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总结范文精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682105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总结范文精编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电子档案1

1传统的档案工作以纸质文件材料为工作对象,而应用计算机后,电子文件取代了以往的文字材料,它是由拟稿者直接写在磁盘上,并在磁盘上进行修改,一经形成后,马上存贮到办公信息数据中,由档案人员、技术人员所共享。这就使得文件与档案之间不再有明显的界限。纸质档案的管理工作经过长期实践,已总结出一套工作流程及方法、原则,如文件的立卷归档制度。文件的归档立卷工作是档案工作流程的起点,也是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的结合点,文件形成后,由文书部门收集立卷后,交档案部门管理,一般一年归档一次。而电子文件随时产生,随时更改,存贮在计算机磁盘或光盘中。因此,它对计算机有很强的依赖性。如果归档,必须以磁盘或光盘的形式移交,归档范围也不能只是“办理完毕,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还应包括该文件的读取软件甚至操作系统。

2由于电子文件信息与载体的可分离性,档案实体分类也可能将被概念分类整理所取代,因为实体分类的结果只能体现一种属性联系,这种单线排列的方式是手工操作管理档案的需要,但在当今电子文件的环境中,文件的形式特征和内容特征均发生了变化,电子文件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迅速、有效、多角度的整序,不再需要对它进行象纸质文件那样的分类整理。不同的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利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对电子文件进行自由组合分类。

3由于电子文件的保存价值同时取决于其自身价值和可读性,其鉴定的方法、内容、标准均将发生变化,原有的档案价值理论分析范围也将扩大,要分析电子文件的读取软件甚至操作系统。根据传统的档案价值鉴定理论,文件应根据其凭证价值和参考价值确定保管期限,而电子文件一方面由于制作方便,将产生比以往更多的文件,另一方面由于用户的需要,信息和数据不断地修改和补充,因此很难划定固定的保管期限,况且目前电子文件的凭证价值尚无法律保证。因此,其鉴定、管理方法亦无定论。此外,由于电子文件信息载体的特殊性,其保管方法、要求以及检索和对外利用等方面也与纸质文件有许多不同之处。

二、电子文件定义及其特点综述

所谓电子文件是指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以计算机盘片、磁盘和光盘等化学磁性材料为载体的文字材料。它主要包括电子文书、电子信件、电子报表、电子图纸等等。与纸质文件比较,电子文件有以下几个特点:1电子文件不再是直观的纸质文件,它需要借助现代办公设备才能阅读利用;2电子文件可以直接由计算机等现代办公设备迅速地处理和传递;3电子文件的利用是可共享的,也不再受时间和距离的影响;4电子文件的保存条件和环境要求与纸质档案不同,它对保存场地的面积要求不高,而对环境的温湿度、防磁性等条件的要求很高。

三、电子文件对档案学理论的影响

1对档案本质属性的影响

原始记录性是档案的本质属性。这种原始记录性一方面表现在档案的内容上,另一方面表现在档案的形式上,如当事人的亲笔手稿、领导者的亲笔签署等,都表现出真实的原始性。也正是档案的原始记录性,才使得档案区别于图书、情报、资料等其它信息,而具有法律凭证的作用。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电子文件从起草、修改到印发都在计算机上进行,它便于修改、便于复制的特性,使得最能体现档案原始记录性的内容与形式特征不复存在。电子文件是计算机文字处理系统中的最后一个文本,没有草稿与印稿的区别,也没有正本与副本的差异,甚至文件与档案之间很难划定一条人为的界限。人们可以在机器上随时方便地复制电子文件,这样文件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由文件有条件地转化而来这一档案概念就变得难以理解。电子文件的原始记录性和凭证作用如何确定电子文件能否作为档案是否具有法律凭证作用等等,便成为档案界的一系列新课题。这些课题是电子文件能否转化为档案的关键,也是赋予档案本质属性新的内涵的客观需要。

