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求职文档 > 自我介绍 >

我们的阅读(优质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301879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我们的阅读(优质5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我们的阅读【第一篇】

从朋友那里偶得《我们仨》这本书,认真拜读之后,我思索良久。

对于中国这个著名的家庭亲情故事,面对他们的温暖与欢乐、沧桑与忧伤,面对书中简单而朴实的文字,任何的评价都属于多余。那种罕见的真情和达观在作者杨绛那里是一种淡定自然。

我佩服她对万事万物淡然处之的超脱,怀抱一颗赤子之心,不论周遭境遇高低始终保持真我,静守自己的一片天空。用杨降翻译过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我与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杨绛先生与钱钟书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可以称之为是见过大世面的人,敬佩她在面对繁华时的从容,面对坎坷时的沉着冷静。人活一生,酸甜苦辣都会经历,于是能敢于面对者,才是真正的见过“大世面”。所谓见过大世面,不是无知者无畏,也不是楞头青式热血沸腾,更不是退缩者的看破红尘,而是经历磨难后的坦然,是经历风雨后对自身的修持,是承受悲欢后,对生命的敬畏!善待自己,不忘初心。杨降先生便是如此。

一个真正见过大世面的人,会在人群中散发不一样的气质,温和却有力量,谦卑却有内涵,从她们身上时时会折射出人性的光辉!

杨绛先生真可谓是见过大世面的女中豪杰!

我们的阅读【第二篇】

就在前几天,我打开电脑,便被大管家老师的1篇标题为《阅读改变人生,公益“再”行动》的博文所吸引。原来啊,捐书的公益活动又开启了!于是,我二话不说,便打开充满书香气息的书柜,从里面一连整理出七本让人受益的精彩图书,要捐给来自贫困地区渴望读书的小朋友们。

我一共整理出了七本图书,都是我精心挑选的,也都是我的最爱。它们分别是《爱的教育》《呼兰河传》《福尔摩斯探案故事》《名校作文500字》《儿童自救手册》,还有两本是我在第七届“书香班级”获得“阅读之星”校讯通颁发的奖品和获得201期“博腕儿”校讯通颁发的奖品,分别是《神秘的公寓》和《亲爱的汉修先生》。

我在每一本书的扉页,用最工整的正楷字,写上了给他们的祝福语。

我写道:“亲爱的小朋友,你好。我是来自郑州市郑东新区的一名中学生。那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希望有空能来这里做客。希望我们能通过这种方式把彼此的心拉近。祝愿你们能伴随芬芳的书香,点亮阅读人生。愿我们能成为朋友……”

写完之后,我的手虽有些酸疼,内心却一阵欢欣。

我知道,每个孩子诞生在这个世界上,并不都是幸运的。也许是地区差异造成了贫富的巨大差别。他们生活在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并不像我们一样幸福,天天有书看,天天有学上。虽然我们都是孩子,兴许还是同龄人,我们却“不一样”。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我们的精神财富,想象一下,如果生活在一个天天没书看的世界上,该是多么的乏味,多么的无聊啊!

准备好了所捐的图书,我坐在电脑前,手紧握鼠标,郑重地点亮了那颗小爱心。看着这个红彤彤的小图标,我又一阵欢欣。有了它,我就算真正地为贫困地区捐助了一份爱心,并打算本周日的下午,就把图书亲自送到众享书店。

我关闭校讯通主页,关上电脑,那个红彤彤的小图标仍在我脑海中浮现……。

亲爱的朋友们,就让我们人人献出一点爱,用我们的爱,点亮贫困地区小朋友们的阅读人生!

同时也祝愿贫困地区的小朋友们天天开心,学习进步,天天都有好书读。

我们的阅读【第三篇】

要说到“阅读之星”,我一下子就想到了我的好朋友――陈欣怡。她个子不高不矮,身材瘦瘦的,淡淡的眉毛下,两只大眼睛炯炯有神,一副眼镜架在鼻梁上,你还别说,真有点儿书生气呢!

陈欣怡是一个小书迷,如果拿到了她喜欢的书,她就会迫不及待地翻开书,两眼发亮。她看起书来无论发生了什么事,都不能把她的视线给吸引开,就像她的眼睛被一块磁铁给紧紧吸引住了,与外界完全隔离了。

记得有一次,陈欣怡拿到了一本自己心爱的书,一直坐在椅子上看这本书,一会儿皱了一个眉头,一定是故事里发生了什么不好的事;一会儿她开怀大笑,一定被故事里有趣的人物给逗乐了;一会她又叹了一口气,一定是为故事里的人物感到遗憾……我们叫陈欣怡出去玩,而她就像没听见一样。我们快喊破喉咙了,她却无动于衷。哎,真是个小书迷!

欣怡还告诉我说,她家里有两柜子图书,对此我表示深信不疑。欣怡还每隔一段时间去一次图书馆,她说只要有人不叫她回去,她就要从天亮一直看到天黑。听了这句话,你们就知道欣怡有多爱看书了吧。

陈欣怡还参加了21天读书计划,坚持了21天。读书一天也不漏,这对她来说,也是小菜一碟。功夫不负有心人!陈欣怡获得了21天读书计划的奖状,领奖那天,只见欣怡的脸红扑扑的,看出她内心的喜悦!直到现在,已经坚持了260天了。她告诉我一个秘密,为了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她要冲刺365天呢!

