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软件工程课程总结优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873781

【导言】此例“软件工程课程总结优质4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软件工程课程总结【第一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 课程设计 科技竞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243-02

一、软件工程课程实践教学现实情况

长期以来,由于软件工程课程偏重于方法学理论的讲授,其中心是软件生命周期的工程技术方法。然而这些技术和方法,对于缺乏工程开发经验和管理知识的在校学生来说非常难以理解。在实践教学中学生感觉软件工程理论对软件开发的帮助作用不大[1]!尽管实践教学对学生有严格的要求,但是他们往往为了能完成任务的考核,只能按照要求粗略地完成或者收集现成的文档来充数,而未能通过实践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理解与消化。此外,靠死记硬背的知识、概念常常未能得到有效理解,从而难以转化为软件工程技能。多年来,各个学校在不断地探索和改进其实践教学方法,当前也有些对传统实践教学改进的方法并且取得了一些效果[2][3]。经过对这些方法的分析,可知其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套用软件工业界的要求,但学生缺乏技能和实践条件对任务根本无法完成,只能敷衍了事,达不到对软件工程知识理解和应用的目的;而另一类则是要求不明确且缺乏规范,因要求过于简单而无法达到增强对软件工程理论应用的目的。

鉴于这样的情况,学校迫切需要对软件工程实践教学加以改革,逐步建立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化开发能力,进而形成一个融基础理论、实践教学和参加软件科技竞赛的一种培养机制。因此,使课程设计成为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是实践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4]。

二、“课程设计与科技竞赛”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方法

课程设计与科技竞赛相结合就是要打破传统实践教学法的不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实践教学活动带动软件工程理论的学习。这样实践教学就能改变成为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应用和对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主动学习方式,从而使教学出现可喜的变化。它能把教师要求转变为以学生自主要求,把常规工程文档写作转变为以任务为驱动的分析、设计和实现的学习。

该实践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实施的一个较为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参照科技竞赛题目的特点,并依据软件工程理论、方法的特点,制定了本课程设计的知识要求结构如图1所示。在软件工程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挑选某种易于扩展、应用的工程技术方法,在软件工程规范文档的要求下进行课程设计。从而使其按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实现和测试的流程来开发软件。这样,经过课程设计较为完整的项目训练,能有助于对学生工程技能的培养和对工程理论的理解,最终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软件工程的核心理念有较好的把握。它能帮助学生有效地参与各级软件类科技竞赛,提高自己就业时的信心和社会竞争力,使其毕业后能够顺利过渡到实际的软件应用开发中,并在实践中对软件工程理论加以检验和完善并逐步锻炼成为社会急需的各类软件人才。

课程设计与科技竞赛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在课程设计实践中加深对软件工程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在工程实践中发现知识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达到这样的实践教学目的,软件工程课程设计要做到以下的要求。首先,关于课程设计与科技竞赛相结合的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以学生兴趣为中心自由选择题目。针对实践教学要求,学生选择合适的题目是保证该实践教学顺利开展的关键。因此,题目要以理论教学内容为依据,同时要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和实践教学的要求。此外,题目要注重以解决身边的软件需求为背景,充分使其既包含教学知识点,又能激发学生软件开发的兴趣,达到培养学生软件工程能力的目的。其次,实践指导老师要提供合适的示范案例,并不断地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前进。由此,在课程设计的准备阶段需要对为完成设计所需的基本知识进行明确且扼要地讲透。这样学生在遇到困难时,才知道行进的方向而不至于迷茫和不知所措!在课程设计中,要使学生明确课程设计的要求,并尽快地掌握工程的基本方法和使用工具的基本技能。同时,应尽量使学生独立地解决设计中所遇到的问题,而教师则需要对学生进行全程的指导和监督。再次,应确定合适评价标准,客观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主要方法是以学生完成课程设计的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要求各课程组定时汇报开展的进度和情况,并及时地对各阶段性成果进行评价。

