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二重要知识点总结(汇总4篇)
【导言】此例“高中地理必修二重要知识点总结(汇总4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高中必修2地理知识:农业的区位选择【第一篇】
一、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的生产特点:地域性、周期性、季节性
2、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区位含义
绝对区位
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相对区位
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联系
区位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是重要因素,而非决定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
市场、科技、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机械、生产方式等(影响力不断增强)
区位选择
方法
综合考虑各区位因素,因地因时制宜,采取合理的生产经营方式
实质
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区位变化因素
差异
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影响
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区位因素的变化,尤其是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影响很大,进而对农业区位选择影响也很大
3、下列农业类型单位产值的排序:
花卉>乳牛>塘鱼>果园>蔬菜>粮棉。
4、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澳大利亚牧场
地区
泰国湄南河平原
澳大利亚南部
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稠密,水源充足,是以水稻种植
气候温暖,地形开阔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适于小麦种植和放牧
社会经济条件
人多地少,劳动力充足,粮食需求量大,机械化和现代科技水平低
地广人稀,交通便利,机械化和科技水平较高
生产状况
农业景观
水田广布
牧场和麦地广阔
农业结构
种植业为主
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
经营方式
小农经济
大规模家庭农产
产品用途
自给农业
商品农业
地域类型
水稻种植业
混合农业
高中必修2地理知识:城市化的影响【第二篇】
1、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1)环境质量下降
(2)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3)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促进人口转化-增加就业机会,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2)有利于改善产业结构——带动农村发展,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
(3)推动工业发展-提高工业生产效率;
(4)推进科技进步——大城市是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促进科技进步和信息化提升;
(5)改变文化、思想、观念——城市文化向乡村扩散渗透,全方位影响农村,利于城市与乡村间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3、解决城市环境问题主要措施:
(1)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分散大城市职能,建设新区和卫星城,努力推进郊区城市化,以缓解城市中心区的压力;
(2)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3)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对城市的管理,妥善处理好城市个功能分区的关系。
4、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途径:
一方面在城市建设中,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另一方面是城市景观尽可能与山河湖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为了使城市发展与社会、环境相协调,提出了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的目标。
高中地理必修2知识点:人口合理容量【第三篇】
1、人口合理容量: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我国为8-9亿。
2、意义: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重要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比较项目
环境承载量
合理人口容量
参考角度
自然资源的承载力
自然资源的承载力、经济、社会发展、消费水平
限定因素
自然资源、生态环境
自然、经济、社会
体现意义
生存
发展
人口多寡
大
小
估算标准
从自然资源的角度估算,把人均消费水平压缩到最低
根据现有消费水平,参照可预见的生产及生产力水平,资源储量和消费变动等
3、人口过亿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印尼、巴西、俄罗斯、日本、孟加拉、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墨西哥。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一半以上,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是东亚、南亚、美国东北部、西欧等。
一个地区人口总数的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应该是人口自然增长率由零变负的时候,因此人口增长速度降低并不等于人口总数减少。
人口分布受自然因素(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但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影响程度减弱),社会经济因素、政治文化因素的影响。
公害病指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地方性疾病,是次生环境因素对人口身体素质影响的表现;地方病则是原生环境因素的表现。
关于地理高分攻略简介【第四篇】
1、直观理解
在整个地理学习过程中,都要对书上出现的各种地图彻底理解,做到看到图就知道它在说什么。心里有图,把地图和地理知识(地形、气候、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等)对照起来,这是学好地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这一点都还没有做好的,需要理解回到课本,从头开始梳理一些课本上的各种地图。
2、阅读理解
要知道所学习的那个区域在什么地方?这就要充分利用地球仪和地图,知道所学上述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空间联系。
学会使用课本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
3、综合运用
在复习我国南、北方差异时,可从位置、范围、气候、水文、土壤、植被、资源、农作物、农业基地、工业基地或地带等方面列表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复习“英国、日本地理”,可从位置、范围、自然条件、工农业发展状况,首都和主要城市等方面列表进行综合比较。这些东西,看起来很复杂,实际上分解开来之后,就是两点:一是地图上的空间关系,二是受地理规律影响的经济社会关系——农作物的种类是由地形、气候等决定的,首都和城市分布也和地形气候等因素密切相关。
换句话说:第一个层次是以地图学习为核心,适合低年级学习;第二个层次是以规律的理解为核心,适合低年级像高年级的过渡;第三个层次是把规律和地图结合起来学习,是对高年级的要求。一次做好这三个层次,我们就一定能学好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