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产业的调查报告样例(精选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山羊产业的调查报告样例(精选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山羊产业的调查报告【第一篇】
春节期间,笔者通过走访乡镇干部、乡镇广播从业人员和农村有线电视用户,对农村有线电视产业的现状有了较为直观的感受,总体来看,农村有线电视事业发展速度缓慢,经营效果较差,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还有较大差距。
一是有线电视通村入户率较低。目前,全县光纤架设里程为公里,杆路建设公里,通村355个,通村率%;有线电视通社1227个,入户20604户,在线用户仅14390户,通社率、入户率、在线使用率分别为%、10%、%。绝对数量不及周边县市的五分之一。
二是发展极不平衡。一方面是发展规模不平衡。杨家、诸家等乡镇,用户数均在600户以上;天成、银汉等乡镇,却只有几十户。另一方面是技术力量不平衡。金溪等乡镇拥有技术人员4—5名,而向东等乡镇无一名技术人员。
三是网络建设质量普遍较差。由于我县农村广播电视长期实行“县乡共管,以乡为主”的管理体制,作为业务主管部门的县广电局对全县农村广电事业的行业管理和业务指导政策实施困难,农村广电网络建设的经营方式五花八门,严重失调。不少乡镇在各自利益的驱动下,招引公司、厂家,购置器材、设备随意性很大,导致农村网络建成后,在很短的时间内系统设备就出现大量故障和损坏,难以正常运行,影响用户收视,网络发展出现萎缩。
四是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全县原有广电从业人员154人,20xx年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撤销了乡镇广播电视站,与文化站等部门合并设立了宣传文化中心,裁减广电从业人员56人。留下的98人中,有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27人,真正懂技术、懂管理、懂经营的不足10人。
五是债务沉重,化解困难。全县因发展有线电视产业而产生的总债务达20xx多万元,扣出城网负债,乡镇平均负债30余万元,其中,周口镇、相如办,负债均高达100余万元。
究其原因,我以为主要有四:
1、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一是部分乡镇领导思想认识不够。有的对加快广电事业发展不以为然,其注意力主要放在所谓的政绩工程上;有的认为发展广播电视是广电部门的事,于己无关,甚至干脆撒手不管;有的简单地把发展广电产业视为创收的一个渠道。二是广电从业人员缺乏危机意识。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海外媒体的直接进入和海外文化产品的大量涌入,对广播电视行业构成了多渠道、多品种、多层次的渗透和冲击;随着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信息来源多元化的局面已形成,各媒体间的融合、渗透、竞争加剧,广播电视“主流媒体”的地位面临挑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广播电视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广大广电工作者,尤其是乡镇从业人员对新形势普遍认识不足,固步自封,难以把事业做大做强。三是部分群众认识不到位。在市场经济还不健全的情况下,由于宣传不到位、不深入,部分群众对动员全社会力量来办广播电视事业不理解,认为广播电视是一项纯公益性事业,应由政府负责。
2、管理体制上不尽合理。目前,我国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双重管理模式。即人、财、物等方面均以所在乡镇党委政府管理为主,业务上接受主管部门的指导。二是“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模式。即人、财、物以及广播电视业务等方面均以主管部门管理为主,乡镇予以配合。三是组建网络公司的企业化管理模式。即把行政管理与事业管理分开,实行“行政整合、市场运作”,按企业化管理方式由主管部门统管。机构改革后,我县实行的是第一种管理模式,即“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双重管理模式。管理体制转换后,出现了许多不适应:
一是有的乡镇“应管不善管”,而主管部门“会管不便管”。由于无制约措施,很难有效地调动乡镇站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造成管理上的空档。特别是去年机构改革后,将乡镇广播电视站与文化站等单位合并成立了宣传文化中心,搞文化工作的抓广播电视,搞广播电视的又抓文化工作,眉毛胡子一把抓,最后造成工作互相推诿、谁都不重视。
二是中心工作与业务工作的矛盾突出。特别是机构改革后,县上出台的各项配套政策没有完全落实,致使个别乡镇广播电视工作人员,名义上是从事广播电视工作,实际上是计生员、打字员、驻村蹲点干部。三是管理松散。乡镇各自为阵,各行其是,有线电视的安装、收视、维护等收费项目没有统一名称(也有初装、收看、收视维护的称谓)、统一收费标准(户均安装费300—450元不等,户均收视费8—10元不等)。四是对承包经营制止不力。部分乡镇政府因资金运转困难,将已建好的有线电视网络承包给个人,美其名曰“引进业主”。个别承包人只管赚钱,忽视网络发展,对工程质量更是极不负责,如线路的架设用铁丝捆,以树为杆,接头使用的材料及线路不规范,导致信号传输质量差,大大地挫伤了群众的入网积极性。
3、从业人员参差不齐。
一是人员分布不尽合理。周口、相如办、锦屏、河舒等条件较好的乡镇人员过多,技术力量相对较强;向东、黄坪、新河等地处偏僻、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的乡镇,从业人员则较少,尤其是技术骨干严重缺乏,这些乡镇只能长期靠请外面的技术人员帮忙维护设备、维修线路。
二是人员业务素质普遍较低。近年来的机构改革使许多长期从事广电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因没有获得劳动人事编制而被清退,留下来的大多数是六、七十年代招聘进来的大集体人员,文化层次较低,加上年龄偏大,思维滞后,对现代网络技术想学也学不进。虽然近年来补充进一部分复员退伍军人和大中专毕业生,充实了队伍力量,优化了队伍年龄结构,但这些从业人员真正学广播电视专业、懂广播电视技术的极少,培训难度大。有些虽有一定技术基础,但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不愿下苦功钻研业务、更新知识,形成了“想干的干不了,干得了的不想干”的尴尬局面。
三是广电队伍人心涣散。去年机构改革后,留在广电队伍中的从业人员许多都由财拨改为了财政差额拨款或自收自支。由于乡镇政府运行困难,广电人员应得的工资和补助无法按时兑现,有的甚至连基本生活都无法保证,新河、银汉、福德、白玉、石孔等乡镇的广电人员因此而外出打工以求生计,造成人为的人才流失。由于缺乏系统的技术理论知识,群众急需解决的线路维修、用户故障排除等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导致用户意见很多。
4、发展资金严重短缺。
一是先期建设网络用户少、负债多。农村幅员辽阔,用户分散,网络建设成本高,这是农村广电事业发展的一大难点。我县网络建设的先期成本投入平均每户就高达420元左右。由于乡镇政府债务沉重,运转困难,财政支持乏力,有的乡镇依靠广电从业人员自己通过借、贷的'方式筹集资金启动建设和发展事业,致使各乡镇广播电视站债台高筑。
二是网络营运收入和支出矛盾日趋突出。一方面由于技术人员匮乏,网络日常的维护、维修跟不上,用户服务质量得不到保证,传输信号不好,收视效果差,收视费的收取相当困难。另一方面由于举家外出务工农户增加,供销社、食品站、粮站等一些单位相继改制,电视用户数量减少,整体收入大幅度下降,而经费开支又居高不下,网络建设和投入形成了恶性循环,广播电视负债有增无减已成为普遍现象。
三是广播电视专款不能专用。机构改革后,乡镇广播站的经费实行零户统管,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约束机制,挤占、挪用广播电视专项经费的现象屡见不鲜。
