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调查报告实用3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产业调查报告实用3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产业调查报告1
荔枝具有营养价值高、成熟期集中、特色鲜明、效益稳定、竞争力强等特点,是促进热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荔枝生产国,种植面积及产量均占世界的60%以上。为全面了解我国荔枝生产和市场状况,促进荔枝产业可持续发展,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受委托成立专题研究组,通过查阅资料、电话咨询、企业调研、生产基地调研等方式,总结分析当前产业形势,科学把握产业发展趋势。荔枝作为我国热区特色优势农产品,成为了农户增收的重要渠道。20xx年-20xx年,我国荔枝种植面积基本保持稳定,产量稳步增长;消费以鲜食为主,可加工产品较多但比例较小;上市期从每年的4月份至8月份,受“大小年”影响,荔枝综合平均价格呈现年际波动;鲜荔枝保持净进口,荔枝罐头则为净出口。未来3-5年,预计我国荔枝种植规模及产量稳中增长,出口不断增加。消费需求不断增长,荔枝产业链将不断扩宽延长。
一、荔枝产业发展现状
(一)生产。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荔枝生产国,种植面积和产量均超过世界总量的60%。20xx年我国荔枝种植面积万亩,比上年减少了%,较20xx年减少了%,占全国热带水果总面积的%,是我国热区栽培面积最大的水果;总产量万吨,比上年增加了%,较20xx年增加了%,占全国热带水果总产量的%。我国荔枝种植以‘黑叶'’妃子笑‘品种为主(产量占比约%、%),主要有三大产区:广东、广西、海南,其中广东是我国荔枝最大产区,产量占比约%。
(二)消费。我国荔枝上市期从4月中旬至8月末,消费以鲜食为主,约占总消费量的95%。当前我国荔枝年人均消费量约为千克,为苹果、梨等传统大宗水果消费量的十分之一。荔枝在产区和非产区的消费比例约为7∶3,东北市场主要消费荔枝青果,各大中城市和海外市场主要消费荔枝熟果。
(三)加工流通。荔枝加工产品仍以荔枝干、荔枝罐头等传统加工产品为主,加工率仅为5%。目前,荔枝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茂名、从化、惠来和惠州,广西北海、贵港,以及福建漳州等地。据统计,20xx年荔枝总加工原料消耗量xx万吨,比20xx年的9万吨增加了近一倍,约占总产量的%。
(四)进出口。荔枝贸易以荔枝罐头为主,荔枝干和鲜荔枝有少量出口,20xx—20xx年荔枝总出口万吨,年均出口万吨,出口额由20xx年的万美元增至20xx年的万美元。荔枝鲜果进口主要来自越南、泰国,占进口总量近90%;主要出口到东南亚、欧洲、美国和我国港澳地区。
(五)市场价格。从荔枝年度综合价格变动情况看,20xx-20xx年荔枝综合平均价为每公斤元,20xx年荔枝价格创近年来历史新高,全年综合批发价每公斤元,这是由于20xx年受暖冬影响荔枝各主产区出现大幅减产,市场供应量严重缩减。按品种看,优、良、中、低荔枝品种间综合批发均价差异较大,其中,’桂味‘价格最高,20xx年批发价每公斤xx元,是’黑叶‘的倍。’怀枝‘和’黑叶‘的价格较为接近,在主栽品种中价格最低(表1)。
(六)成本收益。从成本投入来看,近5年全国荔枝成本1700-2100元/亩,人工成本和生产成本是影响总成本投入的两大重要因素,福建闽东地区人工成本最高,每亩人工成本约占总成本的65%,从而导致投入成本过高,云南保山地区人工成本也相对较高,约占总成本的60%,海南地区土地成本较高,每年600-1000元/亩,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使其总成本过高,而广东湛江地区化肥和农药投入较高,每亩化肥农药总投入约占总成本40%,致使总成本偏高。
从收益来看,近5年全国荔枝收益1100-2400元/亩,不同地区间差异较大,其中海南海口的净利润最高,达到3500元/亩,四川省仅次于海南省,泸州地区净利润达到3000元/亩,主要由于其成本低,且以晚熟品种为主,价格相对较高。云南和广西每亩净利润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xx00-2500元/亩区间内,广东和福建省内不同地区收益水平差异较大,其中广东粤西地区明显高于珠三角地区,福建闽南地区每亩净利润高于闽东地区。
