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实用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916823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实用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下一步宏观经济调控应重在推进结构调整1

下一步宏观经济调控应重在推进结构调整

这一轮经济过热的机制性根源 经过一段抑制投资过热,宏观经济调控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基本建立的。今天仍然发生投资和信贷增长过速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中国经济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作 者:景学成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员 刊 名:甘肃金融 英文刊名:GANSU FINANCE 年,卷(期): “”(10) 分类号:F8 关键词:

美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几点思考2

关于美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几点思考

在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联邦政府实施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技术政策,致力于扩大出口的贸易政策,有增有减的财政政策及温和的货币政策四个方面论述了美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并指出,我国在经济转轨时期,经济运行也要选择总量控制、有增有减、结构优化的'协调运行的经济政策体系,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

作 者:宋英慧  作者单位:长春税务学院,长春,130021 刊 名:现代情报  PKU英文刊名:MODERN INFORNATION 年,卷(期): “”(6) 分类号:F13-712 关键词:技术政策   贸易政策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第八章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和手段3

一、政府的经济职能和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一)政府的经济职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四项: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政府还要作为国有资产的代表,通过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行使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

(二)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1.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价格总水平、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2. 宏观经济调控目标之间的关系

从根本上说,宏观调控的四个政策目标是一致的。但是具体说来,宏观调控的四个政策目标之间,既存在着某种互补关系,也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1)互补关系:政府对某一目标的追求或者某一目标的实现,同时也能促进其他目标的实现

如在追求经济增长目标时,也能够促进就业目标的实现;而政府为实现增加就业,就必须刺激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目标是一致的

(2)矛盾和冲突:政府要实现某一目标,就无法同时实现另一目标,甚至要以牺牲另一目标为代价。如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两个目标与稳定物价总水平这个目标就是矛盾和冲突的。

①如果政府把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作为宏观经济政策主要目标,就需要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刺激总需求,但这会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并因此导致价格总水平上升。

②如果政府把稳定物价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为抑制通货膨胀,就必须抽紧银根,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之策以抑制需求,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并引致失业率上升。

3. 选择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考虑因素

政府选择宏观经济目标时首先考虑本国经济运行周期的阶段特征和社会所面临的紧迫任务。当经济运行出于过热状态并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时,政府应当把“稳定物价目标”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当经济出于衰退阶段,应把“增长目标或增加就业”目标作为主要调控目标,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其次考虑国际经济形势对本国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

当国际上出现金融危机并有可能对本国经济形成严重冲击时,政府把“平衡国际收支”作为首选目标

4.选择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原则----综合、适度、配合

例题1--单选--课后题第1题如果政府把经济增长作为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通常要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刺激总需求,一般情况下,这会导致( )。

A.价格水平下降或通货紧缩 B.价格水平上升或通货膨胀

C.就业机会减少或失业率提高 D.通货紧缩和就业机会增加

答案:B

例题2--单选DD课后题第2题如果政府把稳定价格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通常要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般情况下,这会导致( )。

A.经济快速增长 B.就业机会增加 C.通货膨胀 D.经济增长速度放慢

答案:D

例题3-单选DD课后题第3题政府在选择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时,首先要考虑本国经济运行周期的阶段特征和社会所面临的紧迫任务。当经济运行处于过热状态时,政府应当把( )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目标,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A.促进经济增长 B.实现充分就业 C.稳定价格总水平D.实现社会公平

答案:C

例题4--多选DD课后题第5题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是( )。

A.平衡国际收支 B.促进公平竞争 C.经济持续增长

D.扩大就业 E.稳定价格总水平

答案:ACDE

例题5-多选-课后题第6题政府在选择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时,首先要考虑本国经济运行周期的阶段特征和社会所面临的紧迫任务,当经济运行处于过冷状态时,政府应把( )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目标,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A.促进经济增长 B.控制通货膨胀 C.平衡国际收支

D.实现充分就业 E.收入分配公平

答案:AD

第八章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和手段4

一、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手段的含义和内容

在西方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手段就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在我国,除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外,还有国家计划或规划。

1、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

(1)财政收入政策的基本内容是税收政策。

在需要扩大需求时,一般采用减税政策;当需要压缩需求时,一般采取增税政策。

(2)财政支出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在抑制需求时,采取紧缩财政支出政策;在需要扩大需求时采取扩大财政支出政策。

2、货币政策

西方国家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公开市场业务、贴现率、法定准备金率

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包括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贴现率,还有利率、汇率以及窗口指导

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

例题6--多选在西方,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手段是( )

A.国家计划 B.财政政策 C.货币政策 D.国家规划 E.市场机制

答案:BC

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中存在的问题5

中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国家。单单靠市场的自发调控是不行的,市场调控有许多弱点和缺陷。所以说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当然,万事万物不是十全十美的,也有潜在的问题。

