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有效教学策略的总结汇聚【精彩10篇】

网友发表时间 1683310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有效教学策略的总结汇聚【精彩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有效教学策略的总结【第一篇】

所谓有效教学,顾名思义就是经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工作以后,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实际的发展。实现有效教学对于学校教学效益的提高具有直接的影响,而教学效益又是学校生存的基础。

一、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虽然在课时的设置上各个学科有主副之分,但就学科作用而言却没有什么主副之分。无论什么学科既然被作为一门课程来设置,就说明它对于学生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现如今社会所亟需的人才是具有综合素质的全面型人才。因此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讲求均衡教学,尽量不让学生偏科,尤其是小学阶段学生正处在一个打基础的阶段,任何一门课程对学生来说都非常重要,绝对不能厚此薄彼,在小学阶段就严格区分主副科,学生就会对于主科倾尽全力地认真学习,而对于副科却没有足够的重视。教师要想实现科学学科的有效教学,首先,就要纠正学生的这些错误的观点,让学生认识到科学这门学科对于现在的学习和将来的发展的重要性。只有学生真正地意识到了这一点才有可能激发起学习这门课程的热情。

二、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做任何事情事先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教学工作更是如此。教师要想实现有效教学,首先就要在课前多下功夫,把准备工作做得既细致又充分。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教学素材进行准备。教学素材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核心部分,教师在上课之前一定要准备充分的教学素材,认真筛选教学材料,找出最适合学生的部分作为教学内容,只有这样在上课的时候才能“有米可炊”。二是充分地了解学生。学生是教学工作的对象,“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教师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要深入地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征、思维习惯、接受能力、学习态度等,只有充分地了解了教学对象,才能针对教学对象的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工作。

三、转变师生角色

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缺一不可的重要因素。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也会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相较于学生而言,教师无论是在知识上还是经验上都占有一定的优势,因此,按照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师理应是教学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而学生只能是被领导者和被动接受者。事实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确应该处于主导地位,但是如果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就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虽然学生在知识和经验上相对于教师处于弱势,但是并不代表他们就不具备主观能动性。事实上,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小学生虽然在年龄上相对偏小,但是正是由于年龄小、经验不足,他们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也最小,这些优势是很多成人所无法比拟的。小学生的想象往往是天马行空的,而很多有创造力的想法正是在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中诞生的。因此,教师一定要留给学生适当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发挥,这样在教学过程中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四、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学科,在科学研究中各种科学实验就成为了不可避免的重要环节。因此,除了知识的讲解,教师还要重视科学实验。为了在实验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时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1.做好充分的实验准备。实验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实验仪器的准备和实验操作的准备。教师在上实验课之前要根据教学内容选取适当的实验仪器,以便于学生的操作和观察。同时教师还需要对具体的实验操作进行事先的设计并充分考虑到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便做到有备无患。

2.充分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身的示范作用,同时又不能让学生陷入模仿性的实验。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一些探究性的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把主导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挥,只有这样的实验才能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综合素质得以提升。

3. 注意在小组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在实验教学中分组实验是其中

一种重要的形式,在分组实验中教师要明确实验目标、实验步骤与实验职责,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无论学生将来从事什么工作、什么行业团结协作的能力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素质因此,团结协作的能力会让学生受用终身。

《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策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有效教学策略的总结【第二篇】

摘要:有效教学是一种教育理念,它的价值取向是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愿望,它期望教学有成效;有效教学也是指引教师教学,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标志,它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有效的教学策略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采取积极的认知干预以及进行合理的管理、监控、维持与激励,以保持被激发起来的积极性.实施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拥有有效地教学理念,掌握有效地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之中,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关注。有效教学的提出也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教学是艺术,这是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它倡导教学是一种教师个性化的、没有“公共的方法”的行为,一种“凭良心行事”的、“约定俗成”的行为,主张影响教学过程的因素是复杂的,教学结果是丰富的,难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但是,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才明确地提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

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充分张扬学生的个体。

教学策略是为了完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交接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主要包括教学过程设计的有效教学策略、课堂设问的有效教学策略、教师激励的有效教学策略、教学反思的有效教学策略、运用多媒体及板书辅助教学的有效策略等。

何种形式检验目标达成情况,应该是有效设计的必备环节。我们所提倡的师生互动,有效互动,就给有效设计提供了一个参照。

课堂提问既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又是一门教学艺术,作为教师,要以认真的态度对待自己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提问,精心设计,锐意创新,使课堂提问真正能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以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1.课堂提问要新颖。

所谓“新颖”,就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新意,能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选的材料的兴趣。”(布鲁纳语)兴趣是人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稳定的兴趣能使认识过程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能使观察更加敏锐,记忆得到加强,想象力更加丰富,使智力活动的效能大大提高。