二、荔枝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一)全国荔枝生产规模将稳中增长。物以稀为贵,我国荔枝上市时间只有130天左右,且受气候影响,荔枝产量年际波动较大,但荔枝的市场需求不会因为产量波动而减少,相对于其他种植业,种植荔枝仍有利可图。预计后期全国优质荔枝园面积将达约600万亩,总产量达300万吨,果园销售产值达500亿元以上,一二三产总产值达1000亿元以上。
(二)消费增长潜力较大。荔枝作为特色热带水果之一,越来越受到北方市场的欢迎,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为北方消费者品尝到高品质的荔枝提供了便利条件,扩大了荔枝的销售半径。优良荔枝品种的广泛推广,将刺激荔枝消费需求。
(三)出口将不断增长。国际市场上,东南亚国家由于距离近,果实鲜销容易。欧洲市场对荔枝汁需求量较大,我国加工的荔枝果汁及浓缩汁95%出口到欧洲,且在欧洲市场仍具有较大增长空间。日本及欧美国家还用荔枝做西餐的果酱、水果沙拉、冰淇淋、酸奶等食品,对荔枝罐头需求较大。
(四)产业链不断扩展延长。荔枝可开发加工品包括制干、制罐、制汁、制酒等大宗产品,也可制醋、果酱、酸奶、冰淇淋、加工面包等。当前,我国荔枝产业链不断拓宽延长,加工业蓬勃发展,有望形成年产40万吨以上的加工能力,可研发上百种加工产品。
三、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一)总体情况
云南荔枝栽培地区较分散,主要种植在保山市隆阳区、德宏州盈江县、玉溪市新平县、临沧市永德县和红河州元阳县、屏边县。新平县成立了新平县荔枝产业协会,有2家拥有注册商标的龙头企业,在公司及产业协会的扶持下,大部分荔枝果品以礼品盒装销售,使得该县荔枝价格稳中有升。保山市隆阳区荔枝主要由外地批发商收购销往大理、丽江和德宏等地,由于近几年到该区收购荔枝的外地客商较稳定,因此销售价格也相对稳定。盈江县由于交通及天气等限制,大多在当地及邻近的保山市销售为主,虽有品种优势,但销售价格无法提高;永德县及元阳县荔枝均主要在产地销售,价格较低,且波动较大。屏边县被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列为石漠化地区技术扶贫县。20xx年xx月,农业农村部第一批热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落户屏边县,在国安水果种植有限公司的荔枝基地设立云南省屏边县国安荔枝标准化生产示范园。
(二)主要经验做法
1、“龙头企业+农户”模式。通过加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加工品销往国内各地区及世界各地,在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合作社+农户”模式。成立荔枝专业合作社,以科技为依托,从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环节为农户提供指导服务,帮助农户建立荔枝品牌,提升当地荔枝产品竞争力。
3、“互联网+农户”模式。鼓励农户使用“互联网+”模式,利用电子商务,如微信、淘宝等平台销售荔枝,不仅大幅增加了荔枝的销量,还提升了荔枝品牌知名度。
(三)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1:云南屏边县荔枝产业发展。荔枝是屏边县重要特色产业,屏边县依据海拔气候特征,将荔枝种植分为低、中、高区域种植,形成早、中、晚品种布局,使得各品种有序上市。荔枝经济效益较高,荔枝产业已经成为屏边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以1亩荔枝树为例,按亩产700公斤,每公斤8元测算,则1亩荔枝树的经济价值是5600元。屏边县荔枝管理上比较粗放且产量有一定保证,需要投入的人工成本低,相对经济效益就高。因此,保留好屏边本地荔枝优良品种,加强肥水、修剪等管理,可以创造更大价值。
经验启示:一是规划先行。立足屏边山区立体小气候特点,突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将“十百千”(荔枝、猕猴桃、枇杷各发展10万亩、建设100个示范基地、培育1000户种植大户)工程和“百万亩绿色产业”作为重中之重来抓。二是政策引路。县政府下发了《屏边县加快推进产业扶贫实施意见及三个配套实施方案》《屏边县“十百千”产业扶贫贷款方案(试行)》等文件,以解决贫困户后顾之忧。三是科技助力。借助外力,从农科、林业等部门抽取科技人员分产业建成6个专家技术团队,每年奔赴各贫困村开展技术培训、指导产业发展。四是创立品牌。屏边荔枝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屏边’妃子笑‘荔枝多次获国内、国际金奖。
