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程思政案例样例【最新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初中语文课程思政案例样例【最新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初中语文课程思政案例【第一篇】
(说明:其中删去的内容,用方框表示;增加或改动的内容,用红色黑体表示。)。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
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
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
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
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
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建设,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的科学(调换词序)。
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继承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与成。
功经验,借鉴各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
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致力于学生语。
文素养的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语文课程还应以弘扬民族文化,培育民。
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应有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
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
和运用祖国语文,(转移到下面“口语交际能力”后)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
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接上面一句)正确。
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
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
1
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
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
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
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
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
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
学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
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继承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适应。
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素养?。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现实生活。
的变化,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
要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
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
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
性和阶段性。
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2
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
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全面、协调地发展。
4、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
评价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审美。
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
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
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调换语序)。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学习科学的。
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为丰富的。
方法。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
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
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
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一、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3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
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
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
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提到句首)。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移到下一条句末)。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
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
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童谣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
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
的不同语气。
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三)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
识和感想。写周围的事物,写自己的想象。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自己感兴趣的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4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
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
想法。
第二学段(3-4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20001600个左右会写。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会使用字典、词典。
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移到句首)。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改为(五)综合性学习第5条)。
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对课文中。
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移到第4条句末)。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
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
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
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移到第2条句末)。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内容。背诵优秀。
5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
万字。
(三)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接第3条)愿意将自己。
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受的词句。
5、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冒号、引号。
6、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7、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养成向人请教、
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的习惯。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4、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5、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将(一)识字与写字的第5条后。
移过来)。
第三学段(5-6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4、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6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
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分解到下一条)。
3、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体会其表达效果。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
4、在阅读中揣摩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
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补充到下一条中)。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
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
好的理想。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了解文。
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
8、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
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
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
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常见应用文。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合并到上一条)。
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与下一条合并)。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
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的习作。
(四)口语交际。
7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做准备,做作简单的发言。
6、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
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
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
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美丑。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第四学段(7-9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
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
的速度。
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4、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3、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
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进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
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6、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7、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8
8、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
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9、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10、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
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1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
美情趣。
13、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
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4、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15、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三、写作。
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
达。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
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议论性文章,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
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
改加工等环节。
8、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
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9、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00字的习作。
四、口语交际。
1、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9
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3、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4、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5、在交流过程中,注意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
6、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7、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
力。
