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求职文档 > 求职其它 >

医药行业市场需求分析优秀4篇

网友发表时间 658474

【导读预览】阿拉题库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的“医药行业市场需求分析优秀4篇”工作范文资料,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求职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医药行业供需分析范文【第一篇】

目前PACS和LIS已有多个成熟的产品并得到广泛应用,其建设经验或许能为医院药学信息化带来新的思路:构建医院药学信息系统(Pharmacy information system, PIS),在HIS的平台上独立运行,解决HIS“离不开”又“不好用”、“不够用”的矛盾。

存在的主要问题

医院药学部门在工作性质与业务流程上与医疗、护理部门有着明显的区别,以医疗为中心的HIS很难覆盖药学部门的各项业务,国内医院的药学化建设尚存在以下六个问题:

1.缺乏顶层设计和整体解决方案。HIS在满足药学部门的需求上先天不足,很多医院做的补充完善、二次开发工作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医疗机构之间缺乏互联互通机制。“信息孤岛”严重妨碍了医院相互的合作交流,药师们陷入简单的重复劳动,如药品调价时同一地域的所有医院都要做相同的价格维护工作。

3.药品基础数据缺乏统一标准。药品编码和药品基础数据库结构是保证数据质量、实现数据共享的基础,我国至今仍无相关国家标准甚至行业标准。

4.药学部门缺少“画图纸”的人。医院药学信息化建设经常会陷入一种窘境,药学部门在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后发现开发的项目不能很好地满足需求,觉得不好用。究其原因是缺少“画图纸”的人,开发人员很难全面、准确地理解药学部门的需求。

5.各医院自行开发,重复投入多。国内很多医院都在自行开发软件系统以满足业务需求。据统计,国内近三分之二的三级医院都曾开发过药学信息化项目,不同医院的项目(如处方点评、药品说明书查询等)功能大同小异、重复建设严重。

6.未能实现产品化,升级维护无保障。医院自行开发的软件系统均未实现产品化,开发实施的成本高、升级维护无保障,这些自行开发的软件往往使用寿命很短(据抽样调查结果估算,使用寿命超过5年的不足20%)。

上述问题是造成我国医院药学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PIS概念的引入和实施可望为解决这一症结带来新的契机。

PIS的结构、功能和运行模式

药品供应保障是医院药学部门的基础工作,PIS要能够实现对药品服务、信息、物流和资金的集中统一管理,避免因分散、多头管理出现追溯困难、不同口径数据统计结果不一致等问题。

在医院的信息建设中,医院管理者和信息部门对新系统的引进甚至原有系统的修改都十分谨慎,担心会干扰“脆弱”的HIS,影响医院正常工作。因此PIS系统的构建和实施应以不改变HIS结构、不影响HIS运行为前提,PIS仅将相应功能从HIS剥离并整合,以数据交换的方式保证HIS系统结构完整、运行方式不变。PIS需要的基础数据一方面从HIS中读取,另一方面来自新建的数据库(由PIS生成并维护);同样PIS生成的数据也分别写入HIS(原HIS需要的数据)和自带的数据库(其它数据)。

目前,各医院都有大量和院外其它单位共享和交换数据的需求,如获取药品的基础信息、向医保上传用药数据、ADR报告、与其它医院交流(如比较库存水平、调剂效率等管理指标)。在不改变医院HIS的前提下,可采取图4所示的“三明治”结构,通过PIS系统间接实现不同医院之间以及医院与医保等外部单位的信息共享和交换,让医院对拟共享和交换的数据进行控制,满足各医院对数据管理的要求。

作为医院药学信息化的整体解决方案,PIS至少应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功能:

1.满足医院药品供应保障和临床使用的需求。PIS应当纳入药品在院内流通的各个环节,与药品相关的所有业务流程均能在PIS上实现。

2.满足药品管理和决策支持的需要。各医院的HIS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统计、数据分析的功能,但普遍不够用,对提高药品管理水平、为医院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帮助有限。PIS可以参照其它行业的成熟经验,为医院提供丰富、灵活的数据分析和管理工具。

3.帮助医院合理使用药品。信息系统可以帮助医务人员便捷地查询药品信息、审查处方医嘱、评价分析患者用药,这些功能的实现取决于全面、准确的数据库、科学的审查规则和高效的算法。鉴于该领域已有成熟的商品软件,可采取使用商品软件和自定义审查相结合的方式,为商品软件提供标准数据接口的同时为医院提供自定义审查功能。

4.帮助药学部门进行事务管理。医院药学部门的日常工作中有大量事务性工作(如排班、绩效考核等)和内、外部沟通需求(如通知传达、与临床的沟通和反馈等),PIS可以按深度行业定制OA系统的标准提供相应功能。

5.协助药品经费预、决算和经费使用管理。多数医院的药品经费由药学部门使用但由财务部门管理,双方都无法实时掌握药品实物消耗与经费开支的关系,而PIS可以实时地分析药品消耗、经费使用和收益。

随着PIS的普及,可能会出现专门的药品基础数据供应商和药学服务咨询公司。前者可为医院提供药品基础信息和动态,如根据医院药品供应目录及时向医院推送药品价格变化、药品警示信息等。后者可以帮助医院分析药品管理和药品使用的指标,并提出改进建议。

