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报告精编3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中期报告精编3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中期报告1
《提高老少边山地区农村初中教师队伍信息
化水平的研究》中期报告
同乐镇初中课题研究组
核心提示: 通过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提升教学内涵,创新教学模式,促进边远农村初中教学资源有效利用,扩大信息技术教育覆盖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课题概述
(一)研究背景
本课题的研究,基于的是课题组所在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需要。希望通过此课题,借东风,带行动,全方位进行信息规划与改革。利用二年左右的时间,探索一种可推广的模式:把学校基本建设成为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不断提高农村教师教师信息化水平,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进而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化学习环境下管理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同时丰富和提高教师们的教学理念,进一步优化学校的信息化教学管理水平。
(二)理论准备
1、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2、教育传播理论
3、系统论
4、最优化理论
(三)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理论研究法
(四)研究内容
1、老少边山地区农村初中教师区教师信息化水平状况及改进策略。
2、信息技术手段与学科的优化整合。
3、提高农村教师信息化水平的设想
4、农村初中教师信息化心理研究
5、农村初中信息化教学案例及反思
6、如何优化有效的信息化教学模式?
7、加强信息化教学管理,促进信息化教学水平发展
(五)研究思路
1、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研究信息化应用于学校管理的方法
3、研究与学科整合的模式方法
(六)课题组成员变动。目前课题组成员:李少华、田宗年 兰胜云
黄金鉴
杨桂月 黄仕介 张柏瑾
罗万将
黄素娟 杨再领
杨胜钦
黄艳海
罗小萌
黄丽霖
黄会清
二、中期研究过程及成果
(一)本阶段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
1、跟踪教师信息化教学行为,进一步获取数据
2、加强信息技术校本培训,提升教师信息化水平。
3、指导教师制作优秀课件,参加市级学科优质课件评比
4、收集不同学科优质课件。
5、采访调查各个学校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对课题效果初步评价和感受。
6、教师撰写教学小论文、案例、反思、感悟、随笔等。
7、组织交流,开展阶段成果汇报和观摩课等活动。
(二)中期研究成果:
1、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
我校成立了由兰胜云校长亲自挂帅的数字化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小组的职责就是及时处理在数字化校园创建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完善的规章制度。从而使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扎扎实实而又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我校建立了现代教育管理制度。如:《同乐镇初中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电脑室管理制度》、《多功能电教室管理制度》、《校园广播室管理条例》、、《网络管理员岗位职责》以及各个学科专用功能室管理制度。
2、完善了场室及硬件建设。
在原有基础上,建成了计算机网络教室10间;教师电子备课室2 间;常规课室都配有液晶投影仪、投影幕、实物投影仪、高档次的电子平台、广播系统。同时学校为每位教师配备了台式电脑和可移动磁盘,全校电脑总数为80台。各种电教设备齐全,拥 有电教平台15个,投影机20台,双卡收录机5台,打印机7台,数码相机5台。此外,安装了三个电子屏幕,全天候滚动各种信息(以中考信息为主),展示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成果、宣传中考信息等,成为学校重要的宣传窗口。
3、收集记录所获得的资料。有《同乐镇初中及本县同级学校教师信息化办公现状分析》、《提高农村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课题研究教师问卷调查表(一) 》、《提高农村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课题研究教师问卷调查表(二) 》、《提高农村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课题研究教师问卷调查分析》、《提高农村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课题研究教师问卷调查
(二)》等,积累了大量的原始材料,进行充分的分析研究,为下一步动作打好基础。
4、分析课题研究教师问卷调查表(针对教学环节)。有《提高农村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课题研究教师问卷调查表(一)》、《同乐镇初中及本县同级学校教师信息化办公现状分析》、《提高农村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课题研究教师问卷调查分析》等。其次,把信息技术作为学校常规工作管理,与量化考评挂钩。
5、跟踪教师信息化教学行为。制定了《同乐初中教师电子备课要求及管理办法》要求教师电子备课必须格式规范,采用统一格式:16k纸张,页边距为上下各 、左右各2cm ,单倍行距,教案具体内容为小四号宋体,具体格式不得随意改动。并且,不定期的地对单个教师的教学环节进行跟踪检查。及时反馈,量化分析。尤其是课题研究汇报课活动,各学年组、学科组每月至少开 展一次,而且同组老师必须参与听课,听后要站在新课程的高度对照所研究的课题进行交流、研讨,使讲课人、听课人得到共同进步和提高。为教师搭建了相互展示研究成果、相互交流研究体会的平台。学校对所有课题组汇报课情况集中整理,在全体教师大会上反馈,以引起全体教师随时借鉴,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思想。除此,我们还有效地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周三下午集体备课,可窜不可占。学年组长或学科组长为组织者,每次指定中心发言人,教学有关业务领导深入年段参与备课,中心发言人进行说课,说后大家研讨,进一步修改完善教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中心发言人再进行课堂展示,展示后进行反思交流。学校更加重视课堂展示后的反思交流,通过这样的反思交流更有利于推动科研和课改工作的深入开展。在研究活动中,我们十分注重骨干教师的引领、辐射作用。
6、加强信息技术校本培训,提升教师信息化水平。制定了《同乐初中课题组培训方案》,和《同乐镇初中课题研究组信息技术校本培训计划》、《信息技术组集体备课记录》等。