8、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
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
喜悦。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
的研究报告。
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
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
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一、19教材教科书编写建议(“教材”全部改为“教科书”)。
1.教材教科书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
来。应遵循课程标准,全面有序地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落实课程目标。
2.教材教科书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
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
4.教材教科书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
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5.教材教科书选文要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
质量的选文。
知识、课文注释和练习等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
10。
7.教材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
和阶段性,关注各学段的衔接。
8.教材教科书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灵活多样,避免模式化。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
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要内容适量,便于实施,体现语文课程特点。重视运用现代信。
息技术。
9.教材教科书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
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10、教科书编写应在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努力追求设计的创新和编写的。
特色。编写语言应准确、规范,插图应契合内容,装帧版式力求生动美观。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
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
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
等。
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传统文化,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
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2、各地区、学校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
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特别是人的资源因素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生成的资源因。
素。
3、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语文教学配臵相应的设备;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
学习活动。
4、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
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素养。
三、教学建议。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整合到下一段)。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
等对话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行。
11。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
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相辅相成。应尊重。
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钻研教材,不断。
学方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二)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
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
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
度,与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形成是融为一体的,是语文教学的重。
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
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四)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
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想象力,开发学生的创造。
潜能,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
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同时注。
意不同学段之间的联系和衔接,促进学生素养的整体提高。
1、关于识字与写字与汉语拼音教学。
义务教育学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学原则,讲究教学方法,以减轻学生负担。
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
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利用课外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
识字教学效率。
12。
每个学段写字教学都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
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
结合。
2、关于阅读。
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应。
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
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
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
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
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
读质量。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有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
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逐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
知识(如词语搭配、句子结构和语序以及常见的修辞方法等),但不必进行系统、集。
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
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
还应注意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卫生和用眼卫生。
3、关于写作。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
情实感。
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
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13。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
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选题,少写命题作文。加强对平时练笔的指导,
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指导。
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
力。
4、关于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
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努。
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
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提到第二段句末)。
重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中以。
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5、关于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
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调。
换顺序,移到下一段)。
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
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要加强教师在各环节中的指导作用。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提倡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开展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调换语序)跨。
学科内容的安排应围绕语文的听说读写等活动进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评价建议。
(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
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其的目的。
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
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应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
尤其应注意发挥其诊断、反馈和激励功能,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
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二)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14。
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
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应避免语文评价的繁琐。
化。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注意收集、积累。
的成长过程。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日常表现,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
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如,
自家长的信息等。
要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全面反映学生语文学习的状态及水平。语文学。
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
档案资料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除了等级或分数以外,还应用最有。
代表性的事实客观地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用最有代表性的。
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整合到上一段)。
(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实施评价,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及学生之间的互相相互评价。
公正的评价,促进每个学生认识自我,明确发展方向。的健康发展。要综合采用多种。
评价方式,考试只是评价的方式之一。
(四)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语文课程评价要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
的有机联系,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体现。
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避免只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要根据不同年。
龄学生的学习特点,以不同学段的目标为参照,抓住关键,突出重点。
根据各学段目标达成的要求,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五)具体建议。
(一)1.识字与写字。
1、汉语拼音能力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
读汉字、纠正地方音的情况。
15。
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识字查检字词的能力。
不同的学段应有不同的侧重。
3、关注学生日常识字的兴趣,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写字的评价要考察学。
生对要求会写字的掌握情况,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
积极性,不能简单地用罚抄的方式来达到纠正错别字的目的。
评价要有利于激发学生日常识字和写字的兴趣,关注学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
习惯,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纠正学生写错别字。
(二)2.阅读。
1、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
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趣味和能力。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语法、修辞。
知识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应从应用的角度进行考察。
2、朗读、默读的评价。
和文体的把握。
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
培养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评价默读,应根据各学段目标,要从学生默读的方法、速度、效果和习惯等方面进。
行综合考察。
3、精读的评价。
评价精读,要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
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移到句首)。
4、略读、浏览的评价。
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5、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
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根据文字作品形象性、情感性强的特点,可着重考察学生。
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16。
6、古诗文阅读的评价。
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的过程,考。
作为考试内容。的掌握程度。
