧衬衫,还有夏天为侍萍保留的关窗习惯,以及那张仅存的侍萍的照片……都深深的体现了他对侍萍真挚的感情。但当活着的侍萍再次出现在他的面前,他立即逼问:“你来干什么?”这又暴露了他的本性,他对蘩漪的态度,这就充分展现了他的形象的复杂性。

周朴园的复杂性形象时当时封建社会的特征,他只不过是当时封建社会中普普通通悲剧中的一员,但他折射着当时封建社会的特征。周朴园逼迫蘩漪“喝药”这★★个典型的令人厌恶的事情,让我们体会到的是当时封建家庭的统治,他自认为他维持着家庭的固有秩序,“我的家庭是我认为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我认为周朴园的心灵深处是善良的,当他经历了一天人世沧桑后,以沉痛的口吻命令周萍去认生母,并向侍萍忏悔,这正是他心灵深处的真实性。人在忏悔时往往是人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这也能使我想到这是周朴园的三十年来所向往的吧!

《雷雨》最让我感到血缘伦常纠葛与性爱冲突的就是周萍,蘩漪,四凤之间的关系了。也正是因为蘩漪与周萍之间的爱恨冲突,她对周萍的死抓不放,才揭露了这场悲剧,促使这场悲剧真正的发生。蘩漪是一位精神觉醒的女子,她所爆发出的力量使她不顾一切的追求周萍的爱情,不顾一切的反抗以报复,对生活与爱情的热切渴望。然而周朴园对她的精神折磨,周萍对她的爱情背弃,使她在要求摆脱封建压迫中,在爱情追求中遭受抛弃,再一次陷入绝望的悲剧,逼使她爱变成恨,倔强变成疯狂,也正是因为这样,最后的悲剧由她展开,是她挖掘了这场悲剧,同时也体现了她的悲剧形象。

四凤是一个虽没有文化却知书达理的人,她敢爱,敢于追求自己的爱,同时也是一个孝顺的女儿,无论他的父亲鲁贵怎么无耻的赌博,欠债,她还都忍了,对母亲也是深深的爱。然而,这也正是因为当时封建社会的不公,让这么一个纯洁善良的,美丽的姑娘落的这般下场,这么无辜的她,让我由内心深处而替她感到惋惜。

周冲的性格与当时的封建社会最不符合了,显得他是那么的另类,然而他的心是纯洁的,善良的,他想让四凤读书受教育,他这种性格不适合在当时的封建社会生活,给我的感觉是在那样的背景中,他是与社会格格不入的。

鲁大海的鲁莽性格,我对他没什么感想,只能隐隐感觉到他对他妹妹四凤的爱,以及对母亲的孝顺,以及他也代表了当时封建社会的一类人,打抱不平,对有钱人的偏见,认为所有的有钱人都不是东西。但他也是一个被封建社会的封建思想所根深蒂固的人,认为妹妹就应该做一个家庭主妇,嫁给跟他一样的人家。这是封建社会的另一大悲哀。

鲁贵折射的是当时封建社会的那种吃里爬外的,爱好赌博的,自作聪明的,对钱极其崇拜的那种人,他真是社会的悲哀。

最后来说说侍萍吧,她因为三十年前的经历,极力反对四凤在有钱人家做事,怕的是悲剧重演,然而上天就是这么的爱捉弄人,就是这么的不公平,人们往往越怕什么,越想躲避什么,却越来什么。最后的悲剧还是发生了,她是一个有骨气的人,这也正是周朴园爱她的原因之一吧!总之,读完《雷雨》我对曹禺产生深深的敬意,他把人物性格展现的淋漓尽致,与当时的社会完全匹配,他对中国的戏剧做了一大贡献,悲剧的发生时必然的,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性格分析,使我对当时的封建会有了更深的理解。

