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育论文范例(精彩4篇)
【导言】此例“初中美术教育论文范例(精彩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初中美术教育论文【第一篇】
>> 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浅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 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 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促进学生审美观的发展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文学审美教育 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 如何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 如何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实施愉悦性教学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如何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新能力 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 浅析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寓教于乐”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进行学生的审美教育 试论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如何在小学美术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教育 > 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 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审美意识和能力将是伴随学生一生的财富,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小学美术教师只有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教学策略,才能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提供更加宽广的发展平台,也为教学的与时俱进提供莫大的活力。关于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下几点将作出比较具体性的说明。关键词小学美术培养审美能力审美教育是一种感性的情感体验,是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交融,对于陶冶人的情操和审美情趣,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在传统教育观念中,美术课又称为“图画”课。由于这种学科本位化的狭隘教学观,束缚了教师的思维,因此,美术教师要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改变美术就是教学生绘画的传统教育观念,积极进行美术教学改革,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审美教育的理念,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以现实为题材,挖掘具有美潜质的事物
美术源自于生活,是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艺术化和象征化体现,因而,在美术教育中,应该回归于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具有美潜质的事物,领悟生活中所蕴含的独特美。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高山流水、瑰丽的晚霞、初升的朝阳、辽阔的大海、巍峨的高楼、浪漫的摩天轮、旋转木马等等,这些美丽的风景构成了学生身边的优美环境,同时也勾勒出一幅幅美丽生动的画面,在这些画面中蕴含着生命的律动和大自然清新美好的味道,对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情绪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美术教育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允分的挖掘学生生活周同的美术题材,将生活和自然带入美术课堂,让学生发现自己就生活在一个辽阔的美术世界里。例如在《大自然的奥妙》一单元中,教师可以利用课本上的知识,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寻找课本当中的自然物象,让学生发现美,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寻找自己身边美妙的世界,让学生寻找美。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大自然瑰丽的美,如播放辽阔的草原、雄伟的海潮、美丽的花园等图片,让学生在视觉上产生美感;在课外活动中,比如“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参观公园和动物园,让学生亲自体验公园中美丽的风景和动物园中可爱的动物。同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描述这些自然现象美在何处,抒发自己对自然的喜爱,将自然带入课堂之中,让学生绘出自己喜欢的色彩,体验大自然带给他们美妙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审美情趣。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感受美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人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儿童在学习中产生一种迫切探求新知的欲望,使学生在处于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创造激情的过程进行审美教育,学生的兴趣越浓,求知欲望越强烈,渗透审美教育越能见效。教师要运用自身的教态和各种形象的教学手段(看电视、录像、范画、故事、游戏、音乐等)。以创造者的身份和学生一同进入教学情境中去。在这有声的环境氛围中,加强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无形中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感受美,认识美的兴趣。例如,教学《中国画.观赏鱼》一课时,在我的引导下,指导学生仔细观看各种鱼的图片,并说出这些鱼的可爱之处。惊喜之余,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不仅找到了自己满意的答案:金鱼的颜色艳丽,比目鱼的眼睛出奇,鲤鱼的鳞漂亮,鲫鱼的形状美丽等等,而且也感受到了颜色的美。但对小学教师来讲,并不等于就可以降低自己的专业技能,相反,还更应在拓宽专业知识面的情况下,注重技能的学习,正确理解这个“矛盾”的内涵。教师,只有具有精深的专业技能和广阔的知识,才能在未来的教学中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在教学实际中把相关的学科和社会知识包容进来,体现出知识的纵向性和关联性,体现新课程背景下对学科知识外延的扩展。