针对新形势下广电事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尤其是有线电视的自身优势,更好地服务于农村群众,我认为,必须明晰思路,强化举措,着力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强化宣传,着力解决认识上的问题。广播电视产业是一项朝阳产业,有着自身独特的发展优势。广播电视部门一方面要加强自我宣传,扩大影响。另一方面要做好针对农民群众的宣传工作。要让农民群众真正了解到广播电视不仅仅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而且也是人民群众掌握致富信息的一个重要窗口,是丰富自己精神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深化改革,着力解决体制上的问题。深化乡镇广播电视事业改革,改“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现行管理模式为组建网络公司的企业化管理模式。把广播电视从业人员从宣传文化中心剥离出来,在县广播电视网络传输总公司的基础上,组建乡镇广播电视网络传输分公司,进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化经营管理。原广播电视站的办公场所、播控场所、工作用房等财产由各乡镇政府依据国家相关产业政策提供使用,纳入政府投入成本和分公司运营成本进行管理。从宣传文化中心剥离出来的专门从事广播电视工作的人员自进入公司后,3年内逐步与财政脱钩。各乡镇广播电视站的债务,经审核用于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由新成立的乡镇广播电视网络传输分公司承担;不是用于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债务,由各乡镇政府逐步消化处理。对已承包的乡镇有线电视站、网一律依法收回,向政府缴纳的承包费按合同约定进行妥善处理。
3、发展经济,着力解决投入上的问题。农村广播电视建设是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一项重大工程,农民生活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农村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速度。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农村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空间十分广阔,前景十分光明。但我县同时也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县,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广大农户由于经济条件制约,大多使用的黑白电视机,只能收到10多个台。分乡镇仍在使用已经相当落后的电视差转台,致使大部分乡镇的村通、社通入户率一直较低。另有一部分乡镇的农户违规私自安装了小卫星地面接收设备,可以收到80多套节目,而且安装价格在290元左右,又不交收视费,老百姓趋之若鹜。由此可见,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才是我县农村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4、完善机制,着力解决从业人员素质上的问题。事业的竞争,关键在于人才的竞争。广播电视作为一门新兴的产业,特别是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人员素质的提高、人才的开发与合理利用显得尤其重要。
一要完善招引机制。运用聘用制、合同制和任期制等形式,尽量把宣传的“笔杆子”、技术的“行家里手”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招揽到广播电视这一朝阳事业的麾下。
二要完善激励机制。把经济效益与工作业绩挂钩,实施严明的考核、考评制度,以实绩论留任,营造“领导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的良好工作氛围。
三要完善培训机制。要在积极引进有用人才的同时,加大对现有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人员的素质。
5、强化行业管理,着力解决运行效益上的问题。广泛宣传法规知识,积极培训执法人员,不断规范执法行为,为广播电视采编、制作、播放、传输、接收活动和设施保护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开展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设施、乡镇广播电视和境外卫星电视传播秩序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查处违纪违规行为。建立健全广播电视的《目标管理制度》、《有线电视管理制度》、《广播电视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安全播出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节目审查,严把播出关口,规范广告播放,确保播出质量。
山羊产业的调查报告【第二篇】
为了大力全方位推动我县山野菜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使山野菜行业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县委、县政府根据市办公室下发的《关于对*市山野菜产业进行调查的通知》的要求,责成农委牵头,会同药品监督管理局、技术监督局、工商局、卫生局、统计局等相关部门对全县山野菜的采集、加工及销售等情况进行为期一周的全面调查,调查结果汇报如下:
一、山野菜生产、加工、销售情况。
**县地处南部山区,境内山高林密,沟谷纵横,土质肥沃,雨量充沛,气候湿润,森林野生植被完好,为山野菜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可利用的经济植物500多种,较为名贵的有山参、黄芪、平贝、细辛、鹿茸、刺五加等200余种中草药和松茸、蕨菜、薇菜、榛蘑、黑木耳等山珍产品。
**县山野菜平均每年总量在3500吨(鲜)左右,包括蕨菜2200吨、薇菜650吨、榛蘑100吨、滑子蘑200吨、刺嫩芽70吨、黄瓜香30吨、黑木耳50吨、松茸8吨,出产季节分别为5月中旬~5月末刺嫩芽,5月末~6月蕨菜、薇菜、黄瓜香,7月~9月榛蘑、滑子蘑、松茸、黑木耳。我县山野菜保存和加工方式比较简单,保存方式多为盐渍和晒干两种;加工方式为晒干,人工挑选剪根,不使用其它添加材料。县内生产、加工山野菜的企业有二十多家,其中有十六家在工商局注册,有十四家企业注册了商标品牌。山野菜原料及成品销售方式有直接销到外地客商手中和代销两种方式;销售地点有日本、韩国、香港和国内各地,日本、韩国消费者对我县的山野菜给予高度评价。近两年采集山菜给农民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一个劳动力一年跑山可增加收入近万元,占农村农庭总收入20-30%。
由于野菜是一种无化肥、无农药残留污染的营养价值较高的天然绿色食品,可以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使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山野菜成为现代都市人的美味佳肴。从而促使了我县山野菜产业大踏步发展,但同时也使暴露出来一些问题。
1、加强宏观调控,统一规划保护资源。可食山野菜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项涉及多地区、多部门的综合性工作,它不仅与食品工业相关,而且涉及到农业、林业、医药、商业、外贸各个方面。因此,应该把野生菜资源列入国家食品产业来进行开发,建立适宜的自然保护区域,建立野生菜种子资源苗圃,保护及收集珍稀和濒危的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野生菜。
。
山羊产业的调查报告【第三篇】
羽绒服装业是的两大支柱产业之一,起步于年,在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引导扶持下,发展成为有大小加工企业100余家,加工点近500个,从业人员近5000人,年羽绒服产量1500余万件,产值2亿元以上,税收200万元左右的强大产业,形成了以羽绒服装生产销售为主,印染、绣花、辅料生产等配套完善的产业链,产品遍销全国各地,是转变单一的青石开采加工经济结构的优先发展产业。
近年来,我镇羽绒服装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还存在许多制约进一步发展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企业规模较小。我镇羽绒服装生产企业虽然有100余家,但达到一般纳税人规模的只有紫云服饰等2家,工人最多的也只有260人左右,其它为个体工商户,工人大多在30人左右,少的只有五六个人。
二是产品档次较低。我镇羽绒服装产品以背心为主,面对中低档市场,出厂价格每件15元左右。虽然大多都注册了商标,但没有一个有影响的品牌,产品品种单一,附加值不高。
三是生产方式落后。我镇羽绒服装行业虽然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但绝大多数企业都是家庭作坊式的生产,厂房、仓库设在家中,几台机器、几个工人就是一个工厂。规模较大的也由于厂房和工人等问题,采取分散设点的方式进行生产,加工点遍及全镇及周边乡镇和县区,安全隐患大,不利于先进工艺的实施和企业的管理,以至于在境内甚至无法找到一家有一定规模、较为正规的羽绒服装厂。
