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思修社会实践报告(实用4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范文“有关思修社会实践报告(实用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思修社会实践报告1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学院专业:xx
年级 :xx
学号 :xx
学生姓名:xx
调查地点:南京艺术学院及周边地区 调查主题:大一学生恋爱观调查报告 调查方式:发调查问卷,周边走访,查阅资料
报告内容
前言: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爱情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在电视剧,电影,文学作品等等里面都有体现。而大学生正处青春年华,对美好的爱情当然会有向往和憧憬。而不同的大学生对恋爱这个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恋爱观不同。恋爱观就是异性之间在生理,心里,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互相爱慕和培养爱情过程的思想观念。而当今的高校恋爱已经是一种正常现象,我国对大学生婚姻也不再做要求,这就是大学生恋爱更加“合法”。 我想通过这篇报告对大学生的恋爱观有所了解,树立积极健康的恋爱观念。
本次调查我采用了自编的《大一学生恋爱观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在校大一学生如何看待恋爱,对恋爱的态度,如何处理好恋爱中遇到的问题等等十五个问题。这次的调查对象时南京艺术学院大一学生的随机调查。
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0份。大一接受调查的100人当中,男生50人,女生50人。曾经谈过恋爱的有60,正在谈恋爱的有20人,恋爱的人占少数。而调查显示80%的大一学生表示支持在大学恋爱,只有2人反对,15人中立。50%的人反对大学生情侣同居,32%的保持中立,只有8%的人支持大学生情侣同居,可见大部分人还是能够树立良好的恋爱观。而大学生恋爱嘴注重对方什么,40%的人表示最看重内在美,30%的人最看重性格,只有少数人最看重外表。可见,大一学生还是有一个良好的恋爱判断能力。
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得知,大部分人觉得在婚前谈恋爱2-3次对以后的生活会有很大的帮助,而此次调查数据显示,52%的人都赞成这个数据。对于大学生能否接受异地恋,大学恋爱对以后人际交往的影响和在恋爱上是否觉得浪费时间这几个问题上,大于半数的人都是视情况而定。可见,大一学生在恋爱方面多数能够保持头脑清醒,能够理智的面对和处理大学恋爱中所遇到的问题。
在大学情侣物质消耗方面,42%的人选择共同承担,31%的人选择AA制,27%的人选择随便的消费方式。可见大一学生在物质消耗的方面并不是很在意,也是因为现在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原因。
而在时间分配的问题上,55%的人在恋爱与学习的比重上都是1:2。可见,大一学生在美好的爱情面前,还是知道孰轻孰重的。
60%的大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恋爱观,25%的对恋爱没有一个正确的意识,处于朦胧状态,对于爱情他们不想碰触,他们觉得会浪费时间和金钱,10%的人恋爱观不正常,他们是因为空虚寂寞才想找人陪,怀着一颗不正的心态去谈他们彼此不负责任的恋爱。更有4%的人恋爱观显示他们在恋爱方面的思想简直是畸形无可救药的。究其原因,有的是因为他们接触恋爱方面的只是极少,从意识里没有形成对恋爱的正确认识,有的是因为家庭原因。
问卷调查显示,有60%的大一学生不知道恋爱观是什么,10%的人表示要树立一个正确,积极的恋爱观,25%的人认为要相互包容,体谅尊重,信任。可见,虽然大一学生对恋爱充满向往但是却没有树立一个正确的恋爱观,可能是以前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或者是不成熟的表现。
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当代大一学生恋爱观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心理上的不成熟,不恰当的恋爱观也出现在了大一学生的恋爱中。表现出思想上的冲动,幻想。同时还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其实大一学生对爱情的看法还是挺好的,对很多问题的理解和看法都是正确的。但75%的人对恋爱观的观念是朦胧的,更不用说怎样树立一个正确的恋爱观。分析原因是一部分人是刚从高中紧张压抑的生活进入到轻松的大学生活,没有高考时的紧张与充实,就想到了用谈恋爱来填补内心的空虚。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也有的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表现得很不成熟,对爱情没有一个很好的定义和认识。
针对这些问题,我想提几个建议。
