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员求职【实用4篇】
【导言】此例“测量员求职【实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测量员求职【第一篇】
关键词:保险营销人员;自我效能感;职业成功感
追求职业成功,获取职业成功感,是每个在职人员的共同价值取向。在西方的学术文献中,职业成功就是“一个人在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中所累积起来的积极的心理上的或是与工作相关的成果或成就”,而对自己职业发展获得成功的主观体验就是职业成功感。所以,职业成功感是一个人从事某一职业的内在心理需求。满足这种高层次的心理需求既是长期安心从事该职业的动力与保证,更是激发创造力的前提。按照麦克雷格的需求理论,每个人都有要挖掘自己潜能并展示自己才华的需求,每个人的从职行为也是在这样的潜意识支配下而努力的。但是,如果这种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使得整个需求链发生了断裂或错位,引发人的心理需求的失衡,导致心理上无形压力的增大。所以,职业成功感是人们快乐的最有效的催化剂。
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的概念。他在其社会学习理论中特别强调人的认知对学习和行为调节的影响,认为人的认知即人们对自身能力的判断,是人的自我调节得以持续的心理动因。他所提出的“自我效能感”概念,即“人们对自身完成既定行为目标所需的行动过程的组织和执行能力的判断”。班杜拉的理论引导着个体不断去关注自己行为能力的信心程度,而不仅仅是关注自己所拥有技能的多寡与高低。他认定,只有当人们感到能胜任某些活动或判定自己在这方面是有能力时,才会产生内在动机。大量实证研究证明,自我效能感高的人自我评价高、信心强、喜欢挑战,常选择难度较大的任务,抗挫折的耐受力强,对理想更执著,成功率更大。班杜拉的研究结果还证实,不同的影响方式都能够提高和增强效能的自我知觉,亲身经历的行为成功在建立自我效能感方面的效果要超过言语说服、情感以及替代性的影响。
保险营销人员所面对的工作性质,决定他们很可能要承受比其他许多行业更高频率的挫折与失败。在不断遭到拒绝的情况下能否坚持下去,并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他们在多大程度上希望自己拥有职业成功感?影响他们职业成功感的因素又有哪些?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对职业成功感有何影响?这是许多心理工作者所关心的话题,但目前这方面研究甚少。笔者试图通过一些调查,探索保险营销人员的自我效能感与职业成功感之间的关系。如果保险营销人员的自我效能感与职业成功感成正相关,就可以通过实施有效影响提高保险营销人员的自我效能感,从而达到提高保险营销人员的职业成功感。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以保险公司员工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福州市及福州周边县市的人寿、财产保险公司进行调查,共发出问卷330份,回收有效问卷296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89%)。样本对象主要为毕业2-3年的大、中专学生和从事财产寿险的展业营销人员。具体表现为性别分布主要是女性,占了%,年龄主要是30岁以下,占%,而工作年限在4年以下占%,从事人身保险的占%,外勤工作占了%,职称尚未评的占了%,学历也主要分布在大专以下学历,占总样本的%,每日工作时间8小时的占了%。
(二)测量工具
1、个人资料问卷。由笔者自行设计,收集性别、年龄、岗位、职称、学历、工作年限、单位性质等保险营销人员的特征变量。
2、保险营销人员自我效能感量表。这是根据凌文铨等人的《保险推销员(职业)自我效能感量表》修改而成的。经过信度、效度检验,表明量表的测量结果是可靠的,预测效度是理想的;经过验证性因素分析证明项目组成的构想模型对原始数据均有很好的拟合。该量表由32个项目、6个因素构成,即知识掌握、晤谈技巧、毅力、仪态、计划总结、前期准备。每一个项目均有8点评分等级,“1”表示“几乎做不到”,“8”表示“能做得非常好”。分数越高表示自我效能感越高。
3、职业成功感量表。由四个部分组成,它们是影响职业成功感的变量。分别由Kanungo(1982)的8个项目的工作重要性量表、Nixon(1985)的“工作权利”中抽取出的3个项目反映工作疏离感量表、Greenhaus等人(1990)的量表中改编而成的5个项目的职业满意感量表、Porteretal(1976)修订的9个项目组织忠诚感量表等构成,其中根据需要做了一些相应修改。共有26道题目,每一个项目都是以五分量表,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排列。分数越高意味着职业成功感越强。
(三)施测过程
调查以现场无记名的方式进行问卷测试,要求受试仔细阅读指导语,然后按指导语的要求完成整份问卷,基本上保证了问卷调查过程的严密性。所有数据输入微机并采用SPSS13软件包完成统计工作。
二、研究结果
(一)保险营销人员自我效能感、职业成功感的描述性统计
从表1可以看出:作为受试的保险营销人员的自我效能感普遍比较高,平均得分在以上。职业成功感的相对得分也较高(M职业成功感=)略高于中等水平。
(二)保险营销人员自我效能感、职业成功感的性别、岗位差异比较
自我效能感和职业成功感两个因变量在性别上的差异检验结果表明:男性在自我效能感、职业成功感上均高于女性,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O.O5);两个因变量在岗位上的差异检验结果表明:外勤的自我效能感和职业成功感均高于内勤,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O.O5)(见表2)。
(三)自我效能感、职业成功感的相关分析