四是扩大生产困难重重。由于我镇羽绒企业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方式,没有可用于进行质押的固定资产,无法获取贷款,企业很难做大。同时由于受场地、职工宿舍硬件设施等制约,也难以扩大生产规模。
五是行业管理松散。我镇羽绒企业户数多、规模小,缺乏统一的行业协调管理,没有技术研发、原料采购、市场营销等行业服务组织,各自为政,相互竞争,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差。
六是财政贡献率不高。我镇羽绒行业年产值2亿元以上,但财政贡献率却很低。一方面是由于企业采取分散设点的生产方式,有的加工点在外乡外县,税务部门无法掌握真实的生产销售情况,很难做到应收尽收。另一方面由于沿海等地区在开具增值税发票时给予较大优惠政策,许多产品进超市需增值税发票的企业都在外另设公司,导致大量税源外流。
1、产业链条完整,成本优势明显。我镇有羽绒服装生产企业100余家,绒毛加工、印染、绣花、辅料生产、包装等配套企业30多家,布料、羽绒等主要原材料也有固定的供应商,产业链条完整,生产成本竞争优势明显。
2、销售网络健全,市场空间广阔。我镇羽绒背心遍销全国各地,在各大中城市都有直销点和代理商,与500余家大型超市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加上每年秋冬季节遍及各地的企业直销短期门店和摊点,市场网络健全,销售方式灵活,若不断推出新产品,适时拓展国际市场,市场前景必将更加广阔。
3、人力资源丰富,发展后劲增强。我镇羽绒服装产业经过长期发展,培养了一大批熟练工人和经营管理销售专业人才,创造了“公司+农户”的灵活经营模式,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和扩大再生产的资本。随着我镇青石行业扶大抑小产业结构调整的推进,必将使大量资本转向羽绒行业,为羽绒服装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推动力。
4、宏观环境优化,发展时机成熟。我镇距羽绒名城共青不足10公里,苏共大桥的建成通车为我镇利用共青的羽绒服装产业资源、承接产业发展、融入共青经济开放区和湖生态经济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国家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扩大就业、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一系列政策,为我镇羽绒服装产业的加快发展提供了宏观政策支持。同时,随着“xx”规划编制及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的启动,用地等制约发展的问题得到解决,加上3。5万伏变电站、万吨自来水厂等项目的投入使用,羽绒服装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加快发展的条件充分,时机较为成熟。
山羊产业的调查报告【第四篇】
宁安素有塞外江南之美誉,特有的石板地和肥沃的黑土,为优质大米的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充分发挥地源优势,大力发展稻米产业,必将推进宁安经济的发展而富民强市。为此,我们就全市稻米产业状况进行了调查。
一、稻米产业的基本情况。
1、水稻的种植面积。
全市xx年水稻的实际种植面积为29万亩(小亩),按水流域可划分为四个灌区:一是渤海灌区(东京城镇、渤海镇、沙兰镇),种植面积为万亩,占总面积的40%,是四大灌区之首。二是桦树川灌区(兰岗镇、卧龙乡、江南乡),种植面积为万亩。三是牡丹江流域灌区(宁安镇、海浪镇、三陵乡、石岩镇),种植面积为万亩。四是其它灌区(镜泊乡、马河乡及县属、省属农场),种植面积为万亩。
2、水稻种植品种。
目前在全市推广种植的水稻有“五优”、“松字”、“龙字”三大系列,共30多个品种。其中以“五优系列”、“松字系列”最佳。其特点是产量高、抗病害能力强。(采取两段育秧,垧产可达1万公斤)。
3、水稻的产量。
据统计,xx年全市水稻的总产量为万吨;
其中:渤海灌区万吨,桦树川灌区万吨,牡丹江流域灌区万吨,其它灌区万吨。
4、稻米加工企业。
稻米加工企业遍布城乡,其分布以渤海灌区最为密集(仅渤海镇就有15户之多);全市已纳入统计范围的稻米加工企业,总加工能力为日处理水稻930吨。截止xx年底实际加工大米万吨。其中日处理水稻50吨以上的企业7家,含国有企业一家。
5、大米品牌。
分别是:“响水”、万吨;
“馥誉”:万吨“岩盘牌”:万吨;
“华夏精华”:万吨,“沿湖”:万吨。除此之外比较知名的品牌还有;
“镜泊湖”牌、“宁古塔”牌,“钻心湖”牌、“胜响”牌、“雨萌”牌等。(明细附后)。
二、稻米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龙头企业后劲不足、龙头作用很难发挥。
然而,在“群雄逐鹿”稻米产业的激烈竞争中却略显后劲不足,龙头作用很难发挥,分析问题有三:
一是经营资金不足;
在近三年的响水米业整合过程中,大量的资金用于固定资产的投入,加之政策性银行无法予以信贷支持,商业性银行贷款信誉低,致使原料收购资金不足,这是制约其龙头作用难以发挥的根本原因。
二是缺乏业内的管理人才,盲目追求眼前的企业利润,品牌运作意识不强;
首先是品牌的宣传力度不够,未能做到电视有影、省台有声;
其次是原料的收购未能完全做到按品种、等级,分型态保管,分别加工,单独包装。以维护“响水”牌的高品质形象,把品牌做响。
三是营销力度不够;
市场份额小,尚未达到市场占有率50%以上的最低标准。
2、品牌杂乱,大米质量良萎不齐。
纵观全市稻米加工企业,就其加工设备而言,具备高精度色选功能的寥寥无几;
更多的则是家庭小作坊式的企业,难以保证产品质量。尽管外包装做的精美无比,以次充好的现象却时有发生。品牌的杂乱竞争,破坏了宁安稻米产业的整体形象。
3、项目盲目上马、加工能力过剩。
经初步统计,全市共有稻米加工企业36户(不含无商标的加工厂),日处理稻谷能力为930吨。而xx年的实际加工量仅为万吨,设备的年使用率为%。这说明全市的稻米加工设备,一年中有%的时间处于闲置状态,加工能力明显过剩。
三、几点建议。
我们在综合上述资料,客观分析全市稻米产业现状的基础上认为:“做响品牌、做强米业”是推进宁安稻米产业发展的可行之路。(其中,作响品牌是基础,是做强米业的前提。)就此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1、加大品牌的宣传力度。
一要精心策划宣传方案;
要从宁安的地理环境及四大灌区的特点到优良品种的选育、种植、田间管理,直至原料收购、储存、加工、质量检验、包装、大米的营养成分等做全方位的宣传。
二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宣传机会,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宣传手段,努力做到人人皆知。为所宣传的品牌顺利进入市场,营造强大的`舆论氛围。
2、实施精品战略。
实施精品战略,走精深加工的路子,是做响品牌、做强米业的关键环节;
为此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借鉴渤海水稻种植协会的成功经验,组建企业自己的“协会”(或与现有的农技推广组织结盟),用协会架起农户与米业的桥梁,形成“米业+协会+农户”的订单农业格局和利益共同体。协会的主要功能是:推广优质稻谷的种植,提供农技服务,签立订单。其经费由米业支付,可依据所签订单数量,按比例提取。这样既可使农户增收,又可保证米业拥有优质、充足的加工原料。
二要致力于开发品牌的系列产品;
可按“四大灌区”的不同加工原料,分品种加工,分别包装。商标的标识可实行分灌区,不同品种的星级标识,(渤海灌区可用aaaa的星)桦树川灌区可用aaa的星;牡丹江流域灌区可用aa的星;其它流域可用a的星)搞精深加工,优质优价。
三要招录高素质人才;
市场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这是企业家们早已形成的共识。各类人才主要用于(1)充实协会,指导农民种植,提高原料品质。(2)进入车间强化管理,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3)充实营销队伍,扩大销售业绩,最大限度的提高品牌的市场占有率。
3、实施品牌的市场化整合。
品牌杂乱,恶意竞争;
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市场竞争的产物。市场竞争中出现的问题,还应在市场竞争中予以解决。实施品牌的市场化整合,就是要用经济的手段来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我们认为,随着品牌商标知明度的逐渐加大,产品的市场份额会成正比例增长。逐渐减少以致于失去市场份额的商标,便会自动萎缩直至消亡,进而实现商标的整合,以解决品牌杂乱,恶意竞争的问题。在这里关键性的一点是做响品牌的意识和做强米业的客观条件。谁抓住机遇而精心策划和运作,谁就有可能成为宁安稻米产业的龙头。
如果还是李德圣董事长一人决策,其作用还是难以发挥。二是解决资金困扰的问题;
一是政策上的优势,可以得到发展银行的信贷支持;
二是仓容的优势;三是人才优势,具备一支经过多年粮食工作实践锻炼而成熟起来的懂经营、会管理的职工队伍;四是可发挥系统内现有的设备优势,提高水稻副产品的市场附加值。