三、课程设计的教学实施

根据实践教学的具体要求,对课程设计与科技竞赛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开展了研究,并总结出该方法的大致流程如图2所示。其基本指导思想是以案例示范为核心,不断地引导学生对其选定的课程设计进行改进,使其能满足掌握需求分析、软件设计与实现以及测试的基本技能,并把不断改进贯穿到整个设计中。由此,课程设计应从课程设计准备,精选小项目案例文档示范,课程设计题目的选定,课程项目的设计与改进,教师和学生一起对设计结果的评价与改进进行精心地组织。因此,准备阶段就是对训练内容所涉及的工程知识进行精炼概括与总结,使学生知道如何去应用这些知识。此外,示范的项目案例要进行精心的选择,使其能够覆盖课程设计实践教学要求,又要精干有效,易于参照与模仿学习,切忌过于庞杂。教师应把课程设计准备知识与项目案例进行参照讲解,让学生彻底了解训练的要求。在题目的选择上,可以适当地提供一些精选的小应用软件题目,让学生参照选择或根据生活经验自拟题目。并在项目设计中进行全程的监督和引导,并随时指出其设计和参照示范项目和实践要求的差距。对各阶段结果,应组织一些志愿学生和做得好的学生对各阶段结果进行评价并给出改进建议。如此不断地迭代改进,能够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技能,并巩固对应的软件工程理论知识,从而取得举一反三的示范效果。这样就能够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需求获取与分析、系统分析与设计等软件生命周期的技能,并学会软件工程规范文档的编写与应用。

软件工程课程总结【第二篇】

关键词: 软件工程课程教学 问题 对策

一、引言

软件工程是建立在计算机科学基础上、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工程学科。本课程已成为计算机及信息学科相关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在计算机科学专业和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上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研究软件开发与维护的普遍原理和技术的工程学科,其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技术方法、工具和管理的等多个方面,软件项目的过程、组织和管理涉及面广,理论性、技术性、工程性都很强。软件工程自身的抽象性与应用性都很强,在目前教与学的双向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致使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如何提高“软件工程”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国内外学者广泛探讨的话题。我从软件工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在更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强实践环节、改革考试方式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二、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陈旧。

近年来,软件工程中的WEB应用开发技术、软件重用技术、原型开发方法、软件构件、集成化CASE工具与环境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而国内各高校使用的教材,因编写时间的限制,在先进技术的跟进、知识结构、内容取材及实践环节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缺陷,有的甚至还停留在对面向过程的结构化方法上,却忽略了目前更适用更流行的面向对象方法,有的教材连项目组织、软件成熟度、软件构架、项目风险等十分重要的内容都未给予足够的论述。同时,软件工程作为一门正在飞速发展的学科,目前大部分教材难以及时、全面、准确地反映当前一些新方法新技术和新工具。

2.教学方法不当。

目前有些高校仍然把软件工程列为纯理论课程,教学的工具就是一张嘴、一支粉笔和几乎是教课书内容翻版的教学课件,使得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非常地枯燥乏味,很难激发学习兴趣。另外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内容是针对较大规模的软件项目开发而设计的,十分庞杂,涉及面非常广,很多知识建立在实践经验基础之上,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对于尚未踏入社会、没有项目经验的学生而言,很难理解该课程的精髓,很容易对该课程产生虚无缥缈的感觉,使整个教学过程流于形式,该课程变成需要死记硬背的课程,学生在学习完课程后将一无所获。

3.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软件工程往往是一门独立的理论性课,学生对软件工程的抽象理论容易感到枯燥乏味。这门课不涉及具体软件项目,不怎么涉及软件算法,没什么逻辑推理,不像程序设计课程那样能带给学生智力上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不少学生认为软件工程就是一些条条框框,由于缺乏实践经验,缺乏合作开发软件的感性体会,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软件工程的精髓,很难在头脑中将软件工程的抽象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因此较难对这门课程产生学习兴趣。

4.教学实践环节薄弱。

软件工程的理论并不是空洞的理论,它的许多理论及规范均来自于实际需要和前人的经验总结,它的目标是实实在在地做出一个满足用户要求的系统出来,这是一个很具体的实践过程。通过学习,学生应该具备从事工程实践的技能,包括软件项目的系统分析、编写文档、源码设计与控制、使用工具等基本技能。因此,教师需要将基本概念、原理和实现技术与具体的软件项目相结合,以实例增进学生理解,以实践锻炼学生的工程能力。然而,在当前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理论教学与具体实践脱节的现象,有时甚至缺乏进行教学实践的场所与环境,这样势必造成学生无法真正理解软件工程的精髓,更难以做到学以致用。

