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反思【参考4篇】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交通事故反思【参考4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交通事故反思【第一篇】
为了搭建一个这样更适合本校教师的低门槛的研究平台,我们2007年开始酝酿并推行了教育叙事的校本研究方式,教育叙事研究是以全体教师为校本研究主体,通过对教师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提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理念,从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研究分为发现故事、记录故事、分析故事和反思故事、交流故事几个环节。
一、发现故事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发生大大小小的事情,而这些事往往会被我们很快遗忘,我们要求老师随时记下这些不起眼的事,随时发现身边的故事。
二、记录故事
发现故事后,老师们用不同的方式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一般分为三类:
⒈教学类叙事
“教学叙事”即教师将自己的某次课堂教学或教学片断叙述出来,并加上自己对本堂课或教学片断的反思及感悟。
⒉生活类叙事
教师的“叙事”还包括教师本人对课堂教学之外所发生的“生活事件”的叙述,涉及教师管理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可分别称之为“德育叙事”、“管理叙事”,一起构成“生活叙事”。
⒊自传类叙事
自传叙事相当于教师的“教育自传”。除教育行为、教学事件以外,从教师的“教育自传”中可以了解其教育观念。老师们以这种说话的方式学会“自我反思”,并经由“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而获得某种“自我意识”。
短短两年,我们已经搜集、整理了《春天的思绪》《夏天的悸动》《秋天的遐想》《冬天的憧憬》。一千多篇叙事文章,真实地记录了教师的教学生活和学生的学习生活。
三、分析反思故事
在积累素材的基础上,要求教师每个月写好4篇叙事文,一般说来,教育叙事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但亦可辅之以描写、议论和抒情。在教育叙事中,叙述和描写往往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根本目的是通过写“自己的教育故事”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教师的反思总是以新的教学理念的眼光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通过这种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就会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同样的错误,经过反思,自己才会知道问题出在哪,以后就不会重复出现了,这就达到了教学行为转变的目的。每篇故事都有老师的感受或对此件事情的教育反思。
四、交流故事
我们分教研组收集叙事故事,然后从中选取一些具有典型性的故事,在每月定期的交流会上来讨论、研究,以及时发现教育教学和学生身上的一些倾向,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通过不断的研究,我们深切体会到校本研究的台阶低了,教研参与面广了,教研次数多了,教研的宽度广了、纵度深了。老师们认为教育叙事研究不仅是教师自身心路历程的真实反映,同时也是其他教师借以反思自身的基础和对照学习的镜子。一方面,老师们以讲述的方式学会“自我反思”,并经由“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获得某种“自我意识”,在反思中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另一方面,其他老师也可以从叙事报告的故事情节中看到教学影像,清楚地把握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用内省、比较的方法去分析报告中的问题。这些故事情节能给阅读的老师身临其境的感受,而这种感受对阅读者的教学观念与方法的改进影响更具体、更深入。
教育叙事研究可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使其由单纯的教学者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对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思路,提升其教育教学水平能起到较强的推动作用。
交通事故反思【第二篇】
关键词:车辆交通事故 不良习惯 思绪漂浮 应对策略 心理学技术
一、车辆交通事故的概述
