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调查婚姻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670492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调查婚姻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婚姻调查范文1

关键词:80后; 知识女性; 婚姻韧性

何为婚姻韧性?学术界目前尚无一个标准的明确的定义,比较有影响的是台湾辅仁大学利翠珊给婚姻韧性的定义,亦即婚姻韧性是个体在面对婚姻的各种压力时,所做出的自我调整、适应和努力。婚姻韧性应包括以下一些心理素质或能力:(1)能够认识和控制自我情绪:在婚姻压力面前,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表现,不压抑自己的情绪,恰当的控制自己的情绪;(2)抗挫折感:挫折是“在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表现。”抗挫折感能够很好的应对各种婚姻压力,把婚姻生活中的压力变为动力,寻找突破口,维系婚姻的稳定与和谐。(3)希望感:在面对婚姻压力时,能够不悲观、不放弃,对婚姻生活充满希望,相信经过努力一定能够应对各种压力。(4)目标感:对自己的婚姻有预期的目标,这样在压力来临时,也能够使自己的生活不偏离目标,让自己感觉有奔头去克服现有的各种困难压力。

“80后”知识女性是指1980-1989年出生的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女性,她们是“80后”群体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环境下,“80后”知识女性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拥有较高的学历背景。在社会现代化的今天,作为我国实施独生子女政策以来的第一批独生子女,这部分“80后”知识女性已进入婚育期。在婚姻观念多变的今天,在社会普遍关注“80后”婚姻现状的今天,她们的婚姻韧性现状逐渐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焦点。

1. 对象与方法

被试 本研究选取“80后”知识女性为研究对象,其中已婚204人,离异8人。

方法 调查工具采用婚姻韧性量表,问卷采用5点计分法,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给予1-5分。本研究北京、重庆、上海三地随即取样,共发放问卷220分,收回问卷212分。所有数据处理采用统计软件进行。

2.结果分析

被试的自然特征

职业特征 本研究所选取的212名被试的职业分布主要是公务员24名,占总调查人数的%,教师52名,占%,工程师、医生、通讯服务人员、记者各12人,分别占%,办公室文员、编辑各36人,占17%, 财务人员、计算机人员各8人,分别占%。

学历特征 本研究被试的学历分布为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

出生顺序 本研究被试独生子女为120人,占%,非独生子女92人,占%。

生源地特征 本研究被试有%的来自农村,%的来自乡镇,%的来自中小城市,%的来自大城市。

“80后”知识女性的婚姻韧性现状

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80后”知识女性婚姻韧性的现状,在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显示,%的被访者婚姻韧性较弱, %的被访者婚姻韧性一般,%的被访者婚姻韧性强,%的被访者婚姻韧性很强。婚姻韧性的正态分布曲线显示,“80后”知识女性的婚姻韧性现状较好。而将被访者的自然特征与其婚姻韧性进行相关分析,显示,职业与婚姻韧性的相关性显著,而出生顺序、生源地则与婚姻韧性的相关性不显著。

原因分析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80后”知识女性的婚姻韧性的现状较好,也就是说“80后”知识女性能够在维系婚姻方面付出努力,能够在面对婚姻压力时做出恰当的自我调整和适应。分析其原因,主要是:

具有较高的教育背景,拥有良好的个人和心理素质。“80后”知识女性都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背景,形成了较好的个人素质和心理素质,当他们在面对婚姻中的各种压力时,能够理性的应对,恰当的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积极寻找突破口,对婚姻充满希望感,有自己的目标,能够以成熟理智的心态来维系婚姻的稳定与和谐,进而使其婚姻韧性不断增强。

在工作中丰富自己,完成自我成长。调查数据显示,职业与婚姻韧性的相关性显著。“80后”知识女性大多都是职业女性,她们能够在工作中丰富自己,在职场中找到自我实现的渠道,从而完成自我成长,以更加成熟睿智的态度来面对自己的婚姻,处理婚姻压力表现的游刃有余,进而表现出具有良好的婚姻韧性。

综合以上调查研究结果,我们认为“80后”知识女性的婚姻并未向社会所普遍认为的那样,脆弱易折,而是具有较好的韧性,这与她们所受的良好教育分不开,也与她们自身所具有的个人素质和心理素质分不开。

参考文献

[1] 吴瑞君。 汪小勤:我国独生子女群体的婚姻稳定性分析[D] 学海,2009

婚姻调查范文2

关 键 词妇女/婚姻家庭/法律实践/实证研究/分析

; (一)妇女在婚姻家庭问题上的自主权。

1.

