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寄语 >

初中美术教育论文【优秀10篇】

网友发表时间 1516783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初中美术教育论文【优秀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初中美术教育论文【第一篇】

高等美术教育从教育的方向上来看,可以分为专门的美术院校、师范类美术系科和综合性大学中的美术院系三种情况。随着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众多综合性大学开始大力发展艺术类专业,美术专业是艺术专业发展中重要的一种,如何在综合性大学教育中开展好美术专业教育,提高综合性大学美术教育的质量是我们所关心的重要问题。

美术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有其独特的专业性特点,要想上高等院校的美术专业都要经过高考的专业课程考试,只要通过了严格考核,才能走进高校的美术专业进行学习。然而,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综合性大学的美术教育专业招收的学生素质越来越低。目前,综合性大学的美术专业教育主要是根据专业美术院校的模式运行的,在教学课程的设置以及教育的方法上都是参照专业的美术学院实行的,没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模式,造成专业不专的尴尬局面。在教学形式上,过分注重美术基本技能的训练,但也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致使综合性大学美术专业的学生很难适应新时期下社会发展的需求。

2.实践能力得不到应有锻炼。

高等院校的美术教育专业一般都有实践课程提升学生在高校学习中的能力。综合性大学美术专业的实践课程主要侧重于课堂教学中的专业技能实践,对于实习过程中的实践环节却缺乏基本的管理经验,大部分学生对于美术专业的实现过程只是流于一种形式,根本达到不到实践锻炼的目的,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也不能够及时解决,造成学生美术实践能力得不到提升。

3.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缺乏重视。

当前的综合性大学美术专业教育,在教学思想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大部分学生在美术教育专业的学习中有严重的偏科现象,认为只要有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就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殊不知,高素质的人才是具有综合能力水平的人才,不但要有精通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备大学生最基本的人文素养,将专业课程和理论文化课程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符合当前时代发展的人才需求。

1.要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综合性大学美术教育专业不同于专业的美术院校,其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必须要根据国家教育部的有关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科学的教育教学计划,将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将培养学生的美术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结合起来,将专业知识的培养和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结合起来,旨在培养具有全面发展的一专多能的综合性人才。另外,在美术课程设置上,要将人才培养定位和课程安排统一起来,形成科学的美术教学课程体系,既能够突出综合性大学美术教育的特点,又不能完全模仿专业美术院校的方式,做到目标明确,个性突出。

2.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当前,高等院校的学生其实践操作能力都是比较低的,这也是高校教育中存在的非常普遍的问题,高等院校的美术专业教育更加注重实践能力水平,只有在实践中才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美术水平,才能提升学生的美术理论素养。因此,综合性大学的美术教育要将美术实践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来抓,不但要重视学生美术专业技能的'培训,还要重视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创新思维得到锻炼,理论知识得到加深,综合水平得到提升。

3.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高等院校的美术专业教育要使学生真正树立起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理念,使其贯穿于美术教学的始终。为此,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的观念,从单纯的教给学生的美术专业技能训练,逐步转变为以教育学生的思想为根本,以提高和发展学生的人文素质为目标。广大高校的美术教师要将美术的教育思想回归到人文教育、美术文化教育的层次上来,增强大学美术教育中人文教育的渗透,努力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从而,有效提高大学学生的美术素养,以适应新时代人才发展的需求。总之,综合性大学美术教育专业虽然在高校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但是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综合性大学,在培养美术人才,提高大学生的美术专业素养方面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必须要重视综合性大学美术教育专业的改革和发展,摒弃错误的思想和方法,创新新的的教育教学模式,为培养新时代的高素质的美术大学生而不断努力。

初中美术教育论文【第二篇】

当今时代属于知识经济,因此在教学当中,培养创新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并且能够最为有效提升创新思维能力的学科当中就包含美术教育。在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的过程中,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依然采用技能训练和传授技法的教学方式是不能有效满足当前对于美术教育要求的。因此,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和锻炼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同时笔者根据积累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怎样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教育可以有效提升被教育者的能力,锻炼其智力,从而实现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在此期间要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在小学阶段的额美术教育当中包含四方面的创新:其一为创新人格与创新情感。也就是说往大了说创新要有一定的信念与理想作为支撑。其二为创新技能。主要是在学生自身参与到活动中而获得一定的体验与感受从而增大求知欲。其三为创新思维。即具有独创性的思维。其四为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当中进行教育创新的前提。

在小学阶段美术教育对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来说所具有的深远意义。

(一)创新意识。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生成创新意识,美术是视觉方面的艺术形式,所以美术是不能脱离现实中的形体的,从而生成意向。意象源于对于现实当中事物的记忆和观察。在理论抽象以及形象自观介力当中可以产生诸多的创造性思维。

(二)正面作用。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正面的作用,美术学科不仅是最具灵活性的学科之一,同时又是十分丰富多样的,因此对于学生发散性的思维培养来说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也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灵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及自觉思维的能力。

三、针对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中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意见和建议。

(一)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并培养其该方面的创新意识。

要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当中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其中的基础和前提就是要锻炼学生能够进行独立的思考,遇到不懂的问题能够有勇气提问并且能够拥有强大的求知欲。并且在美术教学的实践当中要培养自我构思能力,培养自己的独特性。同时还要重视学生鉴赏能力以及创作能力的培养,在该过程中锻炼学生形象思维以及观察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创作与思考。长此以往,学生就能够学会全方位的对某件事物进行观察,并且能够突破常规的局限性,更具创造性的对其进行表达。

(二)为学生创新思维的产生塑造良好环境。

教师要不断为学生创造机会尤其是在探究方面,并且塑造一个愉快和轻松的氛围来供其学习。同时对于教师来说,还要在教学当中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鼓励,能够及时的对学生进行肯定,师生关系要保持平等,这样一来,学生心中对于师生关系的障碍就会得到消除,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从而促进产生创新思维。此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兴趣,尤其是在创作方面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使评价机制更具合理化和科学化。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当中,对于学生来说,教师评价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在得到教师的肯定与鼓励之后会大大的提高对于学习的积极性,相反的,若是得到教师的否定,也会由此一蹶不振,对学习丧失兴趣和信心。因此,对于美术教师来说就要合理、科学的对学生美术创作进行评价,将原先较为单一和传统的评价标准进行摒弃,同时还要有针对性的掌握学生进行创作过程中是否进步的实际状况,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独立性创作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体验成功喜悦的机会,并且还要加入竞争机制,要及时表扬优秀和努力的学生,从而有效激励学生的创新以及思考。

(四)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发挥主导型的,只有教师是一位合格的创新者才能谈得上教育学生和培养起创新思维,同时对于教师来说,也要不断的给自己充电,对教学方式进行不断的创新,让学科之间紧密关联起来,从而有利于学生创作能力的提升。

四、结束语。

在小学阶段就开始积极主动地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也是目前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如何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需要教育工作者在美术教育中侧重小学生自身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在整个过程当中,教师的作用是尤为重要的,因此,只有不断的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创新,才可以以此来满足当代教育的需求。

初中美术教育论文【第三篇】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论文提出美术课程学习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最基本、最直接的手段,也是对学生进行美学熏陶的捷径。

农村小学由于硬件实施的落后,再加上学校一般没有专职美术教师或者美术课不在考试范围之内而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由于以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为考核的主要依据,学校虽开设这门课程,但到“关键”时刻,如期末复习考试、毕业复习,这些课程就让位于“主”科。

在农村小学,学校虽开设美术课,但由于专业教师缺乏,学校只好用不懂美术知识的教师任教,教师既不会讲美术知识,又不会给学生范画。

一上课,只能让学生把纸拓在课本上拓画或蒙在玻璃窗子上描画,自己乱涂乱抹。

然而,农村孩子却喜欢上美术课,很多孩子对绘画非常感兴趣,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和城市孩子相比,农村孩子接受美术课学习的时间是少之又少。

因此,农村孩子一旦有美术课,他们便会很高兴很珍惜那一周甚至两周才有的一节美术课时间。

只要从电视媒体中看到一些东西,或者从课文中学过一些东西,在课后一点业余时间就在用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就在这时,我想,如果这些孩子也能像城里孩子那样充分地享受到美术的阳光,他们同样可以绽放出美丽的花朵来。

农村孩子喜欢美术课,这给我们美术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利用农村现有的条件去丰富农村小学的内容,完成大纲教学任务,如何更好地开展农村学校的美术教育工作,结合自己的经验以及查阅资料谈几点认识。

