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国庆节的文章精编5篇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有关国庆节的文章精编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有关国庆节的文章1
一、领导重视、全面部署
公司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学习动员大会,第一时间将通知精神传达到每一名领导干部,组织学习,提高认识,对照文件精神,认真学习,防微杜渐,克服思想上的薄弱点,全面做好自查自纠工作,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的产生。会后各部门各子公司进行分别学习讨论。
二、落实两个责任,加强监督管理
公司党委自觉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纪检监察认真履职,财务部门严格把关,坚持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办好自己的事和坚持抓早抓小,把一切不廉洁的行为处置在萌芽状态。通过领导干部相互之间和员工群众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国庆节、中秋节期间未发现和未收到反映我公司领导干部有违纪违规的行为和问题。
三、多项措施,确保落实
一是完善监督制度。公司及时下发市纪委办公室下发的《关于强化正风肃纪确保“国庆”“中秋”清廉过节的通知》,在各部门各子公司进行宣传,做到全体干部员工人人知于心,守与行,郑重承诺不送收“红包”,不用公款接待,不乱用公车,坚决反对奢侈浪费。
二是加大明察暗访力度。为做好监督检查工作,公司作风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督查组。在节假日前后采取不打招呼、不定时间、不定路线的形式,不定期到各部门、各子公司,干部住所及其他有关场所开展暗访检查。重点对违反“禁酒令”、 违规公款吃喝、违规送收礼品、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事宜,违规使用公车、“私车公养”或向其他单位借车,涉赌涉毒、人员在位及值班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令行禁止。
三是严肃责任追究。对上级部门暗访组和公司“国庆、中秋”干部作风督查组发现的干部作风存在问题,做到发现一起,严肃处理一起。对抗拒检查、拒不纠正、顶风违纪的,按有关规定从严从重处理。如发现领导干部不抓不管、工作措施不力,导致节日期间发生干部作风严重问题的,要严肃追究主要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尤其是党员干部参与的、送收“红包’的,一经查实,一律严肃按相关规定处理。
四是加强长假期间工作安排。公司节前组织相关部门和子公司,对国庆中秋期间的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制作国庆、中秋期间值班表,节假日期间保证每天至少有一位领导带队值班,每天都由领导带队到相关项目工地现场对施工进度和安全工作进行督导。
四、严格要求,改进作风
一是严格遵守廉洁自律有关规定。要求党员、干部和每一名员工都要牢固树立廉洁意识,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严禁用公款购买赠送豪华月饼;严禁收送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或明显超出礼尚往来的礼品、礼金、消费卡等;严禁组织参加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或旅游、健身、娱乐等活动;严禁违反“禁酒令”等违规公款吃喝问题;严禁自定薪酬或者滥发津贴、补贴、奖金;严禁违规参加老乡会、校友会、战友会;严禁公车私用或“私车公养”;严禁涉赌涉毒;严禁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严禁违规出入私人会所或带有私人会所性质的隐蔽场所以及出现其他隐身变异“四风问题”。另外,要求领导干部加强对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提醒和约束,坚决抵制各种不良风气。
有关国庆节的文章2
关键词党报 国庆报道 《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
2009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人民迎来了新中国60岁华诞。为此全国各地媒体各显其能,抢分“国庆报道”这块蛋糕。对于党报而言,其在国庆报道中也有着不同于其他报纸的特色。
