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面试问题(精选4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范文“教师面试问题(精选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教师面试问题【第一篇】
语文 试卷 讲评
一、当前试卷讲评中的常见问题
长期以来,试卷讲评并未引起研究者与一线语文教师的足够重视,甚至成了教学实践与研究领域的一个“盲点”,使试卷讲评的水平一直未有提升。笔者试对当前试卷讲评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梳理和分类:
1、“对答案”式讲评
在不少教师眼里,试卷讲评无非是“对答案”“没有什么系统的知识内容可讲”,更“没有什么教学技巧可言”。遇到填空题、选择题时,报出正确选项;遇到阅读理解等有一定难度的题时,将答案抄在黑板上,让学生抄“标准答案”自行订正,教师一般不讲评或极少讲评。
2、“流水账”式讲评
“流水账”式讲评,即上课铃响,拿起试卷开讲,从头到尾,不分详略,平均用力,讲完即认为完成了教学任务。有的教师怕时间不够用,讲评速度较快,没给学生“消化”的时间;有的教师面面俱到,一份试卷的讲评要用两三个课时。“流水账”式讲评的问题在于看似什么都讲到了,其实重点没突出,难点没突破,效率非常低。
3、“满堂灌”式讲评
试卷讲评中,教师的讲解必不可少,但“讲”并不是唯一的方式,“讲”过了头,就会变成“满堂灌”:教师在讲台上不停地讲,在黑板上不停地写;学生在座位上除了在错误处订正外,无所事事,昏昏欲睡。在这样的试卷讲评课上,教师是主角,学生是听众,教师完全独霸了话语权,导致“一言堂”,课堂气氛平淡呆板,学生的情志、思维都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
4、“批评惩罚”式讲评
有的教师把试卷讲评变成“批斗会”,在考试成绩整体不太理想时更是如此。教师面若冰霜,学生噤若寒蝉,先是整体批评,继而结合具体题目点名批评,甚至还要求学生将答错的题目重做许多遍或抄写试卷。一味批评责怪、讽刺挖苦,甚至采取惩罚措施,最终导致学生情绪紧张,思维迟钝,产生厌烦与逆反情绪。
5、“准备不足”式讲评
在试卷讲评中,准备不足也是常见现象。有的教师不重视试卷讲评,讲评前未认真准备,拿起试卷就讲,不要说突出重点、难点,甚至连个别题目的答案都没说清楚。
二、试卷讲评的原则:
1、试卷讲评要及时
讲评及时是上好讲评课的基础。“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这是笔者的观点。因此,平时试卷的改阅一定要及时完成,最好是第二天就能拿出来。及时评讲、及时反馈,效果才会显著。
2、试卷讲评要有针对性
如果教师在讲评试卷时面面俱到,逐题讲评,这样既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又会使课堂平淡乏味。因此,教师在试卷分析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普遍性错误及原因做到心中有数,选取有代表性、普遍性的问题进行重点备课和讲评,并以此为突破口,进行举一反三,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进行合理发散,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错误率较低的题则只需蜻蜓点水或课后个别指导,真正体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学原则,这样讲评的时间也得到了保证,效果也更明显。
3、试卷讲评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讲评过程中,必须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解题指导,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并尽可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
4、试卷讲评要重视对知识的巩固
讲评试卷是查漏补缺、巩固复现所学知识的大好时机。在试卷讲评中,教师应就所讲试题,针对学生知识薄弱点,联系课本进行总结归纳和深化,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三、小学语文的试卷讲评策略
1、教师要分析考试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教师在讲评前,除了要先进行有关的成绩统计、分析和处理(包括全班的总分、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优秀率、及格率等),以此来确定本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外,还要对答卷进行客观的分析。一是对试卷的分析,统计试卷中所考的知识点及分布情况,判断试卷的难易度和重点及难点;二是对学生答题的分析,一方面要看到学生的进步,对有创见性的解题方法应加以肯定;另一方面,要找出答卷中学生出错率较高的试题或典型的错误,仔细分析其出错原因,
2、讲评形式宜变化
试卷讲评本身比较枯燥,所以应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入课堂,追求形式的变化,提高讲评的实效。
(1)独立订正,小组合作
教师可大胆放手让学生先进行独立订正,然后小组合作,互相检查独立订正是否正确,共同讨论难度较高的试题,教师也可参与部分小组的合作学习。这一方式一般可安排在试卷讲评的前10分钟。
(2)质疑问难,充分讨论
在小组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要求各组报告疑难问题,结合预设的讲评重点,组织学生进行充分讨论。鼓励学生多讲,适时追问“为什么”,让学生充分表述其思维过程。正确而合理的思维过程能启发他人,错误且不合理的思维过程也有其独特的教学价值。在师生共同讨论的基础上,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形成“参考答案”而不是“标准答案”。
(3)学生讲评,互相启发
讲解是试卷讲评的主要教学方式,但讲解的主体并不固定,既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让学生讲解,既是对这名学生的极大褒奖,又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当然,学生的讲解还需要教师进行一定指导,以达到预期效果。
教师面试问题【第二篇】
1、教师面试问题有:当在你上课时,一个学生在传纸条,你怎么办?