三、软件工程教学改革建议

以上分析了当前软件工程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软件工程的教学改革在迫在眉睫。下面我就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谈一些建议。

1.更新教学内容。

在教学实践中,应该结合软件工程的发展和国内外软件企业的人才需求现状,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更要注重一些新方法新技术的讲授。例如,关于软件工程方法学,重点讲授面向对象方法学,略讲传统的结构化方法,注重面向对象方法在内的一些新方法新技术,让学生尽快熟悉和掌握软件重用、快速原型、集成化CASE环境等,同时要保持教学内容对先进技术的跟进,介绍一些目前已经推出或比较成熟的新方法,如:基于组件的方法、面向Agent方法、敏捷软件方法等。而对一些没有长久生命力的,并且在今后的项目实践中又很少用到的知识,尽量少讲,这样既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和培养创新意识与开发能力,又能使他们步入工作岗位的时候而不落伍。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发展的动力。教师应从教材实际出发,讲究教学方法,激发出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这对于教学效果的保障具有重要的意义。“软件工程”包含了较多的理论内容,且大多数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所以教师应通过多媒体动画等教学手段生动地剖析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并以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贯穿软件工程知识体系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让学生深入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背后的深刻内涵,并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要鼓励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

课堂讨论也是一个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每堂课讲完之后应该给学生留出5分钟时间,要求学生通过讨论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然后进行评价。评价方式可以是学生相互交换自己总结的内容并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补充、纠正和提炼知识点。这种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总结归纳能力,而且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当中。

3.加强实践和工程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软件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环节能使学生对整门课程中的方法、技术、工具等有亲身的体验和系统理论知识的梳理,对整个教学质量的检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抓好实践环节,对培养新型的合格的软件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努力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实践环节的管理。

软件工程的实践以课程设计为主,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能力,设计一套完整的课程设计方案。课程设计的目标是通过在课程实践的一系列环节中,如需求分析、设计、编码和测试,让学生提高其综合运用软件工程的方法、技术、工具、过程进行软件开发和软件项目管理的能力,并培养其团队协作的精神。

课程设计要求完成的项目必须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复杂性,教师可将学生划分为6―8人的项目小组,项目组成员相互合作共同来完成一个项目。各项目小组应严格按软件工程各阶段的要求来完成该项目,在项目开发的各关键阶段(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测试和项目开发总结),各小组都要进行报告,由老师和其他小组现场提问,最后教师给出点评,这种阶段评审有利于各小组开发进度和质量的保障。

在课程设计结束时,每个项目组应提交软件产品和规范的软件开发文档(项目开发计划、需求说明书、总体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测试分析报告和项目开发总结报告等)。课程设计完成后必须进行现场答辩,在答辩过程中,不仅对学生进行评分,而且指出学生的不足,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现场答辩的方式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今后需要改进的方向,使自身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交流沟通、团队协作、谈判沟通、适应发展等方面的能力获得较大的提高。

4.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软件工程的原理、方法、技术若不与实际项目结合,学生往往难以有深刻的体会。因此,为增强授课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讲授应引入项目式教学法。教师可设计一个完整的、规模适中、难易适度的软件项目,在讲授软件工程基本知识点时结合该项目进行重点讲解,即以该项目作为贯穿整个软件工程授课的主线。

为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而且可以建立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网站。软件工程课程网站中不仅有该课程的介绍,而且有大量的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实验指导、自测题、试卷库、常用软件工程新技术介绍、新工具介绍和演示、有价值的参考书籍和网址等),学生还可在网站上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或者对本课程的教学好的建议,教师或其他学生则可进行回答或共同探讨,为广大师生学习、交流、提高提供很好的途径。