《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作为党报,两者在国庆报道中充分展示了“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党报新闻传统。基于党报包容的广泛性和维护大局的政治意识,两份报纸都采用了一种宏大的叙述策略,均以一种全局的眼光来看待新闻事件,注重描述宏观政策面上的事实,强调整体意义的优先性,侧重于报道具有大局意义的社会事件。
本文以《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为例,分析这两家最具代表性的全国性党报在国庆报道中的报道特色。
一、篇幅逐渐增大,多方位报道
早在09年8月底,《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就开始为国庆报道预热。《人民日报》在要闻版、理论版出现一些与国庆有关的报道,比如60周年庆祝活动标志等等,但篇幅都不大。9月起篇幅逐渐增大,比如《人民日报》9月1日要闻版关于60周年的民族团结的报道,理论版更是整版刊登了中国史学会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一文。同时,还开辟了一些专栏,如“人民英模”――介绍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贡献的革命先烈;“我和我的祖国”――邀请社会各界人士讲述与祖国共成长的经历;并选刊了一些外国友人的作品,分享外国人的中国记忆。《光明日报》同样有“人民英模”版块,采用新华社的通稿介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贡献的革命先烈;还开辟了一些其他专栏,比如“新中国档案”等,介绍国内一些行业自建国之初以来的发展,如8月28日《光明日报》第2版的《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和第一辆国产解放牌汽车下线》,讲述我国汽车产业的起步、发展历程。
到9月中旬,有关各地国庆活动的报道增多,各个版块的国庆报道比例均有上升。从9月21日开始,《人民日报》头版开始有评论员的评论文章,第1期是《共和国历史的不朽丰碑》;同时开辟出“国庆特刊”,每天4个版,以红色为基调,显示国庆的喜庆。“国庆特刊”第1版右上角有固定的“60年前的今天”栏目,回顾60年前的大事记;每期一个“中国形象”的关键词,如第1期的“自信”,第2期的“发展”等;其它3个版块的内容涉及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大量的信息及图片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生活的变化。
两份报纸的亮点均在于细节,突破了党报往常严肃的写作风格,尝试着用故事的手法来写新闻,生动有趣,比较吸引读者。各方人士的参与,一方面使内容丰富,可以多角度地报道国庆;另一方面增加了报纸与读者间的互动。而其他版块,如要闻、经济、文化评论等,则一如既往地保持党报语言的严肃庄重。
二、图文并茂,感染力强
无论是《人民日报》还是《光明日报》,在国庆报道中都刊登了大量新闻图片。特别是10月1日当天的报道,版面基本上被大幅的彩色图片占据,视觉冲击力强,给人真实的现场感,再现了喜庆的场景。
例如,《人民日报》在10月2日第16版上,集中展示了“十一”首都举行的盛大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场面。其中头版用的是新华社通稿,3幅照片,取景大气,气势磅礴。
由于国庆报道的特殊性,两家报纸采用的照片很多大同小异。但《光明日报》的版面编排错落有致、图文并茂,增强了报纸的魅力。如《光明日报》10月1日的B1版,《辉煌祖国・知识界心中的60年》,5位知识分子的照片安排和文章排版相互照应,整个版面比较灵活,有朝气。
三、热点解读,全民参与
此次国庆报道,两家报纸都充分体现了“全民参与”的精神。《人民日报》10月2日的第5版,标题为《“这一刻,我们热血沸腾”――人民网网友畅谈国庆大典》的一组稿件,反映的是人民网网友的“意见”,如此突出处理,用意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民众的参与度,举国同庆。让网友从全新的角度解读身边的细节,体味平常生活的每个点滴,颇具大报风范又不失细节之美。
《光明日报》则从预热报道开始就注重读者的参与度,报道的来源除了新华社、本报记者以外,有选择地采用了一些读者的稿件,如9月17日的《博谈杂议》;而10月1日的《辉煌祖国・知识界心中的60年》的系列稿件也都是从各个行业人士的角度来写,极大地增加了报纸与受众的互动。
四、特色报道,形式多样