2、学生早恋怎么办?你支持学生早恋吗?
3、为什么要选择教师这个行业?你是怎么看教师这个工作的?
4、教师要耐得住寂寞、清贫、教师要守住这片净土,你为什么选择教师这个行业?参加教师招考进行教师队伍你的动机是什么?你觉得做教师的伟大之处在哪里?
(来源:文章屋网 )
教师面试问题【第三篇】
一、缘起――为什么要提高教师的命题研究能力
(一)基于当前教师命题能力普遍不高的现状
我们曾对校内教龄五年以下的青年教师进行过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平时对学生的练习、检测能坚持自己选题、编题,进而自主命题的教师不到总数的10%;许多教师甚至没有命过一次题。多数教师,包括老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检测主要采用两种解决途径:一是购买市场上现成的教辅材料;二是使用上级业务部门编写的试题。这种采用“拿来主义”的做法,使编制习题、命制试题对许多教师来说变得越来越陌生,教师命题能力也逐渐退化。由于缺乏针对性的命题研究,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二)基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需要
学生的理解领悟能力和解题技巧为何在低层次徘徊?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包办代替过多,学生未能充分参与;二是教师主导弱化,未能实施有效教学策略,如教师备课质量低下,课堂上点拨、指导不到位,教学策略的选择不当,学生未经历体验过程等。许多教师由于缺乏筛选、评价与命制试题的能力,往往原封不动地将教辅材料发给学生训练,通过“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一方面需要把教学质量提升上去,另一方面也需要把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降下来,这就需要我们深入研读课标、学科指导意见和教材,深入研究试题在考查学生什么知识、什么能力、什么思想方法以及试题的难易程度,通过研究高考试题,提高命题能力,把这种能力迁移到平时的练习、作业设计中,精选、精编作业,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三)基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需要
考生答卷失误的种种表现,实质上反映了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问题表现在考生身上,根源却在教学方面。要提高教学质量,需要优化教学质量的形成过程,即需要优化和改进教学的五个基本环节。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改进课堂教学,设计有效作业。改进课堂教学,即要把重“教”的课堂转变为重“学”的课堂,使课堂成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的课堂;设计有效作业,就是要求教师设计有针对性、高质量的作业。作业是否有效与教师的命题能力直接相关,很难想象一位缺乏命题能力的教师会设计出与教学目标高度关联的有效作业。
(四)基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需要
教师的专业素养,一般包括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方面。教师专业素养主要体现在能否备好课、上好课、命好题三个教学环节。命好题,即编制出一些原创性、高质量的试题,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通过学习课程标准、研究学科指导意见、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高考试题,提高命题能力,才能得以实现。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教学观念不断更新,教学策略不断优化,使得教学更加精准,具有针对性。
(五)基于学校自主组织考试的需要
尽管大范围的统一考试目前还不太可能消失,如提前班学生的招考、毕业年级的模拟考试等,但是学校内部还是有各种类型的考试,比如单元考试、期中考试等,对这些考试,学校有命题自,需要教师去命题。学校应该以科学、有效的命题为引导,改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发挥考试的检验、激励和导向功能。
二、实践――怎样提高教师的命题能力和改进课堂教学
教师命题能力欠缺,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以“命题”为研究主题的研修活动过少,教师缺少必要的命题技术培训与指导;二是许多学校为了体现考试公平,往往采用上级业务部门统一命制的试题,导致教师的命题权缺失。要提高教师的命题能力,我们可以采取“两个结合”的策略,即比较研究与合作研讨相结合、技术培训与命题比赛相结合。让教师在学习、实践和研究中不断提高命题能力。
(一)通过技术培训,提高命题规范性
邀请省市学科教研员或命题专家对教师进行命题技术培训,使命题工作从随意走向规范、从经验走向科学。尽管不同学科的命题思想、命题技术有所不同,但也有一些基本的命题程序和命题要求。
1.明确考试要求
教师要对考试范围内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并按照从低到高的能力水平进行罗列,作为命题的主要依据。