应注意的问题

以产品化为目标开发、建设PIS系统已经被很多医院药学部门管理者接受并认同,个别医院已经开始进行尝试,一些IT企业正在或准备进入该领域。作为专门针对医院药学行业的信息化项目,PIS在方案设计、开发、实施和运营中应当注意以下四点:

1.强调医院药学部门和药学人员的主导作用。与一般IT项目相比,PIS更应当是一个医疗项目,要强调并充分发挥药学部门和药学人员的作用。建设PIS不仅是为了得到一个够用、好用的软件,更重要的是药学部门在此过程中通过对需求的整理和深入分析,优化工作流程、制定质量标准、明确工作模式。

2.正确评估项目的开发实施成本。对PIS这种与工作流程结合紧密的行业软件而言,软件购置、实施费用以及配套硬件等费用可能只占总成本的30%~50%,在需求分析、流程改造等方面需要投入更多人员、时间和经费,否则PIS系统会像某些药房使用的自动化设备一样,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甚至成为一种摆设。

医药行业市场需求分析【第二篇】

同时,200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更强调要加强中医药服务贸易,促进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但关于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的话题,却很少见之于报刊媒体。那么,什么是服务贸易?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发展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有何重要意义?我国发展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我们有必要对此作些深入的探讨。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以下简称“世界中联”)作为中医药的国际学术组织,一直致力于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中医药国际合作中心以发展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为经营核心,我们在工作中注重收集信息,不断分析探索和总结经验,并进行研究。

关于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

服务贸易的定义

“服务贸易”一词最早出现在1971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报告中,这份报告探讨了关贸总协定“东京回合”谈判所涉及议题。后来美国在《1974年贸易法》中首次使用了“世界服务贸易”的概念。20世纪70年代后期,“服务贸易”便成为了共同使用的贸易词汇。国际服务贸易指的是不同国家之间所发生的服务买卖与交易活动,服务的提供国称为服务的出口国,服务的消费国称为服务的进口国。由于服务贸易内在本质的复杂性,围绕着国际服务贸易的内涵,各国学者一直争议不止,直到1994年4月15日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束才暂时中止争论。这是因为这轮谈判达成了《服务贸易总协定》,简称GATS,并在GATS中从服务贸易提供方式角度给服务贸易下了较为准确的定义,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指导性,并为各国和各界所普遍接受,这就是服务贸易有四种提供方式,即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跨境交付,是指服务的提供者在一成员国的领土向另一成员国领土内的消费者提供服务;境外消费,是指服务的提供者在一成员国的领土内向来自另一成员国的消费者提供服务;商业存在,是指一成员国的服务提供者在另一个成员国领土内设立商业机构或专业机构,为后者领土内的消费者提供服务;自然人流动,是指一成员国的服务提供者以自然人身份进入另一成员国领土内提供服务。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国内外学者对国际服务贸易进行了不同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基于国际收支账户形式的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分类,基于国内经济和经济理论的国际服务贸易逻辑分类,基于国际通行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关于国际服务贸易的操作分类。关于国际服务贸易的操作分类中,将服务贸易分为12大类142个服务项目,分类方法是以部门为中心的分类方法,即商务服务,通信服务,建筑和相关工程服务,分销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及社会服务,旅游及相关服务,文化、娱乐及体育服务,运输服务和其他未包括的服务。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采用的是国际服务贸易的操作分类。

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的主要内容

根据国际服务贸易的操作分类,中医药服务贸易在国际服务贸易分类表中包含在如下几个大类中,即商务服务,教育服务,健康及社会服务,旅游及相关服务,文化、娱乐及体育服务,其他未包括的服务等,具体细分,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内容包括:

商务服务:与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有关的内容,包含专业性(含咨询)服务,研究与开发服务及其他服务。专业性(含咨询)服务,指提供中医药养生康复旅游及咨询;研究与开发服务,指中医药的研究与开发服务,开发新产品或新的生产工艺;及其他服务,指中医药方面的工艺学术服务,翻译服务,展览管理服务,会议服务,广告服务,市场研究及市场调查服务,企业管理咨询服务,印刷出版服务,摄影服务等。

教育服务:指与中医药相关的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继续教育、特殊教育、短期培训、国际考试和其他教育中的服务交往,如派出访问学者等。

健康及社会服务:指与中医药相关的医疗服务,其他与人类健康相关的服务,社会服务等。

旅游及相关服务:指与中医药旅游相关的住宿,餐饮服务,药膳服务等。

文化、娱乐及体育服务:这里指的是不包括广播、电影、电视在内的一切文化。是以中医药为主题的娱乐,文化出版,期刊杂志,图书馆,博物馆,体育服务;如中医药文化交流,气功表演以及参观中医药博物馆等服务。

其他未包括的服务:指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进步而产生的与中医药相关的上述几类没有包括的服务,如远程诊疗服务等。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主要是指中医药方面的医疗服务、教育培训服务、文化传播服务、保健服务和护理服务等及与其相关的旅游、咨询等其他服务。

