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事故反思总结精编3篇

网友发表时间 553682

【导言】此例“事故反思总结精编3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事故反思总结1

而当前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反思状态如何?幼儿教师如何理解教学反思?幼儿教师的教学反思究竟以怎样的过程赋予现实教学以意义?应从哪些方面促进幼儿教师有效反思?本文以幼儿园教师培训考核中的一道案例题切入,旨在归纳和剖析幼儿园教师在教学反思过程中折射出的问题,并对如何促进幼儿教师教学反思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建议。

一、一道考题与幼儿教师的答卷实录

1.考题设计

这是幼儿园教师培训考核试卷里的最后一道题:

在一个教学活动中,李老师正在给全班的孩子讲故事《 萝卜回来了 》。故事内容有点长,孩子们坐在位置上,看着老师,但左顾右盼心不在焉的为多数,琪琪就是其中一位。她一会把头转向门口,一会又把头转回来,用手点前面小朋友的衣服,并不认真听李老师讲故事。李老师见状,就快步走过去,猛地将琪琪从椅子上抽起来,一脸怒容,大声呵斥道:“你在干什么!再不坐好你给我站到外面去!讨厌!”最后还转向全班幼儿加上一句:“你们谁要是学她,看老师怎么修理你”,一下子把全班幼儿都镇住了。

请你从科学的儿童观的角度,根据办园理念中幼儿学风、教师教风的相关要求,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给李老师的课堂教学提出建议。

这是一道情景描述式案例题,可以说是一道较好的试题。一是所描述的问题是情境的、来自于幼儿教师身边的教学生活与感受,既能引起幼儿教师的思考和表达,又能够考察教师解决“真实情景中问题”的能力。二是反思性的,一切教学建议的提出都必须建立在成熟的教学反思上,可以考察出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的意识及对教学反思内涵的理解程度。三是实践的,虽说是一道考题,但由于它与幼儿教师的日常教学密切相关,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承载着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省度和操作惯性。

2.答卷实录及分析

本次考试共有25位教师参加,全部都是从事一线教学的带班教师或专任教师。以下选取3份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答案,藉此反映幼儿教师答卷的整体情况。

答案一:首先,李老师在课堂上大声斥责幼儿是不对的,要想孩子愿听,可以把故事缩短一点进行讲述,并运用更多的教学手段,如故事图片、手偶或情景表演来增加幼儿学习的兴趣,只有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幼儿学到更多的知识。

通过答案一看到,该教师首先对李老师对待琪琪的态度作了判断,但仅限于判断。接着向李老师提出了教学实践建议,但略显粗糙,内容涉及教材处理、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三方面。建议提出之前没有呈现具体的教学问题,也缺乏一定的理论阐释与思考。这类答题模式数量占了全部答卷总数约三分之一之多。

答案二:李老师在讲故事的时候,幼儿耐心不足,琪琪不认真听,被李老师抽出来了。根据幼儿学风要求,琪琪没有符合“愿听”这一要求,究其原因是老师没有达到诱学、善导、乐教的要求。建议李老师:(1)在讲故事前作教具准备以吸引孩子的目光,引发幼儿好奇心。(2)注意讲故事的语气和动作,声音和肢体语言也能吸引幼儿。孩子们喜欢动画片的原因不是因为里面夸张的语言和动作吗?(3)用你的目光关注孩子,让孩子感到老师的故事角色里有他。(4)如果故事太长,讲到高潮处还可以跟孩子来个“下回分解”,相信孩子下回更愿意听你的故事。

从答案二看,这位教师把反思的焦点放在了李老师应“如何运用多种方法、吸引幼儿注意”上,反思内容主要涉及教学方式、教材处理。与答案一不同的是,教师在建议提出之前能做到个别或部分地提炼教学情境,识别问题;其对教学方式的建议比较具体、细致。相同的是,反思内容片面,缺乏一定的理论阐释与思考。这类答题模式数量也占了全部答卷总数约三分之一。