采用皮尔逊积差相关的双尾检验法,对保险营销人员的自我效能感、职业成功感的各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相关数均达到显著或非常显著水平。由表3可见,自我效能感六因素和总效能与工作重要性、职业满意感、组织忠诚感、职业成功感均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与工作疏离感呈负相关,其中知识掌握、仪态与工作疏离感存在非常显著的负相关,而晤谈技巧、计划总结与工作疏离感没有显著相关关系。
(四)职业成功感与自我效能感的多元回归分析
测量员求职【第二篇】
[关键词]能力目标 高职 工程测量技术 课程体系
[作者简介]蓝善勇(1954- ),男,广西博白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测量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工程测量及GPS测量。(广西 南宁 530023)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新世纪教改工程科研项目“《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实践体系构建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9c134)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2-0142-02
要进行各种工程建设,需要大量的服务于生产第一线的工程测量人才。因此,突出能力目标,改革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高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是目前高职教育的首要任务。
一、课程体系改革的工作思路
改革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确定课程改革的工作思路是:(1)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深入各行业和基层进行行业调研与分析;(2)根据调研和分析的结果,确定专业岗位及其要求;(3)根据岗位要求分析确定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职业素质要求和职业能力要求;(4)按照职业能力要求改革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修订各门课程教学标准(大纲);(5)确定课程体系的实施方法,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反馈信息,再适当地调整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的工作思路。
二、进行广泛的行业调研与分析工作,改革课程体系
1.培养目标。2005年5月,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成立了新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委员会主要由学院领导、系领导、教研室主任以及来自水利水电类、建筑类、测量类等企事业单位的高级工程师、教授等二十多位专家组成。在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下,进行广泛行业调研工作,共调研了近三十家企事业单位。调研的方式采用电话、函调、开座谈会和教师深入到企事业单位和生产第一线进行调研。调研工作内容主要有:一是毕业生就业的单位及单位性质;二是毕业生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情况;三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测量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校内外专家通过对大量的调研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提出了学院测量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数字测图、控制测量和工程施工测量职业能力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2.岗位要求。通过调研,摸清了学院测量专业毕业生在各行业就业的基本情况,即在水利水电行业占50%以上,建筑行业占10%,交通行业占15%,国土测绘10%,其他行业占15%。在各类行业就业中,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工作岗位一般是在生产第一线上的测量员、测量组长和测量队负责人。测量毕业生所处的工作条件恶劣,生活条件艰苦,工程测量质量要求较高,测量工作必须有多人共同完成,各行业中对测量工作内容要求不同,对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毕业生的素质要求、能力要求也不完全相同,但是通过调研和分析得出工程测量专业岗位群对素质、技能、能力的要求:(1)职业素质要求。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毕业生必须具有遵纪守法、遵守规范、诚实守信、团队精神、协作精神、吃苦耐劳精神的思想道德素质;扎实的数学基础、良好的专业英语、计算机的熟练应用、科技写作、艺术修养的文化素质;身体健康、身心健康的身体素质;爱岗敬业、责任心强、严谨求是、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的职业素质。(2)专业技能要求。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必须掌握的主要技能有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测量仪器操作技能、野外数据采集技能、数字化成图技能、控制测量技能、工程施工测量的操作技能等。(3)职业能力要求。工程测量专业应该具有的职业能力包括计算机应用能力、应用数学能力、工程制图能力、测量仪器操作能力、测量平差计算能力、数字测图能力、控制测量能力及工程施工测量能力。
