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修养的花儿优秀5篇

网友发表时间 628560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修养的花儿优秀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修养的花儿【第一篇】

朱自清先生在《背影》中,刻画了一个略显严肃的父亲形象。在作品中,朱自清将其称为“父亲”,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是这个称谓体现出对父亲的尊重;其次作者是想使父亲的形象显得严肃和深沉些,使严父慈父的形象更加丰满;再则,作者故意将父亲与自己的距离稍稍拉大,从而增加了文章的深度。

在台湾作家林海音的笔下――《爸爸的花儿落了》,作者刻意把父亲喊成爸爸,这更是有原因的。试想一下,如果把题目改为“父亲的花儿落了”,那么文章的表现力和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就会大打折扣。作者想要表现出父亲和蔼、伟岸的形象,体现出父亲对自己的关心和疼爱有加,那么,“爸爸”一词就显得更为合理。

因此,在文学背景下,作品中对父亲的称谓尤为重要。选择合理,就会使文章陡然生色;选择不合理,则会使文章星光黯淡。“父亲”还是“老爸”?称谓的选择不容小觑,要三思而后行为妙。

在文学作品中,“父亲”与“老爸”的使用因文而异,而在历史的不同时期,在古代和当今,使用情况也是截然不同。把“父亲”喊成“老爸”好不好,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有特定的限制。

在古代封建社会里,为了维护“父权”,体现“父为子纲”,子女对父亲的称谓就尤为重要,从“父亲大人”这一称谓中我们便可以知晓子女对父亲的尊重程度。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类文明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当今社会,“父亲”的绝对权威和距离感也消解了些许。喊老爸显得亲切,叫父亲反而显得生疏;喊老爸显得新潮,叫父亲反而显得死板;喊老爸更利于家庭融洽,叫父亲过于严肃,反而不利于良好家庭氛围的形成。因此,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站在古人的立场自然要叫“父亲”,对新时期的我们来说,喊“老爸”也形成了一种逐渐融入社会的格调。

在当前的社会,喊“老爸”固然很好,但我们也不能乱用、滥用称谓。把“父亲”喊成“老爸”好不好?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场合做出不同的抉择。

从小到大,我们接触的各类表格不计其数,试问,有谁见过家庭成员一栏里不是“父亲”而是“老爸”的?表格中的称谓一直用的是“父亲”,这就是一种规范,一种尊重父亲的文化传承。再如,当我们和年长者交谈时,我们的语言也必须有规范和受约束。当提及对方的家庭成员时,我们应说“您的父亲如何如何”,用“父亲”一词,既是对对方的尊敬,又是对其父亲的尊敬,同时又体现了我们自身的修养。而当我们与同龄人说起自己的家庭成员时,我们更习惯用“我老爸怎样怎样”,不知不觉中便使谈话的氛围融洽了许多。

因此,在人际的交往中,不起眼的称谓无时无刻都体现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人际交往是一个人需要终身学习的学问,作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继承人的我们,更应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做一个有修养、有内涵的君子。

无论是叫“父亲”还是喊“老爸”,其实都是我们对父亲血浓于水的亲情的体现。把“父亲”喊成“老爸”好不好,我们不必过于纠结,只要是发自真情,具体场合具体对待就行了。

学校:山东潍坊市第七中学

修养的花儿【第二篇】

在我们家里,爷爷便是一个深得生活乐趣的人。爷爷见多识广,学识渊博,在工作上也小有成就,称得上是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可这些在爷爷看来,却不那么重要,他倒很骄傲于自己悠然自得的生活。

爷爷退休以后,就像一位隐居之士,不干涉儿女们的事,而是“专注”于自己“逍遥惬意”的生活。爷爷博览群书,尤其爱翻阅名篇古籍,常常整天靠在沙l上读书;爷爷精通棋艺,常与老同事们切磋比试;爷爷写得一手好字,令人称赞不已;爷爷略知茶酒,也有许多收藏……爷爷生活中的“趣”太多了,他最爱泡一壶茶,点一支香烟,拿一本好书畅读。

可这些对爷爷似乎远远不够,他最享受的,莫过于养育花鸟鱼虫。据爷爷自己说,早在五十余年前,他便开始养花栽草了。“花草树木是静的,却赐予了一切生命和希望。”时至今日,家里大大小小,有四十多盆花木。每一盆,爷爷都细心照料呵护,根据不同品种分别培育,没有半点不周。除此以外,就是养鱼了。爷爷曾说过,最初养鱼仅是为了“与花木相衬”,但在养鱼上所花的心思却一点不少。

