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实验报告【最新4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微机原理实验报告【最新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微机原理实验报告范文【第一篇】
关键词:计算机接口技术;教学改革;proteus
1引言
《计算机接口技术》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是大学本科生掌握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和常用接口技术的入门课程[1]。课程由微型计算机工作原理和微处理器、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常用接口技术三个部分组成。该课程目的使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掌握计算机系统的构成,建立起整机概念,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将来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但由于本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并且具有知识点多、概念抽象、理论性强等特点,学生掌握起来并非易事,就以往学生的反应,此门课程学习难度大,知识不易理解,普遍存在“重软件、轻硬件”的现象,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受到很大的限制,如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是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
2引用
proteus仿真软件Proteus嵌入式系统仿真与开发平台是英国labcenterelec⁃tronics公司开发,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最完整的嵌入式系统设计与仿真平台。它包括原理图编辑与仿真软件包isis和布线编辑软件包ares两部分组成。及其以上版本新增对8086CPU及其相关接口芯片的仿真。硬件实验设备由于结构固定、资源有限且成本高、损耗大以及寿命低等缺点,pro⁃teus的引用对于改善教学实验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求知欲,以及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此外,学生只要在自己的电脑上安装proteus软件后,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设计仿真操作,既节约了成本,又能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对实验教学来说是一个课堂的延伸[2]。对于8086来说,将其编写好的源程序可通过外加EMU8086编译器生成。exe文件,然后在proteus上进行仿真,达到教学目的。Proteus的引用不仅可在实验教学上使用,也可在理论教学中使用,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边讲理论知识,边进行教学演示,直观形象,使学生对生涩难懂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消化、吸收,是教学的有力的辅助工具。实践证明,引用proteus,达到了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更加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Proteus是教学的一个有利的补充,但它只是一个仿真软件,不能完全代替实物实践,仿真实验和实验箱上的实验还是有区别的,由于实际电路运行时表现的各种电气特性等,使在proteus上调通的,在硬件上不一定能够成功的实现,基于以上认知,采取proteus仿真实验和实物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要求学生先课下通过proteus软件进行仿真,模拟实验效果,再到实验室进行实际硬件电路的操作,查看实验效果,这种教学搭配,充分利用proteus仿真软件的形象直观性,增强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3课时安排
计算机接口技术课程主要分为微机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和接口技术三大模块,共64学时,为兼顾各个模块之间的承上启下以及知识的连续性,主要分配学时如下表1:微机原理主要讲授微机基本知识,如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微机系统的概念以及微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时序知识、指令系统等,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涉及内容有汇编语言源程序的格式、变量属性、分支结构、循环结构和子程序设计,接口技术涉及内容有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常用I/O接口芯片等。实践教学在整个课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实践,对理论知识进行消化和理解,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效的结合,实践教学总学时16学时,具体分配如下表2,其中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部分安排4学时,由于此部分上机实践只需计算机即可,不需其他硬件,学生在课上学习好程序的设计和调试方法后,可以利用课下时间在图书馆或宿舍完成作业和上机实践,节约课上学时,为其他内容的讲授提供充足的时间。接口技术实验共分为6次实验,分别为proteus的使用、8259中断控制器、8255并行接口芯片、8253定时计数器以及A/D、D/A转换。每次实验安排2学时,要求学生课下提前预习,为下次实验做充分的准备,保证每次实验顺利地进行,完成相应的实验任务。其中proteus的使用这一实验安排1次,是因为在本门课程学习之先,学生已学习过《电路制图与仿真》这门课程,此门课程主要介绍proteus软件的使用,因此在proteus的实验主要介绍EMU8086编译器的使用,学会使用proteus进行8086的仿真。常用接口芯片部分的5次实验均设置了基本实验部分和提高部分两个层次,其中基本部分要求每一个学生必须完成,按照电路原理图进行连线,编写实验程序,完成实验效果。提高部分要求学生在完成基本部分后,有余力的学生可对电路进行设计并编写相应的程序改善接口的性能。每一个层次的实验,要求学生进行现场演示。
4实验考核
实验评分标准分为实验操作部分、现场提问环节以及实验报告三个部分组成。学生抽签决定实验考核内容,并进行现场演示,教师根据学生实验操作过程、结果以及对现场的提问回答情况等形式进行现场评分,以激励学生学习主动性,达到教学目的。实验操作部分占实验总成绩的比例为50%,现场提问环节所占比例为30%,实验报告占20%,其中实验报告要求学生重点报告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以及解决此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实验的心得体会,避免抄袭和实验报告的形式化。
5充分利用多媒体
在进行实验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提升教学效果。为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对于在实验过程中难懂的知识点,可以采用动画进行直观形象的演示,使学生更加能够领会实验的内容和目的,便于理解和记忆。
6结论
《计算机接口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对于此门课程的教学也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对于本门课程的改革实践,实验教学效果有了很大改善,学生主动性、学习热情有所提高。此课程是一门公认的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课程[3]。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接口技术课程也应与时俱进,需要不断完善教学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寻求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科学素质,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本课程的改革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
作者:鄢艳红 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信息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志军,杨延军,王道宪。微机原理实验课程内容的层次化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105-106.