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及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密切联系,教师必须能熟练使用学校现有的各种资源进行教学、教研、教改,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知识、掌握相关技能技巧,让学生能够更快地领略信息技术的无穷魅力;坚持与校内外软硬件环境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合理的利用软硬件资源。同时,注意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性, 为教育教学改革服务。
开展了《教室多媒体设备使用》、《Ppt制作资料下载》、《Word文本处理》、《电子表格基本电脑维护》、《白板使用》等相关的小本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7、收集不同学科优质课件。我们手机的课件都集中存放于教务处的档案管理电脑,按学期分科目分教师进行系统管理。自从开展研究以来,每科每册每章每节的教案,一应俱全。其中,不乏很多优质课件。
8、组织教师优质课评比。为了检验和提升我校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加强教师信息技术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深化我校《提高老少边远地区农村教师信息化水平的研究》课题的研究。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学习、创新与发展,开展信息化教学竞赛。使用统一的《同乐初中信息技术化教学竞赛评分表》,科学有效地组织实施。
9、采访教师学生对课题效果的评价。为了掌握我校《提高老少边远地区农村初中教师信息化水平的研究》课题研究的实践性效果,准确把握教师在信息化教学当中技能是否提高以及提高的程度,在教学实践中所得到的收获和遇到的困难,以及教师们的建设性的建议;为了了解学生在教师信息化教学当中学习是否便捷高效,存在哪些困难以及合理的建议;为了进一步落实课题研究的后期工作,特别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的采访。并做好了采访记录。有《课题效果采访记录》。
10、教师撰写小论文、案例评析、反思等
经过本阶段的研究实施活动,教师信息素养不断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成效显著。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校绝大部分教师的信息素养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得到提高,100%的教师都会上网查询资料,98%以上的教师会制作课件。100%的教师都参与过培训,60%的中青年教师通过计算机中级考试。教师们在运用中体会到现代教育技术的优越性,自觉学习、不断提高,探索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越来越高。随着学校数字化程度的日益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同时,学生综合素质也明显提高。通过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和计算机竞赛辅导班,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尤其是学生获取信息、鉴别信息、筛选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得到提高。
由于深入开展“农村初中教师队伍信息化水平的研究”,我校在乐业县乡级初中的教学综合成绩近两年来一直名列前茅。
三、存在的困难及解决思路
在研究过程中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
1、设计一堂CAI教学课,耗费的时间、精力太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实验成果的推广,并非所有的课都能利用多媒体。
2、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教师实际的操作能力有差距,培训方式与培训效果难以达到课题实施的理想状态。
虽然,我校的课题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但我们坚信,在各位领导、专家、老师的鼎力支持、帮助和指导下,在全体实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四、下一阶段研究重点:
下一步的设想是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应以硬件为基础、以培训为先导、以教学工作为纽带,在比赛中促交流,在总结中促反思。应用信息技术去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提高课堂效率、加强教学效果,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把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相结合,从而培养教师的高级思维技能问题解决能力,尤其是应用信息手段,提高教育质量。其次要更新培训内容对教师进行flash动画和网页制作的培训。这样才能更广泛地接解信息、使用信息并得益于信息,达到预期的实验目标。
总之,本课题的实施,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新气象、新变化,给教师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老师们转变了观念,提高了认识,信息技术水平也有所提升。我们将继续寻找课题的切入点,加强实践研究。确保课题按预期目标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朱乐平.《在职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研究》 [2]朱学增.《计算机智能的教学应用》.四川教育出版社
[3]刘晓中•《教育信息化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3篇《中期报告》,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中期报告2
“提高中学教学质量管理策略研究的研究
中期报告
孟丽凤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当今局势:
随着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展开和不断深入,在陵县教育局提倡的课堂改革模式推动下,我们糜镇中学紧跟教学改革的步伐,对课堂模式进行了改革。本次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2、糜镇中学的现状:
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现状,要求我们必须抓好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近年来,我校中小学教学质量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我校中学教育教学质量很不容乐观,与周边中学相比较还有很大差距。中考中时距县局领导和老百姓的期望还差得很远。因此,我校领导和广大教师深知传统课堂教学有效性优化的策略措施已不能完全适应现实教学实践的需要,急需革新和寻求与教学有效性相联系的师生教学行为策略。因此,本课题的提出和研究,旨在使学校教学在科学的先进的理论指导下得以优化,全面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和实践新课程的能力,进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并在认真总结现有经验的基础上,借助课题的实验、研究,揭示和探索在教育现代化和素质教育背景下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模式和优化策略,努力追求教学理论上的自觉和实践上的有效、高效、优质。 因此,如何组织合理、有效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开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行为策略研究”就成为我校进一步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切入点。