综上所诉,虽响水集团和国有粮食企业均具有成为米业龙头的条件,但嘉联米业、双江米业、岩盘米业等也都各具优势,谁都不会自动放弃做大、做强的商机。可以想象未来我市稻米产业的竞争将是异常激烈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只有做响品牌,做强米业,才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龙头,才会带动全市稻米产业的发展,而富民强市。
山羊产业的调查报告【第五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新兴产业悄然而起。文化产业当之不愧的成为了发展最快的。当代国际的综合国力,文化产业已成为国力的重要因素。那么你对万州企业的文化产业的了解多少?下面网友就为分享的“山羊产业的调查报告样例(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
引言: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当代综合国力与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成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我国西部地区,尤其是我区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与其他产业相比,文化产业可以说还刚刚起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还显得非常弱小。
笔者作为万州区三峡学院文化产业管理班的首届学生,为巩固自己的专业,也为了解万州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做了此次调研,先将调研情况即万州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报告如下。
文化产业,简单地说就是生产和销售文化产品或服务的产业,即以产业化的形式来进行文化的生产、交换和消费。它是一种从文化事业脱离出来的产业。根据文化产业“核心层”、“外围层”、和“延伸层”三个层次的划分,文化产业包括了相当庞杂的门类,涉及十分广泛地产业领域。因此,我们需要对各类文化产业进行类别的划分在进行研究。从产业类别特征及其重要的地位来看,我们可以把文化产业划分成图书出版业、报刊业、广播影视产业、音像产业、网络产业、广告产业、旅游产业、艺术产业、体育产业九大产业。下面笔者就从这九个方面来汇报下万州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图书出版业。
图书出版业,泛指从事书刊、图画等的编辑、印刷、发行等生产工作的事业。图书出版的主要领域是出版社、制作、发行渠道和零售书店。从调研中笔者发现,在万州图书出版业相当滞后。根据图书出版业的定义来看,万州区正规的出版社只有三峡出版社一家,而万州的图书出版业目前能看好的只有零售书店。
万州区附近书店(笔者实地调研所得):
书店名。
位置。
万州区功成医学书店。
重庆市万州区新城路。
知堂音像书店重庆市万州区新城路。
华顺希望读书社。
重庆市万州区沙龙路。
三人行书店。
重庆市万州区沙龙路。
新兴文具书店。
重庆市万州区太白路。
在这些书店中多以销售教学图书为主,综合性稍强的书店也只有那么屈指可数的几家(如新华书店、万卷堂)。
(二)报刊业。
报刊业,泛指通过报纸和期刊的发行和广告业务获取利润的事业。在万州区正规的报社只有一家,万州日报社,下有万州日报,三峡都市报。《万州日报》是中共重庆市万州区委机关报,由重庆市万州区委主管主办,创刊于1950年5月15日,坚持正确导向,服务大局,立足城市,辐射农村。原名《万县日报》;三峡都市报社(原万州日报社)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洗礼,高扬改革、创新的旗帜,伴随着时代的鼓点前进,已形成一报一刊一网(《三峡都市报》、《西部观察》杂志和三峡传媒网)及三峡传媒集团等多个经营实体的发展格局。除此之外,万州还有一些小报社。
万州报社的数量和质量与万州发展经济发展现状不成正比,存在滞后趋势。
(三)广播影视产业。
广播影视业,指电视、电影、广播等从事音、影内容生产和传播的行业。万州的广播影视产业发展还是比较可观的。万州广播电视台是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整合原万州电视台、万州有线电视台、万州人民广播电台成立的广播电视传媒机构。现有职工500多名,采、编、播、技等各类技术人员200多名、下设行政管理机构有:办公室、人力资源中心、计划财务中心、事业发展部;宣传业务机构有:总编室、新闻中心、社交中心、广播中心、广告中心、广播电视报;公共事业机构有:技播中心、后勤中心;产业经营机构有:网络传输公司、事业发展公司等。另外,电影产业在万州发展也很迅猛,现在万州有三峡影都,万州大礼堂,保利万和,国际影城,万达影城等几大电影院,还有一些小影院,每年的营业额相当可观。
(四)音像产业。
音像产业,是指将声音信号或者声像信号复制到特定的.物质载体上,以商品的方式进入消费领域获取利益的事业。据笔者调查,万州此产业目前只有音像制品零售这一种,而且随着网络的普及,这一产业在逐渐走向衰败。
(五)网络产业。
网络产业,是指利用包括英特网、移动手机等新兴技术为平台传播信息和创造娱乐的事业。目前,万州网络普及面极广,但主要用于广告服务和生活娱乐。现在万州还没有网络游戏开发、网络技术开发这样的网络产业。
(六)广告产业。
广告业,是指通过广告策划、设计、制作、发布、调查、效果评估等方式获得利润的产业门类。在万州,广告业发展在近几年来较快,例如近年来广告公司林立万州,笔者了解到的有成长广告,潮峰广告装饰有限公司,华洲广告有限公司,天长广告有限公司,百安广告有限公司,重庆金昊广告有限公司,重庆金庆广告传媒有限公司,重庆港源广告装饰有限公司,重庆市万州区豪派广告公司,重庆市兆丰广告装饰工程公司等。这些广告做平面广告的公司较多,立体广告的比较少,车载广告的多,媒体广告也比较多。另外,在万州市区见到最多的就是有关房地产的平面广告,这种平面广告做工精致,耗费材料巨大,造成环境破坏也相当明显。
(七)旅游产业。
旅游业,是指利用名胜古迹,自然风光和人造景观等资源进行产业化运作并获取利润的事业。万州位于长江岸,与湖北利川相接,拥有相当丰富旅游资源,如烈士墓、太白岩,西山公园,青龙瀑布,西游洞,罗田古镇等。万州是最大的移民城市,移民文化及其明显。但是现在万州的旅游发展不敬人意,游客来万州除了游青龙瀑布,西游洞等景点外别无去处。另外,万州旅游产业融入的饮食文化不很明显,比如人人都知道万州烤鱼,但是万州旅游承接点很少有地道的万州烤鱼店;还有万州的牛肉干,在没有被旅游所吸引;谭木匠与旅游的结合度也不够。总的来看,万州旅游业发展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景点开发力度不够,很少能吸引外来游客;
2、基础设施不完善,承接旅游的能力不够;
3、地方文化与旅游产业结合不够,拉动不了当地经济发展。
(八)艺术产业。
艺术产业主要包括艺术品经营业和演出业。万州演出业基本归为初始阶段,原因在于政府支持力度不大,承接演出的地点有限。但是近年来万州也承接过一些当红歌星的文艺演出,规模都不怎么大;另外,万州本地的一些传统艺术表现形式也的得到了保护并逐渐走上表演舞台。例如,万州土家族的摆手舞,杂技等。万州的艺术品产业也有所发展,就拿万州名片谭木匠来说,它已经从一个功能性的梳子,发展成为具有文化价值与审美价值的艺术品。
(九)体育产业。
体育产业,是指一种娱乐消遣活动或需体力、与智慧与技巧的比赛或竞技,通过消费的形式推销到市场并获得利润的事业。万州体育事业在近几年发展之快,就拿体育产业中的服装产业来说,匹克、361、安踏、鸿星尔克、耐克等体育品牌的服饰卖的相当火爆。随着近年来,各学校体育设施的完善,体育器材在万州也卖得相当不错。
纵观万州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我们不难发现万州文化产业发展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3、资源利用不充分,万州有很好的资源,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例如万州的旅游资源、万州的历史文化资源,还有因地缘优势而特有的移民文化资源和它的区位优势。向万州这样远离主城的三线城市如果不合理利用资源,充分利用资源,将万州的优势文化产业发展起来。那么它的文化产业将始终滞后于其他地区。
4、产业结构不合理,在万州的旅游业中,这一点体显得尤为突出。万州旅游业只限于旅游的开发,却很少注意将万州的地域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没有形成产业间的协同发展,这也就形成了万州地区文化产业畸形发展的原因。如果万州以旅游产业为主导,带领其他文化产业的发展,其结果必然优越于现在的状况。
(二)应对措施:
1、政府大力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如果万州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那么很多问题将迎刃而解。因为政府可以在政策上,资金上等方面给予文化产业很大的帮助。