答案三:建议(1)教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可利用手偶、情境画面、操作人物指偶等教学工具,诱导幼儿学习故事,把幼儿的注意力拉回教学中。(2)在讲故事之前,教师可向幼儿提出要思考的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听故事。在幼儿东瞧西看的过程中,教师更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让幼儿感兴趣,是否适合孩子的发展特点,是否满足幼儿的需要。另外,对于幼儿来说,教师处理幼儿的行为也不好,一味地怪罪于幼儿,反而形成高控性的局面,应轻轻走到她身边摸摸她的头,或用眼神提示,还可以请她回答问题,这些都能让幼儿明白老师的意思。

从答案三看,这位教师提出的建议相对具体,反思内容涉及了教学手段、教学方式、课堂管理三方面。与前两类答案不同的是,反思内容增加了教师的课堂管理策略。与答案一一样,它没有对教学情境下的问题进行界定,对李老师对待幼儿的言行作了判断,但仅限于判断,理论反思零碎散见。这类答题模式数量约占全部答卷总数的三分之一。

上述答案呈现了当前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的三类模式:一是“大体判断+大体建议”,二是“个别或部分地识别问题+针对问题的建议”,三是“针对问题的建议+零散的理论阐释”。

二、促进幼儿教师有效教学反思的对策

1.提升教育教学理论素养

教学反思是需要底蕴的,做一名反思型的幼儿教师,尤其要重视教育教学理论的提升。幼儿教育实践不是简单的技术操作,而是融教育技能、教育伦理与教育智慧于一身的育人过程,教师需要根据师幼互动的实际不断做出决策、不断予以调整,以使教学活动朝着真正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方向演进。只有以丰富 的教育理论和正确的教育理念来反思课堂,才能从高处反思,将实践中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思考,才能探究到根源,使主体的合理性水平得到提升。

理论素养提升是一个长期积淀和内化的过程,幼儿教师需要沉下心来,逐步地有计划地重新学习,更新自身知识结构,做学习型幼儿教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幼儿教师的思想观念、思维能力、理论和实践水平,使教师高屋建瓴,反思自己的教育,增强对教育问题的洞悉和批判能力,由此跨越浅层次、低水平的反思阶段,从而获得专业成长。

2.提高教师教育活动审视能力

反思内容片面、反思浅层化现象表明,幼儿教师对“应从哪些方面进行教学反思”并不清晰,根源是幼儿教师审视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较弱,对构成完整的教育教学活动的要素及其意义理解不到位。实际上,教师组织幼儿开展的每一节活动,不管效果如何,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完整的教育教学过程,其中存在着幼儿、教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介、教学反馈等各种要素,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与相互调适,最终指向幼儿的身心发展。因此,对活动的反思,就是对活动中各要素之间的影响和意义的探究,是对“已经发生的教育事件”及涉及其中的要素关系及主体发展状态的梳理和审视。

活动结束后,幼儿教师可以从“怎么样”和“为什么会这样”两个方面进行回顾和思考。在“活动开展得怎么样”方面,幼儿教师需要对活动的实施过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活动材料、教学方式的适宜情况及幼儿的反应和表现等进行客观而全面的梳理。在“活动为什么会这样”方面,幼儿教师则需深入到教学表象的背后,从高处审视教师的教学观、教学理念,分析自己的教学设计,并深究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对不合理的理念和行为方式进行变革。此外,还要从教育伦理的角度审视教学过程,要深究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关系,及此种关系下幼儿的生理、心理和认知状态,借此反省幼儿的发展,反省教师的内心和道德。

3.培养教师主动反思意识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整体水平不高,对教育实践的贡献不大,与幼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未能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反思意识淡薄密切相关。这一方面归因于幼儿教师对教学反思的内涵理解不够,把反思仅看作是对教育教学活动的经验总结;另一方面是幼儿教师的反思实质上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很多幼儿教师对教学反思的态度是“幼儿园要求写就写”“会在头脑中想一想,但写下来的少”,这种被动的反思必然会影响反思的效果。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看,教学反思并不仅仅是教学工作的经验总结,而是教师以开放的态度纵观教育教学始末,在分析审视的基础上寻求积极解决方案的过程,是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进行有意识的自觉的检查、评价和反省;它源于教师对自身教学活动的一种敏感的反应,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监控的开始,是教师教育生活的一种提升。