2.拟定命题计划
命题计划一般是通过“双向细目表”(见表1)来体现的。“双向细目表”包括两个维度:纵向是学科的知识内容。根据教学基本要求,参照各部分知识在学习中所用的时间,以及对后续学习的影响和应用价值等因素,确定考查的知识点或能力测试点及其所占比重。横向是各知识点的具体要求。包括考试要求、预估难度、题型、试题来源等。拟定命题计划,一方面可以避免重复、混乱、偏离等现象出现;另一方面可以反映考查内容分布的合理性。
3.编制试题
依据命题计划表,利用题卡命制试题(见表2)。
表2 题卡
4.组卷、统计
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进行组卷,难度相同的按章节顺序。再利用汇总表进行统计,突出试题的质量指标,反映试卷整体情况。
5.用心打磨试题
“磨题”是试卷命题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磨题”环节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思考学生可能回答的答案,判定这些答案中哪些可以给分,哪些不能给分,即评分宽严的把握;二是揣摩学生的解题思路,重新审视试题给予的情境是否充分,问题提出的角度是否自然、有无歧义;三是准确地估计试题难度,影响试题难度的因素很多,如解答问题路径的复杂程度、回答问题需要的表达水平、以往解题经验等。“磨题”时要再三地读题,反复推敲问题情境是否交代清楚,表达是否简练、通俗易懂,是否符合学生的阅读水平。
(二)通过合作研讨,提高试题研究能力
教师个人独立研究有其局限性,往往带有自己的偏见,需要和同伴合作讨论,借助集体力量对试题进行客观评价、深入分析。
1. 备课组合作研讨
在开学初,备课组长把每个主题单元(模块)的命题任务分解给备课组每一位成员,让教师自主命题,然后利用备课组活动时间,组织教师“说题”和研讨。最后,命题教师根据备课组全体教师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完善试题,供备课组每位教师使用。教师“说题”和合作研讨要围绕试题所含的知识点、能力点、试题的难易度、试题的考查价值以及试卷所覆盖的知识面、核心知识的含量等方面进行。
2. 校际合作研讨
开学初,学校教学处与教研组长及联考学校共同商讨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各年级考试的具体安排,包括命题学校及学科、命题研讨时间、提交试卷时间、考试时间、汇总成绩时间等。需要指出的是,承担命题任务的应该是各校教学骨干,以保证试卷质量;命题研讨时间比考试时间提前两周左右;命题研讨围绕学科指导意见进行,主命题教师要逐题说明试题考查的知识点或能力点、试题的难易度、试题的来源等;研讨时对题不对人,针对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通过教师自主命题和集体合作研讨,有利于促使教师对知识点和具体要求进行梳理和分类,从而提高其对教学内容的把握能力,而这种能力对一个教师的成熟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控制试卷难度,发挥考试对学生后续学习的激励作用,让学生在考试成功的喜悦中开始新的学习,也有利于提高教师对各类统一考试的把握能力,从而提高教师组织复习迎考的能力。
(三)通过模仿改编,提高试题创新性
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要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试题命制能力,就要从原创试题开始。其实,原创试题的要求非常高,并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一开始就定位于原创试题并非是明智的选择。笔者在提升自己的命题能力时,主要是处理好模仿、改编与创新的关系,学会在模仿改编中创新。
模仿是最基本的一种命题方式,往往也是试卷命题实践迈出的第一步。一旦在教学实践中觉得某个题目不错,便可以进行模仿:模仿它的表述方式、模仿它的选材技巧、模仿它的设问策略、模仿它的答案组织等。当然,模仿并不是一个简单照搬和机械复制的过程,而是一个积极思考、主动创造、消化吸收的能动过程。通过模仿,不但可以实现对不同知识点的考查,而且可以教师在模仿的过程中,领会命题的思路,掌握命题的技巧,提升命题的能力,实现多赢效果。
在模仿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对试题做改编的工作。从具体的意图看,改编可分为两种:一是“去粗取精”式的改编,即对某一试题,如果我们觉得在某些方面存在问题,或尚有可完善之处,我们就可通过对它的改编,让试题变得更完美。二是“由此及彼”式的改编,即某一试题本身没有问题,且又有较多利用空间,我们便可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挖掘,从这个题目延伸出其他题目来。就主观题的改编而言,这种“由此及彼”式的改编具体可考虑两大原则:一是问题不变改材料,即用新的情景材料取代原题的情景材料,通过情景材料的变化使题目的“相貌”变得更漂亮;二是材料不变改设问,即在原题材料下,对题目的设问进行变换(主要包括:主体变换,如把“政府”换成“企业”;知识变换,如把“经济生活”换成“政治生活”;角度变换,如把“为什么”换成“怎么办”;等等),以达到考查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的。通过对题目的改编,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原题的资源,发挥原题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变式训练对学生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改编更能开阔我们命题的思路和视野,提高我们命题的能力和水平。
