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新课程教学论文范例【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292871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新课程教学论文范例【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新课程论文【第一篇】

论文摘要:学分制下以“三自主”选修课为主体、必修课和课外锻炼为补充、竞技训练课为拓展的公共体育课程模式,优化了课程整体结构,增加了体育学习的时间、范围和学分,扫清了体育锻炼的盲区,为建立完全学分制的体育课程结构模式奠定了基础。该模式确立了以“三自主”选修课为主体,包括必修、课外锻炼、竞技训练课等复合型课程的地位。课程内容广泛使用休闲娱乐、野外生存等现代项目资源,但仍以传统项目为主。实施该课程模式的主要制约因素仍然是体育场地设施和学校的体育文化氛围。

课程模式是在教育思想指导下而建立的相对稳定的课程活动构架、内容、方法等,直接反映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环节。学分制下公共体育课程模式的改革,是贯彻实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教体艺[2005]4号),实现以学生为本的“自主选择教师、自主选择项目、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三自主教学形式的重要举措,能够促进教育思想的转变,有利于根据学生的兴趣、师资力量、设施和人才成长规律来优化课程模式,促进体育课程改革。

近年来各高校对学分制下体育课程模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试图建立适用于我国的学分制课程模式,但是在理论和实践上还没有根本性突破,还没有取得比较成功的经验。由于在思想认识、物质条件、组织管理上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学分制改革仍然受必修课、班级授课制、单元选课制等传统习惯的制约,还没有树立以学生为本的“三自主”教育思想,一些改革脱离了高校目前的实际。为此,本文以我校20012005学年本科学生共45921人(女生19587人、男生26334人),其中参加“三自主”选修课的学生共10619人(女生4607人、男生6012人)为研究对象。针对学生在学分制下体育选项课的认知态度、兴趣趋向及项目选择等问题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调查表600份,收回592份,回收率为98.67%,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学分制下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模式的设计思想与基本方案

1.1设计思想

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为依据,在体育必修课学时、学分相应减少的的情况下,把选修课、必修课、课外锻炼、竞技训练课等进行一体化设计,优化课程结构,增加体育学习锻炼的时间、范围和学分,扫清体育锻炼的死角,确保大学4年体育不断线,追求课程的最大效益。

1.2基本方案

1)目标。构建实现以学生为本的“自主选择教师、自主选择项目、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三自主”的学习平台,优化课内外一体化的学习环境,营造生动、活泼并能促进学生自觉、自主学习的氛围,使学生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有效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2)基本结构。学分制下大学公共体育课程体系模式的基本结构由“三自主选修课为主体、必修课和课外锻炼为补充、竞技训练课为拓展”组成。

“三自主”选修课是学分制的主体,是实现以学生为本的“三自主”教学模式的基本途径。在2—8学期内,设置了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体育舞蹈、奥林匹克运动、体育保健等21个选修项目,每个项目18学时,每项目1个学分,学生可以按照“三自主”的原则,进行多项选课,多选的项目学分可与其他选修课程学分累积使用,从而弥补必修课学时、学分减少的问题。

必修课主要是弥补基础教育阶段体育的不足,起到强制补差的作用。在一、二年级设置必修课72学时,4个学分,按照教学大纲上课。组织形式按照单元模块实施,在各上课单元进行选项分班学习。

课外体育锻炼主要是消化、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在1-6学期内每周安排2—3次,主要以学院为单位,由学院(系)、体育系和学生体协组织实施。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竞赛活动达到一定数量并获得一定的成绩,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秀者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竞技体育训练课主要是针对学校运动员和体育特长生的拓展类体育课程,在1—8学期内每周6—8学时,共612学分。获得参加省级以上体育竞赛者、破记录者、达到二级以上运动员标准者可获得奖学金和奖励学分。