5.考核方式的改革

很多高校软件工程课程传统的考核方式以期末书面理论考试为主,但软件工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原有的考核方式使学生不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倾向于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学习缺乏兴趣和主动性,只是在考试前突击复习来应付考试。理论考试成绩不是重点,主要是看学生能否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贯彻软件工程学的思想和方法。因此,要加大实践考核的比重,如课堂出勤占10%;课堂表现占10%,为力避学生考前突击现象,本课程在平时课堂教学中采取课堂提问方式或者进行一些基础理论的测验,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巩固基础知识点;课程设计占40%;期末考试占40%。采用以上考评方法,学生们将非常重视课堂上的发言,以及知识的运用和创新,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将会大大地提高。

总而言之,要改进软件工程的课程教学,除了要遵循教育学的普遍规律、合理安排好课程内容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参考文献:

[1]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第五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曹薇。高职院校软件工程课程改革探析[J].高教论坛,2008,(02).

[3]陈丽萍,张芳。软件工程教学方法探讨[J].教学园地,

软件工程课程总结【第三篇】

(1)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相比于其他学科,如哲学、教育学等,软件工程专业属于一门新兴学科,仅有20余年的办学经验;而软件工程专业所需的技能需要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因此它属于一门交叉学科。(2)要求的基础知识比较广泛。软件工程专业与软件开发的工程实践紧密结合,需要广泛的专业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科学、数学、工程学、管理学、经济学等。(3)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软件工程专业强调将基础理论知识应用于工程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有大量的实践环节,需要通过实践检验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4)密切联系工程实际应用,与时俱进。软件工程专业是在工程应用中形成的一门学科,是根据实际工程应用的需要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和提取知识,将基础知识和工程应用相结合,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而逐步形成的。随着工程应用中的技术进步,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授课内容也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2软件工程专业的知识体系

经过多年的发展,软件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并获得社会的普遍认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软件产业的发展,软件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对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仍会十分旺盛,迫切需要我们健全和完善软件工程专业的知识体系,为社会发展培养紧缺人才。我们可以立足国情,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研究我国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进行教学改革,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评价体系,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IEEE最新的软件工程知识体系(SWEBOK)将软件工程知识分解成10个知识域,并组成一个多级层次化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这10个知识域是从软件开发的实际工程过程中总结出的,体现了软件开发所必须掌握的技能,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应围绕这些知识域展开。软件工程知识体系结构仅给出软件工程专业的一个总知识框架,各软件学院在具体办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专业方向,专业课程的设置也要不断地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进行调整,调整的依据就是课程评价体系的结果。