美术新课程却更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强调美术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培养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等,这些要求促使美术教师要紧跟社会发展,学习与美术课程相关的其他新技术、新知识,学习促进学生思维和人格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形成开放状的生态型知识结构,真正实现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三、树立全新教学观念,创造课堂和谐气氛
多年来,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支配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一教学模式始终没有落实,学生在学习和课堂上过于依赖教师和课本,自我主体意识较为淡薄,由于师生之间缺乏民主和谐的平等关系,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鉴于此,我认为,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主要的是改变“以我为主”的课堂教学理念。首先,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不过于依赖课本。由于学生过于依赖课本,主观能动性弱,创新意识淡薄,束缚在课本有限的知识内,很难展开想象的翅膀,学生只有加强主体意识,探索及创新精神才能生发出来。其次,要改变教师的传统形象,创造和谐有趣的课堂气氛。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神圣而不可冒犯”的,许多学生在思考回答问题前,首先揣摩老师是什么想法,有什么观点;在提问时老师有什么提示性语言;在评论学生发言时,老师是否流露出对错倾向性,这些都会成为学生选择自己思路时的依据。要培养学生独创性审美能力,老师一定要走下“神圣的讲台”,要让学生明白,老师在课堂上应该是学生独创思维的引导者、学生独创审美观点的总结者。最后,要消除学生心理顾虑,引导学生敢想敢说。在美术欣赏课上,很多学生由于爱面子、怕说错,长期以来养成了不愿意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每位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时,总是认真听他们叙述,以赞许的目光注视他们,最后用肯定和赞扬的语言加以总结。时间长了,培养出了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的能力,增强了他们的审美创造力。
初中美术教育论文【第二篇】
(一)启蒙性。
初中美术教育是美育的初始阶段,对学生美感的培养起着诱发和启蒙的作用。美术教育归根结底还是艺术的教育,艺术的教育没有边际,学生不可能通过几年的美术课的学习,就达到至高点。初中美术教育对整个美的教育来说,只是一个起点。初中美术教师应准确定位自己,通过几年的美术教育,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提高学生辨别美与丑的能力,提升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二)创造性。
美术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还要培养其创造美的能力,初中美术教育虽然是美育的初始阶段,但也应时刻牢记这一使命。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当前初中美术教育存在的困境分析
(一)对新课标认识不足,忽视美术的重要性。
新课标在课程的内容、教学理念等方面比原有课程有了更大的改进,而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美术教师很难意识到这一点,或已经意识到这一改变,却囿于各种因素,无法真正实施。他们或在课堂上放任学生自流,没有起到很好的引导和组织作用,或只草草讲述几句,连简单的示范也忽略不做,或因循守旧,仍以自我为中心,不管学生是否理解。除此之外,初中教育阶段学生疲于应付升学考试,往往把美术作为副科对待,师生缺乏对美术重要性的认识,一周一节的美术课还经常被其它所谓主课挤掉,导致美术教育在初中教育阶段名存实亡的现状。
(二)教学投入匮乏,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不够。
基于上述师生对美术的定位,美术课除了简单的一本书、一支粉笔、几个石膏像以外,再无其它教学设备可以利用。另一方面,美术教师对教学努力钻研不够,也是导致教学资源的匮乏原因之一。如,对农村学校而言,其具有浓厚乡土文化气息的剪纸、泥塑、编织等工艺,都可以作为美术教学的资源,都可纳入美术教学课堂加以利用,而我们在农村学校美术课堂上很少看到这些令人振奋又闪光的点。
(三)教学内容安排单调,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农村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学内容,教师具有绝对的主动权,他们想上什么就上什么,随意安排教学内容。甚至部分教师想当然地认为美术教育就是绘画,他们注重学生绘画技能的训练,而缺乏理论和欣赏水平的培养,久而久之,将美术教育与绘画等同起来,越来越远离美术教育的目的。此外,大多农村初中学校,都没有很好地给美术教师提供一个进修、交流的机会,导致部分教师固步自封,原地踏步,很难接近美术教育的前沿阵地,很难圆满地完成美术学科交予他们的任务。
三、加强初中美术教学水平的策略
(一)高度重视美术教育。
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提高对美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尽力克服一切困难,为初中学校配足配齐美术教师,实在存在困难的,可以通过进修、培训等方法培养一批合格的美术老师,承担美术教学。另外,严禁其它科目占用美术课的现象,确保一周一节的美术课上得保质保量。同时,出台必要的政策,督促学校及科任教师上好美术课,以避免美术教育随遇而安的现象再次上演。
(二)加大美术教学设备投入。
各学校应切实负起美术教育的责任,加大美术教学设施设备的投入,尽量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设备,适时邀请美术大家走进课堂,让学生亲身体验美术的魅力,争取让美术课成为学生美育培养的基地。
(三)深入挖掘乡村素材。
学校和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挖掘身边的素材,为我所用,通过民间剪纸、刺绣、编织等技术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艺术无处不在,并逐渐学会自己去感悟美、认识美,进而自己去创造美。
(四)强化学生审美教育。
在农村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强化学生的审美教育,而不要一味的交给学生绘画的技巧。审美教育更有接近素质教育的要求。另外,农村教学条件简陋,教师水平有限,在美术教学上更多地开展欣赏、礼仪等的教育,既能有效解决教学资源不足的难题,也对农村学生更具有实用性。
初中美术教育论文【第三篇】