做好主旋律报道是传统媒体尤其是党报的规定动作。《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在做好主旋律报道的同时也创意连连,亮点不断。
社论是《人民日报》的拳头产品,10月1日《人民日报》第4版左侧刊发的社论《迎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曙光――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一如既往的显得大气磅礴,读来荡气回肠。本报评论员系列文章分别是《祖国,我为你骄傲》(10月4日)、《令人自豪的中国力量》(10月5日)、《信心如磐振神州》 (10月6日)、《“中国道路”越走越宽广》(10月7日)、《再创中国的新辉煌》(10月8日)。历史、现实和未来,昨天、今天和明天“一线牵”,尽管篇幅不长,均不足千字,但就某一问题或选择一个重要的侧面发表意见,作更深一层的分析,催人奋进。
除社论外,《人民日报》10月2日第6、7版也颇具亮点。两版被打通,通版上是一条颇具创新意味的稿件《我们走过天安门》。稿件行文结构是十分()典型的纵式结构,按国庆庆典(10:00-12:30)发生、发展的顺序展开情节,以事件为线索,脉络清晰,首尾一贯,一气呵成,并辅之以《盛典・十刻》,定格经典细节。
《光明日报》的中国新闻奖名专栏――“观察”,凭借着独到的创意和观察视角略胜一筹。如9月2日的作品―― 《开学新事》,以9月1日全国中小学学生开学作为切入点,引出央视的公益大片―― 《开学第一课》对新生进行爱国主题教育,进而讲述中小学将举办的迎接祖国60周年的各色活动。
尽管《光明日报》在报道的连续度和全面性上不及《人民日报》,可它融国庆的主题于民生和社会新闻中的报道手法是值得称道的,让人觉得有亲和力,细腻,贴近生活。如9月14日第7版的《张飙书法歌颂祖国》、9月17日第6版的《用实际行动为祖国献礼》等,都让人们感受到了欢乐的气氛,达到了调动人们欢庆国庆的热情的目的。
在10月1日当天,《光明日报》推出20个整版,虽然数量不及《人民日报》,但立意新。其中12个版以《辉煌祖国・知识界心中的60年》为总题,分旗帜篇、道路篇、改革开放篇等12个系列,采访了60名知识界的代表人物,以他们的亲身经历,回顾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向繁荣富强的历程,表现中国知识分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心,以60个难忘的故事,构成宏大的叙事画卷。
报纸的风格是在长期的报道实践中不断积聚、稳定下来的,它能够体现一个媒介的文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一个社会的文化。《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作为党报,其报道风格比较接近,从其国庆报道中,我们可以分析和鉴赏党报在主旋律报道上的特色。■
有关国庆节的文章3
一则消息引发的思考
5月8日,沅江市教育局局长刘振坤浏览网贴时发现了一封写给自己的信,一个署名“佳”的小朋友在信中反映,他就读的学校要在六一儿童节表演大型的文艺节目,马不停蹄地排练让他和同学们每天都觉得好烦躁,但是又不得不去做,因为这是为了学校的荣誉。“其实局长伯伯我想告诉你真心话,我们才不要什么荣誉,我们只要六一节能开开心心地过就行了。”在信中,“佳”吐槽说,老师几乎每天都安排学生排练节目,一遍又一遍,落下的课等节日过后再挤时间补回来。
沅江市教育局办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看到这个网贴后,刘振坤连夜写了一封回信并在第二天上班时间发到了网上。信中称:“我想,你们的老师组织你们排练节目,原本也是为了你们这一天过得开开心心、难以忘怀。但是,他们可能疏忽了一件事:你们才是六一儿童节的主人,怎样庆祝六一,首先要征求你们的意见,让你们自愿参与。”
信中还称“将在全市范围内调查了解,是不是有学校为了讲排场、相互攀比而搞大型庆典,加重孩子们的负担、加重家长们的负担?如果有,我们一定让老师们停下来。”
小学生与局长,一来一回的两封信,被媒体报道之后引发了众多的“围观”和跟帖。不少网友对这一事件持赞赏态度。网友小智同学跟帖说:“能独立思考,希望这样的孩子越来越多。”网友“20130509132728”跟帖说:“对刘局长的态度赞一个。能如此态度对待一个小朋友,不是一般的领导能做到的。”
当然也不乏不同的声音。网友“梦!”留言称:“我也是一名学生,我是听老师说才知道这件事,我觉得你不该这样做,我们班很多同学都很气愤,你不能因为你一个人的痛苦,而剥夺了我们大家的快乐,我们好不容易才迎来属于我们的节日,却因为你的一封信让我们不能过一个快乐的六一。”“网友20130515175100”评论称,现在的小学生,生在福中不知福,老师让他去排练节目,这其实也是一种煅练,就算晒晒太阳,对身体也有好处。但是他们吃不了一点苦,还在那里叫委曲。难道真要把这一代人培养成温室里的花朵吗?