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学会模仿,善于改编,其实就是使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给自己造就一个较高但又坚实的“基础”。再则,一个连模仿、改编也不会的人,谈何创新呢?要提升自己的命题能力,就必须从模仿、改编中学会创新。
三、展望――今后教学中应如何改进
纵观近几年的浙江高考试卷,顺应着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要求。高考命题站在为高校选拔新生的高度,已逐渐确立了以考查学习能力为核心的考查目标体系,其考试内容和形式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而我们的教学改革却反应迟钝,总也跳不出知识中心的窠臼,摆脱不了教材的束缚。如高考命题关注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教学中却注重知识掌握和学习成绩;高考命题强调主干知识和独立思考,教学中却固守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高考命题强化材料意识和论从史出,教学中却坚持以本为本和现成结论;高考命题刻意创新、重点突出,教学中却因循守旧、面面俱到。教学改革的前提是教学观念的更新,关键是教学目标的确定。其核心是教学内容的优化,推动力是教学评价的导向。
(一)体现“两性”统一,浓郁历史味道
让人文性与科学性在历史课堂《牛牛范文·》教学中融合,是高中历史学科的内在要求,唯有遵循这样的要求,我们的课才会上出浓郁的历史味。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应尽力把对史料的理解、品味、表达与人文精神的熏陶糅合在一起,力求体现科学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二)注重主干知识,提高训练实效
教学中,只有扎扎实实地进行史料的训练,人文精神的传递才会有载体;只有注重人文熏陶,历史主观题的训练才有生机和活力。每一位历史教师都要有意识地在对学生进行历史训练的过程中,落实历史学科的史料性和人文性。
(三)实施有效积累,引导巩固运用
人们常说,有丰富的积累,才会有良好的悟性。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注意自主学习,有效的积累不是靠教师的强迫取得的,而是学生对知识、技能的自觉建构,是一种有意义的自觉行为,伴随这种行为的是一种运用的冲动。实施有效积累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对所要积累的语言材料进行充分的感悟、理解和品味,激发积累兴趣和欲望;二是要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对积累的材料进行迁移运用,加深理解,强化积累;三是要分层要求,因材施教,正视学生的差异;四是要丰富手段,创新形式,重视效益。
(四)优化过程设计,引导有效参与
面对课堂实际,我们还应注意:一要善于设计课堂提问,坚决抛弃无思维含量、无思考价值的提问;二要善于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设计活动;三要善于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组织教学等。
教师面试问题【第四篇】
关键词:考试管理 规范化 办学效率 措施
一、前言
对教育的评价和对人才选拔的重要手段就是进行教育测量,而从古至今采用的主要教育测量的手段就是考试。考试不仅能够检测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学习能力的好差,而且能够检查出老师的教学水平的高低与教学能力的好差。考试能够促进优良的学风教风,能够及时的发现并改善教学漏洞,与其他的管理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加强考试制度规范化能够完善考试制度,促进考试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二、考试管理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教育问题。要求加强学校管理工作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得到了很多教育部门与学校的重视。各个级别的教育主管部门开始采用各种方法加强考试管理,但却没有明显的成效,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或制止。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问题。
1.只见宣传,不见成效
考试一直以来都受到各个教育部门的重视,随着教育文化事业的逐步发展,考试管理制度也逐渐的建立起来。很多学校都十分重视对考试的宣传,例如张贴横幅、发宣传资料等方式,让学校变得紧张,加大了学生与老师的压力。但在考生方面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学校所制定的考试政策与纪律条例不是很清楚,考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考试制度的目的主要是规范考生的考试行为,那么考试宣传理应对学生进行重点宣传,让学生全面的了解并熟记各种考试的规章制度,端正态度与动机,依照规章制度参加考试,正确认识考试的重要性和考试固有的严肃性。但现在的宣传大多都是场面上的宣传,仅仅局限于表面工作,而不是针对学生。