2、引进文化产业人才,要引进人才首先要留得住已人才。留住一个人才,首先你要给人才一个展现自己才能的舞台;再者,当地政府的提供一些优越的条件吸引人才;最后,要给人才自我发展的的空间。
3、走与高校联姻发展模式,在万州高等教育学校首数三峡学院,万州发展文化产业可以与三峡学院实现联姻模式来实现。文化企业给三峡学院学生提供见习岗位或者提供就业岗位,学校给企业输入新鲜的血液和新思想。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很多具有创意思维,这些思维在大学生里尤为凸显。
4、利用好当地的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一个民族旅游胜地。万州有26个少数民族,是一个少数民主散居的地区之一,民族文化极其丰富,尤其是土家族文化。例如在万州很多地方都有土家风味餐馆,或者酒楼,这说明土家族的饮食文化在万州得到发展,但是这些也只有万州当地人比较熟悉,而外地游客不是很了解,这就是一种民族文化利用不到位的现象。
笔者认为,万州发展文化产业可以先重点发展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发展旅游产业有两点原因:
1、万州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丰富,有发展的潜力;
2、旅游在现代社会中是一个人们产业,它集休闲娱乐于一体,可以带动当地其他服务业的发展。发展体育产业主要看好的是万州的新体育馆,这个体育馆可以容纳两万余人观看比赛,而且可以承接国家级单项或省级综合性体育赛事。重点发展这两大产业,然后带动其他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万州文化产业发展的可行之路。
2013年11月10日。
山羊产业的调查报告【第六篇】
我县现有国办文化事业单位18个,在职职工105人。即:我县文化馆、我县图书馆、我县电影管理站、我县广播电视局和14个乡(镇)的文化广电工作站。有文艺表演单位1个,有表演职员50人,即:云南澜沧江啤酒企业集团职工艺术团。有文化企业2个,有职工36人。即:我县新华书店、我县电影公司。国营、集体、股份制和民营个私企业创办文化经营单位有232个,从业人员达800多人。其中:国营、集体企业和股份制企业创办文化经营单位有4个。即:我县福利公司创办的“云福楼歌厅”(茶室),我县澜沧江大酒店创办的“水乐宫歌厅”(茶室),我县畜牧局、县农行创办的“云中云歌厅”(茶室),云南糖业集团幸福分公司创办的“我县印刷厂”。民营个私企业创办的综合游乐场所、歌舞厅、卡拉ok厅、音乐茶座、电玩室有70个,印刷厂2个,打字复印室16个,音像制品出租、零售65个,书报刊出租、零售12个,艺术摄影15个,艺术培训3个,工艺美术装璜16个,电影放映9个,互联网上网服务20个。这些文化经营项目为丰富和活跃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对促进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扩大就业、涵养税源、广开财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县文化市场的经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处于起步、探索、培育的初级阶段,在产业规模、经营水平、运作方式和经济效益上都无法与其它产业相提并论,也无法与发达地区的文化产业相媲美,更无法参与国际文化市场竞争。我县文化市场经营单位数量多,但由于起步晚,经济相对滞后,缺乏具有强大实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很多文化经营单位没有形成产业化运作,文化产业的发展明显滞后于我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存在着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产业发展缺乏总体战略和强有力的政策扶持。对文化的产业属性认识不清,对文化的产业化存在错误的认识,对文化的意识形态性过分强调。因此,没有把文化真正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这种观念导致文化产业的政策长期处于摇摆之中,而文化产业作为一个受政策影响很大的产业,如果没有好的政策支持,很难获得长远发展。同时,文化市场管理婆婆多,有利益多头管理,无利益没人管理,文化法规侧重于规范、控制,强调“禁止性”、“惩罚性”,缺乏鼓励发展文化产业的条款。
(二)文化产业缺乏整体规划,产业布局不合理。到目前为止,我县还没有正式规划的娱乐区域或文化产业区域,市场相对分散零乱,文化产业发展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没有上规模的综合性经营场所,绝大部分经营项目规模小,市场整体档次不高,许多经营者因管理不善、方法不多,经营项目单一,消费者光顾少,导致经营情况差,时开时停,造成了文化资源极大的浪费。
(三)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创新严重滞后,财政投入力度不大,国办文化没有起到主导地位。引导民间资本投入的办法不多,金融政策与资本市场的.支持不够,文化企业形不成规模,文化基础设施难以适应文化产业的发展。
(四)缺乏各类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文化产业是高投资、高收益、高风险的产业。文化生产的巨额投资以及文化产品销售的不确定性,一般经营者很难把握。因此,发展文化产业离不开高素质的经营管理、策划、营销等人才。目前我县文化市场经营从业人员主要来自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个体经营人员,缺乏专业化人才,难以适应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五)文化市场经营秩序还有待于规范。良好的市场环境是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展示城市精神面貌的一个重要标志。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县文化市场混乱的状况已有好转,但尚未得到根本的改变,表现在:一是演出市场发育不健全,低层次、低质量的演出多,扰乱了演出市场秩序;二是保护知识产权力度不大,盗版书刊、盗版音像制品、盗版软件屡禁不绝,严重冲击了正版书刊、正版音像制品、正版软件的经营秩序,扼杀了原创精神;三是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现象未得到彻底的治理;四是少数文化经营单位违法经营现象突出,娱乐场所超时经营现象严重存在,造成了不正当竞争。
(六)居民文化消费主导地位尚未确立,社会平均文化消费水平偏低,拉动作用不大,也严重制约了我县文化产业的发展。
(七)广播电视设备陈旧,网络混乱,有线电视覆盖率底,内部体制不合理。
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它与经济、政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反映着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并以巨大的作用推动或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当今世界,文化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我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群众生活结构发生了变化,人们的文化消费在整个消费中的比重不断扩大,人们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为我县发展文化产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文化产业要发展,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立足现实、顺应潮流,以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艺术生产自身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文化资源的基础作用,充分发挥我县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有效整合各类文化资源,以文化娱乐业、新闻出版业、广播影视业、音像业、美术装璜业、广告宣传、网络文化及计算机服务、旅游文化为主题或核心行业,着力培育文化产业特色品牌,重点扶持主导文化产业,构建国办文化为主导,多种结构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格局。采取县办好文化事业单位文化馆、图书馆、电影管理站、广播电视事业及乡(镇)办好文化站的同时,加大事业单位的投入,按现行编制、现行财政供给经费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自收自支编制,增编后扩大文化经营项目,实行自收自支,逐步实现全县每个文化事业单位创办1至2个文化项目。