二、 课题的界定
“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中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教学行为策略就是指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行为调节方式和行为模式。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行为策略研究”就是通过“课堂教学行为的实施策略”、“课堂管理行为的实施策略”等行为方式的研究和实施来实现有效课堂教学。
三、 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㈠.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一是进一步增强我校教师的科研意识,造就一支高水平的教科研队伍,全面提升我校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二是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三是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有效教育管理策略、教师教研策略、教学行为策略群。 ㈡.研究内容
本课题以新课程标准理念为导向,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宗旨,以探究“有效的教学行为策略”为重点,着眼于教师在课堂里发生的“管理行为”和“教学行为”两个方面,以及为有效实施课堂教学,学校层面形成的教育“管理行为”和教师层面形成的“教研行为”展开研究:
1.有效课堂管理行为的策略研究。
课堂管理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对课堂中的人、事、时、空等因素进行协调的过程。首先,管理行为不同于交往行为,它是一种典型的“目的性行为”,每个管理者总是有着明确的目标导向,并作出规划、决策,采取行动,试图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效益。其次,它还是一种“规范调整行为”,从目标的达成要求出发,从提高效益的需要出发,建立团体成员共同的行为规范,并对规范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与调节。
⑴。有效课堂规则的研究。
课堂秩序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是有效教学必不可少的条件。良好的课堂秩序建立在合理而明确的课堂规则基础之上,是在课堂规则的生成与执行过程中实现的。没有适宜的课堂规则,就不会有良好的课堂秩序。课堂规则内容丰富,层次复杂,具有规范课堂行为、维持课堂秩序、培育良好行为、促进课堂学习的功能。适宜的课堂规则对课堂学习同样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 ⑵。课堂时间科学管理的研究。
科学运筹课堂时间就是要教师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通过合理安排,有效地支配教和学的时间,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效率。就课堂教学而言,要解决好教学时间限定性与课本知识容量丰富性的矛盾、知识的积累与能力形成之间的矛盾,就必须提高时间的利用率使每个学生都保持学习的高效率。
⑶。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的研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当遇到偶然因素或特殊的情境,需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或顺序时,就要机智果断地临时改变原定的方案。这是教师根据课堂管理原则,运用自己的智慧、敏捷而恰当地处理课堂上偶发事件的方法和能力;就是教师在教学管理中的教学机智——表现随机决断才能和应变能力的典型形式。 2.有效课堂教学行为的策略研究。
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应该是以最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在课堂中利用一定的条件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而有效课堂教学行为的策略应用是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的根本保证。
⑴。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培养与激发。
从学生心理过程来看,学习活动主要依靠学生内在动力的驱使,但外在动力机制也是不容忽视的动力因素。激励机制就是将外在动力因素激发甚至转化为内在动力因素,抓住了激励机制也就从根本上抓住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教师在进行教学管理时,采用何种方法方式,在什么时机运用激励机制是教学行为艺术的重要方面。 ⑵。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行为的指导研究。
知识的获得,不是在学校教育、学生时代一次就能完成的,现代社会是终身教育的社会。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全面、认真、科学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远远胜过掌握知识本身。“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学生的学习习惯密切相关,学生的学习习惯又是学生的某些学习行为经过不断重复而达到的一种自动化行为。所以,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指导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⑶。教学过程(内容)呈现方式的研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简单呈现课本知识结构,而内容学习的思维过程被压缩,甚至被忽略。教学思想、教学方法难以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教学的有效性更是无法实现。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呈现进行精心设计和加工,通过教学实践,体现课本本身所包含的丰满的内容,更要体现知识认知和迁移所需的思维过程和思想方法。 ⑷。有效的课堂交流研究。
教学交流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具有一定意义的语言为中介的人与人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活动,也就是古人所讲的“教学相长”。它是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对教学主体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提倡有效的课堂教学交流是规范化的教学交流,合理进行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3.有效的教育管理策略、教师教研策略研究。
