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服务报告优推4篇
【导言】此例“居家养老服务报告优推4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第一篇】
>> 城市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齐齐哈尔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对策研究 南昌市小金台社区居家养老――“五全”养老模式实践探讨 构建机构、社区、居家养老全服务体系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探析 保定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论政府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发挥 分级照护医养结合社区服务养老服务体系的研究及建设 西安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 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 政府引导下的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构建探析 关于宁夏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调查 保定市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策略 人口老龄化视域下对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研究 秦皇岛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调研 浅谈居家养老社区支持体系建设 泉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建设简析 浅谈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建设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指标体系研究综述 呼和浩特市社区居家养老发展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余红举,许卓。南昌60岁以上老人已 逾总人口15% 建成 205个居家养老服务站点[EB/OL].http:///2014/1125/
[3]章国昌。需要为本视角下的养老供给问题研究――以南昌市西湖区为研究个案[D].南昌大学,2013.
[4]熊岚。南昌市社区养老服务现状及问题探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3,3,127-128.
[5]万谊娜。江西省人口老龄化与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思考――以南昌市东湖区为例[J].融与经济,2007,11:68-70.
居家养老服务报告【第二篇】
报告称,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有亿,占人口总数的%,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亿。预计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亿。在我国老龄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少子无子家庭剧增,空巢、失能、高龄、贫困等多种现象叠加,各种老龄问题短期内同步呈现,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挑战。而中国老龄事业还处于发展初期,法律实施中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建议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推动社会力量成为养老服务的生力军。多层次社会保险体系尚未形成
报告指出,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国家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检查发现,一些地方对完成这项战略任务的思想准备和应对能力不足,养老服务用地、融资、补贴、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的国家支持政策在不少地方未能有效落地。
报告指出,城乡居民养老金待遇普遍较低,贫困老年人救助水平有待提高,农村五保老年人分散供养和低保对象补助标准较低。老年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未解决。长期护理保险工作刚刚起步,对失能、独居和高龄老年人的特殊照护工作严重短缺。补充性商业保险发展不充分,多层次多支柱的社会保险体系尚未形成。
为把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落到实处,报告建议,要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推进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发展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要统筹救助体系,推进制度整合,确保困难老年人基本生活水平。积极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着力推动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
“养老服务业现状总体上与中央要求和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报告分析,一是绝大部分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不足,医疗、文化、体育等服务设施综合利用率较低,服务覆盖区域和服务人群有限,服务内容单一。二是养老机构的布局结构不合理,普遍存在城区“一床难求”、郊区农村养老院多有空置的状况;支持社会力量办民办养老院的政策措施不到位;面向失能、高龄等特困老年人的护理型、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严重短缺。三是农村养老服务水平明显低于城市,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比城市更加突出。
报告建议,要着力推动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各级政府在加大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的同时,通过补助投资、贷款贴息、运营补贴、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社区养老服务。鼓励引导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兴办家庭式、社区型养老服务机构,促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连锁化、品牌化发展。推进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物联网与养老服务的融合发展,推动医疗资源向社区和家庭延伸。
同时,报告指出,各级政府要高度关注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鼓励城市养老机构与农村养老机构建立对口支援和协作机制。在农村土地征收、宅基地改革等工作中统筹考虑农村居民养老的长效保障机制。发展农村社区服务,建立适应老年人需要的生活服务、疾病护理与康复等设施网点。
将队伍建设纳入人才发展规划
报告指出,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严重不足。一是引导和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力度不够。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与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在用地、融资、用人、政府补贴等方面缺乏统一、公正、公平政策和平等竞争的社会环境。政府有关部门对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在市场准入、服务标准、定价机制等方面缺乏积极的政策引导和配套服务。二是养老服务从业人员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专业护理人才培养严重滞后。现有养老服务机构普遍存在招人难、留人难的困境。同时,取得资质的护理人员极度缺乏,服务质量难以保障。
居家养老服务报告【第三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社区居家养老;养老模式;探索与实践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
2006年2月23日,全国老龄委办公室首次《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已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中国平均每年将新增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速%;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亿,老龄化水平为%。
2013年2月28日,在全国老龄委办公室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中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亿,比上年增加891万,占总人口的%;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2亿大关,达到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报告同时还指出,空巢老年人口数量继续上升,2012年为亿人,2013年也将突破1亿大关。
在中国,由于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领域等没能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齐头并进,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不协调的矛盾和问题日益显现,尤其是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后,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养老现状令人堪忧。“谁来养老,在哪儿养老”是今后牵动每个社会成员的大问题,今年召开的“两会”,关于民生、养老依然是人们关注的热词,除了养老金,大家更关注的是养老模式―明天我们如何养老?