一般的人,养四十余盆花,两缸鱼,恐怕忙得不可开交。可爷爷信手拈来,怡然自得,而它们也格外生机勃勃。于是,爷爷又开始养起鸟来。爷爷所养的一对鸟儿,叫做“棕头牡丹”,是一种不会学人讲话的鹦鹉。这对鸟儿生得娇小可爱,又极有灵性。爷爷自然十分喜爱,悉心照料。

“鸟语花香鱼儿跃,书棋茶酒隔尘音。”爷爷的生活之趣,是一种高雅的品位,更是一种当下社会多数人难以领会的修为。

东北师大附中明珠分校

生活中其实别有趣味,但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会体验得到。文中的爷爷正是这样一个热爱生活、富有情趣的人――博览群书,精通棋艺,写得一手好字,略知茶酒……以上种种已是趣味多多,但是作者真正要浓墨渲染的是爷爷对花鸟鱼虫的痴爱,对爷爷来说,这不是丧志,而是一种高雅情趣,养花是因为“花草树木是静的,却赐予了一切生命和希望”,养鱼是为了“与花木相衬”,这样的爷爷,值得点赞!

修养的花儿【第三篇】

一、著述简介

张君仁教授攻读福建师范大学音乐人类学博士学位的毕业论文《花儿王朱仲禄――对一个民间歌手的音乐人类学实验研究》,2004年6月由敦煌文艺出版社以《花儿王朱仲禄――人类学情境中的民间歌手》为名出版。本书是对朱仲禄这位民间歌手的专题探讨,通过对其个人经历和所作所为进行客观的描述和主观的解释,从音乐人类学的独特视角,对一个特定文化现象中的诸种关系进行分析。此书的出版在为我们贡献了一部花儿文化遗产的同时,进一步确立了音乐人类学的学科名称、理论方法和一种音乐人类学的传记研究方法。也为民族音乐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视角和范式。正如乔建中先生所言:本书“以一个很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歌手为研究对象,通过其生活经历、传唱实践和创造性艺术成就,探索其与特定歌种之间多方面的渊源关系,这在国内以往的民族音乐学研究中还是一个空白。”①

著作由紧密联系的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作者以“传记研究法”为基本方法,以花儿王朱仲禄的人生历程为主线,全面考察了歌手、花儿、社会、历史、政治等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诸种关系;第二部分是本书的理论基础,在理论上给本研究予以学科定位,将本研究归于文化研究领域,借鉴解释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以“人”及其“文化”的创造与被创造为认识论基础,从音乐人类学的独特视角,考察“民间歌手”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第三部分是以乐谱的形式对花儿王朱仲禄一生作品的记录,共记录了歌词172首,谱例175首。

二、著述的特点

感慨这部著作厚重的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此书有诸多创新与填补空白的特点,也是其成功之处。

(一)研究对象的代表性

本书的研究对象朱仲禄是西北地区群众公认的“花儿王”,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民歌手,是他所处时代的花儿艺术的杰出代表,正如张君仁博士所言:‘民间歌手’即是那些拥有“民间歌曲”的、具有口头创作传统和演唱历史习惯的社会群体之中的,能够在民歌演唱方面起示范和标准作用的个别或一部分”。②朱仲禄正是这样一位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全方位的修养、能够对花儿演唱起到‘示范’或‘标准’作用的对花儿艺术有杰出贡献的颇具代表性的民间歌手。此书选取代表性的研究对象是论题成功的基础和保证。

(二)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融合性

本书的另一特点是:作者成为“局内人”以被研究者的角度感受文化的同时,又以“局外人”的身份和视角客观真实地记录研究对象的一切,尽可能地避免研究者本身的文化干扰,最大限度地逼近真实。同是西北人的张君仁与朱仲禄有共同的文化背景,关键之处更在于张君仁作为朱仲禄生前最后一个徒弟,与朱先生学习花儿,直接融入了朱仲禄的生活、艺术圈。本书第一部分朱仲禄的人生传记乃是师徒二人共同完成的,这样的体会、研究当是最令人信服的。

(三)研究方法的特殊性

本书用的是一种在文学、历史社会学中可以见到的,但又区别于它们的一种“传记研究法”。通过分析朱仲禄的艺术人生经历,折射出他所代表的花儿艺术的发展历程,从中分析出一种艺术与拥有者的共生关系,进而分析出艺术与其拥有者所处的文化背景的关系。本书的传记法的特殊之处还在于“生前立传”,不是他人为立传对象立传,而是研究者与研究对象共同完成的,以被研究者自述亲生经历和艺术感悟为基础,通过研究者如实的记录与理论的提升得出被研究者艺术人生的真实写照。