二、学分制下公共体育课程模式的实施情况

2.1学生对学分制下实施“三自主”课程模式的认识

1)学生对“以三自主选修课为主体”的公共体育课程模式的认识不断提高。认为有必要设置“三自主”课程模式的男女生分别是76.60%和97.65%,女生高于男生,表明女生更希望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参加体育课程的学习。因此参加“三自主”课程模式进行体育选修课的比例呈上升趋势,男女生分别由2001年的3.73%、3.50%上升到2006年的35.38%、36.86%,女生高于男生。由此表明,在必修课学时、学分相应减少的情况下,更多的学生已经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选择,从而有效地增加体育学习锻炼的时间、范围和学分。

2)“三自主”课程模式中选修课在哪个时间开设比较合适的问题,男生相对分散在一、二、三年级和任意时间,分别是21.68%、28.67%、20.28%、28.70%,体现男生体育需求的平时一贯性;女生相对集中在一年级和任意时间,分别是34.17%、32.50%。但男女学生总体上趋向于任意时间段,这个观点有利于扫清体育锻炼的死角,确保大学4年体育不断线。

31在“三自主”课程模式中开设选修课的同时是否还需要开设必修课,男女学生的观点基本一致,分别有63.83%的男生和78.40%的女生认为有需要。一方面表明现代大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形式有多种需求,另一方面,目前“三自主”选修课仍然存在教学资源的不足,特别是选课时间和空间太小,这些情况制约了“三自主”选修课的正常运行,还不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因此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仍然需要有必修课的保障。分别有24.34%、20.83%的男女学生主张建立以三自主选修课为主体,同时设置兼有必修、课外锻炼、竞技训练课等多课种的复合型课程模式。同时也说明,实施公共体育课程完全学分制的观点在目前仍然不够成熟,在思想上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需要不断进行教学试验,分期推进、逐步完善公共体育课程学分制体系模式的建设。

2.2“三自主”课程模式中体育选修课的目的和依据

1)“三自主”课程模式中体育选修课的目的。学生根据自身的价值定位,按照自身身体健康状况、兴趣、爱好和对体育某些项目及终身体育锻炼的导向选择。男生以增强体质(19.53%)、兴趣爱好(15.30%)、锻炼意志(12.77%)为主;女生以健身健美(17.68%)、增强体质(17.25%)、丰富生活(15.07%)为主。男生强调体质、意志和个性,体现体育的本质特点;女生把美与生活放在重要位置,体现体育的美学作用。

2)“三自主”课程模式中体育选修课的主要依据。学生获得了学习的主动权,从而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项目、老师和上课时间。男女学生选有兴趣的项目分别是58.77%和61.11%,选上课时间分别是23.68%和20.59%,在选修课的依据方面男女学生表现出一致性。因此根据学生的兴趣安排学习项目和内容是构建学分制下体育课程内容的关键,同时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也是学分制下学生选择的重要环节。

学分制下“三自主”课程模式的内容

1)学分制下“三自主”课程模式中学生选修内容的特征。2001~2006学年男生选修项目前3位是篮球(29%)、足球(15.4%)、乒乓球(10.5%),仍然以竞技项目为主,体现了男生的竞争意识;女生选修项目前3名是形体(23.4%)、健美操(16.0%)、体育舞蹈(13.3%),体现了对健身健美的追求。男女学生在内容的选择方面体现了明显的性别特征,同时传统竞技项目仍然是当代大学生喜爱的主流项目。因此,在广泛应用休闲娱乐、野外生存等现代项目资源的同时仍然需要加强对传统项目的改造,从而丰富自主择项的内容。

2)“三自主”课程模式中需要增加的体育选修项目。通过体育选修课实践后,男女学生在内容的选择方面,男生建议增加保健康复(22.60%)、休闲娱乐(19.48%)、野外生存(16.36%)的内容;女生建议增加休闲娱乐(20.98%)、野外生存(20.79%)、健身健美(17.96%)的内容。休闲娱乐、野外生存是男女学生的共同建议,在今后选择和安排项目时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动态。