岁以上有配偶人口比重总的呈下降趋势。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平均寿命延长所导致的15岁以上丧偶人口比例呈下降趋势。1982年—1990年15岁以上丧偶比例呈下降趋势(注:参见总顾问巫昌祯、程深、郑小川编著:《妇女权益的法律保护》,人民法院出版社,1998年6月版,第288—289页。)。 这既是人口健康水平提高的一种标志,亦是家庭健全程度提高的反映。

3.离婚比例的绝对数依然较低,其增长呈定势。

根据普查资料,34岁以前各组的离婚人口比例,无论男女,1990年平均已超过1982年的相应水平,女性增幅较大。以25岁—29 岁组起,1990年男性各年龄组的离婚比例低于1982年,但女性1990年40—59岁离婚比例却明显高于1982年。从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1995年与1999年的统计看,1995年调解离婚与判决离婚的对数共计35012对,1999 年调解离婚与判决离婚的对数达37566对。1999年比1995年离婚对数多2554 对(注:数据由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研究室提供。)。河北省婚姻登记机关准予登记离婚的对数1990年为10010,1995年为11163,1996 年为12445,1997年为13681,1998年为15344。1998年准予离婚登记的对数比1990年多5334对(注:河北省统计局、河北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河北经济统计年鉴》(1999年卷)。)。这说明河北省的婚姻状况基本上是平稳的,但离婚率仍呈上升之趋向。

4.关于妇女婚姻家庭自主权状况之调查。

所谓自主权利是指实现个人目标之能力,即个人有权决定自身行为的权利。婚姻自主权则是指在婚姻关系中,男女两性个人有支配、决定感情与器官的权利,即有权决定结婚、与谁结婚、结婚方式、性、生育及选择离婚、离婚方式等方面的权利。一般而言,包括初婚决定权、夫妻性生活自主权、生育决策权和家庭重大事务决策权。婚姻家庭自主权是衡量妇女自主权及妇女在家庭中地位的一个重要测量指标。在传统婚姻家庭制度中,结婚宗旨主要是为传宗接代,是基于以经济利益之考虑,婚姻与爱是分离的,男女没有自由选择伴侣及解除婚姻关系的机会与权利。

(1)妇女婚姻自主权之调查。

根据本次问卷调查显示,

的%,与发展

小学文化选择妻子的财产权利在家中很受重视的占%, 受重视的占%,不重视的占%,不太重视的占%。 妇女的财产权利在家庭中的重视程度与区域及文化水平有密切的关联。城市中的妇女及文化程度高的妇女在家庭中的财产权利受重视的程度相对要高。

10.有关婚姻家庭质量之调查。

(1)婚后感情交流之调查。

在城市选择夫妻间经常沟通感情的共104人,占已婚的%,占城市总数的%。偶尔沟通感情的共74人,占已婚的%,占城市总数的%,从来没有沟通感情的共4人,占已婚的%,占城市总数的%;在农村经常沟通感情的250人,占已婚的%,占农村总数的%,偶尔沟通感情的201人,占已婚的%, 占农村总数的%,从来没有沟通感情的31人,占已婚的%, 占农村总数的%。婚后感情的交流程度是直接影响婚姻质量的一个因素。由此看出加强夫妻之间交流是夫妻感情融洽的手段之一。

(3)关于维持婚姻关系最重要因素之调查。

认为维持婚姻关系最重要的因素依次为感情、责任、子女、经济、道德。选择感情的占多数(参见表一)。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感情是维持婚姻的最重要的因素,但它并不是唯一的因素,维持婚姻的因素非单一的,包含着道德、责任与子女等因素,这也是我们在制定法律时要考虑我国婚姻的现实,不能过于超前。