(四)理论构建的逻辑严密与层进性

本书的第2篇是理论部分,以严密的逻辑和逐层深入的衔接,为分析研究对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首先,在论证音乐人类学、民族音乐学、比较音乐学的关联与区别的基础上,确立了音乐人类学的理论、方法为本书的基础;接下来,著者以音乐人类学的方法论证了音乐研究的对象是“人”,即“以人为本”的认识论,进而合理地提出了“传记研究法”作为本书的基本方法,在为音乐研究提出了一个新方法的同时为下文作了铺垫;传记研究法确定后,著者很严格地逐层剥离地将花儿文化的最终代言确立在了“花儿王”朱仲禄身上,以分析朱仲禄的一生来找寻花儿文化发展的脉络。整个著作的理论体系逻辑严密、浑然一体。

(五)研究资料的翔实性

在著作的第3篇,著者以其扎实的音乐基本功和坚韧的毅力为我们奉献了歌词172首、谱例175首。任何研究都是通过对部分的研究来找寻整体的规律,所以部分的范围越广、数量越多,以此得出的结论也越具代表性。本著作在详尽地记述朱仲禄艺术人生的同时,作者以穷尽一切资料的态度,搜集一切与朱仲禄相关的影像、文字、图片资料,为更准确地分析朱仲禄与花儿有了更充分的依据。

三、著述的贡献

一部好书可以如实地呈现历史,可以展现我们所不知的资料,可以总结前人的经验,更可贵之处是可以给我们一种认识世界的新观念、新方法。张君仁博士的这部著作集这些于一身,无论在保护文化、传承历史还是在为我们提供一种研究音乐的新方法、新观念方面都是有积极贡献的。

(一)文化保护、传承的贡献

朱仲禄代表了一个花儿时代,他的存在已不是他个体的存在,而是一种花儿文化的象征,对他的记录就是对花儿文化最有效的保护与传承。

(二)学科建设的贡献

音乐研究已成为多学科综合的工作,人类学、语言学、社会学、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等学科被综合运用到音乐研究中,并且起到了越来越关键的作用。本书在重申“音乐人类学”即以人类学方法研究“人类的音乐”,研究“音乐中的文化”和“文化中的音乐”的基础上还强调音乐人类学研究文化的同时并不忽略音乐分析本身,而是在分析音乐本身的基础上,通过音乐认识人类文化,认识与音乐相关的各种联系,进而认识人类本身,认识人类是如何创造、运用这一特殊的文化符号的,以及音乐这一现象是如何与人类的生活、生命联系在一起的。此书的理论体系对音乐人类学学科建设有积极的作用。

(三)认识论、方法论的贡献

此著作另一贡献在于为我们强调了音乐人类学研究“以人为本”的认识论,即以人的生物性存在为本;以人的文化创造与被创造的根本特性为本;以音乐为中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为本;以人类艺术创造过程中理性与非理性、情感与理智相统一的客观实际为本。从此点而言此书“以人为本”的认识论将所有音乐研究的目的进一步明确起来,而不仅限于音乐人类学科。本书提出了一种针对音乐家个体的“传记研究法”,采用传记的文体形式,以个人的生命历程为主线,记述和描绘作为音乐家个体一生的经历、作用和贡献。传记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通过传记研究音乐文化,研究人与文化的关系。本书将“传记研究法”引入音乐研究之中,为后人的研究增添了新的方法与途径。

四、著述的不足

在认真研读过张君仁的博士论文原文后,发现以《花儿王朱仲禄――人类学情境中的民间歌手》为题出版的这部著作存在一小小的不足:原博士论文分为上下两册,上册分为理论篇和实践篇两部分,下册附录是朱仲禄演唱的花儿曲令集。其中理论篇就是层层递进的理论论证,为下文传记打下理论基础;实践篇就是朱仲禄艺术人生的传记,是在理论篇基础上引出的;附录作为作者的另一项研究成果而展现出来。在正式出版的著作中,全书分成了上中下3篇,虽内容未做大的改动,但朱仲禄的传记放在了第1篇,而后是理论论证的中篇,在理论论证中仍然是层层推进的为传记的铺垫。作此安排也许是为增加著作的可读性,以朱仲禄的丰富经历吸引读者,而不至于一开始就是艰涩的理论。但作者在完成博士论文时花费的心机是可想而知的,为合理地、逻辑周密地从理论引入实践是不容易的,出版时这样的安排似乎忽略了原文的整体构建,以至于在序三中李曙明先生会有“文章似有脱节”的最初疑惑。