课外阅读的评价,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根据各学目标要求的阅读量,通。
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展示等活动,考察其阅读量、阅读面,以及阅读的兴趣、品位和。
习惯。
(三)写作3.写作。
1、写作评价要根据应按照不同各学段的目标要求,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
展状况,。应重视对语言运用的评价,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
价,例如,内容是否充实、条理是否清楚、语句是否通顺,是否能运用在日常积累和。
课内外阅读中学到的词句、表达方法和修辞手法;否表达了真情实感,是否有写作的。
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移到前一句)。对有创新意的表达应予。
鼓励。
2、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不同学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
的材料,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什么材料,不仅要。
具体考察学生占有材料的丰富性、真实性,也更要考察他们占有各种获取材料的方法。
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
运用各多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
3、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对作文内。
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4、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方式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
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提倡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写作档案。
除了存留学生有代表性的课内外作文外,还应有关于学生写作态度、主要优缺点以及典。
型案例分析的记录,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
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评价方式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
至本段的第二句)。
(四)4.口语交际。
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的评价,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
态度。态度和表达交流能力,按照不同学段的要求,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
行,。应结合学生的课堂学习、日常生活以及其他专题活动(如演讲、表演、故事会。
17。
等)进行评价,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全面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
水平。
(五)5.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探究精神和创新意。
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
切磋,所以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评价的着眼点。
主要有是:
——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
——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
——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
——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
——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
——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
在评价时,要充分注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思路和方法。对不同于常。
的评价。
附录。
一、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包括中国现当代和外国优秀诗文)可由教材编者和任课教师补充推荐。
1、江南(江南可采莲)汉乐府。
2、敕勒歌(敕勒川)北朝民歌。
3、咏鹅(鹅鹅鹅)骆宾王。
4、风(解落三秋叶)李峤。
5、咏柳贺知章。
6、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
7、登鹳雀楼王之涣。
8、春晓孟浩然。
9、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王翰。
10、出塞王昌龄。
11、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12、鹿柴王维。
13、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18。
15、静夜思李白。
16、古朗月行李白。
17、望庐山瀑布李白。
18、赠汪伦李白。
1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20早发白帝城李白。
21、望天门山李白。
22、别董大高适。
23、绝句(两个黄鹂鸣柳)杜甫。
24、春夜喜雨杜甫。
25、绝句(迟日江山丽)杜甫。
26、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27、枫桥夜泊张继。
28游子吟孟郊。
29、江雪柳宗元。
30、渔子歌张志和。
31、塞下曲卢纶。
32、望洞庭刘禹锡。
33、浪淘沙刘禹锡。
34、赋得古原草白居易。
35、池上白居易。
36、忆江南白居易。
37、小儿垂钓胡令能。
38、悯农李绅。
39、悯农(春种一粒粟)李绅。
40、寻隐者不遇贾岛。
41、山行杜牧。
42、清明杜牧。
43、江南春杜牧。
44、乐游原李商隐。
45、蜂罗隐。
46、江上渔者范仲淹。
47、元日王安石。
48、泊船瓜洲王安石。
49、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
50、六月二十七日望湖醉书苏轼。
51、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52、惠崇春江晓景苏轼。
53、题西林壁苏轼。
54、夏日绝句李清照。
55、示儿陆游。
56、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57、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范大成。
19。
58、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范大成。
59、小池杨万里。
6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61、春日朱熹。
62、题临安邸林升。
63、游园不值叶绍翁。
64、乡村四月翁卷。
65、墨梅王冕。
66、石灰吟于谦。
67、竹石郑燮。
68、所见袁枚。
69、村居高鼎。
70、已亥杂诗龚自珍。
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
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童话:《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中外现当代童话等;
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中国古今寓言等;
故事: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等;
诗歌散文作品,如鲁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春水》等;
长篇文学名著,如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老舍《骆驼祥子》、笛福。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当代文学作品,建议教师从“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以及近年来发表的各类中外优。
秀作品中选择推荐;
科普科幻读物和政治、历史、文化各类读物可由语文教师和各有关学科教师商议推。
荐。
三、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一)词的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
助词、语气词、叹词。
二)短语的结构:并列式、偏正式、主谓式、动宾式、补充式。
三)单句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四)复句(限于二重)的类型:并列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转折复句、因。
果复句、假设复句、条件复句。
五)常见修辞格: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20。
初中语文课程思政案例【第二篇】
第一部分 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建设,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的科学(调换词序)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继承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与成功经验,借鉴各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语文课程还应以弘扬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应有积极的作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和运用祖国语文,(转移到下面“口语交际能力”后)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接上面一句)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语文课程还应重视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品德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继承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素养?。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变化,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与能力、过程和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字字”、“阅读”、“写作”(1-2年级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全面、协调地发展。
4、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调换语序)。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形成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一、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提到句首)。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移到下一条句末)。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童谣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三)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写周围的事物,写自己的想象。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自己感兴趣的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第二学段(3-4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20001600个左右会写。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移到句首)。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改为(五)综合性学习第5条)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移到第4条句末)。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移到第2条句末)。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接第3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象,注意表现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受的词句。
5、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冒号、引号。
6、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7、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养成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的习惯。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4、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5、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将(一)识字与写字的第5条后移过来)。
第三学段(5-6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4、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分解到下一条)。
3、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体会其表达效果。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
4、在阅读中揣摩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补充到下一条中)。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8、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常见应用文。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合并到上一条)。
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与下一条合并)。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7、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四)口语交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做准备,做作简单的发言。
6、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针对学习和生活中相关遇到的问题,学习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美丑。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第四学段(7-9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4、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3、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进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6、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7、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8、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9、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10、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1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13、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4、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15、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三、写作。
