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观课报告【通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062958

【导言】此例“观课报告【通用4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作文讲解观课报告范文【第一篇】

12日上午的开幕式由南京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谷力主任主持。南京市教育局陈舒泛副调研员,市教育局高师处孟宇副处长,南京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谷力主任、黄银美副主任,广西师范大学报刊传媒集团梁艺总编辑,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耿涓涓教授等出席了论坛开幕式。首先,谷力主任对开展本次活动的目的、意义以及流程等做了介绍。接着,南京市教育局陈舒泛副调研员做了重要讲话,他对本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本次活动安排的内容非常丰富、实在,既有六位专家的专题讲座,又有四所学校四门学科的教学团队展示,理念与实践结合,这是奉献给南京教师的一场“教育盛宴”。另外,全国正式刊物《教育观察》杂志和《南京教师》深度合作,帮助南京的中小学教师发表教学科研论文。他希望老师们能有效利用课堂观察这一有力的方法和手段更好地关注我们的课堂,把关注的焦点由教师的教转变到学生的学,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改进教师的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2日上午,《教育观察》杂志特约专家、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耿涓涓教授作了题为《课堂观察:问题与方法》的学术报告。她从“作为一种研究方法的课堂观察”“课堂观察的两种取径:量化与质化”“课堂观察的技术”这三个方面展开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她认为,课堂观察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仅仅是一种工具,为了解决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教育是关于生命成长的智慧,教师应当更关注学生基于自然禀赋的专业能力,用内在的观点去看待儿童期;课堂观察也分为量化研究中的观察与质化研究中的观察,两者有些区别。谷力主任随后与耿涓涓教授就教学的精细化、中西课堂教学的差异等技术化问题进行了交流,并总结、点评了这场讲座。

12日下午由五位专家作微型报告,他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对课堂观察进行了详细阐述。

严华银教授讲座的题目是《我拿“什么”去观察课堂》。他从“对观课、评课(议课)的认识:敬畏课堂”“教师成长发展的机制和要素:设计教学、上课、外学(包括议课)与内化等”“教师观课的基本前提”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他认为课堂观察必须具备以下要点:基本的课堂标准,科学的课堂理念,带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着力于自身课堂的改善。课堂观察最终改善的是所有参与者的教学行为,提升的是大家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

喻平教授讲座的题目是《课堂观察的六个维度》。他从“观察教学观念的渗透”“观察教学目标的设置”“观察教学内容的组织”“观察课程资源的开发”“观察教学开展的过程”等方面进行了报告。同时,喻平教授对严华银教授在前面抛下的三维目标的问题进行了回应,并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李如密教授讲座的题目是《关于课堂观察的几点认识》。他从“课堂是教学研究的‘田野’”“课堂观察作为教学研究方法”“课堂观察的两种基本类型”“课堂观察量表的常用形式”“课堂观察的三种意识”“课堂观察的基本功能”“现象―问题―观察―分析―对策”“课堂观察的局限”八个方面展开论述。这其中既涉及了课堂观察的一些元问题,也包括课堂观察的一些细节性原理,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很好的精神食粮。

谭顶良教授讲座的题目是《从心理学角度看课堂教学观察》。他从 “观察谁?教师教学还是学生学习?”“观察什么”“怎么观察”“对观察结果的理性思考”等几个方面入手,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一些独特的看法,让在座的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程序问题以及观察的结果引起反思,真正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谭教授指出,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课堂教学观察的事实和真相并不是统一的,所以在观察中需要予以注意。

董洪亮教授讲座的题目是《课堂研究:事实与意义维度》。他认为,“事实”回答是什么,“意义”回答为什么;“事实”只能采用“解构”的方式,而“意义”能使零散变为整体;没有呈现,就没有“意义”;对课堂的研究应该采取科学的方式;融合在“事实”中的“意义”,不光是个体的,也包括地方性的文化。最后,董教授做出一个提议:以“第三者”的身份进入课堂进行观察。