雷雨的人物悲剧命运【第二篇】

摘要:《雷雨》是一部家庭悲剧,更是一部社会悲剧,它以周、鲁两家盘根错节的矛盾为线索,揭示出人物的悲剧命运,彻底批判了旧制度、旧道德,描绘出可悲可叹的二十年代的中国现状,控诉社会的腐朽黑暗。

这些无疑都表明《雷雨》是一部超越“命运”悲剧的新的悲剧形式――现实主义悲剧。

关键词:曹禺; 《雷雨》;现实主义悲剧

中国伟大的剧作家曹禺在三十年代创作了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 ――《雷雨》,曹禺在当时所面对的社会现实是资本主义在中国尝试的失败,帝国主义殖民势力与封建主义的日益交织,新思想的传播,仁人志士的追求探索,这一切形成了中国社会的复杂和动荡的状况。

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位,也最能反映社会问题。

话剧 《雷雨》所反映的,也正是这一社会变化过程中,资产阶级个性解放在中国由开始到半途夭折的一出家庭悲剧。

通过这个悲剧,“发泄着被抑压的愤怒,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暴露着大家庭的罪恶”①。

《雷雨》反映的是从光绪年间到五四运动以后的一个时期里,也就是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转变的时期,周、 鲁两个家庭三十年盘根错节的矛盾。

周朴园对鲁侍萍的迫害是剥削阶级对下层人民的迫害;鲁大海与周朴园的斗争是日益高涨的工人运动的现实反映;繁漪对周朴园的反抗是带有五四新文化运动色彩的要求个性解放思想的反抗,是对封建专制的反抗。

作者从家庭的角度成功地描写了现实的关系,反映了社会生活中的某些本质方面,达到了现实主义高度。

海外的一些学者注意到了《雷雨》的社会意义,认为“《雷雨》。

《雷雨》是一部超越“命运”悲剧的新的悲剧形式――现实主义悲剧,它被认为“是一个对传统中国社会制度和道德作彻头彻尾批判的剧本”②。

从《雷雨》的内容和倾向来看,作者不是强调不可知的力量支配一切,而是写社会上的人与人关系的复杂和矛盾斗争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和矛盾的展开都是以人物的思想性格做依据,而不是超现实的力量造成的。

作者的着眼点显然不在“天”,而在“人”,“不是指责天命不公平,而是控诉社会不人道”③。

《雷雨》是指向社会的,不是探索命运宣传宿命思想,而是借用了古希腊悲剧命运的模式,装进了现实生活内容,写出了具有深刻意义的现代社会悲剧。

繁漪是作者塑造的最成功的且赋予深切同情的人物, 她代表着“五四”以来女性追求个性解放,争取民主自由的最强音。

十八年前她被周朴园用了欺骗的手段骗到周家。

她本是活泼的,却在周朴园残酷的精神折磨下,“渐渐地磨成了石头样的死人”④。

十八年来,她看清了封建魔王周朴园的真实面目,她也深知“周家的空气满是罪恶”④,她只好“安安静静地等死”④。

就在这时,周萍出现了,她像是看到了希望,拼命地抓住他不放,甚至不惜她的性命名誉 。

而周萍的始乱终弃又把她推倒了“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妇”的几近于毁灭的境地。

周朴园的压迫,周萍的抛弃以及周冲的惨死,是繁漪人生中的三大灾难。

繁漪的悲剧是社会造成的,说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中国追求资产阶级个性解放个性自由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曹禺在《雷雨》中也是通过繁漪和周朴园的冲突真实地反映了周家的家庭矛盾,揭示周朴园的冷酷专制,也写出了一个资产阶级女性追求个性解放的悲剧。