据各国事故数量统计的报告:全世界平均每年发生的交通事故约在5500万起,其中死亡30万人,受伤800万,其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疾病而位居第二位。从国内外专家对大量交通事故的分析研究中发现,因驾驶员的原因而导致的交通事故占80%已上,而在人的因素引起的交通事故中,有40%是由于驾驶员的心理素质不良所导致的,所以说,驾驶员的心理素质对交通安全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二、造成车辆交通事故的心理现象分析
侥幸心理。其是指在开车过程中遇到可能发生车祸的情况,驾驶员不是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而依赖偶然因素的出现而消灾免祸的心理。它是由于驾驶员对个别经验的不正确的总结而形成的。
逆反心理。生活中经常出现这样一些现象:当用一定的准则和规范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引导、控制或偏离目标的行为进行纠正、限制时,有人就会从心底产生一种自发的反向力,并在心理身上构成障区,形成一种对抗情绪。这种逆向思维和反抗控制的情绪,就是逆反心理。
恐惧心理。驾驶员面对实际的或想象中的危险时所体验的情感。这种心理往往使驾驶员的手和眼不能敏捷精巧的配合,难以做到眼明手快,驾驶操作容易出错,也易发生交通事故。
消极心理。其是车辆驾驶操作优化的大敌,也是发生事故的祸根。有些单位的统计资料表明,由于驾驶员消极心理造成的交通事故约占半数以上。
利弊心理。驾驶员遇到事关利益的情况时迅速权衡利弊,采取相应措施的心理称为利弊心理。正确的利弊心理能够在权衡利弊后遵纪守法,顾全大局,先人后己,公私分明,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行车安全。
三、不良驾驶习惯的表现
疲劳驾驶。长时间驾驶会造成驾驶员身体机能和心脏活动能力的降低,头脑反应迟钝,产生厌倦心理。
随心所欲。随心所欲是“无所谓”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
(1)拐弯、并道、起步、停车时不打转向灯。
(2)强行插队。
(3)夜间不按规定使用灯光。
(4)乱停乱放。
(5)慢车占用快车道。
自我控制力差。自我控制力差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侥幸。人往往存有侥幸心理,总觉得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不幸不一定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赌气。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很容易为了一些让自己烦心的小事情赌气。
英雄主义。有的驾驶员自觉技术高明、头脑灵活,开辆好车就感觉“高人一等”。
慌乱。出现异常情况时,表现惊慌失措。
四、对于不良驾驶习惯的应对策略
如果能意识到这种恶性循环的危害,建议试试以下几种应对“思绪漂浮”的策略。
重视交通法规的学习和培训。
合理安排安全教育。
把心理疏导引入安全例会,引导大家如何面对种种压力,让大家各自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压力管理模式和应对策略。
做好包括单位、家庭、社会各层面人际关系的交流沟通工作,让自己处在一种和谐、温情的氛围中。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车习惯。充分休息好,吃饭要定时,多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保持身心健康。
五、预防车辆交通事故的心理学技术
驾驶员心理素质的高低与心里选拔有着直接的关系,心理选拔是保驾驶员具有较高心理品质的重要步骤。因此,对驾驶员心理选拔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际选拔过程中,往往采用多种方法综合应用。
情景测试。情景测试主要是模拟现实交通中的情况,测定驾驶员的心理状态,并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评价。
心理测试。心理测试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也被普遍重视的方法。在心理选拔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是与其自身的特点分不开的。
面试法。面试法对于选拔者有较高的要求:一是选拔者要经过必要的训练。二是要形成详细的询问计划。
参考文献:
[1]宋传平,刘军民。驾驶员心理训练与事故预防[Z].
[2]胡智庆。汽车驾驶员安全防护与保健[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3]公安部交通管理局。2008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情况。2009-01-04。
[4]韦德,塔佛瑞斯。心理学的邀请。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5]金会庆,张树林,戴平,等。机动车驾驶员心理素质综合评价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21(5):369-371.