表一

经济

责任

感情

子女

道德

农村

%

%

%

%

%

城市

%

%

%

%

%

男性

%

%

50%

%

%

女性

%

%

%

%

%

(4)婚后夫妻对婚姻的态度。

在“婚后你是否想过离婚的问题”上,男性选择经常的占 %,选择偶尔的占%,选择从来没有的占%; 女性的上述选择依次为%,%,%;在城市选择经常的占城市人数的%,选择偶尔的占%,选择从来没有的占%;在农村对上述的选择依次为的%,%,%。在城市相对而言较为注重感情的培育。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及男女两性的心理差异,男女对婚后的感情也有不同评价。这也反映出高稳定下的

的工作制、非全时工作制、阶段就业制等,以减轻女性在家务劳动中的强度。在家务劳动社会化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妇女既要参加社会劳动,又要承担家务及生育上的压力。从法律上保证实行灵活就业机制,以保障女性权益不受侵害。

(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建议设立女性生育补偿基金制度,应将生育看成一项重要的社会工作,保证妇女在生育期有足够的物质条件、时间精力,这是社会进步之表现。它可以将目前一些妇女在岗不在业的行为公开化,使企、事业单位在雇佣女工时因生育而造成的损失与开支尽可能由社会统一负担,

(三)完善相应的法律机制。

法律机制的不完善也是妇女地位在现实中失落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不否认这样一个现实,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和社会财富的急剧增长,导致了严重的性别职业分化及贫富差距增长。与男性相比,

,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因女方无房居住而未能判决离婚的占一定比例。要走出离婚之误区,必须改善夫妻在住房中的被动地位。笔者认为可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房屋居住权、承租权等问题的主要司法解释上升为法律条款,规定在新婚姻家庭法中,以弥补现行法律之不足。在住房与市场接轨的情况下,应考虑我国多数家庭中男强女弱的经济状况,注意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

第五,建议设立离婚损害赔偿制度。

在法院受理的离婚案件中,因夫妻一方与他人通奸、姘居、重婚或虐待、遗弃等原因导致婚姻破裂的占一定比例。在上述类型的离婚案件中,无过错方往往身心倍受伤害,由于我国法律对此类案件未作处罚与补偿规定,无过错方常常得不到任何补偿。因男方有过错而女方被迫提出离婚的占相当的比重,在破碎的婚姻中,女性的身体及至心灵所受的伤害通常重于男性,笔者认为上述原因导致的离婚案件中,在财产分割上注重对无过错一方予以补偿,有利于预防与制裁违反婚姻家庭法的行为,有助于使无过错方在物质上、精神上寻求公正与补偿。笔者认为从一定程度上而言,精神上的补偿更为重要,在增设离婚损害赔偿数额时,应确定赔偿金的下线,以确保无过错方的合法权益(注:李秀华:《改革与完善我国婚姻家庭制度之法理研究》,载《河北法学》,2000年第2期第15页。)。

调查婚姻3

近些年来,家庭日趋小型化,多为4口之家或2口之家,子女结婚后多会采取与父母分家生活。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非婚同居、未婚早孕早生逐年增多,离婚率和赡养老人纠纷呈现上升的趋势。农村离婚现象日益突出,对传统的农村家庭产生了重大影响,给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年的5年间全乡结婚267对534人,离婚9对18人,如下表:

时间结婚离婚复婚

**660

2**640

2**393

2**471

**515

合计2679

二、存在早婚早育和非婚生育现象

早婚早育和非婚生育困扰着我乡党政相关部门。改革开放后,婚俗和传统婚姻家庭发生了变化,由于受电视、电影、小说、录像等影响,年轻人的爱情观、婚姻观念发生了极大转变,以前由父母作主或媒妁之言的婚姻转变为年轻人自己决定自己婚姻,出现了事实婚姻。还有为数不少的父母和子女法制观念淡薄,明知《婚姻法》规定结婚年龄为男22周岁,女20周岁,但随着青年人性生理早熟和观、性观念、性道德的变化,婚前变得越来越多,做父母的不严加管教,这成为早婚早孕早生的直接原因。在办理结婚登记手续时有50%以上的女青年已怀孕,少数女青年仅18、19岁就生下了一孩,等达到法定年龄再到民政办办理婚姻登记手续的怪现象。