一:对爱情要有崇高的定义。
二:加强恋爱中的道德责任感。
三:正确处学习与恋爱的关系
四:学会识别爱情,懂的保护自己。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心里有了很大的变化。爱情的意义也随之发生变化,不是那么得神圣和纯洁。真正的爱情已经变得很少。很多大学生对恋爱的本质产生歪解。在他们眼中,恋爱只是为了摆脱空虚和寂寞,大多数人眼中的恋爱变得利益化和权力化。
但是只要你抱着一颗真诚的心去谈恋爱,对彼此负责,真正的想给对方一份完整的幸福,那么就会收获幸福。如果爱,请深爱。有人说,大学恋爱是门“必修课”,所以不要作弊,不要把它当做游戏而不负责任。
最后我想呼吁那些没有树立正确恋爱观的同学们认清自己和周围的人,不要被所谓的虚假的爱情蒙蔽自己的双眼,做出伤害自己和他人的举动。树立正确的恋爱观,用正确的恋爱观去寻找自己爱情。
有关思修社会实践报告2
多年来,我院以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指导思想,结合我院学生的特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参与社会的实践能力。
大学生社会实践案例
一、指导思想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现代社会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个方面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大学生已经从以往的社会精英逐渐成为广大劳动团体的一部分,大学教育也从精英教育向公民教育和职业教育转型。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生力军和新时代城市的主要劳动力团体,大学生在职业规划、职业选择和劳动价值观方面的特点尤其值得辅导员老师们研究和探讨。因此,如何结合学生的个体情况,了解他们,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确立其与未来发展相适应的社会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和劳动价值观,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案例概述
本着上述指导思想,我院以大学生志愿者组织为依托以系志愿者部为平台,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一年来,通过电子信息系广大志愿者的共同努力,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志愿者部共组织支援者参与志愿服务23次,服务总时长达247小时。在实践中,我们建立起了“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彩色粉笔支教组织”,参与了支教、环保、敬老等活动,成为我校志愿者的先锋队伍。其中,以“彩色粉笔组织”为主的支教实践活动尤其具有教育意义。
三、案例分析
1.理论依据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它围绕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反映公民对待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等。它强调的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责任意识、公德意识、民主意识等基本道德意识。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在中小学教育中已经掌握和学习到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在个人责任意识、对社会的奉献意识和对其他社会成员的公德意识方面欠缺具体的认识,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其缺乏参与社会,进行社会实践,了解社会、了解民情的机会。因此,如何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科学合理的为大学生创造社会实践的条件,是亟待大学解决的问题。
劳动价值观是马克思的基本观点,马克思认为,劳动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通向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媒介,也是实现人性至美至善、彻底自由的必由之路。由于长期处于学习状态,大学生对劳动、金钱、劳动力、责任、奉献等关系的认识比较模糊,他们对于劳动的了解就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并没有实践机会了解社会个体劳动对于整个社会及其他社会成员的意义所在。因此,为他们创造适当的劳动参与机会,让他们深入到广大劳动者当中,能够逐渐培养起他们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2.组织形式
通过问卷调查,在大学生中搜集其对于劳动、个人价值、公民意识等方面的资料,并向其征集实践活动的方式、地点等,然后综合分析其心理特点,初步确定活动形式。