因此,培养教师主动反思的意识,教师首先要对教学反思的内涵和意义有深入的认识。只有对教学反思有清晰而深刻的认识,才能在情感上真正接受反思思想,形成积极反思的态度,内在地唤起反思的愿望和动力,进而产生主动反思行为,形成反思习惯。

4.掌握教学反思基本结构

作为对已经发生的教学活动进行再认识与诠释的思维活动,教学反思有着自身基本的程序或思维结构,要做好教学反思,幼儿教师必须仔细揣摩教学反思的规律特点,掌握教学反思的基本结构。首先是识别问题,反思之初幼儿教师应认真回顾教学全过程及其中的人、事、物之间的关系状态,知道教学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其次是描述情境。对问题情境的描述,是一个逐步把问题聚焦的过程。幼儿教师通过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具体的教学活动,使自己以不寻常的方式再次经历发生的故事,对故事所处的特殊环境进行深入理解,为下一步重构问题奠定基础。最后是分析与重构。在这一环节,幼儿教师需要在澄清“发生了什么(做了什么)”的基础上探寻“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质疑“为什么这样做”,思考“可以如何做”等问题。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以上3篇事故反思总结就是山草香小编为您分享的事故反思总结的范文模板,感谢您的查阅。

事故反思总结2

关键词:习惯性违章;特点;心理状态;预防

Abstract: Habitual peccancy is a hotbed of the accident and bane, accident Wangwang is habitual violation results. Introduces the habitual peccancy characteristics and mental state, how to effective prevention of habitual peccancy.

Keywords: habitual peccancy; characteristics; psychological status; prevention

中图分类号: S6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正文: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工作始终是施工企业的关键环节。习惯性违章是酿成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的罪魁祸首,也是严重威胁安全生产和人们生命财产的行为。通过剖析事故的原因,可以看到,建筑施工企业的事故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习惯性违章引起的。因此要有效的预防事故,就必须加大反违章的力度。通过对一切施工现场违章现象的反对和纠正,铲除诱发伤亡事故的温床和土壤,确保施工安全生产,

习惯性违章由来已久,根深蒂固。所谓习惯性违章,顾名思义,就是固守旧有不良的作业传统与工作习惯。表现为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如无监护作业,不执行规定的安全技术措施等。这些违反安全规章的行为,由师传徒,由甲及乙,侥幸变“经验”,习惯成自然,以其特有的隐蔽性往往不被人们所认识。然而血的教训一再表明:习惯性违章是事故的温床和祸根,事故往往是习惯性违章的结果。

1、 习惯性违章的特点

习惯性违章是事故的温床和祸根,事故往往是习惯性违章的结果。习惯性违章具有以下特点:

(1) 顽固性、多发性:习惯性违章是受一定的心理支配的,具有顽固性、多发性的特点。如进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并系紧下颌带,这条规定已经讲了很多年,但实际上总有一部分员工有章不循,进入施工现场不正确戴好安全帽。事实证明,要改变或消除受心理支配的不良习惯并非易事,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

(2) 继承性、误导性:有些员工的习惯性违章行为并不是自己发明的,二十从一些老师身上“学”、“传”下来的。当他们看到一些老师傅违章操作既省力,又没出事故,也就盲目效仿。这样就把不良的违章作业习惯传给了下一代,从而导致某些违章作业的不良习惯代代相传。而有些员工不但不把危险作业或违章指挥当作违章,反而当成施工经验,嘴边总是一句:“哪怕什么,上次我在某工程也是这样收的,没有什么问题,生死由命,怕死就不要出来做事了。”因此具有很大的误导性。