侍萍是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被欺辱的妇女形象。

三十年前,当她还只有四凤那么大年纪时,就被周朴园侮辱后残忍抛弃了,想死没死成,拖着一个孩子,三十年的生活是何等辛酸和痛苦。

表面看来,她是受着命运摆布甘于顺受的。

其实作家是以现实主义的笔触揭示出了一个被侮辱的普通劳苦妇女的坚韧和顽强。

在剧作中,命运把鲁侍萍引回周公馆,重提三十年前的旧事。

曹禺运用他刻画悲剧女性形象的卓荦才能,描写侍萍这个善良妇女精神上所遭受的不堪忍受的沉重打击。

周朴园的遗弃给她带来了一生的不幸,她唯一的希望是千方百计避开过去悲剧的重演,带女儿离开周家。

可是她最后一线的人生希望仍然受到毁灭性打击。

她终于不能经受住这些残酷的打击,她是一个受害者,不仅自己身受其害,而且自己的女儿又重蹈覆辙,甚至陷入更悲惨的命运中,这种悲剧性深刻表现了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人物的不幸,控诉了社会的不人道。

女儿四凤较母亲侍萍所遭受的悲剧更为惨重。

最先给处于不幸地位的四凤带来痛苦的是她的父亲鲁贵,他明明知道“周家的人从上到下就没有一个好东西”④,他也清楚周苹和繁漪“闹鬼”的秘密,他还知道四凤和周萍现在的关系。

但他作为一个父亲不但没有提醒单纯的女儿,反而把这些把柄作为威逼利诱四凤的工具,把女儿当成了他的摇钱树,这对四凤的心理造成了阴影,使她痛苦恐惧。

继而带给她精神上痛苦的人便是她的情敌繁漪, 繁漪忌恨着她和周萍之间的关系并企图破坏这种关系――把四凤赶出周家,四凤非常胆怯还得处处堤防。

她曾希望周萍把她带走,可周萍不但无意把她带走反而缠着她。

而她所爱的周萍其实是一个伪君子,他和当年的周朴园一样,也是一个玩弄女性的纨绔子弟。

这些都使得四凤的精神陷入了复杂的折磨之中。

四凤不仅承受着自身悲剧带来的精神痛苦,还承受着来自母亲积累了三十年痛苦的压力。

最后,当繁漪撕下周萍的伪装,公开了他们之间的暧昧关系时,四凤才看清了周萍的真实面目――卑鄙无耻,她深深地陷入了绝望痛苦之中。

当她知道周萍是她的同母异父的哥哥时,喊了一声“天”冲出门去自杀了。

这一声“啊!天”是四凤精神上受到极大精神刺激时发出的绝望的呼喊。

作者从这个无辜少女的巨大精神痛苦中揭露了中国旧社会制度的残酷与罪恶,这制度在吞噬着无辜的生命。

这个罪恶的社会制度在宣告着它的黑暗腐朽,说明它已经没有存在的合理性了,它应该到了灭亡的时候了。

周萍是这个畸形封建家庭的产儿,他的性格苍白、空虚、懦弱。

他没有继承这个腐朽家庭的能力和决心,对爱也没有像繁漪那样“火炽的热情”④,更没有四凤那样“纯洁的心灵”④。

他与继母的关系是这个腐朽大家庭的罪恶的产物,预示着这个大家庭的日趋崩溃。

他对四凤所谓的爱情其实也仅是为了填补空虚、寻求刺激。

他没有目标也没有希望,他属于崩溃阶级中看不到前途和希望的颓废的一代。

他的死实质上是剥削阶级罪恶制度的牺牲品,具有悲剧意义。

《雷雨》是一部真正的中国家庭悲剧,也是一出社会悲剧。

《雷雨》中的三条矛盾线索联系着当时的社会。

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正是资本家与工人阶级的矛盾;周朴园与繁漪的矛盾是封建专制思想与资产阶级个性解放要求的矛盾;周朴园与侍萍的矛盾是压迫阶级与被压迫被侮辱下层人民的矛盾。

《雷雨》从历史发展的连贯性上表现出剥削阶级与劳动人民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这正是这部剧作反映社会生活最为深刻的部分。

