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软件工程课程总结(精选4篇)

网友发表时间 873776

【导言】此例“软件工程课程总结(精选4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软件工程课程总结【第一篇】

(1)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相比于其他学科,如哲学、教育学等,软件工程专业属于一门新兴学科,仅有20余年的办学经验;而软件工程专业所需的技能需要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因此它属于一门交叉学科。(2)要求的基础知识比较广泛。软件工程专业与软件开发的工程实践紧密结合,需要广泛的专业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科学、数学、工程学、管理学、经济学等。(3)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软件工程专业强调将基础理论知识应用于工程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有大量的实践环节,需要通过实践检验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4)密切联系工程实际应用,与时俱进。软件工程专业是在工程应用中形成的一门学科,是根据实际工程应用的需要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和提取知识,将基础知识和工程应用相结合,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而逐步形成的。随着工程应用中的技术进步,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授课内容也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2软件工程专业的知识体系

经过多年的发展,软件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并获得社会的普遍认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软件产业的发展,软件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对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仍会十分旺盛,迫切需要我们健全和完善软件工程专业的知识体系,为社会发展培养紧缺人才。我们可以立足国情,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研究我国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进行教学改革,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评价体系,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IEEE最新的软件工程知识体系(SWEBOK)将软件工程知识分解成10个知识域,并组成一个多级层次化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这10个知识域是从软件开发的实际工程过程中总结出的,体现了软件开发所必须掌握的技能,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应围绕这些知识域展开。软件工程知识体系结构仅给出软件工程专业的一个总知识框架,各软件学院在具体办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专业方向,专业课程的设置也要不断地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进行调整,调整的依据就是课程评价体系的结果。

