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原子的知识点总结【优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959272

【导言】此例“原子的知识点总结【优质4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原子【第一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用分子、原子观点分析化学反应实质;

2.了解原子和分子的相似点、相异点和相互关系。

3.了解原子概念及基本性质;

4.解原子的组成,了解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5.了解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以及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组成的关系。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及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实验和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作风及探索精神,对学生进行物质不断运动和无限可分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认识物质的可分性,逐步培养量变引起质变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分子的概念及分子的性质,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是很小的,那么它是否还可以再分呢?

分子是否可分?前一章有关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知识,为这一节的学习做了铺垫,能顺利的引导学生做出正确判断--分子还可再分。

教材是以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的事实,导出氧化汞分子是由更小的粒子氧原子和汞原子构成的,并绘出了形象的示意图。将宏观知识与微观知识建立起了联系。通过示意图的展示,能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得出原子的概念。为进一步说明原子的真实存在,教材以形象的描述、生动的比喻、引导读者去想象原子的大小和状态,并展示了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的硅原子照片,确凿证明原子也可以构成物质的事实。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能再分,那么用其它方法或在其它变化中是否能分呢?教材围绕这个问题讨论了原子的组成。

教法建议

人的认识过程是在实践活动中,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有些理论性知识由于学生缺乏与之相关的感性认识基础,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在讲解原子概念时,由于概念抽象学生难懂,建议教学过程中首先演示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实验,使学生从宏观上得到结论:加热氧化汞能生成汞和氧气(汞蒸汽有剧毒,实验可在下图中进行)在此基础上,再采用电脑(或磁性黑板)模拟分子、原子图象展示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微观过程,结合学生的分析、讨论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便于学生理解。通过微观展示在化学反应中分子的“分”与原子的“合”得出原子的概念,并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如:对质量守衡定律的学习及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对有关化学反应基本类型的学习(置换反应、分解反应等)能加深理解。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也可以构成物质。学生已经了解了分子的性质,那么原子有哪些性质那呢?通过展示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微观过程,结合阅读课本、想象由学生总结分子的性质。

至此,学生对分子、原子概念及性质都有了了解,而且原子概念又是通过分解反应得出的。所以有必要让学生将分子和原子加以对比,了解二者的相似、相异和相关指处。重点应放在两者的主要区别--在化学反应中能否再分上。对比时可以采取复习、总结、讨论的方法。

最后,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应让学生阅读“原子和分子发现”的选学内容,并组织相关的讨论:为什么自从用原子-分子论来研究化学以后,化学才有了教快发展?使学生初步意识到,任何科学原理的创立都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评价科学家在科学上的贡献。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

关于原子结构部分,就目前的实验手段及教学条件来说,还难以让人们直接看到原子的内部结构,学生缺乏作为分析原子内部结构的感官材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学生介绍有关科学家研究原子结构的小资料,用以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研究原子结构所采用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原子的构成情况。

教学设计示例 1

教学重点:原子概念的形成及原子和分子的本质区别

教学难点:原子概念的形成、化学反应的实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复习旧知识 投影: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两个变化

1)液态水受热变为水蒸气

2)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2.问题引入: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有新分子产生,那么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如何改变的?又如何由原来的分子转变成新分子呢?

3.演示实验: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实验

提出观察要求:

1)先给木炭加热,观察木炭有什么变化

2)再同时给氧化汞加热观察:

a.试管壁上有什么变化

b.木炭是否燃烧

说明:锥形瓶中的药品是硫粉,硫粉是用来处理实验中的有毒物质

学生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 先给木炭加热,木炭不能燃烧;同时给氧化汞加热试管壁上有银白色小液滴,木炭燃烧。)

4.讲述:试管壁上的银白色小液滴是金属汞,在常温下汞是金属中唯一的一种液体物质

5.思考:木炭为什么能燃烧?指导学生写出氧化汞受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一名学生板演) 判断反应类型

6.设疑:从宏观上我们已经得到结论,加热氧化汞能生成汞和氧气,那么这个反应在微观上是怎么变化的呢?(引发学生想弄清氧化汞受热生成汞和氧气微观过程的欲望)

7.多媒体展示:氧化汞受热分解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一)

对照画面讲解氧化汞及氧化汞分子的构成 (氧化汞是由氧化汞分子构成的,一个氧化汞分子是由一个氧粒子和一个汞粒子构成的)

8.学生讨论:氧化汞受热从微观上是怎么变化的?结合多媒体展示的画面(二)(三)

9.汇报与交流:每组派代表发言。通过小组的分析、讲解、补充和纠正得出:氧化汞受热后结合在一起的氧粒子、汞粒子彼此分开,成为单个的氧粒子和汞粒子。单个的粒子不能稳定存在重新组合,每两个氧粒子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而大量的汞粒子聚集在一起形成金属汞