>> 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性分析 把握教学原则,提高初中美术教学质量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美术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初中美术教学质量 浅析提高幼儿教学中美术教学质量的策略 提高高中美术课程教学质量的基本策略 提高高中美术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浅谈提高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质量的策略 如何提高初中美术课的教学质量 新课改下提高初中美术教学质量的几点对策 浅析提高凉山彝族地区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 浅谈高中美术教学质量的提高 提高高中美术教学质量的探究 如何提高高中美术的教学质量 新课标下初中美术教学质量的提升 以正确的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浅谈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与策略 浅谈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 初中地理教学质量提高的策略分析 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策略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教育 > 初中美术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分析 初中美术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分析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初中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那么,如何更好的开展初中美术教学呢? 关键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教学质量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能力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过的事的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已成为学校美术工作者的共识。只有不断拓展外延、丰富内涵。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才能赋予这一课程新的活力。
一、改革方法,激发兴趣
成功的教学方法是不仅是教授学生知识,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当成只传授知识的场所,教法简单化,教师讲,学生听,墨守常规,老一套,不变样,致使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以至学生失去兴趣,没有做到教书育人、培养才干、开发智力,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改革课堂的教学方法已是迫在眉睫。美术,表达的思想鲜明直观,描绘的形象生动,进行美育教育,促进学生智力和思想品德发展有其显著的特点。要发挥和扩大它的优势,就需要美术教师用于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将教学作为一种享受。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有些课程不能开展,这些课程教学只能有教师粗略的讲解,更有甚者只能让学生上自习,有时直接安排别的课程。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好好开展教学,没有条件要尽量创造条件,做到一切为了孩子。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样的课堂才是培养孩子兴趣的乐园,这样让学生在兴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就能收到最佳学习效果,充分发挥课堂活跃的优势作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现代化教育不能局限在死板的传授知识,应该是以兴趣为引导,利用情景教学的模式创设兴趣的课堂氛围,达到美育的目的。学生兴趣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美术教育要靠得当的教学方法去完成。所以要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培养学生兴趣。教师本身要有创造性思维,要思路活跃、方法新颖,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二、活跃气氛,积极参与
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学生们往往在幼儿时期就有着喜爱美术的天性,喜欢随意涂鸦,然而随着年龄的增大,大部分学生的绘画兴趣比以前下降了,这是为什么呢?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与我国现阶段的教育制度是息息相关的,虽然素质教育提倡学生要全面发展,但在高考的指挥棒下,素质教育也不得不面对尴尬的处境,我们的学生还是长期处于巨大的考试压力之下,对体育、美术等科目自然没有像数学、英语那么的重视,所以我们的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也就自然下降了。
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活跃课堂气氛,注重学生积极参与,注重使他们学会欣赏,注重过程而有意地淡化结果。让我们的学生能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下去发挥自己的天性,让他们能积极主动的去学习美术。要做到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首先,学校要强化对美育的培养。培养他们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其鉴赏美和分辨美丑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其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学生,多组织一些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美,去感受美,培养他们对美的追求,让他们从心底热爱美术,从而激发他们去创造美。淡化学习的结果,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下去学习美术。还可以通过一些鼓励机制来激励初中学生对美术的爱好。
三、思维培养,学会欣赏
一个人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表现能力正是在初中阶段培养出来的,这是一个人创造能力产生的基础,对个人未来的发展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上美术鉴赏课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事物之间的联系来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引导学生理解美术作品,以达到欣赏的目的。
例如,在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让他们能够领略到画中情景交融的意境,我先让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然后让学生来体会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意境。通过诗与画之间的对比与联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想象画对于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每次开学回来,在课堂上我总会让学生描绘假期的生活,这样有利于学生绘画语言的表达。当我要求学生绘画出他们假期的生活的时候,学生充分发挥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表现能力,画出了麦田、远山、道路、汽车和忙碌的人群等,内容丰富,形体正确,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也得到了初步体现。