(1)结合上述问卷中所反应出的大学生思想状态,联系社会热点问题,确定活动主题。
(2)利用走访调查、网络搜索等方式确定实践活动的地点。
(3)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4)收集来自于实践地的信息反馈、组织学生进行座谈、撰写实践心得,总结活动成果,以确定今后活动目标。
3.活动内容
深入农村,实地考察希望小学。通过走访调查、问卷调查以及网络搜索等方式,找到了九门口希望小学。通过实地考察,我们看到了九门口希望小学的艰苦环境以及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当看到一双双饱含对知识渴望的眼睛时,我们决定对他们进行长期帮扶活动。
开展支教活动,落实帮扶计划。在确定地点之后,我们制定了一套支教方案,并开始着手准备。在不到两学期的时间里,以“彩色粉笔”爱心支教组织名义先后进行了5次支教活动,分别教授了体育、音乐、美术、社科等课程。同时,通过与孩子们一起做游戏,拉近距离,深切了解了他们对支教活动的内心感受。
筹集活动资金,延续支教活动。为了能够长期对九门口希望小学支教,完成帮扶计划,我们通过在校内外收集废品、呼吁社会爱心人士等方式来筹集我们的活动资金。同时,也会定期在市中心等地进行宣传,呼吁爱心人士捐书。至今,已筹集教育帮扶活动资金元,书籍213本。
广泛宣传,吸引各大媒体关注。在对小学支教期间,得到了秦皇岛市电视台、秦皇岛日报、长城网等媒体的跟踪报道。同时,在太平洋保险公司庆典活动上,也受邀前去宣读倡议,吸引社会的关注,呼吁更多的爱心人士去帮助希望小学。
爱心支教,永不停歇。我们的支教活动,得到了很多爱心人士的关注,同时,来自中国台湾的林珍珠老师捐赠给我们20xx元的活动资金,以表示对我们的支持,支教活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四、经验与启示
实践活动是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人的道德品质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现,只有在生活中才能得到培育和发展。学校在道德教育上的目标就是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质,而要做到这一点,非常重要的是要把学生引向社会,把丰富的具体的社会生活纳入他们的视野。离开了参与社会生活,就失去了道德教育的目标。社会实践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他们的主体性,鼓励他们积极地、创造性地从事自己的活动,参与社会实践,使之在社会实践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自己的生活世界形成促进自身发展,同时也满足社会道德的需求。只有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大学生才能了解作为一名社会成员应该具备的责任意识与公民意识。此外,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对于社会中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法制规范等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同时对于个人劳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形成了初步的认识,明确了劳动不只是获取金钱和个人生存的一种手段,更是为社会服务和做出贡献的一种方式,从而逐渐建立了作为一个社会劳动者的劳动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赵世浩,张海清,谢明凤。论本科生的定型提高期[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xx,(08).
[2]刘妍君,李昀。理工科新生大学适应性调查及其教育[J].高校辅导员学刊,20xx,(04).
[3]张颖,宋翌铎。在创先争优中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几点思考[J].华章,20xx,(13).
[4]邱淑岩,岳道刚。教育孩子应在不经意间[J].基础教育,20xx,(02).
[5]王蕾。爱的力量[J].基础教育,20xx,(11).
[6]王开东。教育是什么[J].班主任之友(小学版),20xx,(05).
[7]王景珍。试论中职生职业价值观教育[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xx,(06).
有关思修社会实践报告3
一、实践的目的:调查闯红灯情况
二、参加者:吴、孟、范、李
三、时间:20xx/4/12~20xx/4/27
四、地点:江苏技术师范学院附近
五、调查方式:通过不同时段观察,拍照,了解校园附近闯红灯情况
六、正文:
良好的教育往往能开化文明,约束人们的行为,引导良好的社会风气,让社会朝着进步的方向发展,然而就在这种方向下,仍有一些不良行为发生,而这种事在高校的周边也数见不鲜,缺少公德意识。遵守公德,尊重他人,是一个现代人的基本素质,良好的品德在很多小事上都能体现,也正是在小事上,映出一些公民公德意识的缺乏。尤其是受着高等教的学生,受着高等的教育,怎么还做出低等的行为?