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对服务贸易的界定,中医药服务贸易提供的模式主要是指:

跨境交付:指与中医药相关的商务服务,中医药的远程教育、远程诊疗服务和养生保健国际咨询服务。

境外消费:指与中医药相关的教育服务,如外国居民到中国中医药院校,或者其他中医药教育机构学习;旅游及相关服务,如到中国进行康复保健休闲旅游和就医;与中医药相关的文化,娱乐及体育服务等。

商业存在:指与中医药相关的中国医疗机构或个人到境外设立中医诊所,开办中医医疗中心或建立中医医院。

自然人流动:指与中医药相关的文化、娱乐及体育服务,或中国中医师或教师到国外,受聘于海外一家医疗机构从事临床、美容、保健,或教育机构从事教育、科研等服务。

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对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的研究可集中于四种服务提供模式上,这四种提供模式是中医药服务贸易需求的重要变量,我们可以此来建立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的需求模型。

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的意义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分工的发展,服务业将成为全球性的第一大产业,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从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看,服务业取代农业和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国际服务贸易是在一个国家的服务经济基础上通过服务业的国际化和国际分工而发展的。发展国际服务贸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十一・五”期间,我国的服务贸易目标是进出口额达到4000亿美元,要达到这一目标,按目前贸易基数计算,我国服务贸易的增长幅度每年应在20%以上。所以,发展服务贸易有着良好的经济增长前景,不仅可以稳定目前的出口市场,而且可以促进经济结构和贸易结构的调整和转型,为经济增长起到“发动机”的作用。中医药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服务产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发展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不仅可以调整国内中医药行业的产业结构,促进中医药产业的优化,解决国内就业问题,带动经济的增长,而且有利于传播中医药文化,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因此,发展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需求特征分析

我们下面通过对一系列国际服务贸易的统计数据分析,来研究国际服务贸易的数学特征和需求特点。根据WTO《2005年国际贸易统计报告》显示,全球服务贸易供应方式构成如下: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据,世界服务贸易出口中各部门金额及其所占比率如下:

世界服务贸易出口中各部门金额及其所占比率(单位:亿美元)

从上图可以看出,世界服务贸易在服务提供模式,提供服务金额和年度三维坐标中的曲线分布特点分别呈现出幂律分布的特征。

由于美国国际服务贸易比较发达,因此,分析研究美国服务贸易的特点比较有代表性。根据东亚银行的数据分析,2002年,美国服务贸易出口到世界前十个国家金额及其所占比率如下表:

美国服务贸易出口各个国家金额及其所占比率(单位:亿美元)

我们再来研究一下美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及其所占比率,其中包含了10个主要服务贸易领域,细分如下:

美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及其所占比率(2004年,单位:%)

最后,我们来研究一下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及其所占比率,共十三个主要服务贸易领域,细分如下:

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及其所占比率(单位:%)

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国际服务贸易的需求分布曲线符合幂律分布。幂律分布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分形”性,也就是说,无论把它放大到什么程度,看起来还是幂律分布。数学家把这种特性称之为“多比率自我相似性”。也就是说,一条长长的幂律曲线实际上是由许多“微结构”的小幂律曲线叠加组成。如果用直方图来表示,类似帕累托图,又叫排列图或主次图。这是按照事件发生频率大小顺序绘制的直方图,表示有多少结果是由已确认类型或范畴的原因所造成。排列图用双直角坐标系表示,左边纵坐标表示频数,右边纵坐标表示频率。分析线表示累积频率,横坐标表示影响结果的各项因素,按影响程度的大小(即出现频数多少)从左到右排列,通过对排列图的观察分析可以抓住影响结果的主要因素。这就是19世纪由意大利著名数学家、经济学家PARETO(帕累托)提出的帕累托法则,帕累托法则往往称为二八原理,即百分之八十的结果是百分之二十的原因所造成的。二八原理是经济管理思想领域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最初用来解释社会结构特征,后来发现几乎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受该法则的支配,如20%的产品创造了80%的利润,20%的客户带来80%的销售额,20%的企业完成了80%的出口贸易等。右上图是一幅标准的帕累托图。由于服务贸易的曲线分布是帕累托图中的一大部分,并不是完整的帕累托图,所以,我们将其称之为“幂律分布长尾曲线”。这个曲线所形成的影印区域的面积可以通过高等数学的微积分计算得出,假设曲线分布是连续的,那么,服务贸易的总量就等于曲线所形成的直方图面积的总值。这就是服务贸易需求总量的数学特征。

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需求模型

从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的供给与需求以及服务贸易的提供方式来看,中医药服务贸易模式可以用如下图形来表示:

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供给与需求模型

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的供给与需求之间是由四种服务贸易提供方式(即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来完成服务贸易的交易过程的。在服务贸易的提供过程中,有贸易壁垒和技术壁垒阻碍着交易的顺利进行和服务贸易规模经营。因此,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的关键是提高服务贸易的四种提供模式的经营规模和消除阻碍着服务贸易顺利进行的贸易壁垒和技术壁垒,从而扩大服务贸易的经营规模。为此,我们可从建立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需求曲线模型着手,来研究和探讨发展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的模式。