2.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

提问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引发思维的出发点,因此课上的提问应是经过认真推敲,能激发学生兴趣,能激活学生思维的,启发性的问题能引起学生主动探索,能诱发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

3.课堂提问要有包容性。

我们要由“小步提问”变成“大步提问”,一节课要有1~2个大问题以引起学生大块地活动。要给学生留下大块的思考空间,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4.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师生进行教与学活动的主渠道,任课教师是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主体。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最注重以人教人。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掌握提问时机,善于利用或创设一个最佳时间,提出问题,使问题在解决的同时,唤起学生内心的思维向往,积极思维,从而使思维得以发展。创设一定的情境,对一个人的思维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在不同的情境中,人的大脑就会出现不同的反映。因此,教师要多给学生创设有利于产生“头脑风暴”的情境。

在有效激励的所有行为中,最重要的是教师是否具有激励性人格,比如热情、期望和可信任感。

1.热情。

情隐含在教师的语言、语调和教师的身体语言中。

2.期望。

学生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值。学生会将教师的期望内化为对自己的期望,进而影响自我评价和努力程度。教师需要为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成功,有成功的体验。要使教师期望促进学生成功,除了语言,更需要用教学行为来表达对学生的高期望。

3.可信任感。

可信任感有助于创造一种轻松地、安全的心理环境,使学生相信教师能够帮助他们获得成功。教师通过坦率、诚实的师生交往建立可信任感。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可信任感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教师的学识;二是教师的人格。人格教育是教育的根本理想。

四、运用多媒体及板书辅助教学的有效策略。

多媒体环境可以有效促进记忆,培养记忆能力。多媒体集图、文、声、像多重刺激于一体,是学生大脑的视觉、听觉等中枢都处于兴奋状态,相关知识在大脑中就留下深刻印象。多媒体符合人类的记忆过程,多媒体展示知识空间的联系,将知识系统化,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比较、加工、归纳,形成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恰当地选用多媒体,使多媒体成为启迪学生认知、思维的工具,而不是教学内容的展示工具。板书要精心设计,设计的理念要对学生有用,文字要经得起推敲,分配好主副板书的位置。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后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教师获得发展的重要历程。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作为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做一个经常反思的实践者,让反思成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推助器。

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拟定改进教学设计的措施。

总之,提高教学有效性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用好教材资源、能否设计好适合目标、能否善用丰富有效地情境化教学策略和讲练策略,能否促进教与学的和谐,能否坚持教学反思,其最终目标是以提高教师教学有效性为基础,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效益和效果的目的,最终让学生和教师共同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有效教学策略的总结【第三篇】

有效教学是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追求的目标,所谓“有效教学”就是指: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有效教学理念的核心就是教学中的效益问题。一节课的教学有没有效益,就是看学生有无进步或是否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达成有效教学,下面就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中选取素材,创设新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其产生强烈的探究意识,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状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新教材的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

1.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实践提示我们,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充满诱惑或新奇的问题情境。精心创设与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环境来感受数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逐步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潜能。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创设问题情景模式,有效激发学习潜能,是促成数学课堂教学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转化的必要前提。例如,在“圆的认识”第二节课中,为了掌握“同圆或等圆的半径长度都相等”的知识点,我们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用课件出示一组各种车辆的画面,并提出问题:为什么自行车、三轮车、汽车、火车等车辆的轮子都是圆形的?而不做成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形呢?设计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很快把学生的思想调整到学习状态,使其思维活跃起来。先让学生进行猜测,提出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师演示课件来验证学生的猜想,通过演示和设问,将圆与正方形、长方形、椭圆进行对比学习,一系列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数学,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

2.创设知识经验的迁移途径,激发学生建构知识的潜能

恰当的“情境创设”不但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顺势给学生创设一个知识经验的迁移途径,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原有的经验来主动建构新的知识点;即让学生用自己的的体验,自己的思维方式再创造相关的新的数学知识。例如,“圆柱体的体积”是这样处理的:首先演示课件,让学生回顾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是怎样计算的,接着回顾圆的面积计算方法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演示课件,然后提问:“请同学们猜一猜,圆柱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呢?”在学生猜测到”底面积乘高”时,教师创设了一组问题情境,,以引导学生知识的迁移:圆柱体能否转化成长方体呢?如果能,那么转化成的长方体与圆柱体的体积有什么关系?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以及高与圆柱体的哪些条件又有怎样的关系呢?这一系列的问题,促使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式学习。他们从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中受到启发,采用切分、插拼成近似长方体的方法,很快得出结论。整个推导过程教师没有过多的讲解,仅仅作为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创设了两组知识迁移的情境,通过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能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知。