三、农村家庭离婚案件和赡养纠纷增多的主要原因

1、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与农村妇女经济地位的提高是农村离婚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农村剩余劳动力频繁向外流动,走出闭塞的山区环境,到外面寻找增收致富新路子,导致经济独立,人与人交往增多,新的人际关系因素很容易渗透到原有婚姻关系中,从而破坏了原有的婚姻关系。

2、家庭暴力是引发家庭破裂的重要因素之一。因家庭暴力所致,离婚案件在农村有增无减。婚前缺乏了解,婚后感情不合,或因男方喜欢、酗酒等恶习,女方责骂后便经常打架吵闹,或因家庭琐事争吵而导致离婚。农村男女一般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夫妻间产生隔阂后不能及时沟通,若双方或家庭其他成员因意见异议而产生分歧后,导致夫妻感情恶化,一气之下就协议离婚或上诉法院,根本不考虑子女的健康成长。

3、婚外情导致农村的离婚案件逐年增多。因男女双方或一方长年在外打工,价值观、人生观、婚姻观有了巨大改变,产生了婚外情。有的是原有婚姻感情基础就不牢固,外出务工后,导致农村的离婚案件逐年增多。少数农村妇女道德观念、家庭美德、家庭责任心和法制意识淡薄,一但受到新思想、新观念的影响,就违背传统美德,不顾丈夫与孩子,离家出走,长年或几年杳无音讯。

4、农村养老纠纷增多。很多60~70多岁的老年人还自立自强地过着自给自足、无人孝敬、独立门户的日子,有部分老人养老问题主要依靠家庭子女供给,供给采取兄弟几个共同承担,约每个老年人年均得到赡养费300—600元。有些老人一生劳碌,积下了一身的疾病,由于没有钱,只好拖着疼着忍着等着生命结束。大部分老年人苦到丧失劳动力为止,只有少数人靠儿子赡养,而且赡养过程中有的家庭兄弟之间或老人与子女之间会发生矛盾纠纷。

四、对以上存在问题的思考建议

为减少农村离婚案件、家庭暴力、赡养纠纷和早婚早育及非婚生育现象的发生,维护社会稳定,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加大普法力度,加大《婚姻法》、《婚姻登记条例》、《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山区群众的法律意识。同时,大力开展传统道德教育,让人们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法律法规。教育引导人们转变婚育观念、善待婚姻、善待老人。让更多的家庭生活得美好、幸福、和谐,从而使每个家庭充满真情与真爱。

婚姻调查范文4

调查地点:苏州市

调查内容:关于80后婚姻家庭现状的调查

调查方式:抽样调查

近年来,作为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主体,80后逐步步入婚姻,他们的婚姻家庭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近日,市妇联联合市政协社法委妇女组《苏州市80后婚姻家庭状况调研与对策建议》报告,以抽样调查的方式,对苏州市80后开展大规模抽样调查,分析和掌握苏州市80后的婚姻家庭现状。

该调查综合利用问卷调查,市妇联婚姻家庭案件抽样调查,以及法院调解、判决离婚案件抽样调查等三个不同渠道,对80后家庭状况、婚姻状况、婚姻家庭冲突及危机的原因等方面进行调查摸底、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80后婚姻家庭建设对策和建议。

80后结婚成本较高,房子是结婚的重要条件

晚婚成80后普遍选择 闪婚比例不到2成

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就业年龄推后,结婚成本提高,结婚年龄一再推迟。调查结果显示,80后平均初婚年龄为岁,其中男性平均初婚年龄岁,女性平均初婚年龄岁。

80后的婚姻危机提前,七年之痒变为三年之痛。

从调查结果来看,80后出现婚姻危机时的平均结婚年限为3年。其中,%的婚姻危机出现婚后1年左右,这表明闪离的确是80后婚姻家庭危机中大量存在的现象。

80后婚姻家庭冲突三大原因:子女教育、家务分工、性格不和。

首先80后不放心隔代教育,子女的教育往往由夫妻自己来承担,但是夫妻之间就子女教育各有自己的理念,在达成一致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并由此带来家庭冲突和婚姻风险。