(3) 排斥性、滞后:有习惯性违章的员工固守不良的传统做法,总认为自己的习惯性工作方式“管用”、“省力”,而不愿意接受新的工艺和操作方式,即使是被动参加过培训,但还是“旧习不改。而有些员工往往把自己错误的违章“习惯”当作经验去固守、去传播,,而对新的安全思维、新标准、新条例、新理念、新观念却拒绝接受,理解深度不够,有着怀疑、观望、等待和侥幸的心理。

2、 习惯性违章的心理状态

习惯性违章一害个人,二害家庭,三害集体,已成为安全生产事故的普遍性原因。因为习惯性违章行为中大部分未造成伤害,使员工淡化了遵章守规的自觉性,甚至把“安规”视为包袱,有意无意地习惯性违章。习惯性违章的心理状态一般有以下几种:

(1) 侥幸心理:不信规程信经验,报侥幸心理,认为违反安全规程也不会造成事故,口推上承认安全规程重要,但无人监护时往往随意作业。

(2) 懒惰心理:图省事,嫌麻烦,贪图方便,沿袭旧的不良习惯,导致违反安全规程,因事先准备不足,仓促作业二违反安全规程。

(3) 麻痹心理:因配合不好,交代不清,作业者想当然而造成反安全规程,因外部环境影响而违反安全规程。

(4) 盲目心理:作业者素质不高,不了解安全规程,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不自觉的违反安全规程,对正在进行的工作应该遵守的规章制度根本不了解或一知半解,工作起来凭本能、热情和习惯,对用生命和血的教训换来的安全操作规程知之甚少,因而出事的可能性就大。

(5) 自负心理:总认为自己有经验、有能力防止,事故的发生,相信不良的传统或习惯做法。对未造成事故的习惯性违章经理非但不以为耻,不顾后果地蛮干,胡干,对别人的劝告置若罔闻。

3、 行之有效的预防习惯性违章作业

怎样行之有效的预防习惯性违章作业?应以下几个方面为抓手:

(1) 教育为主,现身说法。以教育为前提,帮助职工认清习惯性违章的危害,提高遵章守规的自觉性。当新职工参加工作时,就要对其进行安全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观念和技术素质,培养他们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从而为反习惯性违章打下良好的基础。要加强正面的常规安全思想教育,如每周的安全活动,每年额“安全月”活动教育,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宣传形式,如开展安全演讲,安全知识竞赛等等,使职工增强遵章守规的自觉性。此外,通过学习“事故通报”等,利用血和泪的教训及日常工作中违章者现身说法等形式,进行生动感人的安全思想教育,同事通过组织观看一些科教影视安全记录片,使职工认清习惯性违章的危害,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2)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单位的领导,既是安全生产的组织者和指挥者,又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因此,客服习惯性违章作业,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尤其是各单位的安全第一责任人。克服习惯性违章,应领导带头,率先垂范。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己补正焉能正人”。只有各级领导切实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才能彻底杜绝习惯性违章现象,这是其一。其二是看领导干部是否长期的抓下去,习惯性违章是安全生产中的“固疾”,是具有一定历史性的不良习惯。各级领导应制定具体措施,使反习惯性违章经常化、制度化,并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来抓。如领导者产生松动情绪,则习惯性违章现象就会抬头并蔓延滋长,甚置出现更严重的违章现象。

事故反思总结3

为了落实工作思路,从年初开始,变电公司首先选择西大望变电站和西便门集控站作为试点单位,把作业行为规范化作为切入点,探索寻求真正能夯实安全生产基础的可行性方法。在探索实践中他们又不断的深刻思考,更新观念,调整工作部署,经过半年的试点实践,使参与工作的干部职工深刻认识到了开展行为规范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思想认识趋于成熟。同时归纳出规范作业行为的操作方法,为推广奠定了基础,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变电公司为了扩大成熟的思想认识,全面启动行为规范化工作,8月中旬利用一周时间,分期召开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全体值长、班组长参加的全面启动规范站、班组建设培训班。培训班的规模之大、效果之好集中反映了公司领导推动规范化工作的决心和班组长渴望安全生产的内在需求。