四、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就得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允许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允许学生兴趣的不同方向,承认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承认学生对知识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强有弱,给学生以充分的尊重,从而培养其学习兴趣。
如:在八年级某课中,我要求学生临摹一幅书中的国画作品,有的同学就特别要求画竹子,有的要求画荷花,我没有犹豫很爽快地就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因为我知道如果这时候我很强硬的拒绝他们,硬要他们统一作业,虽然他们会按我的要求完成作业,但他们可能就因此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丧失了一些对美术的兴趣,自然也不会体验到美术学习过程中的愉悦。还有部分同学握着毛笔手就发抖,不敢动笔,于是我鼓励他大胆运笔,从最简单的开始,重在体验笔墨的情趣。不在于画的好坏。一节课下来,全班同学都很愉快地交了作业,尽管作业的质量不一,但我很高兴,因为我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体验了国画的情趣。学生的基础与接受能力有高低,因材施教,让学生在自己的起跑线上前进,相信自己学习国画的能力,体会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在许可的范围内向学生“妥协”一下,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结语
初中美术教育论文【第四篇】
美术欣赏是一种以美术作品为主要对象的特殊思维活动[2]。它是一种审美认识活动,也是一种审美创造活动[3]。要明确美术欣赏在学生审美能力发展中的作用,美术欣赏可以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美术欣赏可以陶冶思想情操、提高精神境界;美术欣赏是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最重要的途径。
2初中美术教学渗透环境教育
培养美术教师自身的环境意识
城镇和乡村的生活环境和教学环境是截然不同的,学生所形成的思维也是不相同的。然而教师也会因为自身环境的不同而改变。美术教师虽然拥有专业知识,但往往缺乏环境知识及环境教育的系统培训,因此自身环境意识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而教师作为环境教育的总体设计者和执行者,如果自身不具备环境意识,很难想象能够培养出具有一定环境意识的学生来。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有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转变教学观念,增强责任感和环境意识,将城镇和乡村的学生的思维相结合,或者是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相互交流,才能使环境教育取得最大实效。
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中学美术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对全体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鉴别美的能力,而不是把所有学生培养成为艺术家。作为美术教师,我们要承认学生的地区差异以及学生中存在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允许学生兴趣的不同发展方向,给学生以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消化和掌握知识,营造一个愉快、宽松又充满艺术情趣的学习环境,以培养学生参与美术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美术欣赏
美术作品欣赏教学,对教师来说是赏析,对学 生来说是欣赏[4]。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并提供必要的知识,不论是城镇还是乡村,我们都要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美术欣赏呢?
向学生累积知识
美术欣赏课的教学,需要基于问题的项目学习与合作学习,创设适当的模拟情境,并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不再仅仅是零散信息的积累,而是促进同学们开展社会性的互动学习。例如欣赏中国工艺美术,可以引人央视著名的《鉴宝》栏目场景来进行,创设鉴宝情境,让学生围绕“对讲台上的几件藏宝人作品作出你的专业价值判断”这一特定任务来进行相关学习。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用到其他一门或多门学科知识(比如历史和社会),这就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学科综合。使学生直接地、有目的地、有意义地参与到学习中,它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自己所需知识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不是让他们仅仅学习课程上讲授的特定内容。
大胆发言,善于表演
鼓励学生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是欣赏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这种描述是初步的,一开始可以要求学生用简单的词汇来描述,比如:愉快、幽默、崇高、庄重、恐怖与神秘……。慢慢的不在只是口头语言表达,还需要书面语言——用短文或短句进行表达。这就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欣赏和评述活动中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自发的欣赏进入自觉的欣赏[5]。避免学生一看到欣赏画就呆呆得等着老师来教,也避免了欣赏课成为教师的“表演课”。
通过意境,引发探究作品美
美术作品是通过造型的形式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意识,使观赏者在鉴赏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作品直观表现的情调,带领学生用探究的方法去领略作品的内涵美。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意境鉴赏是较为复杂的心理活动、感知活动,也是培养审美素养的重要实践活动[6]。
体会作品的组织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要学习多角度欣赏美术作品。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形式语言进行分析,包括构图、色彩、线条、材料、明暗、肌理等。通过分析美术作品的形式语言,学生就能够弄清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他们会懂得美术家使用的每一笔色彩、每一根线条都不是随意的,而是和作品的主题紧密联系的。
深刻体会作品的风格
让同学们学会体会作品的风格,感受自己的风格,感受艺术家的气质、个性,以及在作品中所倾注的感情和情绪。将作品的形式和艺术家的内在联系。例如:我国的花鸟画,是一门教学生的好课,它一般都强调作者的主观情感,寄托着画家的思想和追求,表现着画家的人格。所以,我国的花鸟画家较喜欢四君子题材,以此来言志。
4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