⑴。通过组织学习、活动培训、加强管理等措施引导教师积极主动参与课题研究的实践,提高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研究能力。从而在学校层面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管理策略。
⑵。通过学习、交流、指导等方式,加强教研组建设,探索出不同学科的各具特色的教师教研策略。
四、 课题研究策略与方法
1.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高教师理论素养。 组织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深入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区教育局《关于深入推进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意见》,学校《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意见》引导教师积极主动参与课题研究的实践,提高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研究能力。重点是通过学习和实践使教师树立全面的教育观、全新的教师观、正确的学生观及教材观。 2.加强组织管理,保障研究实施,力争取得实效。
加强组织领导,增大管理力度,健全教科研组织,形成研究制度,加强教科研考核,实行奖励机制,提供实验条件,保证研究经费。学校成立课题研究工作中心组,中心组成员具体负责研究工作。 ⑴。课题小组组长负责制定研究、论证、修改、实施方案,检查实施情况,调控研究措施,进行阶段检查测控,总结研究成果,负责课题过程管理,保障课题顺利实施。
⑵。培训教师。组织参与课题研究教师学习相关理论、研究实施方案、吸取先进经验、定期开展研讨,提高理论水平,学会研究操作,增强实施方案的自觉性。
⑶。课题研究与学科课堂教学密切结合,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密切结合。建立课题组活动制度,制订具体的实施计划,定期开展教科研活动,建立课题工作台帐。
⑷。认真做好课题材料的备案、存档工作,通过分析资料,及时进行课题研究的阶段总结工作。督促各子课题组按时完成课题研究学期行事历的制订及履行。
3.建立课题研讨固定日,课题公开课课堂教学研讨制度。 我们将每周半天教研组活动日整合为课题研讨日,安排教研组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及研讨。以理论学习、听课评课、主题研讨、学术沙龙、问题研究、经验交流等活动为主。力求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4.加强与各教科研部门及教育专家的联系,及时取得对研究课题的咨询指导,定期聘请相关领导、专家来校作专题讲座及主题研讨。 5.研究方法
⑴。文献资料法。搜集和学习有关文献资料和经验文章,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 ⑵。行动研究法。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在初中、高中各年级各选部分班级,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重点进行实验。
⑶。调查法。在实验研究前期、中期、后期采用问卷、谈话、比赛、测试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⑷。实践法。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动,在教学实践基础上验证、修正教学行为,充实或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以提高研究的价值。
⑸。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广泛总结实验教师以及学生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 ⑹。个案研究法。选择个案,跟踪调查分析,了解研究方向及成效。
五、 课题研究的阶段安排 1.前期准备阶段(~)
通过调研明确研究方向,选定实验课题;搜集相关理论材料,完成学校课题研究方案;进行课题动员,组织学习;完成学科组和教师承担的子课题方案制订和课题申报立项、开题论证及前期研究工作。 2.中期实施阶段(~)
调整、充实、完善课题方案;开展课题实验,实施和深入开展各项子课题研究;组织教改实验观摩和经验交流活动、论文评比等活动;进行课题研究和实验情况的第一次调研;梳理、整理过程性资料:问卷调查材料、实验数据、活动记录、活动评价、活动图片、课例录象、工作台帐,阶段性成果材料: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课件、校本教材、教学论文;进行中期总结、评估;根据研究成果,进行交流、提升和推广转化;针对课题研究和实验情况调研,提出新的课题研究实施计划,不断深化课题实验工作。 3.后期总结阶段(~)
梳理、整理事实资料,进行分类、筛选归档;分析、处理事实资料,进行归纳、提升研究成果,得出科学的研究结论;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和工作总结;形成物化成果,宣传推广成果;组织结题鉴定。
六、课题阶段性成果
1.加强研究管理,规范行动研究。
首先学校完善了课题研究三级管理网络。坚持课题研究自主申报参与制,调动每位研究者的主动性。修订了多个校本化教科研条例:《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教育科研档案管理办法》和《教科研成果奖发放规定》,着力体现奖励制度的公开、公正、公平,追求课题研究过程的真实有效。其次学校出台了《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意见》,出版了《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扫描专刊》,下发了学校《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学校《关于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学校《关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区教育局《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建议》,用以指导、规范教师平时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研究。
2.教师确立了课改意识。
组织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深入学习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及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文章,主要理论文献、著作有《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解读》、《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允郭)、《新学习方式下的有效教学》(肖川)《新课程视野下优化教学时效的策略》(宋秋前)、《实施有效教学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袁东升)、区教育局《关于深入推进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意见》,学校《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意见》等,通过学习,树立全面的教育观、全新的教师观、正确的学生观和教材观,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课题研究水平。学校还搭建了“教师论坛”这一新型的理论学习交流的平台,它既是专家学者的讲坛,更是参与研究者交流互动的阵地,也是各子课题组将课题研究成果向全体教师展示推广的舞台。目前,我们已经进行了多次“教师讲坛”活动,其中校外专家3次,校内教师20次。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多个层面的理论学习,思想交流,广大教师确立了改革课堂模式,提高课堂效率的意识。更愿意遵循新课程理念去探寻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行为策略。 3.研究活动多样,物化成果显现。