通过前面章节中对国际服务贸易需求的数学特征分析,我们可以推导出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需求曲线模型。 由于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的需求曲线符合幂律分布。幂律分布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分形”性,也就是说,无论把它放大到什么程度,看起来还是幂律分布,因此, 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的需求曲线将是总体服务贸易曲线中的相同形态的子曲线。即“长尾中的长尾”。如图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 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需求曲线模型是一条无头的“长尾曲线”。为了方便进一步研究, 我们将其放大、抽象化和模型化,见下图:

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需求曲线模型

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需求曲线的特征是一条无头的幂律分布长尾曲线,是帕累托曲线图中的一大部分,这一特征表明中医药国际服务的需求特点是多批量、差异化和多样性。也就是说,一条完整的需求曲线被分为A和B两个部分区域。在A区域,中医药国际服务的需求特点是大批量,服务差异化小和服务产品需求品种不多。少数国家或地区(20%)就可以创造较大(80%)的服务贸易规模,或者说提供较少的服务产品(20%)就可以获得较大(80%)的收益;而在B区域,中医药国际服务的需求特点是呈现多批量、差异化和多样性的特点。多数国家或地区(80%)才可以创造较大的服务贸易规模,或者说提供较多的服务产品(80%)才可以获得A区域(20%)服务产品产生的收益。区域A和区域B是两个差别很大的市场环境,因此,我们在进行政策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政策工具以及制定发展战略时,一定不能采取相同的政策、措施和战略,一定要区别对待,才能使政策产生效用和效率。这就是建立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模型的意义之所在。

通过对影响服务贸易总量的变量的推导,我们发现在区域B,也就是说在目前的市场环境和条件下,发展服务贸易的方法是增加服务需求批量,服务需求国家或地区数量、服务产品种类数量。在服务提供模式上,就是要提高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和自然人流动的服务规模。因此,我们在发展服务贸易的政策选择时,应以增加中医药服务产品的需求,扩大中医药服务需求的国家和地区,不断继承和创新、开发新的服务产品。我们的政策制定和政策工具及措施的选择应以此为基础和切入点。

如果我们要用20%的机构或企业或服务产品产生80%的经营规模,需求曲线就应向左向上延伸,进入图中A区域,即以商业存在或少数(20%)的品牌服务产品为主要的市场交易环境。这种市场条件和环境下,我们可以用较少(20%)的大型企业或机构或服务产品来创造许多小企业和机构提供许多服务(80%)才能达到的服务贸易规模。

发展国际服务贸易,从曲线模型特征来说就是将曲线面积扩大。扩大曲线面积有三个途径:

A 通过向右延伸,扩大长尾; B 向上扩展,将曲线变得更加扁平;C 同时向左和向上扩展或向右向上扩展。这三种扩展曲线面积选择方式,就是通过选择不同的服务贸易提供模式,减少或消除贸易壁垒和技术壁垒来扩大服务贸易的出口总额的途径,而选择不同服务贸易提供模式,是通过选择刺激服务贸易发展的不同政策和措施,制定发展战略来实现的。这就是通过建立模型对服务贸易进行分析的价值所在。

以上几个方面是应用模型进行决策分析的方法。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是一项复杂的商业模式,不能仅从数学模型和理论上分析,我们还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对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的内部经济环境和外部经济环境进行系统分析。

发展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的SWOT分析

一般说来,影响国际服务贸易的因素主要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服务业国际分工的发展状况,各国参与服务业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以及各国执行的服务贸易政策等。

从前面对中医药服务贸易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中医药服务贸易概括的说,主要是指中医药方面的医疗服务、教育培训服务、文化传播服务、保健服务和护理服务等及与其相关的旅游、咨询等其他服务。从具体业务项目上看,主要是指中医药的教育,培训和考试,医疗服务,中医师的人才输出,中医药健康康复旅游和保健养生国际咨询,药膳饮食文化传播等几个方面。尽管我国中医药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太高,各国在执行服务贸易政策上的政策还不宽松,但中国在参与中医药服务业国际分工方面,有着明显的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优势,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资源优势

我国拥有门类齐全的中医药大学,各个中医药学会和专业委员会,拥有高学术水平的专家队伍,这为我们开展中医药学术培训、考试培训和继续教育奠定了基础,这是我们的中医药教育,保健养生业务和开展远程会诊业务的资源优势;中国中医药院校每年培养了大批的毕业生,中医药人才人力资源丰富,我们可以加强人才交流机构的投入,扩大人才输出规模;我国拥有丰富的中医药健康保健的医疗资源和资源优势,目前,各个中医药产业区纷纷建设健康生态旅游区,这为我们开展健康旅游提供了竞争优势。我们可以凭借“世界中联”和其他机构的国外会员网络优势,开展健康康复旅游业务。

产品优势

我国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中医药教育学科门类齐全,中医医疗手段方式众多,各地民间自然疗法品类繁多;中国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可供开发利用于中医药康复旅游的地方较多;各种保健养生的药膳品种和药膳文化更是花样繁多。这些中医药服务产品为中医药服务贸易增强了吸引力。