10.问题思考:在氧化汞受热分解反应中,氧化汞分子分解为氧粒子、汞粒子,而氧粒子、汞粒子又分解为更小的粒子了吗?(没有)

科学上把这种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的粒子叫原子

思考:通过刚才对氧化汞受热反应微观过程的分析,你能说说什么是原子吗? 回答后总结并板书

板书 第二章 第一节 原子

一、原子

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指导学生画出概念中的重点词语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确信原子的真实存在,可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的硅原子照片。

11.问题讨论:前面我们学习了分子的概念,现在又学习了原子的概念,请大家结合图,讨论氧化汞受热是如何发生变化的,变化的`实质是什么?结合以下画面讨论

裂变 重新组合

化学反应实质:分子---→原子-------→ 分子 或直接构成 物质(五)

12.汇报与交流:通过交流得出氧化汞受热反应的变化实质:氧化汞受热时氧化汞分子先裂变成单个氧原子、汞原子,然后氧原子、汞原子再重新组合,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而大量的汞原子直接构成金属汞

13.设问:根据以上的分析、讨论请同学们说出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14:评价 讲述: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分子裂变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或直接构成物质(配合画面(五)讲述,同时板书化学反应实质)

以上多媒体展示的画面应分步出现

15.设问:我们已经知道分子的基本性质,那么原子有哪些性质呢?

指导阅读31页总结出原子的基本性质

16:问题讨论:原子和分子是两种不同的粒子,对照以下表中内容讨论它们有哪些相似性,有什么本质区别,相互间有什么关系。

分子

原子的知识点总结【第二篇】

关于原子的知识点总结

关于原子的知识点总结

原子的构成

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原子不带电

电子: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中存在带电的粒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通过上面对原子的构成知识的内容总结学习,希望同学们对上面的知识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学习的很棒的哦。

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同学们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知识还熟悉吧,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哦。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CO只能用排水法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 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通过上面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知识的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

下面是对化学中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知识的讲解内容,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

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

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

(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通过上面对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内容知识的讲解,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更好哦。

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三大化石燃料

关于三大化石燃料的知识内容,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下面的`知识。

三大化石燃料

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

(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

以上对化学中三大化石燃料知识的学习,希望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很好的吧。

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两种绿色能源

下面是对化学中两种绿色能源知识点的内容总结知识,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

两种绿色能源

(1)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

甲烷的化学式: CH4 (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H42O2点燃CO22H2O (发出蓝色火焰)

(2)乙醇 (俗称:酒精, 化学式:C2H5OH)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2H5OH 3O2点燃2CO23H2O

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

乙醇汽油:优点(1)节约石油资源 (2)减少汽车尾气

(3)促进农业发展 (4)乙醇可以再生

上面对化学中两种绿色能源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希望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很好的哦。

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最理想的燃料

关于化学的学习中,下面是我们对最理想的燃料知识的内容讲解哦。

最理想的燃料

新能源:氢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

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

优点:资源丰富,放热量多,无污染。

需解决问题:①如何大量廉价的制取氢气?②如何安全地运输、贮存氢气?

《原子》说课稿【第三篇】

一.说教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物质结构的初步知识及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化学用语等。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因此,可以说对原子的学习更是本章的重中之重。理解原子的概念,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使学生对宏观物质的性质认识得更为深刻;了解原子的结构,使学生能深入了解宏观物质的组成、结构。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及本节的特点,结合初三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日常学习态度等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a.理解原子的概念,掌握原子、分子之间的相似、相异和相互关系;

b.用原子和分子的观点加深对化学反应实质的理解;

c.了解原子的组成,了解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d.认识物质的可分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分析推理、归纳总结及阅读等能力。

(3)思想情感目标

进行化学史教育,激发学生爱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认识物质的可分性,逐步培养量变引起质变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点:原子概念;原子的结构

教学难点:原子概念的形成

4.对于教材的处理

要让学生理解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粒子原子的概念及结构是本课时教学上最大的难点。故将此种微粒通过电脑制作成形象、生动的模拟动画,让学生更直观的接受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理解分子、原子概念,初步形成原子结构模型。

二.说教法

主线:激疑――探索――引导分析――归纳总结

1.对于原子概念的教学,我采用实验―分析―归纳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首先从实验入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直观接受宏观物质的可变性,并积极思维,逐步认识到分子虽小,在化学变化中却可以再分的客观事实;通过演示模拟动画,分析水分解反应的实质得:在反应过程中,构成水分子的氧微粒和氢微粒并没有改变。从而概括出原子的概念。