案例2:白河镇腊哈村发展集体经济,助力脱贫攻坚。腊哈村通过股份合作,成立众和果蔬产销合作社,逐步形成“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发展模式。一是发展“一海拔一产业”立体式农业发展空间布局,形成香蕉、荔枝、芒果、柚子、柠檬等规模产业,打造“一村一品”产业格局。二是加强线上线下流通。建设热果交易市场,配备大型冷藏库和汽修服务站等设施,每年储藏集散、交易水果万吨以上,仅20xx年上半年,接收农产品销售订单7000个、36万元。实现“土地租金+务工+分红”多种收益方式,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经验启示:一是主动作为,牢牢牵住集体经济的“牛鼻子”。通过发展合作社,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二是精准发力,下好产业发展的“先手棋”。腊哈村发挥自身优势,催生时鲜水果等新兴产业,“接二连三”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三是多管齐下,通盘整合资源要素的“活水”。最大限度争取政策资金、聚拢民间资本、整合土地资源,激活了“一池春水”。四是毫不放松,紧紧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堡垒”。党员和致富带头人发挥了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增强了群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风险
(一)主要问题
1、果园基础设施落后。一是果园设施建设少,道路建设落后,农户对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接受度不高,未能应用普及。二是冷链技术落后,荔枝主产区冷库建设少,未按标准建设,仍然采用冰块泡沫简易包装。三是电商场地和加工设备简陋,专业化程度低,难以满足高品质需求。
2、管理成本高,价格低迷,农民种植热情下降。据调查,20xx年人工喷药xx0元/天,部分地区高达150元/天,化肥每100斤240元。人工成本及农资费用亩均需约xx00元,占生产成本的80%且居高不下,而荔枝地头收购价长期低位运行(在集中上市期仅1-2元/斤),严重影响果农积极性。
3、资源利用率低及利用过度现象并存。资源利用不足主要体现在欠管、失管果园比例较大,大型化、高性能、多功能农机具应用不足,同时肥料、农药、除草剂等农业投入品使用过频、过量,导致投入品支出在荔枝园总成本中占比高达35%,间接抬高了有机肥等高质量投入品的推广门槛。
4、低成本物流处理环节限制荔枝产业发展。荔枝易腐烂,自然保鲜期只有几天,而大规模的商业储运还停留在传统的树叶保鲜阶段(带叶采摘装运),较好装运保鲜条件也仅为泡沫加冰袋。荔枝的采后贮运保鲜技术成为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风险分析
1、价格周期性波动。主要表现在荔枝“大小年”现象普遍。即在该年结了很多果后,下一年结果量将减少或甚至完全不结果了,通常“大年”市场价格较低,“小年”市场价格较高,“丰年果贱”的现象时常出现。
2、国际市场竞争。主要表现在国际市场进口冲击越来越大。我国荔枝90%从越南进口,据越南海关总署统计,20xx年荔枝供应季期间,越南企业出口到中国的荔枝总量超过83500吨,价值超过3390万美元。越南荔枝较国内荔枝早大约20天上市,且劳动力成本低,荔枝价格低,给国内荔枝市场鲜销带来一定冲击。
五、政策措施建议
(一)加快培育特早特晚熟、品质优异新品种。深度挖掘利用种质资源,开展特早熟、特晚熟等重要品种分子标记和基因鉴定研究,提高育种成效。以高品质、特早特晚熟、高抗性为目标,研究优质品种育种技术。
(二)加强机械机具研发和节本增效技术集成应用。以小规模种植为主的经营方式,多数小农户既无实力、也无必要单独购买大型农机具。创新机制,鼓励企业和种植大户购买使用大型农机具,发挥农机具的示范带动作用。荔枝园使用农机具是节劳增效、节肥节药和建设现代荔枝产业的必由之路。
(三)培育优势品牌产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引导产业转型,瞄准高端市场领域,合理进行生产布局,培育优势产品,打造品牌效应,形成我国荔枝产业的引领优势,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保障农户生产收入,确保产业积极健康发展。