这就是我们班的“阅读之星”,名副其实的“阅读之星”。

我们的阅读【第四篇】

今天是星期二,有一节阅读课。“叮铃铃”上课铃声响了,同学们赶紧回到座位上,拿出今天想要读的书,并且摆到桌角,等待着老师的到来。“啪”门被打开了,老师来了,我们便把书翻到自己要看的那一页,细细地、慢慢地品味读书的乐趣。

瞧!那是“希望组”的组员,他们正在边读书边认真地做着笔记。“博悦组”的组员正在默读,脸上挂着愉悦的表情,仿佛他们是亲身经历过得一样。而我们组的组员,则正在品读一些名著,比如:《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等等。

教室里除了记笔记的“唰唰”声和翻书页的“沙沙”声,什么声音也没有。大家都沉浸在书的世界中,脸上是幸福的神情。“叮铃铃”下课铃响了,当老师喊“下课”时,我们的心里竟都有一丝失落,但也只好收拾书包准备放学。

哦!如果可以,我真希望一周能有好几节阅读课!

我们的阅读【第五篇】

“语文学习,靠一本教科书是不行的。如果仅抱教材,死读课文,那么终有一天,你会突然发现,语文竟然让我越来越力不从心。学好母语,提高能力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大量阅读。”每接一个班级,不管学生能否听懂这句话,我都坚持一遍遍重复着,并用行动带领着他们走上阅读之路。

去年9月,我刚接手四年级时失望至极。工作十多年,从没遇到过基础这样差的学生。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认为这是小儿科,抱起课本信心十足走进教室。第一节语文课,孩子们把我“气”得“吐血”,我把他们“累”得“心慌”。把课文读通读顺,理解文章所写的主要内容,对我的孩子们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

“这帮孩子没救了。”错误的心理暗示让我把领读课文也当成了课堂的主要任务。(要知道过去就是一年级,俺也只是为了调动学生读书兴趣才和学生赛读,抛砖引玉的。)一节节我认为的枯燥乏味的语文课,就这样懵懂地行走了近半个月(汗颜)。

偶尔一次习作改变了我的行走方式。为了征集大家的学习建议,谈谈对语文课的感受,我给了命题作文《我心中的语文课》。倾听着孩子们纯真的言语,我不由汗涔涔。大家不约而同地写到,很喜欢现在的语文老师,喜欢她在讲述课文时所带来的生动的故事,喜欢老师读书的声音。更多的孩子表示,由过去的不喜欢语文到现在的渴望上语文课,特别怀念那一堂没有领读的语文课。

我第一次陷入深思。“我没有权利剥夺孩子爱书的权利,这样的强迫式阅读学习,是绝对不行的。我要改变引导方式,让孩子们彻底爱上语文。谢谢孩子们让我迷途知返。”

我就象一个舵手,带领孩子们寻找适合自己的航标。我重新把培养学生拥有博爱多思、诗意情绪、快乐阅读作为自己的教学重中之重。清晨极静之时,与孩子在黎明中共舞;花开花落之日,与孩子流连于天边的一丝流云;聆听着幸福的天籁之音,我知道航向找对了。

利用课堂,做无为老师。通过卖破绽帮孩子树立自信,激发他们读书的兴趣。课下,和孩子们交流《马小跳历险记》,其实也是在寻找共同的语言密码。这是老师经过调查知道有部分孩子正在看的书籍哟。

方向的巨变,让孩子们意识到,要想在同学们面前显得“博学”,必须读书了。虽然开始时候很多人在读图书角的《故事会》,我还是很欣慰,毕竟,我们一起从课本中走出来了,让语文在我们的生活中得以延伸。

今年3月底,我偶入校讯通,同时加入作文连线。1篇篇精彩的博文让我目不暇接,特别是圈主“小城说雨”老师的精彩实用的指导文,令人艳羡。我多想让我的孩子们也拥有这样的空间啊。由于条件限制,愿望至今没有实现。

我没有灰心,我告诉孩子们,只要你多读,我会把咱们的读书收获和同学的优秀作文传到老师的博客上。同时,我把优秀的博文打印了下来,粘贴在教室的墙壁上。记得《天天都是六一节》呈现出来时,大家都兴奋地围在板报前,久久不愿离去。

我的孩子们没有自己的博客,但是都知道“小城说雨”老师,“曾经有梦”老师,“酒衷豪”“四月妮妮”“小升升”等等许许多多优秀的老师和朋友。他们的佳作被孩子津津乐道。现在,只要我拿着打印纸进教室,孩子们的小脸就会兴奋红润起来,就好象一群看见桃子的小候那样,“坐立不安”了。

我们共读的第一本书是《苹果树上的外婆》,同诵的第一首诗歌是《神奇的窗子》。难忘欢快的童声,难忘沉醉的笑脸,难忘如诗的歌声。

家长会上,我带着孩子们一起为家长“表演”共读的奇妙,邀请家长和我们拥有共同的语言密码。后来,张梦冉,张佳萌,张世龙等家长,都坚持和孩子共读,孩子的兴趣日见高涨。

引读、共读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引领,我借助班长为大家宣传“书香暑假”的喜讯。现在,你随意邀请我的学生,他们都可以给你说上一通读书感悟。没准你还能找到《水浒传》、《鲁滨逊漂流记》这些经典著作的解说员呢。

本学期,加大孩子的博文上传量,培养一批班级的带头人,将是我的新的教学目标。最后,我想告诉我的孩子们:“阅读路上,有我们同行真好。”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7 2301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