一、教师要改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美术与人的天性息息相通,是人与人心灵交流的重要手段,可由于农村的教学条件普遍较差,师资力量较弱,教学质量还有待提高,应改变思想、改变观念,我们的美术教育并不是把孩子培养成画家,也不是为了应付一节课或简单地哄孩子玩,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以太高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而是看他的画是否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独特,多给学生一些权利。

二、灵活运用教学法、因材施教,活用教材。

针对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有趣的学习环境,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在上每一节课时,要认真思考。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

面临农村学校的特殊性,我们不能只盯着教材上的内容,我们还可以添加学生们熟悉的乡土教学内容,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三、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

人们常说:艺术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去培养。

因此教师最重要的是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想办法让他们从要你画变成我想画、我要画。

比如在美术课上,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自由创作,让学生从兴趣开始――先画自己喜欢的,从而产生“阶段性”的成果。

我们要及时表扬和肯定学生所取得的成绩。

四、把握有利条件,因地制宜。

如,可利用同学们身边的材料学习美术知识,比如利用鸡蛋皮、麻绳、石子、树叶、树枝等进行贴画造型艺术教学。

因为在农村的小河旁、小山上,石子随处可见,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收集一些相关材料整理干净、修剪整齐,指导学生进行制作,设计精美的图案。

2.农村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所以一定要利用好这得天独厚的条件。

经常有组织、有纪律地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校园里,到大自然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画画。

可以画小河上的独木桥、石桥,可以画一些老房子,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可以把自己家的院子或家禽家畜画出来,让学生对周围的形、色进行辨识,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纯净心灵。

综上所述,我认为,我们只有根据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从自身出发,转变观念,真正地做到重视美术教育,有效利用教学工具,因地制宜,了解学生,培养他们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学习。

这样,才能开展好我们的农村美术教育,才能造就全面发展的具有综合素质的现代人才。

摘要: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一次次教学课堂探索中我们总感到有许多的不足与遗憾!我觉得,美术教育是一门即遗憾的又很美的艺术,在一次次的遗憾中我找到美的不足。

如果我们的。

美育能够实现平等对话、民主融洽、师生互动的心智对流。

那么,一颗颗跳动的活泼的火花瞬间就会被点燃。

教师用爱心施教的同时,要给学生创设适宜的人际环境,给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给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舞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求知,在实践中创造。

“美术”,本身就是在不断创新中成长的,学校的美术课堂里就更离不开创新了。

发挥学生的创造欲望就更能够在美术课堂上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我相信教师有着创新欲望,学生们会更加热衷于创新的。

教师不断鼓励学生进行创造,给他们相应的自信心,学生的创新思维会更加地活跃。

美术教学不只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还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努力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持久的兴趣。

而在农村小学的美术课堂中呈现出来的现象却是:教师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仍然只重视单纯的技能与技巧的训练,而且轻视美术文化的学习,只重视教师的示范演习,轻视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

我们今天培养的孩子们,就是明天的建设者和创造者。

他们将面临21世纪的高科技和快速的社会前进步伐。

因此,他们既要脚踏实地,又要高瞻远瞩。

既要有一技之长,又要多才多艺。

美术,就是他们多才多艺之中不可缺少的一抹彩虹。

今天,孩子们在美术课堂上既要学习真、善、美,又要认识假、恶、丑。

也可以说,美术教学是利用艺术对孩子们进行社会主义人生教育的大课堂。

从课堂教学来说,不论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过程设计得多么丰富、生动,缺少了充足的资源供给,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与城里的学校相比,农村小学在上美术课时往往受条件限制,学生的学具材料很难齐全,常常令教师犯难。

其实教师只要肯动脑筋,充分利用好身边的环境资源,就可以指导和带领学生根据季节和地域特征,就地取材来拓宽美术课的课程资源,培养农家孩子的审美意识。

在农村,要让学生配齐所有的美术用品不太可能的,但可以让一部分学生先。

富”起来。

有些学生的家长对孩子的培养很重视,教育投资意义比较强,抓住家长这个心理,就可以向家长做思想工作,为孩子买好一点美术学习用品以此来带动班里其他同学的进步。

当然,教学内容不能面面俱到,就该因地制宜作些调整,发挥农村自身的资源优势。

农村的田野春意盎然,一派生机。

教师们可以利用好身边的自然环境资源,组织孩子们开展“走进大自然”的课程活动,指导孩子把这美丽的春天带回学校,装扮教室,让小朋友时刻感受到大自然带来的美丽。

比如,让孩子们采摘些自己喜爱的鲜花杂草和青青的柳条,随手编个花环、插只花篮,将它摆放在教室的特色栏里;或者还可带领孩子到附近的小池塘里捞几尾活泼可爱的小蝌蚪放在自然角的玻璃缸中,观察它们如何自由自在地甩着尾巴追逐嬉戏,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又为学生表现春天,描绘春天打下了基础。

花草的芬芳伴孩子度过了美丽的春天,当迎来瓜果溢香的夏季,农家小院的窗户上爬满了各种藤条时,教师可让孩子将自家栽种的各种瓜果和蔬菜带到学校,指导孩子将它们布置成一个个小小的“爪果超市。

那色彩纷呈、形状各异的爪果、蔬菜定能成为美术课程资源的新角色:红红的西红柿把碧绿的菜叶当假发戴在头上,再贴上亮亮的眼睛和嘴巴就变成了漂亮的小娃娃。

紫色的茄子也装扮成了可爱的“蓝精灵;长豆儿成了小精灵们争着玩耍的“秋千架……在布置过程中,孩子们想象丰富、创意叠出。

一个个小故事就在一边动手一边叙述中诞生。

置身于这样的活动中,你不能不佩服孩子们的“创意”,也就不会再羡慕城里孩子花钱购买材料了。

树叶也是农村到处可见的,用各种各样的树叶制作树叶画,学生特别有兴趣。

秋天,美术课上的材料可以由各种美丽的落叶和孩子们捡来的树种、花籽、稻草来帮忙。

你可别小看了这田间随处可见的材料,将它收集起来,洗干净了,与孩子们一起动手,就能赋予这些材料以新的生命力:可以让孩子将这些落叶贴在铅化纸上,将稻草儿涂上颜色变成了树杆,指导孩子们将一些形象的树叶描绘、剪贴成小动物,再用菜籽、树种当眼睛,在树上为它们安个“家”。

或者,在你的指导下,让孩子将捡来的大些的树种或草杆子用线穿起来,就成了一件件作品:可以大到门帘、窗帘,小到工艺品项链、手链等装饰品。

这样不仅能完成美术课程目标,还可以利用学到的美术知识,美化我们的生活,使新课程产生无穷的动力和生命力,使新课程更丰富、更完善。

室外寒气袭人,教室里孩子们热情高涨,小手不停地剪贴,不停地爬上爬下,忙个不停,他们正精心地营造一个个暖暖的童话……物换星移,四季交替。

农村广阔的田野、丰富的自然环境为农村的美术教育提供了生动的课程资源。

为美化和丰富学校的活动环境提供了材料。

不仅使身处农村的孩子们感受到了美术课的生动有趣,还更有效地促进了低年级学生的创新意识,坚定了农村孩子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从而培养了农家孩子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为其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美术教育对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良好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提高审美能力,促进智力发展,有着独特的教育功效。

是提高学生素质、改变校风、校貌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的农村美术教育浅见。

学校应对美术教学引起重视,购置一些教学用具,创设好的.美术教学环境。

与此同时,适时开展美术展览、竞赛、课外活动等,给学生以展现自我、发挥自我的空间。

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一次次教学课堂探索中我们总感到有许多的不足与遗憾!我觉得,美术教育是一门即遗憾的又很美的艺术,在一次次的遗憾中我找到美的不足。

如果我们的。

初中美术教育论文【第四篇】

(一)美术观念落后、片面。

我国很多幼儿园的美术观念落后并且片面,并且大多集中在家长身上。很多家长的认识是不全面的、肤浅的,把美术与画画混为一谈。当今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教育的发展,受到了某些功利主义的影响,有些人认为美术是不实用的,认为画作是浪费时间才完成的有技巧的废纸,除了美术特长生,考大学也不看画画怎么样。这样的家长,没有注意到在幼儿时期美术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意义,即使让孩子去学习绘画,也不能真正理解学习美术的教育价值,也不能转变其根深蒂固的思想与观念。美术教育不仅是幼儿教师的责任,更是社会和家长自身的责任。