(四)大力发展荔枝加工业。首先着眼于国内市场,以国内广阔的市场为立足点,加快产品研发与龙头企业培育,培育出成熟的产业发展模式体系,然后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提高我国荔枝产业的出口能力。
(五)推动产业大数据建设与智慧农业应用。建立产地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信息收集发布平台,及时发布国内外热带水果的生产、价格、需求、贸易等信息,同时对未来市场走势进行有效的科学研判,根据实际情况发布预警信息,及时应对潜在风险。
产业调查报告2
《稻米产业状况调查报告范文》适用于稻米产业状况的调查报告,纵观全市稻米加工企业,就其加工设备而言,具备高精度色选功能的寥寥无几;更多的则是家庭小作坊式的企业,难以保证产品质量。尽管外包装做的精美无比,以次充好的现象却时有发生。品牌的杂乱竞争,破坏了宁安稻米产业的整体形象。
宁安素有塞外江南之美誉,特有的石板地和肥沃的黑土,为优质大米的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充分发挥地源优势,大力发展稻米产业,必将推进宁安经济的发展而富民强市。为此,我们就全市稻米产业状况进行了调查。
一、稻米产业的基本情况
1、水稻的种植面积
全市20xx年水稻的实际种植面积为29万亩(小亩),按水流域可划分为四个灌区:一是渤海灌区(东京城镇、渤海镇、沙兰镇),种植面积为万亩,占总面积的40%,是四大灌区之首。二是桦树川灌区(兰岗镇、卧龙乡、江南乡),种植面积为万亩。三是牡丹江流域灌区(宁安镇、海浪镇、三陵乡、石岩镇),种植面积为万亩。四是其它灌区(镜泊乡、马河乡及县属、省属农场),种植面积为万亩。
2、水稻种植品种
目前在全市推广种植的水稻有“五优”、“松字”、“龙字”三大系列,共30多个品种。其中以“五优系列”、“松字系列”最佳。其特点是产量高、抗病害能力强。(采取两段育秧,垧产可达1万公斤)
3、水稻的产量
据统计,20xx年全市水稻的总产量为万吨;其中:渤海灌区万吨,桦树川灌区万吨,牡丹江流域灌区万吨,其它灌区万吨。
4、稻米加工企业
稻米加工企业遍布城乡,其分布以渤海灌区最为密集(仅渤海镇就有15户之多);全市已纳入统计范围的稻米加工企业,总加工能力为日处理水稻930吨。截止20xx年底实际加工大米万吨。其中日处理水稻50吨以上的企业7家,含国有企业一家。
5、大米品牌
据不完全统计,以我市大米注册的商标有50个,使用外地商标的有4个,共有54个。其中20xx年底经营量千吨以上的商标品牌有5个;分别是:“响水”、万吨;“馥誉”:万吨“岩盘牌”:万吨;“华夏精华”:万吨,“沿湖”:万吨。除此之外比较知名的品牌还有;“镜泊湖”牌、“宁古塔”牌,“钻心湖”牌、“胜响”牌、“雨萌”牌等。(明细附后)
二、稻米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龙头企业后劲不足、龙头作用很难发挥
近年来,由于国有粮食企业处于转换机制之中,受“老粮”、“老帐”、“老人”三老问题困扰的企业经营一直在低谷中艰难运行。20xx年5月26日国务院《粮食流通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国家鼓励并支持多种所有制成份参与粮食经营,非国有粮食经营企业异军突起;在诸多的稻米加工企业中,黑龙江响水米业有限公司,以其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最大的投资规模,成为“龙头”企业;然而,在“群雄逐鹿”稻米产业的激烈竞争中却略显后劲不足,龙头作用很难发挥,分析问题有三:
一是经营资金不足;在近三年的响水米业整合过程中,大量的资金用于固定资产的投入,加之政策性银行无法予以信贷支持,商业性银行贷款信誉低,致使原料收购资金不足,这是制约其龙头作用难以发挥的根本原因。
二是缺乏业内的管理人才,盲目追求眼前的企业利润,品牌运作意识不强;首先是品牌的宣传力度不够,未能做到电视有影、省台有声;其次是原料的收购未能完全做到按品种、等级,分型态保管,分别加工,单独包装。以维护“响水”牌的高品质形象,把品牌做响。
三是营销力度不够;市场份额小,尚未达到市场占有率50%以上的最低标准。
2、品牌杂乱,大米质量良萎不齐
纵观全市稻米加工企业,就其加工设备而言,具备高精度色选功能的寥寥无几;更多的则是家庭小作坊式的企业,难以保证产品质量。尽管外包装做的精美无比,以次充好的现象却时有发生。品牌的杂乱竞争,破坏了宁安稻米产业的整体形象。
3、项目盲目上马、加工能力过剩
经初步统计,全市共有稻米加工企业36户(不含无商标的加工厂),日处理稻谷能力为930吨。而20xx年的实际加工量仅为万吨,设备的。年使用率为%。这说明全市的稻米加工设备,一年中有%的时间处于闲置状态,加工能力明显过剩。