3)影响“三自主”体育选修项目开展的主要因素。影响其开展的主要因素是场地设施(男女学生分别为31.96%、32.96%)和学校氛围(男女学生分别为25.63%、19.06%),因此加强体育设施建设仍然是学校重要的建设任务;其次积极开展传统体育活动、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环境,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选择的机会,实现人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目标。同时,学生为了获得学分而进行体育选修也是重要的因素,所以合理安排学分问题不容忽视。

学分制下“三自主”课程模式的实施效果

1)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各项成绩超过全国大学生平均指标《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平均得分325分,合格率96%;2002—2005学年《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合格率为98.56%;《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03—2006三个学年合格率分别是98.85%、99.47%、99.80%,整体水平为99.37%。

2)学生对学分制下“三自主”课程模式的实施效果满意度高,男女学生分别达到97.12%、96.95%。

3)12~学生体协为主体的课外体育锻炼,充分发挥了大学生主人翁作用。目前学生体协承担了全校90%以上的课外体育活动,培养了学生裁判员、体育积极分子的体育实践能力、组织工作能力、合作与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发挥了主人翁作用,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近3年来,已有近500人次学生获得了体育行政部门颁发的二、三级裁判员证书,他们已成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骨干。

4)学分制下“三自主”课程模式使学生的收获比较广泛。丰富了课余生活(23.03%)、愉悦心情、陶冶情操(16.57%)是男女学生共同的收获。而男生在健康水平(18.38%)、运动技术水平(11.82%)提高方面比较突出,女生在塑造了好体形方面(11.05%)收获比较大。

5)通过竞技体育训练课,使学校运动员和体育特长生在运动能力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推动了学校竞技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2003年以来我们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大众健美操总决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团体第4、西南区高等农业院校足球、羽毛球冠军等,这些成绩超过了过去任何时期的成绩。

三、结论和建议

学分制下以“三自主”选修课为主体、必修课和课外锻炼为补充、竞技训练课为拓展的公共体育课程模式符合目前我国高校的实际和自身规律,能够满足学生对体育课的需求,经过多年的实验和研究,获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该模式增加了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时间、范围和学分,弥补了必修课学时、学分减少的缺陷,扫清了体育锻炼的盲区,确保大学4年体育不断线;同时该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公共体育课程目前实施完全学分制在思想认识、物质条件、组织管理上仍然不够成熟的问题,需要不断进行教学试验,分期推进、逐步完善,因此,本研究为建立完全学分制下大学公共体育课程结构模式奠定了基础。:

新课程教学论文【第二篇】

一直努力学习、、和“”思想,科学发展观,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上、行动上与党。热爱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热爱。有的师德修养,有的教育思想,服从,团结同志,和睦相处,圆满工作任务。

学习关于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教学的理论,领悟新课程标准,系统学习人教版和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对教材的编写体系,单元安排,各课的教学、重难点的和认识,能够教师的课堂教学,并新课标和河南中招命题要求,独立命制期中和期末考试试卷,试卷结构,难易,选材新颖,原创题目较多,符合新课改要求和学生需要,受到教师好评。

教研室安排,经常学校,课堂,教师,学生,听课评课,调查。不管往哪里走,带着想法而去,带着办法而回。比如,去学校就要接触教师和学生,要以学习和帮助师生成长的心态,平和地与师生多谈心、多聊天,看看师生在教与学中有哪些新问题、新建议,对那些带有性的问题,解剖,找出原因,并找到的办法解决;对的教学、教研经验,总结和推广。每年到学校视导四个轮回,七十天左右,听课一百四十节,评课七十次。每听一次课,都要组织教师说课、评课、议课。先让作课教师说课,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学法,说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

再让听课教师评课、议课,议出授课教师的优缺点,找到改进的措施和方法,让评课教师说出的教学设计思路,以便以后在听课时听课反思,使评课更。他 也,和老师们一起,交流,不做裁判者,只做组织者,只做者,让教师反复切磋,达成共识,让评课、议课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使同伴互助落到实处。课题,把教学问题课题化。

