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点初一总结【热选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历史知识点初一总结【热选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历史知识点初一总结【第一篇】
>历史三国前,江南落后少人烟,土地肥沃无人垦,雨热充足也置闲。东汉末年北战乱,各族人民迁江南,带去劳力和技术,江南经济得发展。大片荒地被开垦,修建水利多工程,水稻小麦和绿肥,推广粪肥和牛耕。
北魏有个孝文帝,迁都洛阳定大计,穿汉服学汉语,改汉姓学汉礼,卑汉联姻受鼓励,采用汉制学令律,以孝治国,崇孔尊老倡风气,民族融合大统一。
二十一、二十二、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一)。
南朝“冲之”爱科研,数学天文有贡献,精确计算圆周率,领先世界近千年。著书《缀术》有功绩,计算年时差无几,造“千里船”行百里,水碓磨磨面又舂光。
(二)。
北朝有个贾思勰,《齐民要术》是他写,农林牧副渔五业,不误农时抓季节,改进技术和方法,农学史上硕果结。
(三)。
郦道元写《水经注》,地理学中是专著,江河水道为纲目,地形物产与风俗,山川城镇与古迹,如诗如画好景物。
(四)。
东晋羲之写字行,书法艺术集大成,代表作品《兰亭序》,“行书”天下第一名,后人给王送美誉,尊称他为大“书圣”。
(五)。
东晋恺之画人物,形象逼真好艺术,代表作品有两幅,《女史箴图》《洛神赋》。
(六)。
北朝劈山凿石窟,“云岗”“龙门”最杰出,继承秦汉的风格,吸收佛教的艺术。
结束语。
历史知识点初一总结【第二篇】
(1)雕版印刷术:隋唐时期发明。
(2)活字印刷术:北宋匠人毕昇发明。
(3)发展:此后又发明木活字;元代王祯发明了转轮排字法;元中期出现铜活字印刷。
(4)影响: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5)传播:朝鲜——日本、东南亚地区-波斯——欧洲。
2.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1)指南针。
a.战国: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司南。
b.宋代:利用人造磁铁制成了罗盘。
c.应用:北宋末年,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d.传播:阿拉伯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传到欧洲。
e.影响: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2)火药。
a.唐朝:已经发明了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
b.宋代:发明了竹管火枪、突火枪。
c.元代:发明火铳。
d.传播:13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经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
e.影响: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3.发达中外交通。
(1)原因:航海技术的进步,南方的海上贸易频繁,海陆交通发达。
(2)通道。
a.陆路。
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
驿站:宋代驿站比较发达;元代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
b.海运。
条件:使用指南针,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风、气象的规律。
概况: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
航线:宋代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元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3)影响: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
文档为doc格式。
历史知识点初一总结【第三篇】
课程标准说出《史记》的作者和体例,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
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记住《史记》的作者及写作年代,理解《史记》的体例、成就及影响。了解佛教传入中国内地和道教创立的基本情况。
二、能力和方法: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屈子行吟图》,培养学生观察、想像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分析司马迁取得历史学研究巨大成功之原因,培养学生探究、分析、归纳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分析道教、佛教兴起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历史分析、评价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灿烂和丰富多彩,形成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大诗人屈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了解司马迁的创作历程,学习他为了事业的成功而坚忍不拔、勇于进取的精神。通过对“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播”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宗教与宗教文化的区别,了解古代中国文明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史学家司马迁的主要成就。
难点:佛教、道教在中国的传播原因及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课前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屈原、司马迁的传说与故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一、导入新课。
1、吃粽子、划龙舟的来历。
2、我们本地人过世之后,如何祭奠?
听、讲,集中注意力。
制造悬念,激发兴趣。
二、大诗人屈原。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然后起来简介屈原的生平事迹。
2、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见识、书上的介绍,谈谈屈原的成就。
3、教师,突出其伟大的成就(世界文化名人,被译为多国文字)。人们为什么纪念屈原?
调动参与兴趣。
听或自己讲。
清晰明了,便于掌握。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思想教育、同化之。
三、司马迁与《史记》。
1、开门见山指出司马迁及其《史记》。抽学生介绍司马迁的生平及事迹。
2、指导学生阅读书上的小字、观察书上的插图,讨论、思考、归纳得出“司马迁写成此书的原因?”