(二)教学方式过于死板。

我发现很多幼儿园的美术教学方式都过于死板,缺少灵活机动的教学方法。很多教师都模式化地进行教学:教师先把范画展示给幼儿,接着幼儿照着画,最后教师进行评价。这种千篇1律的美术教学方式,更加倾向于专业绘画的基础教育,已经远远超出幼儿美术教育的范畴。过于机械和死板的教学方式,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虽然教授了一些美术知识与技巧,但从本质上限制了幼儿思维的扩展,抹杀了幼儿与生俱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幼儿对艺术的感悟能力降低,从而导致幼儿对美术的兴趣消失殆尽。

(三)师资力量不足、匮乏。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是幼儿获得美术知识与技能的主要启蒙者,但很多幼儿园的美术教师都不是美术学院毕业,甚至都不是美术专业,因此很多教师缺乏相对专业的美术知识。在一定程度上,非科班出身的美术教师,不能从整体上启发幼儿的思想,不能引领幼儿理解艺术领悟的真谛,不能及时发现幼儿的艺术天赋等。缺乏美术专业培训的教师在开展美术教育活动时,其教育方式和理念往往不是从专业的角度出发,会把自己的思维方式强加给幼儿,长此以往,不利于幼儿的美术思维的锻炼与提高,甚至会使幼儿失去对美术的兴趣,阻碍其发展。

(四)课程方式内容单一。

教师在课程设计时对选择的内容与方法都相对单一。尤其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一般采用现场的即时评价,让幼儿之间进行横向的比较,而且评价内容集中在所学的课程内容上,注重幼儿的知识和技巧等,而对于幼儿的情感、创造力、价值观等都不是很重视,在课程设计时,不能及时发现幼儿的兴趣所在,没有研究幼儿的实际接受能力与认知水平,导致课程内容与实践相脱离,致使课程设计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一)转变幼儿美术的陈旧观念。

家长和教师的角度,都应从思想上转变对美术教育的观念,应把美术教育从“世俗态”逐步转变为“启蒙态”。转变某些家长的不全面的认识,在社会上加大对美术及美术教育的宣传,通过媒体等宣传,使家长真正理解美术教育的深层次含义及美术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只有更新了家长和教师对美术教育的陈旧观念,支持幼儿学习美术知识与技能,并且把图画与精神相结合,才能丰富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幼儿真正感受艺术的魅力,启蒙幼儿的审美意识。

(二)教学方式采用多元化。

幼儿在不同时期的接受与理解能力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年龄段的幼儿其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的所开展的教学方式也应该多元化。教师首先要从实际出发,掌握班级每一个幼儿的特点与习惯,从幼儿的角度思辨,因材施教,摆脱单一的填鸭式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幼儿的绘画能力与技巧,但从长远上看会抑制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因此,在教学方式上要把理念与实际相结合,要懂得变通。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时,最好从美术欣赏入手,逐步把游戏、故事、识字、数学都融进其教学中,这样不仅能丰富教学方式,更能增强幼儿通过美术对多种知识的融会贯通,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三)提高幼儿教师的师资力量。

美术教师不仅要掌握美术相关的各种专业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艺术鉴赏能力等,更应懂得如何将专业的知识传授给幼儿,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因此,幼儿美术教师师资力量直接决定着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开展,也影响着幼儿园整体教学水平。提高美术幼儿教师的师资力量,除了要加大对美术专业教师的引进力度外,还要对现有的教师实施“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培养策略,每学期派教师到美术学院进修,不定期邀请国内外著名美术教师进园进行讲座。此外,教师在平时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补充美术知识与技能。

(四)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课程。

在教学课程中,任何一种教学课程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每一种课程方式都有自己的优缺点,都有其特定的范围和界限。因此,教师在设计美术课程时要注意采用多元化的形式,应把激励性与游戏性进行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首先,课程设计体现激励性。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要以鼓励幼儿为主,多留意其优点,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当幼儿得到正面评价时更能发自内心地去进行美术创作。其次,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中要有趣味性与游戏性。比如,大班幼儿在秋天的落叶时,教师可以借助大雁的教具来进行评价,教师可以提醒幼儿:“大雁往南飞了,是什么季节来了?”由此导入到课程当中,并把幼儿分成几组,分别完成画作后,一起来学大雁飞行的动作与样子,最终由教师进行点评与打分。大雁的游戏自然融入到课程中,让幼儿感到趣味无穷,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初中美术教育论文【第五篇】

美术教育的发展需要通过探讨和研究,1篇篇优秀的美术教育论文能把这种探讨和研究升华,从而达到提升美术教育质量的目的,一起来欣赏下面这3篇关于美术教育的论文吧!

放飞思维、点燃孩子的艺术火花1。

纵观当前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正是学习的启蒙阶段。

此时的孩子,由于生理和心理双重因的正常制约,往往在学习过程中,一碰到困难和挫折,便会产生低落的情绪,注意力的持续性比较低,对美术课堂上的创作缺乏了解。

这些,使得本应充满活力的艺术学科在孩子面前变得黯然失色。

那么,如何克服这种求知的浮躁,让他们爱上这个课堂,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

我们应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辨证法来看待教育,弄清内因与外因的辨证关系,明确教育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因是学生。

只有内因得到充分的调动,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下一代。

下面就结合美术课堂教学来谈一谈如何点燃孩子们的艺术火花,让学生爱上美术课堂。

一、寻找创作的源泉。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被纯技能、技巧的追求的所垄断,并将此放在教学目标之首位,用它作为衡量美术学科成与否的标尺,在这样一种教学动机的指导下,学生就会跟在教师后面去模仿,他们观察到什么?感受到什么?一切很难找到答案。

我认为在美术教学中,首先应考虑的是孩子对生活经验的积累。

我在教学“交通工具”一课时,发现有很多学生的作业上出现了多次抹擦的痕迹,还有学生在下面小声地自言自语:“我不画了,我不会画!”我感到很奇怪,开始他们一个个兴趣盎然,举着手,争先恐后地告诉我自己知道的交通工具。

于是,我把一个原先要画摩托的小男孩找来,问他为什么不想画了,他指着自己只画了几笔的摩托告诉我,不知道那里该怎样画。

生活处处有美,艺术就善于从生活中捕捉。

而孩子们还不是艺术家,就像一头刚刚学习捕食的小狮子,还必须在母狮的循循善诱下学习捕获,掌握时机。

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潜在的能力需要教师的引导、开发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并从中捕捉到美,产生对美的表现欲望,以达到创造美的目标。

二、激起创作的兴趣。

美术这门学科,从总体上看是大多数学生喜欢的科目。

但具体到每一个学生对这节课有没有兴趣、感情有多深、持久性有多长,就要看老师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激起学生创作的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跨度相对大些。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一般跨越两个阶段。

低年级与中高年级的学生除了对色彩的敏感具有共同性,低年级的学生注重于外观形象,高年级则偏重于设计和制作。

如五年级的《画脸谱》,假设简单地让高年级的学生仿造涂鸦,必定会兴趣大减。

老师将课题稍稍一改,变成让学生来当京剧演员大师,顿时,场面马上变得热情高涨起来。

脸谱上涂满了五颜六色的浓厚色彩,以前学生们只是在电视上观赏过,现在要他们自己动手,来给这些“演员”涂脂抹粉,立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教师再因时制宜地组织学生先观赏京剧录像片段,再借机把一些民族传统艺术的有关知识,诸如脸谱色彩的含义、脸谱的勾勒等知识介绍给学生。

等到他们亲自动手时,一个个挥笔抹彩,似乎人人都像个化妆师。

不过最后的作品如何,是否够标准,这都不是最重要的。

至少在这堂课上学生的参与率达到100%,学生的兴趣激增,情趣高涨,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并了解了一些简单知识,提高了自己的知识面,并从中感受到艺术创作的愉悦。

其次,电教媒体作为信息的载体,在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实践的操作中搭上桥梁。

它声形并茂,色彩艳丽,生动直观,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让学生留恋、向往。

再次,我们的教材中,有不少课题需要学生走出教室,实地写生,如四年级的《用色彩画风景》等,如果教师只在教室中讲,该画哪些部分是画面需要的、哪些不需要等等,这样的闭门造车,不如让学生去实地走走看看,感受一下小巷两边的商店、理发店、小饭店、行人及往日熟悉的地方,然而,现在要学生用画家的眼光去感受它,感觉生活一下子是一幅完整的画。

