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管理工作总结范文报告(精推精编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薪酬管理工作总结范文报告(精推精编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薪酬管理工作总结报告1
不知不觉,X年已接近尾声,自己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已有两年半的时间了,而作为薪酬管理员,也有1年半的时间了。X年,对于我们企业来说,正处于一个坎上,由于企业融资越来越困难,企业生产举步维艰,公司内外部经营状况急剧恶化,在X年当中,企业人工成本下降明显,员工工资水平也出现下滑。
在这种经济条件下,作为人力资源部的一员,除了正常的工作以外,开始关注企业周边环境和企业的薪酬状况,并做好记录,为集团薪酬决策提供依据。
另外,加强对本企业内部工资分配方案的整理和规范工作,力图真正做到公正、公平。同时对集团工资分配进行统计分析,掌握好第一手资料,及时了解员工工资水平,及时与相关部门做好沟通,真正留住集团的核心关键人才。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每月工资定额制作时,出现数据不准确,人员不对称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认真核对各单位报送的工资资料,及时与各单位沟通协调,以保证信息的准确和数据的完整。
2、每月工资定额审批表及各单位报送的工资报表未能按照时间进度完成。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主动和各单位沟通并督促其按时完成工资报表,在工作中分清主次,抓住重点。
3、审核各单位工资报表不够仔细。平时工作多仔细,不能掉以轻心,要脚踏实地地工作,数据一定要核实清楚,不能马马虎虎,急于求成。
4、调研工作不够深透,专业学习不够,我是半路开始从事工资方面的工作的,对数据缺乏敏感性,为了能够及时跟上同事的脚步,在平时的工作的过程中要不断学习业务知识,加强自身素质,提高专业知识水平。虚心向身边的人学习,学习他们的工作经验,提升自身的工作水平。
薪酬管理工作总结2
关键词国有企业 绩效管理 问题与对策
苏联解体以来,世界各国经济交往不断深化,一体化趋势明显加快并不断整合,中国加入WTO后,外贸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经济国际化的格局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体化和国际化已经导致国内外企业之间产品和市场的竞争进一步白热化,而人力资源效率的高低则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体现,对企业能否在国际化下生存及不断发展极其重要。如何充分发挥绩效管理的作用,对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保持并扩大优势至关重要。此文简要就国企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存在比较普遍的问题展开了探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具体对策。
一、国企绩效管理概念简述
国企绩效管理一般是指,国有企业的领导层及广大员工为了实现所在国企的战略目标,共同制定绩效计划、开展绩效沟通以及绩效考评和考核结果运用、不断持续改进和提升目标的管理过程。一般可从两个方面来说明企业绩效管理:一是在绩效过程方面,认为绩效管理贯穿整个工作流程,主要目的是更好地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团队工作成效;二是在绩效成果方面,员工工作的成果与绩效管理的开展情况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显而易见绩效管理结果更加注重于员工工作目标的实现程度和是否秉承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因此,就如何才能准确理解国企绩效管理概念的问题,本人认为应从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充分考虑两方面之间的相互融合,正确认识过程与结果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通过以上概念的理解及分析,进一步阐明了企业推行绩效管理是为了促进企业效益的不断提高,而实施绩效管理,对于国企生产经营管理的组织和高效运转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突出作用。
二、绩效管理对国企的作用及意义
作为国企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绩效管理对国企提高效益和持续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由于绩效管理事实上能很大地影响甚至是左右员工的工作效率,影响员工的团队协同意识和集体归属感、荣誉感。因此,国企应积极把绩效管理融入企业的文化建设之中,经过精心组织实施和不断培育,达到员工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效果,建成以员工提供高效率劳动、企业获得高效益产出、经营成果共享为目标的绩效文化。