3、问:《史记》是怎么样的一本书呢?学生阅读教材,
认真思考,特别是理解“纪传体”通史的。
4、指导学生理解“纪传体”通史。
讲、听。
阅读、讨论、发言。
听讲、看书、归纳得出结论。
四、佛教的传入。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抓出其中的要点。
阅读、理解、思考、发言。
通过例子,加深理解,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五、道教的兴起。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知识点。
简介道教的教义,让学生谈谈道教传播的原因。
说说道教对今天影响的事例。
阅读教材。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六、小结。
教学后记。
历史知识点初一总结【第四篇】
会造工具能用火, 因此称为类人猿。
(二) 北京人在周口店, 手脚分工已明显,
群体劳动和生活, 打制石器已出现,
保存火种用途广,原始社会已显见。
(三) 山顶洞人一发现,距今一万八千年,
磨光钻孔新技术,人工取火史无前,
血缘关系成氏族,没有贫富和贵贱。
(一) 长江流域“河姆渡”,磨制石器有进步,
耒耜耕地种稻谷,干栏房子共居住,
挖井养畜造陶器,简单玉器和乐器。
(二) 黄河流域有“半坡”,地穴房子同居住,
粮食最早种植粟,副食蔬菜鱼和肉,
早期文字出雏形,还会纺线和织布。
“人文初祖”是黄帝,禅让制度尧舜禹,
第一夏朝禹建立,奴隶社会从此起。
(一) 夏朝开国是夏禹,早期国家已建立,
王位传给儿子启,禅让从此变世袭,
夏朝经历470(年),暴君夏桀被商取(消)。
(二) 商汤灭夏建商朝,盘庚迁都到殷商,
有名暴君是纣王,武王伐纣灭掉商。
(三) 武王伐纣灭掉商,西周定都镐京上,
分封制度定国策,天子统治有加强,
暴君厉王无人道,前771(年)周灭亡。
(一) 原始社会到末期,我国已有青铜器,
夏朝种类渐增多,商朝青铜灿烂期,
“司母戊鼎”造型巨,四羊方尊”精工艺,
举世闻名“三星堆”,“青铜立人”有新意。
(二) 奴隶生活多悲惨,非人待遇好辛酸,
戴着枷锁搞生产,没有自由和饱暖,
生命不如牛和马,人祭人殉任屠杀。
(一) 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
“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
第二霸主晋文公,城濮之战称英雄,
“退避三舍”诱楚军,大败楚军城濮中。
(二) 齐楚燕韩赵魏秦,战国七雄多战争,
齐王军师名孙膑,围魏救赵战桂陵,
前二六0战又起,秦赵之间战长平,
赵括纸上来谈兵,四十六天粮草尽,
赵军大败秦军胜,从此六国难抗衡。
历史知识点初一总结【第五篇】
“和同为一家”
1、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2、唐太宗时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8世纪初,唐中宗时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3、唐朝在今天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他们成为管理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4、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其首领被唐玄宗封为怀仁可汗,后来回纥改名为回鹘。
5、六诏居民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后来南诏统一六诏,唐玄宗封其首领为云南王。
历史知识点初一总结【第六篇】
1、距今约六七千年前,氏族聚落已在中华大地星力棋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
2、距今约5、6千年的半坡聚落位于陕西省,现存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半坡聚落居民已种植粟、蔬菜、饲养猪狗、还经常去打渔。他们开垦耕地用磨光的石器的木制的耒耜、收割庄稼用石刀、加工谷物用、等。
3、磨制石器是半坡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
4、我国是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之一。其中,最早种植粟的是半坡居民;最早种植水稻的是河姆渡居民。
5、距今约7千年的河姆渡聚落位于长江流域,河姆渡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饲养狗、猪、等家畜。
6、河姆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
7、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栏式的。几千年来,一直是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
8、大汶口居民时期,出现了私有财产,聚落的成员之间产生了贫富分化。
历史知识点初一总结【第七篇】
本学期要考全册书的内容,复习时间紧,从一月下至期末考试约复习6课时左右。
从每个班平时课堂对个别学生提问及检测情况看,相当一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进一步提高,各个层次的学生都不能忽视。
二、复习重点及难点:
第一单元:我的家在哪里、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第二单元:大洲大洋、自然环境、世界大家庭、从地球仪看世界。
第三单元:家住平原、与山为邻、傍水而居、草原人家、干旱的宝地、如何认识区域。
第四单元:华盛顿、巴黎、班加罗尔、蔚山、巴西利亚、如何认识城市。
三、具体措施:
1、做好思想工作,切实预防学生眼高手低的问题,让学生安下心来认真复习,查找不足之处。
2、精心设计题目和练习,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
3、组织学生在复习过程做好互查的工作,相互促进。
4.及时检验当堂学习效果,以确保基础知识掌握牢固。
5.加大对边缘生及后进生的辅导和检查,以确保他们能巩固好基础知识。对学习自觉性差,成绩较差的学生要严格要求,及时督促他们完成任务并随时抽查、提问。
6、及时反馈检测情况,查找教学漏洞,及时弥补不足之处。
7、加大个人辅导力度,针对检测中出现的问题,因材施教。让各层次学生都各有所获,各有提高。
四、期末复习课时安排:
1、做好学生复习前的思想动员工作,让他们尽早投入到紧张的复习备考当中。
2、复习的每一节课目的要非常明确,要达到相应的目标,完成相应的任务。
3、依据课时少的现实困难,加强集体备课,将重点问题、重点材料题、重点选择题汇总,以弥补课时不足的困扰。
4、复习的重点放在单元测试卷及临界生上。
5、严要求,严规范,严把关,充分利用课堂检查和默写以及小组评价机制提质量。
五、期末目标:
通过期末复习,使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能达到优秀,基础较差学生争取多一些达到及格,尽能力使历史学科的优秀率和及格率及平均分都有所提高。不管结果如何,自己尽努力,对得起自己的良知,对得起学生,足矣。
历史知识点初一总结【第八篇】
第一章中华文明的起源(1-12)。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170万年p2。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p2。
3、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和地点。
4、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p2。
5、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并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p4—5。
6、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过氏族生活p5。
7、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都已经使用磨制石器p7—8。