在近两年的研究过程中,研究成员共上校内研究课360节,校际公开课30节,如成功举办了以“关注学生需求,提高课堂实效”为主题的市级公开课展示活动,承担省级观摩活动1次,市级公开研讨活动1次,区级公开研讨活动3次,校级研讨活动9次;教师评优课区级以上获奖24人次,发表教学论文48篇、教学论文区级以上获奖316篇、教学设计区级以上获奖57篇,学生个人竞赛获奖区级以上118人次,团体获奖区级以上28次;制订并印发了《无锡市荡口中学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文件汇编》,印发了《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扫描专刊》,汇编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行为策略研究》课题方案集,出版了8期校刊《学海教育研究》,校刊中以“学校管理”、“ 实践反思”、“ 教学策略”、“ 课题研究”等版块刊登了学校指导性意见,如“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关于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关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等,以及大量的教师研究成果和反思文章;两年中,学校新增了1名市教学新秀、2名区教学能手。
4.教学实施中初步形成的策略。
根据总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的实验,归纳总结了各子课题实验研究的初步共性成果,即在教学实施中初步形成的策略。 ⑴。创设氛围
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追求民主、和谐、生动、高效的学习氛围。
②提倡让课堂产生学生思想,鼓励学生大胆设想、质疑和探究,反对课堂教学“一言堂”的做法。
③提倡师生、生生之间有价值的互动,鼓励学生与文本、与同伴、与教师对话和交流,反对课堂教学“满堂灌”的做法。
④提倡让学生学会从错误中学习,反对让学生因错误而受到责骂或讥讽的做法。
⑤提倡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他们有适当的高期望,反对过度拔高教学难度的做法。 ⑵。开展活动
①提供实践、实验、操作、讨论等机会,特别是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高级思维活动的机会。
②鼓励学生亲历活动,参与实践,对话交流,形成体验,探究运用,加深理解。
③对教学过程中偶发的事件作出判断,敏锐地抓住课堂中生成的具有教育意义的事件,并加以充分利用。
④在提供多样化机会的同时,要不断提醒学生创造自己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⑶。规范语言
①课堂语言要严谨简约。表述要准确、科学、清楚,尽量减少口误;要抓住重点,精讲多练;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讲述他们容易接受、领会、理解的话。
②课堂语言要声情并茂。要注意语调的变化,根据内容的特点,时而严肃,时而轻松,时而高亢,时而舒慢;要讲究节奏感,把握好语速;要融入教师的真情实感,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与教材内容融为一体。 ③课堂语言要生动幽默。既有生动活泼的语言,又有优美形象的描述。创设生动和谐、积极思维的课堂氛围,用幽默方式提高批评的效果。 ⑷。时间管理
①提倡为学生节省时间,每个学科应最大限度地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教学目标。
②提倡爱护学生身心健康,反对用过分耗费学生时间、精力去换取考试成绩。
③提倡最大限度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类指导,个别辅导,反对缺乏针对性地低效教学。
④提倡适当加大课堂教学密度,给学生充足的知识信息量,反对课堂中无效的教学行为。
⑤通过采取一定的策略增加学生专注学习时间。如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进行阶段性的督察,对指定的学习任务作出明确的指示,对学生的反应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反馈,适时安排课堂提问,适时环绕课堂走动,适时改变教学节奏等。
⑥积极尝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现行每节课时45分钟的体制下,对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大体可安排为,“学”和“教”控制在30分钟以内,而“当堂训练”宜不少于15分钟。其中“学”和“教”环节中完全由教师单向传授的时间宜限在15分钟以内,而其余15分钟以上时间用于教师迅速简明地揭示教学目标和学生独立自学、相互讨论、质疑发问、回答教师提问及师生交流等。 初步建立了课堂教学的“3个1/3”评价标准来引领我校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第1个1/3是一节课中,教师的累计讲授时间不超过1/3;第2个1/3是一节课中,学生的独立参与人数不少于1/3;第3个1/3是一节课中,学生的集体训练时间不少于1/3。例如,我们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是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的理念下,参照洋思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主要分为六个教学环节:一是揭示学习目标(2-3分钟);二是自学教材(5分钟左右);三是自我检测(5分钟左右);四是小组讨论(5分钟左右);五是全班交流(20分钟左右);六是当堂训练(7-8分钟)。 ⑸。指导学法
①让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进度,并参与评价,实现自我引导的学习。
②帮助学生掌握各种学习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实现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
③鼓励学生在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中相互帮助,鼓励学生之间进行面对面的互动。
④创设问题情境,并将现实世界的真实问题引入课堂,激发学生进行探究的心向。 ⑤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实践与经验,与学生共同探究新知,并指导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 ⑹。行为管理
①提倡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树立教师威信,让教师优秀的品格、才能、信念、价值感、行为举止,都被学生所认同、吸收、模仿,让学生敬重你,自然形成对教师的向心力。