2对档案来源原则的影响

来源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从外部来看是尊重全宗,从内部来看是尊重原始顺序。目前,随着大量电子文件的产生,后者愈益受到普遍关注。传统的观点认为源于来源原则的档案检索系统必须一律建立在文件形成者或信息提供者的组织机构及其文件的基础上。只有根据其来源,从形成者的法律责任和行政管理的角度看问题,才能正确整理和理解档案文件。而电子文件在形成过程中,不再严格对应于现存的机关、组织、机构这一现象而产生,人们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对文件信息复制、修改和重新组合、打乱或破坏文件的本来顺序。因此,要确定档案的来源,不可仅局限于寻找一个恰切的定义,或仅要求完整地保护全宗与文件系列,按照原始顺序进行整理等,而必须正确说明档案的原始联系,了解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文件组合的变化,应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丰富和发展来源原则。

3对档案学理论研究内容的影响

档案学理论研究的内容是由研究对象所决定的。以往的档案学理论研究是以纸质档案为主要对象,电子文件出现以后,档案工作的对象发生了变化,其理论研究的对象自然也就发生了变化。原有的一些定论、模式将被重新审视,原有的管理思想、管理原则将得到更新和补充,原有的档案学科体系也将得到充实和完善。所有这些研究课题都应围绕电子文件来开展。如电子文件的整理排序技术、信息安全保护技术、计算机病毒防治技术等等,都将成为档案学理论研究必不可少的内容。

四、档案界所应采取的对策

1做好归档电子文件的技术处理工作,实施电子文件管理战略。新型文件材料的归档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必须深入到现行文件工作领域,对产生的大量电子文件的接收、处置乃至存储工作进行指导,保护电子文件的原始信息,了解文件信息重新组合的来龙去脉。也就是说,通过采取技术处理,将已归档的电子文件改为“只读性”文件,即只能读不能写的不可更改的文件,从而识别和保护电子文件的原始结构,保证电子文件的可靠性,使之与纸质文件一样发挥社会效用。

2解决好电子文件的保存问题。以化学磁性材料为载体的电子文件,从理论上讲能够长期保存,因为它的信息读出是无接触式的,不存在磨损。电子文件记录在介质层上的信息被密封在塑料保护层内,不怕外界磁场的影响,不会直接受到空气中的灰尘、水份及有害气体的侵害。但是,由于电子文件形成的时间短,缺乏实际贮存的验证,所以,电子文件中原始信息的长期保存问题是有待档案工作者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目前,对于长久保存的电子文件,需要定期进行复制,以防止信息损失。

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总结2

下面就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谈几点粗浅认识,请同仁指教。

一、信息技术的运用,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势在必行

众所周知,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作为信息资源的一个载体――档案管理工作将信息技术的纳入已势在必行。传统方式的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不仅难以适应快节奏、高效率社会发展的多元化要求,而且也难以保障信息化时代档案信息的收集、管理和永久保存工作的有效开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档案工作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这也为档案工作提出了一些新的课题,这便是由过去传统的档案工作程序向“信息输入――处理――输出”的基本模式转变。

二、档案工作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素质的提高,是做好档案信息管理技术工作的前提

档案工作要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必须有一支政治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档案管理队伍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档案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势在必行,它是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