微机原理实验报告【第二篇】
实验教学的改革
1实验内容的改革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的实验设置一般偏重于基础的微生物实验操作,如光学显微镜的操作及微生物形态的观察、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及细菌的培养等,与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关系不大。本课程通过优化实验内容,结合实验推进课程的个性化教育。③从现实条件出发,课程实验不可能以师生一对一的方式来实现个性化教学,只能在实验室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实现实验内容的多样化。④为此,设计了综合性实验“环境中的微生物取样及观测”,包含微生物在环境中分布的调查、微生物的取样、显微镜的操作及微生物形态观察、实验总结和汇报。由学生分组在课外查阅资料,结合现有的条件制定实验方案,经教师审核后可实施。要求每组学生从不同的环境中取得至少三份微生物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检测。通过取样,学生可以了解到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情况,并通过多个取样点的比较,找到适合微生物生存的环境。如池塘边水中的树枝和石块、农田里肥沃的土壤、卫生间里常被忽视的角落、发霉的食物等。微生物在专业领域的应用是环境工程专业关注的重点。根据“污水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的内容,还可以为学生安排与污水处理相关的实验内容,为水污染控制的课程教学打下基础。可选取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这两种常见的污水生物处理方法,设计“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处理有机废水”的实验。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经教师认可后,利用实验室的污水处理设备模型培养活性污泥和微生物膜,并进行有机废水处理的实验。通过测定COD等指标来评价处理效果,并通过显微镜观察活性污泥和生物膜中微生物的形态。这样的综合性实验包括了微生物的培养、废水的获取、微生物形态观察和细菌计数等方面的内容,同时,测定COD等水质指标的操作可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还能对水处理的流程形成深刻的印象。
2实验教学方式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该课程的实验教学往往是学生按照教师给定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然后抄写实验讲义上的实验原理、仪器及试剂、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再加上对实验结果的简单记录构成实验报告。本课程对综合性实验“环境中的微生物取样及观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需要根据教师的要求制订实验方案、选择取样点、取样、带回实验室检测,并将取样和准备原材料的过程、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微生物的照片和实验结论汇总成实验报告,以小组为单位用ppt进行展示,并在各组之间就取样和观测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交流。这样的实验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进行基础操作的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学生的组织能力、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⑤“环境中的微生物取样及观测”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基础实验,而“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处理有机废水”的教学过程则体现出个性化教育的特点。在微生物的培养、微生物形态观察和细菌计数以及污水处理效果的评价等实验内容之外,留给学生机动开展实验的时间。在机动实验时间内,要求所有的学生必须到实验室进行实验,但实验内容和方案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和意愿来确定。对实验内容和基础仪器操作不太熟悉的学生可以选择重复之前的实验操作步骤,⑥巩固微生物基础实验的技能;对前期实验内容已经熟悉并且有兴趣进一步进行实验的学生,可根据教师的建议,延长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时间,跟踪观察系统中微生物类群的变化,直到系统中出现比较高等的微生物;或对处理系统的出水投加杀菌剂,并通过检测杀菌前后水中的微生物量来评价杀菌的效果。
考核方式的改进