②提倡建立科学合理的课堂规则,明确学生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对课堂不良行为有明确的约束,使课堂教学活而不乱。 ③提倡采取富含学科特点的方式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如课前演讲、课堂提问、分组讨论、演角色剧、问题抢答、探究活动、小组竞赛等,防止教师长时间只管对着黑板自己讲。
④提倡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保持眼神接触,细心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现问题行为采取积极的调控措施,如走近暗示、突然停讲、提问学生、幽默语言等,让教师教学智慧产生力量。
七、后阶段研究思路
在继续实施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以学习课堂教学改革先进经验为契机,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行为策略研究》课题研究作为学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重点做好两项工作:第一,基础工作。指加强课题研究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第二,重点工作。规范课题研究过程,提升我校课题研究水平,以点带面,力争在个别学科有大的突破,并以此向其他学科拓展。 1.基础工作
⑴。组织建设做到有层次,有网络,职责分明。
完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建立课题中心研究组,做到人员合理,职责清晰明确。 ⑵。制度建设
坚持课题研究日制度和参与课题自主汇报制度,制订和完善教科研课题评价奖励制度和课题管理制度。 2.重点工作 ⑴。实施措施。
①分层展开,分步推进。
“分层展开”指学校中心研究组、学科课题组分层次各施其责开展研究;“分步推进”指本阶段、后阶段课题研究成果逐步从重点突破学科向其他学科推广实施。 ②学习引领、文献指导。
自学为主、解读为辅。在前期经验成果不断总结推广的基础上,继续学习课改改革先进经验,聘请专家顾问定期来学校指导引领,保证课题研究顺利有效开展。 ③加强行动研究。
以课例为载体,同案异教、同题异构。以班级、学科为载体加强跟踪研究,进行前后测对比,以求通过量化分析,保证实验结果真实有效。 ⑵。成果形成。
成果一:多层次的课题研究资料,如参考学习文献,问卷调查材料,实验数据,活动记录,活动评价,活动图片,课例录象,工作台帐。 成果二:发表和获奖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教学课例的汇编; 成果三: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八、困惑与反思
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保障,对此,也得到了广大教师的广泛认可和接受。所以老师们自主科研的积极性也有了极大的提高,学校的课题研究和教科研活动不再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行政手段来实施的活动,事实上我们也通过这些形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现实的评价机制和短浅的竞争模式,使我们在研究过程中经常出现两难的境地,也有了许多的困惑之处。 1. 在教师定位上的问题。
长期以来,大部分教师一直认为自己只要教好书、会教书、能教书就可以了,很少有人把教师也作为一个研究者来看待,并以此来影响别人,引领学校的职责。另一方面,过去的教师培训在很大程度上也主要是对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和提高,很少涉及对教师的教科研能力的训练和提高,这就导致了很多教师一方面缺乏研究的意识,把教科研看成是教育专家的事、教研人员的事,另一方面也缺乏教科研的能力。
2.研究能力和方法上的问题。
一些教师不善于从实践中发掘提炼问题,不熟悉研究的基本策略和方法,不知道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升华和科学的总结,仍然停留在凭经验教书,按传统办事阶段,这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影响教科研行为、课题研究开展和深入发展的关键环节。一些教师缺乏科研素质的训练和提高,科研能力不强,失去了不少课题研究和经验总结的机会。 3.“研究共同体”的形成意识淡薄。
在课题研究中,学校每个小课题都是提高“教学成绩”课题的子课题,,研究者之间实际上构成的是一个研究共同体,彼此进行民主平等的合作、交流。这一共同体主要表现为教育专家与教师合作、与教师的合作、学校教师之间合作三种类型。从目前情况看,教师很少有机会与专业研究者之间就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共同探究,专业研究人员对学校教育实践的理论支持作用还远没有发挥出来;从教师共同体形成来看,由于过去教师习惯于个性化的工作方式,对教师之间的合作和共同体的形成意识淡薄,目前尚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约束制度,因而教师共同体的形成是松散而不稳固的,所以教师间研究成果的共享、借鉴很少。特别是当教学任务重、教学时间紧时,许多教师往往把课题研究看作了额外负担,当实验效果不明显时,许多教师往往对教科研的功能产生怀疑,以至出现畏难情绪,甚至半途而废。 4.子课题研究内容与总课题研究目标承接问题。
各子课题研究内容与总课题目标的承接不够顺畅自然、贴切达意,目标意识不强,内容针对性不够;有些子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有重复;有些子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的学科特色体现不够明显。 5.简化步骤,缩小研究范围。
建议研究者要从本学科出发,针对某一课例、某一教学阶段或者某一些学生发展时期等进行个案研究最终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方法和策略,积累丰富的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案例,及时与组内外教师交流,以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
“提高中学教学质量管理策略”的研究
中期报告
孟丽凤
中期报告3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的研究 》
课 题 中 期 研 究 报 告
高新区皇台小学
徐伟歌
一、问题的提出
1、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看。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对每个社会成员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可持续发展观念和战略,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有终身发展的愿望和终身发展的能力,具有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2、从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来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真正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一定是自主学习。因此,倡导自主学习成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首要任务。从教与学的关系来看。教学方式决定学习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此,研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3、从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来看。