先进的科技手段打破了传统的档案管理的物理时空的限制,使人们对资源的查找有了快捷、便利和及时的方式,现代化的信息库,也可以加强档案管理系统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为不同的用户需求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空间,档案工作要适应这些新的东西,要求我们档案工作者,在整个档案的信息管理工作方面,引进、消化、适应信息技术的成果,使档案人员拥有广博的知识,以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档案管理也只有渗透新理念、运用新技术、才能开创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基于以上原因,档案管理者要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成为适应符合时代要求和自身业务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要充分掌握有关信息处理的基础和方法,档案工作者,还要学会利用网络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最好还能根据工作实际独立开发档案网络信息资源,在整个档案管理方面实现计算机网络管理,做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三、纸质档与电子档并存的情况下,规范档案管理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档案的内容由于行业的不同,内容也各不相同,因此档案的收集整理目标也因人而异。以学校档案为例,各种各样的档案也多达几十种甚至上百种,宽泛的从部门来讲,包括办公室档案、政教处档案、教导处档案、总务处档案及其他档案。而办公室档案又包括上级文件、各种规章制度、各种计划总结、各种责任书、联合办学协议书、个人人事档案、各种荣誉、学校大事记等等。教导处档案包括各种文件资料、各种常规记录、教学资料、教研资料、教师管理资料、教师培训、学生学籍管理资料等等。政教处、总务处辖下也各有不同分类,这些上百种甚至上千种的档案资料在以前全部以纸质的形式存在,泛泛其多,不胜其数,而又不能销毁,只能以其应有的形式存在,而有些档案资料仍将以其原有面貌出现并延续。

信息时代来临后,各种档案资料以电子档的形式呈现,给档案管理带来新的面貌。

当下在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并存的情况下,规范档案管理又成为档案管理工作中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抛开纸质档案不说,单电子档案私下认为就有一下三个问题亟待解决。

1.信息(电子档)的收集范围

简单地讲,电子档的内容主要包括图像、图形文件、声像文件、数据文件和文本文件。实际上以上目录中还包括许许多多的子目录,子目录还有根目录等等。

2.信息(电子档)资源的收集和整理形式及要求

电子档案收集整理后的归档形式、存档格式、备份数量、保管形式等诸多内容。

3.信息(电子档)的服务畅通性

电子化档案管理3

一、档案信息电子化的发展趋势

办公自动化、无纸化等事物的出现,使档案的生成方式发生很大变化,诸如文件的起草、签发、催办、归档等运作过程在计算机和通讯线路中进行,这样档案的前身必须以机读文件为主要形态,那么档案也自然以机读形式存在,这些档案的利用方式与纸质载体档案的利用方式有很大差异。这种变化预示着档案工作者将面对更多的机读形式以磁盘为载体的档案。广大信息检索者关心的是信息的内容,这些信息可能来自不同的机读形式的档案中,把这些档案信息综合系统地提供出来是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不失时机地提供有价值的档案信息,必须有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使得机读形式的档案信息具有系统性、真实性、有价值性,用户才能获得更为完善的服务。由此看来,档案信息电子化是档案利用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档案信息电子化的现状

1、档案软件没有信息管理功能,缺乏通用性。档案部门使用的计算机型号不一,规格各异,各自开发的软件不能互用,并且没有一个既适用于文件检索又可用于档案信息管理的计算机管理软件系统,由于不能互调,就不能利用电脑完成信息管理工作,不能快捷地出版信息编辑成果,这制约了档案信息电子化的进程。

2、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有待提高。档案信息管理电子化的前提是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但由于历史原因,馆、室、藏档案业务基础差,案卷质量不高,特别是各类档案的著录细则相容性不强,系统软件移植性差;档案自动化工作尚无统一标准,仅着眼于某一个馆或某个专业系统,无法全面实施、推广统一标准,这也制约了档案信息工作电子化。

3、档案的技术标准、组织工作程序标准未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特点和发展考虑,越来越多的归档“文件资料”是磁盘、光盘,现行的档案整理、分类方法、著录标准及有关规定已不能完全适应。

4、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实现档案信息电子化,首先要有现代化的人,管理人员要有较高的知识层次和先进技术水平,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般的计算机操作。从目前看,许多档案部门缺乏现代高技术人才,其中档案、信息处理复合型人才就更奇缺,大部分档案人员现代技术水平偏低,甚至有现代文盲现象。尽管引进了现代化设备,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就谈不上档案信息电子化了。