3软件工程专业课程评价体系设计

课程体系是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设置的全部课程及其内容的总和,是由各类课程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构成的课程系统,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软件工程专业成立的时间较短,在课程评价方面尚没有完整统一的评价体系,而且该专业课程设置更新的速度比较快,也缺乏一个评价课程设置与更新是否科学合理的依据。为此,需要根据软件工程专业的特点和知识体系,设计课程的评价体系和具体的评价指标。评价原则课程设置是影响院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内影响师资队伍、教学设备、实验仪器等教学资源的配置,对外影响学生就业、学院在社会上的声誉甚至局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对软件工程专业设定评价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知识体系全覆盖原则。软件工程专业旨在培养未来的软件工程师,毕业生主要从事与软件开发相关的工作,因此课程体系的设置要完全覆盖软件工程知识体系所要求的内容。(2)科学规范原则。课程体系的设置不仅是每个学院的个别行为,也是一种社会行为。为使各个软件学院的软件工程专业整体结构合理规范,国家试点建立了一批“部级示范软件学院”引导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设定。这样使学院之间、学院与企业之间、学院与人才市场之间的交流有了统一规范,但是在具体的专业方向以及选修课程的设置上没有具体的规范,各个学院正在摸索着前进,在一些具体课程的设置上也会注意专业面宽窄的选择、针对性与适应性、灵活性与稳定性等方面的矛盾处理问题。(3)保障条件原则。课程体系的设置与教学过程紧密相连,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前提,是质量的根本保证。要进行课程体系的设置,首先要具有开设该门课程的保障基础,包括师资队伍、教学设备、实验环境等。(4)效益最大化原则。所谓的效益最大化,是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均衡,不能顾此失彼,要让双方都能获得最大的效益[3]。社会效益是指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掌握工作岗位所要求的技能,同时促进学生的自身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经济效益是因为教育也有成本,软件学院一般采用“成本办学”模式,要考虑在办学当中的成本投入,特别是在当前教育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更要注重资源的利用。参与评价的对象对于课程体系的评价不能听信于一家之言,要有相关干系人的参与,包括教学院长、系主任、主讲教师、已毕业学生、用人单位、软件工程师等。通过各方面人员从不同的角度对课程体系进行评价后,得到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评价方法在进行课程体系评价时,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问卷调查方法、访谈方法等。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也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结合的方式。(1)问卷调查方法。首先由评价的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设计问卷调查,然后把问卷发送给每一位参与的评价者并请他们按要求如实作答。问卷调查方法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设计一份高信度、高效度的调查问卷和设定评价分值。(2)访谈方法。由评价主管部门依据事先拟定好的专业课程体系评价的访谈提纲,通过个别谈话或座谈会的形式收集信息,做详细记录并在事后进行分析。评价模型根据现在多数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的办学特点,一般是先设定专业方向,然后再根据专业方向设定方向课程,因此我们采用二维四向评价模型,如图2所示[4]。在该评价模型中,以O为原点的水平线,正向代表社会需求维度,逆向代表保障条件维度;然后再以O为原点画出4条线,分别为OX1、OY1、OX2、OY2,其中X1方向代表经济效益,X2方向代表社会效益,Y1方向代表硬件保障条件,Y2方向代表软件保障条件。在分析过程中,可以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为了简化模型的应用,我们以定性分析为例,将每一个指标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划分为3个级别,分别用1、2、3表示,其中3表示“强”,2表示“中”,1表示“弱”。在每一个维度(X1、Y1、X2、Y2)上分别标识一个点,然后把4个点连成一个四边形。构成的四边形面积越大,说明社会需求和保障条件越好。专业方向和课程的设置均可以采用此二维四向评价模型进行评价。在该评价模型中,可以计算取值总和S=X1+Y1+X2+Y2,根据总和设定一个阀值,对专业方向进行归类。例如,当阀值P>9时,表示专业方向处于最佳状态;P>6时,表示专业方向处于发展中状态;P<6时,意味着即将被淘汰。同时,还可以计算发展趋势比t=(X1+X2):(Y1+Y2),若t=1,表示该专业方向处于稳定期状态,意味着社会需求与保障条件比较协调;t>1,表示处于强势发展状态,意味着需求比较旺盛,保障条件需要进一步完善;t<1,表示处于衰退期状态,意味着社会需求不足而保障条件有冗余。在进行专业方向评价时,要参考S值和t值,同时要考虑(X1+X2)和(Y1+Y2)具体取值以及专业方向的历史发展状况。当然使用该模型的前提是已经使用上述评价方法,对每个专业方向和课程进行了较为准确的判断。对于该评价模型,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将它转化为定量分析,只需要在(X1、Y1、X2、Y2)的每一个维度上有一个准确的数值即可。评价过程课程体系的评价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特别是对于软件工程专业,工程应用技术的更新速度比较快,专业方向(课程)的更替也比较频繁,但是不管课程如何更换,其最终目的都是实现专业方向培养目标,我们可以将评价过程简单地用图3表示。图3所示的评价过程中有3个反馈循环。首先设定专业方向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进行专业方向的设计,得到预期的专业方向课程体系,这时可以采用图2的评价模型进行课程体系的评价,同时进行结果反馈;根据预期的专业方向课程体系进行专业方向实施,通过实施检验是否达到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然后根据出现的问题再次进行反馈,可以更改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也可以更改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评价示例哈尔滨理工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成立于2002年,于2011年被确定为黑龙江省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在卓越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在企业中建立16个教学实践基地,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标准,实现校企深度融合,联合培养软件人才。软件学院在2010年进行专业方向和课程体系的重新修订。在修订过程中,根据市场的人才需求、当前的技术更新以及课程评价体系的评价结果,重新制定了专业方向和课程教学计划。软件学院之前的软件工程专业分为两个专业方向:嵌入式软件开发和数据库应用开发。在进行专业方向的评价时,邀请用人单位、往届毕业生、软件工程师、主讲教师、外校教师等相关人员一起进行讨论并设计了问卷调查,收集大家的意见,最终嵌入式软件开发的得分为(3+2+3+2),即该专业方向处于最佳状态,数据库应用开发的得分为(1+1+2+1),即该专业方向将被淘汰。经修订,软件工程专业方向调整为嵌入式软件开发、软件开发J2EE技术、软件开发。NET技术和物联网软件开发技术。对于单门课程的评价也是一样,采用二维四向评价模型可以对每一门课程进行评价,如原来的工程数据库课程评价得分为(1+1+1+1),ERP原理及设计课程评价得分为(3+1+2+1)。显然,工程数据库课程应该被淘汰,而ERP原理及设计课程应该被保留。在2010版教学大纲的修订过程中,我们依据软件工程专业的特点,按照软件工程专业的知识体系,遵守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采用该评价模型,对每个专业方向和每门课程进行客观而完整的评价,最终形成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