成本优势

中国国内的中医药教育成本大约是西方国家的十分之一,中医师的诊疗费、旅行及生活费用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国内的这些成本优势为国内开展中医药服务贸易奠定了基础。据同世界中联美国会员交流,如果国内能提供优质服务,良好的医疗环境,国内吸引美国人来进行中长期健康康复、休闲、旅游,这可能是一项新型的中医药服务贸易项目,这一市场值得我们去开发。

客户和市场渠道优势

比如说世界中联已有50个国家166个会员团体,团体拥有分布地域较广、数量较多的中医药诊所,这就是我们的客户和市场渠道优势。我国还有很多学会和单位都拥有这样的客户资源。我们要研究如何开发和利用这一渠道,在互利互惠的原则上,为我们开展中医药服务贸易提供服务。

中医药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在扩大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地位的提高,中医药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在扩大,随着世界回归自然趋势的发展,人们对中医药认识的增强,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多。中医针灸逐渐被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实际上已成为了一种世界性的医疗方法。这为我们发展国际服务贸易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尽管我们开展中医药服务贸易有许多方面的优势,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和劣势及威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据“世界中联”韩国会员反映,韩国留学生在中国接受了七年的中医药大学的系统教育,学成回国后仍然不能被认可,不能开业行医。这将不利于中医药教育的国际化扩展。尽管我国加入WTO后,我国政府先后已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式签定了《关于互相承认高等教育学历和学位的协议》,但仍然有许多国家和地区不承认我国高等教育的学历和学位。

在中医药服务贸易几种提供方式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提供方式是“商业存在”,即在国外建立中医诊疗中心或中医医院。但由于文化差异和法律、法规的限制,目前在西方主要国家还没有一家有经营规模的中医医院,中医药服务贸易的“商业存在”提供模式需求市场还没有形成,这将限制中医药服务贸易的发展规模和经营规模。

中医药服务贸易是我国加入WTO后的一项新型业务,没有成功的模式可供借鉴,政策法规尚没有到位,我们将在探索中前进,这将制约中医药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

另外, 在发展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时,不仅要考虑需求与供给的关系,还要考虑需求与供给之间是否存在贸易壁垒或障碍。目前发展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尚存在如下贸易壁垒――

资本移动壁垒。它的主要形式是外汇管制、浮动汇率和投资收益汇出的限制等。

人员移动壁垒。它的主要形式是各国移民限制法律。

信息移动壁垒。中医药服务是知识产权比较高的服务项目,在知识产权保护还不完善的情况下,中医药服务的核心技术不可能自由流动。

服务产品移动壁垒。由于涉及到市场准入的问题, 有些中医药服务产品不可能没有限制地自由进口。

开业权壁垒。这包括禁止外国人进入某些领域或涉足某些项目或者对某些行业实行垄断,禁止外国人进入某些本国人员从事的服务工作,如某些国家规定只有西医可以扎针灸。

经营权限制壁垒。这是通过对外国服务实体在本国的活动权限进行规定,以限制其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等。

尽管有一些不利于中医药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因素存在,但中医药服务贸易的市场前景广阔,发展空间很大。这是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的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人们对健康服务的需求会不断扩大。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民众在不断追求幸福指数、健康指数和长寿指数。这些需求为中医药服务贸易出口带来了机遇和市场拓展空间,因为中医药在为人类社会预防疾病、抵抗疾病、延长寿命和延缓衰老等方面有许多独到之处,并且,中医药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底蕴。这些因素为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以,我们要不断探索发展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的新模式和新方法,提高我国的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经营规模和市场占有率。

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选择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商业模式的特点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传统的商业模式面临严峻的挑战,并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技术和网络的发展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联系也更加紧密,供求的信息瓶颈和壁垒开始逐渐消失,消费需求越来越差异化,多样化和批量生产品种越来越小,传统的热门产品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无数的市场细分产品所替代。这样的市场环境变化,给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传统的经营理念和模式也在逐步改变。传统的经营理念是人、财、物;经营模式是4P,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和促销(promtion)。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经营模式是6P,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加上政治(politics)和公共关系(public),是为6P。传统的商业模式,依靠大众媒体促进销售,无差异化策略成为这一阶段的明显特征。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网络为主要交流媒体,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是6P加6C,即顾客(customer)、成本(cost)、沟通(communication)、竞争(competitiveness),加上机会(chance),市场变化(change)为6C。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只是销售制造的产品和服务,而是要通过一系列测试手段了解消费者为满足需求愿付出的成本(cost);不要以自身为出发点来布局销售或服务网点,选择销售策略,而要关注消费者购买产品和服务的便利性;不是想着如何通过媒体传播来提升销量,而要和消费者互动沟通(communications),了解消费需求,需求差异化和多样性是这个阶段的特点。这些营销方式的变化和特点,对于我们发展中医药的国际贸易有着借鉴和指导作用。这就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商业模式的特点。因此,我们发展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就必须适应新的商业模式的特点,并根据新的特点来选择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战略。