二、妥善解决养老问题意义重大
关心老年人的今天,就是关心我们自己的明天。“老有所养”已成为十七大报告中“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内容之一;十报告指出:“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妥善解决养老问题,不仅关系到每个人、每个家庭的幸福,更关乎国家和谐稳定和发展―“老有所养”不仅应成为一种社会理想,更是社会进步及文明的标志,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三、目前我国养老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挑战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文化,早在西周时期,统治阶级就认识到了“亲亲”和“敬长”的重要性,认为要治理天下,保持社会稳定,就必须向百姓提倡“孝行”,实现“家”的和谐。历代统治者都强调“百善孝为先”“养儿防老”是中国历来的传统居家养老模式。
但随着社会的变迁、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家庭结构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家庭照顾意识淡化、家庭照顾功能弱化、空巢老人增多,老年人照顾上的需求巨大,家庭照顾资源严重不足,使家庭养老面临着诸多问题。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大多数年轻劳动力进城务工,出现了大量的“留守老人”,养老问题更加突出―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2.社会机构养老受到许多制约
我们对常州市戚墅堰区花苑社区居民进行随机调查,大部分人认为:送老人去养老机构无疑可以解决后顾之忧,但又怕背上不孝顺的骂名。只有少数人表示,养老机构的条件、待遇好的话,会考虑将老人送到养老机构。相对子女们的态度,很多老人表示:在生活不能自理时,为了不拖累儿女会考虑养老机构。不过老人们表示,身体条件允许的话,还是喜欢和家人待在一起。
按照中国人的养老习惯,大部分老年人不愿离开自己熟悉的地方去养老机构生活,因为农村的敬老院、城市的福利院、老年公寓等,不仅牺牲了老人们原有的生活习俗而且费用较多―机构养老还没能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
3.社区居家养老是缓解城市人口老龄化的有效途径
社区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按照我国民族生活习惯,选择居住在家庭中安度晚年生活的养老方式。它以社区为平台,整合社区内各种服务资源,为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服务,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这种服务模式既解决了在养老院养老亲情淡漠的问题,又解决了传统居家养老服务不足的难题,是一种介于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之间的新型养老模式。发展社区养老既能满足老龄人口对社会养老服务的多方诉求,又能弥补政府财政和服务能力的相对不足,是缓解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有效途径。
四、对常州市养老现状的调研
1.常州市人口老龄化的基本情况
常州市早在1985年就进入老龄化城市行列,比全国提前15年。全市老年人口以年均%的比例增长,据预测,到2015年,常州老年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比例将达到%。比如,戚墅堰区花苑社区居民总人数8983人,60岁以上老年人2725名,占比30%,且以空巢、独居老人居多。
戚墅堰区老龄办负责人表示:常州的老年人口比重越来越大,但进入敬老院、福利院和老年公寓的很少,大部分仍然选择“居家养老“这种传统模式。
2.花苑社区托老所服务得到社会的认可
2012年10月,花苑社区托老所建成并投入使用,它能为社区老人及时提供日间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情感慰藉等多样化服务。老人们白天到托老所可看书读报聊天,也可打牌奕棋,或开展其他有益的文体活动,既能健身又能益智,延缓衰老,晚上回家仍可享受天伦之乐。托老所的优点还在于收费不高,绝大多数老人都可承受。
3.社区居家养老得到政府、地方、企业的支持
(1)政府资助支持社区养老。从2001年开始,我国发行福利筹措资金资助城市社区老年福利服务、农村敬老院,为中国特色的养老模式“居家养老+社区照顾”提供制度化的支持手段和平台。
(2)地方互助社区养老。比如花苑社区建立的社区、助老志愿者、居家养老服务站、活动中心、民间组织五方连动的服务网络体系。
4.社区服务日臻成熟
社区根据老年人需求和自身条件,开展短期供养、日间照料以及助餐、助医等生活服务,还兼顾老年人文化娱乐、教育、社会参与、权益维护等多种需求;服务人员既有专业、专职人员还有志愿者队伍。
我们在戚墅堰区花苑社区进行关于“到哪去养老”“老人需要哪些社区服务”“社区如何提供服务”“养老金能养老吗”“居民对社区养老的需求”等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表明:许多居民认为“社区照顾居家养老,不仅解决了家庭养老的不足和子女难以尽孝的矛盾,还解决了社区部分40后、50后人群的就业问题”。调研中,社区居家养老老人、子女、亲朋,对现在党和政府采取的这一“便民、利民、惠民”的好政策深表赞赏和感激,认为不仅解决了温饱生活还很安心,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5.社区居家养老面临的困境
调研中我们还得到了“专业护理不够、照顾不太正规”“养老金太少、老年人福利保障、医疗保障有缺口”和“读老年大学社区应出学费”“社区要经常组织一些文艺活动、培训、讲座,让老年人的生活丰富多彩”等问题和诉求。因为目前社区家政服务从业人员,一般都是四十岁到五十岁的人群,这些人的学历大部分比较低,有的外地务工人员比较多,素质参差不齐。同时,服务还仅限于提供家政服务、护理保健等,老年人精神方面的需求不能满足,比如社区老年文化娱乐设施配套、老年人心理咨询服务等还跟不上等。