历史从来都不会是简单的重复,从周朴园的骄傲、专利,到周萍的怯懦、优柔,可以看出中国具有封建特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没落趋势;而四凤爱情悲剧也不单是侍萍悲剧的再现,她终于被推进破坏伦理的泥坑,既表现劳动人民灾难的日益深重,也具体揭示出三十年前周朴园在侍萍身上犯下的罪恶是多么严重、多么恶劣。

这对周朴园玩弄妇女,旧社会残害劳动人民都是血泪的控诉。

曹禺在《雷雨》里,对血缘纠葛与破坏伦理题材的成功艺术处理,赋予剧作以浓郁的悲剧气氛,使读者在心灵震撼之中更清楚地看到了产生悲剧的社会现实,因而要求去改变它。

从《雷雨》的全部内容和基本倾向来看,作者不是强调不可知的力量支配一切,而是处处写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复杂和矛盾斗争的必然现象。

人物的命运和悲剧,不是天命的安排,而是阶级社会的必然法则。

事物的发展和矛盾的开展都是以人物的思想性格作依据,不是超现实的力量造成的。

作者从家庭的角度成功地描写了现实的关系,反映了社会生活中的某些本质方面。

是对传统中国社会制度作彻底批判的剧本。

注释:

①《雷雨序》,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页。

② 刘绍铭:《雷雨所受的西方文学的影响》,台湾洪苑书店1980年版,第128页。

③ 孙庆升:《曹禺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83页。

④曹 禺:《雷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

曹禺《雷雨》【第三篇】

我重读《雷雨》,依旧对他二人颇有感触。他二人便是曹禺最先构思出的角色,周蘩漪和周冲。

周蘩漪。她疯了,不断地有人说她疯了,周朴园,周萍,读者,最后她真的疯了。作为妻子,她背着丈夫偷人;作为继母,她与儿子通奸。她辛辣,她尖锐,她魅惑,她也勇敢。她无视那些所谓的“金科玉律”,冲破道德的枷锁,违背人伦。是谁迫她如此这般?是那死气沉沉的周家老宅?是那蛮横专制的周朴园?是年轻男人的气息与诱人的爱情?或许,她只不过是生错了年代。

社会对女性的性爱压抑,专制男人对女人的统制,资本家对劳动者的剥削……这个年代造成了一个雷雨式的人物的爆发,其中就有一个女人叫周蘩漪,其中就有一个男人叫曹禺。

蘩漪的儿子周冲不知为何没有她那动人心神的魔性,他或许是剧中最脱离“雷雨式”的人物。他不像蘩漪,他只是个孩子,有点傻气的孩子。我曾经也大概地看过人艺的话剧《雷雨》。从那时到现在,我一直都惊叹于曹禺大师对戏剧的掌握。他巧妙地将一个大家庭几十年的恩怨情愁浓缩到一天来表现,浓缩到四幕,两个场景来表现。集中的地点和时间所表现的东西却并不单薄,有畸形的爱,突破束缚的勇气,人情的淡漠,世事的坚信和宿命的痛苦。围绕着八个人物,我看到的是整个社会。同时,我也生动地看到戏剧这种文学题材的特点。这部剧作为一个经典,的确是值得每一个文学爱好者阅读的。

我看到了一个罪恶的社会,一个危机四伏的黑暗的社会。但是这也更多的是对世界的一种感觉,不仅仅存在于某个历史某个时期,这也正是我在这个时代去读的时候,还心存理解而不是同情的原因。他表现的那个家庭,那个社会给我一种无路可逃的感觉。周萍、四凤、周冲,还有蘩漪似乎一直都处于一种想要逃离这一切的状态里,他们想要离开,想要摆脱,想要征服。但是他们的痛苦却始终没有出路,反反复复地挣扎,甚至死成为了唯一的解脱。是的,那个社会,那样的生活没有给他们自由,所有的希望像渺茫的迷雾般不能真实地抵达。探索真理的路上他们已经不能忍受,我想这也正是一种无奈的美。曹禺在1977年为自己作品集写后记的时候说:“今天看来,必然有很多缺点和谬误”,然后他谈到没有写一个无产阶级人物,没有指出革命的方向都是缺憾。我却不敢苟同,必定有些痛苦会跨越时代,跨越阶级。