结语

一部好书凝聚了作者多年的心血,《花儿王朱仲禄――人类学情境中的民间歌手》的出版正是张君仁博士多年研究花儿音乐文化的成果,在钦佩其严谨的态度,广博的学识、坚韧的毅力的同时,我们更应从著作中获取一切有利于我们做好音乐研究工作的养分。著作在为后人留下了大量宝贵的花儿文化的同时,提出的音乐人类学的理论、方法;以人为本的认识论;针对音乐个体的“传记研究法”等都将进一步丰富音乐人类学的理论、方法体系。

①乔建中《花儿王朱仲禄――人类学情境中的民间歌手》序言,敦煌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1页

②张君仁.《论民间歌手(下)》,《中国音乐》2005年第2期63-67页

修养的花儿范文【第四篇】

初见花儿老师时,她正将艾灸随身贴绑在膝盖的位置进行着灸疗,见我进门,便笑着告诉我说:“别看我平时挺忙,但养生的意识却从未拉下,无论是衣服上、还是车里,现在都有着一股淡淡的艾灸味道。”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已成长为心灵成长导师、养生达人的她,十年之前,却从事着市场营销总监的工作,而与灵性、禅修等词的关系,则更像是那首众人耳熟能详的《十年》中唱到的那样:十年之前,你不属于我,我不属于你。

转变 为找寻生命不可思议的美

当你真正遇见真理,你将无法抗拒它的力量,它会带你遇见不可思议的美。

――花儿老师

10年前的一天,花儿老师仍向往常一样,精神抖擞的走进办公室,打开电脑,准备着手下阶段市场销售的推广计划,但就在一刹那,她突然意识到了自己的内在已不足以带领她继续前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念头也越发强烈,强烈到她终于下定决心,决定丢下当下的工作,试着去找寻心灵成长的力量。

作为带领着400多人的销售团队,创造过无数销售奇迹的人而言,放弃当下的辉煌,转而去尝试探寻心灵成长的道路,在我看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我问到花儿老师在这一过程中是否想过放弃时,她告诉我,学会内观是一件充满魔力的事儿,当一个人感受到了自己内心最纯净的力量时,他会真正明白何谓生生不息,他也将发现,生活中所有的问题,只需向内心寻求力量和答案。她没有否认找寻内在力量是一件艰苦的事,但感受到内在力量带给自己更多感悟的同时,她也就发现了这是一件如同吃饭睡觉般自然的事,潜移默化的滋养灌溉之下,她遇见了更多不可思议的美。

寻根问祖 探寻生命之源

探寻祖宗源头的目的在于回归当下,在于对生命的感悟。

――花儿老师

“当你成为画像挂在宗庙祠堂之中,有何面目面对列祖列宗?皇子皇孙?”

这是三藩作乱,康熙六神无主决定退位,来到宗庙祠堂面对列祖列宗磕头谢罪时,孝庄太后责问康熙所说的语句,这也同样是花儿老师的课程中经常会放到的视频。

宗庙祠堂一直以来便是中国人寻根问祖的根源所在,当面对几百年前坐拥天下的满族将汉文化完整继承,千古一帝的康熙做重大决定时进宗庙禀告先祖、明白自己生命源头来源于祖宗的历史记载时,花儿老师更加为当下出现的文化断层所感到惋惜,她希望能唤醒更多人对自己生命源头的探寻。在她看来,拜祖先、祖宗是为了找回生命的根,现在人之所以如此浮躁,就是因为我们失去了和根部的连接。毕竟,我们每个人并不是莫名其妙来到这个世界的,生命是一代代的传承,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太爷爷太奶奶……因此也只有当我们寻回了根,内心才能拥有无限的辽阔与力量。

花儿老师喜欢旅游,数个国家中尤其喜欢欧洲与印度。她说欧洲让自己发自内心的感到尊重,因为欧洲不仅有灿烂的文化,更重要的是文化有着完整的传承,一座小镇、一栋建筑,都能让人感受到其所承载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从另一层面来说,也显示出了欧洲人对于祖宗的尊重。