在五位专家的讲座后,谷力主任都做了精彩的点评,并与他们进行了交流,到场的教师也踊跃提问,将自己心中对课堂观察的疑惑与大家分享,并从专家那里寻求新的解释。

13日,会议以教师上课、观察团队汇报观察结果、专家点评的方式进行,将课堂教学观察引入实践层面,让与会教师更明了、直观地了解课堂观察。

上午,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刘正松老师首先执教了一堂小学六年级数学课《认识百分数》。刘老师从投篮比赛导入,与学生一起讨论了百分数、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的应用、百分比、百分率等问题。课后,新城小学的课堂观察团队五人对本节课的观察进行了汇报,他们使用了观察量表,并讲解了观察量表设置的依据。最后,南京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金春平老师对刘正松老师的课堂以及观察团队的表现进行了点评。他重点讲解了量表的由来、具体划分依据以及事实与意义的再认识等问题。

第二场由力学小学吉冬清老师执教一节小学二年级的美术课《自然现象》。她从天气预报导入,与学生分享自然现象,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自己感兴趣的自然现象。随后,力学小学的课堂观察团队对这节课的观察结果进行汇报,包括吉老师的课前准备,男女生性别差异带来的个性化差异(女生主要选择了彩虹、雪景等美好的自然现象进行绘画,而男生则更多选择了火山、海啸等灾难性、刺激性的自然现象进行绘画)。观察团队也给吉老师提出了一些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如多进行因材施教,多结合2011版新课程标准等。最后,江苏省教科院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张晓东博士从观察的视角、目的,如何处理整体与局部等方面进行了点评,并提出自己的主张:复杂思考,简单操作。

下午第一场由中央路小学祝艳老师执教二年级语文课《美丽的丹顶鹤》。她让学生从“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品一品”“夸一夸”等方面入手,充分利用多媒体,将音乐、画面、视频等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充分了解丹顶鹤,达到了课程教学目标。随后,中央路小学的课堂观察团队就观察结果进行了汇报,他们主要就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语言表达、课堂表达等问题进行了汇报。最后,北京东路小学特级教师林春曹进行了点评,他认为,教学研究也可以如此美丽,把教学往前推进一步即是教学研究,教师可以进行“小观察、大研究”,以小见大。同时,林老师也对本堂课的语言表达以及文本进行了点评。

下午第二场由赤壁路小学吴冰燕老师执教“The Horse and The Dog”,她借助多媒体设备,与学生一起阅读本课,并让学生进行了分角色扮演,整节课生动活泼、气氛热烈。随后,赤壁路小学课堂观察团队进行了点评,他们从选择观察的视角、为什么选择这样的视角、观察结果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因为吴老师是入职刚两年的年轻教师,所以观察团队从教师提问、教师反馈、学生课堂参与三方面进行汇报,并找出了吴老师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最后,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张伊娜教授对这节课以及观察团队进行了点评。她认为观察团队选择的观察点对年轻教师的发展很适用,有助于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同时,张教授也从英语学科专业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议,如有些观察点还可以再细致一些,将英语学科的特点再紧密结合等。

作文讲解观课报告范文【第二篇】

一、小先生课

中学历史教材中的课文内容主要有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一般情况下,政治、经济内容是以老师讲授为主;文化内容是以学生自学为主。那么能不能赋予学生以“先生”的职能,让学生走上讲台呢?笔者认为可以尝试“小先生课”。例如,根据人教版初一新教材与文化相关的6课内容,安排历史知识较丰富的6名同学来主讲。给他们提供资料,辅导其备课,安排其试课,直至上课。“小先生”们经历了由紧张到不紧张、由不自信到自信、由不适应到适应、由不自如到自如的过程后,成效可观,受益匪浅。该课对学生触动很大,促使他们深入钻研教材,学会分析教材,认识历史训练的重要性,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读书报告课