3.职业能力体系。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职业能力体系包括:(1)职业通用能力,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身心素质、职业基本素质、信息交流、计算机应用;(2)职业基本能力,包括基本技术素质、仪器操作、识图与绘图、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工程测量基本技能;(3)职业核心能力,包括地形图测绘、控制测量、水电工程测量、建筑工程测量、路桥工程测量、输电线路工程测量;(4)职业扩展能力,包括公路勘测设计、工程施工管理、工程概预算、建筑资料整理、工程监理。
4.课程结构体系。根据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工程测量专业毕业生应具有的综合能力进行课程改革,尤其是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重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突出能力目标,体现实用、综合、实践的特点,不要像过去的测量专业那样,太专,知识面太窄,不适合当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将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课程分为四大模块:职业基础课模块、职业技术课模块、职业能力课模块、职业扩展课模块。具体内容设置如下:(1)职业基础课:军事理论与军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与科学发展观、就业指导、高等数学、大学英语、体育与健康、计算机文化基础。(2)职业技术课:线性代数、测量学、AutoCAD、工程制图、房屋构造与识图、工程力学、工程地质、测量平差计算、数字测图技术、控制测量、水电工程测量、建筑工程测量、路桥工程测量、输电线路测量、房产测绘、全站仪测量、GPS原理与应用。(3)职业能力课:计算机应用实训、地形测量实训、AutoCAD实训、全站仪测量实训、数字化测图实训、工程地质实训、控制测量实训、水电工程测量实训、建筑工程测量实训、线路测量实训、房产测绘实训、GPS测量实训、毕业顶岗实训、毕业设计。(4)职业扩展课:道路勘测设计、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工程概预算、水利工程概论、工程监理、建筑资料整理、道路勘测设计实训、施工实训、建筑工程概预算实训、施工组织与管理实训、建材实训、水电安装实训。
三、课程体系改革实施的建议
1.对课程实施项目化改造。能力是学生自己练出来的,所以一定要让学生进行能力训练,要用尽可能接近学生未来岗位的项目任务来训练。在实施课程改革过程中,立足于生产流程,着眼于课程知识体系的实效性,形成以专业实训大纲为教学指导,典型项目任务驱动的课程改革模式。对专业核心课程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基于工作过程对课程进行项目化改造,把专业知识渗透到项目教学内容中。这种做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并解决了理论与实际操作互相脱节的问题。通过完成课程项目化教学任务,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得到很好的训练,并具有岗位的工作能力,解决课程教学与岗位就业的衔接问题。例如,“测量学”和“全站仪测量”这两门课程,过去是分别进行教学。学生学习这两门课程时,是先理论、后实践,学完后,学生只能掌握零星的知识和操作技能,没有形成工作能力。现在将两门课程整合为一门“数字测图”课程,对原来的课程内容进行组合优化,删去陈旧的内容,并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项目化改造。用“数字测图”作为一个项目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按照实际岗位“数字测图”工作过程组织教学。以项目为载体,任务为驱动的理实一体教学方法,按照“做、学、教”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学生在完成具体的项目任务过程中,体验岗位工作情境,熟悉岗位工作过程、工作方法、工作手段,掌握和应用专业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方法,按照“生手—熟手—能手—巧手”的职业能力提升路径,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2.建立科学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在课程体系改革中,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才能保证课程改革的质量。(1)对教师课程教学方法的评价。教师是课程实施、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主讲教师在实施课程项目化中,项目课程都必须进行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在整体设计中必须明确其实现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课程内容、项目任务、教学进度安排、教学情境设计、成果呈现方式、考核评价方法; 以完整的工作任务为单元划分教学单元,单元设计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工作方法与步骤、相关技术理论知识、标准、规范、问题探究、拓展知识、考核评价手段与途径等。