中船工业集团检修工厂是一家有60多年厂龄的老工厂,2006年以来该厂在轮船检修部试行了绩效考核工作,通过对比分析轮船检修部实施绩效考核前后的工作效果,结果表明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绩效管理制度使该厂轮船检修部取得了以下方面明显的进步:一是经济效益较大幅度的增长;二是单位产值的提升和检修维修工艺的创新;三是促进了轮船检修部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再如,中国机车公司充分高度重视绩效管理工作,公司成立伊始就从战略高度着眼及开展绩效管理工作。在推行绩效管理过程中,该司将绩效考核目标层层分解,跟踪关注部门、班组、员工绩效的完成进度和提升情况,使员工工资待遇及职务升迁与公司的成长紧密联系起来,触动员工实实在在的利益,让员工充分感受和共享企业发展壮大带来的好处。同时,该司还特别强调部门之间及部门内部上下级员工之间的协作伙伴关系,从而使绩效管理得于顺利的开展,达到了预期的管理目标。
通过分析对以上案例取得的效果,说明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引入行之有效的绩效管理制度,可以促使员工的心态、观念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大幅提升效率。在国有企业中引入绩效管理并通过不断的完善,能够给国有企业带来更多的优势: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促进工作效率和业绩的提高;促进了员工团队意识和归宿感的增强、大大减少了员工流失比率;通过领导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协同合作完成绩效任务,改善了上下级和同事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国企长期人才管理策略的稳定实施,从而促进各项管理工作的提升等等。总之,行之有效的绩效管理有利于国企的生存和发展壮大,对国企综合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正面的作用和积极的意义。
三、国有企业的绩效管理问题
在市场竞争国际化的在背景下,绩效管理对于国企的生存和发展壮大具有不可或缺的促进作用。但在当前,我国国企的绩效管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国企人员存在对绩效管理的认识偏差
把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相互混淆,是当前国企中对绩效管理认识偏差较为普遍的问题,不乏国企领导错误地以为绩效管理意味着在年度考核时提交工作总结及填写考评表。然而,绩效管理包含了绩效计划、分析、考核、沟通与改进等多个工作环节,而绩效考核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正是因为对国有企业开展绩效管理的目的和过程理解不充分,导致领导容易忽视其它环节,而直接考核结果作为企业员工升职加酬的主要依据,影响了绩效管理其他环节的工作,从而对绩效管理的整体效果和组织目标的完成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二)薪酬管理规定及绩效评价指标不够科学合理
薪酬管理规定包括薪酬结构、水平、考核兑现等方面的有关规定,也是国企达到引进、使用、发挥人才作用的重要手段。总体而言,现在的国有企业的薪酬管理规定不够科学合理,往往生过于疆化,过于注重公平性,没有很好地体现效率原则,没能做到在确保员工的基本生活要求的前提下,将薪酬与员工工作数量与质量相关联,及与总体效率等经营指标挂钩,无法有效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
部门及员工之间的绩效管理评价指标设置缺乏科学性及合理性,横向之间做不到各有侧重、协调统一,考核指标与生产经营经济效益指标存在偏差,即使员工评价指标完成情况良好,也无法在企业经济效益上得到直接体现。
(三)绩效指标沟通与考核结果反馈机制尚待完善
国有企业应要求员工积极加入到制定绩效指标过程中,把握好部门与每个员工绩效指标的相关性及与组织目标的一致性,从而使所制定绩效指标更加合理和科学。但是,目前在绩效指标的制定时,员工很少参与其中,基本上是上级领导依据管理要求及销售额等需要直接下达。为了让员工能及时了解自己考核目标的完成情况,企业应及时向员工反馈绩效考核结果,可是,国有企业往往忽视绩效沟通及反馈工作,绩效目标主要是通过上级安排或下达给部门或班组,考核目标责任主体不明确,员工经常是在发工资时才知道绩效完成情况,造成员工不能及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改进,生产经营管理的积极性也就无法得到有效激发,甚至是挫伤了其责任心及上进心。
四、解决当前国企绩效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国企领导层需真正领悟绩效管理的精髓
国企领导层应高度重视绩效管理工作,组织管理者进行学习,确保他们能正确领悟绩效管理的丰富内涵和掌握必要的方法,通过积极推进绩效管理工作,促进员工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达到员工个人绩效与企业效益平稳同步提升的目的。