课程成绩的考核方式与教学方式密切相关。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原有的成绩评定方法是按照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课堂考勤的平时成绩以及实验报告成绩分别按一定比例折合后相加得到的,这样的成绩评定方式只能反映学生对书本知识死记硬背的能力和对已经给出的实验步骤的重复能力,不能作为评价个性化教育成果的标准。改进后的考核方式综合考虑到学生的考试卷面成绩、分组实验的动手能力、各组实验报告展示中的ppt制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在机动实验时间内选择的实验项目类型、在机动实验中表现出的思维敏捷性和自主性等因素,体现评价指标的综合性、客观性,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改变在高中时就养成的“死读书、多做题”的学习习惯,从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学业规划出发,在课程教学允许的范围内,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微机原理实验报告【第三篇】
现代临床微生物学是一门由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和预防医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又是检验医学中重要和成熟的专业之一。这门新兴的学科需要微生物医师和实验技术人员联合进行工作,具体任务有四项:①对微生物标本做出快速、准确的检验报告,及时满足临床的需要;②进行有关抗菌药物耐药性方面的各种试验,受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咨询;③密切结合临床,与临床医师讨论、研究及处理有关感染性疾病的问题;④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管理和医院感染监测、控制和管理[1]。这就要求临床微生物工作者不仅要完成实验室工作,还要完成有关的临床工作,成为感染控制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参谋和顾问。
1 病原学诊断
病原学诊断的基本要求
确保临床标本可靠:恰当的标本采集是感染性疾病诊断的最为重要的一个步骤。要求临床医师正确采集能代表感染部位的临床标本,广泛采用保护性试子、合格的容器及安全运送培养基,避免标本中的微生物受毒性物质作用而死亡。
全面了解机体的正常菌群:了解人体的正常菌群是细菌检验的必要前提,要了解正常菌群的概念、分布和种类,条件致病菌与内源性感染、菌群失调症与二重感染的概念,既不要将所有标本分离出来的细菌都当成致病菌,也不能将正常寄居菌所导致的内源性感染轻易放过。
三定一结合:分离鉴定时要做定性、定量和定位分析,并结合病情。要求根据临床和标本的具体情况确定检验程序,选择培养基及合适的鉴定试验。要判断分离出的细菌是致病菌、条件致病菌、还是非致病菌(定性),同时要有一个细菌数量的大致估计,必要时进行半定量和定量培养。在人体有菌部位分离的细菌,其意义大小要参考微生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作出判断;如在无菌部位(如血液、脑脊液)分离出细菌,无论是何种微生物和数量多少,均具有重要意义(定位分析)。在进行“三定”分析时,一定要结合病情,观察是否与病情相符。
提供快速、准确的病原学诊断:在临床医师提供病人的临床诊断信息和适当的临床标本,并尽可能获得流行病学资料的情况下,进行微生物检验和药敏试验,要求及时、全面地分析检验结果,为临床提供准确的病原学诊断以便对病人作出恰当的处理。尽管目前微生物的分离鉴定仍作为病原学检测的金标准,但这种“以活菌生长”为基础的传统的细菌学鉴定方法速度较慢,不能适应临床的需要,要求以标本的直接检查为基础,如形态、染色、抗原检测及核酸检测(核酸杂交、PCR和16SrRNA分析),检测致病基因(致病岛、毒力岛)和耐药基因。尽可能在快速诊断方面下工夫。
及时报告:要使实验室数据有效地转化为临床有用的信息,病原微生物诊断报告应实行三段报告制度,即在涂片或培养阳性结果出现时、敏感试验结果出来时以及最终结果出来后都要及时报告。
加强质量控制,增加检验项目:临床微生物室必须加强质量控制,保证各种标本的检验质量,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并满足临床需要的各种检验项目。当前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增加检验项目,临床要求关注的一些项目有:①呼吸道标本的细菌学筛选和半定量培养方法;②呼吸道非典型病原体的检测,包括衣原体、支原体和军团菌;③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培养和药敏;④免疫抑制或器官移植患者特殊病原体的检测,如巨细胞病毒,卡氏肺孢子菌等;⑤抗生素相关腹泻的病原体(主要是艰难梭菌)的检测;⑥侵袭性真菌的快速检测和药敏试验等。
2 密切联系临床,参与临床会诊和感染病例讨论会
获取临床信息,做出及时、准确的微生物报告:临床感染性疾病往往涉及多种病原体,没有任何一个单一的试验能够检出所有潜在病原体。因此,临床信息是选择试验方法的重要参考依据。临床医师在开化验单时应写明有关病人的推测性诊断,以便实验人员能据此选择合理的检验程序和试验方法,并能指导临床正确采集恰当的标本;当实验室开始有实验结果时,必须及时通知临床医师,以便让他们重新评价诊疗方案。