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的不断销蚀。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沿袭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了一种在外力强制下的被动行为、他控行为。学生常常在盲目、“无我”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和作业,很少能独当一面地从事完全自控的学习活动。这种缺乏能动性、自觉性的被动学习,完全丧失了促进主体成长和发展的长远价值与意义。从指导与自主的关系来看。传统教育过于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牵得比较多,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大力提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不敢多指导。因而,如何正确认识指导与自主的关系对推进素质教育显得十分重要。
4、从学校自身的环境和发展来看。我校学生生数多,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同时,学生家长外出打工者很多,学生在家无人管教,导致学生自觉性下降,无学习主动性和自我监控意识。为了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故提出本课题的研究。
二、研究目的从学的方面来看,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能自我操纵学习;从教的方面来看,强调学生是主体,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起主导作用即导趣(激发动机、引起兴趣)、导向(揭示目标、引导方向)、导疑(激起疑问、引发思维)、 导法(指导学法、授以技能)、导馈(引导反馈、及时矫正)等,从而使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最优组合,综合发挥各项教育因素的作用,全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促使全体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个性健康发展,使每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的目标。
通过参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的研究,可以实现:
1、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进一步推进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
2、构建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自主学习策略。
3、初步探明培养我校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初步建立自主学习能力的测试方法和评价方法,从而正确地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对自主学习有关理论及相关研究进行系统的学习,对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特征、条件、培养的目标评价等进行初步的界定。
2、调查研究法:对我校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和教学模式进行系统调查、分析,明确课题研究的起点,为客观地评价研究成果提供事实依据。(调查问卷)
3、实验研究法:对初步确定的研究内容进行预案实验的方法,检验其效度。
4、个案研究:调查研究与比较研究相结合;个案研究与综合研究相结合;定期反思与跟踪调查相结合。
四、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学习相关理论,调查学生自主学习状况,写出调查报告和数据分析表。2011年6月孙海英同志进行调查分析,写出了《小学生自主学习现状》的调查报告。调查具体情况如下:本次调查方法为问卷调查法,以笔答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本次问卷涉及学习责任感和兴趣、教学方式、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家长对学生学习的重视程度等方面。包括学生对自主学习意义的认知、感兴趣程度、学习教学方式认识、对老师和家长指导自己自学的方式认识及自学表现评价等。从中发现:该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意识,渴望得到自主、开放的学习,不想受老师、家长等外在教育手段的限制,但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自主学习的方法和经验,依赖性强。教师和家长的教育思想陈旧,跳不出传统教学的束缚,教学工做创新少,忽视了对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培养。。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前期(-),确定了中心校六年级两个实验班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兴趣,形成自主学习心理定势。
针对在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实验老师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生活自强意识,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学习者每次考试自己制定学习目标,每单元自己制定学习进度,每周进行学习自我评价;
2.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和掌握;
3.所有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都必须积极投入,举手率100%,哪怕说错了也得发言,使之从学习中获得情感体验;
4.学习者能及时预习,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通过半年的训练,实验班大多数学生都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意识,形成了自主学习心理定势。
第三阶段:实验阶段中期(— ),构建小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此阶段,成立了以孙海英老师为核心的课改实验小组,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验,并对实验情况每周进行反思,定期小结。在实验过程中,各实验教师都形成了自己的课改实验个案集(反思、心得、阶段性研究小结、阶段性成果)。
第四阶段:中期验收阶段(),写出阶段性报告,请市教育学会进行中期评估验收。
根据市教育学会的指导和要求,收集有关的材料和数据,进行小结并进行反思,对本课题进行系统梳理总结,写出阶段性报告,请市教育学会进行中期评估验收,为下一步深入研究和成果推广及结题奠定基础。
第五阶段:课题研究成果总结及申报阶段(),此阶段主要完成本课题的成果收集、整理、分类、成册及成果申报工作。
五、研究管理
本课题在市教育学会的指导下,通过抓好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学习,专家指导,教学实验、教师研讨、学生调查、自主评价、成果汇报、及时总结和激励机制等环节,保证了课题研究的系统化、正常化和科学化。