在我国,国家调控经济的手段可以概括为“三驾马车”,“五大方法”。所谓“三驾马车”就是消费、投资、出口;政府通过刺激消费,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出口来刺激经济发展。“五大方法”就是:第一,积极的财政政策,实质就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通过减税和增加财政支出来实现;第二,货币政策,包括积极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其中,积极的货币政策是指增加货币供应量,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完善准备金制度,下调利率和加快利率市场化相结合;加速货币信贷主体的投放的积极性和消除货币投放中的障碍。稳健的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操纵的是指,是指使货币供应量适当增长;引导贷款投向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货币政策向间接调控转变;第三,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要配合宏观调控,不给经济造成扩张性影响;要突出其结构调整的功能;要抓住财政收入增长有利于推进税制改革,加大农业税减免;要加大财政支出的结构调整力度;第四,实施外经政策;第五,运用法律行政手段。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总体是好的,呈现出增长较快、质量效益提高、结构协调性增强、群众实惠增多的良好发展态势。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经济也出现了投资增长过快、消费相对不足、外贸顺差过大和外汇积累过多等可能使国民经济由偏快转为过热的问题。这些问题从2003年以来重复出现,必然有其结构性、制度性的根源。这些宏观经济问题与国民经济中存在的其他问题,如收入分配差距和城乡差距扩大、资源环境问题严峻等密切相关。我们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继续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根据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发挥政府在宏观治理上的积极作用,努力解决这些问题。

当前宏观经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投资过热,消费相对不足。以来,我国每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率都在25%左右,资本形成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40%,而最终消费支出的比重则从的%逐年下降到的50%。这几年,我国政府采取经济、法律、行政的手段,控制银根和地根,对投资实行有保有压,并强调扩大内需,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投资增长一再反弹,内需扩大相对乏力,今年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投资持续过快增长,将来又会变成生产能力,有可能使得开始出现的产能过剩问题重复出现。

二是投资集中于某些产业。近几年,我国不仅投资增长过快,而且经常在一段时间集中在少数几个产业。20、、投资集中在房地产、汽车和建材等产业,20投资集中在化工产业,出现了一波波的投资“潮涌现象”。()这使得这些产业的众多投资项目完成后,产能出现严重过剩,竞争激烈,价格下降,不少企业难于收回投资成本,还会使银行呆坏账增加,加大金融和经济风险。

三是资本账户和经常账户“双盈余”。从1994年以来,我国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年年出现盈余。贸易顺差从1994年的54亿美元增加到年的1775亿美元,今年上半年达1125亿美元,大大超过去年同期614亿美元的规模。实际使用的外资额则从1994年的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亿美元。“双盈余”使

得外汇储备从1994年的亿美元快速增加到今年6月底的13326亿美元。外汇储备大量积累,增加了货币升值的压力,导致对人民币升值的投机。尽管我国资本账户仍有管制,但在经常账户开放的情况下,投机人民币的途径很多。投机资金进来后,不会仅仅满足于赚取银行利息,还会想方设法寻找其他高回报的出路,如投机房地产、股市等,这就推动了资产价格上涨。

四是城乡差距扩大。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到2006年达到:1。尽管我国政府近年来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并在想办法加以解决,但城乡差距仍在扩大。按照目前的情形来看,未来农村人均纯收入如果能以平均每年7%的速度增长就是相当不易的成绩,而城镇居民收入的年均增速很难低于9%。城乡差距继续扩大,这将不可避免地带来一系列问题。

五是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近年来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改革开放后每个人的收入都有很大提高,但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也引发或潜伏着不少社会问题。如果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得不到遏制,即使未来经济增长很快,也会影响社会和谐。

六是资源和环境压力巨大。我国经济发展付出的资源代价很大。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总量的%,但能源消耗占世界总量的15%、钢材消耗占30%、水泥消耗占54%。电力和能源消费的弹性系数分别从90年代初的和左右升高到年和的左右。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未达到“十一五”规划设定的年均目标。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好转。

宏观经济问题产生的原因 :

(一)改革不到位的问题

城乡和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症结在于改革不到位,包括金融结构失衡、资源税费不合理以及行政垄断问题。其中,金融结构是最关键和最核心的问题。 金融结构。目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运用的人民币资金,占到整个金融体系人民币资金运用总量的75%。这种以大银行为主的金融结构,使得中小企业很难得到贷款。在缺乏金融服务的。情况下,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相对不足,其结果是:第一,减少大量就业机会,不仅使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无法转移到非农产业,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难以消除,而且不利于城市扩大就业,造成城乡差距扩大和收入分配不均。第二,在其他像我国这样发展程度的国家,银行贷款利息至少是10%,而我国只有6%左右。一般国家存贷利差只有1%左右,而我国储蓄的利率较低,存贷利差超过3%。这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能借到钱的企业,由于资金价格低,会提高其投资项目的资本密集程度,使单位资本创造的就业减少。同时,能从大银行借到钱的企业相对富有,其借得的资金又得到相对较穷的储蓄者的补贴,于是城乡差距和收入不均现象更加恶化。