二、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长久以来,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学生只有照做的份,“老师说了,要这样做”、“老师不让这样做” 这些观念严重影响了学生,他们的思想遭到限制,严重阻碍了思维的发展。因此,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教学中,教育者都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允许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有一道判断题250×4的结果至少有两个零,有的同学认为是正确的,因为两个因数的末尾都有一个零,根据因数末尾有零乘法的简便计算法则,一眼就能看出有两个零,而有的同学则认为是错误的,他们认为至少有三个零才对,因为除了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两个零,还有25×4结果还有一个零,也能一眼看出来。两种观点都有他们的道理,如果老师搞一刀切,否认其中的一种说法,那将会导致学生失去信心,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只能依赖老师或其他人,久而久之,就会严重阻碍思维的发展。反之,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就能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此外,老师还要能虚心的听取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师生之间产生相互信任的氛围,学生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成绩也会逐步提高。此外,还要允许学生说错,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其主动性,让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发言,就是说错了也不要紧,解决了学生后顾之忧,这样学生就会大胆想象,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观点,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

《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有效教学策略的总结【第四篇】

学生学习知识的地点主要在课堂,师生接触最多的也是在课堂,课堂既是教与学活动的时空场所,也是师生对话与交流的社会舞台。怎样在这个舞台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尽情表演,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只有积极实施有效教学策略,才能打造信息技术的“高效课堂”。

教学策略一般是指课堂教学策略,包括教学准备策略、教学实施策略、教学评价策略三个方面。教学策略与有效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有效的教学才能实现教学的预定目标并得到延伸。

一、通过教学准备策略实现有效教学,打造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教学方法并非是固定的模式,应针对自己的学科特点合理进行教学准备。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是学生的操作多,理论知识要紧密与实践相结合,绝大多数时间是学生在操作,教师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开展教学。

教学准备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前所要处理的问题解决行为。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行为、教学组织及教学方案。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实现三维目标的课堂实现。

教学目标制定时,要明确教学活动追求什么目的,要达到什么结果,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产生要达到目标的愿望。充分研究学生的兴趣、动机、意志、知识和能力水平以及他们的个别差异发挥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呈现多样化的教学行为组织教学,从而出较佳的教学方案。

在ppt的教学中,教材中以赏析“苏州园林”作品来学习多媒体作品的需求分析,在制作教学目标时,可确定让学生自定作品主题,以小组形式自主进行作品制作的规划与设计工作。教师参与小组活动,给予适当指导。教学资源可让学生从网络中获取相关的图片、文字说明、影片介绍、动画、音乐等,老师适当的指导,小组合作,落实教学方案的实施。

二、通过教学实施策略实现有效教学,打造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实施策略是指教师为实施教学方案而发生的一系列行为。分为教学行为和管理行为。

在教学的实施阶段,要让教学方案顺利实施,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进行有效的课堂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获得信息技术的“高效课堂”目标。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采取多种方法组织教学,或演示,或演练结合,或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探究,或小组竞赛,或任务驱动,其中任务驱动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小组学习非常重要,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组,兼顾能力强的,中等的,一般的和较差的,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资源,促进各层次学生都能获得知识,并得到发展。有些教师教学方案一成不变,演示、学生练习、再演示、学生再练习,只注重教学行为,忽视了管理行为。不少教师头疼于学生的纪律问题,总是有人说话,总是有人不按老师的要求做,总是有人做这样或那样的事情。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还要管理好课堂,让课堂有声而不乱,有争论而不背离目标,在教学实施时教师要充分考虑这些。没有放之四海皆标准的教学方案,只有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及时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案,才能实现有效教学,教学成果显然会比较好。

三、通过教学评价策略实施有效教学,打造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策略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一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

在课堂教学的活动过程中,学生总希望自己活动的成果得到大家的认可,得到鼓励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不断的成功,才会有不断的超越。如果一位学生经常得不到老师或学生的评价,他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对学习任务产生惰性,在完成任务时敷衍了事,不积极主动去讨论、去思索、去探究,总是跟着别人走,学生只满足于知识的表面,并未真正掌握和运用知识,实际操作时总会出这样那样的问题。

适时的课堂教学评价,对教学具有诊断、激励、调节、教学作用,便于教师了解教学各方面的情况,对教师和学生具有监督和强化作用,教师可根据反馈信息修改教学计划,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发展。通过教学评价的实施,学生会在完成每个任务时积极主动地去讨论和探究,在自主中学习,在合作中探究,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

