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高中数学公式总结大全 高中数学公式整理【参考4篇】

网友发表时间 548514

【导言】此例“高中数学公式总结大全 高中数学公式整理【参考4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高中数学总结 高中数学总结公式【第一篇】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4)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一向本着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工作原则,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并在思想水平、业务水平等方面有很大的进步,现就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

一年来,我用心参加政治学习,政治学习笔记整理的认真细致。我时刻用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来约束自己,爱岗敬业,严于律己,服从组织分配,对工作尽职尽责,任劳任怨,注重师德修养。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把“师德”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因为这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本人奉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从业准则,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我就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做一个有崇高师德的人。热爱学生,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原则,不仅仅在课堂上坚持德育渗透,而且注重从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全面关心学生,在学生评教中深受学生的敬重与欢迎。能严格遵守校级校规,严格按照作息上下班,团结同志,能与同事和睦相处。

二、教育教学方面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检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

(一)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学生在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阶段,往往会有些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例如以往的学习方法不能适应高中的学习,不良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等一些问题困扰和制约着学生的学习。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从下面几方面下功夫:

1、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些思想观念,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开学初,我就给他们指出高中数学学习较初中的要难度大,资料多,知识面广,大家其实处在同一齐跑线上,谁先跑,谁跑得有力,谁就会成功。对较差的学生,给予多的关心和指导,并帮忙他们树立信心;对骄傲的学生批评教育,让他们不要放松学习。

2、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建立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开始,有些学生有不好的学习习惯,例如作业字迹潦草,不写解答过程;不喜欢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不会总结消化知识;对学习马虎大意等。为了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我要求统一作业格式,表扬优秀作业,指导他们预习和复习,强调总结的重要性,让学生写章节小结,做错题档案,总结做题规律等。对做得好的同学全班表扬并推广,不做或做得差的同学要批评。透过努力,大多数同学能很快理解,慢慢的建立起好的学习方法和认真的学习态度。

(二)日常数学教学的方法及对策

1、备课

本学期我根据教材资料及学生的实际状况设计课程教学,拟定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尽可能的预先思考到,认真写好教案。高一虽然已经教过了几轮,但是每一年的感觉都不一样。从不敢因为教过而有所懈怠。我还是像一位新老师一样认真阅读新课标,钻研新教材,熟悉教材资料,查阅教学资料,适当增减教学资料,认真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真正做到重点明确,难点分解。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就向老教师讨教或在备课组内讨论。其次,深入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潜力设计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去”。并用心听老教师的课,取其所长,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课堂教学

针对高中学生特点,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课堂上我个性注意调动学生的用心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让学生学得简单,学得愉快。在课堂上讲得尽量少些,而让学生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些;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思考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理解潜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同时更新理念,坚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深受学生欢迎。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搞笑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好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三)课后辅导

课后在给学生解难答疑时耐心细致,使学生在理解新知识的同时,不断地对以往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在“导师制”活动开展后,我负责一年四班###同学的数学学习,除了在课堂上关注她,课后也及时进行交流,帮忙她解决学习上的疑惑。还利用每周八、九节的时间对她集中辅导答疑,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努力,她的数学成绩由年级第142名进步到年级37名,总成绩也由年级第52名进步到年级18名。批改作业认真及时,透过批改作业能够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状况。

三、履行工作职责状况

多年来,遵守劳动纪律,从不旷工旷课,连事假病假也很少,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从没有因为个人的原因而拉下工作,也没有迟到早退现象。同组老师有事需要代课时也能主动的承担代课任务。

本学期由于教务处人手紧缺,我服从学校的安排,在完成自己教学工作的同时,也担任教务处的部分工作,并顺利的完成。

四、工作成绩方面

半年来,参加各种教科研活动。数学组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我代表一年组理科上了一节公开课。还参加了“骨干教师”竞赛活动,获得了课件、说课两项一等奖,上课二等奖的良好成绩。除此外还获得了多项荣誉及证书。

总之,高一数学教学工作已经告一段落,取得了必须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教学是无止境的,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注重教育科研,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争取将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崭新的层次。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第二篇】

一、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汇总

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1)随机变量

如果随机试验的结果可以用一个变量来表示,那么这样的变量叫做随机变量,随机变量常用字母X,Y,等表示。

(2)离散型随机变量

对于随机变量可能取的值,可以按一定次序一一列出,这样的随机变量叫做离散型随机变量。

(3)分布列

设离散型随机变量X可能取得值为x1,x2,,xi,xn,X取每一个值xi(i=1,2,,n)的概率为P(X=xi)=pi,则称表

Xx1x2

xi

xnPp1p2

pi

pn

为随机变量X的概率分布列,简称X的分布列。

(4)分布列的两个性质

①pi0,i=1,2,,n;②p1+p2++pn=_1_.

2.两点分布

如果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为

X10Ppq

其中01,q=1-p,则称离散型随机变量X服从参数为p的两点分布。

注意:

一类表格

统计就是通过采集数据,用图表或其他方法去处理数据,利用一些重要的特征数信息进行评估并做出决策,而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就是进行数据处理的一种表格。第一行数据是随机变量的取值,把试验的所有结果进行分类,分为若干个事件,随机变量的取值,就是这些事件的代码;第二行数据是第一行数据代表事件的概率,利用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很容易求出其期望和方差等特征值。

两条性质

(1)第二行数据中的数都在(0,1)内;

(2)第二行所有数的和等于1.