学生在走进环境感受生活的过程中,感悟能力增强了,绘画能力提高了。

三、用信心架起成功创作的桥梁。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全部知识进化的源泉。

一幅小小的作品,就是一个小小世界的探索。

其想象之奇特,构思之大胆,手法之自由,尽情宣泄之色彩不受约束,这正是儿童作品最动人、最精彩的价值。

美术课上,我经常发现,学生的创作各有其独具魅力的地方,尽管有些创作上比较欠缺,但是,当你换一种角度去欣赏的时候,会发现,它也是很完美的。

我看到这样一个学生,他的写生作品总是和实物相差甚远,有时还遭到同学的嘲笑。

他害怕上美术课,害怕自己的画被人看见。

其实,哪个孩子不想表现自己、展示自己,享受成功,这是孩子的天性。

于是,我给他看了一张“凡高的自画像”。

于是,那个孩子自信的举起了自己的“印象派”,这至少是个好的开端。

我们在指导儿童创作的过程中,尽量让儿童作为画画的主体,让他们去发现其中的乐趣,画他们最想画的事物,老师只是事先做一些启发式的引导,让儿童自己想象,然后老师再作一些修正式的补充,这样能让他有一种成就感,树立自己的信心,孩子就不再畏难;有了自信,孩子就敢画了,有了自信,孩子就可以描绘自己的生活;有了自信,想象的翅膀就可以自由飞翔,创作出精彩的一幕。

作为学生走上美术创作之路的启蒙者,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用真诚去点亮孩子心灵的苍穹,燃起艺术的火花,使他们在人生的.这段行程中,充分地发展自己的个性,激发兴趣,展现自己的能力,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

美术课中的欣赏教学2。

一、欣赏作品的分类。

美术教材的作品欣赏大致可归纳为四类:一是古今中外名作的欣赏,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拉裴尔的《椅中圣母》、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还有徐悲鸿的《八骏图》、蒋兆和的《流民图》等现代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风格各异,艺术水平很高,是欣赏教学的重头戏,二是范图的欣赏,每课的前面都有一定的范画插图,这些范图主要是针对某一概念或某一技法而配备,它直观明了,学生易于接受,对于提高学生的绘画知识与技能至关重要。

三是同龄小朋友的优秀作品欣赏,这些作品天真浪漫,富有儿童情趣,是儿童心理世界的反映,这类内容学生觉得亲切,容易产生共呜。

四是其他门类的欣赏,如雕塑、建筑以及剪纸、编织、印染、拼贴等工艺制作。

这类作品制作精妙,具有很高的美术观赏价值,学生很感兴趣。

二、欣赏的角度。

对于一件美术作品,教师大致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引导学生欣赏:一是画面直观形象的欣赏,也就是画面给人的视觉印象,如《最后的晚餐》画的耶稣和门徒们共进晚餐,当耶酥说出“你们当中有一个人出卖了我”这句话时,众门徒的惊异神情动态;1949斗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激动时刻;齐白石的《虾》表现的是一群活蹦乱跳的虾在水中嬉戏争食的情趣。

二是艺术风格特色的欣赏,它包括画面的构图、色彩、透视、表现手法等,主要指绘画的技巧。

如徐悲鸿的《八骏图》,画家采用国画水墨技法,通过线条的干湿、浓淡、粗细、疾徐,寥寥数笔,便将马的奔腾气势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凡高《阿尔的吊桥》一国,画家采用鲜艳浓烈的色彩,有力的笔触,奔放的线条,使画面给人一种明快跳动的感觉,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在《最后的晚餐》画中,画家把人物都安排在桌子的一边,全部面对观众,这种独特的构图法更便于表现众门徒的各种表情。

三是与作品相关的边缘内容的讲授,包括艺术家的生平、爱好、传说、趣闻及当时的社会背景等。

比如在讲达·芬奇的画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达·芬奇画蛋的故事,以及他刻苦研究解剖学、透视学的有趣事例;在欣赏齐白石的画时,可以讲他三十岁学画,为了画好画,在家里养了很多花鸟鱼虫,经常观察写生的例子。

四是对作品思想内容的挖掘,如雕塑《艰苦岁月》,表现的是长征中一位红军小鬼依偎在老红军身旁,被悠扬的笛声所吸引的感人场面。

但其表现的并不仅仅是这些,作品还歌颂了红军战士在艰苦条件下不怕牺牲不怕吃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也表现出了红军战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再如徐悲鸿的《八骏图》,画面中绝非单单表现了八匹马,而主要讴歌了那种勇往直前、战斗不息的大无畏精神,当然,像一些静物画、肖像画及一些工艺品就不必非得深控其思想内涵了。

三、教学时教师的注意点。

1.教师要提高对欣赏课的认识,教师首先要利作品有一个较全面深刻地理解。

另外在欣赏的方法手段、教具的使用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等方面教师也要心中有数。

备课越充分,教学效果就越佳。

2.欣赏时要有重点,有些作品以艺术特色、绘画技法欣赏为主,像风景画、静物画,而有的在艺术特色欣赏的同时更要对作品的主题思想学习领会,《血衣》、《南昌起义》等,此外在选材上也要有主有次,教师要把欣赏的重点放在那些有代表性的、风格独特的名作上,以加深学生对著名作品的印象。

3.欣赏的内容不可过深,超出了学生欣赏能力的东西,教师要少讲,甚至不讲,要欣赏那些看得见、摸得着学生易于接受的直观内容,如某一点某一处的用色、线条、构图、明暗等。

4.欣赏的手段要多样化、生动化、艺术化,避免教师空洞枯燥的讲解、学生被动地干巴巴听的现象。

可以采用故事、提问、讨论、观察、悬念等多种形式,还要充分发挥幻灯、挂图、录像、录音等现代教学手法,增强欣赏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使学生乐学、想听、爱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5.欣赏的时间不可过长,内容过多过滥,学生会厌倦,教师可以把欣赏教学穿插于平时教学之中,使欣赏与传授技能相结合。

6.欣赏后要有检查和总结。

可以采用提问、谈话及卷风考试的方法来进行。

使之达到复习巩固减少学生遗忘的作用。

丰富学生的绘画想象力3。

一、抓兴趣点。

喜欢涂涂画画是小学生的天性。

但这种兴趣是短暂的,在美术课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好奇、易兴奋、好探求的心理特征,抓住兴趣点,凭借一定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获得知识、表现艺术情感的欲望,从而主动自觉地进入想象氛围。

1.猜谜激趣。

如第十一册教材中《古诗配画》一课,我首先就以猜谜形式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不是我们第二册时学过的《画》那首谜语诗么?”一时,小手像雨后春笋一齐竖了起来。

接着,我把课前画好的范画一出示,诗与画一搭配,学生思维就更加形象化了,只用几分钟时间就帮助学生想象到了“古诗配画”的题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初中美术教育论文【第六篇】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特别在培养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特殊优势,下面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有关美术教育的论文,希望你会喜欢!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改革也在不断向前推进,素质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美术教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特别在培养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特殊优势,所以关心美术教育,为美术教育中的创新。

二、培养学生美术创造的兴趣。

在美术教学界,有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故事里让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在同一堂美术课上画一束鲜花,中国学生的画法标准,花的种类和颜色与真花无异;而美国学生则抛弃了传统鲜花的画法,花的颜色虽然与实际不同,但极富想象力,而且极富美感。这则故事或许是虚构的,但却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学生美术学习时的困境――缺乏创造力。因此,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性十分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美术创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教育中永不过时,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在积极愉快和自觉氛围中学习,能够使学生在绘画学习中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这样学生的绘画中能够表现出创新的美感,而不是如同拍照般精确。

三、美术教学中创造性的体现---“美术家(艺术家)-作品”本位的创造性教育。

美术家是美术作品的创作主体,如果说“创造性”是美术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美术”作品的核心价值,那么美术家创造作品便是充满“神奇”之魅的灵感喷薄并将之物化的这一过程。苏轼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美术作品便是美术家伸出“上帝之手”,将人类的审美情感物化为可视、可居、可游的图像世界。

所以美术家或画家更应该是作为精神气息的载体,而创造性便是这一精神气息的核心内容。即使在基础教育阶段,美术教学特别是美术实践的教学之实质便是使学生像美术家或画家那样进行创造性劳动。而这种创造性劳动是人本身就具有但在成长过程中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社会现实处境中逐渐被淡忘、忽略、屏蔽的能力,美术教学便是撞击这份屏蔽、唤醒这份遗忘,也正是在此种意义上,能够更好地理解约瑟夫博伊斯(josephbeuys,1921-1986)所言:人人都是艺术家!