曹禺《雷雨》【第四篇】

在我看来,曹禺设置戏剧冲突的技巧是无与伦比的。两代人,分别来自两个对立的阶级,由于多次命运的巧合纠缠在了一起,复杂感情的纠葛使他们那本已伤痕累累的心雪上加霜,在命运的无情摆布和感情的残酷玩弄下,他们已无还击之力,死的死,疯的疯,逃的逃,两个家庭在一天之内毁于一旦。这就是封建家庭对人性的摧残。读完之后,莫说剧中人物,连我都痛苦万分,对这个世界彻底绝望了。

“雷雨”,这个名字取得太妙了。“雷雨”,贯穿于字里行间,贯穿于环境描写之中,贯穿于人物性格、人物感情之中,贯穿于故事情节之中,贯穿于结构形式之中。《雷雨》故事情节的发展具有夏日雷雨的特征:开始时乌云密布,空气闷热难当,随后,空气的气氛渐趋紧张,时不时伴随电闪雷鸣,随后,大雨骤至,雷电轰鸣,整个宇宙都发怒了。再看繁漪那充满愤怒与压抑,最终走向变态极端的感情,周萍那极度悔恨、惧怕与希望并存,罪恶感与歉然同在的感情,鲁侍萍那饱受折磨仍逃脱不了命运残忍玩弄的内心,哪一样不是“雷雨”特征的典型写照。对制度的批判,对罪恶的揭露,对人物的同情与无奈,爱恨交加的复杂感情,都化作了两个字:雷雨。

虽然四幕长剧的时间跨度仅仅是一天,但我却觉得像是过了一年还不止。一天之内,人物的感情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情节发生如此大的转折,实在叫人能以想象,但我们不得不相信它是真实的。人物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矛盾网、仇恨网,作者正是通过把各种复杂的矛盾糅合在一起,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周朴园被迫或自愿抛弃了已生下两个儿子的鲁侍萍,三十年后,周朴园偶遇鲁侍萍,矛盾一触即发。工人鲁大海为争取工人的权益与自己并不认识的亲生父亲发生矛盾,被自己同父同母的哥哥周萍痛打,周萍由于与自己的后妈繁漪发生了不自然的关系而悔恨不已,决定痛改前非,却摆脱不了失去精神依托的繁漪的纠缠、威胁,与此同时,周萍爱上了鲁侍萍的女儿——在周家当侍女的四凤,恰巧,繁漪的儿子周冲——一个善良、真诚的少年也对四凤情有独钟。四凤面临母亲和周萍的抉择,周萍把人交给了四凤,却受到繁漪的牵制,周冲面临母亲和哥哥双方面的压力,这一切的一切交错在一起,终于在周朴园暴露身世之谜后酿成了惨剧。这惨剧是偶然的,太多的巧合,天命,但又是必然的,封建制度对人性的扭曲、摧残必定造成这悲惨的结局。作者的高超之处在于,他让矛盾相互交织,无处不在,让人分不清谁是谁,谁爱谁,谁恨谁,但一切又是那么的鲜明,让人的心都能感受到。

我认为繁漪是最具“雷雨”性格的人物,也是剧中人性扭曲最大的人物。封建制度对人性的摧残主要体现在繁漪身上。周冲在剧中是最无辜、最悲惨,也是最值得同情的人物。他年仅十七岁,天真烂漫,虽出生在阔家庭,但没有丝毫强权思想、等级观念,他追求平等,追求自由,待人真诚,对下人四凤真心相爱。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青年,在封建家庭复杂的矛盾冲突中白白地毁灭了。周冲的死是最不应该发生的,所以周冲的死是对腐朽的封建制度最有力的控诉。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5 50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