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5、写记叙文记叙性文章,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议论性文章,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8、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9、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10、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四、口语交际。
1、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3、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4、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5、在交流过程中,注意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
6、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7、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8、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
一、19教材教科书编写建议(“教材”全部改为“教科书”)。
1.教材教科书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遵循课程标准,全面有序地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落实课程目标。
2.教材教科书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教材教科书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
4.教材教科书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5.教材教科书选文要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生动活泼,适合学生学习。要重视开发高质量的选文。
6.教材教科书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知识、课文注释和练习等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
7.教材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要注意体现基础性和阶段性,关注各学段的衔接。
8.教材教科书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灵活多样,避免模式化。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要内容适量,便于实施,体现语文课程特点。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9.教材教科书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10、教科书编写应在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努力追求设计的创新和编写的特色。编写语言应准确、规范,插图应契合内容,装帧版式力求生动美观。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
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传统文化,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2、各地区、学校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学校应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特别是人的资源因素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生成的资源因素。
3、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
4、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素养。
三、教学建议。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整合到下一段)。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行。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相辅相成。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钻研教材,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科书,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二)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与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形成是融为一体的,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四)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想象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同时注意不同学段之间的联系和衔接,促进学生素养的整体提高。
1、关于识字与写字与汉语拼音教学。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学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对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1-2年级要多认少写。要贯彻多认少写的识字教学原则,讲究教学方法,以减轻学生负担。
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利用课外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每个学段写字教学都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2、关于阅读。
阅读是搜集处理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有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逐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如词语搭配、句子结构和语序以及常见的修辞方法等),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
还应注意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卫生和用眼卫生。
3、关于写作。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1-4年级第一、第二学段可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以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4、关于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
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提到第二段句末)。
重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中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5、关于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调换顺序,移到下一段)。
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要加强教师在各环节中的指导作用。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提倡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开展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调换语序)跨学科内容的安排应围绕语文的听说读写等活动进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评价建议。
(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
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其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应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尤其应注意发挥其诊断、反馈和激励功能,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二)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应避免语文评价的繁琐化。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注意收集、积累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发展的资料,提倡采可用成长记录袋等各种的方式,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日常表现,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如,关于学生平时表现和兴趣潜能的记录、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结、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等。
要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全面反映学生语文学习的状态及水平。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档案资料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除了等级或分数以外,还应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客观地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整合到上一段)。
(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实施评价,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及学生之间的互相相互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社区机构等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在实施评价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促进每个学生认识自我,明确发展方向。的健康发展。要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考试只是评价的方式之一。
(四)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语文课程评价要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避免只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特点,以不同学段的目标为参照,抓住关键,突出重点。
根据各学段目标达成的要求,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五)具体建议。
(一)1.识字与写字。
1、汉语拼音能力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音的情况。
2、评价识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状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识字查检字词的能力。不同的学段应有不同的侧重。
3、关注学生日常识字的兴趣,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写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要求会写字的掌握情况,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不能简单地用罚抄的方式来达到纠正错别字的目的。
评价要有利于激发学生日常识字和写字的兴趣,关注学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习惯,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纠正学生写错别字。
(二)2.阅读。
1、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要关注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也要关注其阅读材料的选择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趣味和能力。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语法、修辞知识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应从应用的角度进行考察。
2、朗读、默读的评价。
朗读评价的总要求是考察学生能否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评价学生的朗读,应注意对内容的理解,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表达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培养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评价默读,应根据各学段目标,要从学生默读的方法、速度、效果和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3、精读的评价。
评价精读,要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重点视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注意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根据各学段的目标,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移到句首)。
4、略读、浏览的评价。
评价略读,重在考察学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5、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
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根据文字作品形象性、情感性强的特点,可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在第四学段,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6、古诗文阅读的评价。
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方面的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的掌握程度。
课外阅读的评价,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根据各学目标要求的阅读量,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展示等活动,考察其阅读量、阅读面,以及阅读的兴趣、品位和习惯。
(三)写作3.写作。
1、写作评价要根据应按照不同各学段的目标要求,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语言运用的评价,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例如,内容是否充实、条理是否清楚、语句是否通顺,是否能运用在日常积累和课内外阅读中学到的词句、表达方法和修辞手法;否表达了真情实感,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移到前一句)。对有创新意的表达应予鼓励。