在word和excel中均有表格制作内容的学习,通过这两种软件制作表格比较各自的优缺点,学生主动去思考word制作表格进行调整以及制作复杂表格线的优势,同时也得出进行数据处理远远不及excel的缺点,从而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取舍。这些在教学评价时都可以通过学生作品的展示,小组间自评、互评而水到渠成的得出结论。有比较才有优劣,有比较才能找到不足,有了评价,我们才会进步。

有效教学策略的总结【第五篇】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教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经过2017年的安徽远程培训网上学习,结合自己10多年的教学实践,学习和观察;我将试着从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探索有效教学和实施有效教学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有效教学所努力的方向等方面谈谈有效教学的策略,以便更好的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爱学、能学,提高课堂效益,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怎样才能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收获并拥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在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注重于学生素质的积淀,缔造有效、甚至高效的课堂教学,这是课堂教学改革走到今天,许多同行们都在苦苦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更新思想。这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要想有效教学,必须转变落后的观念。我们要用心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有的老师经常说,这节课讲不完,下节课接着继续上。我们要重视有效教学,虚心的学习有关的书和观看视频,积极参加有关的学习和培训;以提高教师的有效教学的水平。

二、我们要积极探索,实施有效教学,这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根据远程培训和平时积累,下面我就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探讨和总结。

(一)、 准确把握教材,合理定位目标

不同的,一年级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这只是让学生观察具体的实物,不要求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二年级是方向和位置,三年级年级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 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使学生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简单物体或两个及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这三个年级的内容既有连续性又有发展性,层层推进,拾级而上。教学中如果有了这样的理解作基础,就能准确定位各个年级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更强。因此,对教材的整体把握是每一个教师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

(二)、 创设有效情景,实现有效合作

1、创设有效的学习情景。

情景创设应贴近生活。情景不仅应是现实的,还应该是承载数学知识的一个平台,是改变枯燥、抽象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学应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用儿童的眼光去寻找那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并且与儿童的生活背景密切相关的素材,创设使他们乐于接受的学习情景。情景创设是内在需求。它不仅应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应该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点燃学生心中探究激情,成为学生继续学习新知的“内在需求”。有效的情景创设能促进学生进行较为深刻的数学思考,有利于解决问题。情景创设应重在启迪思维。有价值的教学情景应在生动的情景中蕴含一些有思考力度的数学问题,教师只有根据教学的需要,创设具有“数学味”的情景,使学生的思维在不断的碰撞中得到提高与升华,让他们始终处于积极有效的.思维活动中。在进行《年、月、日》的教学中,我先请同学们猜谜语,猜一猜老师带来了什么东西,投影出示: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脱到年底剩张皮。这一谜语学生非常感兴趣,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活动。

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学习方式,但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不一定每节课都要小组合作才能完成。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必须把握合作学习的契机才能确保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1)当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而这个任务又可以分解成几个子任务,由小组成员各自承担一个子任务,依靠集体的力量来完成这个学习任务时,是开展合作学习的较佳时机。例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时时,教师可把探究内角和的任务分为探究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三个子任务,由学生分别来完成探究任务,最后达成共识,概括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有效教学策略学结》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有效教学策略的总结【第六篇】

有效教学一直以来是教育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同时也贯穿于教育的实践活动当中。在针对有效教学的究中,我们也发现关于如何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是众学者关注的重点问题。笔者主要从中小学和高校的有效教学研究出发,就教师、学生以及课堂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综述。

有效教学要求教师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并且建立健全教育教学方法,众学者的研究也主要从这三方面展开。

3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提升自身情感修养,是实现决策有效性的根本路径。

5双方都能在教学的过程中体验到职业和学习的快乐和幸福,从而达成有效教学。

6氛围,建构多元评价方式这四个方面出发,以期达成有效教学的目的。除了整体上的策略,我国学者也纷纷提出了一些具有独特视角的具体策略。

2面产生积极的变化,从而促进教师的有效教学。

(二)基于学生的角度。

众学者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教师如何开展有效教学的具体策略,包括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对教学的有效参与、学生的有效学习等。

3练,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从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施铁军,王仁甫等学者提出把“学生可以多学”的应有权利还给学生,主要包括课本的研读、自主学习的时间、4学习活动的空间、问的权利以及学习的体验,把学习主体的权利转交给学生。吕宪军等学者提出有效教学要注重学生“学”的过程,向学生提供背景知识、联系实际、观察、实验、5操作、质疑、类比等方式帮助学生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促进有效学习。

6造和谐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使学生乐于参与教学,保证学生的自主性。

7取的做法是在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之间找到平衡点。

(三)基于建构课堂的角度。

有效课堂的建构需要教师、学生、课程等诸多方面的共同合作,其中教师如何建构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众多学者关注的重点,除了整体上的具体措施、师生课堂交往和课程资源开发,学者们还从不同的关注点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有效教学视野下的课堂教学策略。