2.考试的形式太过单一
相当一部分学生以应付考试为目的,甚至有一部分老师也是以应付考试来教学,这样的考试目的很明显是错误的。老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得不到很好的体现,学生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老师对教学工作也缺乏积极性,考试成为了一种任务与形式。而管理部门在考试结束之后就将重点放在对学生的学籍处理方面,忽略了对学生一学期或是一阶段的学习情况与教师的教学情况没有进行全面分析,没能发现并提出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这些问题自然也没能得到解决。目前我国高校的考试形式主要以闭卷、笔试和理论居多,像开卷、答辩或是技能操作等实践应用的形式很少,考试内容与方法都很单一。而绝大多数高校只有闭卷考试这一种形式,远远跟不上科学发展的速度,学生的能力与素质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
3.教学人员与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影响了考试管理工作
老师教学的素质水平主要体现在命题、监考、评分与补考这四个方面。在命题方面,有个别老师不具备很强的责任心,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与时间,不遵循考试大纲的标准进行授课,在命题是降低考试的原有标准,以防止学生的考试成绩影响自己的名誉。有的老师为学生圈定好考试范围,甚至有老师像学生泄露考题。在监考方面,监考老师的责任心有待提高,监考时不注重考场纪律,放纵违规现象。在评分方面,有些老师在评卷时对有的学生送人情分,有的老师最评卷的要求则很严格,导致教课老师考试的合格率有很大的差异。在补考方面,有些课程的补考标准不高,评分相对于正常考试来说比较松懈,随意性较大,造成了一部分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进行复习准备,补考成了走过场。
4.学生对考试缺乏正确的认识与理解
学生没能认识到考试的严肃性,从而导致考试违规舞弊现象层出不穷,这严重影响了考试的正常进行。近几年来,由于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对学校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让学生在学习上的目的更加不明确,学习缺乏动力,无视学校的考规考纪。考试成绩不但直接与毕业证书挂钩,而且将作为评优、就业的依据。
5.考试成绩与考试管理缺乏全面的分析总结
考试是教与学两方信息的反馈,是对教师教学成果的检查和对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检查,考试还意味着一个教学阶段的结束与下一个阶段的开始。想要在下一个阶段避免上阶段中出现的相同的或者类似的问题,就必须及时对上一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整改意见。
三、如何建立规范化的考试管理体制
1.全面、正确的认识考试管理
科学规范的高校考试管理能够加强学校的内部管理,能够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够提高所培养人才的质量。如何正确认识加强学校考试管理,这需要从三个方面达到共识,首先是学风方面,校党委书记、行政部门与教务部门要把加强考试管理的规范化放在重要位置,提高对教师与学生的要求,建立健全能够贯穿考试工作全过程的规章制度。其次是学生要端正好学习态度,正确面对考试,杜绝作弊等违规现象的发展。
2.改变原有命题方式
建立考试试题库,进行教考分离,能够进一步提高考试质量,增强老师的责任感,对学生负责,进行更好的课程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消极学习的情绪,主动的面对考试。
3.创新课程考试形式
目前我国学校的考试形式过于单一,阻碍了对老师的教学情况与学生学习情况的全面考察,改革课程考试迫在眉睫。我们可以对不同的课程应该采取适应不同课程的课程教学,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考试形式的改革主要需要采用各种形式的课程考试,不单单局限于闭卷考试,可以采用小论文、实际操作等方式。每一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与考试计划都需要与教学大纲紧紧相扣。
参考文献
[1]鲍国明。 坚持考试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探索和实践[J]. 中国考试,2005,01:8-9.
[2]林定中。 浅论考试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与贯彻执行[J].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06:26-27.
[3]费群燕。 学分制下考试管理的特点、问题与对策[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