并培养青年教师,和一起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对教学,指导的多名教师在省市优质课比赛中获奖。是高中的cc老师在我的精心下,参加河南省高中语文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并代表河南省参加中南六省区优质课评比,优异成绩,受到与会代表的好评。的语文教师获省优质课大赛二等奖。

申报级、省级课题,对实验教师的。撰写开题报告、实验、问卷调查、撰写教学论文。主持的课题一项、正在一项、立项两项。主持的课题结题一项,并获省一等奖。正在的一项是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十一五”科研课题“创新写作教学与实验”子课题:怎样学生作文的文华内涵,由一中语文组承担,年结题;立项两项:一项的是河南省基础教育教研室课题:中学语文评价艺术,由某某中学语文组承担,年结题。一项是由某某高中语文组承担的河南省教科所课题:中学语文探究性学习,年结题。现在两个学校正在按计划加紧,早日课题任务。

非常的学习积累和生活积累,多拿起笔来写的之处和失败之处;多在有感而发时去写,以教育故事、教学后记、反思日记、教研随笔等去动笔,天长日久,就能一名有教研理念、教研能力、教研的教研员。教学,教学。在《河南教研》杂志上3篇,在《新课程教学》杂志上3篇,在《科技新报·语文周刊》《都市家教(教育交流)》各1篇,《21世纪论坛》2篇。撰写的教学论文《阅读练习·探究——北师大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抓手》获许昌市教学一等奖。

一年来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实干,出满勤,干满点,从不因私事请假,不迟到,不早退,教师职责,圆满任务。今年省优秀教研员称号。

新课程标准论文【第三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根据文本内容并结合文本的特点来设计一些画画形式的作业,这样使枯燥的书面语言转化为形象、生动的直观画面,让他们在绘画中巩固知识、习得知识,促进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和提炼。如:教学苏教版《渔歌子》这首古诗后,我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意境画一幅画。学生对这个作业感到新鲜有趣,利用水彩笔纷纷画了起来,虽然画得稚嫩,但凝聚了学生的心血。我顺势组织了一次《渔歌子》绘画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作业热情。

二、变“被动”为“主动”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作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让他们自主设计、自我选择相关的作业任务,变传统作业形式的“要我做”为新课改教育下的“我要做,我还要做”,从而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和探究者。

(一)设计“超市”型作业传统教学中的作业形式为教师布置学生做,然后教师批改。这些作业对于优等生来说,富有挑战性的题目和探究性的题目较少,提不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中等生来说,比较容易顺利完成。对于后进生来说,只能完成一些基本的题目,而提高题他们则束手无策,丧失学习的自信心。这就证明传统作业忽视了各层次学生的认知要求,有极大的弊端。为此,精心设计布置“超市”型作业,让学生有自主选择作业的权利,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一位学生通过作业获得最大可能的提高,既照顾到中等生和后进生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又让优等生享受探究的乐趣,人人从作业中感受进步和成长。如教学《詹天佑》时,我设计的作业为:①詹天佑在修建京张铁路时,克服了哪些困难?反映了詹天佑怎样的特点?②给詹天佑设计一张人物介绍卡片。③课外去读一读中外爱国人物故事。(第1题为必做题,2、3题为选做一题)

(二)设计实践性作业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设计作业时,应根据教学需要设计一些社会性实践活动作业,使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活学活用。如:在教学口语交际《聊聊当前的热点话题》时,我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搜集MH370的有关资料,韩国“岁月号”沉船事件的有关资料。学生经过一周的准备,在课堂上交流的时候,能够踊跃发言,谈出了自己的感受和看法,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联系了实际。真正做到了顾宪成所说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三、变“独立”为“合作”