此外吸引社会资金创办文化企业,把大量的文化经营项目交由社会承担。通过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带动、龙头企业带动,实现我县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做到文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产业规模和竞争力不断加强,逐步将我县建设成为文化创新能力强、文化传播范围广、文化产业程度高、文化消费市场活跃,具有鲜明区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重要基地,使文化产业成为我县国民经济的支持产业。要实现以上目标,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制订并落实有利于文化发展的政策,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文化产业在我县是一个新兴产业,又是一个特殊产业,需要依靠法律、行政、经济等综合手段来支持它的发展,要尽快制定具体的文化产业政策,包括产业组织政策、投资融资政策、财政税收政策、分配激励政策、用地政策和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等政策,逐步使文化政策法规覆盖文化产业的主要领域。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文化体制的所有制结构,尽快制定鼓励非文化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和股份制企业创办文化产业的政策。要明确文化开放领域的市场准入标准,准入程序及管理监督办法,降低文化产业准入的门槛。
(二)加强总体发展战略、科学规划、循序渐进。要在保证党委总揽全局和最后决策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政府部门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组织、管理、协调、引导等功能。计划部门要会同文化部门加强对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协调和领导,要在制定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各个门类的专项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确定重点发展的行业门类项目,形成文化产业的中长期整体发展纲要和规划,完成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整体设计。发展纲要和规划要具有前瞻性、战略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包括文化产业的保护以及如何与国际接轨等。
(三)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文化投资的总量和规模是决定文化增长的最基本因素,一个时期文化投入量的多少,不仅决定文化产业发展的速度和机构,而且决定文化对经济作用的大小,扩大内需,拉动消费肯定包括文化建设,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文化产业必然也在开发范围之中,要拓展投融资金渠道,为文化产业的迅速扩张提供资金支持。资金投入不足,是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在当前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新形式下,应该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吸收业外资金和社会资金创办文化产业,采取支持国有非文化企业兴办文化项目,吸引股份制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等形式,形成文化产业的多元投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格局,为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同时还可按照国家法律和政策的规定,充分利用项目合作的形式,积极尝试在硬件设施建设、技术更新改造等领域引进外资,共同参与文化产业的发展。
(四)实施多样化、多层次的发展战略。文化产业与任何产业一样,有一个逐步发展的渐进过程。文化产品也有一个从开发期到上升期到兴盛期,然后逐步衰弱的过程。既要研制高品位,高附加值,高文化含量,高科技含量的文化产品,也要培育、开发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品牌。由于文化消费者的经济状况、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和文化传统的不同,发展文化产业也应该多样化、多层次,以适应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要。即要实施集团战略、名牌战略,又要实施多路出击,充分占领市场的战略,当前存在的一个突出现象是乡(镇)文化生活贫乏,与县城反差极大,这也可以称为一种“文化二元结构”。农村的看戏难、看书难、看电影难,没有文化娱乐设施等问题,说明农村有一个潜力极大的文化市场,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广阔空间。所以,应该瞄准这一市场,用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赢得巨大的消费群体,把产业做强做大。
(五)造就一大批“文化商人”,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构筑人才高地。我县文化产业能否快速发展,成为我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归根到底是人才。分析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到,文化产业要发展,就必须造就一大批既有开拓能力又有经营能力,既懂文化又懂市场,善于运作企业的文化经营者。从目前我县情况看,当务之急是营造一个能使高水平的文化经纪人不断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机制,尽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文化经纪人队伍。
(六)加强管理,依法行政,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文化市场管理要借鉴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加大改革力度,转变职能,理顺关系,实现从“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转变,真正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建立新形势下保证党的领导,调控适度,运行有序,促进发展的宏观管理体制。要以行业管理为主,通过各种经济的、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调控市场,引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要利用价格机制、税收机制、信贷机制和收入机制的调节作用,理顺文化市场运作,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要压缩行政审批项目、简化审批手续、增强行政审批的透明度。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文化产业行业协会,逐步将一些不适合由政府行使的职能交给行业协会,建立健全行业自律机制,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维护行业权益。
山羊产业的调查报告【第七篇】
为了大力全方位推动我县山野菜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使山野菜行业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xx县委、县政府根据市办公室下发的《关于对x市山野菜产业进行调查的通知》的要求,责成农委牵头,会同药品监督管理局、技术监督局、工商局、卫生局、统计局等相关部门对全县山野菜的采集、加工及销售等情况进行为期一周的全面调查,调查结果汇报如下:
xx县地处xxx南部山区,境内山高林密,沟谷纵横,土质肥沃,雨量充沛,气候湿润,森林野生植被完好,为山野菜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可利用的经济植物500多种,较为名贵的有山参、黄芪、平贝、细辛、鹿茸、刺五加等200余种中草药和松茸、蕨菜、薇菜、榛蘑、黑木耳等山珍产品。