国企领导层应避免将绩效管理视作人力部门的事情,也要避免以绩效考核简单代替绩效管理的误区,而应将绩效管理作为国企管理过程中的普遍适用的方法,它不仅贯穿国企的生产经营过程,而且涉及到企业的战略、文化等层面。
国企应充分认识到绩效管理具有长期性,是一项具有复杂关联性、系统性的管理工作。国有企业绩效管理应明确管理所要达到的目的,并加大企业内部宣传解释说明的力度,打造团结协作的团队及部门、班组之间的良性竞争氛围,实施针对性强、富有弹性和吸引力的激励制度,转变疆化的国企员工观念、促进员工工作效率的提升,达到通过实施绩效管理,把经营搞活的目的。
(二)制定人性化合理化的薪酬管理规定
薪酬体系构成应基本满足员工的基本生活要求,并将员工薪酬多少与工作数量和质量及企业总体效益等经济指标挂钩,确保薪酬规定符合公平和效率原则,确保员工队伍的稳定性并能有效激发员工工作热情。为此,国企薪酬体系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一是需充分考虑国企员工基本的生存需要;二是企业内部横向之间应相对公平合理;三是适当考虑各岗位各工种待遇的个人需要;四是薪酬水平应与市场同类岗位待遇大体上相适应。
在员工薪酬与工作数量和质量挂钩管理规定方面,长春汽车总公司关于非惩罚性处分的规定和做法值得我们借鉴:非惩罚性处分的主要思想是,将每个员工视作遵循社会公德、负责、理性的人,强调公理和尊重的处分,取消传统的警告、严重警告、无薪停班等处分,注重强调员工承担工作担当和去留决择。最后该公司还进行了非同常理的尝试,引入了的新方法带薪停班处分。
非惩罚性处分规定,如果员工的工作数量和质量欠佳,主管应首先与员工非正式会谈。如果会谈不能达到积极的效果,则进入下一个正式环节“首次提醒”。“首次提醒”属于第一环节的正式处分,这一环节需要明确指出员工存在的问题,要求员工承担达到公司标准的责任,并提醒员工必须取得公司认可的成效。若问题得仍不到妥善处理,上级将进行第二环节正式处分措施即“再次提醒”,再次与员工会谈要求员工必须解决问题,并将提醒内容编写成正式会谈记录,企业及员工各持一份。“提醒”与“警告”或“严重警告”有明显的语调区别,“提醒”主要是提请员工注意其存在的问题:首先,提醒员工所完成工作情况和绩效指标存在的落差;其次,提醒员工应当做好岗位职责内的每项具体工作。
如果正式处分措施仍解决不了员工的绩效问题,就坚决采取最后的环节带薪停班。该处分通知员工次日开始将被正式停班,员工须在停班到期前做出去留决择,要么积极妥善处理目前存在的问题且保证将来能圆满完成绩效目标,否则让其另谋出路。公司以最大的诚意希望员工改正和继续为企业服务,不扣发停班期间的工资,是去是留由员工自己决择,但是如果员工屡教不改或无法完成绩效目标,则将会被企业淘汰。该公司的薪酬考核管理办法和谐地处理了企业与员工在薪酬考核管理问题上的矛盾,基本上解决了员工消极怠工问题。
(三)设定规范合理的绩效管理考核指标
绩效管理是实现国企战略目标的重要管理手段,企业对各部门、各岗位、各层次的员工应科学合理设定协调统一、各有侧重且具体明确便于考核管理的评价指标。同时,企业应根据战略目标制定年度经营计划及绩效指标,把战略目标在各级组织、职能部门及个人之间进行分解,并依据员工岗位工作的性质内容及个人年度的工作目标,明确各岗位绩效考核内容,结合组织关系及部门职责、员工个人工作任务、确定企业各岗位绩效指标。
(四)完善并强化绩效考核监督及结果反馈机制
国企应当完善并强化员工认可的绩效考核监督和结果反馈机制,包括完善考核结果公示和疑问申诉制度建设。其中:员工可以通过正式的公示途径及时获知绩效考核结果,有利于增加绩效考核的公信力;申诉制度则可让员工主张自己的合理诉求,能防止考核出现重大偏差。绩效反馈则可通过上级管理者与被考核员工的沟通,引导和促进员工工作成效的持续改进。在绩效管理制度运行过程中,随着各种环境及内部情况的不断发展变化,可能产生一些非客观与不公正的考核评价结果,为此,构建沟通顺畅的考核结果监督和反馈机制,是国企促进绩效管理工作不断提高的内在要求。
五、结束语
总之, 绩效管理工作是国企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国企为实现战略目标而开展的一项必要工作。虽然国企绩效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众所周知,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因此,面对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国企管理应不断加强及充分发挥绩效管理这个工作抓手的作用,不断探索和完善绩效管理体系,并使其不断科学化和合理化,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的创造力与活力,确保国企稳健蓬勃发展,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健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昌元。浅谈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J].攀登,2006,04.
[2]刘英利,杨菊红。浅谈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几个问题[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5,05.