3软件工程专业课程评价体系设计

课程体系是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设置的全部课程及其内容的总和,是由各类课程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构成的课程系统,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软件工程专业成立的时间较短,在课程评价方面尚没有完整统一的评价体系,而且该专业课程设置更新的速度比较快,也缺乏一个评价课程设置与更新是否科学合理的依据。为此,需要根据软件工程专业的特点和知识体系,设计课程的评价体系和具体的评价指标。评价原则课程设置是影响院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内影响师资队伍、教学设备、实验仪器等教学资源的配置,对外影响学生就业、学院在社会上的声誉甚至局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对软件工程专业设定评价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知识体系全覆盖原则。软件工程专业旨在培养未来的软件工程师,毕业生主要从事与软件开发相关的工作,因此课程体系的设置要完全覆盖软件工程知识体系所要求的内容。(2)科学规范原则。课程体系的设置不仅是每个学院的个别行为,也是一种社会行为。为使各个软件学院的软件工程专业整体结构合理规范,国家试点建立了一批“部级示范软件学院”引导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设定。这样使学院之间、学院与企业之间、学院与人才市场之间的交流有了统一规范,但是在具体的专业方向以及选修课程的设置上没有具体的规范,各个学院正在摸索着前进,在一些具体课程的设置上也会注意专业面宽窄的选择、针对性与适应性、灵活性与稳定性等方面的矛盾处理问题。(3)保障条件原则。课程体系的设置与教学过程紧密相连,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前提,是质量的根本保证。要进行课程体系的设置,首先要具有开设该门课程的保障基础,包括师资队伍、教学设备、实验环境等。(4)效益最大化原则。所谓的效益最大化,是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均衡,不能顾此失彼,要让双方都能获得最大的效益[3]。社会效益是指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掌握工作岗位所要求的技能,同时促进学生的自身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经济效益是因为教育也有成本,软件学院一般采用“成本办学”模式,要考虑在办学当中的成本投入,特别是在当前教育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更要注重资源的利用。参与评价的对象对于课程体系的评价不能听信于一家之言,要有相关干系人的参与,包括教学院长、系主任、主讲教师、已毕业学生、用人单位、软件工程师等。通过各方面人员从不同的角度对课程体系进行评价后,得到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评价方法在进行课程体系评价时,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问卷调查方法、访谈方法等。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也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结合的方式。(1)问卷调查方法。首先由评价的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设计问卷调查,然后把问卷发送给每一位参与的评价者并请他们按要求如实作答。问卷调查方法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设计一份高信度、高效度的调查问卷和设定评价分值。(2)访谈方法。由评价主管部门依据事先拟定好的专业课程体系评价的访谈提纲,通过个别谈话或座谈会的形式收集信息,做详细记录并在事后进行分析。评价模型根据现在多数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的办学特点,一般是先设定专业方向,然后再根据专业方向设定方向课程,因此我们采用二维四向评价模型,如图2所示[4]。在该评价模型中,以O为原点的水平线,正向代表社会需求维度,逆向代表保障条件维度;然后再以O为原点画出4条线,分别为OX1、OY1、OX2、OY2,其中X1方向代表经济效益,X2方向代表社会效益,Y1方向代表硬件保障条件,Y2方向代表软件保障条件。在分析过程中,可以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为了简化模型的应用,我们以定性分析为例,将每一个指标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划分为3个级别,分别用1、2、3表示,其中3表示“强”,2表示“中”,1表示“弱”。在每一个维度(X1、Y1、X2、Y2)上分别标识一个点,然后把4个点连成一个四边形。构成的四边形面积越大,说明社会需求和保障条件越好。专业方向和课程的设置均可以采用此二维四向评价模型进行评价。在该评价模型中,可以计算取值总和S=X1+Y1+X2+Y2,根据总和设定一个阀值,对专业方向进行归类。例如,当阀值P>9时,表示专业方向处于最佳状态;P>6时,表示专业方向处于发展中状态;P<6时,意味着即将被淘汰。同时,还可以计算发展趋势比t=(X1+X2):(Y1+Y2),若t=1,表示该专业方向处于稳定期状态,意味着社会需求与保障条件比较协调;t>1,表示处于强势发展状态,意味着需求比较旺盛,保障条件需要进一步完善;t<1,表示处于衰退期状态,意味着社会需求不足而保障条件有冗余。在进行专业方向评价时,要参考S值和t值,同时要考虑(X1+X2)和(Y1+Y2)具体取值以及专业方向的历史发展状况。当然使用该模型的前提是已经使用上述评价方法,对每个专业方向和课程进行了较为准确的判断。对于该评价模型,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将它转化为定量分析,只需要在(X1、Y1、X2、Y2)的每一个维度上有一个准确的数值即可。评价过程课程体系的评价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特别是对于软件工程专业,工程应用技术的更新速度比较快,专业方向(课程)的更替也比较频繁,但是不管课程如何更换,其最终目的都是实现专业方向培养目标,我们可以将评价过程简单地用图3表示。图3所示的评价过程中有3个反馈循环。首先设定专业方向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进行专业方向的设计,得到预期的专业方向课程体系,这时可以采用图2的评价模型进行课程体系的评价,同时进行结果反馈;根据预期的专业方向课程体系进行专业方向实施,通过实施检验是否达到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然后根据出现的问题再次进行反馈,可以更改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也可以更改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评价示例哈尔滨理工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成立于2002年,于2011年被确定为黑龙江省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在卓越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在企业中建立16个教学实践基地,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标准,实现校企深度融合,联合培养软件人才。软件学院在2010年进行专业方向和课程体系的重新修订。在修订过程中,根据市场的人才需求、当前的技术更新以及课程评价体系的评价结果,重新制定了专业方向和课程教学计划。软件学院之前的软件工程专业分为两个专业方向:嵌入式软件开发和数据库应用开发。在进行专业方向的评价时,邀请用人单位、往届毕业生、软件工程师、主讲教师、外校教师等相关人员一起进行讨论并设计了问卷调查,收集大家的意见,最终嵌入式软件开发的得分为(3+2+3+2),即该专业方向处于最佳状态,数据库应用开发的得分为(1+1+2+1),即该专业方向将被淘汰。经修订,软件工程专业方向调整为嵌入式软件开发、软件开发J2EE技术、软件开发。NET技术和物联网软件开发技术。对于单门课程的评价也是一样,采用二维四向评价模型可以对每一门课程进行评价,如原来的工程数据库课程评价得分为(1+1+1+1),ERP原理及设计课程评价得分为(3+1+2+1)。显然,工程数据库课程应该被淘汰,而ERP原理及设计课程应该被保留。在2010版教学大纲的修订过程中,我们依据软件工程专业的特点,按照软件工程专业的知识体系,遵守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采用该评价模型,对每个专业方向和每门课程进行客观而完整的评价,最终形成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