日前,变电公司各生产单位正在结合自身生产需求,紧紧围绕反误操作事故这个中心,从经常重复进行的工作项目入手,有计划的推进作业行为规范化工作。

一、支撑行为规范化工作的理性思考

工作经验表明,每创新一项工作都需要新的思想观念做支撑。多年来,变电公司杜绝误操作的年份很少,安全生产一直有“如履薄冰”之感,安全成为各项工作中一个最难以把握的因素。如何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局面,寻求一套科学、系统的工作方法,是变电人一直不断探索和努力解决的课题。特别是年初以来曾接连出现的几起事故,更加激发了变电人反事故的思考和实践。实际上,变电公司开展行为规范化工作是伴随着思想观念的逐步转化而展开的。现在归纳一下支撑我们开展此项工作的几个相互关联的观念。

1、事故不可避免,但误操作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变电公司最担心什么?就是担心出现生产事故,其中最怕发生人员责任的误操作事故,这种责任压力是很大的。因为“大变电无小事”,一旦主网有事,社会影响之大和电量损失之多是惊人的,所以说是“平凡的岗位,天大的责任”;再说,安全生产带来的收益是变电职工最大的经济增长点,安全就是效益,这一点变电人深有体会。变电公司作为专业公司只有保证主网安全不间断足额供电,才可以在北京电力公司获取最大的效益中,获得赖以生存的本钱和发展的空间。

那么事故可以避免吗?经过分析我们认为事故是不可避免的,但误操作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因为事故和误操作事故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其中误操作事故就是违反规章制度后引发的事故,这里违章是必要条件。规章制度是人们在工作中总结出来的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它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深度有关。我们对生产设备、工作环境等客观因素认识程度愈深,编制出的规章制度也就愈完善,若能把规章制度落实在可行的工作行为上,并严格执行,就可以做到不违章,误操作事故也就可以避免了。如果我们通过生产实践总结出来的规章制度,在后来的生产实践中又不去认真执行,再反过来说“违章不可避免”,这种认识是十分错误的。但还应看到,制度又是有局限性的,制度是要不断发展完善的。在现有规章制度的局限之外,发生事故又是必然的,我们称其为意外事故。因而说事故是不可避免的。例如变电检修2.15人员意外死亡事故就是在无违章情况下发生的,是指它没有违反现行规章制度。虽然性质上是无违章事故,但它同样会危害我们人身和设备安全。这说明我们的现行规章制度需要发展,保证人身安全的技术措施需要不断完善。

通过进一步统计分析,事实说明有人员责任的误操作事故在事故总数中所占比例是很高的,又恰恰是误操作事故对职工构成的思想压力最大,为此若避免了误操作事故,将彻底改变当前变电职工担惊受怕的心理状态。误操作事故是“可以避免”和“不可以避免”虽是一字之差,但确实是一念之差,由此产生的效果可大不一样。若职工坚信误操作是可以避免的观念,就会排除掉思想中那种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消极思想,就有足够的信心去探索反误之法和防误之路。因此树立误操作是可以避免的观念,是反误操作的思想基础。

2、不良作业行为是误操作的直接根源

在反误操作上我们经常会产生一些困惑,归纳起来有这样几点,我们在分析追究违章事故根源时,特别是根据屡犯“低级错误”这一现象,常常认为是事故责任者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不强,可为什么很多误操作事故的责任者,不仅平时工作积极,口碑较好,而且还多是班组长和生产骨干呢?为什么这样的人还会发生违章事故呢?可同样还有一种不争的事实,就是工作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从来没有发生过误操作的一线职工大有人在,这又说明什么呢?同样也有很多变电站连续运行多年不发生误操作事故,这其中真正起作用的措施是什么呢?各级领导和管理者十分重视反误操作,规章制度也比较齐全,科技投入和技防措施也不少,可为什么安全生产还是难于保证?