8谐;缩小个体差异;坚持教学反思。吕宪军,王延玲等学者提出了建构有效课堂教学的具体策略,包括重过程、形成认知结构、创设联系情境、提供真实学习情境、实施探究学习的9五个方面。

5堂,最后教师的专业性要不断提高成长,保障课堂。

7程的,是由原来的教师只研究书本知识走向研究课堂教学现象。辜伟节等学者提出了课堂。

9同的要求。当然,制定合情合理的规范之后,有效的实行才是规范落地的关键。谢同祥,沈书生等学者提出了有效课堂讨论的教育活动形式,认为有效讨论的开展需要组织者、参与者、前提与条件三个要素充分发挥其角色功能并相互有机协调。讨论开展的好,对有效的课10堂教学具有促进作用。

虽然关于高校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相对较少,但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民众追求优质教育的愿望与呼声日益高涨,众学者也对高校的有效教学提出了具体策略。

3的策略,提出有效教学研究应包括教学、辅助教学和教学管理3个方面的策略。

最后有学者强调要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机整合,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信息技术已普遍运用于我国高校各科的教学,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技术运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因此,高校教学必须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机整合,提高信息技术运用的有效性。不能让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运用中呈现泛化,机械,运用主体单一,4使用的形式主义而导致效果差等等不合理现象。

吴艳茹.闫广芬.大学教师有效教学特征分析与校际比较[j].课程与教学论研究,2009(3).樊泽恒.提升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技术选择及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09,(8).3范蔚,叶波.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效教学”研究述评.重庆大学学报,2010,(4).4宋秋前.高校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1,(5).

有效教学策略的总结【第七篇】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进行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后,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取决于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设定及实现程度。从教学内容角度看,有效的课堂教学所确定的教学内容应该是科学的、精要的、适中的;从教学目标角度看,有效的课堂教学所确立的教学目标应是明确的、集中的、可测的;从实现程度角度看,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是以关注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帮助学生自我完善、自我构建、自我发展。

一、深入钻研,用好教材。

要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首先教师必须深入地研读教材,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深入了解学生,准确把握学习起点及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在用好教材时应注意:

1.仔细研读教材,主动驾驭教材。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通用的、共性的,具有简约化的特点。由于篇幅限制,教材中有的内容没有提供详尽的材料,也没有呈现完整的教学过程。教师应树立整体观念,从教材的整体入手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用联系、发展的观念驾驭教材,多问几个为什么。如:这例题为什么这样设计?习题为什么这样编排?结论为什么这样引出?经过这样一系列思考后,教师肯定会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正所谓“涉深水者观蛟龙,涉浅水者得鱼虾”,如果教师只在“浅水湾”打转转,看见“鱼虾”便止步,抑或误把“鱼虾”当蛟龙,那么他对教材的理解一定是浅薄的,也就谈不上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了。

2.合理地确立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教学内容的广度是指知识的范围或知识的量,教学内容的深度就是知识的难度。教学难度太小,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难度太大,容易挫伤学困生和中等生的学习积极性。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合适难度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教师在保证知识技能目标的前提下,要尽可能深挖教材,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拓展延伸,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充实、丰富。

3、细挖深掘教材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笛卡尔说过:“数学是使人类聪明的一门科学”,而数学思想方法则是形成数学精神、科学世界观不可缺少的条件,是学生形成良好知识结构的纽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桥梁。作为知识的数学往往出校门不到几年可能就忘了,唯有深深印在头脑中的数学精神、数学思想,研究方法和着眼点,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人终身受益。如果说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一条明线,那么蕴涵在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就是一条暗线。

二、精心设计,合理引导。

教学设计是老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先导行为,是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拟定教学过程的活动。这一过程既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又决定着教学的实施与效果。好的教学设计能使学生增长知识,发展智慧,体验到探索学习的情趣和学习成功的快乐。

1.以有效的情境点燃学生的求知欲。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身边事为素材,创设有效的情境,让学生把想要解决或解释某个实际问题的愿望转移到学习新课的认知兴趣上来,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最实际、最直接的内驱力,学生产生了学习的欲望,就会获得认知层面和情感层面的“双赢”。

2.让真正的探究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数学学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又是一种体验学习,体验是最好的教育,只有学生真心感悟,亲身体验到的东西,才能最终流到内心深处,成为一种素质,一种能力,伴其一生,受用一生。因此,学习过程中,只有让学生经历真正的探究,亲历知识的形式过程,学生的想法、见解才能在表达碰撞中不断提升,才能完成对知识的主动建构,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实现有效探究,关注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哪些情况需要学生探究。