2.引导学生讨论、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原子的基本性质。

3.列表比较分子、原子的相似、相异及相互关系,进行抽象思维训练。

4.对于原子结构的教学,仍从观察实验现象入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初步建立原子的核型结构;充分利用模拟动画,进一步学习原子的组成。

三.说学法

主线: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总结,得出结论

1.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从实验入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积极思维,并借助形象、直观的模拟动画,接受微观粒子的客观存在。

3.引导学生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并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引出新知识。

4.通过小结、课堂练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四.说课堂教学程序

1.课前准备

利用电脑制作相关课件:水电解反应实质―氢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钠原子核的结构分析。普通氢原子核的结构分析。

5.复习引入,提出问题

首先复习提问三个问题: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什么?能用肉眼观察到水分子吗?水中的水分子是静止不动的吗?然后提出疑问:既然水分子是保持水化学性质的一种很小的微粒,那么它能不能再分呢?

3.实验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通过回忆水电解实验,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体积较少的气体,引导学生直观接受水电解反应的事实: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反应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并及时提出疑问:在通电条件下水是怎样转变成氢气和氧气的呢?引导学生带着疑问,积极思维,并结合水分解反应实质的模拟动画,通过观察、分析得:在反应过程中,构成水分子的氧微粒和氢微粒并没有改变。从而引出课题,概括出原子的概念;通过观看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实验录像,演示氧化汞分解反应实质的模拟动画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原子的概念;通过观看硅原子图像照片,进一步使学生体会到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可知的。

4.分析、比较、归纳

a.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两个反应实质的模拟动画,分析比较得: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氧气、氧化汞等;有些物质则是直接由原子构成的,如金属汞等。

b.提出问题,(如: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大吗?那么原子呢?分子总在不断的运动,构成分子的原子呢?等)引导学生回顾分子总在不断的运动的基本性质,结合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知识,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出原子也是在不断的运动等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及归纳能力。

c.通过对分子和原子异同点的列表比较,进行抽象思维训练,加深对分子及原子概念的理解;通过课堂练习,引导学生运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化学反应实质。

5.设疑―探索―引导分析―归纳总结

a.首先,提出问题:(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以再分的,而原子是不可分的。)到底原子能不能再分呢?让学生观看实验录像(19XX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带正电的a粒子去轰击一片金属箔时,发现大部分a粒子可以穿透过,其飞行方向也不发生变化;只有少部分呈锐角反射回来。)提出问题:为什么大部分a粒子可以穿透过,其飞行方向也不发生变化?为什么只有少部分呈锐角反射回来?引导学生围绕该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充分发挥想象力,并通过电脑多媒体课件,利用动画手段,形象直观的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原子的核型结构: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相对较大的空间里做高速的运动(演示氢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

b.设疑:原子核这么小,能不能再分?让学生带着疑问观看钠原子核结构的模拟动画,直观接受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事实。并引导学生分析钠原子核结构,结合原子呈中性的知识,分析比较得: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c.提出疑问:是否所有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引导学生观看普通氢原子核结构的模拟动画,分析得:除了普通氢原子核外,所有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6.归纳小结,强调本节重点。

7.通过课堂练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初三化学原子的结构知识点与决定关系【第四篇】

原子虽小,但也有其质量、大小和间隔,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不相同。原子和分子一样也在不停地运动。

原子既具有可分性又具有不可分性。说原子具有不可分性是有前提条件的,即在一般化学反应中原子具有不可分性。因为,化学变化的过程,就是原子的化分和化合的过程,在整个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和每一种原子的原子个数都没有变。也就是说,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基本单位,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也有人会这样说: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有的失去电子,有的得到电子,这不叫变化吗?这是一种变化,但从元素的观点看,这些变化仅仅是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特别是最外层电子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而原子核的组成并没有发生变化,没有转变成其他元素的原子。原子核组成没有变就说原子没有被破坏,仍然是原来元素的原子。这里说的“最小微粒”是指原子核不发生变化,原子所属元素种类不变而言的。说原子不可分性也是这个意思。

人们在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中,经过一系列重大发现,把一向认为“原子不可再分”的说法打破,剥开了原子的“表皮”,雄辩地证实了:原子的内部还有复杂的结构。原子是可分的。

原子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由于原子核所带正电量和核外电子负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电子、质子、中子都属“基本粒子”。到现在为止,已发现“基本粒子”三十多种。

“基本粒子”还能不能再分?科学实验证明,“基本粒子”也和分子、原子一样可以再分,因为它们同样有着复杂的结构。这些事实充分说明了,原子是可分的,这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而原子不可分,则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因此,只能说:“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959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