当我问起花儿老师为何要花如此大的力气呼唤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回归时,她表示这是当下的历史节点必须要去做的事情,她认为找寻生命的源头,根本目的在于内心的开启、在于回归当下、在于对生命的感悟。一个人只有明白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才会明白生命最本来的意义,花儿老师表示,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更是另一种层面的养生,让大家明白在面对生命时,懂得谦卑。

用关系禅中的方式去生活

现代人最大的问题是心乱了,如果你还不能真正做到全方位的养生,那就先养好心、养好念头。

――花儿老师

当关系遇见了禅,世界将会发生什么?这不是一句广告语,而是我对花儿老师关系禅课程的概括。

“修关系就是修生命,和身边万事万物的关系都好,生命状态自然也会很好。”这不是公式定义,而是花儿老师对关系禅课程的回答。

花儿老师告诉我,在她近十年心灵成长的课程中,学员最常问到的问题之一,是亲子关系的处理。她认为,虽然中国人文化里根深蒂固的思想是爱孩子,为了孩子愿意付出一切。但事实的真相却是,孩子们是自由的,他们是真正的天使,孩子是带着翅膀降临在世上的,然而,父母却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无形中把自我的制约洒落在了孩子身上,做着剪翅膀的工作。她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在于父母的自我修行,这是教育的王道!如果父母不成长,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的情绪,制约,以及意识层面的局限等,带进和孩子的互动里。这是大部分成年人人格的底色,但人们通常意识不到。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所以,成长的核心首先是从父母自己开始。

当然,除了和孩子的关系,学员对于和父母、爱人、合作伙伴,乃至金钱之间的关系,

也有着相当多的疑惑。而这一切在花儿老师看来,根源是因为有太多人,是透过生命早期的创伤的经验来看待世界的。所以,人们看到的是一个已经被头脑加工过的世界,无法真正做到“如实”和“如是”。因此,也就无法真正处理好我们和自己,我们和他人,以及我们和世界的关系。

当我问到花儿老师《关系禅》中的“禅”到底是指什么时,她笑着告诉我,“禅”的另一个名词就是“静心”。《关系禅》中的“禅”与其说是一种禅意,倒不如说是一种生活方式。“如果大家能在忙碌的工作中,将一点点的“禅”意注入到生活和生命中,学会和身体、和生命对话,就能感受到身体带来的愉悦。在做不到真正养生时,先养住心、养住念头,把静心带进生活,你的这颗心必然也将带你去往任何想去的地方。”十年的修行,让从事销售总监时心不够静、内心力量不够强大的花儿老师,就这样在禅意的浸润下,开启了一段全新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陪伴孩子 滋养生命的方式之一

做人做累了,不妨把自己当做一条鱼、一棵树般生活,因为,人的意识有着无限的拓展空间。

――花儿老师

惬意的午后,温婉的女人陪着7岁大的孩子在窗边玩着各种有意思的小玩具,阳光照进来,映在孩子充满笑意的脸上,彼时,一切都显得温暖而美好。

以上的文字,不是某个电视剧中的场景,而是花儿老师闲暇时光中,最真实的写照。她说自己没事时,最喜欢做的事情便是陪伴孩子玩耍,她认为孩子是成人最好的老师。“成人早已忘记了玩耍的乐趣,与充满自然气息、活力十足的孩子相比,成人更多时间就像是戴上了各种面具、行动僵硬的木偶人,忘记了快乐的成本其实很低很低。”她告诉我有次出差,顺手带给了孩子一把有意思的牙刷,没成想孩子拿着牙刷玩了好长一段时间,这一刹那她突然意识到,只有在孩童时期的小朋友,才不会去想你是如何评判他,才能做回最真实的自己。

修养的花儿范文【第五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现状;中国画教学;对策

国画是中国画的简称,是我国独具民族特色和风格的绘画艺术。它具有变化的线条丰富多彩的墨和色、变化无穷的水墨渗化,并通过寥寥数笔就能勾画出万千姿态的画面,因而在世界艺术之林具有重要的地位。为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发展儿童的艺术特长,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感知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儿童对于国画的兴趣和爱好。而要从小培养儿童的国画兴趣与特长,就必须要提升幼儿教师的艺术修养,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学前教育专业的国画教学。