一般来说,形成性知识需要学生探究,即形成数学概念、定律或公式的过程和方法,包括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规定性知识,不需要学生探究,即概念的约定属性等。二是如何组织学生有效探究。首先教师应为学生搭好探究的平台,如创设情境,教师或学生提出有待探究的问题。搭建好使学生明确任务的问题式平台;让学生经历操作、实验、填表、记录、分析等过程,搭建好让学生探究的实践式平台;采用与教材对照,与他人比较等方式搭建好让学生进行评价的参照式平台。其次教师应提供最佳的探究时空,使学生完成有效的探究活动。3.用巧妙的引导,实现学习的有效性。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知识不断积累、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既能有效地巩固深化知识,又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才能得到提升和发展。只有适时、适度、适法的引导,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适时体现在:

(1)妥善处理,先与后的关系。是先引导再探究还是先探究再引导,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

(2)妥善处理好主与次的关系。当学生的思路偏离学科特征时,教师应引导转向;当学生思路出现障碍时,教师必须排忧解难、点拔指导。

(3)妥善处理优与多的关系。当学生的思路与他人重复时,应引导学生另觅新法;当学生思维活跃,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时,应引导学生取长补短,完善和优化自己的方法。

适度体现在:应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度,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度,以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为度。

适法体现在:应让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得法。如:如何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学会看书自学、自评;如何进行实验、操作;如何开展讨论分析;如何学会观察、思考等等。

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题下,教师根据复杂的课堂变化,以学生的课堂反馈等生成资源为契机,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改变教学策略展开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因学情的变化,对教学过程进行适时合理的调整,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展开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应双方积极对话,思维不断碰撞;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充满智慧的劳动,实现学生知识、能力或方法的自我建构。

在我们大力提倡精心预设、精彩生成的同时,伴随而来的是教师在实践中经常碰到这样的问题:如何及时捕捉学生的疑问、想法、创见,因势利导,让生成成就精彩。

1.关注“节外生枝”

在动态的教学中,过程远比预设和计划生动、丰富,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因此,往往出现了许多“节外生枝”的现象。这时教师不能拘泥于预设,而必须冷静面对,捕捉有价值的“意外”资源,给予适时引导,并即时纳入弹性灵活的临场设计中,让学生顺着自身的“意向”不断深入。2.善待“错误资源”

学生的思维具有局限性和片面性,他们往往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而缺乏对其本质特征的把握,因此,学生的思维出现偏差时,一方面要尊重他们的“原创思维”,不能一味地呵斥或置之不理,另一方面应把学生的错误当成一种教学资源,引领学生探究,得以及时拨乱反正,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因“错误”而精彩。

3.挖掘“与众不同”

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当学生有了一些非常规的想法、举措,教师不能囿于自己的一般认识,轻易的否定学生,而要给学生机会让他们去说、去做,并顺着学生的思路,挖掘其“闪光点”,给予肯定与赞赏,激活非常规思维中创造性的合理成分,促成精彩的动态生成,使原本平淡的课堂焕发出夺目的光彩,呈现出“喜看稻菽千层浪,倾听幼竹拔节声”的丰收美景。

总之,有效课堂教学应给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量的参与和自由表达的机会;应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展广阔的心灵;为学生持续、有效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有效教学策略的总结【第八篇】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关注学习的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为学习新知作好铺垫,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例如,教学《年、月、日》时,通过这样一个故事引入:有一个老大爷,今年63岁了,可是他只过了15个生日。同学们,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中有的说,老大爷今年63岁,一年过一个生日,至少也应有62个,怎么只有15个呢?是不是老师弄错了……我适时引出课题,让学生在书中寻找答案。学生打开课本,急切地阅读起来。“原来每4年有一个闰年,闰年的2月有29天,老大爷的生日就是2月29日。”“原来年、月、日这么有趣!”学生在恍然大悟中体会了数学的奥秘,激起学习的好奇心,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

有效教学需要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教学准备不仅是心理上的,而且要有与教材相关的学习材料的准备。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独立自主地进行探究学习。

1.提供学习活动的材料。

在开展自主研究活动之前,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或让学生自己准备充分的感知材料,如实物、学具、图片、文具等。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具、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把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常识性知识或经验,转化成一种可操作、讨论、思考的学习材料。例如,教学《认识线段》,给每个学生准备一根毛线,让学生通过把毛线拉直感知线段的特征:线段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接着让学生经历变式操作竖着拉直、斜着拉直等,充分感知线段的特征。通过一根毛线让学生经历了“感知表象抽象”,从而有效地完成线段这一概念学习的过程。