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选择

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的四种提供方式,即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发展服务贸易就是通过这四种服务贸易的提供模式,根据目标市场的需求特点和需求量,采取措施规避贸易壁垒和技术壁垒,利用自身优势,使用多种形式扩大服务贸易的出口,提高总体服务贸易出口量和市场占有率。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的战略目标不仅是要提高服务贸易经济规模,提升国民的生活水平,同时,还要提高国家的经济福利,增加就业机会,发展中医药产业,提高中医药的技术水平,合理配置中医药相关的各种各样的资源,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等。为了达到这些战略目标,可以选择不同的政策和措施来实现。我们目前可以使用的政策工具有:退税和补贴,市场准入制度,税收优惠,财政支持,金融支持等。我们可以借助中医药服务贸易需求模型,来研究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战略,才能实现这些战略目标。

根据中医药服务贸易的需求模型,中医药服务贸易的总量等于曲线阴影部分的总和, 提高服务贸易总量, 就是要扩大需求曲线的影印总面积。以此为依据, 制定中医药服务贸易的发展战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选择。见图表箭头所示。

战略选择一:稳定型发展战略

选择这种发展战略就是不断开发新的中医药服务产品,提高服务销售量;开发新的服务市场,提高销售能力。或者是采取比较宽松的市场准入政策,让更多的机构和企业都参与到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中来,建立庞大的服务贸易网络。采用这种发展战略,需要投入销售力量和新的服务产品开发力量。在政策的使用上,应加强员工的教育培训,提高技术能力和国际销售水平。加大财政的支持力度,如对学术会议、会展等活动给予财政补贴等。这种发展战略可以解决国民就业问题,从而提高了国家的经济福利。因为这种战略发展模式需要通过境外消费和自然人流动两种服务贸易提供模式来实现,也就是说,要将模型的需求曲线向右不断延伸,将模型上的需求曲线的尾巴变得更长。而这两种服务提供模式都需要更多的企业和人员来参与,从而提高国家的经济福利,增加就业机会。这就是我们利用需求模型来研究发展战略的方法之一。

战略选择二:增长型发展战略

选择这种发展战略就要将服务贸易的四种提供模式中的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和自然人流动在不同程度上都提高服务规模,从而在整体上提高服务贸易的经营规模。这种战略选择需要苦练内功,提高服务产品质量,走服务品牌发展之路,提高服务贸易的附加值。在政策的选择上,着重建立和培养一些服务贸易中心,起着示范作用,带动更多机构和企业的服务品牌意识,进而从总体上提高服务贸易规模,达到发展中医药产业,提高中医药的技术水平的战略发展目标。在模型上的反应就是将曲线的尾巴向上平移。

战略选择三:混合型发展战略

选择这种发展战略就要将服务贸易的四种提供模式在不同程度上都提高服务规模的同时,着重发展“商业存在”服务贸易提供模式,要用20%的机构或专家人力资源或服务,创造80%的收益。这种发展战略需要较强的国家外交和政治力量来推动中医药服务贸易的立法和消除贸易壁垒,需要较多的财政支持来加强中医药文化交流和合作,逐步消除文化差异。同时,要努力提高中医药国际服务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这是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全面发展的一种战略选择,也是难度较大的一种发展战略。在模型上的反应就是将曲线向左上移动,形成比较完整的帕累托曲线图。其意义在于我们的发展战略不仅重视发展20%的大企业或大机构能带来80%的服务贸易经营规模,而且同时也注重发展大批(80%)小的企业和机构,尽管这些小的企业和机构只能带来(20%)的服务贸易经营规模,但我们也不能忽视或放弃,这部分企业或机构将是解决就业的一条途径。所以,混合型发展战略,不仅有利于服务贸易经济规模的增长,同时,也有利于国家宏观经济的良性发展,解决就业问题,促进中医药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为中医药产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在实施上述发展战略时,我们应建立一个全国性的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信息平台。如前文所述,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传统的商业模式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技术和网络的发展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联系也更加紧密,供求的信息瓶颈和壁垒开始逐渐消失,消费需求越来越差异化、多样化和服务需求批量越来越小。在这种市场环境中,要使我们的发展战略顺利实施,就应着力打造一个连接中医药国际服务供应和需求的信息化平台,根据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的四种提供模式,对全国的中医药服务贸易资源进行分类,并在信息平台上,让海外的需求方能够便捷地找到服务的提供方,从而提高服务贸易经营规模。同时,我们还应提供服务推荐服务系统。这也是提高服务规模的有效方式之一。另外,我们应加强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的统计,获取较完整的数据,以便进行更加科学的分析,为发展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提供决策依据。

医药行业供需分析范文【第三篇】

1、医药流通业的现状

我国的医药流通领域的市场化改革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此前,药品流通基本上属于国有专营,各级医药公司经营药品批发,负责药品零售的药店和医院则必须统一从医药公司进货,下属的一、二、三级采购站均为国有制企业,这种4级批发模式造成了整个医药流通渠道的效率低下。而药品按照国家计划生产,统购统销,价格上实行统一控制,分级管理。药厂出来的产品到最终的消费,在我国往往有6-7个流通环节,结果造成无序竞争、过度竞争现象严重。而在国外的成熟市场,药品流通环节一般为2-3个。环节繁多导致效率和效益的损失,目前全国医药商业平均流通费用率为%,销售利润率小于1%。在美国医药批发商的销售利润率为%,而其流通费用率仅为%。据统计,我国已有15个省的医药商业企业连续3年出现汇总性亏损。加入WTO后,我国的医药分销领域将受到来自国外企业更大的冲击,因此,我国的医药流通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落后的流通模式必须进行改革。