xx县山野菜平均每年总量在3500吨(鲜)左右,包括蕨菜2200吨、薇菜650吨、榛蘑100吨、滑子蘑200吨、刺嫩芽70吨、黄瓜香30吨、黑木耳50吨、松茸8吨,出产季节分别为5月中旬5月末刺嫩芽,5月末6月蕨菜、薇菜、黄瓜香,7月9月榛蘑、滑子蘑、松茸、黑木耳。我县山野菜保存和加工方式比较简单,保存方式多为盐渍和晒干两种;加工方式为晒干,人工挑选剪根,不使用其它添加材料。县内生产、加工山野菜的企业有二十多家,其中有十六家在工商局注册,有十四家企业注册了商标品牌。山野菜原料及成品销售方式有直接销到外地客商手中和代销两种方式;销售地点有日本、韩国、香港和国内各地,日本、韩国消费者对我县的山野菜给予高度评价。近两年采集山菜给农民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一个劳动力一年跑山可增加收入近万元,占农村农庭总收入20xx%。
由于野菜是一种无化肥、无农药残留污染的营养价值较高的天然绿色食品,可以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使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山野菜成为现代都市人的美味佳肴。从而促使了我县山野菜产业大踏步发展,但同时也使暴露出来一些问题。
1、分散,重采轻管,存在破坏现象。我县山野菜大部分生长在交通不便的重山密林中,缺乏合理的保护措施,在群众性采集过程中,毁灭式、掠夺式的采集,致使有的物种几尽枯竭,造成了严重破坏,制约了对野生菜的永续利用和商品开发。
2、开发利用的研究较薄弱。由于野生菜分布和种类的多样化,使得它的育种、管理、采收、贮运、包装、保鲜及系列食品的加工,未形成规范化,许多宝贵得不到利用。
3、的`利用率低。我县可食野生菜开发利用率仅为其的3%左右,由于野菜生长的特性及部分品种的耐贮性较差,在采集、装运过程中,也会造成较大的损失和浪费,降低其利用率。
4、加工企业信息不灵,加工技术落后,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主要是我县的一些山野菜加工企业由于信息不灵通,不能及时把握国际市场的经营销售动态,进行盲目收购、加工,致使产品积压亏损惨重。再加上加工技术和管理水平较低,产品质量差,花色品种单调,因此产品缺乏竞争力。而且,我县出口的大部分山野菜为腌制品和晒制品,用大罐包装,只能作为他国的再加工原料。
1、加强宏观调控,统一规划保护。可食山野菜的开发利用是一项涉及多地区、多部门的综合性工作,它不仅与食品工业相关,而且涉及到农业、林业、医药、商业、外贸各个方面。因此,应该把野生菜列入国家食品产业来进行开发,建立适宜的自然保护区域,建立野生菜种子苗圃,保护及收集珍稀和濒危的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野生菜。
在生产上,应实行分区采收或间隔采收制度,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避免因盲目开发而造成野生的枯竭。对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要积极进行人工集约化栽培,建立原料基地,并逐渐实现基地良种化、区域化,使在质量、品种、规格和数量方面有相对稳定的保护,既为山野菜食品的加工提供充足的原料,又可有效地保护。
2、加大山野菜的研究力度。首先,山野菜的开发利用应在充分研究其特性的基础上进行,应对种子进行研究。除开发新型可食野生菜品种外,还应对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的品种进行研究,以便实现人工栽培,并保持原有的野生风味。此外,要加强对野生菜的营养、疗效及保健功能的研究。加强对采后贮运、保鲜及深加工技术的研究,并同步研究其配套加工设备。
3、综合开发、提高的利用率。在山野菜的开发中应树立综合开发、物尽其用的指导思想,避免浪费。首先是积极探索山野菜的主体开发。自然界中植物很少单独存在,多数是群落组合存在于各地,一种植物常常伴随着其他植物。因而在开发时,要考虑相关的可食野生菜的开发;其次,要考虑综合利用,比如果实、根、茎、叶、花的利用,可从中提取食用色素、香精、香料、果胶、淀粉、甜味剂等特殊营养成分,从而提高野生菜的利用率。
4、联合开发、改造技术、拓展深加工领域。积极进行技术和引进,改造现有加工企业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完善加工工艺,改进包装装潢,制定必要的质量标准,加强产品质量的测定,建立国际标准化的体系。
目前,我县的山野菜加工制品有干制品、盐渍制品等,多为粗加工,品种单调,档次较低,应该用高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如开发速冻制品、野生蔬菜汁、保健食品、野生蔬菜粉、野生菜的发酵食品等等。这样,野生菜的研究、开发、利用才能成为具有我县特色的新产品,并更快走向世界。
山羊产业的调查报告【第八篇】
名人辈出,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文化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为进一步厘清思路,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做大做强,我县专门组织力量围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独特的资源优势。--地处--脚下,得两山一湖之灵气,吸--州文化之精髓,犹如镶嵌在--山区的一颗璀璨明珠。境内生态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60%;物产丰富,素有--州粮仓之称,--、茶叶、山珍,品质上乘,远近闻名。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绿色小康县、国家生态示范建设试点县、中国--之乡、中国十佳休闲养生旅游县、中国最具投资开发价值旅游县等称号。
(二)良好的交通区位。205国道、323省道、217省道穿境而过,--高速铁路即将建成通车,扬绩高速公路--连接线、--高速公路已列入--规划。205国道--段改造完工,--隧道建成通车,323线一级公路改造篁新段开工建设。在--期间内,--将有一条高速铁路运行,至少一条高速公路在建,国道、省道、县道全部完成升级改造,全县路网趋于完善。加上--高铁的开工建设,--对外交通进一步畅通,成为名副其实的长三角后花园。--、九华山、太平湖、西递、宏村等著名景区近在咫尺,一小时内旅游景点星罗棋布,景色美不胜收。
(三)较好的政策措施。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提出融入--圈,打响--牌,做好--文章的旅游发展思路,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全县旅游工作指导委员会,以发展特色旅游,突出生态休闲,打造旅游强县为目标,坚持绿色发展、打造区域特色,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整合旅游资源,修编了《--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了《--东线生态旅游产业园区总体规划》、《--县创建全国自驾游示范县规划》,出台了《--县加快发展旅游业优惠政策》,建立了旅游项目库,积极推进旅游业增点扩面,上档升级,文化旅游发展氛围渐浓,生态环境日趋优化,已经成为潜在的最佳投资旅游目的地。
(四)逐步彰显的特色。近年来,我县围绕--派文化的核心区的打造,深入挖掘--深厚的历史文化,加大了历史文物的保护开发与利用,建立了--革命历史纪念馆,江村历史文化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有了长足发展;围绕中国--主产区建设,制定了全县--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扶持政策,目前已形成以--为中心,辐射--、皖西、浙西,赣东等地山区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体系;围绕--旅游的中心区打造--东线旅游走廊,编制了--东线生态休闲文化旅游走廊项目,该项目已列入----省省政府861重点项目。
(五)良好的政策机遇。20xx年初,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被列入--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核心区,为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机遇。近年来,我县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促进发展的若干规定(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及《--县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等文件,在土地、税收、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旅游地接、宣传营销等方面给予文化旅游产业大力扶持。同时,从2014年起,每年--排500万元专项资金,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资金支持。