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历史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因此,提高学生整体阅读水平是当务之急。“读书报告课”就是在学生自读、自研“课外阅读教材”或课外书的基础上,写出读书笔记后再做报告的。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主题思想、德育收获、内容精华、阅读析疑、论史角度、作者风格、写作体裁等方面内容。学生可写历史评论,也可写心得体会,抒发己见。这样做能锻炼学生分析、评价历史文献的能力,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从而解决学生不会阅读的通病。

例如,在评价秦始皇功过时,可把学生分成三组:第一组主讲“功绩”,拟题是《秦始皇与大统一》、《个人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第二组主讲“过失”,拟题是《秦始皇与秦的速亡》,《个人对历史发展的不利影响》。第三组主讲“评价”,拟题是《真实的秦始皇》、《如何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六个报告从评价历史人物的三要素入手,化解了学习的重难点,可谓事半功倍。通过做报告的形式,课堂“活了”,学生“乐了”。

三、答疑解难课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数事实证明:“问”的素质恰恰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切入口。学生有疑则需要教师来解惑。为了彻底解决问题,可成立一个“问题反馈小组”,负责搜集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并适时开设“答疑解难课”,学生可写纸条也可课上当面质疑,在老师解答之前,不妨先让其他学生发表见解,老师再作适当补充。如出现争议,可上辩论课,目的是明辨是非、澄清问题。该课型教师一定要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答案,切忌模棱两可,令学生无所适从。

四、写作演讲课

在历史课的教学模式改革中,要保证把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探究学习,使学生能主动地学习历史,改变目前还普遍存在的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状况。“写作演讲课”是一种化被动为主动的尝试。请历史小论文写得好的同学演讲自己的作品,并要讲出如何提出、分析、解决问题,并注意“论从史出”的原则。这种现身说法有仿效价值和指导作用,比教师空洞的理论说教更富感染力、说服力。此外,也可尝试让暂时写得不好的同学演讲,师生共同为之诊断病因,对症下药,这会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大有益处。

五、学法交流课

作文讲解观课报告范文【第三篇】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现状;反思

基金项目:乐山师范学院科研项目(S1005)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1年10月31日

《西方经济学》课程是教育部所要求的高校经济管理类必修核心专业课,其目的是致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但是目前大多数高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还停留在“老师上课讲-学生考前背考后忘”的传统教学模式之上,这种教学模式无法应对市场需求,更无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而,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

一、《西方经济学》教学现状

(一)教师教学现状

首先,教师难以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状况的《西方经济学》教材。在一部分高校《西方经济学》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学生此时刚刚接触或没有系统学习《高等数学》,而《西方经济学》上部分便涉及边际效用、边际产量、边际成本等众多的边际概念,学生如果没有微积分的扎实基础无法深刻领会边际分析的内涵;另一方面国内教材编写的特点是采用演绎法,即先给出明确的概念,然后层层阐述概念的内涵,最后再举例,其优点是逻辑层次清楚,适合于记忆和应试,但是过于枯燥和单一,不利于发散思维。学生在课堂前半部分老师详尽的概念阐述之中已失去主动学习思考的兴趣。而经济学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离开了生活实际经济学就必然成了无本之木。因而,教师要选择难易适度、内容丰富且注重案例研究的教材并非易事。

其次,部分教师对案例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实施缺少清楚的认识。我们不能简单把案例教学理解为举例教学。案例教学本质是互动式教学,而举例教学却可以不依赖于学生的积极配合而单独由教师讲解来实施。案例分析没有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对于现实生活问题,我们可以存在多种视角,多种解决方案,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经济分析的能力和兴趣;而举例教学仅仅是用一些实际例子对某一理论作相关阐释,其目的在于更好地理解该理论。案例教学综合性较强,对某个案例的合理分析不只是涉及到课程中某一章节的知识点,而是可能需要对几个章节的知识进行综合应用。同时,案例教学需要较多的背景知识介绍,我们不能把一些外文教材中的经济案例直接照搬到课堂,因为有些背景为我们国内学生所不了解。