三、几点建议
我们在综合上述资料,客观分析全市稻米产业现状的基础上认为:“做响品牌、做强米业”是推进宁安稻米产业发展的可行之路。(其中,作响品牌是基础,是做强米业的前提。)就此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1、加大品牌的宣传力度
一要精心策划宣传方案;要从宁安的地理环境及四大灌区的特点到优良品种的选育、种植、田间管理,直至原料收购、储存、加工、质量检验、包装、大米的营养成分等做全方位的宣传。
二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宣传机会,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宣传手段,努力做到人人皆知。为所宣传的品牌顺利进入市场,营造强大的舆论氛围。
2、实施精品战略
实施精品战略,走精深加工的路子,是做响品牌、做强米业的关键环节;为此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借鉴渤海水稻种植协会的成功经验,组建企业自己的“协会”(或与现有的农技推广组织结盟),用协会架起农户与米业的桥梁,形成“米业+协会+农户”的订单农业格局和利益共同体。协会的主要功能是:推广优质稻谷的种植,提供农技服务,签立订单。其经费由米业支付,可依据所签订单数量,按比例提取。这样既可使农户增收,又可保证米业拥有优质、充足的加工原料。
二要致力于开发品牌的系列产品;可按“四大灌区”的不同加工原料,分品种加工,分别包装。商标的标识可实行分灌区,不同品种的星级标识,(渤海灌区可用AAAA的星)桦树川灌区可用AAA的星;牡丹江流域灌区可用AA的星;其它流域可用A的星)搞精深加工,优质优价。
三要招录高素质人才;市场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这是企业家们早已形成的共识。各类人才主要用于(1)充实协会,指导农民种植,提高原料品质。(2)进入车间强化管理,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3)充实营销队伍,扩大销售业绩,最大限度的提高品牌的市场占有率。
3、实施品牌的市场化整合
品牌杂乱,恶意竞争;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市场竞争的产物。市场竞争中出现的问题,还应在市场竞争中予以解决。实施品牌的市场化整合,就是要用经济的手段来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我们认为,随着品牌商标知明度的逐渐加大,产品的市场份额会成正比例增长。逐渐减少以致于失去市场份额的商标,便会自动萎缩直至消亡,进而实现商标的整合,以解决品牌杂乱,恶意竞争的问题。在这里关键性的一点是做响品牌的意识和做强米业的客观条件。谁抓住机遇而精心策划和运作,谁就有可能成为宁安稻米产业的龙头。
在全市的稻米产业中,黑龙江响水米业有限公司,目前已处在龙头企业的位置,应该担负品牌整合任务,因为这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前提;如要做大做强响水米业,成为带动宁安稻米品牌的龙头,按响水集团的现状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解决懂业务、会管理的人才问题,同时需要解决一个企业内部运行机制的问题;如果还是李德圣董事长一人决策,其作用还是难以发挥。二是解决资金困扰的问题;当前依靠发行提供资金不成熟,依靠粮库代收代储,暂时也受到发行的制约。其原因是:20xx年东京城粮库为响水集团收购的水稻他们没有接收,后期进行了二次处理,为此当前发行对该企业采取了不予支持的态度。要解决这些问题是有难度的。但响水米业也不是没有出路,最好的办法是寻找合作伙伴,实行二次联合;响水集团以现有的仓储设施和加工厂,寻求一个有实力的集团进行合作,还可以发挥龙头作用的。需要指出是:国有粮食企业经过长时间的低谷运行,目前“三老”问题已解决,不久也将轻装上阵,进入市场,市政府是否再行考虑“二龙出水”做大做强我市稻米产业;一边扶持响水集团的发展,一边以粮食部门的一库米车间为基础,由二库牵头运作与沪、杭合资(沪、杭已有合作对象)做大米业,成为龙头。目前粮食系统的优势是显而易见、颇具竞争力的;一是政策上的优势,可以得到发展银行的信贷支持;二是仓容的优势;三是人才优势,具备一支经过多年粮食工作实践锻炼而成熟起来的懂经营、会管理的职工队伍;四是可发挥系统内现有的设备优势,提高水稻副产品的市场附加值。