交通事故反思【第三篇】
目的:在当今设计被越加重视的大环境下,设计领域迎来新热潮,面对新的发展需求,本文旨在探讨故事化设计思维在设计意义上的延伸与探索,寻找新的设计方向。方法:通过对“故事”进行分析,来研究故事与设计的内在联系;通过总结归纳现有的设计思想,并结合案例分析,浅析故事化设计思维的内涵与应用。
结论:故事化设计作为一种新的设计思维方法,提供设计的新思维,以新的角度来解决设计问题,挖掘和延伸产品的内在意义,创造出更宜人的产品,营造充满故事的美好生活。
关键词:
设计趋势 设计思维 故事 故事化设计 产品内在意义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创新时代,设计以其独有的价值越来越受重视。满大街的创意海报,琳琅满目被设计过的商品随处可见。从起初设计作为促售的一种手段到设计驱动式创新,设计的地位也从物理逻辑逐渐向行为逻辑发生演变。众所周知,设计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有人说它是继产品经济、服务经济之后又一个经济制高点――体验经济,有人说这是个物质日益丰富的后工业时代,人们从追求“形式追随功能”到“形式追随表达”的产品,最后到“形式追随故事”的产品。设计总是一步步地向“人”靠近,甚至还要超越并引导人。设计的理念随着时展衍生出了许多新的概念,“交互设计”、“体验设计”、“情感化设计”、“本土化设计”、“大众设计”……这些新的理念一窝蜂的充斥着设计的各个角落,好比交互设计也不再是产品的制胜法宝,设计不能仅仅被局限在交互或是体验设计中,设计需要寻找全新的思路。每当设计的概念进一步向前推进以适应变化莫测的社会,我们便需要回到设计的本源,去找寻设计的内在意义。回归本源,设计总是在做一件事――为人讲故事。如果说故事是通过叙述的方式,讲一个带有寓意的事件,那么设计就是完成一个好故事的创作过程。我将它理解为:故事化设计思维。
1.有关“故事”
故事之于我们是亲切而自然。我们从小在故事中长大,故事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们听着别人的故事,也继续着我们自己的故事。故事可以是一段经历,一种情感,一段过程,一份体验;一种思想,一股精神,一次记录,一份传承;一种沟通,一份表达,一种情景,一些信息;一种艺术形式,一种感悟与想象……故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在故事中成长,也将故事演绎成我们的日常生活。纵观人类本身亦是故事的承载体,聚集着以往的经验及阅历,也浓缩着人们的情感和思想。故事也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人们天生就是故事的听众,故事便成了一种简单分享信息的方法。
人们习惯了通过故事的形式自然的表达自我、与人沟通交流。故事的构成要点:视角、情景、角色、形象化、语言。这些简单的元素加在一起所带给人的精神价值与情感体验是无价的。这就是故事的魅力!这就好比在设计要素中也常关乎多维度体验设计、系统环境关系设计、以人为中心设计以及设计的表达技法与设计思想等。元素总是简单的,但是如何去运用元素来传达思想则更多依赖于个人的文化修养。设计的灵感源于生活,生活阅历加上创新,便会产生故事。作为一个故事讲述人,把一幅画面、一个愿景,一种方法或是一个创新的世界,通过故事的方式传递给人,以给听众带来启发与共鸣。好的设计就犹如好的故事。
2.故事与设计的内在联系
有人曾说,设计本身是一门语言,起初我们在努力的学习如何去做设计,而当设计已被普遍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思考怎么来掌握设计,去描绘一幅拥有故事感的画面,就像学习一门语言。目前,已经有人提出设计师要懂得讲故事,也有人意识到故事之于设计的重要性,但却没有进一步讨论与研究“故事”与“设计”的内在联系。当将故事与设计进行对比分析,两者在构成要素与创作上有异曲同工之妙,故事与设计的内在联系源自两者都有生活作为基础,都在做一件与人有关的事情,都在以艺术化的方式表达与揭示生活,都在赋予事物更多的灵魂与意义……
这种内在联系存在的基础主要表现在自然基础与人文基础两方面。在自然基础上,故事与设计起初都是源自生活,从远古时期人们为了生活而设计的人造物,到如今每天被各种产品环绕的日常生活,设计―直是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的,更引导提高着我们的生活。故事也是源自对于生活的细微的观察与感悟,承载着我们的精神与情感。设计与故事又可以归属于艺术,都以其独有的魅力描绘或创造着我们的生活。有人可以运用语言写出《啥利。波特》,有人可以创作出《格林童话》,文字是故事的组成,技术便是设计的外衣。在人文基础方面,故事是很好的沟通方式,每个人都是好故事的天生听众与创造者。在设计领域,故事感的存在也很好地将设计师与目标用户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用户在使用产品的同时也在享受着设计师营造的故事化环境体验,从而在精神与情感上与设计师产生共鸣与呼应。然而设计师、故事、目标用户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也可以促进设计进一步发展,互利共生(如图1)。设计的趋势总是逐步向人靠近,故事化便是一个很好中枢,将设计与人更好的连接与融合。