4结语

软件工程课程总结【第二篇】

强调基础 重视技术培养

王老师表示学院在邰明松书记,洪玫副院长和秦燕副书记的指导下,教学注重上体现专业化、国际化和工程化特点,强调学生的数学和计算专业基础的建立,以及专业英语水平和技术实践能力的培养,面向学科发展、面向市场需求、面向社会实践培养人才。学院开设课程涵盖软件工程知识领域的主要方面,在专业核心课程中,计算机科学课程占30%,软件工程课程占30%,应用技术课程占30%。70%的专业课程采用双语或英语教学,80%以上的课程教材采用近3年国内外优秀教材。

引进了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授课教师都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参考国外教育实施 “三学期”教学模式,在暑期开设小学期课程,聘请国外教师英语授课。专业课程的实验环节学时达到课程总学时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并开设了软件开发实践和课程设计等专门的实践课程。

再者,《软件实践开发》和《创新训练》课程的设立,为同学们开拓了思维,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撑。

最后,设备齐整的服务竞赛的创新实验室,为同学们提供了良好的备赛环境。

推产学合作 增强适应能力

高等院校既是创新人才的集聚地,也是创新成果的策源地。要想以高水平的创新成果和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是坚持科学发展,促进产学研合作。四川大学软件学院在产学合作方面也做了不少尝试。

学院通过构建软件工程专业认知教育体系,在不同的本科学习阶段,通过教学和实践环节相结合增加软件工程专业、行业认知教育,帮学生掌握软件工程专业特点、提升学生专业学习兴趣;了解行业、企业发展形式,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针对性新技术培养,增强学生适应能力。

根据专业方向,针对学生特点,参照企业个性化需求,塑造“校企共融、全真嵌入、四段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企业级讲师进课堂,校内实训,IT企业实习等课程的开设,创业项目孵化,企业外包项目开发等工程的创建,实现人才与市场的高度接轨,完成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持续为国家、社会、软件行业提供高质量人才。

学院还提供了有层次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训基地。学院拥有13000平米的软件学院大楼,建有专业实验室、开放实验室、信息安全应用实验室以及学生创新实验室等4个专用实验室,PC机400余台,免费开放,为学生提供课程实践、开展模拟课题和科技创新活动的实验环境。

王彭老师特别向记者提出:“国际化,工程化是川大软件学院学生的特色。”为了更好地与国际接轨,更快地让学生适应社会,学院也在不断的探索。

国际化特色随着学校的对外开放,学院开始引进国外的先进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职业化的工程教育,引进了10门卡内基 梅隆大学的软件工程课程(系统软件开发)体系,并对其进行本土化改造,形成较完善的一套软件工程课程体系。

此外,还专门聘请外籍教师授课、开设专业英语小班课程、聘请外籍专家讲学,训练学生的专业英语的交流能力,扩大学生的国际视野和专业知识面,理解本专业国际先进理论和技术。

工程化特色 在教学计划制定中强调实践环节,大部分课程增加了实践环节,已有的实践环节也增加了实践教学时间,课程实践时间比例达到授课时间的1/3 到1/2,并同时设计课堂教学的实验环境,大部分教学在实验室完成,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重视职业化培训, 在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中突出教师教学案例和学生课程项目的设计,强调在课程中嵌入编程语言、工具和环境、平台的学习,强调对学生的工程训练,将专业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并配合有软件开发实践课程和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基于学生已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设计学生最初的软件开发实践并且使学生经历软件项目开发的全过程。

软件工程课程总结【第三篇】

(浙江工业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摘 要:分析国内高校在软件工程课程设置上的侧重点以及软件职业技术资格考试内容,提出以SWEBOK V3中知识域的要求为课程内容基础框架,基于毕业生的产出能力导向进行教学大纲、知识内容和考核方式改革,通过监控学生成绩对课程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和长期持续改进。

关键词 :产出导向;软件工程;课程改革

1 背 景

作为软件工程专业的主要核心课程,软件工程课程一直很受关注,围绕着课程教学所进行的教学改革也比较多[1]。目前,正在各高校进行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我国为推进工程教育改革、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建立工程教育与工程师制度衔接、提高工程教育对产业发展的适应性[2]和提高我国工程技术人才的国际竞争力所做的一项合格性评价,在给高校工程教育带来发展契机的同时也提出了对教育理念、教学过程管理、教学内容更新换代等方面的挑战和调整要求。

2 课程现状

目前,国内高校软件工程课程使用的教材主要有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郑人杰《实用软件工程》和国外翻译版《软件工程》。教学内容主要有软件工程概况、可行性研究、需求工程、传统的软件设计、面向对象设计、编码、软件质量与保证,项目计划与管理、软件开发工具与环境等。软件工程是一门强调实践的综合性工程课程,各高校在具体课程安排上各有侧重。