也有网友爆料称,沅江教育局为此事已连续给各小学下了三道紧急通知,要求学校取消庆祝活动。不过据记者核实,沅江市教育局并没有下通知要求取消庆祝活动而是明确了六一庆祝的三点原则,一是学校不得借六一庆祝收取费用;二是六一庆祝不得额外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三是禁止学校为了讲排场、相互攀比而搞大型庆典,加重孩子和家长的负担。该市教育局还要求把六一儿童节真正还给孩子,把快乐还给孩子。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唐德也关注到了这一事件。经过对网贴进行分析,唐德认为,无论赞赏者还是批评者,网友的意见其实可以归结到一点,那就是如何让孩子们过一个快乐的儿童节。
庆祝自己的节日缘何不快乐
儿童节设立的初衷是为了悼念利迪策惨案和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虐杀和毒害儿童,以及保障儿童权利,改善儿童的生活。因此,对于孩子们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按理说庆祝自己的节日应该是他们最开心、最高兴的事。
但现实中,这个叫“佳”的小朋友却写信说他和同学们感到很烦躁。记者尝试着和这封信的作者取得联系,企图更详细地了解事情的原委,遗憾的是截至发稿时,始终没能如愿。孩子不快乐的背后隐藏着哪些值得思考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多位一线教师和教育管理者。
“六一庆祝可不可以少一点功利。”在株洲市某小学教师陈老师看来,当前的六一庆祝掺杂了不少功利性的做法。“从网贴看,这个小朋友所在的学校是要参加评比的,他们日复一日的排练是为了给学校争荣誉。”陈老师说,讲排场,搞评比,邀请领导观摩,过度重视六一庆祝的宣传功能等是儿童节庆祝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当汇演变得与“荣誉”“面子”乃至“教育政绩”挂钩时,难免会多一些逼迫,多一些负担,孩子也难免会不快乐。“以儿童为本还是以学校需要为本,目的不一样,孩子们的体验不一样,心情当然也不一样。”陈老师说。
“这个叫佳的小朋友不快乐,或许就是因为这个大型活动不是他感兴趣的,真正爱表演、想展示的小朋友或许就不会畏苦怕难了。”长沙市燕山二小教师刘琳琳说,每个孩子的天性不同,兴趣点也不同,有的孩子天性活泼、爱表现,有的则比较害羞、文静,因此六一庆祝活动要顾及到不同类型的孩子,应该有集体活动也有自由活动,甚至自选项目,以满足不同孩子的需求。
持不同观点的网友“千与千寻”认为,问题就出在搞汇演上。学校举办六一汇演该还是不该?为此红网专门做了一个调查,截至5月18日18时25分共有245人参与投票。结果显示,%的网友表示,不支持学校举办汇演,作为家长,不愿孩子被折腾,而表演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与其折腾孩子,不如让他们轻松愉快地度过自己的节日。%的网友持中立态度,认为办不办无所谓,倘若办,则要征得学生的同意。也有%的网友对举办六一汇演持肯定态度,因为“文艺汇演能增加节日的气氛,同时又让孩子在表演中获得快乐”。
岳阳市东方红小学教师刘颂认为,从利于孩子的成长来说,不能否定文艺汇演活动的价值,但在组织和训练的过程中要多听听孩子们的心声,根据孩子们的想法及时地做出调整。“站在台上展示快乐,和站在台下看快乐是不同的,我们学校的老师和不少毕业生现在还在怀念十年前组织的一次全体参与的大型汇演活动,那真是一次成功的活动。”刘颂说。
给孩子一个快乐的儿童节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给所有儿童创造良好的家庭、社会和学习环境,让他们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一直是世界各国努力的目标,也是专门设立儿童节的意义所在。
记者调查发现,为了让孩子们真正过上一个快乐、难忘的儿童节,不少学校一直在思考和努力。
排练节目,不仅让孩子们劳累,更让老师们疲于应付。从去年开始,湖南大学附属小学就改变了六一庆祝只有少数学生上台表演的常规,开展了“快乐雏鹰争章游园”活动。具体方式是由各年级段有目标地制定出相应的项目,各班负责一项,学生自己选择,项目过关后在学校盖章。项目有家务章(包饺子、做凉菜等)、小主持人章(自我推介加顺口溜比赛)、才艺章(自己上台表演)、消防章、乒乓章(垫乒乓球)、故事大王章等等。“20多个项目,由家长志愿者担任考官,老师维持秩序,学生凭章兑奖品,学生玩high了!各自的本领和才艺也得到了展示。”教师李虹介绍,今年学校还将举行争章游园活动,形式和去年是一样的,但主题更集中,围绕“科技活动”进行。
有关国庆节的文章4
关键词:中国传统节日;演变;节日特点;节日功能
一。中国传统节日的研究成绩
(一)中国传统节日的产生及其演变的研究
节日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学者们对这一问题一直很关注,争议也很多。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注该问题的专著有两部,一部是陈久金。卢莲蓉主编的《中国节庆及其起源》(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另一部是高国藩著的《敦煌古俗与民俗流变——中国民俗探微》(河海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同时关于各个具体节日的产生及其演变在另外27部专著中都有详细的论述。关于该方面的论文有207篇。