4结语

软件工程课程总结【第四篇】

课程建设符合财经院校人才培养定位,符合学科建设发展方向,符合财经院校课程建设总体原则,即课程建设要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要求。从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实施原则、建设目标及任务、课程体系、建设内容及措施等方面,动态定制财经类院校的课程体系。

1、既要突出财经类院校的特色,也要有软件工程本身的专业特色。

2、深入细致地探讨专业发展趋势,明确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实时反映到课程体系和教学过程中。

3、人才培养应立足于地方需求,跟踪地方市场需求的变化,确定软件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4、项目驱动课程体系,以经济、管理项目的开发为主线,围绕项目开发的所需的理论和实用技术知识,结合流行的开发工具和手段,进行课程的设置。

5、“内外“结合教育机制。要以校内教师为主,结合校外相关企业的IT工程师,教师走到企业交流学习,同时聘请校外IT工程师来校做专业讲座、培训等。

二、基于财经院校的软件工程专业特色定位探讨

软件工程专业的特色,首先不能脱离软件工程本身,而作为财经类院校的软件工程专业,更要体现出自己独到的东西出来。现今的财经院校是以经济、管理为主体,其他专业兼顾的向综合性大学发展的院校。软件工程专业的办学必须与优势学科进行结合、相互渗透、互通资源,才能培养出有自己特色的复合型人才。以贵州财经学院为例,其办学定位是“建设西部高水平的财经大学”,服务指向是“立足贵州,关注贫困,富民兴黔”,人才培养目标是“儒魂商才”,即具有深切的人文关怀、强烈的责任意识、健全的人格心智、高深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理论功底、较强的实践能力并富有创新精神的高层次复合型经济管理人才。软件工程专业也要从经济管理方面入手来探索其专业特色。[1]

1、管理型软件工程专业特色

管理类学科是贵州财经学院的一个学科优势,软件工程与管理学是密不可分的,整个软件的开发周期离不开管理活动。财经类院校的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全校性的管理类公选课以及论坛、讲座,吸吮到更多的管理类的知识,并且学校有不同类型的管理类实验模型和平台供他们使用,这是其他类院校无法比拟的。

2、经济型软件工程专业特色

经济类学科也是贵州财经学院的一个优势学科,现今各行各业的信息化都离不开经济与管理。信息化的目的就是要增强组织的竞争优势,增强竞争优势的目的就是要有更好、更高的经济效益。软件工程专业应该利用本校的经济大环境,让我们的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经济类的知识,有利于他们更多的往如经济评价系统、经济分析系统等经济型系统方向走。大家都知道,隔行如隔山,让那些不懂经济的人从事这方面的系统开发,那所做出来的软件功能性是有了,但适用性就难说了。

3、经济管理结合型的专业特色

财经类院校的软件工程专业特色还应结合自身的经济、管理优势,把上面两个专业特色融会贯通形成一个复合型的经济管理结合型的专业特色。

三、总结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873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