8、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p7—8。
9、大汶口文化晚期中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p7—p8。
11、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黄帝。p13。
12、尧舜禹的“禅让”: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p14。
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p15。
2、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p21。
3、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p23。
4、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各地的统治。p23—24。
5、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p24。
8、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p27。
10、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p30—32。
11、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p31。
12、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p32。
一、隋唐科举制度:
北:p20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隋唐时期创立并完善了科举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二、武则天。
武则天统治时期,不拘一格选拔普通地主中的优秀人才。注重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断续发。当时,人口明显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史称有“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三、“开元盛世”
北:p15唐玄宗统治前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四、唐与吐蕃的交往:
p28吐蕃是今藏族祖先。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联姻,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的交流。
五、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一)遣唐使。
北:p32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文化交流的使团;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艺术以及生活习俗等带回本国,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鉴真东渡。
北:p33鉴真到达日本除讲授佛经,还详细介绍中斩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识图p34鉴真东渡示意图)。
(三)玄奘西行。
北:p35玄奘是唐朝的高僧,为了求取佛经精义,他西行前往佛教圣地天竺。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玄奘西行示意图)。
六、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略。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一、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北:p64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了南移的趋势。两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
北:p75-7612,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蒙古族的首领,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1260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继承蒙古汗位。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第二年定都大都。忽必烈为元世祖。
历史学习方法技巧。
一、学会听课。
用新的方式听老师复习阶段的辅导课。复习阶段听老师讲课,听什么?听思路,听提炼,听挖掘,听补充、听小结,听解题方法的指导。听课过程中,一有所得,当即记于课本天头地脚处,以供备忘,正如“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二、学会课后自己整理教材。
在历史能力测试中,分成两个部分:一是闭卷的选择题;一是开卷的材料分析题。主要考察同学对历史史实的认知和迁移以及运用基本的历史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千变万化的能力测试题都离不开考察你对教材的认识。所以,要以不变应万变,抓住教材为本。在整理教材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方面:
(1)知识主干化。在知识结构的框架下,记住其中的主干知识,不要孤立的记忆它。所谓的主干知识,是指按课标要求掌握的重大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内容和影响(或作用)。表现在课文中,即是每一课子目的核心内容。这些内容不多,记住的目的是为了突出重点,并能由此而链接更多的知识点,提高对知识的积累量,进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效力,以及准确性。这部分往往会在闭卷的选择题部分来考察。
(2)知识线索化。在对每一单元知识结构分享的“历史知识点初一总结【热选8篇】”,联系比较上一单元和下一单元的知识,整理出本册书的知识线索,这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在知识线索下,加强对知识因果关系的理解,有的事件是一因多果,有的是多因一果,有的是一因多果等等,注意全面、辨证、多角度地分析。并要注意这些历史对今天社会建设中的启示。这类知识一般在开卷部分以材料为载体多重设问来体现。有的同学往往认为历史考试中有很大部分是开卷的,所以没必要抓教材,殊不知,在考试中时间紧,如果对教材没整体认识和熟悉,根本没法在短短的时间内完成检测内容。因此,教材知识的线索化这个环节尤其重要。
(3)注意教材中的插图、文献材料和注释和课文中补充的小字。课文中的插图:可以用来加深对课文中相关知识的理解。首先,要善于观察,抓住其中隐含的历史信息。其次,掌握一些识图的技巧,如,注意地形图中的图示含义、线条的走向和古今地名国名的变化;了解人物图中的神态;发现景物图中的细节和特征等。文献材料:一般在课文中用黑体字表现,它是史实来源的第一手材料或第二手材料,学习时,注意其出处,联系课文相关内容,解读其中语句的含义,这样能帮助我们提高阅读能力,形成论从史出、史证结合的学习方法。小字部分往往容易在检测中以材料的形式出现,考查学生的归纳和知识迁移能力。这个环节的培养有利于我们在考场上把没见过的材料与我们所学的知识结合起来。
许多历史知识需要记忆。有好的记忆方法,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历史知识的记忆法很多,最常用最有效的记忆方法有以下几种:浓缩记忆法、图示记忆法、数字归纳记忆法、联想比较记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