五、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几点建议
1.完善和营造良好的敬老、养老氛围
(1)加强宣传,弘扬中华民族孝道和尊老的优良传统。通过社区教育、道德讲堂、模范引领等宣传,使每个公民真正认识到传承孝道和尊老、安老、养老是国家、社会、家庭、个人共同的责任,营造社区居家养老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2)建立完善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和服务网络,在每个城市社区、农村乡镇驻地和有条件的农村社区设立家居养老、护理中心以及文体娱乐中心等;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规范标准,并将老年人心理关怀等方面内容纳入其中。
2.积极探索、创新社会养老模式
(1)社区照顾与社区服务相互渗透,创新服务内容和模式。比如提供家政生活服务解决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起居问题;提供安全保障服务解决老年人在社会治安方面的担忧;提供精神慰藉服务解决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精神需求,提供各种问候式的服务,把老人的困难情况和救助要求及时反映给街道养老服务站。
(2)正规照顾资源与非正规照顾资源的融合。使专业养老机构、社区专业人员、物业和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资源融合,做到资源互通、共享。
(3)社区照顾队伍建设(专业人员、志愿者、一般人员)和保障(资金等)措施。营造政府、社区、家庭、老年人及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格局,确保能为老年人社区照顾模式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员、资金保障。
(4)社区养治模式。社区照顾引入优质专业养老机构、引入NGO(非政府)组织,推进社区养老有效管理。
3.在完善社区居家养老问题上政府应积极作为
(1)养老问题不仅关系到每个人,而且涉及房地产、医疗卫生、保险、储蓄、消费、劳动力市场、退休金、税收等多个领域。针对“社区老年文化娱乐设施配套跟不上”“社区要经常组织文艺活动、培训、讲座,让老年人的生活丰富多彩”等问题和诉求,各级政府在城镇化进程中应发挥主导作用,积极作为,要重点考虑养老因素,在土地、项目等规划设计中,尤其是在房地产开发中,要在审批规划中加入托老所规划。
(2)解决“专业护理不够、照顾不太正规”“老年人心理咨询服务等还跟不上”等问题,建议国家采取公办民营、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元资金投入和经营运作方式,兴办托老所等养老服务业,成立一个家政组织、社团组织,成立以后要对其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技能和素质,从而达到家政护理、居家养老的条件。
(3)政府应积极为托老所建设提供司法保障,尽快将托老所纳入相关法律体系,以解决“养老金太少、老年人福利保障、医疗保障有缺口”“读老年大学社区应出学费”等民生问题。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第四篇】
关键词:政府购买;居家养老;社会组织;社区服务中心
国际教科文组织定义当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国家或地区则是老龄化社会。截至2014年底,浙江省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为万,占总人口的%。而杭州的老龄化指数更是超过20%。居高不下的指数将极大影响了社会发展。
1.养老模式概述
传统养老模式。由于中国传统的人文、宗教对家庭的影响,人们普遍认同由亲属负责照顾的老龄生活方式,养老问题皆由家庭解决。但中国经济仍处于发展阶段,而社会却提早进入老龄化状态。在这种前提下,家庭趋于小型化,人口结构改变,纯靠家庭的养老状态难以维持。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引进养老机构模式,城市和县乡镇普遍设立一定规模的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日常起居、文化娱乐、健康支持等服务。但收费高昂、服务不专业、设备落后等问题也一直被社会诟病。
新型养老模式。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是以政府财政为手段,政府扮演着监管者和购买方的角色,赋予社会组织行使权为老人提供服务,以市场运营模式实现生产供给相分离。该模式下老年人仍居住在家中,但社区将以日托或上门的行为,引进专业机构提供养老服务。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保证了家庭对老人的基础保护作用,也使老人在熟悉环境中享受专业养老服务,是介于家庭和机构之间的新型养老模式。2013年国务院指出要加快政府职能改革,要求大力发挥市场能力,推动社会力量成为养老服务业 “主角”。
2.杭州居家养老服务代表街道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对象基本信息。148名受访老人中,其中60-69岁占29%,70-79岁占47%,80岁以上的占28%。受访者中89%的人在收入来源上是以退休金为主。而“可以全部自理”和“部分自理”的老人仅占15%和48%,患有慢性病的占%。了解“社区居家养老”有56%,而愿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的占%。