2、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不同学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什么材料,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材料的丰富性、真实性,也更要考察他们占有各种获取材料的方法。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多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
3、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而且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4、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方式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提倡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写作档案除了存留学生有代表性的课内外作文外,还应有关于学生写作态度、主要优缺点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的记录,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
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评价方式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级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前移至本段的第二句)。
(四)4.口语交际。
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的评价,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态度和表达交流能力,按照不同学段的要求,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应结合学生的课堂学习、日常生活以及其他专题活动(如演讲、表演、故事会等)进行评价,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全面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五)5.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这种探究,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所以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评价的着眼点主要有是:
——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
——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
——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
——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
——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
——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
在评价时,要充分注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思路和方法。对不同于常规对有新意的思路和方法表达以及有特点的展示方式,尤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积极的评价。
附录。
一、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课程标准》中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段),合计240篇(段)。此处仅推荐古诗文120篇(段),其余部分(也包括中国现当代和外国优秀诗文)可由教材编者和任课教师补充推荐。
1、江南(江南可采莲)汉乐府。
2、敕勒歌(敕勒川)北朝民歌。
3、咏鹅(鹅鹅鹅) 骆宾王。
4、风(解落三秋叶) 李峤。
5、咏柳 贺知章。
6、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王之涣。
7、登鹳雀楼 王之涣。
8、春晓 孟浩然。
9、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王翰。
10、出塞 王昌龄。
11、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12、鹿柴 王维。
13、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15、静夜思 李白。
16、古朗月行 李白。
17、望庐山瀑布 李白。
18、赠汪伦 李白。
1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20早发白帝城 李白。
21、望天门山 李白。
22、别董大 高适。
23、绝句(两个黄鹂鸣柳) 杜甫。
24、春夜喜雨 杜甫。
25、绝句(迟日江山丽) 杜甫。
26、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27、枫桥夜泊 张继。
28游子吟 孟郊。
29、江雪 柳宗元。
30、渔子歌 张志和。
31、塞下曲 卢纶。
32、望洞庭 刘禹锡。
33、浪淘沙 刘禹锡。
34、赋得古原草 白居易。
35、池上 白居易。
36、忆江南 白居易。
37、小儿垂钓 胡令能。
38、悯农 李绅。
39、悯农(春种一粒粟) 李绅。
40、寻隐者不遇 贾岛。
41、山行 杜牧。
42、清明 杜牧。
43、江南春 杜牧。
44、乐游原 李商隐。
45、蜂 罗隐。
46、江上渔者 范仲淹。
47、元日 王安石。
48、泊船瓜洲 王安石。
49、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50、六月二十七日望湖醉书 苏轼。
51、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52、惠崇春江晓景 苏轼。
53、题西林壁 苏轼。
54、夏日绝句 李清照。
55、示儿 陆游。
56、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57、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 范大成。
58、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 范大成。
59、小池 杨万里。
6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61、春日 朱熹。
62、题临安邸 林升。
63、游园不值 叶绍翁。
64、乡村四月 翁卷。
65、墨梅 王冕。
66、石灰吟 于谦。
67、竹石 郑燮。
68、所见 袁枚。
69、村居 高鼎。
70、已亥杂诗 龚自珍。
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童话:《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中外现当代童话等;
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中国古今寓言等;
故事: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等;
诗歌散文作品,如鲁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春水》等;
科普科幻读物和政治、历史、文化各类读物可由语文教师和各有关学科教师商议推荐。
三、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一)词的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叹词。
二)短语的结构:并列式、偏正式、主谓式、动宾式、补充式。
三)单句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四)复句(限于二重)的类型:并列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转折复句、因果复句、假设复句、条件复句。
五)常见修辞格: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初中语文课程思政案例【第三篇】
摘要:时代发展需要创新型的人才,教育改革关注创新意识的培养,初中语文教学应该利用课后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语文创意作业设计,旨在给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创意作业设计分析。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给学生解决疑惑、讲解知识这样一个互动的过程,而课后作业属于教师检验学生课堂知识掌握情况的主要方法,对学生把学习到的语文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十分有利。所以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要针对班级当中各个层次学生的现状,合理设计作业,这也是新课改提出的基本要求。下面将进一步阐述初中语文创意作业设计。
1.教师方面。在作业设置方面,存在着十分严重的应试色彩,不包含写作作业,其他作业全部都放眼在语文积累以及语言练习方面,重点是单一的练习,要求学生根据统一的模式实施。作业处于一个密闭的环境当中完成,具有特别显著的学科本位现象。
2.学生方面。学生成为了学习的奴隶,学生情感在作业过程中丧失,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更无从谈起,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个性。在新课标当中明确指出,大量的题海,以及独立复杂的字和词以及句子盛行,存在着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1.设计开放性的作业。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是开放同时富有活力的,因此,课后作业设计一定要遵循开放性这一原则,使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体会到语文这门课程的特点。使用本地资源,灵活地设计作业。
不一样的地区其特点和资源也存在差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优势,把其融入到作业设计当中,这样既能够提升作业设计的灵活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还可以使学生对于自己的家乡更加了解和热爱。通过学习《济南的冬天》,让学生留意本地的冬天和地域特点,进而在提升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对于课文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
阅读属于语文课堂教学中重点内容之一,但是只在课堂中阅读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加强课外阅读,让学生阅读具有教育意义的书籍,不断丰富其语言。并且针对每次课外阅读情况书写相应的读书。
报告。
要求其内容简单明了主题明确方便讨论。
例如,在学习《唐雎不辱使命》这一课程之后,教师应该安排在课余时间采集和本课主人公有关的资料,然后书写一份读书报告,进行交流,这样既能够降低学生的作业压力,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学习到更加丰富的知识,不断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
2.设计趣味性作业。兴趣属于学生积极学习的不竭动力,而学生对于作业存在畏惧心理的原因就是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几乎全部一样,十分枯燥。教师想要增加学生做作业的主动性,在设置作业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兴趣当作出发点,让作业拥有趣味性,让学生愿意主动地去完成作业,进而不断加强学生作业的质量,达到巩固学习这一目标。例如,在学习《香菱学诗》这一课程之后,教师应该让学生去了解红楼梦这本名著,同时采集和香菱相关的资料,思考香菱学诗的核心,以及黛玉与香菱二者的关系,这种带有探索意味的内容十分有趣,能够从根本上增强学生研究问题的热情。
3.分层设计作业。每个学生对于知识消化和吸收的能力存在差异,学习成绩也存在一定的差别,所以,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重视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将全部学生分成成绩优秀的学生和成绩中等的学生以及成绩较差的学生这三个层次。
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根据每个层次学生情况分别进行设计,教师在设计分层作业的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一个班级当中成绩优秀和较差的学生所占比重较小,成绩中等的学生占有较大比重。因此,教师应该尽可能地设计能够满足中等生要求的作业,这样能够将作业的激励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让所有学生均能够体会到成功解决问题的快乐。除此之外,针对那些掌握知识速度较快的学生,可以适当减少作业量,针对那些成绩不好同时不愿主动完成作业的学生,适当增加作业量,进而使其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提升。
4.学生自主选择作业。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一定要将主动权放到学生的手中,尽可能地让作业多样化,具有一定的梯度,使每一位学生均能够选择符合自身学习情况的作业,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具有创意性的作业。
通过本文对初中语文创意作业设计的进一步分析和阐述,使我们了解到,当前初中语文创意作业设计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设计趣味性的作业和设计开放性的作业,以及设计分层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这些方式不断提升初中语文作业的创意性,使其满足每一个学生对于作业的需求,将作业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因此,希望通过本文对初中语文创意作业设计的进一步阐述,能够给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周纪容人教版初中语文小说课文后作业认知过程维度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5,02:5-6。
[2]张应鑫海南省农村初中语文作业设计探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5,01:8-9。
初中语文课程思政案例【第四篇】
作业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相关学科知识知识、提高自身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他们良好学习习惯、促进个性发展的重要手段。传统的作业功能被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丢弃了作业应为学生培养多种能力的发展性功能。
所谓作业的个性化设计,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自行设计、选择、确定适合自己需求的作业题目、内容及其数量,按一定的计划和要求独立完成。作业的个性化的作业设计要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要以自身水平为选题尺度,活化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评价中促交流,教师的批阅与评价是个性化作业设计的生命源泉,要多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既要多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还要紧密联系生活。新课程实施以后,作业的价值被重新审视,其功能被拓展,其中个性发展的功能已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探讨如何设计个性化的作业已开始成为热点。笔者长期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现就个性化作业的设计,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和广大教师交流学习。