要对教师课程项目设计的内容是否先进,教学进度是否合理,是否有明确的课程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在组织教学方面是否以学生为主体、用项目任务训练学生,突出培养学生的能力目标等。对教师教学方法的评价主要由学院组织的有关教学评价机构和有关专家进行。(2)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课程教学效果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效果上,主要考核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是否达到课程项目设计中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其达到的程度如何。评价的方法不能简单用卷面考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而采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的项目任务的质量、提交项目成果的质量以及实践能力考核来综合评价。在评价方法上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以及企业专家的评价。(3)企业对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经过课程项目化改造后,一门课程就对应于企业的一个工作岗位。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根据学生在岗位上的工作能力以及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与学校课程项目化设计中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的差异,来评价课程的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的质量。这是对课程教学效果最真实的评价。根据企业反馈的意见,进一步调整课程的内容和教学要求。
3.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其决定因素在于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支具有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高水平教学能力的专业教师队伍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2009年,学院为了提高人才培养水平,聘请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家戴士弘教授指导学院开展整体教学改革工作,对全体教师进行职教理念和职教能力的培训,扎实有效地推进整体教学改革工作,提高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突出能力目标,培养高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改革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课程体系,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实践能力,适应面比较宽,就业范围广,形成就业岗位群,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能吃苦耐劳,善于共事,工作能力强,适应工作广,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都在98%以上,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被评为广西优质专业。
[参考文献]
[1]李永刚。高职课程改革的思路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32).
[2]孟昭学。突出能力本位加强测量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四川测绘,2001(4).
[3]刘小春,彭志良,金国钢。推进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的几点做法[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
[4]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测量员求职【第三篇】
关键词:原始记录和报告;审核;职责及工作要求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12-0254-03
1 概述
τ谖颐撬行业检测机构来说,水质检测报告是我们最终产品,它直接关系到用户、消费者、经销者、生产者和国家的利益,也关系到检测机构的科学性、公证性和社会信誉。目前许多水司监测站虽然通过了实验室资质认定或实验室认可,平时的检测工作也严格按照相关的评审准则执行,从采样到发报告实行了严格的质量监督和质量保证,甚至有些监测站对检测工作质量制定了明确的质量目标,但检测报告审核不严而出现质量申诉和投诉的事时有发生。如何做好水质检测报告的审核与签发?如何杜绝水质检测报告质量申诉和投诉问题呢?这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我们不但要对样品的采集、接收和检测实施质量监督和质量保证,而且要对样品检测报告的格式、内容、编制、审核、签发及修改等全过程实施质量控制与质量监督,确保向客户提供准确、可靠、有效的检测报告。