再次,我们的教学形式和手段有单一化的倾向,不利于学生较好地掌握经济分析工具。大多数普通高校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课堂教学的单一形式,而《西方经济学》较强的应用性使得单一的课堂教学有所欠缺;另一方面,在《西方经济学》教学手段上部分高校以多媒体教学为“时尚”。我们知道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是信息量大、使用便捷快速、易于拷贝和观摩,但并非所有层次的学生都适合以多媒体为主要手段的教学,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庞大的信息量使得学生无法把握重点,同时也不易吃透难点。因而,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合理选择教学形式和手段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二)学生学习现状

首先,学生在学习《西方经济学》之初就存在很多对该课程的误解。有些学生抱着很强的功利心来看待《西方经济学》的学习,以为微观经济学可以帮我们快速致富,宏观经济学可以帮我们去政府部门运作经济政策。但是微观经济学远非致富之学,宏观经济学的课程学习也不能马上带给我们实在的经济效益。《西方经济学》只是一种分析方法,一种看事物和现象的独特视角,其所擅长的经济解释更是人所诟病的“事后诸葛”。还有一些学生在学习《西方经济学》之前就把经济学混同于会计学,但是我们知道会计学是一门实实在在的技术,有标准的技术规范和操作流程,而经济学却并非一门技术,其经济理论众多,流派庞杂,对于有些争议各流派无从统一(特别是在宏观经济学部分),如果我们以会计学的思维方式来理解经济学,必然感觉思维混乱,课程学习难以进行。

其次,很多学生对《西方经济学》的学习兴趣从有到无。一些抱着极强功利心学习的学生在看到经济学并没有实实在在的收益时就会失望而归,同样,那些以会计学思维方式对待经济分析的学生在看到众多有争议的理论时就视经济学课程的学习为畏途。普通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一般为文理兼收,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而《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离不开经济数学和图表分析,特别是经济学中的边际分析对微积分的掌握要求较高,这对于那些数学基础差的学生打击较大。

再次,学生缺少与老师互动的平台。学生在《西方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新问题和新想法,但是却无法及时得到教师的指导,如果仅仅依靠课后10分钟来和老师讨论,显然不仅时间仓促而且也让老师疲于应对,无法休息。在国内大多数普通高校,学生不可能在课堂上随时打断老师来提问,这种提问方式不仅会让老师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而且也会对教学秩序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不在课堂之外开辟新的交流平台,学生会因为积累的问题太多而影响其学习兴趣,而且那些曾经出现在脑际的新想法也会遗忘。因而,师生互动平台的建设必不可少。

(三)课程考核现状。在国内大部分普通高校《西方经济学》课程考核方式比较单一,如同其他专业必修课经济学的考核也是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这种考核模式必然使得学生更多地注重考试前的背笔记,而忽视平时经济分析的应用。这样,即使老师在教学中引入了案例教学法、经济心理实验法和经济模拟教学法,那些仅追求考试分数的学生仍然会对新教学法缺少兴趣,并且课程考核如果不紧密结合新教学法也会造成对积极参与的同学不公平。因而,新教学法必须与新考核方式紧密结合才能发挥应有的功效。

二、《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探讨

根据上文对《西方经济学》教学现状分析,我们对该课程的教改提出如下建议:

(一)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大胆精选教学内容。如,在一些高校微观经济学的课时设置从48课时到64课时不等,我们必须根据课时多少来调整所教内容。当课时设置较少且学生基础较差时,我们可以略过或者少讲某些章节,比如在微观经济学中可以不讲生产要素的供求和蛛网模型等章节。对于数学基础弱的学生,我们可以选取较为简单的模型讲解,如只讲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规模报酬不变的情形。