2.创设充分的实践时空。

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与发展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又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研究时间,让他们能够多-维度、多层次地观察和思考,进行多角度地分析与比较,以获取丰富的感性材料,加深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例如,教学《认识角》,安排学生找生活中的角。活动前,教师和学生商定找角的规则:音乐声起,走下座位,寻找生活中的角;一边用手指,一边轻轻说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角;音乐声停,回座位坐好。用一段音乐来掌控学生实践的时间,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学得开心,学得有效。

3.凸显自主探究的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挥学习主体在认识活动中的能动作用,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猜想、讨论,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自主获取知识,掌握方法。例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我们安排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第一步,提供材料,启发大胆猜想;第二步,分组实验,发现计算方法;第三步,验证归纳,确认计算方法;第四步,整理应用,揭示学习方法。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梳理出寻求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途径:实验发现验证。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不但学习数学知识,而且能够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获得学习经验。

有效教学是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追求的目标,所谓“有效教学”就是指: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有效教学理念的核心就是教学中的效益问题。一节课的教学有没有效益,就是看学生有无进步或是否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达成有效教学,下面就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中选取素材,创设新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其产生强烈的探究意识,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状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新教材的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

《有效教学策略经验分享》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有效教学策略的总结【第九篇】

摘要:素质教育观对高中音乐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熟练掌握素质教育下的教学策略,灵活运用音乐课堂教学方法与策略。在提出素质教育观的今天,实际的教学过程仍不尽如人意,虽然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每位教师要正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法,为社会培养综合型的音乐人才。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实施素质教育,要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培养综合型人才。高中音乐课程作为必修课之一,应以审美为核心,以全体学生为基础,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多元文化。教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掌握基础学习能力后能进一步达到发展性学习的目标。在学习音乐课程时,强调学生要提高音乐素养,对音乐具有一定的鉴别判断能力,掌握音乐学习的基础技能与知识,开阔视野,注重发展多元文化。素质教育观下的高中音乐教育体现了音乐课程教育观念的转变,从重视知识与技能转变为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提倡新教育,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替代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取代以教师为中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一、素质教育观下高中音乐的教学策略。

素质教育观下音乐课程的教育模块主要分为六大模块: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六个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学生学习音乐打好基础,使学生参与到学习中,主动学习,全面发展。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音乐课程常用的教学策略包括:创设情境、注重体验、强调探究、关注合作、加强综合。

(一)创设情境。

情境对教师、学生的感情起到激发作用,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具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能够使课堂学习效果事半功倍。一个合适的学习情境使师生更容易进入学习状态,徜徉于音乐的海洋。

(二)注重体验。

高中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在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可以使教育通过“审美”达到“育人”的目的,这才是成功的教育应达到的目标。

(三)强调探究。

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探究问题,使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获得提升。在探究中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来新奇的体验,加深学生对某一体验的印象。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认清自己的位置,将课堂教学由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

(四)关注合作。

学生在学习中应注重彼此之间的合作,不仅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还包括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甚至还有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合作。

(五)加强综合。

每一个教学策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灵活地综合教学策略,并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音乐与其他学科的'结合。

二、素质教育观下教学现状与解决方案。

(一)教学现状。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实际的音乐教学主要表现出: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抱有很高的热情,因为音乐作为没有统一会考的科目,在课堂上学生容易得到放松;教师对于学生基本音乐素质掌握不全面;学生对于音乐类型的喜好偏好于流行音乐,对于传统的中国民乐与京剧的喜欢占比较低;学生对于音乐教师的要求很高,而教授他们的音乐教师没有达到他们的要求;对于音乐课程的安排不合理等。

(二)针对教学现状问题的解决方案。

1.教师要通过课堂掌握学生的基本音乐素质教师应该利用一到二节课的时间来掌握学生的音乐素质,不能为完成教学目标与任务而忽略了学习的主体。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访谈、课堂观察、问卷调查等方式来掌握学生的基本音乐素质。对学生基本音乐素质的掌握为教师接下来的授课带来方便,它使教师能掌握学习主体的特点与不足之处,有目的地调整教学策略,针对每个学生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与策略,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有所感悟,培养兴趣,爱上学习,自主学习。2.培养学生对传统音乐的爱好学生受周围环境影响偏好流行音乐,对于传统音乐有所忽略。教师应该发掘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调动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激情。让学生真正喜爱传统音乐,教师应当以身作则,追本溯源,研究传统音乐的时代背景,在历史中寻找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3.提高音乐教师素养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师应该做好自身的转型工作,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该成为课堂的主人,由被动的教转变为主动的学。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与引导者,应处在相对应的位置,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与艺术素养,扩大学习的知识面,进行曲目的研究,适应时代的潮流。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在教学中学习,教学相长,与学生共同成长。与学生共同进行曲目的相关欣赏、创造工作,师生互动,共同挖掘作品的价值。4.根据学校设施制定教学方案每个学校硬件设施的不同,所以需要教师合理制定学习方案。设备好的学校,教师要全面运用教学手段,指导学生合理学习,发挥硬件优势,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对于设备差的学校,教师要灵活运用现有的教学设施,为学生呈现朴素但生动有趣的音乐课堂。最后,本论文希望通过对素质教育观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分析,能够给音乐教育工作者提供新的思路,使每一个学生享受到音乐的魅力,爱上音乐的学习。