例如,复旦大学(54学时)的课程重点首先是结构化分析与设计、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这两部分内容超过了1/4总学时;其次是软件测试和软件项目管理,分别约占总学时的1/6;课程特色在人机界面设计和Web工程上。清华大学(48学时)把面向对象方法UML和RUP作为重点,占总学时的近1/3;其次是结构化分析与设计,占总学时的1/4;软件过程及软件工程管理是另一重点,通过学生合作小组或参与项目组进行软件开发,在实践中理解软件过程的意义和作用,培养软件项目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浙江大学(理论32学时、实践32学时)重点讲述软件工程的常用方法,包括分析模型的建立、总体设计、软件测试等,其特色是网络应用软件的开发方法和实践,通过从需求单位抽取出的大型模拟案例进行项目开发,锻炼学生的系统设计、开发、谈判、沟通、写作、团队合作等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职业素养。

通过对国内几所高校课程教学特点的分析,我们发现目前国内高校软件工程课程主要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虽然有的院校做到了实践与理论并重(1:1),但是大多数院校还是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课堂教学以讲述概念性基础知识为主,课程的内容主要有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软件测试和项目管理,对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具介绍较少,目前软件工程课程更像是一门导论课程。

3 面临问题分析

工程专业毕业要求对课程的影响

工程专业毕业生应具备足够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专业知识技能、终身学习能力及人格、国际视野和责任感等能力素质,这些素质要求可以保证学生毕业进入职场前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和从业能力。产出导向是工程教育认证中重点关注的部分,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和外部条件配备均以有利于学生达到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导向。毕业要求反作用于课程设置,要求课程的内容建设、教学方法改进、过程监督以及成绩考核都应围绕这一要求,细化产出导向的要求和能力指标,设置相应知识点并调整各自的重要性比例,从知识点授课和实践能力两方面落实能力培养,达到毕业产出的要求。

与软件工程课程相关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分析

工程教育认证是将来国家注册工程师制度的基础和重要环节,目前我国已经在土建、环境、核安全等领域开展试点工作,实现了对工程人才的社会评价及国际间人才资格互认。在我国,与软件工程课程相关的全国性考试还有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领导,对全国计算机与软件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职业资格、专业技术资格认定和专业技术水平测试。笔者对与软件工程课程相关的资格考试内容进行解析,以软件设计师为例进行重点分析,见表1。

从表1分析内容可见,软件工程基础考试内容与课程教学大纲知识点一致,在信息安全知识和标准化知识上给出新增内容,这与SWEBOK2013知识体系一致。考试科目“软件设计”以上述知识为基础,考查工程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在最近几次考试中有考题涉及数据流图、UML图的应用分析,与课程授课侧重点也相符,更侧重于实例的应用能力,需要实践积累与运用。

SWEBOK V3和课程对应关系分析

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是基于软件工程知识体系SWEBOK(software engineering body of knowledge)、计算机教程软件工程卷(computing curriculum-software engineering, CCSE)及其中的软件工程教育知识体(soft engineering education knowledge,SEEK)而建立起来的[3-4]。2014年,IEEE计算机协会了软件工程知识体系指南第3版,该版将原来的10个知识域扩展到15个,与现有软件工程课程大纲的比较结果见表2,其中有分布到其他课程中的知识点未加以说明。新增和修改的相关知识点需要在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和实践环节落实。

4 基于产出导向的软件工程课程改革与建设

课程教学目标修订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进行基于产出导向的软件工程课程改革和建设。课程教学以使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工作原理,培养学生具有工程问题需求分析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计算机科学和工程技术完成系统设计、实施和维护的能力为目标。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软件开发过程的理论、方法、技术标准以及计算机辅助工程和环境等知识并通过实验灵活应用;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软件开发模型、开发过程的管理和质量控制;掌握需求分析的任务与原则,传统面向对象需求分析方法、设计过程与一般性概念以及文档的编写;掌握程序设计方法,增强编程实践训练,掌握软件测试技术与纠错性软件维护方法;掌握UML建模技术,能在软件工程过程中使用常用建模工具,能运用建模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了解专业开发活动涉及的标准、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能正确认识实施软件工程对客观世界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进