杭州城区整体养老现状。杭州在1987年就已进入“老龄化城市”行列。截止2014年底全市60岁及以上老人140万,约占总人口的%。而目前杭州政府也出台养老服务的相关政策,并大力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扶持。全市共建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140家,已经覆盖50%的城市社区、25%以上的农村社区。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老人将医疗类服务看做首要服务。从调查看出,这些老人大多长期患有慢性疾病,对于常规检查较为需要;部分老人则重病在身,卧病在床,需要定期上门护理诊断。而28%的老人更趋向于能够享受到生活类的服务。日常的家政服务和餐饮服务可以减轻老人在家的劳动负担。而老人行动不便,不便外出购置重物,需要养老服务中心满足需要。另外有%的老人希望社区能加大文娱类的服务比重。老年活动中心能提供一个有效的聚集活动场所,增加老人的交流沟通,有助其“朋友圈”的运行。
杭州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
医疗卫生服务。目前杭州主城区配有卫生服务中心,并配有老年人健康监测仪器和医疗人员,保证老年人的基础医疗需要。采荷街道执行“家庭医生服务”,老人可享受签约医生的上门医疗服务。调查发现运营存在一定问题,如社区医院资源不足、服务惠及低等。应当跟进基层物资的配备,加强基层医疗队伍的建设,完善全面联系。
家居生活服务。杭州在2014年通过社会购买的方式,为杭籍老人免费发放智慧手机。只要通过按键,社区立即上门提供服务。同时政府极力推进各城区的老年食堂,并开设送餐热线可免费送饭。但也存在运营成本过高、观念不同等问题,需要社区和政府共同协调解决,保证老年餐饮服务系统的运行。
精神文化服务。杭州老龄会以“文化养老”为核心,打造积极的养老理念。各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都配有室、茶室、健身房等。大关街道更有一支心理关爱队伍,经常看望、慰问老人,与孤寡、空巢、独居老人谈心交流,调整其心理状态。
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供需关系。需求方面:全杭州有近150万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医疗、家政、精神方面启示都存在不同的服务需求。然而对于居家养老服务的认知度不够,造成老年人在服务需求类型和数量上都不够明确,其实际需求难以满足。供给方面:虽然市政府在2014年底起就已通过各类条例和意见,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政府补助资金不足;相关部门对养老服务的指导力不够;各类资源有效利用率低,系统不全面的问题。
3.政府购买养老服务问题分析
政府重视度不够。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于2014年引进杭州,由于政府转型缓慢,认识受一定局限,目前养老服务业的实际工作部门仅有财政部门等少数部门。杭州至今尚未建立系统的行政部门来主导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没有建立完善的格局。
物质支持力度不够。目前杭州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费用占GDP的8%,日本25%,美国15%。一个城市的养老服务业需要极大的资金支持。目前杭州免费提供的养老服务资金大多针对于高龄、低收入、孤寡等特殊人群,受惠覆盖面较低,只占老年人的17%,远低于香港水平。
社会组织发展不成熟。在购买养老服务中,社会组织是承接方。但由于登记注册难,发展又受限,社会组织难以形成较大规模。以一万人常住人口来算,杭州的社会组织为家。而日本,则为97家,美国有63家。而社会组织数量少于需求量,市场就很难出现较合理、较公平的价格,就更无法保证其提供的服务水平。
4.当前问题解决建议
建立完善、全面的三方市场。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应形成一个由政府、企业或社区三方组成的公开、透明的市场。政府应以委托、承包的方式交给组织承办,在市场成熟时引用竞争招标机制,推动养老产业的提升。社区要做好衔接者的角色,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完善配套的人员和设备,并在实际运营中做好沟通反馈工作。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稳定的资金可保证养老业的运营。政府应建立资金规范机制,完善专项补贴政策,保障合理支出。同时改变全包模式,建立多元筹集机制,将会慈善资金和作为购买服务的资金来源。
提高服务质量。政府可建立辖区老人的数据库,设立服务档案;针对实际需要制定培训标准,加强服务人员的专业道德教育,提高其业务水平和道德素质。同时,引导志愿者立足社区,形成专业的志愿养老服务队伍。
5.结论
目前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社区居家养老逐渐成为养老方式的主流选择之一。虽然杭州在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积极探索,但与老龄化进程中的实际需求相比,养老服务业仍发展不够成熟,供给-需求状况不平衡。无论是资金的投入比重,还是概念 、法权的认知度,或是养老服务水平都需要各界的重视。在日后的养老服务中,应不断提高认识,完善机制,服务发展要多层面、全方位,以适应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从而形成完善的养老服务业。
(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通讯作者:孙艳香)
参考文献:
[1]吴玉霞。公共服务链:一个政府购买服务的分析框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4,0(5);141-147
[2]董华蕾[1],王伟伟[2],吴多文[2]等。山东省城乡老年人养老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5,31(2):160-163
[3]陆杰华。公平视域下的中国老龄政策体系探究[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5,0(1):7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