2 水质检测报告常见几种问题
有“职”无“责”,相互推诿责任
检测员做完实验后,原始记录不做检查即交给校核员,校核员没有履行职责,拿起笔就签字;同样资料员完成报告编辑后不作检查即交给审核员,审核员则存有同样的依赖性,拿起笔就签字,因此所谓的报告三级审核实际上只有一级把关。
职责不清,眉毛胡子一把抓
采样员、接样员、检测员、资料员、校核员、审核员与授权签字员无明确的分工,各自的检查没有重点。三级审核大都重复核对原始记录、检测方法,检查出来的主要是一些标准值错误、数字修约错误、缺少签名、缺少盖以下空白章、检测记录不全等问题,造成简单的重复,严重影响了出检测报告的效率。
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不足
检测报告的审核要求审核者精通检测工作,对所审核的检测项目应熟悉其检测原理,操作规程。对相关检测方法标准,仪器操作使用有一定了解。否则,就有可能不知道发生错误的原因甚至对发生的错误浑然不觉。因此审核员不仅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还应经常参加检测工作,能指导检测员的技术工作,在工作中要注重知识、经验积累和更新。一般来说,检测报告审核人员,应具备一定工作经历和专业技术职称。
3 分级审核制度及审核要求
检测中的数据审核是保证检测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认真细致地审核数据可以发现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得到及时的解决问题,以确保检测数据达到“五性”(检测样品的代表性、完整性,检测结果的精密性、准确性和可比性)质量指标要求。这也说明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如何提高检测数据审核工作的质量及效率是个重要的问题。研究表明,在检测数据审核工作中必须紧紧围绕检测数据质量指标要求,对整个检测活动的全过程中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各个环节进行审核,才能确保检测数据的正确、可靠。为了规范检测数据审核工作,必须实行分级审核制度。原始记录和检测报告审查可分为:首先是采样员、接样员、检测员、资料员自查;一级审核为校核人员审核;二级审核为采样和检测部门负责人审核;三级审核为质量控制负责人员审核,四级审核为授权签字员审核(如图1)。在具体审核过程中,各级审核人员均应尽心尽职,但审核的重点各有侧重。
采样员的职责及自查要求
采样是关键环节,我们只有采到有代表性的样品,分析出来的数据才有使用价值和代表性。样品的采集是全部分析工作的基础。因此采样员必须严格按有关标准、作业文件的规定进行采样,认真并如实填写《采样记录表》,并对采集样品的有关技术资料等负保密责任。
接样员的职责及自查要求
(1)负责接收检测样品及相关资料,执行样品标识系统管理规定:1)样品接收。接样员在接收客户送检样品时,应认真检查和记录样品的外观,样品的性状是否适于检测要求,样品是否完整。属于委托采样的样品还应检查样品状态等是否符合采样记录,封样部位是否完好等。2)样品标识。接样员应对接收的样品在样品或其包装上贴上样品标签,给予唯一性标识(包括检测状态标识),不致混淆,并填写《样品接收登记表》。如果需要将样品分开用于检测不同的特性,此时二次采样样品应代表原始样品,检测样品标识应确保样品取样、制样、分组、检测和留样保存等各个环节,样品标识应包含原始样品和分样品的标识,并始终保留。(2)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样品,执行“不符合工作控制程序”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有权拒收。(3)按要求妥善管理检测样品和相关资料;监测、控制和记录检测样品流转、保存的环境条件。(4)负责对留样的样品进行统计和保管,并标识好保管位置和状态。(5)负责对样品保管超过备查期的备份样品进行清理,并做好清理样品的登记。(6)及时向技术负责人汇报样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建议。(7)对所管理的样品缺失损坏而造成的后果负责。(8)接样员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制度,对客户的样品、技术数据及有关信息负保密责任。
检测员的职责及自查要求
具体要求如下:
(1)检测完毕,检测员应认真核对所检样品、检测结果与《样品发放记录表》信息是否一致。(2)原始记录的书写应字迹清晰、无错别字、内容准确规范,没有内容填写的地方要划“/”或加盖空白章,签名要清晰可辨。(3)进修、实习人员无签字权,也不能代替带教老师签发检测报告;未取得上岗证的员工可以在原始记录“检测人”一栏签名,但要有带教老师签名确认。(4)检测员按照作业指导书的技术标准进行自我检查,并对检测数据作出是否合格的判断。(5)检测员必须根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测方法 水质分析质量控制》(GB/)、《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中“水质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指标-水样测定值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允许差”的要求确认所检项目结果受控,并按《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值的表示和判定》(GB/T8170-2008)标准的要求进行有效修约。(6)检测员必须认真核查异常结果,判断其技术误差的可接受性。有疑问时必须进行复测,不得草率发出检测结果。复测包括:核查样品性状是否符合要求,样品与样品编号是否对应,检测方法是否正确。复测后仍有疑问必需报告部门负责人处理。(7)检测员核查无误后在原始记录上签名。(8)检测员必须对自已的检测数据负责。(9)主检人员必须认真核对检测样品与检测报告一一对应的唯一性,确认无误后在检测报告中主检栏签名。