1、制定总方案:2011年4月课题组制定了课题实施总方案及子课题研究计划。为本课题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理论学习:课题组骨干成员多次通过学习和交流,对课题研究中常常存在的一些错误倾向进行了辨析,使得我们对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有了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和了解,为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专家引领:为了将课题实验推向深入,克服教师在课题实验中起点低、理论水平低的不足,先后聘请县教研室教研员裔小涛同志开设了专题讲座。更新了教师的理念,拓宽了教师的视野,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
4、教学实验:研究过程中共上赛教课20多节,涉及语文、数学、英语、地方、美术、体育等学科,为实验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5、教师研讨:学校围绕“自主学习指导策略”及“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为主题,召开了多次专题研讨活动。主要探讨了在自主课堂里教师如何导、学生如何学。
6、学生调查:先后多次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策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
7、学生沙龙:2012年3月,孙海英同志在所教班级举办了以“我是怎样自主学习的”为主题的学生沙龙。同学们就课余时间安排、怎样预习、怎样复习等主题写出了自己的学习心得,并派代表全班交流。沙龙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8、及时总结:研究过程中要求研究人员每学期都必须写一份阶段性研究总结。
六、研究内容
(一)课题研究内容
该课题的研究以学科课堂教学为主,积极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指导的策略,建构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特征的高效型教学课堂达标教学模式。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学习兴趣的研究:使学生了解学习方法和学习价值,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学习兴趣。这种习惯和兴趣应体现在预习、上课、复习、作业等各环节中。
2、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研究:突破传统的双基目标,从培养创新意识的角度,围绕实现教学三点目标“知识点、能力点、创新点”,构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研究。
3、课堂教学环节研究:传统的课堂教学环节为“复习导入——教师新授——巩固练习——课堂小结”,这是单一的传授知识过程。为突出学生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我们采用了“构建情境,自主尝试----自主发现,探究学习----构建活动,自我展示----自主反思,活动延伸”的模式。
4、课堂教学情感研究:营造平等、民主、开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5、课后创造性学习研究:研究创造性教学的特点和规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使学生形成善于质疑,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七.课题研究成效
1、学生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得到了增强和提高。通过“课堂教学实验”、“调查访谈”、“自主评价”、“学生沙龙”等研究活动,学生的自主意识、自我监控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增强和提高。
2、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得到提高。
(1)获奖的论文:徐伟歌老师《小学低年级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获区一等奖;赵瑞娜老师《小学低年级学生自主说话写话的训练》获区一等奖;朱彩红老师《拓宽识字渠道,引导学生自主识字》获校一等奖;孙阿凤老师《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自主学习的具体改进措施》获校一等奖。
(2)公开课展示:牛伟丽老师执教的《那只松鼠》在平顶山市首届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大赛及示范课展示中评为示范课;孙阿凤老师执教的《小雨点》在平顶山市首届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大赛及示范课展示中评为观摩课;徐伟歌老师执教的《小雨点》在高新区“我的模式我的课”观摩活动中展示;朱彩红老师执教的《顽皮的阳光》获校优质课。
八、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具体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调查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大多集中在上冈小学,没有走出去在更大范围内做调查研究,代表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2、受传统的教育评价的影响,教师对课题研究缺少足够的热情,研究工作还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
3、教师对课题研究缺乏经验,不能恰当整合课题与教学,担心搞课题研究会影响教学效率,故不愿意去实验。
4、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时空较少,不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5、学生的学习方式比较陈旧,满足于死记硬背和机械模仿,上课不善于积极思维,不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影响了自主学习的效率。
九、下阶段研究计划及确保最终成果的主要措施
课题研究中,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实验过程中也存在着许许多多不足的地方,因此,提出如下努力方向:
1、加强培训,促进教师的发展。
鼓励教师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种培训,不断完善自己,并将创造更有利的条件,让教师外出学习、参观、研讨,开阔眼界,学习先进,改革教学,将多邀请教育行家来校讲座、听课、教研,使全体老师都能受益,使课题实验更有利地开展。
2、 针对实验中的问题,及时调整实验方案。
实验中难免会出现些没有预测到的问题,我们将及时发现、探讨实验中的问题,及时调整实验方案,使课题实验扎扎实实地进行下去。
3、做好跟踪研究。
加强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研究,进行有效性的探索,对前期的研究对象进行跟踪调查,形成科学的、系统的研究成果。修订和建构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和评估体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指导和评价体系研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