薪酬管理工作总结3
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使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薪酬问题也备受企业和职工的关注。企业为吸引、留住人才,激发员工工作热情,不断地创新人力资源薪酬管理模式。努力完善企业薪酬管理制度,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是包括国企在内的任何企业领导人所关注的问题。如何合理利用薪酬机制提高国有企业人力资源运作效率,促进企业在这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中持续快速的发展,是所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面临的课题。
一、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概念论述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指的是企业在日常的经济活动中,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根据企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制定的一套适合企业发展的薪酬管理模式,支持、帮助企业提高人力资源竞争力的策略方针,并且企业在平时的运用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改进。企业人才资源薪酬管理主要是和企业职工所在职位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贡献程度有关。
二、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重要意义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对企业发展和各项生产任务的达标完成有着重大的意义,对于企业而言,薪酬是维持企业正常运行的一种投资和费用支出行为,有效地进行薪酬管理控制可以为企业增强成本控制,带来更多收益。此外,薪酬管理还可以帮助企业塑造更为优秀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创新变革。
三、我国国企人力资源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薪酬管理体制落后。
由于经历长期的计划经济,我国国有企业薪酬管理已经形成固定的模式,与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相比,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水平较为落后,薪酬体制不完善,薪酬发放模式比较单一,没有建立比较富有竞争性的管理体系。企业薪酬总量和经济效益没有太大关联,收入分配中“大平均,小差异”的大锅饭现象仍然存在,导致薪酬的鼓励作用并未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
第二,薪酬分配和绩效管理不一致。
薪酬分配未能体现以业绩为主导的原则,职工工资与岗位、绩效相关性小,很多国企缺乏规范化、定量化的职工绩效考核体系,虽然许多国企已经制定了绩效考核制度并开展考核工作,但是薪酬分配并没有完全和考核结果相对应,与绩效挂钩的薪酬占薪酬总量的比例不大,不同考核结果设置的薪酬水平差距小,无法体现薪酬和对企业贡献水平之间的联系。
第三,未能有效发挥人力资源薪酬的鼓励作用。
尽管企业付出了较高的薪酬成本,但鼓励作用未能有效发挥,主要体现在: 对企业薪酬管理缺乏正确的认识,简单的认为只要给予较高的工资就能得到职工的认可,忽略了精神方面的激励;薪酬管理中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未能得到有效落实,优秀员工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四、我国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问题的对策
第一,完善薪酬管理体系。
树立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全面薪酬的理念,突破狭义的工资、奖金等货币报酬形式的局限,将工作环境、培训机会、发展机遇、精神鼓励等非现金形式的内容纳入薪酬管理范畴。建立以业绩为主导的薪酬分配体系,薪酬总量与企业效益挂钩,薪酬分配适当拉开差距,真正体现职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
第二,严格遵循公平、公正、竞争原则。
薪酬分配要反对平均主义,坚持公平、公正和竞争性原则,坚持薪酬收入和技能相挂钩,坚持薪酬收入与绩效相挂钩,坚持薪酬收入和职工对企业的贡献相挂钩。考核体系的设计要科学合理,充分考虑不同岗位的差异,指标设定要易于量化、容易操作,减少考核过程中的人为因素,既实现考核的公平公正,取得广大职工的理解和支持,又适度拉开差距,起到奖勤罚懒的积极作用。
五、结语
薪酬管理工作总结4
关键词人力资源风险;规划;创新
近些年来,人力资源管理逐渐成为我国各大高校的重点学科,每年都有大量的考生选择这一专业,作为企业的一种投资行为,人力资源管理具有良好的前景和潜力。作为管理人员,需要首先约束自身行为,从企业的利益本身出发,重点落实对各级下属的管理工作,而作为技术人员本身,要定期进行自身技能的培训,由企业出资,不断提升自我的素质和综合能力,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力争完善企业文化和领导水平。然而,近些年来,在人力资源的管理方面,我国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致使企业风险无法避免。