校核员的职责与工作要求
(1)校核员必须校对所有样品的以下信息:1)数据计算是否正确;2)数据修约是否符合要求;3)核查整批检测结果的质控数据(主要是自控的质量与数量),判断是否受控及误差的可接受性;4)复核最低检测浓度(最低检测限或测定下限)等信息。以上信息均无异常,校核T签名确认,如有异常,校核员报告给相应的主管(如微生物室主管、理化室主管、仪器室主管)。主管分析可疑结果原因,确定复测方案,并督促复测。(2)复测后仍有疑问,主管报告负责检测工作的部门负责人,由其组织复测,必要时可联系负责质量控制的部门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查找异常原因,确认复测结果后,发出报告。
资料员的职责及工作要求
严格按照有关要求编写检测报告,确保检测报告的编制质量。
具体要求如下:
(1)严格按照检测报告编制规范的要求编制检测报告。(2)检测项目及所引用的标准、标准值应准确、客观,符合标准和检测合同的有关要求。(3)检测结果应准确、客观,与原始记录保持一致。(4)检测报告的分类,编号按检测报告编制规范执行,保证检测报告识别号的唯一性。(5)在确认检测结果及评定结论正确无误后,在编制栏签字,之后按流程交给主检人、审核人、授权签字人分别审核签名。(6)检测报告的电子版由资料人员输入电脑,签名贮存、保管。其它人员不能改动。
检测负责人职责及工作要求
对检测报告编制的工作质量实行跟踪考核,校核检测项目的完整性,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以及检测报告的规范性,确保检测报告的编制质量,并对审核领域内检测报告的准确性负责。
具体审核内容如下:
(1)完整性:对照《检测任务通知单》检查是否完成了所有检测工作:每份原始记录反映的信息是否齐全;各项检测结果的原始记录是否齐全。(2)一致性:检测结果与原始记录是否一致;所引用的标准方法、有效位数是否正确;检测结论与标准限值是否一致;检测报告中有关信息与《采样记录表》、《样品接收登记表》、《检测任务通知单》是否一致。(3)规范性:依据检测报告编制规范,审查报告的格式、编号、结论用语、装订等是否符合要求。对审查中发现的问题通知编制人员进行更正,对报告的“三性”确认无误后,在审核栏签字并把原始记录和报告交给质量控制负责人审核。
质量控制负责人的职责及工作要求
对检测报告校核的工作质量实行跟踪考核,对检测报告的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完整性作出审查,围绕着“五性”对检测过程中前后制约的各个环节进行审核,并对审核领域内检测报告的准确性、可靠性负责。
具体内容如下:
(1)标准引用的正确性。(2)各项检测是否符合检测方法的要求(环境条件、检测参数的设定、检测次数、检测精密度、平行样等)。(3)原始记录的完整性。(4)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包括人、机、料、法、环、测六大要素)。(5)检测结果的精密性和准确性。审查每批样品的检测是否有按技术规范要求,大于或等于10%的样品插入平行双样分析、加标回收率分析、密码样及密码样平行分析等。除了审核分析过程的精密性、准确性之外,还应审核相应的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内容,如校准曲线、检出限和空白实验值。(6)检测结果的可比性:检测数据的可比性审核的范围很广,且专业性很强,不仅要运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国家颁布分析标准,还要运用各项目指标之间相互关系及其在不同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和浓度变化范围等知识,才能对比各项目间的关系,对异常值进行合理分析。如在地表水监测中,阴阳离子平衡,pH影响金属离子的存在形式,同一份水样化学需氧量的浓度大于五日生化需氧量的浓度,同一水样的BOD5浓度高,则CODcr浓度必然高,但反过来CODcr浓度高,BOD5浓度未必高,CODcr浓度高,水中溶解氧必然低,反过来溶解氧浓度高,CODcr浓度未必低,TN>NO3-N、NH3-N、NO2-N三者之和等,反之为异常;这种变化特点在审核中要加以注意。审查中发现问题通知有关人员进行更改,当对检测数据的可靠性有疑问时,应作出复测的要求。对报告的“五性”确认无误后,把原始记录和报告交给授权签字人审核。
授权签字人员的职责及工作要求
对检测报告的质量负全部责任。
具体要求如下:
(1)对检测报告的技术性进行全部复核。(2)对检测报告审签的工作质量实行跟踪考核。(3)对检测报告的质量目标进行评价、必要时组织采取相关措施以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与持续改进。(4)严格执行评审准则、计量认证政策和要求,特别是获计量认证实验室的义务及带计量认证标识检测报告的使用规定。(5)严格按授权签字范围的检测标准方法,授权签字范围的检测项目的限制范围,对相关的检测结果进行评定,签发带计量认证标识的检测报告。(6)对不符合的检测数据和结果有否决权,对检测报告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负责。
4 结语
在水质检测工作中,加强原始记录和报告的审核,是确保检测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审核人员应当不断提升专业知识,熟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掌握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精通检测方法和各项指标的特点,发扬敬业爱岗精神,增强正确执行规范和标准的自觉性,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个环节的检测数据审核,保证数据审核的质量,这样才能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更好地为公司、为客户服务。