通过对以往多起误操作事故的分析,我们的视线渐渐定位在一线职工作业行为上,一个结论摆在眼前。误操作事故的直接原因都是一线职工作业行为不规范引发的。而产生不规范作业行为的进一步因素又可分为两类,其一是不掌握规范的作业行为,包括不懂规范的作业过程和不会规范的操作。说白了就是不懂、不会干、特别是不会采取避险措施。其二就是人员在作业过程中抗干扰能力差。作业中一旦出现外界干扰因素,或者“遗忘”,或者诱发“侥幸”心理,或者出现“急躁”情绪,等等。最终导致用错误的“随意”行为替代了规范行为而发生误操作事故。这种不规范作业行为不是普遍的,不是一线职工中不存在规范的作业方法,也不是所有一线职工都不会规范的作业,但总是存在着一部分职工在特定的时间段里不能规范的进行作业。多年生产实践中不发生误操作的职工群体,就是因为他们具备规范的作业行为,虽然这种规范的作业行为现在还没有被整理成一套有形的文字教材,但它作为一种“手艺”深深存在于职工之中,并发挥着极大的作用,特别是悟性较高的老职工,他们的一些操作经验,正是作为“手艺”保证着他们“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在分析误操作根源时,不能笼统归结为是当事者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不强就完结了,还要深入分析下去。因为一个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是短时就能形成的。一旦形成以后,也不会短时就能消失。客观讲,安全是职工最重要的基本需求,没有哪个职工希望自己出事故,现在上岗的职工是具备起码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的,不然就无法解释我们多年的各项工作。可以讲,作业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是发生误操作的直接原因。责任意识再强的生产骨干若没有规范的作业行为也难免出错。在反误操作上行为控制的作用要远远大于思想意识控制,一定要把反误操作的注意力转移到作业行为上来。安全生产的可控、在控实际就是对作业行为的控制。作为管理者,为了反误操作,总结制订了大量规章制度,这只是走了第一步。要杜绝误操作,还要归纳出符合规章制度的作业行为,包括提炼一线职工的切身经验。并把符合规章制度的作业行为,转变成职工的工作习惯。这一步就叫做规范作业行为,包含规范作业方式。这是更为重要的一步。职工作业行为不规范,没有良好的工作习惯正是我们当前安全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这就是我们反思后的认识。

从职业特点讲,高危险职业需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也是职业的特殊要求。变电公司主要包含运行、检修和自动化三大专业,都是高危职业,这是不容置疑的。变电公司又是个连续生产、分布点多面广、职工独自作业机会很多的高危专业,从事高危作业就要小心,这既是常识又是常理。但针对经常反复进行的高危工作项目,或经常在高危环境中工作,紧靠仔细小心是不行的,需要有规范的作业行为。经验表明培养职工具备规范的操作行为是抵御高危风险的根本措施。

一线职工作业行为不规范的问题存在已久,已经到了必须给予关注和治理的时候。这是管理者的责任。管理者没有拿出可行的管理方法,培养一线职工具备良好的操作技能,是管理者安全意识和责任心的问题。企业文化理论告诉我们:一个企业提炼核心价值观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的,提炼价值观形成员工的信念也不是目的,最重要的是使信念转化为习惯。职工的价值观只有转化为生产、经营与管理的实际行为,才能真正表现出它的实际价值和巨大的作用。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价值观外化的行为方式,将价值观变成可操作的行为规定,才是企业文化的魅力所在。变电人的核心价值观是安全生产,只有将安全变成职工的工作行为,以至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会有安全生产的大好局面。

3、规范作业行为是习惯性遵章守制的必由之路

在论证了规范作业行为是避免误操作的最好办法后,我们探讨一下作业习惯能不能规范的问题。我们的观点是:习惯性遵章守制是可以养成的,这是一个常识问题。人的行为习惯通过重复是可以训练养成的。例如:军人行走,整齐划一,就是通过反复训练养成的。开车是熟练工种,就是讲它具有很强的习惯性。我们平时说的习惯性违章,也是在工作中逐渐形成的,一旦形成就非常顽固。同理习惯性遵章也是可以形成的,若我们形成习惯性遵章,势必也会形成稳定的安全生产基础。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我们多年的口号,也是一种目标。而职工的高素质首先应体现在具备良好的工作习惯上,而良好的工作习惯必须要靠日常规范的工作行为来养成。通过规范职工的作业行为,直至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这就从根本上根除了习惯性违章这个顽疾,最终形成习惯性遵章守制的局面,这就是开展行为规范化工作的理论根据和生产实践的基础。这也是人本管理思想的应用,只有人的行为规范了,才会有真正的安全。