疑难微生物报告的解释与咨询:近年来,不少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医院感染的病原谱和药敏谱发生很大变化。以往罕见的微生物频频出现在检验报告单上,药敏试验的方法、受试品种、结果解释也有不少改变。临床医师常常难以正确理解和利用临床微生物检验资料。面对这一现状,临床微生物室应积极与临床沟通,帮助解决临床医师在判断微生物检验和药敏结果报告单时的困难。指出正常菌群、污染菌和感染菌的鉴别与判断少见菌或罕见菌的意义;培养阴性时的可能原因;药敏试验结果的判断标准和局限性;特殊耐药细菌的耐药特点等,必要时在报告上增加注解。
设置微生物医师,作为临床与微生物室沟通的桥梁:目前国外不少医院均有临床微生物专家或检验医师的会诊、咨询制度[2]。如检验开始时发现图涂片有问题,即由检验医师主动与临床联系,共同讨论涂片所见的意义。每天微生物室的医师与技师在一起看培养和药敏结果,尤其是痰培养结果要与直接涂片核对,发现问题及时与病房联系。建议临床微生物室每日有一位医师参加本院感染科、呼吸科或ICU的晨会,并回来向科内医师汇报有关感染病人情况。或定期派出医师带上有关检验结果,参加一些临床科室的感染问题讨论会,具体解决感染症的治疗问题[3]。如定时参加ICU、肿瘤科、神经外科、儿科等的讨论会,对血培养阳性、脑脊液检查阳性或严重烧伤感染的病人,微生物医师要主动去病房看望,参加治疗方案讨论。对菌血症或脓毒血症病人要协助找出原发症灶。临床微生物医师巡视病人后要在病历上记录意见,必要时可与临床的主管医师、主任一起讨论。各临床科室如有感染问题可与临床微生物室联系,询问检验报告的意义或要求会诊。微生物室每周召开一次感染病例讨论会,讨论感染病人的情况,交流发现的问题,并将临床微生物室的意见与临床科室进行交流。微生物室医师也要参与日常检验工作,并接受临床有关微生物学问题。
3 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或避免耐药菌株产生,是当前抗感染领域的一大难题,临床微生物室在抗生素合理使用中起重要作用[4]。首先要重视感染的病原学诊断。临床医师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应采集多份微生物学标本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微生物室则为临床提供快速、准确的细菌检验和药敏结果。此外,微生物专家与临床医生密切联系并参与患者的治疗也是控制抗生素用量的重要方法。微生物专家应参与医院药事委员会,参与制定抗生素使用指南、教育和培训、监督和检查等。这方面香港马丽医院的做法是由感染监控护士负责走访感染病例,发现抗菌药物误用或不合理应用时,由微生物室主任出面向院长、当事科室主任和当事人反馈,取得较好效果。
4 参与医院感染的监测、控制和管理
我国《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明确指出检验科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应履行以下职责:负责医院感染常规微生物学的监测;开展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及特殊病原体的耐药性监测,定期总结、分析向有关部门反馈,向全院公布;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承担相关检测工作。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在医院感染的监测、控制和管理中的作用包括:①加强病原学监测,作为判定医院感染的基础;②加强耐药性监测,以指导合理使用抗菌素;③加强环境、器械等微生物学调查,以达到卫生学指标要求;④保证医院内消毒、灭菌的质量;⑤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细菌学分型试验,追踪感染源并加以控制[5]。
加强监测:临床微生物室是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的必然成员,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的监测中起重要作用。若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发现有医院感染问题,要及时与医院感染控制部门、病房医师和护士联系,并注意发展动态。医院感染中的一些特殊耐药菌如GRE、MRSA、产ESBL肠杆菌科细菌等常通过交叉感染传播,曲霉菌、军团菌等常在空调、供水系统、雾化装置存在并导致感染,对可能携带这些致病菌的来源常规监测并提醒临床注意,通常可有效预防传播扩散并节省大量抗感染费用[6,7]。
医院感染的教育和培训:临床微生物室要参与有关人员的医院感染教育和培训工作。如讲解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保存、运送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对标本采集前要求病人应该做些什么准备,采集标本应选择什么时机、什么部位,每天采几次、采多少量以及采样部位应该如何消毒等一系列问题进行解释;对人体常见的正常菌群、定植菌、污染菌和感染菌等内容进行培训;对各种细菌耐药酶的检测及其含义和在选用抗生素方面的意义与临床进行经常性的沟通等等。可采用多种方法如讲座、讨论会、简讯、墙报园地甚至参与查房等形式。也可以融合到医院感染管理的继续教育培训项目之中。