交通事故反思【第四篇】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想象,在心理学上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英国诗人雪莱说:“想象是创造力。”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也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极其重要,所以,新课标倡导“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小学语文人教版第七册第五组的习作,是根据提供的几组词语编故事,写想象作文,有利于培养学生想象力,挖掘学生创造的潜能,提高学生创新素质。
根据课标新的教学理念,在这节习作课的操作上,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 放飞思维,激活想象 童话、寓言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而童话最接近学生的内心,反映着真挚的童心。因此,编童话故事给了学生一个释放心灵、宣泄情绪的机会。怎样顺利地打通学生想象的通道呢?课伊始,进行故事接力,创设了故事情境,激起了思维的涟漪;听声音,想故事,提供了充足的思维空间,学生浮想联翩,神思飞动。再让学生说“111”是什么,利用简单的图形,从形及物,由此及彼,想象的大门随之洞开,而这“111”又正是这次习作内容所在的页码。这一巧妙的设计使学生兴趣盎然,引起和调动了学习主体的积极情绪,产生愉悦的心理反映。这样,通过情境的创设,充分调动学生多方面的感官,良好的听说习惯得到培养,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然后,以一组组词语为载体,一个个事物为主人公,由物及事,架起了思维的立交桥。大自然的鸟兽虫鱼、名山大川、文具五官都赋予了生命与灵性,在学生的想象中鲜活起来,生动起来。
2. 自主选择,彰显个性 从习作的内容来看,学生可以选择习作中提供的词语。也可另选词语来编故事;从学习的方式上看,学生可以有个人空间,独立思考,写一写、画一画,也可以寻找合作伙伴,进行故事接龙,共同表演故事;从交流的对象上看,不仅可以和同学、和自己的科任教师交流,还能向听课老师请教、交流。课堂呈开放格局,凸现教学信息的立体化,教学过程的开放化,交际形式的多样化。通过组织双向、多向的交流与互动,营造和谐、自然、开放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强调了语文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
3. 关注生活,乐于表达 课标对第二学段(3-4年级)习作提出:“留心周围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虽然童话可以海阔天空,驰骋万里,但是,它仍然与生活、与时代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指导编写童话,不仅要充分联想事物之间的联系,还应调动学生的直接生活经验,将思维的触角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写得有意义、有新意。在学生自由组合活动时,老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联系此前学习《海滨小城》、《五彩池》等文后对我们生活的这个小城生态环境的调查,以及口语交际“怎样保护周围的环境”的讨论,来关注环保这个主题;联系学生不爱护眼睛,体检中视力不达标者越来越多这一实际;联系个别同学不爱惜文具,不爱惜学校财产等行为;联≤≥系社会的旅游热等热点问题……一一反映在童话故事中。这样必将推动学生学会观察、敏于思考,更多地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
同时,为了培养学生乐于表达的心态,除采用智慧果、智慧书签等激励手段外,还给足学生思维的时间和创新的空间,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有发展自己的机会,从而“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开始,我设计了“故事大赛”,那样,竞技性强,课堂活跃,但可能只有少部分学生在活动,而大部分同学只能当听众。基于这种考虑,我在教学设计中改为自由地把所编故事讲给别人听,在小组内让小主持人主持“小小故事会”,尽量给每个学生表达的机会。而把起点较高的“故事大赛”放到第二课时。课中还鼓励学生向听课老师请教,并且把交际活动拓展到课外,把同学当作邻居的小伙伴,通过这种角色的转换,使学生“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