一、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师的师资水平

如何在学前教育专业开展中国画教学,美术教师自身的中国画修养就成了关键。如果没有优秀的美术师资,是很难完成好学前教育的中国画教学的。就中国画自身的修养以及中国画的技能而言,一个能够胜任学前教育中国画教学的美术教师应该具备中国画的鉴赏能力、中国书法的能力、中国画的表现技法以及中国画的创作能力。这些能力并非一朝一夕能够练成,中国书法的能力要求能够懂得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的基本书写规范,并能够运用各种字体进行题跋。还需要教师懂篆刻,能够刻印章。当然,还必须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因为国画是诗、书、画、印艺术的融合。这就对美术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美术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通过自身的勤学苦练才能够胜任。建议积极开设中国书画内容的培训学习。这样,美术教师通过培训学习以及自学,可以有效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从而整体提高美术教师的师资水平。

二、帮助减轻国画学习中自身的困难

在准备中国画工具材料时起点不能太低,如果让学生自备工具材料,由于学生对工具材料的认识不足,易出现学生为了节省费用而购买品质低劣的工具材料,学习效果必定大打折扣。不过现在购买中国画工具材料的费用对学生来说已经不是问题,国家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已经对职业教育学生实行了免学费的政策,家庭困难的学[]生还可以申请困难补助。老师应该有效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工具的选择必须精简,能够较好表现出中国画特色,不宜过于繁杂、低劣。毛笔选择软毫和硬毫大、中、小共六支,书画墨汁一瓶,三尺宣纸一刀,国画颜料一盒,画毡,调色盘等。这些都是初学中国画必备的工具材料,条件较好的可以备上印章、印泥等。教师在工具材料的选择购买时应该把关。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中国画的魅力。

三、选择恰当的国画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首先学习写意花鸟画。这有利于初学者理解中国画的韵味,掌握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技巧。写意花鸟画有用笔简洁、气韵生动、易于接受、易于掌握的特点。近现代许多国画大师也有大量的写意花鸟画可以作为范本学习。例如,齐白石就有许多描绘梅花、青蛙、河虾、牡丹的写意花鸟小品画。由写意花鸟画入手较易掌握国画的用笔用墨技巧,理解墨分五色的含义。可以把写意花鸟画分“传统中来”和“写生中来”两方面来学习,这样就有继承有发展。可以真正做到“师古不泥古”。掌握国画笔墨技巧以后再向山水画、人物画再向工笔画扩展,就更加易于掌握。还可以运用在写意花鸟画中掌握的笔墨技巧来画儿童画,会别有一番情趣。

四、国画游戏化教学

教学游戏化,是谋求把枯燥的笔墨知识溶于有趣的游戏当中,使笔墨教学具有游戏般的形式与趣味,追求游戏的境界,在游戏中积淀一个人的素质,淡化目的,强化手段,重过程,轻结果。

例如:笔者在学前教育专业班级所上的一节中国画课,是梅花的第二课学习,在已经学习了梅花的画法、梅花的用笔用墨技巧后,把学生分成六组,每组六位同学,桌子围成圈坐好。每位同学拿出一张四尺八开空白宣纸,先运用画梅花枝干的方法在纸上随意画两笔长线条,然后按顺时针方向传给下一位同学,按自己的想法接着画两笔长线条,相同的方法传到第三位同学手上,最后到第四位同学手上时画面上已经有六根大小长短粗细浓淡不一的线条在画面上,由他进行最后完成一张完整梅花作品。这样完成的每张画都是经过四位同学之手共同完成,是在接力游戏中去完成作品的,作品的最后效果不是大家能够想象得到的,每位同学既是一张画的第一位画了两笔的作者,又是一张画第二位画了第三第四笔的作者,还是一张画画了第五第六笔的作者,更是一张画的最后调整完成的作者。这节课没有刻意去追求画面的最后的效果,但是每张画的效果都是出乎意料的好,同学们看到自己把别人的画按照自己的审美情趣加以改造完成,就有成就感;看到自己的画被别人加工以后出现的意外效果,就会惊奇不已。整节课同学们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效果出奇得好。

综上所述,中国画教学活动,使同学们发现自己的能力,建立起大胆创造的信心,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把自己潜在的创造力充分表现出来。这种创造的过程将会使同学体会成功。学生的点滴创造不单能受到大家的尊重,同时也学会了尊重别人,唤起美好的情感,建立起健全的人格。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把学习到的中国画鉴赏能力,中国画技能技巧等运用到今后的幼儿园教学中去。近几年,笔者带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到幼儿园见习,见到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展中国画教学,让人非常欣慰,因为中国画有望被传承发扬光大了。

参考文献:

[1]王瑞峰。儿童国画教育有助于培养儿童的创造力[J].美与时代,

2012(4).

[2]侯莉敏。浅论儿童早期绘画及其对教育的影响[J].学前教育研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5 628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