“美术家-作品”本位的创造性教育,更多体现在美术实践教学这一模块中,即通过绘画研习、雕塑创作、工艺品制作等等技能性实践活动,实现审美创造性的物化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与想象能力。此处仅以绘画为例,绘画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精确地再现眼睛中所见到的“客观”世界,而是通过塑造具象或抽象的物事,感受、体悟点、线、面与色彩通过“神奇”的艺术组合成具有审美意蕴的形体,并通过这一并不同于所谓现实世界的形体,揭示、把握人类审美思维与审美情感的奥秘。如果没有相应的技术训练与动手能力的培养,所谓创造力与想象力最终只能沦为空谈。而不诉诸创造力与想象力的技术训练,也只是无法成为美术创作的机械描摹。

创新思维不是一门课程,无法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工作,所以只能潜移默化地培养,美术课堂为学生个性的塑造、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阵地,为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创造条件也就义不容辞。

1.创造宽松自由的思维环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必须具备宽松自由的思维环境。若没有“自由”又何来创意呢?而人的创意必须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才能发挥潜能。专家提供的求异思维、聚合思维、逆向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都是以“心里自由”为前提的。所以要提供自由的思维空间和自由探究的机会,要尊重不同寻常的看法,尊重不同寻常的想象,所以教师的美术素质与开放心灵对学生的想象力的开发是有益的。

美术教育中的想象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在美术作品欣赏中产生的想象,教师可以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启发学生的想象,深入作品的内涵。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主要在这个方面来体现。二是作品创作前的想象,就是构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肯定学生想法的价值,将学生追求成就的过程视作一种成就给予肯定,并通过技术的传授帮助他们实现想法,使他们在表现的过程中享受创作的乐趣。创新思维能力与造型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在这个其中。

2.提供便利的可利用的实践场所。

创造性思维往往与创造活动是相联系的。人们总是在产生了某种创造性活动的动机和欲望,或者在某种创造性活动进行过程中,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就是思维创造形象的过程,美术教育中这种思维与创造的关系尤为明显。所以在美术教学中要创造建设实践场所,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

拿中学美术为例,中学美术包括绘画、工艺、雕塑等,每一门类的创作都离不开技巧与材料,需要适当的场地。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提供实践的场所,提供物质条件。我们一方面可以在校内创造条件,一方面可以与社会接轨,帮助学生实现探索创造的欲望。同时我们要充分地利用现代教学设施,把科技融入教学中,利用现代教学设施,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提供便利。

3.关注学生的个体因素。

这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首先要了解学生的个体情况,关注个体因素在学习中的积极作用。不是每个学生都热爱美术,美术教育并不是一定要把学生都培养成画家、艺术家。但我们应该使每个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有所收获,特别是在思维方式上,要善于观察,富于想象力。

个体的`因素包括文化修养、思维的方式与专业素质。文化修养与学习成绩没有必然联系,主要是指学生知识面的大小,兴趣广泛的程度。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思维需要文化的修养,广泛的文化基础可以开启联想与智慧。专业素质是指对美术理论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是创新最终得以实现的基础。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都有自身的优势与潜力,有的善于动手,有的善于思考,有的善于观察,有的善于表现,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设计合理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让有美术创造潜力的学生能有更好的提高,让美术方面不具特殊潜力的学生能够具有一定的审美修养与美术素质。

4.建立合理的鼓励机制,促发求知的主动性。

鼓励机制可以成为创造力产生的外动力。当学校为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设立奖学金时,奖学金在某种程度上便成为学习的动力。现代诺贝尔奖的设立同样促进了各个领域的创造力的开发。各类的美术作品比赛,也鼓励了一部分人的信心与学习主动性。

1.所谓美术创造性教育,就是通过美术教育学生的过程,使学生发现生活的美和艺术的魅力所在,使学生摆脱模式化的事物,发现自然的神秘。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几点:合理的利用美术书籍、教材或者其他美术参考书中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要把这部分知识利用起来给学生展示,拓宽他们的思路;另外,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学生不正确的理解要及时修正,确保学生审美观的正确发展。

2.要实现美术创造性教育不能急于求成,美术知识和绘画能力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只有基础牢固了,学生们才有能力去学习美术,去欣赏美术中的精华。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之后美术教材是将理论与实践隐含的合成一条学习的主线,把许多理论学习与绘画实践整合成为一个体系,这虽然在提高美术课堂中美术理论知识学习的氛围,但是这可能会出现美术教学中出现忽视理论基础的情况。忽视理论学习的美术教学是不符合美术创造性教育思想的,没有扎实的基本功,绘画及欣赏能力也不会提高,依然没有达到教育学生审美才能的目的。因此,提高美术创造性教育水平的前提就是打下扎实的美术知识基础,设计出多样的学习形式,逐步完善教学体系。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美术创造性教育的核心思想。这也是全国校在美术教育过程中的一贯思想。细心的教师会发现,学生有一颗渴望发现的心,学生渴望成功。因此,摈弃那些束缚学生创造性的东西,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充分发挥,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结束语。

新课改的核心要求是对素质教育的实施,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宗旨的。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创新的教学机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美术素养的提高极有帮助。

参考文献。

[1]田立永.对美术教学的探索和思考.科技博览,2010,(22)。

[2]王芬.美术教育特点及其教育方法[j].知识经济,2011,(4):101。

[4]宋晓亮.新视野下的美术教育探论[j].网络财富,2012,(3):107。

初中美术教育论文【第七篇】

[摘要]校外美术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儿童良好心理发展起着调适作用,具体表现在:对学习方面存在的心理问题有缓冲作用;能改善孩子们的人际交往;能使孩子树立自信心增强责任感;能帮助孩子们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关键词]校外美术教育儿童心理问题学习人际交往自信心责任感心理承受能力。

校外美术教育是校外教育的一部分,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美术兴趣,发展特长,锻炼能力,提高素质,而且能调适儿童不良心理,使儿童心理得到正常发展。下面从我个人的认识、理解出发,谈谈校外美术教育对儿童良好心理发展所起的作用。

一、对学习方面存在的心理问题有缓冲作用。

由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家庭、学校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不注意孩子自身的感受与需求,所以他们在学习中容易形成各种压力,出现一些学习方面的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对学习没有兴趣,一提学习就心烦,考试前焦虑等心理问题。

这种心理问题在干巴、无聊的学校学习过程中难以得到缓解。良好的校外教育能够成为这种心理问题的一个缓冲器和矫正器。这是因为:校外美术学习是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的,所以很容易引起兴趣,在学习中他们表现出热爱之情,在这里能使他们没有被完全压抑或者部门压抑的“小活力”、“小灵光”得到延展;校外美术教育,可以有专业和非专业之分,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参加什么样的'培训班,而且不用担心跟不上学习进度,完不成作业;校外美术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学校教育,它不存在甄别与选拔,不存在升学的压力,不用担心考不好。由此看出,校外美术教育正是以自身独特的优势,为各种情况和各种能力的孩子提供了一个全纳性的空间。所以说通过校外美术教育可以缓冲和矫正孩子学习中出现的心理问题。

二、能改善孩子们的人际交往。

中小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的心理问题比较明显,具体表现为交往困难、缺乏友谊、孤独。这与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压力大,忙与工作、应酬,对孩子关注过少;独生子女增多;父母过度保护及住房独立有关。

虽然儿童在学校也可以结识伙伴,但是在学校的交往会带上学校的特点:在学校中,一个班级里已经形成了固定的人际互动模式,基本上决定了他在班里的位置,这就使他们不能够结识更多的同学,改变一些人际关系;在学校里一些孩子的学习情况也影响着他们的人际交往情况,学习好的无暇顾及交往,学习不出色的孩子自卑自责对交往也缺乏信心。由于校外美术教育机构的临时性、灵活性等特点,可以使儿童结识更多的伙伴、改变伙伴关系模式。

在学校教育中,按年龄、年级、科目严格分班,校外美术教育可以跨年龄、性别、地域等很多背景,体现出全纳性。这些校外教育的特点对他们重新认识、改善人际关系带来许多好处。