有效教学策略的总结【第十篇】

本人负责主持的课题名称是《初中语文诗词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

(一)课题开展的原因:

目前在诗词教学上,出现两种研究动向,一是纯粹的诗词赏析,教会学生从诗眼、意象、风格等方面进行品读,这种研究只是过多地渲染赏析而未能化作有声的诵读,而诵读又是《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又一要求,二是余映潮老师提倡进行富有“诗意美”的朗读教学,在每次都有具体的细腻的角度要求上进行朗读,孤立地看每节课都很有亮点,但整体看略显零散,未形成初中阶段系统的教学策略。

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在于可以在别人先进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校有利的资源,结合课题班学生实际,站在整个初中诗词教学的高度上,构建一条融诗词赏析、诵读、练笔等一体的特色明显的教学框架,最大限度地挖掘诗词的魅力,为传承中华文化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二)课题研究已经达成的目标

(1)探讨了较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上的总宗旨是意在通过不同的诗词特点,摸索一条融合赏析、诵读、练笔等一体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挖掘诗词的魅力。目前有几种课型受学生的欢迎,取得较好的效果,比如诗词整合课、朗读脚本展示课等。

(2)探讨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形式。

教师举行了多种多样的活动,有朗读脚本展示,有手抄报比赛,诗歌朗诵活动等,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3)转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观念。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讲座,让学生和诗词能有更多机会的接触,能静下心来读诗词,并且能有所创作,让更多的学生体验成功。

(4)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查学生的评价机制。

根据初中三年学生的心理特点,摸索建立一套考查学生诗词提高与否的评价制度。

(三)研究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方法与措施

在课题准备阶段,制定了课题实施方案;

课题研究实施阶段,采取如下的措施保证课题的开展:

(1)补充了相关理论学习。

(2)利用早读、课堂、自习课等时间段进行诗词熏陶。

(3)勤写课例类型、教学反思和案例论文等。

(4)探讨了愈加有效的具体的教学模式。

(5)收集学生的平时学习的成果,包括手抄报、微型作文、诗词分类等等。

(6)举行多种形式的诗词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

(四)课题取得的阶段成果:

1、学生朗读脚本集

2、学生自创诗歌集

3、教师下水诗歌集

4、各册教材(含赏析)集

5、学生活动相片集

6、教师论文(含获奖证书等)

7、课堂录像

(五)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反思这一年来的课题研究过程,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果,同时也发现研究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参与课题研究的人数不够。

本课题研究人数不够,未能更好地发挥集思广益的作用,会使课题进入相对逼仄的研究范围。

2、生源水平不高,接受能力相对较低。

课题研究的学校、班级生源相对水平不高,对课堂传授的技巧,课后应交的作业等等不是领悟及时,材料收集不能及时进行。

3、课题教师充电机会不太多。

因为参与课题的教师平时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繁忙,加上学校提供外出培训的机会有限,充电机会不多,教师理论支撑的力度不够,归纳总结的能力不强,课题实验工作的开展和反思过于单薄,研究的深度广度不够,对实验研究过程中的经验难以提升。

(六)下阶段研究计划及确保最终成果的主要措施

根据上一学年度课题的开展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进一步完善课题计划,让课题研究更有计划性:

1、向别班非课题实验班宣布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与其他非课题组的教师共同探讨课题研究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案与今后调整方向。

2、阶段性成果及最终成果汇报展示。

争取将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以及最终成果以专栏、网络展示等形式展示学生成果,考证、推广课题实践的可行性。

为使计划不致于落空,课题组将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课题教师的思想重视程度。

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一些专家著作、理论,提高课题组成员的工作责任心和专题理论。

2、争取学校经费支持,外出培训,拓宽眼界。

在学校原有的支持上,进一步争取更多的经费外出培训、学习,鼓励教师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种培训,不断完善自己,并将创造更有利的条件,让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参观、研讨,开阔眼界,学习先进,改革教学,使课题实验更有利地开展。

3、加强对实验班学生的深入研究与调查。

在学生现有水平的基础上,分为三个等级即好、中、差,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发现、探讨实验中的问题,及时调整实验方案,提高三个等级的诗词鉴赏等水平,使课题实验扎扎实实地进行下去。

《初中语文诗词有效教学策略研究阶段性总结》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1683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