综上所述,误操作是可以避免的,如何避免呢?从规范作业行为入手就可以切断产生误操作的直接根源,通过不断的强化规范作业行为,作业职工就会养成规范的作业习惯,一旦形成习惯性遵章守制的局面,安全生产就不再是“如履薄冰”。这就是我们在生产实践中认识总结的理论。也是支撑变电公司开展行为规范化工作的信念。我们坚信开展行为规范化工作的方向是正确的,是当前提升变电公司安全生产水平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如果我们坚持行为规范化班组建设,职工就会从“我要安全”上升到“我会安全”的层次。职工就会从有法可依、有章可守上升到有法会依、有章会守的层次。变电优良传统的“手艺”就会发扬光大。这既是现实措施,也是长久之计,若能坚持搞下去,变电公司的安全生产必然会有质的飞跃。二、变电公司开展行为规范化的实施方法

这是在西大望站和西便门集控站经过半年试点工作总结出的一种方法,并在8月份变电公司站班组长培训班上作为培训内容。其方法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是可行的。目前变电公司各个运行管理处按照这一方法整理出各自的规范手册,井正在工作中实施。

1、规范行为的基本方法

行为规范化工作要以现行各种规程为依据,一是规范工作项目的作业流程,二是规范流程中各个环节作业人员的行为。简称三步工作法:

第一步,编写工作流程。针对常用工作项目,编写出程序清晰、内容简练,实用性很强的工作流程。即把该干的事按程序一项一项写下来,形成工作流程。

第二步,通过反复工作或有意训练将工作流程中写下来的事按要求一项一项做好,实现把书面上的行为规范变成职工的规范行为,直至形成工作习惯。

第三步,工作后还要填写好必要的记录、签字画押。形成规范的工作记录,为今后总结分析落实责任打下基础。

三步工作法归纳起来就是“写你该做的,做你所写的,记你所做的。”这三步构成了行为规范化工作的全过程。

2、规范工作项目的原则

变电公司在推行这项工作时,要求各级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负全责。在规范工作项目上没有采取一刀切的方法,而是由督察处牵头不定期的给予指导意见,充分发挥基层职工的积极性。要求各变电站、生产班组应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本着急用先做,先易后难,逐项进行的原则,从经常重复进行的工作项目入手,酌情确定本站、班组急需规范的工作项目。对安全生产威胁越大的工作项目就要优先规范。但不能搞突击,注重实效、易于执行、更不能做秀。同时要求变电站、工作班组负责编写工作流程或标准卡,运行管理处等二级单位负责审核,站班组长负责规范班组成员的作业行为。每位职工要积极投入行为规范化工作中去,争做规范标兵。

考虑此项工作刚起步,督察处根据现状建议当前一段时间最应规范的工作项目是:站内设备倒闸操作;运行人员交接班;运行人员反事故演习工作;运行设备巡视工作;运行人员对站内设备情况的综合介绍;防小动物措施检查工作;停电工作许可流程;开关、刀闸检修工艺流程等。

3、对工作手册的定位

各站班组经过一段时间后,就会把常用工作项目的工作流程编写出来,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将这一个个比较完善的工作流程汇集成册,就形成了一套适合本站班组的《工作手册》。《工作手册》是一个不断丰富充实的文本文件,它是各种规章制度和现场作业经验有机结合后以作业行为为载体的文件,是班组成员必读、必会的作业指导书。职工开始要依赖此手册,忘了就翻翻,一旦形成习惯,就不再依靠了,这是能做到的。它和变电站的《现场运行规程》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应该有使用说明和审批手续,并逐步纳入技术管理的范畴,待时机成熟就可以形成较大范围内的标准文件。

三、成效与决心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553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