(二)案例教学法。我们在引入案例教学法时,应多结合中国经济生活,从经济运作实践之中收集典型贴切的案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不得不使用国外的案例时,则应尽可能保证案例新颖独特,且需要对相关背景知识进行介绍。在实施案例教学法时,教师应密切与学生保持互动,且始终处于指导者身份的位置。当学生分组讨论时,课堂气氛既要热烈活泼,又要始终处在老师的控制之下,既要发散学生思维,又不能让学生跑题,做到收放适度。同时,我们也可以邀请一些科研单位研究人员来讲解涉及其研究课题的经济学案例,从而更好地保证案例教学的深度与广度。

(三)经济心理实验教学法。我们在讲授某些经济学原理时可以让学生参与经济心理实验,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些原理的理解,如拍卖定价模拟和经济博弈实验等。在实验之前教师需明确告诉学生实验规则,在实验结束时应及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课后写经济心理实验分析报告或心得体会,以深化实验教学法的效果。

(四)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多样化。我们应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合理选择教学手段和形式。当学生反应快、学习能力强时,可以较多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增加学生的信息量,当学生基础薄弱时,则应更多地使用传统的板书教学以突出重点,强化难点。除了教学手段多样化之外,在教学形式上也须灵活多样。由于经济学有较强的现实性,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可在条件允许范围内多带学生走出去,亲自做调研,从而更好地理解经济运作与实践。老师可先在课堂上让学生明确调研内容和目的,然后带学生走出课堂,结合现场进行讲解,指导其做好记录以备返校作调研分析报告。这种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五)师生互动平台。我们应注重课堂之外的师生互动平台建设。良性循环的互动平台不仅可以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激发其学习热情,而且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及时调整教学。这种互动平台可以借助于互联网,如QQ群、电子邮箱等,也可以直接建立学习兴趣小组。

(六)新的考核方法。我们引入了新教学法就必须引入新考核法与之相对应,否则考分至上主义者必然对新教学法缺少兴趣,同时也会带来新的不公平。对于学生的案例分析报告、调研报告和经济心理实验分析报告,我们应认真考评以备期末结合考试成绩作综合成绩评定。分析报告的考评可采用如下准则:第一,是否紧密结合相关理论进行经济分析;第二,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对于同时符合这两条准则的分析报告可以评为“优秀”;对于只符合第一条准则的报告则评为“良好”;只符合第二条准则的报告则评为“及格”;对于两条准则都不符合的报告则评为“不及格”。在期末综合成绩评定时,卷面分所占比例可以设定为70%或者60%,平时成绩所占比例为30%或者40%(平时成绩一部分来源于分析报告的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分别对应于百分制的85分、75分、65分和55分)。当然,平时成绩也可以部分来源于其他方面,如考勤和课堂讨论的参与等。

三、结语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理论和实例主要来源于西方的市场经济实践总结,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应更多地结合中国市场经济实践和学生实际水平,尝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以最终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主要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牛国良。微观经济学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魏静。谈案例教学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运用[J].昆明大学学报,

[4]郑凌燕。案例教学法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初探――以西方经济学教学为例[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教师观课报告【第四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教学研究 研究方法

从思想品德教师专业成长角度说,教师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教学研究。针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思想品德教师可进行具有专业特色的教育教学研究。从研究过程的基本要素看,思想品德教师的教学研究活动可分为五个步骤: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研究问题的确定心理学、法学及国情国策文献的阅读和摘录明确思想品德研究论文的方法研究材料的收集和信息处理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研究结论的得出。

一、思想品德课研究问题的确定

1.初中思想品德课研究更注重选题的实践价值和发展价值,对问题的理论价值基本不作要求,这是符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实际要求的。思想品德课教研课题的实践价值,指研究成果在解决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中的实际意义,如:思想品德课教学幽默的美感机制研究;思想品德课多学科渗透教学模式的建构;探究题与实践题引入中考试卷的作用研究;情境教学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实际作用研究等。其发展价值是指研究题目的选择对思想品德教师的研究能力、思想品德教学效果和水平提高的作用,如新课程标准对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的影响;思想品德课课程资源开发方式的探究与实践研究;初中文科综合考试与研究性学习的相关性研究等。