其次是因为家务分配不公平问题,占%。80后,尤其是独生子女不喜欢做家务,新婚夫妇往往因为家务问题导致家庭冲突,甚至离婚。

性格不和占%,即80后夫妻在分享兴趣爱好和共同参与社会活动方面存在一些不足,而他们的个性又较强,这容易陷入总是认为自己是对的,而对方是错的,并由此导致家庭冲突。

80后婚姻家庭冲突的四大困扰:住房、姻亲关系、子女抚养、家庭财务。

大部分80后家庭都要在婚前或婚后2年内购买住房,而目前的高房价给80后的婚姻家庭带来很大的压力。

姻亲关系问题,是个传统的婚姻家庭问题。80后刚刚进入婚姻家庭生活,大部分仍会和父母一起几年,这给个性较强的80后在处理家庭关系时增加了一份挑战。

子女抚养。绝大部分80后家庭都是双职工家庭,这使得他们尤其是女性面临工作和照料孩子的冲突和双重压力。进而,子女照料问题成为家庭冲突的一个来源。

家庭财务问题,80后经济相对独立,往往是夫妻共同管理家务收支,这需要双方在财务决策上为达成一致而进行较多的协商和磨合。

80后婚姻家庭产生危机的三大原因:家庭暴力、婚外情、同居关系。

婚外情是80后产生婚姻危机的主要原因。从问题婚姻家庭和离婚案件调查显现,24%的婚姻家庭问题案件中,来访者遭受婚外情给家庭带来的困扰。

此外,婚外情问题往往还会和家庭暴力以及遗弃问题交织在一起。调查结果显示,一些女性在发现配偶有婚外情后遭受身体虐待,甚至遭受胁迫离婚。一些女性则发现配偶断绝对家庭的经济支持,使得女性和孩子的生活变得困窘,而不得不向妇联寻求权益保护。

调查婚姻5

[论文摘要]本文根据作者的调查,主要叙述藏族安多方言区乙什扎藏族部落二十世纪三十至五十年代的婚姻习俗,说明这一时期乙什扎藏族部落比较藏族安多方言区传统婚姻习俗已发生变异,并分析了影响传统婚姻习俗变异发生的主要原因,以及藏传佛教信仰对藏民族婚姻习俗的影响,因为相对稳定的文化内核,保持了乙什扎藏族部落传统婚姻习俗的本民族特质。

藏族安多方言区主要“包括除玉树州以外的全部青海、甘肃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河西地区,以及四川省眠江以西北的阿坝藏族自治州大部分地区。”〔’〕藏族安多方言区 历史 上各部落族源相同,生活环境相同,所以藏语方言相同,风俗习惯相同,由于各部落的迁移、变化、 发展 ,近 现代 虽基本保持传统风俗习惯,但各部落之间已有所区别。笔者对居住在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的乙什扎藏族部落(以下简称乙什扎部落)进行调查发现,该部落的婚姻习俗较之藏族安多方言区的传统婚姻习俗,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前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异。

乙什扎部落在安多藏族地区众多的部落中属于人口较少的小部落,只因产生过现代藏族著名学者桑热尖措和现代藏族开明人士果列多杰而名显史书。《青海通史》记载:“化隆县的名僧果列多杰,1938年在家乡建成一所藏族小学,学生毕业后,成绩优异被推荐到西宁的几所中学继续学习。’,{’议在此所提到的果列多杰先生是笔者母亲的祖父,当时为乙什扎部落的百户,曾跟随宁玛派高僧古嘉赛学习过佛法,并非名僧。)由此乙什扎部落涌现出一批青年藏族知识分子,他们以新的观念影响着旧习俗的改变,尤其对藏族传统婚姻习俗的改变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一、乙什扎部落传统婚姻习俗形式

“解放前夕,我国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已实行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但在择偶范围、求爱方式、订婚、婚礼仪式等方面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古老婚制的残余和各自的特点,呈现出丰富多采的婚姻文化事象。’,〔’〕乙什扎部落的婚姻制度主要为一夫一妻制,形式上与传统藏族安多方言区的婚姻习俗基本相同,同时一些细节部分,已发生变化,具体程式如下。