上述研究内容涉及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节日期间都有哪些传统的节庆活动,节日在历朝历代的演变以及节日期间的传统食品和服饰等内容。关于节日的来源问题学者们普遍认为一部分在先秦时期既已形成,一部分滥觞于先秦时期,形成于秦汉及其以降。传统节日的形成主要受以下几种因素的影响:首先,节日与历法的制定其中包括如节气,干支日等有密切的关系;其次,节日与官方或民间的祭祀。巫社集会有紧密联系;再次,传统节日的产生与神话传说有一定的关系。同时,还有的学者认为传统节日还源于先民的原始崇拜,如:图腾崇拜,天地崇拜,祖宗崇拜。
(二)传统节日特点的研究
古今中外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自身的特征,绵延中国几千年的传统节庆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自然也有其鲜明的,独具一格的内外特征。对中华传统节庆文化特征加以系统全面的把握,是深入研究和透彻理解中华传统节庆文化的题中之义。因此,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历来是一个热门话题,有些学者对此做出了深入的研究并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涉及这方面的论著有:陶立璠著《民俗学概论》(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徐万邦的《中国少数民族节日与风情》(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赵东玉著《中国传统节庆文化研究》(人民出版社2002版),康新民著《民间节日文化价值初探》(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主编《中国民间文化》第二集,学林出版社,1991年版)。关于这方面的文章有68篇。
通过对以上文章和论著的概括总结,得出中国传统节日有以下特征:周期性,民族性,群众性,地域性,综合性,传承性,变异性,实用性。
(三)对传统节日功能的研究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日渐深入,许多外国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相继传入,它们固然使人们的生活日趋多元化,但我们不能顾此失彼,同时应多加强对我国传统节日的认同。但目前,专门论述节日的书和文章中,大多停留在对节日风俗的介绍上,对节日功能的挖掘还不够深入。
比较系统论述和研究节日的著作有:赵东玉著《中华传统节庆文化研究》(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张诗亚主编的“西南研究书系”中黄泽写于1991年的《西南民族节日文化》;高占祥主编《论节日文化》;杨琳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版).关于这方面的论文有32篇。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功能的主要观点有:传统节日有文化传承的作用,能促进天人和谐,点缀人们的日常生活,传统节日能灌输传承先人的道德遗产,促进统治者”以德治国”,增强民族凝聚力,同时,节日还具有教育功能。近年来,节日的教育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赵东玉先生在他的著作《中华传统节庆文化研究》中提出,传统节日具有人文素质教育功能,首先,他认为我们能从传统节日文化中吸取有益的人文教育资源,如:和谐对称,淑世情怀,乐观自信,民族认同等:另外,他认为传统教育文化是一种有效的素质教育模式,它可以使素质教育的灌输更潜移默化,内容更丰富多样,摆脱了以前那种硬性呆板的灌输方式。还有一位作者廖冬梅在她的《节日沉浮问》中也深入研究了节日的教育功能,她认为传统节日教育人们学会调节人与自然,神,他人以及个人和自身的关系。
(四)传统节日体现的文化精神的研究
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和谐的精神纽带。对这一问题研究的专著有:赵东玉著《中华传统节庆文化研究》(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萧放的《岁时:传统中国民众的时间生活》(中华书局,2002年版);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5月版);陈伯海著《中国文化之路》(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关于这方面的论文有10篇。
二。中国传统节日方面研究存在的不足
中国传统节日研究取得上述成绩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与节日有关的几个领域如:人类学,神话学,宗教学,民族学,民俗学等学科,虽然各自都有谈及节日的文章,但大都是在论述其他问题的同时顺便提到,而专门论述的书和文章都不多。即使有,也大部分停留在节日风俗的介绍上,对节日功能的挖掘还不够。