作业的个性化设计,要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围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体现学生个人价值展开。勿容置疑,初中阶段的学生课程明显增多,学习任务明显加重。相对于小学阶段,语文这门学科在学科分量多多少少有所下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逐渐降低。当然这也和语文老师的教学有关,老师布置的作业多为背诵、做题、写作等,这样的作业方式显然既费时又费力,枯燥乏味。老师负责布置作业,学生负责完成,学生参与作业设计不够,就更加别说什么个性化设计了。所以优秀的语文教师,不是以学生语文成绩提高了多少为标准,而是看看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否提高。有了作业的个性化设计以后,学生可以把自己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如“难关”和“困惑点”设为作业内容,也可以把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设为作业内容,这样的作业既可以查漏补缺,攻克难关,也可以挖掘学生自身学习潜能,深入探究问题,满足自己的学习兴趣,体现个人价值。显然,让学生自主设计作业,自己来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既可以避免作业的划一性所带来的“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也可以避免为了“按时完成作业”,抄袭别人的作业或乱做一通敷衍了事的现象。又可以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充分自主、自由的学习时间、空间,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体验到做作业的快乐,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此同时,作业变成了学生自己的作品,变成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展示自己学与思、才与情的场所,成为学生展示自我、发展个性的舞台。
作业的个性化设计,其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一些学生的优秀作业的个性化设计,可以极大地活化他们思维训练形式。作业的个性化设计,是分层次教学的一种独特方式,是因材施教的一种有效尝试。它集中了学生的智慧,让学生之间互相检查课堂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学生可根据对方水平把握出题的深度和难度,同时在给对方出题的过程中又是对自己所学知识的自查。这是一种作业教学中的创造性设计,有利于帮助学生消化课堂所学知识点,及时复习记忆点,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对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很有好处。
教师的批阅与评价是“作业个性化设计”的生命源泉,也就是说学生的设计题做得究竟好不好,教师的检查必不可少。对比较好的设计题,教师要在课堂上分析“好”在何处,“巧”在哪里,在表扬的基础上倡导其他同学也学会创造性设计;对设计不好的,要分析“弊”在何处:或难或易,或重复,或雷同;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语文题设计较好,但接下来的落实环节不好等,或表达不准确,要以理服人。以评价促设计,以评价促创新,在评价中促交流,这是作业个性化设计的良好循环。
作业的个性化设计,要建立在相互交流、积极合作的基础上。如果作业的个性化设计只是一个人的独角戏,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学生之间在作业设计时,能够相互交流,积极合作,这是学习中的一种很好的模式。你有一种技巧,我有一种技巧,如果不交流,我们都只拥有一种技巧,但如果交流了,你我就拥有两种技巧,这就是开放与交流的回报。此外,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设计作业。如两位同学或者小组间彼此设计一些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作业题”来考考对方,按“要求”完成后,彼此间再进行批阅和探讨。这种设计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智慧,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个性化作业是是课堂的延伸,是较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是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是在传统作业的基础上继承其优点克服其缺点而发展起来的语文教学作业设计。所以,作业的个性化设计务,要尽量保持传统作业的优点,力求克服传统作业的弊端。
在语文教学中,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这种情况特别突出。另外有些作业题目将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以及丰富的生活硬生生和实践隔离开来,就语文对语文,浪费了取之不竭的生活语言,忽视了多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作业的个性化设计,就可以让学生做到多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有利于健全他们的知识体系,让他们成为全面健康的人。要保持传统作业的优点,还必须与生活联系,发掘学生潜能,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全面优秀健康的人才,作业的个性化设计因为给学生提供了选择作业形式或内容的自由,照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有利于每个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语文作业的个性化设计,是对传统作业的升级,与时俱进,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大力展示学生个性,真正把语文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结合在一起,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活化思维习惯、加强团队合作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初中语文课程思政案例【第五篇】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实施,语文课程标准也在不断完善。作为中学阶段重要的一门学科,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我深切感受到语文课程标准的初中心得,这不仅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积极影响,也对我自己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与体会。
第一段:标准的体系结构。
语文课程标准初中心得的第一点是,它具有明确的体系结构。整个标准由目标、内容和要求三个部分组成,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目标部分明确了学生学习语文应当达到的几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内容部分针对不同年级的学习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内容安排,要求部分列举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这种结构上的明确性,使得教师可以更加精确地安排教学内容,确保教学进程的合理性。
第二段:引导学生的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初中心得的第二点是,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标准明确提出了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其中包括语文知识与技能、语文思维与方法、语文情感与价值观等多个方面。这些要求的提出,鼓励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写实践、语文活动,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语文知识和技能,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实践操作,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第三段:注重阅读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初中心得的第三点是,它注重阅读教育。标准明确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要广泛阅读各类优秀文学作品和非文学作品,通过阅读,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与能力。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经常通过给学生分发文学书籍、阅读指导手册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阅读的好习惯。这样的注重阅读教育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也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人文精神。
第四段:鼓励合作学习与创新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初中心得的第四点是,它鼓励合作学习与创新思维。标准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要重视合作学习,通过小组活动、讨论和合作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同时,标准也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与创新实践,通过开展创新课题、作文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我的教学中,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和创新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第五段: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初中心得的第五点是,它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标准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教学的个性化,关注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表达能力。在我的教学中,我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为他们提供多种学习方式和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通过这样的个性化教学,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术能力得到了提高,他们更加愿意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语文学习的效果也更加明显。
总结。
综合来看,语文课程标准的初中心得在实际教学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通过明确的体系结构、培养实践能力、注重阅读教育、鼓励合作学习与创新思维以及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等方面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为学生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指导和学习方法,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师,我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与时俱进,把握好语文课程标准的初中心得,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成长成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初中语文课程思政案例【第六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20xx年7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了,由此,许多版本的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也应运而生了。比如人教社的新教材、语文出版社的新教材、江苏教育出版社的新教材、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新教材,等等。这对我们初中语文教师来说是一件大事。许多新的教育理念,新的。
教学。
原则都在课程标准以及新教材中体现出来。因此,学习《课程标准》,把握课程标准,把《课程标准》中的思想体现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就成了当前我们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件大事。
当然,有些教师会认为,执行《课程标准》是几年以后的事情,我现在就按照教学大纲教书就可以了。这种想法错了。因为《课程标准》中的许多观念已经渗透到当前的语文教学之中;而且,《课程标准》代表着近一段时间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下面,我就我学习《课程标准》的一些体会,和老师们交换一下意见。
语文《课程标准》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前言;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实施建议;第四部分:附录。这个标准,是九年一贯的,把小学到初中毕业的九年分成了四个学段。第一部分:前言。
前言的总论部分,首先论述了现代社会对公民的要求,这也就是语文教学所要承担的责任。“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要向着这个方向努力。
总论部分还论述了《课程标准》的制定原则。一个最根本的原则,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里要强调一个问题,语文是交际工具,交际的内容就属于文化范畴。所以说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要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行熏陶感染,要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这其中,要强调文学教育,只靠语言、文字,实用文的阅读和写作,无法全面完成语文课程的任务。文学教育在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行熏陶感染方面,在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方面,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作用。
再谈一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争议问题。“工具性”的基本内涵和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的科学主义思潮相通,这一思潮是以追求实用的唯功利主义的科学观为基础的。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当年提出“工具性”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在今天看来,仍然有它的现实意义。但是片面强调“工具性”,的确产生了相当程度的消极影响,于是语文界对此进行了反思,提出了“人文性”的口号。放眼世界范围的教育领域,20世纪的大半个世纪里,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思潮的论争始终没有停止过。国外两大思潮的论争和我国语文教育界“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争议,是社会及教育发展到一定时期必然产生的现象。“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的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实际上,语文课程这两个方面的特点是统一的,科学与人文的统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可以成为人们的共识。总论部分第二节,论述了“课程的基本理念”。共四个方面。(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解释两个概念,一个是“全面提高”,一个是“语文素养”。
全面提高,就是《课程标准》所设计的课程目标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力争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这一目标,获得现代公民都必须具备的基本语文素养。另外,要全面发展,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不能偏废。
“能力”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有的心理学书籍定义为:“足以使人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特征。”
“素养”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平日的修养”,《辞海》解释为“经常修习培养”,也就是说,“素养”属于个人“修养”问题。对于“修养”,《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辞海》的解释为:指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所达到的一定水平。如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修养、文学修养。