校外美术学习是一种开放性的学习,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改变座位,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与学习,在一起讨论、评价而且不受学校教育那样严格的课堂纪律约束。这样就加强了他们之间的交往,在交往过程也学会了一些交往技巧,懂得了如何交往,改善了以往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所以,通过校外美术学习,可以让孩子们在同一种志趣爱好中体验到交朋识友带来的好处,让他们在共同话题中走出孤独的阴影。

三、能使孩子树立自信心增强责任感。

不自信和没有责任感也是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由于家庭和学校对孩子的要求过高,对孩子的消极评价过多;家庭对孩子又过度保护。所以一些孩子存在着不自信的心理问题,影响了孩子正常的心理发展。

让一些在学校或家庭中丢失自尊自信的孩子在校外教育的某一个空间、某一个时段找回一些自尊和自信。也是校外教育所具有的功能。尤其是美术,是没有错误的学科,它表达的是个人自身感受,是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和看法,没有对错之分。所以校外美术教育对孩子的不自信心理问题能够起到调适作用,使儿童自身心理得到正常发展。

在学校教育中,学什么是学校给安排的,前程是爸爸妈妈给设计的,自身学习及远大前程似乎都不用自己考虑了,孩子对自己的学习与未来缺乏自由选择的权利。所以在生活、学习上表现出不负责任的不良心理。

在校外教育中,学习什么知识,更多的是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选择的,无形中增强了他做好这件事的责任感。我看到过这么个孩子,在他强烈的要求下,父母允许他参加了一个校外美术辅导班,孩子无论刮风下雨,都按时到辅导班上课。有一次,父母等到很晚孩子还没有回家,于是父母想:“这下完了,三天的热度过去了,不知又到哪里玩去了。”处于对孩子安全的考虑,他的爸爸还是从家一路的寻找到校外美术辅导班,隔着窗户玻璃爸爸看到儿子那独自学习的身影,当时爸爸很感动,真的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进门一把把儿子搂在怀里,说道:“不知道我儿子也会这么热爱学习”。由这个例子看出,正是因为孩子有权利选择了自己的学习,所以就增强了他做好这件事的责任心。所以说校外美术教育在孩子自信心和责任感的培养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优势。

四、能帮助孩子们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他们表现为遇到困难饶着走,一点委屈、挫折也受不了,很难独立面对自己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难题。这主要与家庭的过分保护有关系。

在校外美术学习中,想使作品得到很好的表现,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要经过一次次地失败才能成功,也正是在这一次次地失败中孩子们提高了心理承受能力。他们的作品也会受到老师、同伴们的评价,老师同伴们会指出作品的缺点和不足,他们只有接受批评,改正不足,正视自己的优缺点才能进步。所以通过校外美术学习,他们学会了了解自我、正视自我、找出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正确的看待别人。因此说,校外美术学习对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能起到很好调节作用。

校外美术教育作为校外教育事业的一部分,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承,形成互补之势,在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中发挥着自身的优势。但是,它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如在场地建设、行政管理、教学活动、师资队伍、设备器材、科学研究等方面还要进一步走向规范化,使之真正成为培养广大少年儿童兴趣爱好场所,在充分尊重每个学生人格的基础上,使它成为学生个性得到自由充分发展的乐园。

参考文献:

[1]刘小明,张宝来.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8.。

[2]李百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人事司组织编写.科学普及出版社,,3.。

初中美术教育论文【第八篇】

在幼儿园,美术活动是幼儿喜欢的一种艺术活动,是幼儿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重要手段。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锻炼孩子的观察、记忆、想象、表现和创造能力,幼儿把自己关注的热点、感兴趣的事物和幻想的美好世界画在纸上变为现实。因此,活动中教师应尽量避免呆板单纯学习绘画技巧的教学方法,而要通过各种途径,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美术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

1、兴趣激发法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是幼儿创造性的基础,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怎样激发幼儿的兴趣呢?教师要注重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调动幼儿绘画的积极性。并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在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运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活动,也可以使幼儿毫无思想负担,在自然、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获取知识和技能。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候要大胆创新,选择一些贴近幼儿生活、幼儿喜欢的美术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绘画是幼儿的游戏,但也有的孩子对画画没有兴趣,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材料是否吸引幼儿、选材合不合适?是否是幼儿能够独立操作的?那怕是同伴一句不经意的评价也会影响幼儿的绘画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考虑选材是否合适。

2、观察与认知脱离“示范―模仿”的传统绘画教学方式,要求幼儿要通过自己的眼睛看、脑子想、用手画来完成创作。但也有的孩子画不出形来,这往往是因为他没有很好的观察事物。如,幼儿画树时常常把树干画成一个长方形,老师可以带幼儿观察一颗真的大树,摸一摸树干、看一看树枝的样子。

3、构思、绘画法鼓励幼儿先想后画来学习构思,使绘画活动不仅是幼儿动手操作的活动,更是动脑思考的活动。通过老师的引导,幼儿学会了在生活中学习构思,在游戏中学习构思,在想象中学习构思,在观察中学构思,幼儿美术活动的全过程都强调以游戏引发孩子的兴趣和表达表现的欲望,探讨怎样把自己一系列想法中的重点内容表现在画面上,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美术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激发引导幼儿的想象力。

4、在评价中让幼儿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上周我有幸参加了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音乐美术教师培训,培训时间是4月23、24两天,培训地点在合肥师范学院。上午八点二十举行了开班仪式,相关领导发表了讲话并合影留念。下面我就此次培训的具体情况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感的获取,而且是一个高素质教师的必备素质,它关系到学生健康、长远的发展。

第二个讲座是关于中小学美术教学的研究,说的都是美术理论,说实话我感觉内容平淡而陈旧,与我们一线美术教师的教学相距甚远。其实当我临时接到要占用周末两天休息时间来培训的通知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好不容易期盼来的周末又不能休息了,但转念一想,既然是培训,对我们应该也会有帮助的,所以又欣然接受了这样的事实,我期望着能有所收获,但下午这个课程显然让我很失望,所以就不多说了。

第三场讲座是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郝蔚舒老师给我们讲解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内容针对性强,她强调了美术教学的三大课前准备工作:1、钻研全部教材;2、了解学生、分析教学对象;3、物质准备。她还指导我们如何制定教学方案,并且指出很多美术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出现的三大问题,比如:教学目标分类混乱、课题教学目标与学科课程标准混淆、表述存在错误等,这些问题的指出很到位,让我受益匪浅。

第四场是合肥师范学院教育系的李继秀教授带给我们的精彩讲座,她主要谈听课与评课的有效操作。这个主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每学期各个学校都大力推行各类教研活动,教研氛围愈来愈浓,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但听课评课这块的教学研究却有些盲目,很多教师听课的时候抓不住要领,缺乏对课堂的深刻思考;而评课大部分时候也显得过于潦草,要么尽说好听的,要么说一些笼统模糊的套话。上课的老师压力很大精神紧张,课堂变成教师表演的舞台,追求华丽、个性,而疏忽了课堂教学艺术的真正归宿应该是学生,没有真正贯彻听课研讨的实质精神。李老师生动而到位的讲解让我知道了听课评课的准备,理解了现代教学观、现代师生观、学生观、学习观以及教学观,这些都是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尺。另外,听课之前还要熟悉所听课程,把握教材,了解有关教改的信息,做好听课的心理准备,客观公正的给予评价,因为,评价不是为了甄别优劣,而是为了促进教师的发展,促进教研的发展。

此次培训总体让我感觉很有意义,也让我收获很多,感谢上级教育部门给予这样学习的机会,也感谢给我们上课的几位专家教授!最后用一句话概括:做一名快乐的教师,做一名善于思考的教育工作者11月份参加了国培计划---美术教师远程培训,让我深切地认识到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一名教育工作第一线的美术教师,只有不断地吸收先进教学理念,掌握富有创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虽然是远程培训学习,自我感觉是受益颇多。根据美术教学中教学领域进行指导。

一、欣赏教学。

(一)、美术欣赏课的重要性。

美术欣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课业形式,它和绘画及工艺教学组成完整的教学体系。从美术教学总的目标和任务出以发,欣赏教学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还重视思想素质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把他们引向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发展的道路。小学美术课业在美术教学中占有的课时虽然最少,但教与学的矛盾却常常比较突出,因此也是美术教学中的难点所在。如何提高欣赏课的教学质量,值得我们美术教师去研究。