三种方法

(1)由统计数据得到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

(2)由古典概型求出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

(3)由互斥事件、独立事件的概率求出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直线与方程【第三篇】

直线的倾斜角

1、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当直线l与X轴相交时,我们取X轴为基准,使X轴绕着交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和直线l重合时所转的最小正角记为α,那么α就叫做直线l的倾斜角。当l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

2、取值范围:0°≤α<180°

3、公式:k=tan α

k>0 时 α∈(0°,90°)

k<0时 α∈(90°,180°)

k=0时 α=0°

当α=90°时,k不存在

ax+by+c=0(a≠0)倾斜角为A,则tanA=-a/b,A=arctan(-a/b)。

当a≠0时,倾斜角为90度,即与X轴垂直。

直线的斜率

1、定义:斜率,亦称“角系数”,表示一条直线相对于横轴的倾斜程度。一条直线与某平面直角坐标系横轴正半轴方向的夹角的正切值即该直线相对于该坐标系的斜率。

如果直线与x轴垂直,直角的正切值无穷大,故此直线不存在斜率。当直线L的斜率存在时,对于一次函数y=kx+b(斜截式),k即该函数图像(直线)的斜率。

2、 需注意下面四点:

(1)当直线L的斜率不存在时,斜截式y=kx+b,当k=0时 y=b;

(2)当直线L的斜率存在时,点斜式y2—y1=k(X2—X1);

(3)当直线L在两坐标轴上存在非零截距时,有截距式X/a+y/b=1;

(4)对于任意函数上任意一点,其斜率等于其切线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即tanα。

直线方程

1、一般式:Ax+By+C=0(A、B不同时为0)适用于所有直线。

A1/A2=B1/B2≠C1/C2←→两直线平行;

A1/A2=B1/B2=C1/C2←→两直线重合;

横截距a=-C/A;

纵截距b=-C/B。

2、点斜式:y-y0=k(x-x0) 适用于不垂直于x轴的直线。

表示斜率为k,且过(x0,y0)的直线。

3、截距式:x/a+y/b=1适用于不过原点或不垂直于x轴、y轴的直线。

表示与x轴、y轴相交,且x轴截距为a,y轴截距为b的直线。

4、斜截式:y=kx+b适用于不垂直于x轴的直线。

表示斜率为k且y轴截距为b的直线。

5、两点式:适用于不垂直于x轴、y轴的直线。

表示过(x1,y1)和(x2,y2)的直线。

(y-y1)/(y2-y1)=(x-x1)/(x2-x1) (x1≠x2,y1≠y2)

6、交点式:f1(x,y) *m+f2(x,y)=0 适用于任何直线。

表示过直线f1(x,y)=0与直线f2(x,y)=0的交点的直线。

7、点平式:f(x,y) -f(x0,y0)=0适用于任何直线。

表示过点(x0,y0)且与直线f(x,y)=0平行的直线。

8、法线式:x·cosα+ysinα-p=0适用于不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

过原点向直线做一条的垂线段,该垂线段所在直线的倾斜角为α,p是该线段的长度。

9、点向式:(x-x0)/u=(y-y0)/v (u≠0,v≠0)适用于任何直线。

表示过点(x0,y0)且方向向量为(u,v )的直线。

10、法向式:a(x-x0)+b(y-y0)=0适用于任何直线。

表示过点(x0,y0)且与向量(a,b)垂直的直线。

直线系方程

1、定义:具有某种共同性质(过某点、共斜率等)的直线的集合,叫做直线系。它的方程叫做直线系方程,直线系方程的特征是含参数的二元一次方程。

2、几种常见的直线系方程:

(1) 与已知直线Ax+By+C=0平行的直线系方程Ax+By+λ=0(λ是参数);

(2) 与已知直线Ax+By+C=0垂直的直线系方程Bx-Ay+λ=0(λ为参数);

(3) 过已知点P(x0,y0)的直线系方程 y-y0=k(x-x0)和x=x0(k为参数);

(4) 斜率为k0的直线系方程为y=k0x+b(b是参数);

(5) 过直线l1:A1x+B1y+C1=0与l2:A2x+B2y+C2=0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A1x+B1y+C1+λ(A2x+B2y+C2)=0和A2x+B2y+C2=0(λ为参数)。

两点间距离公式

1、定义:两点间距离公式常用于函数图形内求两点之间距离、求点的坐标的基本公式,是距离公式之一。两点间距离公式叙述了点和点之间距离的关系。

2、公式:

3、推论:

.数列的终极利器,特征根方程。(如果看不懂就算了)。【第四篇】

首先介绍公式:对于a n+1 =pa n +q,a1已知,那么特征根x=q/(1-p),则数列通项公式为an=(a1-x)p?(n-1)+x,这是一阶特征根方程的运用。二阶有点麻烦,且不常用。所以不赘述。希望同学们牢记上述公式。当然这种类型的数列可以构造(两边同时加数)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548514