一、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主要表现
(1)技术能力强的核心员工流失现象严重。
一般来说,公司人才的培养都是由企业出资的,这是企业发展的需要,充分体现了企业文化和对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然而我国在这个方面最大的问题是技术能力强的核心人员的流失现象必要严重,他们不仅带走了先进的技术和知识,而且对公司的士气会有十分重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生产效率,不利于后期的管理等。
(2)培训的效能有限。
众所周知,企业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升其在工作中的效能,但是有些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效能较低,或是培养的内容和现阶段的工作相脱节,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这就使得开发单位浪费了人力和财力,却得不到应有的利益,这给企业带来了经济和人才方面的亏损。
(3)人力资源的规划不合理。
有些企业在运作的过程中,没有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和个人的能力进行科学的规划,白白浪费员工的工作热情,甚至有些企业在常规性的工作中,呈现出懒散、临时性、简单性的工作方法和模式,领导和工作人员缺乏工作的激情,必定会给企业带来消极的影响,对其外在的环境和发展的前景缺乏前瞻性,自然对当前的实际工作制定不出切合实际的指导意见。
(4)人力资源管理的执行力度不足。
很多项目在开发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面对这些困难,企业经常推脱责任,在工作时间、个人时间和开发时间方面产生了矛盾和冲突,甚至很多企业没有自我的创新项目,一味的照搬别人的观念,这就造成了当前的人力资源管理执行力度不足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在没有充分考虑到人力管理执行度的前提下发生的,对企业具有严重的影响,正确的做法是在项目执行之前及时的予以调整和更正,纠正措施的任务开发目标,提升项目的开发效能。
(5)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力度不足。
在我国的企业内部,缺乏内部的成长通道,企业一般不会自我进行培训,而是大量的依靠外部的信息源,难免会造成偏离企业文化和发展中心的现象。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员工的基本素养和技术才能,明确指出职工的未来发展方面,不断激发职工内心的超越潜能,因此为了保证高效能的人力资源开发,需要企业内部做好表率,向更高的方面不断探索和发展。
二、人力资源部门应用的策略
(1)战略调整之策略———建立适应企业战略调整的各项准备作为人力资源部门必须要随时关注外部经营环境变化,要做好长时间应对危机的准备,做到善于危中求机,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为适应企业战略调整做好准备。第一,提供基于对企业业务深入了解的情况下提供专业解决方案;第二,向员工传达公司各类政策,推动组织变革,促进劳资关系的和谐;第三,做好高层管理人员的“管家”,对人均利润、员工年龄分布、离职率做到心中有数,为高层提供决策参考信息。
(2)控制人工成本之策略———优化组织架构,实施流程再造:一是强化预算管理,控制总体费用。二是优化组织架构,降低无效成本。三是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升级,提高人均产四是合法操作,降低违约成本。
(3)招聘管理之策略———储备人才。一是逢低吸纳高层次人才。二是充分利用内部招聘渠道。三是优化招聘流程,提高招聘质量,创新人才招聘模式,降低招聘的直接费用。在危机下企业对重要关键的岗位的招聘更要慎之又慎,严格招聘程序,通过参加免费的行业会议和现代化的网络资源等方式降低广告费用。
(4)培训工作之策略———加强内功,蓄势待发。制定培训计划,调整培训内容。通过内部讲师和现有设备设施完成,通过视频、网络培训,读书会等经济的方式开展培训活动以降低培训费用。
(5)薪酬管理之策略———稳定为先,例行节约。薪酬福利管理是直接涉及员工劳动回报的业务环节,任何一点变化都可能引起巨大影响,所以,稳定是第一原则。同时应全面节企业开支,调整薪酬结构。一是利用政策,缓解人力成本压力。二是严控各类补助的发放。三是策略性用工,降低使用成本。
(6)绩效考核之策略———精细化管理。调整考核重点,推行精细化管理。现今的经济环境,要求我们必须采取精细化的绩效全过程管理模式,将公司战略目标、组织与个人关键考核指标紧密结合,将日常的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纳入到绩效管理过程中,通过对执行过程的实时监控,确保最终绩效目标的有效达成。应对现时复杂多变的环境,也可适时灵活调整考核周期,同步绩效管理周期与市场脉搏,做到紧密关联、快速响应。
(7)企业文化建设之策略———稳定军心,强化疏导面对当前的工作境遇,人力资源部门需要提前考虑到这些问题,对员工可能产生的负面情绪进行提早发现、提早预防,必要时可以借助员工援助的手段,对员工进行压力疏导。
三、结语:
总而言之,人力资源管理是我国企业发展的前提和关键,做好管理工作才能够有效的协调企业内部发展机制,建立科学的发展理念,确保企业的各项业务水平再创新高。
参考文献
[1]李黄珍。全球经济危机对于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专项调研报告。路标。2009(2):76~77
[2]朱志敏。经济危机下。人力资源管理如何优化。中国人才。2009(2):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