从上述工具书关于“能力”和“素养”的解释来看:
“能力”是指人能胜任、能完成某项工作的自身条件(应该包括心理和生理的条件),重在“功用性”。
“素养”是指人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修习培养)在某一方面所达到的高度,包括功用性和非功用性。
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的说法“语文能力”是指读写听说的能力。《课程标准》所提的“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语文能力”包含在其中。(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教育有以下三点特点应该引起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注意。
1、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把语文课程和自然科学类的课程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语文课程的内容中,具有大量的具体形象,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感情和主观色彩。人们对于语文材料的理解,应该有一致的地方,否则人际交流就无法进行。但是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各人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体悟的角度等方面的差异,面对同样的作品,特别是文学作品,人们会有不同的理解或感受。这是完全正常的,正如人们常说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因此,语文教学特别提倡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也特别需要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
同时要注意,开卷可能“有益”,也可能“有害”。即使是“有益”的作品,其“含金量”也有差异。因此,为了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多受益,提高效率,必须重视对于语文教学内容的认真选择。2、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语文课程的目标主要指向于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也就是读写听说的能力,不是要帮助学生掌握一个由若干概念、规则、原理构成的理论系统,也不是要系统地传授有关语言、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的知识。当然,语文教育是有理论的支撑的,语文课程“实践性很强”,不是只要求实践操作,它会涉及到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逻辑、文学等知识,也可能接触到有关人生、社会、自然方方面面的知识和思想观念。但是语文课程“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不能用例子来图解原理。3、学生学习母语重在感性把握。
学生在语文课程中学习的是母语,不是外语。学习母语和学习外语在方法上是应该有所不同的。
学生学习外语,在起始阶段,缺乏这种语言的语感基础,学习的资源和实践的机会比较少。因此,少不了要学习语音语法知识、文化背景知识,要对词句结构和语言材料进行一些理性的分析和解释,要围绕这些知识和规则进行大量的练习。
学生在学校学习母语,在学前就已经具有了母语的语感基础,学习母语的主要任务,是从口语转向书面语,培养书面语的语感。而且,学习母语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都非常丰富。所以,学习母语不需要像学习外语一样,从学习语音和语法知识入手,围绕这些知识进行反复操练,用大量机械性的操练来强化对知识的记忆。(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倡导自主学习,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开展合作学习,要给学生群体一个共同的任务,让每一个学生在这任务中积极地承担个人的责任,学生在学习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遇到问题能协商解决,能通过沟通解决群体内的冲突,对各个人分担的任务进行群体加工,对活动的成效共同进行评估,通过合作,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合作精神。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探究学习的主要特征是“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课程改革要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课程内部各部分之间割裂的状况。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在语文课程中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在其他课程、其他场合中也可以学到语文,拓宽学语文、用语文的天地。
实行课程改革,要增强课程的资源意识。语文课程的资源是丰富的。各地学校教学设备方面的条件可能不一致,但是具有的课程资源可能都是丰富的,只是特点不同而已。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需要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胆识、智慧和辛劳,也需要学校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语文课程改革要加强现代意识,要引进现代教育技术。新技术新方法在开始阶段可能是幼稚的,但是如果没有初级阶段的幼稚,就不会有将来的成熟。
《课程标准》的第二部分是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的设计思路是九年一贯,整体设计,尽可能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所以整个目标系统分为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两部分。就目标设计的结构框架说,纵向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这三个维度,但这是隐性的线索;横向则是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这是显性的呈现。其中综合性学习属于学习方式,与前四个方面的内容不在一个层面,在现阶段特别需要予以重视,所以把它专门列出,加以强调。下面我们分类学习一下各项目标的有关内容。(一)识字与写字要注意三点:1、要注意阶段目标的连贯性。
初中阶段的三项目标,都是在小学的基础上一步步达成的。(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在小学阶段,要求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要求学生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而小学阶段,只要求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小学阶段,要求学生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阶段目标的连贯性体现得非常突出。
2、要注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在“识字与写字”教学领域的综合体现。
比如,在小学1—2年级,就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这就是侧重于“情感态度”的目标。认识汉语拼音、具有相应识字量、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偏旁部首等,就是“知识和能力的目标”。多种检字方法的掌握,就属于“过程和方法”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可能是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提出来的,但是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都要坚持贯彻。
在“识字与写字”教学方面,尤其要注意学生的情感态度。
学生学习识字写字,就是为了掌握一种交际工具,有没有情感态度的要求呢?我们认为,工具是被人所掌握的,使用工具的人就有一个情感态度的问题;而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尤其是我们的汉字,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所以在识字写字方面,同样应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有鉴于此,《语文标准》中首先加强了在情感态度方面的要求,这首先表现在重视识字写字的兴趣和良好习惯的培养,第一学段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第二学段提出“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以此为前提,强调逐步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到第四学段实现“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为了落实美育方面的要求,注意通过识字写字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在第一学段提出“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但仅限于朦胧的感受,在第二学段开始要求“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通过书法练习,要求“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3、要注意“识”“写”要求分开,提出“认识”和“学会”两种目标。
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关键是要建立现代阅读理念。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目标,在理念上有比较大的变化。现代的阅读观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的阅读同样也应该这样理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这一阅读理念,是以现代对话理论为基础的。对话理论认为,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这种对话和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条件的,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读者的阅读,尤其是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正是一种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创造的过程。所以读者绝对不是消极被动的,读者也是文学活动的主体。
现代对话理论已经被许多国家的教育家认同,并吸收到政府制定的母语教育有关文献之中。例如,美国宾西法尼亚州阅读能力评估咨询委员会给阅读所下的定义是:“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构建意义的实质是读者激活原有的知识,运用阅读策略适应阅读条件的能力。”英国的英语课程大纲关于阅读的表述是:“应鼓励学生做充满热情的、独立的、反思的阅读者。”“应指导学生具体深入地思考读物的质量和深度,鼓励他们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对作品的情节、人物、思想、词汇和结构作出反应。”加拿大语文课程标准认为:“应该着重强调阅读活动并非仅仅为了获取信息、汲取知识。编排周详的阅读课程,会为学生们提供许多旨在为了愉悦、为了自我发现、自我充实的阅读机会。”因此,在制定《语文标准》阅读目标的时候,充分顾及了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
在这种阅读观念的指导之下,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注意:
第一,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如学生与作者(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作者的对话,学生、教师与教材编者的对话等,这些都为学生的个体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但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构建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从这层意义上说,我们的语文课本首先不是教本,而是读本。
第二,要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既然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就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个性的反应,如对文本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作出反映,确认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作出富有想象力的反应甚至是“突发奇想”,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作者的意图进行比较,为文本的内容和表达另作设计等等。在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中,不要刻意去追求“标准答案”。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
第三,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一般来说,教师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他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人生经验、审美水平要高于学生,他可以起到向导的作用,但绝对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过去流行一种“谈话法”教学,是由教师预设好结论,然后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猜测,这其实仍是一方强行灌输、一方消极接受的方式,与阅读作为一种对话的本质是背道而驰的。此外,课堂阅读教学在一个集体中实施,与完全个人化的阅读毕竟不同,这里还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因此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也十分重要。
第四,实现阅读的教学目标,还要注意培养语感,注重积累。
为实现这一指导思想,首先要从阅读的数量着手。这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扩大阅读面。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扩展自己的阅读面”,“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二是规定课外阅读数量。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以后逐年增加,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第四学段阅读量有了显著的增加,并扩大了阅读范围。比如,阅读一般现代文,由6年级的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提高到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背诵优秀诗文的数量,由5—6年级的60篇增加到80篇,阅读总量由5—6年级的100万字提高到不少于260万字,并明确规定“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也就是说7—9年级要阅读的名著总量将不少于6—9部。九年累计,应达400万以上。这一数量,是在作了一些调查研究后确定的,大多数教师反映能够达到。《语文标准》还倡导读整本书,并在“附录”中提出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古人有一种很好的写作理念,认为写作应该从写“放胆文”起步,逐渐过渡到写“小心文”,即在学习写作的初始阶段,不必强调种种规矩,应让孩子放胆去写,就像初学走路的婴幼儿,首先是要他有勇气,迈开步子自己走路,不要别人扶,这时候什么走路的规矩和技巧对他来说毫无用处。因此,在低年级不必过于强调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差异,应该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解写作的神秘感,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我手写我口”。我们认为,在低年级,学生即使没有作文的意识也不要紧,要紧的是让学生敢于写。强调这一点,在中小学普遍存在写作恐惧心理的今天,更具有现实意义。