参与消毒隔离的管理:正确、科学地实施消毒与隔离技术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非常重要,正确地指导、监查消毒隔离工作也是临床微生物室的工作之一。当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或特殊耐药细菌感染时,临床微生物专业人员应参与制定消毒隔离措施,对相关的人员管理、废弃物的处理等环节提出微生物专业意见。
定期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目前对许多感染性疾病的抗菌药物选择是经验性的。但经验用药也需要循证医学和流行病学资料的支持。建议将所有病原菌分离和药敏的资料用WHONET软件保存,定期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随时统计分析ICU等重点科室常见病原菌和耐药状况,对临床经验性选择抗生素、提高重症感染的救治成功率大有帮助。
通过分子分型技术控制医院感染:常用的分子分型技术有PFGE、RAPD等。微生物实验室设置分子分型实验室,对及时发现和控制病原菌流行具有重大的意义。国外一些医院的做法是对VRE等不常见的耐药菌一经发现即进行分子分型,根据基因分型,判断流行的可能性及范围并采取相应措施控制感染[8]。如某医院对2个月时间内自16个病人分离出的19株VRE进行分型,结果显示其中十四株为一个型别,其他为一个型别,高度提示VRE流行,经调查分析,发现14名患者中11人有直接联系。根据这些分析,采取了针对控制措施而中止了感染[9]。另一些医院针对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粘质沙雷菌等感染流行问题,均通过分子分型而得到控制。据统计,微生物室成立分子分型实验室(设备及人员)的费用为18,050美元,每年分子分型相关支出为400,000,美元,假设所有医院(美国)都常规进行分子分型,实验相关费用达20亿美元,但节省下来的治疗医院感染的费用将超过5倍(100亿)。
总之,笔者认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在感染控制中发挥作用大小的关键:一是要走出实验室,加强与临床的联系;二是要立足本职,做好常规的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努力提高标本的培养阳性率,缩短结果的报告时间,提高检验结果与临床治疗结果的符合率;三是要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在医务人员中普及临床微生物学知识,并对检验的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协助临床正确阅读和分析微生物检验报告单,使微生物检验结果和资料能及时有效地被临床医师所利用。
参考文献
[1] Struelens MJ,Denis O,Rodriguez-Viualobo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progress and challenges[J]. Microbes Infect,2006,6:1043-1048.
[2] Kolmos HJ.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microbiology. laboratory and clinician:What the microbiologist can provide[J]. Hosp Infect,2004,43:s285-291.
[3] Kolmos of the clinical microbiology laboratory in infection control -a Danish perspective[J].Hosp Infect,2005,48:s50-54.
[4] Raoult D,Fournier PE,Drancourt does the future hold for clinical microbiology[J].Nat Rev Microbiol,2006,2:151-159.
[5] pfaller MA,Herwaldt clinical microbiology laboratory and infection control:emerging pathogens,antimicrobial resistance,and new technology[J].Clin Infect Dis,2001,25:858-870.
[6] ,Durand-Zaleski I,Albertio C, of endemic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nreus:a cost-benefit analysis in an intensive care unit[J]. JAMA,2001,282:1745-1751.
[7] Price CS .Paule S,Noskin GA,et al. Active the incidence of 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cal bacteremia[J].Clin Infect Dis,2003,37:921-928.