由于对传统节日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使目前我们对传统节日的知识大多停留在肤浅的据说,相传的层次上,其中还包含了不少错误,造成一系列的不良影响。例如:中秋节是在我国古代秋分祭月习俗的基础上形成的,然而,有些人却说成是从韩国引进的,造成混乱。《中华民族大图集》第七部《世风》第七十六章《吉日佳节》中介绍中秋月饼时说:“宋代的月饼种类繁多,有:金银炙焦牡丹饼,束箍荷叶饼,梅花饼,饼,芙蓉饼等”。但据考察,宋代还没有中秋月饼,这里列举的都是普通糕饼,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月饼。另一方面,有些节日习俗很早就有了,世人却以为出现较晚。如:节日期间送贺卡的做法有人以为是舶来品,是1843年从英国流行开来的,殊不知我国至晚在宋代就流行于世了。
参考文献
[1]赵东玉著《中华传统节庆文化研究》(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萧放的《岁时:传统中国民众的时间生活》(中华书局,2002年版)
[3]廖冬梅《节日沉浮问》(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傅德岷,韦济木等《中国传统节日》(重庆出版社2005年版)
有关国庆节的文章5
一、活动目的:
中国的传统节日,传承着中国的传统文化,记载着中国的历史发展,起着激励后一代健康成长、争做新时代的四好少年的巨大作用。为迎接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中秋节,庆祝国庆节,学校特意组织全校学生开展“迎中秋?庆国庆”的实践活动。
二、活动时间:
三、活动对象:全校学生
四、活动形式:亲子共享
五、活动要求:
1、活动前以班为单位开展丰富多彩的“迎中秋?庆国庆”主题系列活动班会,可请家长朋友走进校园、走入课堂,在家校共育下让学生初步了解中秋节传统习俗,知道了此活动的目的。
2、孩子在家活动期间,请家长注意学生的安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性地开展学校提供的活动建议,或者自主设计丰富多彩的假期活动。
六、活动内容:
以下活动要求和家长共同完成:
1、开展一次“我们的节日?小小月饼寄深情”亲子互动活动。活动中家长亲自带孩子可开展“探月”(即探寻中秋来历及相关文化)、“咏月”(即诵读和赏析中秋相关名篇佳作)、“寄月”(为父母制作中秋贺卡,与家人一起品月饼、做灯笼等感悟举家团圆的幸福,充当志愿者为留守儿童、空巢老人、门卫叔叔、值班工作人员等送中秋祝福)等活动。
活动呈现:小卡片、活动照片、活动日记均可。返校后,各班上交5份优秀作品。
2、开展“我们的节日?祖国发展我成长”国庆节实践活动。
(1)结合我校品牌活动“走进长沙”及雏鹰争章活动,各中队成立假日小队,开展“祖国发展我成长”实践探寻活动,争“爱国章”、“爱长沙章”、“国防章”。
一年级:我是祖国好孩子:
1、知道爱国“五知道”:国名、国旗、国歌、首都、国庆节。
2、做到:升国旗时,头正、肩平、挺胸、手贴紧裤边、脚跟并拢,两眼注视冉冉升起的国旗。
3、知道自己是长沙人,长沙有美丽的湘江,有岳麓山。
二年级:我是祖国好孩子:
1、知道我国的国徽,能正确地唱国歌。
2、参加升国旗仪式,做到头正、肩平、挺起胸,手贴裤边脚并拢,队礼规范看国旗。
3、知道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知道台湾、黄岩岛、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年级、四年级:热爱家乡赞美景
1、懂得热爱祖国,要从热爱家乡做起。
2、能说出长沙著名名胜古迹景点与名优特产五种。
3、在家长带领下,浏览长沙名胜古迹、景点中自己没有游玩过景点。
五年级:国防知识我知道
1、了解我国近几年来所取得的国防科技成果。
2、认识我国各军种的军旗。
3、了解神州火箭发射、潜艇潜海及我国宇航员太空活动和潜海员的有关情况。
六年级:了解时事爱祖国
1、知道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2、对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家乡、家庭的变化进行一次调查(可从地理、经济、环保、教育等各方面入手调查),并能和小队队员合作完成,写一份调查小报告。
3、为家乡今后的发展出一个金点子。
活动呈现:小日记、照片、调查报告均可。返校后,各班上交5份优秀作品,并召开实践活动总结会。十月底举办成果展。(此项活动还将延续到十月底)
(2)、根据自愿的原则,观看电影《淘气包马小跳》,弘扬民族精神。时间:10月4、5日;地点:湖南大剧院。
活动呈现:返校后,各班上交“益智趣味卡”。
(3)、开展“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寄语签名活动。
活动呈现:各班打印网站签名寄语页面上交
(4)如条件允许,可进行家庭红色之旅活动,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选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