根据毕业产出要求及SWEBOK V3新修改版,我们对教学内容作如下调整:①在64学时课时中,将理论与实践课时设定为1:1;②在需求分析和设计部分新增人机界面和系统安全知识;③独立介绍软件复用部分知识,结合软件设计模式讨论软件可复用性;④在软件质量保证和项目管理部分新增软件产品标准和行业标准、国内外法律和法规;⑤在软件维护部分新增软件退役和迁移。

每一章都提供参考资料,教师引导学生有选择地阅读其中的部分内容,根据课程内容的进展情况布置相应的任务、思考题和作业,引导学生通过Internet或其他途径查阅相关资料以拓宽知识面,了解软件工程领域最新实践研究成果。为了使学生建立起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工程化意识,较系统地掌握按照工程化思想开发与维护软件的方法和技术,教师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从软件企业开发和维护实际大中型软件的角度出发,结合成本、风险、效益、进度、过程、质量等多种因素系统地分析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的问题,突破以往要求完成某一给定知识点作业的单一思考问题局限。此外,构造实验环境用于课内工程项目实践,通过模拟项目的开发,锻炼学生的系统设计和开发能力、软件工具的使用能力、语言交流能力、文档编写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项目实践引导需贯穿理论知识学习始终。

考核方式与持续改进并行

课程强调过程考核,总成绩分为平时和期末两部分,分别占50%。平时成绩主要考核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实验能力和实验报告撰写情况等。其中,课堂表现主要从学生上课是否专心听讲、回答教师提问是否正确以及分组讨论是否积极、正确、有独特见解等进行考核,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运用工程基础知识及本专业基本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作业方面重点考核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工作原理的程度;课内实践教学环节重点考核学生的工程问题需求分析和设计能力,综合运用计算机科学和工程技术完成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并对设计文档进行审查的能力;期末考试将按照课程教学目标全面考核学生课程学习的效果,选取一定数目的学生成绩为样本,计算该课程对毕业要求贡献的达成度并通过建立阀值定量评估课程教学质量,通过不断提出持续的改进意见并实施,切实加大课程对提高毕业产出能力的贡献。

5 结 语

笔者基于毕业生产出能力对课程教学目标进行了修订,完善了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梳理,最后通过改变考核方式对课程进行长期监控和调整,实现课程的持续改进。下一步工作将重点关注课程中学生自主能力导引体系和毕业生能力评价反馈机制的构建。

第一作者简介:江颉,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服务计算和信息安全,jj@。

浙江省计算机应用与教育学会教育委员会第十八届年会

参考文献:

[1] 廖礼萍, 刘宏哲, 马小军, 等。 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J]. 计算机教育, 2014(14): 19-21.

[2] 方峥。“华盛顿协议”签约成员工程教育认证制度之比较[J].高教发展与评估, 2014(4): 66-76.

[3] 沈备军。 解读软件工程知识体系SWEBOK V3[J].计算机教育, 2014(7): 1-2.

软件工程课程总结【第四篇】

关键词课程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考核方案

一、课程目标设计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各项目的实施,使学生能够运用关联达软件计算工程量、抽取钢筋、编制投标报价文件和工程量清单计价文件等一系列造价工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最终使学生具备从事建筑工程造价工作的职业能力。

(二)具体目标:

1.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关联达钢筋软件GGJ2013抽取钢筋,计算钢筋工程量;具备运用关联达图形软件GCL2013进行图形算量的能力;具备运用广联达计价软件编制预算书的能力;能够查阅11G-101标准图集;能够根据施工图纸编制招投标造价文件。

2.知识目标

了解广联达软件的使用原理;掌握广联达钢筋软件GGJ2013的操作;掌握广联达图形软件GCL2013的操作;掌握广联达计价软件的操作;掌握编制施工图预算的程序。

3.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踏实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遵循建筑行业职业道德规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养成规范的计取工程量和预算价格的工作作风。

二、课程内容设计

打破原来的知识体系和章节划分,划分成:项目一 GGJ2013广联达钢筋软件应用。通过典型工作任务----1号写字楼钢筋算量来实现。项目二 GCL2013广联达图形软件应用。通过典型工作任务----1号写字楼图形算量来实现。项目三 GGJ2013 GCL2013 广联达软件综合应用。通过实建项目――编制俪涞国际花园一期8#楼土建预算书来实现。