(一)媒的的魅力

同大多数一夫一妻婚姻制度的习俗相似,乙什扎部落的习俗中,首先也是以媒灼开始。虽然藏族传统习俗以男女青年自由恋爱为基础,但在乙什扎部落如果想结成婚姻,绝大多数必需邀请媒人在双方家庭中间斡旋。从当地民歌里也可找到媒灼的影子,例如:“当你相马时,切忌但看他的毛扁。因为,外貌中看的,不一定是马中的拔尖,当你匹配是,外貌魅力的请你别恋。因为,单取外貌,你会失掉女中的掸娟。”再比如:“一百匹马群里挑马,要有相马的神鉴法。要没有这一招,就不知道哪批该抓。一百个姑娘里挑选媳妇,要有高明的识人法,要没有这一手,使你挑得眼花。”这些民歌反映的是家庭对子女择偶时,希望通过媒灼选择最适合家庭需要的新成员,虽然传统藏族安多方言区的习俗中,男女青年自由结合以双方的 自然 条件为基础,但相对其它部落乙什扎部落较早确立的一夫一妻婚姻制度,是以 经济 条件为基础,所以正如民歌唱道:“你要过最美好的生活,道路要上下求索。只要拓开了康庄大道,财富会源源不绝。你想爱情结成硕果,需要和远大理想结合。只有共同的理想作红线,才能实现幸福的婚约。”媒灼的过程通常包括三个环节。

i.寻偶。男方看上谁家女孩,男方家长就要了解女孩和她的家庭情况,包括女孩的生辰、属相、她家里供奉的家神、家庭经济状况等。

2.相亲。男方家长认为合适,就请“为瓦”(媒人,由能说会道、有妻子儿女并且威信高的男性充当)前去女方家提亲,所带礼物有:两瓶酒,酒瓶上用羊毛缠绕并涂抹酥油,还有两包砖茶,献过哈达说明来意。

3.和媒。女方家也同样要了解男方和男方家庭的情况,同意之后,通过媒人,双方就要根据各自的经济条件,商议确定男方家给女方家的财礼(主要有:现钱、马匹、牛羊、衣物、珊瑚辫套等),女方家给姑娘的陪嫁(主要有牛羊,金、银、珊瑚等饰物,以及衣服和绸缎面料等),还要确定订婚的日子。

(二)协议方式的仃婚

一般媒人和男方本人前去女方家定亲,禁忌男方的父亲、兄弟们参加订婚仪式。女方家要备好茶饭、酒水招待,客人向女方家人献哈达,女方家人向客人敬酒敬茶,媒人将男方家所带来的礼物和事先商定的财礼中的衣物、首饰及现金部分交给女方家,与女方家商定送亲的人数,一般女方的父亲、舅父、叔父、兄弟必须要去送,其它人数主要根据男方家的承受能力而定,女方的舅父是送亲,队伍的首席,他全权代表女方家在婚礼上发言,男方家对他不敢待慢。订婚表明婚姻关系已正式确定,双方都不能随便反悔。

(三)悲喜交集的婚庆

结婚的日子是由男方家请活佛卜算确定的。这天新郎和媒人等娶亲的人马早晨6点左右出发,娶亲的人数是根据送亲的人数来定,据说实力最强的家庭娶亲的有80人,送亲的也有80人之多。娶亲的人马到达女方家,女方家村庄里的妇女们都会提前来帮忙预备好酒席。双方互献哈达致意后人席,妇女们倒茶敬酒并趁机揪媒人的耳朵,意为:“媒人把我们村的好姑娘介绍走了,所以要给与惩罚”,同时在另一房间里新娘已由族中一位妇女为其梳妆打扮,戴上“赐丽”(姑娘的发式)穿好婚礼服装。新娘出家门之前,几位族中的妇女一边带她围绕家里的顶梁柱转三圈,一边替她唱哭嫁歌,歌词大意为:父母养育了我,父母的恩情不能忘;兄弟姐妹和亲戚们是骨肉,骨肉亲情不能忘;这个家和村庄是我从小长大的地方,这个家和村庄不能忘……。出门时新娘要倒着走,歌者继续唱道:“请把家里的光阴留下,请把家中的福气留下,请把家中的运气留下。”此时新娘都会流着泪走出家门,用藏袍宽大的袖口捂住脸,表示伤心的表情不让父母看到,也表示新娘在众人面前很羞涩。