综上所诉,虽响水集团和国有粮食企业均具有成为米业龙头的条件,但嘉联米业、双江米业、岩盘米业等也都各具优势,谁都不会自动放弃做大、做强的商机。可以想象未来我市稻米产业的竞争将是异常激烈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只有做响品牌,做强米业,才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龙头,才会带动全市稻米产业的发展,而富民强市。
产业调查报告3
调查目的:
一、为了了解本县年桔生产情况,以第一旁观者的目光,为本县的经济发展做出合理的支持,使得年桔生产的结构更加的合理化,规模化,现代化,增加农民的收益,打出本县的特色,以品牌带动县的经济发展!我们准备了200份的调查报告,到达各农户的农场进行与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其中回收份额为186份。从调查报告的结果来看,年桔种植已经成为了该县的一种主要的经济作物,为该县的经济发展的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打响了一定的品牌效应,但其中也存在着极大的隐患与不足,农户的年桔种植的理论严重的缺乏,制约着年桔种植业的进一步发展,甚至有的农户存在着使用农药化肥的量越多,年桔产量与质量越好的错误理念。
调查内容
二、我们从调查报告中得知,80%的农户年桔种植理论知识不足,仅是从农药化肥经销商中获取相关的基本知识,仅有5%的农户具有充分的了理论知识。年桔种植业为i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但也因为农户着理论知识的不足,相关部门的引导工作做的不够完善,农户的逐利心态使得年桔的产业结构不完善,不稳定,容易因为气候和外在市场的变化,而导致波幅起跌,甚至产业崩溃,人心惶惶,这是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现在这一问题已经出现了一定的苗头,农户的生产积极性也已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农业生产力外流,出现局部地区的打工潮。
三、从报告上看,现在的年桔种植已经占了改县总农业种植量的70%以上,对于该县的来讲,年桔种植已经可以影响了全县的经济动态,所以一定要引起相关部门,和领导的关注,不可以放任自由了,要提高相关部门的领导能力和规划能力,更重要的是宣传能力,以第一者的身份去为该县的年桔种植业打响品牌,打开新的销售渠道,使得该县的年桔种植业可以更加的合理化,拥有更加合理的产业分布,,年桔销售的渠道可以更加的多,销售的更远。
调查报告中也显示了,90%的农户已经觉得年桔种植业的发展速度已经放缓,45%的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了一定的打击,10%的农户已经面临了种植其他作物,或外出打工的选择性问题,如果不采取积极有力的政策与措施,长久下去,甚至该县的年桔种植业将不复存在。
在本次调查中,95%的农户属于农场户口,是一种小农户的生产模式,没有引入农村以外的更多资金和技术进入,这就已经决定了该模式无法长期存在,无法进入年桔大规模种植的生产模式。所以有关部门的作用就更加的明显了,其引导的职能必不可缺。同时,也看到了一种现象,年桔联盟的出现,这是一种很好的现象,可以更好的打开销售渠道和增加效益。
调查结果:
一、此次调查表明,年桔种植业的改革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境界了,其种植模式必须大规模化发展。事实表明,每一钟经济模式到了最后的发展阶段都需要面临改革,改革成功则是可以发展的更加的繁荣,但也不需要太过于的惶恐,只需要有关部门做好其职能,为农户提供更多的市场信息,或者更多的举办有关的下乡活动,开办农民课程,调高农户的年桔种植理论水平,同时,增加农户的信心,提高本县年桔的知名度,引进农村外的资金和技术,年桔产业就一定可以打出品牌,在市场上占据一定的份额。
调查体会:
一、经过本次的调查,我们学到更多的在课堂上的学不到的知识,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开阔了眼界,也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我们的对外交流能力,是我们和别人相处的更好,明白了什么叫团队精神、合作精神。为我们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和打下一定基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