三、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一)任务划分及拟实现的能力目标

任务1 启动软件建立楼层和轴网。拟实现的能力目标1.能够进行图纸分析2.能够独立启动软件3.能够正确建立楼层4.能够正确建立轴网。

任务2 首层构件的属性、画法及对量。拟实现的能力目标1.能够定义柱绘制柱2.能够定义梁绘制梁3.能够定义板绘制板4.能够定义墙绘制墙5.能够汇总计算核对首层全部构件钢筋的量。

任务3 标准层构件的属性、画法及对量。拟实现的能力目标1.能够从首层复制构件2.能够定义梁绘制梁3.能够定义板绘制板4.能够定义墙绘制墙5.能够汇总计算核对首层全部构件钢筋的量。

任务4 顶层构件的属性、画法及对量。拟实现的能力目标1.能够从其他层复制构件2.能够定义并绘制屋面梁3.能够定义并绘制屋面板4.能够定义墙绘制墙5.能够汇总计算核对首层全部构件钢筋的量。

任务5 基础层构件的属性、画法及对量。拟实现的能力目标1.能够复制首层柱到基础层2.能够定义并绘制筏形基础4.能够定义并绘制基础梁5.能够进行基础层汇总计算。

任务6 屋面层构件的属性、画法及对量。拟实现的能力目标能够定义并绘制女儿墙拟实现的能力目标能够定义并绘制压顶3.能够定义并绘制构造柱4.能够定义并绘制砌体加筋4.能够进行屋面层汇总计算。

任务7 楼梯及其他零星构件钢筋量。拟实现的能力目标1.能够进行单构件输入拟实现的能力目标2.能够计算楼梯钢筋工程量。

任务8 全部楼层汇总计算结果报表。拟实现的能力目标1.能够进行全楼汇总计算拟实现的能力目标2.能够核对工程量。

(二)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

1.小组负责人汇报及提出疑难问题2.教师点评并解决共性问题3.学习行动4.成果展示5.成果点评6.修改完善7.知识点归纳8.成绩考核9.布置作业和下次课任务。

四、第一节课梗概

(一)基本情况介绍(30分钟)

(1)安排上机位置,讲解机房上课的纪律。

(2)老师和学生自我介绍。

(3)介绍本课程与先修课程的联系,要求学生准备好教学用的二套图纸。

(4)进行软件操作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介绍软件的安装和启动,软件网络锁的使用。

(6)说明本课程的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并明确教学及作业任务。

(7)说明考核方式:考核时间、考核内容、分数分配、计分方法。

(8)告知采用的教材、参考资料及网络学习的网址。

(9)展示本节课程目标: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

(10)建立项目教学情境虚拟公司:“黑林职院造价事务所”老师是事务所所长,设立4个项目组(4组),每个项目组8名学生,每个学生轮岗担任项目组负责人和工程造价人员。项目部经理负责项目承接,任务完成情况汇报,进度检查以及资料收集、整理等工作。各项目部制定自己的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

场景模拟,介绍入门项目的背景,以项目部为单位领取图纸、工具书、广联达软件,填写登记表,各项目组负责人与事务所所长签订合同书和任务书。

(二)进入教学主题(45分钟)

(1)软件模块介绍。

介绍操作界面、操作流程及基本功能。操作演示:新建图形算量工程文件,新建向导建立楼层。

(2)学生模仿新建向导、建立楼层。

(3)教师指导、提示、再示范。

(4)学生完成典型工作任务1号写字楼的楼层建立。

(三)总结(15分钟)

本课程主要介绍软件原理、软件操作界面和楼层建立,多练习,多钻研是关键。

五、考核方案设计

(一)考核原则

(1)知识、能力、素质考核相结合,突出能力考核;

(2)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考核相结合,突出教师考核;

(3)因项目特点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突出过程性考核;

(4)教师、学生依据考核标准进行考核。

(二)考核方法

过程性考核:成绩由教师评价(占60%)、学生互评(占20%)和学生自评(占20%)组成。

六、结语

通过本课程各项目的实施,使学生能够运用关联达软件计算工程量、抽取钢筋、编制投标报价文件和工程量清单计价文件等一系列造价工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最终使学生具备从事建筑工程造价工作的职业能力。

本文项目:本文是黑龙江省规划课题:微课程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ZJB1316025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马利君(1982-),女,汉族,黑龙江人,讲师,硕士,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建筑工程技术。

参考文献:

[1]李诗兰。基于项目化教学的高职工程造价专业预算电算化课程整体设计[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1:13-15。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873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