资源税费。改革开放前,我国采用资源产品低价政策来补贴重工业发展,政府免费将开矿权给予国有矿山企业。改革开放后,引进市场竞争,允许民营和三资企业进入资源开采业。为了补贴背负着退休人员和冗员等社会负担的国有矿山企业,国家只征收极少的资源税和资源开发补偿费,资源价格仍人为压低。到90年代初,矿产资源价格开始放开并与国际接轨,但资源税费仍然维持原来水

平。于是,对没有沉重社会负担的民营和三资企业来说,开矿变成一个暴利行业,使得收入分配恶化,而且为取得矿山开采权还出现了寻租等行为。

行政垄断。改革开放后,市场竞争被逐渐引进各种行业,但金融、电力、电信等行业仍然维持国有垄断。垄断性国有企业在上交所得税后,剩下的利润全归企业自己支配,使得这些企业的职工工资远高于其他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加剧了收入分配的不公平。

(二)发展中的问题

投资增长过快、消费相对不足以及投资“潮涌现象”和“双盈余”问题的产生,除了改革不到位的原因,主要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的属性有关。

投资增长过快、消费相对不足的原因。首先,我国作为一个刚刚跨过低中等收入国家门槛的发展中国家,即使国内很多产业已经产能过剩,但产业升级空间仍非常大,投资机会非常多。其次,收入分配不均,财富越来越向经营大企业的富者集中,而富者消费倾向低,又容易从银行取得投资的配套资金,因而投资冲动大。低收入者消费倾向虽然较高,但收入水平低,消费意愿难于实现。所以,整个社会就表现为消费不足。第三,由于市场规模巨大、劳动力相对便宜、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等原因,外商直接投资大量进入,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吸引国。

投资“潮涌现象”的原因。一般来说,在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基本上是沿着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道路逐阶而上,企业对下一阶段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很容易形成共识,导致过多的企业同时进入某个产业,进而形成产能过剩和过度竞争,甚至导致通货紧缩。经过一番厮杀后,不少企业倒闭,银行呆坏账增加,情况严重时还可能诱发金融和经济危机。这种现象在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会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出现。另外,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比较突出,银行为赚取存贷利差,有积极性去支持企业投资。由于我国银行结构以大银行为主,银行间对投资项目也容易英雄所见略同,使“潮涌现象”更为严重。

“双盈余”的原因。资本账户盈余同外商以我国为加工出口基地和为进入我国市场而到我国投资有关,还与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既缺资金也缺外汇的情况下制定的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有关,这种情况直到今年才有所改变。由于投资过热和“潮涌现象”形成产能过剩,国内消费相对不足,必然要增加出口,这就使得经常账户出现盈余。同时,改革开放初期为克服外汇短缺的瓶颈制约,我国制定了鼓励出口的各种退税政策,这些政策一直延续使用。经常账户盈余除了内因,也与美国财政赤字和居民储蓄率低,国内需求大于国内供给,只能靠国外供给来平衡,从而导致经常账户赤字的外因有关。20以来我国经常账户盈余的大量增加,还与投机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活动有关。我国资本账户尚未开放,投机者仅能利用高报出口价值、低报进口价值或假技术转让等方式将外汇汇入我国换成人民币,这些手段都会加大我国经常账户盈余。日本和台湾地区在80年代中期面临货币升值压力时,也出现过同样现象。

(三)激励机制和法制问题

激励机制和法制问题突出表现在资源、环境问题上。

资源、环境问题的产生有多方面原因。首先,我国处于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化阶段,经济发展必然伴随着能源资源使用的增加和环境的压力,这同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超过70%的发达国家有所不同;金融结构不利于劳动力密集的中小企业发展,也限制了我国服务业发展,使得我国经济发展中资源和环境压力更大。其次,我国能源资源价格不合理,使用节约能源资源的技术措施所增加的成

本往往远高于能源资源节约所带来的好处,企业缺乏节约能源资源的内在动力。同样道理,污染减排设备的安装和运转会增加企业成本,但对没有达标企业的惩罚力度又不够,这就使得有些企业即使已安装了减排设备也不愿意运转。第三,地方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长期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为主要指标,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质量改善在考核中不占重要地位。而且,我国财政税收以生产型增值税为主,发展制造业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地方财政税收。能源资源和环境指标的督导实施会给企业增加成本,有些地方就对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要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5 1916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