对照建设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区三大战略定位,我县文化旅游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旅游产品的品种结构过于单一。目前,我县只开发了--一日游、二日游、自驾游等几款旅游产品,全部以观光产品为主,结构单一,没有形成观光休闲产品、度假产品、专项产品、特种产品等成龙配套的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有效的旅游资源没有得到有机整合,一些旅游项目针对性不强,特色不明显,市场差异性不够,社会关注度不高,与周边县市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如:2013年,我县全年接待游客10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亿元;绩溪县全年旅游接待量40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8亿元;泾县全年接待游客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5亿元。
二是旅游业发展要素及内部结构不尽合理。集中表现为旅游购物、旅游娱乐、旅游交通、宾馆饭店、旅行社和景区等要素行业仍十分薄弱,如我县酒店三星(含准三星)仅三家,四星、五星在建各一家,a级景区少,4a景区仅江村一家;旅行社只有三、四家,等等,已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产业素质提高。由于交通、土地等要素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缺少牵动性的大项目、好项目;项目推进不力,建设进度慢。环境资源保护迫在眉睫,加强矿山管理、古民居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加强河道综合治理工作不尽人意。
三是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行业管理水平亟待提高。长期以来,我县旅游队伍人才匮乏,年龄老化,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绝大部分干部群众对文化旅游产业的理解依然停留在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浅层开发上,说到开发历史遗迹就要重新恢复古建筑,谈到挖掘文化内涵就想到建庙,讲到搞休闲旅游就想建人造景点,缺乏用创新的思路和创意的理念指导产业开发方向,不能很好的挖掘、整合和盘活全县的旅游资源。同时,旅游从业人员业务素质较低,文化旅游产业在创意、策划、文化产品的生产、包装和营销各个环节上都缺乏相应的人才,行业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目前我国旅游业进入了大众化、产业化发展的黄金发展期,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加快融合发展,同时也对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新要求,我县必须遵循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握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基本原则,坚持有效保护、合理利用、自觉传承,不断提高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
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等相关规划进行有效衔接做强做大旅游地产最大限度地拓展--旅游发展空间。
(三)着力夯实旅游基础。一是要加快以旅游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各大景区的交通便利性。二是要加快生态建设,把交通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相结合,引导沿线农村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加大果树、茶叶等特色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以此形成绿色风景带和绿色观光带。
三是要加快文明城镇建设,强化城镇卫生秩序、经营秩序和交通秩序管理,加强城镇居民文明素质和行为习惯教育,提升--对外整体形象。完善旅游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配套服务设施,强化旅游功能。充分挖掘地域文化优势,着力打造特色旅游点和民俗风情点。四是要加快旅游商品开发,在县城和重点镇发展建设旅游商品购物网点,用我县独具特色的--、茶叶、山野菜等土特产品以及奇石、盆景等工艺品吸引游客扩大消费。
(四)不断强化资金投入。一是要加大政府引导性投入。旅游业是综合性极强的产业,要实现大发展、大跨越,必须在战略上坚持政府主导,在投入上坚持政府引导。近年来,我县每年都--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完善基础设施、开展宣传促销等专项活动,对于引导和激发社会各方投资旅游建设的积极性有一定成效。二是要积极争取项目性投入。把旅游政策、项目、资金的争取作为对上争资立项的重要内容,精编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建立项目库,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力争能从旅游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文明城镇建设等各个方面争取项目资金投入旅游建设。三是大力开展市场化运作。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采取股份制改造、出售、拍卖、承包、招商引资等方式,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和社会资本参与旅游资源开发,推进旅游景区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使我县景区景点的建设规模、景点品位和配套设施进一步提档升级。
(五)不断强化宣传促销。2008年以来,--县先后荣获中国--之乡、中国--产品交易中心以及中国宣砚之乡等称号,我县要充分利用好这几张国字号名片,立足长三角,面向全国,广泛采取文化旅游节、推介会以及媒体报道等形式,加强文化旅游对外宣传,建立政府整体形象宣传和企业产品市场营销结合的文化旅游宣传促销体系,着力扩大--文化旅游对外影响力。精心制作文化旅游宣传片和宣传画册,建立文化旅游信息咨询服务系统,采取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旅游宣传推介及旅游节庆活动。加大网络宣传,与国内知名网络媒体建立文化旅游宣传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扩大宣传覆盖面。充分调动和发挥旅行社在旅游营销中的积极性和市场主体作用,鼓励其拓展旅游客源地市场,大力开展地接业务,为--旅游增添人气。
(六)不断强化发展合力。一要明确县文化旅游发展委员会各部门职责。文化旅游业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只有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才能保证快速推进。要把目标任务细化到项,分解到目,明确到各职能部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要加大政策支撑力度,建立健全文化旅游的政策保障、经营支持以及激励政策,动员和引导各级各部门以及广大干部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社会力量,共创--旅游辉煌。三要加快旅游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进一步落实人才优惠政策,大力引进旅游院校、酒店管理集团、旅游营销策划机构和旅行社的高层次人才,鼓励旅业培育和引进旅游项目策划、产品开发、电子商务、资本运作、市场营销、酒店管理等方面的紧缺人才,改善旅游人才队伍结构。实施旅业人才培训工程,加强旅游景区(点)、旅游饭店、农家乐、旅行社等从业人员培训,支持旅游企业与旅游院校开展合作,培养人才,推动形成若干人才开发体系比较完善、企业文化特色鲜明和持续创新能力较强的学习型、创新型旅游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