基础教育纲要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四大能力: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创新和实践能力。因此,传统的独立型作业已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学生面临的作业更多的将是探究性作业,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更多的是需要互动、需要合作,让生与生、生与师、生与家长,齐心协力,共同合作完成作业。如:今年开学初,我让学生合作办一份手抄报,主题是《中国梦我的梦》,要求大家分四个大组协力完成,能者多劳,但每个同学都要参与。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善于画画的画插图;字写得漂亮的写报刊的名称;文章写得好的写文章或诗歌。能力一般的同学涂颜色,找水彩笔等工具……经过一个月的准备,四份像模像样的手抄报办起来了。我把报纸贴在班级的黑板报上进行展览,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总之,设计作业的方式可以有许多种,但要使作业既起到复习巩固知识、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使作业不再成为负担,而成为一种享受和一种乐趣。

新课程论文【第四篇】

人教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材》在编写时,知识结构紧凑,逻辑严密。知识体系的编排,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课本中要传授给学生的重点知识一目了然。教材重在围绕知识点的推理、验证。作为一个教师即使不熟悉教材,不熟悉学生,也可以照本宣科,把一节课上完;学生也只要把该记的知识点死记住,一堂课下来也多少有所收获。而新课标下的化学教材,它在编写上已改变了某些知识体系。教材中的有些概念、专用术语就象早产的婴儿,还没有足月就产生了。

例如教材在一开始就出现了元素、在没有讲元素之前的第二单元就出现了氧化物的概念等等。另外新教材中每节内容中大部分篇幅就是几幅情景图片、或几个器装置图、或几张资料表格、或几个极不完整的实验报告片断。教材的编写在很大程度上只提供了一些与知识有关的情境或素材,教师若是再照本宣科,就会无法继续下去。

如果教师按照老办法依教材讲教材,课堂就会出现两种状况:一是一堂课不下10分钟教师就可以将教材处理完,那么学生听后却是一片茫茫然,搞不清重点、难点,不知道学了些什么;二是教师拿着教材不知怎么上好。所以我认为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材观,其实新课标下的教材,它给教师和学生留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教材只是一个案例,只是一个素材。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充分挖掘教材所提供的情境,搞清它的外延和内涵,弄清通过此素材要让学生获得什么能力,掌握什么方法,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有哪些提升。不拘泥于教材组织教学。化学新教材中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探究性成分比较多,而这又与以往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有明显的不同,有时一个图就是一个探究性实验活动,如关于软水与硬水的区别在教材上就只提供了一个面盆中水有浮渣的图,教师课前就要作好充分的探究实验准备。

2.新的教师观

教师的作用主要是传道、授业、解惑。以前是师道尊严,教师神圣不可侵犯。而新教材下的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师”观念要有大的转变。

教师角色的转变:以前上课,教师为学术权威,现在与学生一起探究,共同体验学习的乐趣与收获。教师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探究性学习中要建立一个健康、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自主、合作、探究”是课堂的主题。课堂上“不怕学生胡说,就怕学生不说。”,教师千万不能扼杀学生的“求异”思维,只有教师的学术权威越来越少,学生的问题才会越来越多,教师的人格权威也就会越来越大。

教学行为的转变:新的教材设计,需要教师要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备课上,充分掘展教材资源。因此教师必须学会解放自己,不要再把主要精力放在让学生对某一点知识的逐一过关上。抓紧课堂45分钟,课余让给学生。教师注重的应是学习方法的培养,学习过程的探究,而不在是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因为今天知识在成倍增长,知识的更新速度又是一日千里,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仅为学生一生所学知识的沧海一粟,你所要求背的也许并非重要,但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却能让他们受益终生。教师课堂上不在是演员,而应是导演。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教学才会活起来。

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新课标下的化学教学,老师上课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主要体现三段模式(1)问题与情境:上课时给学生尽可能提供一个真实情境,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增。例如联系火电厂的污染讲空气污染等,(2)活动与探究,每节课必须瞄准一个切入点,体现探究性,探究活动不能盲目,不能为探究而探究。(3)整理与反思。新课标下,往往课堂上热热闹闹,课堂下学生什么也不知道。学生掌握的效果差,正是差此环节。探究过后的整理与反思把交流后形成的成果、先进的成熟的思维被其它同学分享,有利于形成知识与技能。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5 1292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