(二)、美术欣赏教学的要求。

1、教师在教学欣赏课时要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2、欣赏中教师要注意地理知识的运用,地理知识的运用是调动十分有利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地理知识环境产生特定美术作品的因素,比如,南方雨水偏多,所以他们的作品以水墨出名,而北方干旱,他们的作品以油画为主。

3、语文知识的运用。4、让学生在科学理念里接受知识。

(三)美术欣赏教学的方法。

教学活动中去,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道德价值观。2、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进行文化素质教育。通过中国历代美术作品简介和欣赏,让学生基本了解我国历史上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的情况,使他们对祖国极其丰富的古代文化和艺术遗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引导学生去理解、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3、在欣赏教学中体现自主性。4、在欣赏教学中培养创造性。

二、水墨画的教学。

(一)小学水墨画教学现状。

目前,水墨画的教学在技法上过于传统,过多依赖临摹,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相对陈旧,但也有部分老师在选择内容上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如用水墨的方法画皮影、画脸谱、画戏剧人物等,取得了比较好的绘画效果。所以,对儿童水墨画分子间缩合教学的研究是很有价值的。

(二)小学水墨画的教学方法。

1、跳出“传统”的方墙,在肆意涂鸦中探索笔墨技艺。2、改变“世俗”的眼光,给儿童水墨画以正确的评价。3、亲近“大师”的.作品,以水墨与西洋大师对话。4、走进“想象”的空间,用童心创造一个奇妙世界。

(三)水墨画的技法。

运用泼墨泼彩法、水冲洗法、水拓的方法、拼贴法、揉纸法、喷绘画法等。

三、折纸教学。

(一)折纸的作用折纸是深受儿童喜欢的一种手工活动,它通过折、剪、粘贴、描绘等手段,巧妙地把纸制成各种生动有趣的开形象:如人物、动物、服装、建筑、花卉等。它造型简洁夸张,富有情趣,是启迪儿童智慧的一项有意活动。儿童在折纸活动中不仅能获得成功和满足,而且能促进儿童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发展。

今年暑假我参加湖北省2010年暑假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师培训,教师培训中接受封闭式管理,吃、住、学全在培训学校,累计集中培训时间为七天,共分二个阶段学习。培训学习了艺术理论,美术课堂教学设计,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教学的分析,精彩15分钟的设计,美术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应用,基本技能训练等。既有理论学习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又有集中学习与分散研修相结合、还有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课题研究相结合等方式,同时突出了我们学员主体地位,也突出课堂教学的效果。

通过为期七天的培训学习,自我感觉收获多多,小结如下:

1、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平。

深化了本学科基础知识,加强了对本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理解,掌握了本学科的一些发展动态,了解到本学科理论与技术的新发展,提高了自身更新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的能力,以及教育教学基本功和学科教学或教育实践能力。尤其是听了丁玉祥老师的有关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及学生能力的培养课,使我深深体会到新课程更加凸显自主合作探究,进一步认识到自主学习并不等于学生的自由学习,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选择有合作休息价值的内容,引导好学生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的本领,提高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另外听了单锦浦老师有关初中试验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课,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在美术当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技能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多位教师的经验的传授,使我在现在的教学中得到了很大的帮助。

2、教育观念得到更新。

此次“千农教”的全体学员都来自教学第一线。通过集中理论学习,使我们逐步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了解了先进的教育科学基本理论,现代教育观、学生观和学习观,在教学活动中遵循客观规律、调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学方式,把素质教育贯穿到学科教学过程中。在培训中,我们一道从多角度、多层面对课堂上的各种困惑和行为进行理论的诠释和深刻的反思,使我们想到了一些从未想过的问题,发现了各自的差距与不足,对原有的教育观念产生了强烈的冲击。通过培训,使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学会聆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学生的需求。

3、提高了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水平。

在此次培训中,不仅使我更新了教育观念,还掌握了一些现代教育技术。李涛老师虽然只给我们上了半天的课,却使我受益菲浅,在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应用(含网络技术和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学习中,自己已具有了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会制作适用学科的简单教学课件。我都深深地感到自己的思想在不断地充实,可以说这些理论是指导我们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的必要前提,也为我们的不断成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通过老师的博客培训,使我深切的感受到我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方面的能力是多么的欠缺,为了提高自身的现代技术应用能力。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一个不被社会淘汰的合格教师,我认识到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自我更新,以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

4、教育教学理论掌握得更为系统。

这样的培训非常及时,平时忙于教学,很少有机会静下心来读书,来到这里一下子听了那么多课,看了那么多书,记了厚厚的笔记,回去还得慢慢消化。使我们对教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使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使我对一些教育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教学理论的认识更加明晰;对开展教研活动的方式更加明确;对投身教育改革的激情更加充沛。

5、合作学习、共同成长。

在十多天的学习过程中,全体学员合作学习、共同成长,成为一个亲密和谐的学习大家庭。学员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培训结束,就是我们新的合作开始,以后一定要互通信息,保持联系,我们的心是永远连在一起的。都是在这样轻松、积极、合作、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的,这样的良好氛围使我们的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效了。可以说,我们进行最多的活动就是看活动、评价、讨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式,他让我们将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再让这些总结后的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帮助我们的成长。总之,经过这次的学习,我的意志品质得到了一次很好的历练,使我在这短暂的学习中获得了一笔精神财富!不仅如此,培训学习所获得的更是一笔精神财富,我想,虽然我们要毕业了,但是我们仍然会孜孜不倦地学习,充满热情地工作,让这结束之时成为我又一崭新的开始。

最后让我校领导表示忠诚的感谢。感谢领导们给我这次学习机会!

文档为doc格式。

初中美术教育论文【第九篇】

观察能力是构成人的智能中重要的能力结构之一。观察能力决定了人对事物的认知水平。只有会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特点与内部结构与联系,为认识事物的本质奠定基础。美术是幼儿阶段最喜欢的课程之一,经过小班和中班阶段的学习,大班幼儿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美术课程中的一些教学资源有了一定的认识水平,因此,教师在美术的课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美术教学资源来培养大班幼儿的观察能力,以发展大班幼儿的智能。例如,在大班幼儿的美术课中,教师让孩子们对班里的一盆兰花进行画像,那么就需要孩子们对兰花进行仔细地观察,观察兰花的叶子是什么形状的,花是什么形状的,兰花叶子的方向和花朵相互之间的位置以及都是什么颜色的等等,通过孩子们仔细全面地观察来发现兰花的主要特征,然后根据自己的观察来勾画兰花的线条以及填充颜色。那么,孩子们的作品就是根据对兰花的细心观察而创作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观察,提升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

二、在美术课中培养大班幼儿的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是人对事物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包括整体思考能力、想象力、类比力、直觉力以及解释力等。美术学科中包含了许多工艺和手法创作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无不展示了创作者的整体思考力,发挥了创作者的想象力和类比力,更需要创作者的直觉力和解释力。因此,一个成果得美术作品展示了创作者的理解能力。因此,在大班幼儿的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来发展大班幼儿的理解能力。例如,在大班孩子们的美术课中,教师让孩子们画外星人。外星人孩子们都没有见过,但是孩子们在看动画片和电影的过程中对外星人有模糊的概念。这就需要孩子们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根据自己对外星人的理解来作画。在画的过程中,孩子们根据自己对外星人的模糊理解和直觉,通过与人进行类比,综合自己的想象力,画出自己脑海中的外星人。每个孩子画出来的外星人都不一样,因为每个孩子对外星人的理解不同。经过这样的引导作画,孩子们锻炼了自己的理解能力。因此,在大班的美术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来培养孩子们的理解能力,以发展孩子们的智能。

三、在美术课中培养大班幼儿的分析能力。

分析能力又叫逻辑思维分析能力,是人在面对具体事物的时候,能够根据积累的经验和相关知识,有效选择和实现特定目的的能力。在美术创作中,面对创作素材,如果想创作出自己想要的作品,就要求创作者对素材进行分析,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创作出自己想要的作品,成功的美术作品,需要创作者有高超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为了发展大班幼儿的分析能力,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来让孩子们进行创作,以提升孩子们的分析能力。例如,在大班幼儿的美术课中,教师为孩子们每人准备了橡皮泥若干盒、小瓶盖若干个、粉笔一根、大黄豆若干粒等等素材,让孩子们用这些素材来为自己制造一辆汽车。孩子们面对这些素材和老师的要求,开始开动自己的脑筋,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怎么用这些东西制造汽车呢?”孩子们经过自己的分析着手制造起来,孩子们经过自己的努力,最后制造出来了各种各样的汽车,有的老师可能也没见过,不过也是孩子们眼中的汽车。通过这个作业的完成,孩子们锻炼了自己的分析能力。