三、推行档案电子化管理的几点建议

当今世界已步入信息化的时代,档案工作也必然要进入数字化发展阶段,以数字化采集技术为手段,以档案业务管理系统为依托,向档案电子化管理发展将是必然趋势。要加强档案的电子化管理,首先要提高认识,增强做好电子档案管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站在历史文献的高度看待电子档案管理的现实意义,借鉴正式文件管理的方式和方法,全面提高电子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果。

1、积极培养电子档案管理技术人员。一是要吸纳专业人才充实干部队伍,如计算机专业人才,对此类人才可以经过短期专业培训就基本能够达到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二是加大教育投入,对与档案管理工作有关人员,进行比较系统的档案管理基础知识、计算机知识、数字通信技术培训,使他们掌握电子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技能,解决电子档案管理人才缺乏的现状。

2、及时做好硬件设备的更新维护。由于计算机不断地升级、更新、换代,对所有的电子档案来讲,它在形成时所依赖的技术,往往是已经过时的技术,这是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因此,电子档案也要不断地“迁移”、“复制”,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不被“淘汰”。同时,还必须对其所依赖的技术及数据结构和相关定义参数等加以保存,或采用其它方法和技术力加以转换,防止新技术不能处理旧问题情况的发生。

3、建立电子档案管理制度。建议由上至下建立起统一的电子档案管理制度,统一规范电子档案的制作、收集和归档的方法、程序、时效等内容,定期整理、分类归档、专人负责、妥善保管,避免因机构改革、个人工作岗位调整、所用计算机更迭、工作移交过程中的疏漏等原因引起的电子档案历史资料的遗散,确保历史档案资料的完整。

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总结4

局办公室:

《关于报送2017年档案工作情况及2018年工作计划的通知》已收悉。中心办公室组织对2017年中心的档案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总结并结合中心重点工作和国家、省、市档案工作发展趋势,对2018年的档案工作进行了研究讨论,制定了中心档案工作计划。具体情况如下:

一、2017年档案工作总结

1、我中心根据工作实际,修改完善了中心综合档案管理制度。先后建立修改了档案移交审核责任制、工程档案归档、档案借阅、档案保管、档案鉴定销毁等管理规定,重点修订完善了《深圳市灯光环境管理中心档案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了档案管理工作。

2、加强综合档案库房软硬件建设,做好“八防”工作。2017年,硬件方面,中心为综合档案室更新了两台智能空调,实现了库房温湿度控制,有利于档案的长期保存。软件方面,中心对档案管理软件进行了升级,实现了电子全文分级检索功能和分类制表等功能。同时,中心还对综合档案库房的布局进行了科学调整,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使用率。中心档案员按要求每日对档案库房环境及温湿度情况进行检查记录,认真做好“八防”工作。

3、严格执行档案借阅登记审批制度。中心综合档案室在为中心机关各部室及管理所、上级主管部门、服务对象、相关业务往来部门等提供档案利用便利的同时,严格按照档案借阅管理规定做好登记审批,确保档案利用的安全性、保密性。2017年,中心综合档案室为业务工作提供档案利用52人次,基建工程档案96卷,381件次,文书档案39件次,实物档案9件次,声像档案64件次。此外,中心还为深圳市公共艺术与栖居设计促进会筹办的“光”公共艺术展提供深圳市城市亮化(夜景)发展历史资料12件。

4、按“省特级”档案管理标准组织整理归档了2016年形成的文件、工程材料,其中基建工程档案2241卷,即25174件,文书档案261件,实物档案12件,声像档案4册,即116件。同时,在我中心OA上实现了电子文件归档功能。

二、2018年档案工作计划

1、进一步加强档案安全管理,健全“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档案安全防范体系,严格执行档案管理制度和安全保密制度,落实责任,定期检查,杜绝档案毁损、丢失、泄密事件发生。

2、加强基建工程档案管理,严格执行基建工程档案项目负责人审核制,从各个环节对基建工程档案的建档归档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3、结合中心重点工作,编制中心重大建设项目、重大科研项目、重大纪念活动等专题汇编,为收集图册资料、编印宣传资料、档案移交、布展等做好准备。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68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