七、调查结果,常有以下一些违交通的情况
(一)横穿绿化带,不走人行道。有些同学为了图方便,无视交通规则,
不走人行道,这种行为不仅违社会公德而且很危险,建议少冒这种不必要的险。
(二)红灯停,绿灯行,这是基本的交通规则,然而在很多人的眼里,这都是不适用的,红灯未停,人先行,只要可以过,就不会等一秒,相信很早以前我们都听过快一秒飞来横祸这句话吧,为了自己的安全,还有家人亲友,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严格遵守交通法规
(三)车辆抢道,在不顾及路人及他人安全的情况下,随意超车,虽说可能有急事可也得考虑一下他人的安全吧,这种行为不仅扰乱了交通秩序还是危险的。
八、调查体会
我们是新世纪的学生,我们要争做文明人,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遵守交通规则,人人有责,除了做好我们自己,我们还要鼓励更多的人去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穿绿化带,不乱超车,珍惜自己的生命,更是尊重他人的生命。
我为自己树立一个社会主人公的形象,做一个文明有修养的当代学生。文明不只是一种习惯,一种理念,而且是一种素质,一种光荣。如果家对不文明现象熟视无睹,无形中将纵容不文明行为;如果家都讲文明,那么不文明的行为就会孤立起来。减少不文明现象,学生本身的努力是最重要的。增强社会责任感,多一些对别人的关心,是学生们要做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告别不文明行为,做一个人格健全、和谐发展的当代学生。
思修实践报告范文字4
20xx年xx月26日,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二年级学生汪洋,在帮助同学抓小偷过程中被歹徒刺中心脏而光荣牺牲;20xx年8月26日,重庆丰都县18岁的中学学生王敏涵与同学外出游玩时,跳入水中救落水同学,溺水身亡;20xx年xx月24日,湖北长江大学的15名同学在长江边为救两名落水儿童搭起了人梯,儿童得救了,但陈及时、方招、何东旭三名同学却英勇献身
20xx年xx月31日,浙江工业大学大三学生杨济源因抓小偷在离学校不足200米的地方被捅伤,在医院不治身亡。21岁的杨济源是天津蓟县人。20xx年xx月31日22时许,犯罪嫌疑人杨某、卜某某、马某某、张某某等4人在浙工大北门附近行窃时被杨济源和几位大学生发现。杨某被大学生扭获后,在挣脱过程中用随身携带的刀子将杨济源捅伤致死,并与马某某、张某某等一起逃离现场。据事后杨济源的同学说,杨济源是班长,那天晚上本来要和其他班的班长一起召开班长会议,但由于最近同学的手机总被偷,杨济源决定和其他几个同学一起去校门附近抓小偷。可谁也没有想到,善良的杨济源就这样一去不复返,成为我们心底永远的遗憾和怀念。
20xx年1月1日上午,浙江工业大学的论坛里专门开辟了“纪念杨济源”的板块,两小时即已达到20xx多帖。杨济源在校内网上最后的签名就是“男人可以没才,可以没钱,但是不可以没责任感”,传遍了校园,成为同学口口相传的名言。“泣别英雄,杨济源走好。”1日傍晚时分,学校在体育馆为杨济源设置了灵堂。直至22时,灵堂门口仍排着队,人流慢慢地移动,在沉重悲怆的哀乐中,许多与杨济源素不相识的同学手持白菊,走到杨济源的遗像前三鞠躬。
从相关的高校网络论坛到媒体的评述,再到社会各界对烈士的褒扬,字里行间无不在促使人们思索:在大学生群体中不断涌现的舍生取义精神,给我们这样的启示?
英雄,不分年龄和年代。80后、90后正值青春年少的大学生,意气风发,充满理想和抱负,保持着一颗善良纯真的心,为了捍卫责任和正义,甚至可以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20xx年的汶川大地震,无数大学生赶往灾区,为遭遇灾难的人们送去温暖和希望。北京奥运会的胜利召开,不能说没有千千万万大学生志愿者的无私付出,如此庞大的规模,这在世界各国是罕见的。他们的奉献精神让整个时代为之感动。面对我们的大学生,他们身上闪耀的高尚品质,那些圆滑世故、良心早已泯灭的人难道不感到汗颜吗?事后的纪念和怀念,无论是授予荣誉称号还是给予物质奖励,都于事无补,也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社会还要学会如何去保护这些英雄的人们,保护他们,就是保护一种精神、一种品质,让这种精神远远传承下去。
20xx年xx月24日,为救两名落水少年,湖北长江大学多名大学生手拉手扑进江中营救,两名少年获救,而3名大学生不幸被江水吞没,英勇献身。这是一条令人倍感沉重的消息。三个青春灿烂的生命以一种高尚的方式瞬间离我们而去,三个家庭却又势必因此而承受巨大悲痛。许多同学都对这多名大学生特别是英勇献身的3人致以了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