迎亲时男方家一般要三次迎候送亲的人马,第一次是在送亲的人马走到途中,男方家要事先派人迎候,献哈达,敬酒敬茶,让送亲的人马稍作歇息。第二次是在离村庄不远处,又以同样的方式迎接一次。第三次是在家门口迎接,送亲的人们不会轻易从马上下来,男方家的人们要迎上去献哈达、唱着迎亲的歌敬酒,给新娘和送亲的人铺上饰有吉祥图案的白毡,新娘和客人这才会下马。客人们会被迎至屋里的热炕上按辈分人座,首席(新娘的舅父)坐在最中间。新娘由妇女们送人新房稍作休息后便进行“戴头”仪式,婆家要请一位儿女齐全、丈夫健在的妇女为新娘梳头,把表示姑娘所戴发套“赐丽”换成表示妇女所戴发套“佳珑”,同时请僧人来念诵《吉祥经》,直到换好发式。“戴头”这种人生礼仪中的通过仪式,暗示新娘在人生道路上即将发生的社会角色转换,并标志着未婚女性到已婚女性的改变,同时还象征该妇女已成为了男方家的成员。

送亲的客人人座的炕桌上摆满有酥油、藏式点心(主要是“新”和“特日”两种)、“仓热”(连尾羊肉)、阿卡包子等。男方家的主事介绍双方人员,宾主互致问候、寒暄一番,婚礼仪式就开始了。屋子里新郎、新娘站在绘有吉祥图案的白毡上向双方长辈磕头,长辈们也向一对新人祝福。男方家专门请一位“说者”朗诵“道扎”的赞美词,赞美宾主、赞美新人、赞美婚礼、也夸赞媒人的本事等等,有的“说者”会连续不断地赞颂一个多小时。与此同时院子里摆放有女方的陪嫁让人们过目,并有一人高声朗诵陪嫁清单,主要有:珊瑚、错值、金银首饰、“罗则”(腰间装饰物)、“嫂要”(妇女带在腰前的挤奶工具)交给男方代表。

筵席上男方家请村庄的人们都来参加,所以屋里院外都会摆上桌子,坐满客人。庄子里的青年人把青裸酒倒在客人们的碗里,婚宴开始,首先有一人端着酒碗高诵祝酒词,朗诵完毕,接着大家开始一个接一个边歌唱边敬酒,他(她)们会依照宾客不同的辈分、社会地位,选择十分恰当的歌词来唱颂助兴,中间以主宾双方的好歌手展开对唱,你来我往,有问有答。筵席结束后,青年人们还要继续饮酒唱歌,彻夜不眠。

第二天早晨要有一个新娘敬茶的仪式,奶茶煮好之后,新娘要给长辈和客人们一一敬茶,同时还要一一称呼,这主要是给新娘一个认识和改称男方家人的巧妙的机会。

送宾客的酒席间,男方家的妇女们和送亲的客人们(男性),又要进行一场风趣幽默的对歌,歌词内容不限,直到客人们给妇女们散红包(零钱)才算结束。

送亲队伍临走时,新郎向宾客行礼告别,新娘的兄弟表达对这次接待的感激和良好的祝愿,新娘的父亲也再次叮嘱女儿:“要孝敬公婆,勤快能干”,最后宾客双方互献哈达致意告别。大多数家庭的婚事都是在这样两天内操办完成,一天或三天办完婚事的家庭为数不多。

二、乙什扎部落藏族传统婚姻习俗的嫂变

“婚姻在任何人类文化中,并不是单纯的两性结合或男女同居。它总是一种 法律 上的契约,规定着男女共同居住、 经济 担负、财产合作、夫妇间及双方亲属间的互助。婚姻亦总是一公开的仪式,它是一件关涉着当事男女之外一群人的社会事件。婚姻的解除及婚姻的结束,亦都是受着一定传统规则所支配的。”川‘·婚俗的形成与演变,这是人类实现人性升华而对自己性自由的不同程度的制约。我们祖先在实现这一历程中形成诸多习俗。婚俗的起因关键是人自身生产的需要,但它的进一步 发展 ,实际上又是与物的生产的需要交织在一起的。”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5 1670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