2、传统的医药流通渠道

目前存在的渠道主要有:

药品生产企业药品零售企业消费者

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批发企业医院药房临床医师患者(消费者)

药品生产企业药品零售连锁企业药品连锁企业门店消费者

药品生产企业医院药房临床医师患者(消费者)

其中存在的问题是: 从商流的角度看,药品出厂后大多需经过批发企业、零售(连锁)企业或医院药房等多个环节才能到达消费者,多次商品所有权的转移势必要影响到药品的流通速度,同时也增加了药品的流通费用。从物流角度分析,这就是导致我国医药商业流通费用过高的根本原因。因此,医药流通业改革首先须进行流通模式的转变。

医药流通模式探讨

1、医药流通的简单模式

从医药流通领域的发展来看,将来医药流通的模式应该是图1所示:

这是一种最简单的医药流通模式,其实,从物流的角度分析,这同样是一种理想的医药物流模式。因为如果没有配送中心的存在,那么模型将变为图2。

制造商/供应商

分销商/家户

如果存在物流配送中心的话,那么模型可变为图3。

制造商/供应商

分销商/家户

从图2可以看出,物流配送开始从制造商/供应商到分销商/客户采用的是:一点到多点或多点到一点的形式,这是物流配送系统的原始模型。原始模型演变为现代物流配送系统供应链的结构即:多点到一点再到多点的形式。由图1转变为图2的理由主要有四:①提高了物流配送系统的敏捷化程度;②提高供应的保证程度,降低生产和流通企业的库存成本;③为了简化流通手续,提高物流系统效率和提高服务水平;④提高车辆等物流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物流成本,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状况。

在此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与物流配送中心三者之间的区别(见表1)。

从上述比较可以看出,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是不同的,按此分析,医药批发企业建立的应是物流中心,零售连锁企业建立的应是配送中心。那么,对于由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构成的物流网络可以统称为物流配送中心。

2、医药流通模式的选择与分析

从表1分析可以看出,要想建立一种理想的物流模式,关键的一个环节是――物流配送环节。从医药流通企业的角度讲,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医药物流配送的功能应该由谁来承担更有效?由谁来建设物流配送中心更合理?我们有以下几种选择:

(1)医药生产企业自办物流,自建物流配送中心;

(2)零售连锁企业自建配送中心,承担本企业内部的物流配送功能;

(3)医药批发企业作为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建设物流配送中心;

(4)医药生产企业、批发企业、零售企业共同合建物流配送中心。

医药流通模式分析

(1)医药生产企业自建物流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求物流业也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药品市场的不断扩大,也要求有一个完美的物流提供商为制药企业服务。在这种形势下,第三方物流兴起,以集合众多企业的物流业务,使自身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企业自营物流的成本,降低物流总体费用。虽然第三方物流的市场前景看好,然而,从全国制药行业来看,采用第三方物流方式的比例还比较低。主要原因是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为非专业药品物流企业,或只能提供运输、仓储等部分服务,而客户需要更多的综合,甚至包括非物流范畴的服务;而最有条件成为药品专业物流企业的是医药商业公司,但其物流业尚处于发展之中。一方面供应不足,另一方面需求不旺,因此,许多大型的制药企业自建物流网络,既为本企业服务,也为其他企业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从而获取利润。例如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通州开建了物流基地,预计在全国逐步建立物流基地,形成全国性的物流配送网络。但是,自建物流是需要有强大的经济、技术实力作支撑的,而我国的制药企业数量众多而且规模偏小,信息化水平普遍低,资本实力有限,所以除少数实力较强的大型制药企业可以自建物流网络,其他大多数企业应利用现有的社会化“第三方物流”,不仅可以节约建设物流的巨额资本投入,还可以使其集中精力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产品的创新与市场的控制能力。

(2)零售连锁企业自建配送中心

目前大部分国内的医药零售连锁企业的发展,是在重组原有流通格局的基础上进行的,还没有能为连锁药店服务的社会化配送中心,同时,根据我国GSP及相关的政策规定,每个医药零售连锁企业都必须由其总部建立只为本企业内部服务的配送中心。所以,每个连锁药店都不得不自建配送中心,而建设配送中心的投入很大,营运成本几乎占到连锁药店总部管理成本的50%以上,这就意味着连锁企业将背负沉重的经济压力。但从物流管理的角度看,完全没有必要每个连锁企业都自建配送中心,这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3)医药批发企业承担“第三方物流服务”

从上述对制药企业和零售企业自建物流的分析可以看出,两者虽然均可自行承担起物流配送的任务,但是这需要企业具有较强的资金和技术实力做支持,而对于大多数的企业来说,并不具备这个条件。同时,企业若在物流建设上投入过多,也会影响其发展各自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往往将导致企业丧失市场。因此,对大多数制药企业和零售企业来说,最明智的选择应该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利用“第三方”提供的物流服务。在医药流通领域,最有资格承担药品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应是医药批发企业,尤其是大型的批发企业,它们在建设现代物流方面有很好的条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地域优势。国内的大型医药批发企业一般都建设在交通便利的省会城市或地区,这就为发展物流配送中心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