四、在美术课中培养大班幼儿的记忆能力。

记忆能力是人识记、保持、再认识和重现客观事物所反映的内容和经验的能力。美术作品中有许多是创作者对一些场景的回忆和再现。作品中对各种事物特征和细节的描述,表现了创作者对事物特征的识记和重现能力,因此,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需要创作者有优越的记忆能力才能完成。可见,美术创作有利于大班幼儿的记忆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发展大班幼儿的记忆能力,促进大班幼儿智能的发展。例如,教师在大班幼儿的手工制作美术课中,教孩子们学习小鸟的折纸游戏。用纸片折成一只栩栩如生的小鸟,需要多道折纸工序。老师要先折一步,让孩子观察并跟着做。孩子们在跟着老师折纸的过程中需要记住老师这一步是如何折的,这就需要孩子们不仅要观察仔细,而且要记住动作。当老师折成了小鸟,孩子们也跟着做成了。然后,考考孩子们,你们记住小鸟怎么折了吗?一遍肯定记不住,然后教师再教孩子们折,并且要求孩子们要记忆步骤,经过几次练习,孩子们不断加强记忆,最后孩子们学会了自己折小鸟。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记忆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综上所述,美术作为孩子们非常喜欢的课堂,完全可以肩负起培养大班幼儿智能发展的重任,因为美术课内容丰富多彩,方法多种多样,每个作品的学习和完成,无不需要孩子们开动自己聪明的大脑和运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因此,教师应该在大班幼儿的美术课堂上注重培养孩子们的智能发展。

文档为doc格式。

初中美术教育论文【第十篇】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就业形势的不容乐观,使得高职教育也越发的倍受关注。

现阶段,社会的进步对人才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如何培养出可以与社会相适应的高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首要任务,因此就需要高职院校要依据实际情况在教学方法和模式方面进行一定的改革,为提高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1]此篇文章就针对高职美术教育下的素描教学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高职美术教育;素描教学;分析。

一、引言。

近几年来,为了可以更加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让学生可以拥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就要引起对高职教育的重视。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它肩上背负着为社会培养出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任务,对我国的社会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虽然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正在向目标发展,但也在发展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其中高职美术教育在就业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所以就要对美术教育进行相应的调整,使“素描”更好的融入当今学科变化当中,以下就是在高职美术教育下浅谈了以下对素描教学的看法。

[2]。

二、现阶段高职美术教育的发展状况。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下,对美术老师的需求也逐渐呈饱和状态,这就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就业压力,使找工作难成为了美术生的一大特点,加之新型人才的不断出现,社会需求的增多,也使美术招生逐渐弱化,生源受到了影响。

[3]因此,在面对这样的形势下,高职美术院校应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开设一些社会需求量大的美术专业课程,如:工业设计、动画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

就要对以往的美术教育方法进行改革,尤其是“素描”这一课程的教学,因其是美术学习的基础,所以没有因其对其的重视,以致于使其教学一直处于滞后状态。

[4]从高职美术专业的生源来看,其中一部分是因为自身分数低所报考的,另一部分是依据自身日后的发展自愿报考的,但他们都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在基础方面比较薄弱,以致于学习起来较为困难。

而且因初来高职院校,一时难以适应当前环境,使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就做,不感兴趣的就抛掷脑后,对素描更是缺乏兴趣,学习不积极、不主动。

所以,就需要老师加强引导,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学习素描。

[5]。

三、素描教学在高职美术教育中开展的有效措施。

第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素描是美术的基础,也是其他艺术的垫脚石,在素描教学中,老师要让学生认识到素描是一个长期学习的课程,不是图一时玩乐就可以学好的,让学生能够认识到素描的重要性。

因素描本身是静止状态的绘画,所以在课上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长期下去就会失去对素描的兴趣。

因此老师可以通过组织作品欣赏大赛来让学生对素描产生新鲜感,激发学生对素描的兴趣。

如:老师可以适当的选出一节课让学生将自己之前画好的素描展示出来,供学生欣赏,学生在看到众多不同的素描画时必然会眼前一亮,有向探究的欲望,进而老师让学生之间相互评判,说出优点和不足之处,最后选择出本次素描赛的冠军,老师在此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和表扬,对于画的较好的可以发一些礼物,以此来激励学生。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就会感觉素描课堂也是可以充满活力的,让学生兴趣大增,从而产生绘画的欲望,调动学生参与和学习素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第二,素描教学方法多元化。

在以往传统的素描教学中,其教学形式过于单一,教学内容过于死板,以致于学生有自己的创作新想法、新思路也不会被提倡,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

这样的教学虽然一时会让学生提升素描的基础,但长期下去也会让学生逐渐失去对素描的兴趣,失去自己的艺术风格。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改善这一现象,鼓励学生多思考、创新,从对一个静物的观察、角度的分析发展到由观察动态物体,从动中发现其特点,然后以自己的方式、绘画手法将其表现出来,多让学生感受生活、自然。

如:在画动物素描这一内容时,老师不要只是将动物单方面的定为小猫、小狗,要让学生自行选择。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写生的方式去感受大自然中的动物,通过观察让学生画下动物的最美瞬间,这样就会有学生选择画海鸥、沙滩上的人物、大雁等等。

这样不仅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锻炼,也让学生的设计能力得到了强化,与自然与生活相结合,将教学内容活化、多元化会让学生更加喜欢素描,喜欢艺术,从而让自身得到全面的发展。

第三,转变以往的教学思想,完善老师自身的技能和素质。

高职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高技能、懂知识的专业型人才。

所以,就要求老师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思想,正确的认识美术教育,尤其是素描教学,不能像以往一样拘泥于课堂教学,要试着走出去,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多接触一些于美术教育相关联的学科,激发学生的设计思想。

此外,老师还应与时代发展潮流相结合,不断的提高和完善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对教学方法的改进要多加探讨和落实,只有在探讨中经历并不断改进完善,才可以找出与时代相适应,符合高职素描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才可以最大化的提升教学效率,让学生全面的发展,以培养出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参考文献:

[2]李严锋.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素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新丝路(下旬),2016(09):117.

[3]李银玲.如何搞好高职院校美术专业素描教学[j].科技展望,2016(04):336.

[5]巴哈提•卡下旦别克.浅谈美术教育专业素描教学思路和改革[j].美术教育研究,2016(01):138.

摘要:本文首先重点分析了我国工艺美术传承的最新形式,在此基础上简单论述构建适合当代发展的工艺美术教育体系可促进中国工艺美术教育的价值与发展,最后总结出工艺美术的发展需要教育上的改革,要强化学生学习工艺美术专业性,并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以此帮助我国工艺美术进一步发展。

一、工艺美术传承新形势。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课程在高等教育体系中一直以不可捍卫的地位存在,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工艺美术专业逐步被与工业化生产结合更为紧密的艺术设计专业所取代。

近年来随着国人对传统工艺美术教育的认知与重视,我国工艺美术传承面临新的形式。

任何一部成功的工艺作品的背后都存在着其特定的加工技艺,这些精湛的技艺都应该得到应有的保护,并传承下去,以供后人分享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并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而感到骄傲,但在传承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颇多。

传统工艺美术的主导地位以手工业为主,随着时代与人们大量的需求,工业生产逐渐发展成为工艺美术产业生产的主导地位,因手工业满足不了大量的需求,工艺美术产业发展至此,完全依靠传统手工艺谋生的只能是小部分人。

根据工艺美术传承模式分析,可分为以下两大类:一是依靠传统纯手工艺为营生的一类人,通过师徒方式的学徒,通过言传身教方式传承,也是中国较为传统的学习方式传承下去;二是仅依靠人们个人兴趣爱好,在正常工作生活的闲暇时间进行制作,没有系统学习,按照个人对工艺美术的喜好与感悟进行制作,并不存在拜师学艺等说法进行传承。

因人们现代化生活方式等因素,上述两种手工艺的传承也随之受到影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很难接受长期学习传统手工艺,因传统工艺技术精湛,需要花费过多精力与时间进行学习与研究,因此传统的学徒生活方式逐渐远淡出统手工艺行业,很多年轻人认为与其花费过多时间学习手工艺制作,不如进入城市打工生活,上述现象的发生归根结底是因为传统手工艺需花费过多时间学习且收益效率偏低等因素。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59 1516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