微机原理实验报告范文【第四篇】
一、关于计划、总结的标题问题
这个问题就是在计划和总结的标题中加不加“关于……的”。一般教科书中都没说不准加介词结构“关于……的”,而有的教科书说可以加,如由东方文化出版社出版于立源等主编的《当代企业管理应用写作》,在讲计划一节里就有《关于能源管理的方案》、刘云庭《应用文写作》计划一节则《××省财政厅关于财政干部培训工作的安排》、由档案出版社出版闵庚尧编写的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应用文写作教材之一《机关应用文》一书,则有《××××学院关于1982ˉ1983学年寒假工作的安排》和《××省财政学校关于学习十二大文件的计划》标题;而对总结的标题,一般教科书也大都认为除了论文式和正副式之外,应当是与计划相同的,总结的标题也可加介词结构“关于……的”等,比如:《关于能源管理的总结》、《××大学关于教学工作的总结》。
笔者认为不论计划、总结,标题中都不必加介词结构,以便与公文相区别,从而也使此类应用文写作规范化。比如上述标题可改为:《能源管理方案》、《××省财政厅财政干部培训工作安排》、《××财政学校学习十二大文件计划》、《××大学教学工作总结》,这样的标题也有简洁的优点。
二、关于总结与调查报告的区分问题
这个问题似不成问题,但在一些教科书中却常常张冠李戴,极不利于应用写作教与学。比如:闵庚尧《机关应用文》中将《合作社的政治工作》、刘云庭《应用文写作》中把《专业分工承包到队——上海县旗忠村组织农业专业化生产的经验》都视为总结的范文。而实际上这两篇文章应属于经验性调查报告。总结应是有关部门或单位对自己工作情况经验的总结,而不是让别的单位或新闻记者来总结,总结使用的是第一人称,上级有关部门或报社记者来总结,其文章应为经验性调查报告,不是总结。此类经验性总结与经验性调查报告的区别主要是人称,只要将人称由第一改为第三即为调查报告,若将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即为总结。
三、关于“安排意见”
计划作为一种应用文体,它包括规划、设想、要点、安排、打算、方案、意见等。安排和打算、方案一样,是指时限短、范围小、内容具体的计划。而要点则是指那种简明扼要、突出重点的计划。因此,不仅安排与意见不能并用,就是安排和打算、方案也不能并用。而在于立源《当代企业管理应用写作》中,却有这样的计划标题:《进一步整顿和加强现场管理工作的安排意见》。安排就是安排,意见就是意见,二者不能并列重复使用。
四、关于非公文的“公文式标题”问题
许多教科书习惯用“公文式”来称呼非公文的标题,比如将《××市劳动局一九九九年工作计划》、《一九九八年保密工作总结》、《郑州市农业双向承包调查》叫作公文式标题。笔者认为最好将这种标题称为一般式或别的称谓,这不仅是为了与公文相区别,也因为它们毕竟不同于公文的标题,我们不能说《郑州市农业双向承包调查》中的“郑州市”是该文的“发文机关名称”。而在闵庚尧《机关应用文》中,则以《吉林省财政厅、
教育厅、中国教育工会吉林省委员会关于吉林省小学教职员福利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为例,来说明调查报告有公文式标题的存在。其实并没有这种所谓公文式的标题,即使有,也是不规范的错误标题。因为公文是国家行政机关所使用的,它代表行政机关。而调查报告则不代表行政机关,它只是个人或几个人的小组向所在机关所写的书面材料,其落款并不是行政机关而是个人或调查小组。上文即使是三个行政机关联合行动,组成调查小组,那么其调查报告的落款也只是调查小组,不是三个机关。公文的落款是行政机关或机关首脑,而调查报告的落款只能是调查者个人或小组,不是机关。非公文最好不要写公文标题。
五、关于公文应用文写作的要求与特点问题
这个问题即为在讲解公文应用文的写作要求和特点时,作者应如何从宏观和微观双方进行把握,以及宏观和微观到何种程度的问题。只宏观不微观不行,只微观不宏观也不行,应将宏观和微观结合起来。太宏观不行,太微观也不行。太宏观,比如讲某公文或应用文的主体部分写作,只三言两语而过,这样读者得不到具体印象,等于没讲;而太微观,往往会使读者以为某公文或应用文只能这样写,不能有丝毫差异。在此方面,现行的许多公文应用文之类写作教材欠妥。因此,作者一定要注意从宏微双角度把握公文应用文写作的要求和特点。如果说宏观是总体规律、微观是具体事实,那么这总体规律一定要是对众多的具体事实的总结概括才行,而有些教科书却犯了瞎子摸象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