2.研究问题的确定应遵循科学的思维过程。思想品德课教研课题的选定,是在思想品德课本和教辅材料、书籍、文献了解认识的过程中或在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实践中受到启发,逐渐认识的。这一思维过程如图所示:思想品德课教学研究题目的初步设想思想品德课教科书和教学研究材料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分析和判断使思想品德课教研题目更加具体明确科学。

3.思想品德课教育研究课题的来源。研究始于问题,思想品德课研究也不外于此。初中思想品德课研究的内容存在三个方面:学生的心理品质状况和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学生对国情国策的认知和责任感;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方法及效果的研究。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课题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进行选择:(1)从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出发提出课题: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初中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研究,初中学生法制观念调查研究,初中学生对国情国策的认知状况研究。(2)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要求出发提出课题:初中学生如何适应文综开卷考试应试误区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课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特征研究,初中学生如何写好思想品德论文研究等。

二、明确思想品德课题分析角度和方法

1.研究课题的进一步分析说明。当思想品德教师选定了一个比较有价值的课题,并不意味着这个问题有了恰当的陈述方式,思想品德研究问题一般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成为理想的题目。例如:“论深化思想品德课改革,全面推进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这样的课题陈述是不能令人满意的。这个课题的陈述太宽泛,给人的信息容量太小。就这个研究课题说,它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改革对学生评价标准的影响,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方式的转变,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改革教学内容的深化对学生的要求。一个比较好的思想品德课研究课题陈述,可以使思想品德教师和阅读者更清楚研究方向和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课题陈述应着重指出中心议题和课题的前后背景。如:“单亲家庭子女自我保护能力调查”这一课题陈述,可以使人们基本上了解思想品德教师的意图和技术路线,明确了两个变量:家庭结构、自我保护能力;一个假设:家庭结构与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存在某种相关。这样“小题大做”有助于确定思想政治研究的对象、性质及方法。

2.确定研究类型和方法思想品德研究课题确定后,必须明确此研究属于何种类型的研究,是定量研究还是定性研究,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如果主要是定量研究,必须明确是用实验研究还是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如果主要是定性研究,还要进一步明确采用比较研究、历史研究或人种学研究的方法。例如:“把握中考探究与实践题特点,提高复习针对性研究”属于定性研究,又是应用研究,我们一般采用比较研究和人种学研究的方 法。“我国人大制度和人大监督权研究”属于定性理论研究,采用比较研究和历史研究方法。“构建‘和谐河北’、不断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研究,是定性理论研究。

三、思想品德课教育研究数据的处理

思想品德课研究数据有多种形式,如定性的、比较的、顺序的,研究者通常会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思想品德课教育研究统计方法主要有图表法、特征量计算法、大量观察与个案研究相结合法、统计分组法以及统计实验法等。(1)图表法。是借助几何图形或表格来表现以整理好的由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所获得的统计资料的一种方法。(2)特征量计算法。思想品德课教育统计学所研究的大量现象总是通过数量综合把它的一般特征和典型特征表现出来的,如校园学生诚信状况研究。(3)大量观察与个案研究相结合。如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是根据“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一般通过个别表现出来”的原理确定的。(4)统计分组法。如中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研究。

四、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研究结论的得出

思想品德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最主要的形式是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思想品德课教育研究论文一般格式:1.题目名称;2.内容摘要;3.关键词;4.引言;5.正文;6.结论;7.注释与参考文献。思想品德课研究报告形式:教育调查报告和实验研究报告。教育调查报告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描述现状,并根据现状提出改进问题的对策,也称咨询报告。实验报告的核心是实验,通过实验设计和用实验的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观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理论分析。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1062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