参考文献
[1]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S].化学工业出版社,
测量员求职【第四篇】
(一)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理念在服从国家电网公司战略目标的前提下,通过预测人员需求,采取措施吸引和保留专业人才,从而获得和保持企业核心能力。
(二)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范围第一,人力资源总量预测;第二,人力资源结构预测;第三,企业特种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本文以人力资源总量和结构预测为重点。
(三)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目标第一,满足供电企业在生存发展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需求;第二,为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基础性的决策依据;第三,控制供电企业人工成本。
(四)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指标体系
1.对象指标。对象指标是指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对象,可以是总量需求预测指标,如:员工总数;管理人员总数;专业技术人员总数;专门技能人员总数。也可以是结构需求预测指标,如:员工构成;管理人员管理层次结构;专业技术人员职能结构;专门技能人员工种结构等。供电企业是传统的国有企业,在劳动用工上实行用工计划控制,同时,在企业中还存在着全民用工、集体用工、农电工、劳务派遣用工等多种用工方式并存的现象。因此,本文以供电企业定员人数作为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对象指标。
2.依据指标。依据指标是指影响需求预测的变量因素,这些因素主导着供电企业的活动,决定着人才的需求,它体现在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计划中,是对需求进行定量分析的关键因素,供电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依据指标可选择:供电量、售电量、全社会用电量、营业户数、变电站数量、配变台数、电网线路长度等
二、国网电力人力资源模型的主要内容
(一)人力资源总量需求预测模型
以严格控制省公司未来年度内用工总量为目标,以企业投入产出效能为衡量标准,围绕公司业务快速发展和人均效率持续提升两个基本要求,设计兼顾业务发展和生产效率提升的人力资源总量需求预测模型,深入分析影响公司用工总量的关键驱动因素,研究用工总量与关键驱动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总量需求预测模型,实现“用工总量需求”的预测目的。
(二)人员结构需求预测模型
以优化职工配置结构为目标,结合企业发展规划中现有业务类型及其核心业务领域布局,深入研究各业务、专业用工数量与业务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各专业用工需求。结合各机构的人员配置率,将各专业的预测增量进行合理分配,建立结构需求预测模型,实现“分专业分机构需求”的预测目的。
(三)素质结构需求预测模型
以优化用工策略、提升职工素质为目标,在实现人力资源总量预测和人员结构预测的基础上,根据专业业务的核心程度确定对应的用工方式,分析不同用工方式在人员结构中的分布特征,并进一步明确预测期内补员方式和素质要求,建立素质结构需求预测模型,实现“人员素质需求”的预测目的。综合人力资源总量需求预测模型、人员结构需求预测模型和素质结构需求预测模型,建立能够控制用工总量、平衡人员配置、优化职工队伍、规范用工策略的人力资源需求模型。
三、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流程
(一)人力资源总量需求预测流程
第一步:设计电网企业人力资源总量需求预测模型。具体步骤包括:首先,收集并整理数据,包括按照数据收集标准化模板收集数据、修正数据、分类汇总数据、整合数据和统一数据量级等步骤;然后,筛选指标并降维,包括相关性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步骤;最后,设计模型并进行需求预测,包括设计总量需求预测主体模型和效率提升调整系数、验证模型并进行需求预测等步骤。第二步:设计集体企业和多经企业人力资源总量需求预测模型。第三步:合并电网企业、集体企业和多经企业的需求预测结果,形成完整的人力资源总量需求预测结果。
(二)人员结构需求预测流程
人员结构需求预测模型的设计与预测主要针对电网企业。第一步:设计人员结构需求预测模型。具体步骤包括:首先,收集并整理数据,包括按照数据收集标准化模板收集数据、修正数据、分类汇总数据、整合数据和统一数据量级等步骤;然后,筛选指标并降维,包括相关性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步骤;最后,设计模型并进行需求预测,包括设计各类用工(经营类、管理类、技术类、技能类和服务类)和技能类各专业用工需求预测模型、设计调整系数、验证模型并进行需求预测等步骤。第二步:进行补员配置,将各年度、各专业的补员数量分配至各市州单位及下属各二级单位。
(三)素质结构需求预测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