学生的写作,还要贯彻让学生说真话。由于不良学风、文风的影响,作文说假话早已成风。1998年某省的高考作文试卷,据抽样调查,竟然有不少作文都出现在“父母双亡”的“考验”下“战胜脆弱”的假话,以至引起整个社会的震惊和批评。作文说假话,在古代是不足为怪的。我国古代训练写八股文,就要求不说自己的话,要“代圣人立言”。这种八股文是假大空的鼻祖。封建社会的这种作文训练,所培养的只是学舌很巧妙的“人形鹦鹉”,“或大或小的官吏”以及“教读为生的儒学生员”。而现在,如果对作文说假话的现象熟视无睹,那么我们就会重蹈封建八股教育之覆辙,不仅使学生养成假话连篇的不良文风,而且造成学生“作文是一套,内心是另一套”的双重人格。强调写真情实感,极有利于克服学生中作文普遍存在的假大空的毛病。说得重一点,这种毛病不是一个作文的问题,而实质上是对青少年人格的扭曲,对其个性的健康发展是极其有害的。
当然,并不是说,学生在作文中说的是真话就行,还应该有正确的引导。据报纸介绍,去年某县初一学生统测,作文题目是“20年后的我”。近两千人中,除了少数学生选择当教师等职业外,绝大多数学生选择当县长、市长以及经理、老板,为的是“自己拥有高档小轿车、住高级别墅,把父母接到城里好好享受,把兄弟姐妹的工作安排好……”这些学生确实说了心里话,这些话过去人们是羞于启齿的,现在他们公然堂而皇之地说出来了。对于这样的心里话,必须注意正确引导。这个例子生动地警戒我们,要密切关注学生作文的价值取向。
《语文标准》特别重视鼓励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造假,是对作文最起码的要求;写出个性,有创意,才是作文的关键所在。
《语文标准》还强调,作文要“运用联想和想象”,要“写想象中的事物”,要写“想象作文”。
当前,社会上批评学生的作文模式化严重,连说假话,也是异口同声,千人一腔。造成这种情况,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学生缺少想象力,特别是缺乏创造想象力。
想象是在头脑中改造旧表象,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当展开想象时,记忆中的表象由模糊变为清晰,由单薄变为厚重,新形象随着旧表象的改造而不断生成。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学生的想象之鸟一旦高飞,脑中会浮现出新颖生动的意象。每有一次这样的作文,想象力便得到一次锻炼,生命体验便得到一次拓展,创新的萌芽便又一次破土而出。想象能力是构成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爱因斯坦就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情感在想象中如同炼钢炉中的燃料和炉火,没有它,就不会有高温,也就炼不出高质量的合金。二是要有丰富的记忆表象储存。这些记忆表象是想象的材料,正如贵重的合金需要许多贵重的金属作为原料一样。
《语文标准》依然强调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写作能力。到了初中阶段,根据文体特点也提出了一些写作要求:写记叙文,作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作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作文教学,一向重视实用,忽略自我表现、发展个性。有些同志再三强调作文要切合实用,培养书面语言的交际能力,对“北海之夜”、“雨后”等抒发主观感受的作文题目,很不赞成。
现在,《语文标准》根据国际上作文教学发展个性与适应实际需要并重的大趋势,提出我国作文教学要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能力,这是完全正确的;与此同时,继承重视实用的传统,继续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实际需要的写作能力,也是必要的。《语文标准》力求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使它们互相促进,和谐发展。
《语文标准》注重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步发展。
当前,学生写作能力较低,一般表现在语感较差,语病较多,思路落入俗套,思维陷于混乱,大都是语言、思维方面的问题。因此,作文教学应该以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为重点。至于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关系,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如陈望道、叶圣陶,认为应该并重。梁启超则认为,在所有作文能力培养的环节之中,整理思想、组织构造文章、培养思维能力是核心,开“以思维为中心”的先河。而朱光潜的看法与梁启超一拍即合,他说:“语言的实质就是情感思想的实质,语言的形式也就是情感思想的形式。”“就我自己的经验说,我作文常修改,每次修改,都发现话没说清楚时,原因都在思想混乱。把思想条理弄清楚了,话自然会清楚。”
口语交际的教学要注意四个问题:
1、前瞻性:“学会文明地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努力用语言去打动别人”,“尊重对方、理解对方”,“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体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等等,这些目标,都体现了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
2、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目标:既然是交际活动,双方在应对中的情感态度就十分重要,表现在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如自信心、勇气、诚恳、尊重对方、有主见、谈吐文雅等。《语文标准》“口语交际”的目标,要求学生“有表达的自信心”,“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都体现了情感态度方面的导向。
3、精心设计交际情境: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这种言语活动,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法进行。因此,我们在口语交际的教学中,应该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例如“学会赞美”这个话题,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学会真诚地赞美别人,有一位教师这样设计了一个交际情境:
(1)马克·吐温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快乐两个月。日常生活中,每一个人都需要别人的赞美。赞美是一种鼓励,赞美是一种肯定。赞美可以让平凡的生活变得美丽,赞美可以把人世间不协调的声音变成美妙的音乐,赞美可以激发人的自豪感和上进心。也许一次小小的赞美,就能改变人的一生。其实,在你赞美别人的时候,自身的境界也得到提升。因此,我们应该学会真诚地去赞美别人。
(2)让学生看情境表演(女儿芳芳放学回家赞美妈妈烧的一桌好菜),走进情境(表演用的道具可以是实物,也可以绘制)。
这段表演,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接近生活的情境,并通过看表演将他们引入情境,为参加口语交际做好了内容和情绪上的准备。
4、注意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它是一个听方和说方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只有交际的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想方设法,实现课堂教学的双向互动。
有一些口语交际的话题,双向互动是显性的,操作起来也比较容易。比如某小学教材里“小猴借铅笔”这个话题,有这样的文字提示:小猴是怎样向熊猫借铅笔的?熊猫是怎样说的?是怎么做的?小猴是怎样还铅笔的?熊猫是怎样说的?教学时,只要让学生弄清这个话题的提示要求,分别让学生扮演小猴和小熊猫,按照提示问题的顺序,连说话带表演,就可以进入互动状态。
综合性学习的本质就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它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重在学习的过程,重在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1、突出综合:比如,把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这四方面的内容综合起来。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的问题,用书面和口语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为解决和生活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加强实践:设计的活动应该是学生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比如,搜集资料,调查访问,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3、强调“自主”:主要由学生自己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比如自己组织文学活动,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等。
初中语文课程思政案例【第七篇】
新学期又已开始,为迎接20年的全市中考,根据近年来教育教学的要求和中考发展变化的特点,以及本届初中毕业班学生的整体特点和情况特制定本学期初三语文教学计划。
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并体现于中考中,继续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和思想。
本学期主要讲授初中语文教材第六册以及复习第一册至第六册,其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第一周至第八周结束第六册,全书共六个单元,从第十一周开始进行综合复习。
具体教学方法是精讲基本篇目,精讲多练,抓住每篇文章的重点、难点,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要注重阅读理解分析能力,采取课内和课外阅读想结合的方法,提高学生们的理解分析能力。
具体教学方法是复习基本篇目,重点放在文言文的阅读和诗歌的赏析上,其他内容继续采取以练带讲的方式进行,基础知识和分析能力一起抓。
其余时间综合复习并迎接期末考试。
对20年的中考试卷进行详细的分析,得出语文中考的趋向和动态,和复习中能做到有的放矢;对本届初三学生在初三期末抽查考试的成绩做细致的'分析,必须明确其存在的薄弱环节: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扎实;学科能力比较弱,主要表现在阅读分析能力不高理解能力较差;作文水平不高语言的表现能力偏低;学生书写规范,字迹潦草等。针对以上情况的分析特制定以下实施步骤。
1、精心备课,优化最佳教学方案。备课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在备每一个教案时,熟悉教材内容,力求精钻细研,掌握重点难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合理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指导学生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在重视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必须注意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这就需要把阅读教学放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位置,在复习语文课本的同时,还要增加课外阅读的容量,指导阅读和分析,提供好的阅读方法,以便在教短的时间内掌握阅读内容,提高分析能力,取得好成绩。
3、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中考的作文分值比例越来越大,语文学习和运用也可以直接体现在语文的作文教学中,因此学习语文最重要的还是归结于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借助语文这一学科工具去抒写对生活的看法和感受,也需要教师认真地对待作文教学,平时一周两练,认真引导分析,加以评改和讲评,在练习中提高写作水平。
4、融入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当前的素质教育中,我们在教学中不可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更应该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是在阅读和作文教学中,启发思维,更新观念,引导学生以不拘一格的形式表达不拘一格的思想写“自己的、自然的”作文。
5、加强同一学科教师的合作精神。从这几年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感悟比较深刻的是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和成绩,无论是教同一年级的老师还是同教同一学科的教师,必须通力合作,有力同往一处使,有好的方法也应该相互交流学习,以便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资源也要共同使用,切忌有所保留。
初中语文课程思政案例【第八篇】
语文课程标准是教育部根据新时代的教育需求和学生发展需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制定的一项重要文件。作为一名中学生,我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实践中深有体会。在过去的学习过程中,我发现该标准不仅明确了教学目标和内容,还提供了方法和策略,使我们能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语言文化知识。通过这一标准,我受益匪浅,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首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目标。标准要求我们在学习中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在许多以前的课本中,我们往往只是通过模仿背诵来学习语文,而没有更多地与语言进行互动。而有了语文课程标准,我们可以通过讨论、演讲、写作等多种方式,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我曾在一次班会上发表了自己对一个热点事件的看法,通过与同学们的讨论,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还学到了很多新的观点。
其次,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文学修养的教育目标。标准要求我们积极参与文学阅读,并且能够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在过去的学习过程中,我往往将文学作品看作是一种无趣、枯燥的学习内容。然而,随着标准的引导,我逐渐学会了从文学作品中体会人生的意义,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在读《红楼梦》这一经典之作时,我被其中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思想感动得痴迷其中。通过这种文学修养,我也开始更好地理解人类情感,培养了自己的审美情趣。
此外,语文课程标准还明确了传统文化的传承目标。标准要求学生学习中国古代文化,了解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和社会风尚。在过去的学习中,我对古代文化的了解往往仅限于课本上的一些知识点,而没有更深入的思考和体验。然而,通过课程标准的引导,我开始主动了解古代诗词、文言文等古典文学形式,并尝试去欣赏和创作。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也提高了自己文化内涵的素养。
最后,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也影响了学校整体教学的改进。学校根据标准的要求,加强了对素质教育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发展全面性。现在,我们的课堂不再是老师的单向传授,而是一个学生与老师互动、思辨的平台。老师们通过多种方式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鼓励我们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这样的改变使我们在课堂上更加积极主动,思维更加灵活。同时,学校也加大了对语文教师的培训和支持,提高了他们的教学水平,更好地发挥课堂的引导作用。
总而言之,语文课程标准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通过标准的引导,我们不仅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和方向,还学会了更好地运用语言、欣赏文学、传承传统文化。同时,学校也积极响应并贯彻这一标准,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中,我们将能更好地发挥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作用,取得更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