②设施设备优势。为完成药品批发职能,批发企业必然拥有大面积的土地,建设大量的仓库,并且配备相当数量的汽车及其他仓储、运输、装卸、搬运等机械设备,同时还要有适合药品运输、保存的特殊设施设备。这些条件都是物流配送中心所必须具备的。

③专业技术优势。长期的批发业务,培育了一大批具有丰富的采购、存储、运输管理经验的专业技术队伍。从现代经济理论和信息技术等方面加以再培训,这支队伍将会成为物流配送的骨干力量。

④传统的组织网络优势。虽然改变了传统的隶属关系,但在几十年的业务交往过程中,批发企业与生产企业之间、批发企业与批发企业之间、批发企业与零售企业之间,必然会形成一种较为密切相互信赖的关系,这也是物流配送网络建设的基础。

基于以上优势,批发企业在发展配送中心时,更易于开拓市场,提高并巩固其配送商品的市场占有率,并且通过扩大权实现契约化配送,逐步走向规范化、专业化。批发企业只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品种、人员、仓储、运输、质量保证等资源优势,实施流程再造,即可组建成大型的区域性物流中心,然后在此基础上,整合、利用中小型批发企业和零售连锁企业已有的配送网络,最后形成全国性的医药专用物流配送网络。

(4)医药生产企业、批发企业、零售企业共同组建物流配送中心

在由生产企业、批发企业、零售企业各自运营的物流配送中心内,物流业务是由厂商、流通批发商、零售商直接从事的,即他们在负责生产、流通或销售的同时,也全权负责商品物质流动或管理的事物,而且物流中心的基础建设(如土地购买、设施建设等)和相关的投资都是由他们独资进行。显然,这种形式的物流配送中心在利益上表现为厂商、流通批发商或零售商能对商品流动、经营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但问题是相应的成本较高,这不仅表现在建设成本高昂,而且也反映在管理费用居高不下。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兴建物流配送中心时,可以采取由制药企业、流通企业、零售企业共同组建,工作人员也由三方的人员共同组成,但基于医药流通企业具有发展物流中心的独特优势考虑,可以决定由医药流通企业的人员总体领导策划。通过共同组建物流配送中心可对药品进行整体的物流作业管理,不仅可以加快药品的流通速度,提高医药流通效率,更重要的是通过整合物流管理,可以降低医药物流成本。

结论

本文通过对医药流通模式的探讨得出:从物流的角度分析,理想的医药流通模式应是:药厂物流配送中心零售终端。其中,物流配送中心起着连接上、下游企业的作用,产品从生产出厂经过物流配送网络直接到达销售终端,商流即产品的所有权在物流配送环节可不发生转移,这样,就改变了过去流通环节过多的状况,为流通业降费增效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通过对医药流通物流的四种模式的分析得出:

(1)具有强大资金、技术实力的大型医药生产企业可以自建物流配送网络,发展第三方物流。但是对于大多数的生产企业来说,充分利用流通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才是明智的选择。

(2)根据目前政策规定:零售连锁企业的总部必须建立只为本企业服务的配送中心。但本人认为:尽管本规定可以对连锁企业加强经营管理,但是从物流管理的角度看,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物流资源的浪费。

医药行业供需分析范文【第四篇】

着力用药安全

瑞金医院的医生在日常的诊疗服务中需要开具大量的处方,各种药品都具有相应的副作用,不同的药品之间也存在着配用禁忌。医生在开具处方时首先会考虑各种药品之间是否存在配用禁忌,以及相关的副作用是否会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但面对大量患者和不同的处方,能够完整的了解全部药品的注意事项或配用禁忌对于医生来说则是一项很大的挑战。为了患者提供符合病情需要并且安全的药品,瑞金医院的医生在开具处方时会十分谨慎的进行逐一检查,以确保交付给患者的处方是合理安全的,但这种手工检查的方式不仅效率低,而且难以覆盖到医院全部的药品。为此,医生和IT部门都希望借助信息技术实现药品配用禁忌的自动化筛选及审查,实现安全用药。

瑞金医院借助于构建在SQLServer 2012之上的电子临床助理应用,可以直接通过IT系统为患者开具处方,当处方所需的药品与计量被输入计算机之后,系统提供的实时分析服务将会自动化的将当前处方与药品配用禁忌进行对比,如果该处方通过安全检查,处方信息将会被自动的传送到药房,使药剂师能够更加快捷的为患者准备所需的药品。如果医生开具的处方内容符合药品配用禁忌的相关检查规则,在使用后存副作用的潜在风险,该系统将通过声音与提示对话框及时的通知医生做出修改。现在,对于瑞金医院的医生来说,使用该系统和微软数据平台所提供的快速实时分析服务能够有效地提升在临床医疗中的用药准确性,为患者提供更加可信来和高质量的服务,使患者更加安心。

自助式商业智能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3 658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